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

时间:2024-11-24 作者:笔砚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概括和归纳,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涵盖了诸多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物质与代谢、基因与调控等广博的信息,是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础,在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1],因此在医科院校中作为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深受重视。但是,在教与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从教的方面来说有3个问题:一是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使得学生难记亿;二是道理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式、反应方程式、信号转导形式等非直观内容妨碍了感知觉,使得学生难理解;三是平淡无奇,缺少临床医学的生动性、兴趣性和感染性,使得学生难应用。从学的方面来说也有3个问题:一是学生难以应对大量的认知信息,只能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吸收学以致用;二是临床前期学生尚缺少医学实践体验,认识不到生物化学对于医疗工作的奠基作用,难以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如直接应用临床病例作为引导,生物化学难以解释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尽管有不少教师也采用了病案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并对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与相互融合作了深入细致的研讨[3];尝试应用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的教学法[4],但是,课程设计难度大,选用病案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堂应用仍然不够广泛。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浅显的做法供同道参考,以图使得生物化学教学变得生动与实用,现将学习方法归纳如下。

1“顾名思义”法。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就是以生物化学名词来命名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贴近临床医学,可以达到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作用,达到易学、好记、会用的效果,如胆红素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脂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脂血症;笨丙酮酸代谢障碍可联系笨丙酮酸尿症。给单调的分子结构式与反应式赋予生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抛砖引玉”法。

在讲授物质代谢章时,根据代谢的某些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环节,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其相应的临床意义,如三羧酸循环中酮体产生过多可导致酮尿症,尿酸产生过多引起的痛风病(尿酸沉积),血糖代谢障碍可导致糖尿病。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的陋习。

3“触类旁通”法。

分子生物学章节中有大量叙述pcr(多聚酶链反应)原理和操作等内容,而临床检验工作中已开展了不少检测项目,解决了病因学诊断问题,其学习内容横跨了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学等5个临床前期学科,如果在讲授本章中适当引入相关内容,学生就会感到pcr不单是实验方法,更是诊断手段,仅仅是针对不同目标基因设计的引物不同而已,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画龙点睛”法。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人类基因测试的完成,使得疾病的'诊断谱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分子时代,我国首次发现的神经性耳聋基因为世界嘱目,因此在授课中,阐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中,例举一些基因诊断的意义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本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顺水推舟”法。

在讲解心脏和肝脏酶的章节时,在理解酶对物质代谢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某些特定酶还是疾病的重要标志,如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受损,在临床诊断疾病中有重要意义,使得学生在记忆转氨酶的特点、性质、功能时联想到心脏病、肝脏病的诊断是出之于生物化学的酶学基础,顺水推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推理的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二

摘要:高职高专主要以向社会输送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中,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高职高专必须加快“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发挥高等数学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三

在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结合自身专业英语学习的感受和经历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8种探索性并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经常轮流交替使用,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李娟娟宋谨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电子电气工程系,江苏苏州,215137刊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electricpowereduc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四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就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本质就是培养高级的管理人才,所以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教学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素质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形成职业岗位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措施人手。

一、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改革实践教学。

第一,增强教师在实践环节当中的学习、训练、总结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现阶段的企业价值观、管理方法、运作模式等都和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应积极寻找机会亲自到企业中进行实践,然后总结相关的经验,再将这些有价值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与社会发展想适应,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愿意要,或者要了不能用。

第二,增强对学生课堂实践的训练。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基本上都有很成熟的课堂实践环节的教法,也就是mba案例教学法,可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且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严重的导致了理论同实践相脱节,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为了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就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总结成相应的案例,备课的时候发给学生各种营销类等报刊,使学生在其中选择一定的案例并进行学习,然后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思路。上课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组织上课,有效的模拟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进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

第三,增强学生课后实践环节的有效锻炼。教师传授的实践经验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模拟学习,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学习,只有课后实践环节才是真正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提前进入相应的“角色”。暑假时,我推荐一些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化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与人沟通能力,综合进而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真正认识到企业的运作模式,而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理论。

二、把握工商管理教育的本质,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和胆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智商,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积极传授学生比较前沿的新知识,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高智商;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高情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商;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高胆商,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具有胆识,敢于和善于抓住相应的机会,利用相应的课后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高胆商。

第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创新能力,无论是企业间的竞争还是人才间的竞争,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保证学生就业之后可以很好的适应比较复杂的生存环境;公关能力,良好的公关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组织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三、有效运用多种手段,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高职院校应在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当中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因而相关的管理和教学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发现在实践性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将实践教学充分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不光是校内和课内,还要在校外和课外进行。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是有效挖掘课内外实践性环节的因素,然后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总结;其次是重视平常的实践性环节的研究,如课堂讨论、上机实践、技能训练、社会调查等;最后必须有效抓学生的毕业实践。

四、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保证专业实习的质量。

专业实习基地一定要达到相应技能培训的标准,优势互补,内外并举,积极建立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必须大力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加强和完善基础的宗旨,面向未来,着眼于目标,按照全面规划和分布建设的原则进行实施。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时候,则要坚持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建设一批批质量较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专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很多高职学校的工商管理类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太适应,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就业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的实践教学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进而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五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是“未来最伟大的事业”。“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就是要通过环境教育,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互相依存的一面,要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把“第一课堂”作为实现学生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

一、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环境保护》教学中,是多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对立的,不能将环境保护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因此教学效果较差。

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自主确立一个主题,并按照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编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资料,访问当地环卫站,参观工厂,了解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处理办法,通过环境保护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把环保知识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峰、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区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教育也要讲创新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环境知识的说教,要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将物质环境污染与意识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将传统环境教育与现代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要通过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教育,把学校的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生物百项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学校成立了“大气监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加强直观性与时代性。

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学生对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是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化。根据教学内容,可分别组织学生到各公园、街道绿地、居住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并进行讨论,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与观察,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知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它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应该融入各科教学当中。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深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灵活多样地渗透德育内容,使显性的知识与隐性的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把知识传授与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寓德育于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之中。

五、注重过程评价,改革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终点,既能起到检查教学的效果,又能起到对教学过程导向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教学的评价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六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学校在专业技术涵养较强学科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美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提高创新意识,真正树立为学习而学习的良好思维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步,针对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高职学校的对象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文化课程并不突出,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在于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与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发展。很多高职学校在美术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成果,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讲解形式为主,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现阶段,高职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教学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很多学校对美术专业不够重视,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导致学生基础技能不过关,甚至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第一,教学教材与教学设计更新较慢。在对高职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教材用的时间过长,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没有很好地把握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没有足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中,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与学习兴趣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不利,严重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而言,充满趣味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教学方案不到位、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的美术项目学不致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学生美术实践时间与基地有限。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深入灌输,对高职学校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及学习实践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阻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时间的安排非常有限,实践基地十分缺乏,课程安排上仅仅局限于几项常考项目,像素描、摄影等专业性教学的学科大大减少,有时会选修这些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的不专业造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这些项目,使得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兴趣深入学习。

三高职美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高职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将美术教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行美术学习的创新理念的发展,通过加强实践学习,促进自身各项素质的发展,真正将美术发展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第一,开发美术实践教学资源。高职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方案策划中,要及时根据教学方案的调整,加强学生实践课时的安排,做好学生学习项目的安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知,增加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帮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走进美术世界,积极开发一切有利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根据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疑惑,给予正确的解答,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提高美术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二,加强案例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实践教学中,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案的'实施。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加强课堂的实践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想法进行案例中所存在问题的解答,增强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勇于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真实内涵。案例教学,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加强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反馈,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脱节。在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师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教师去实践基地学习,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变化,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积极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高标准要求,真正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姗姗.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8)。

[2]王沛.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8)。

[3]屈军.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艺术科技,(2)。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七

本文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对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的三个基础实验教学:网上购物流程、个人空间设计、网上问卷调查等,构建了基础性实验教学、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教学和创业性实战教学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进行校企结合的电子商务教育联盟模式,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作者:田华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网上购物个人空间网上问卷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八

(一)现行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实践割裂开来。

最近几年,各大高职类院校都注重了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模式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缺乏针对性。具体来讲,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沿着同修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老路进行,并没有根据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来具体设置,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上手工作,影响了职业发展。

(二)课程设计缺少学习情境设置。

现行的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摆脱不了老师在台上“唾液横飞”,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课堂的气氛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课堂教学成效受到极大影响。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觉得知识空洞、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老师觉得学生浪费青春、不思学业;这样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从属,一切要听从教师的指挥,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缺乏相应的情景设置,学生只能对着深奥死板的课本,听老师蜻蜓点水的讲解,对经济类职业相应职位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并没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很容易造成纸上谈兵,实际操作却一塌糊涂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忽视综合职业素养培养训练。

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单项性、静态性为主,灵活性、应变性的实训项目不多,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实训项目多以简单、机械、重复的简单操作为主,整合性、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多,学生在操作这些简单的实训项目时只能得到单项专业技能的强化,综合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实训项目的成效不高,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社会资源并没有的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笔者尝试探讨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的经管类人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模拟实训模式。模拟实训模式属于校内实践的一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制造一个具有真实感、角色感且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学生在这种模拟教学中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存在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虚拟性,二是实践性,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最关键的要点是环境的真实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因为,无论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教学环境如何,在根本上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模拟实训中的任何一项环节也都是为学生综合实训能力的提升存在。

(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较早、发展较为完善。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升,教学管理的开展存在很大阻力,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应程度存在问题等,这些都成为当前影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点。校企合作要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默契程度,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挖掘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价值和培养价值,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效益最大化。

(3)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口的的提升和整合的过程。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渗入式的工学结合。另一种是学生将全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再统一进入工作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存在自身的合理性,同时也都难以避免自己的缺陷。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素质的锻炼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完善。

(4)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案例实例融入的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在教学尽量选择真实发生的案例,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和真实感,更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注意案例的合理性,即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使案例与教学相互体现、相互促进,让学生在真实发生的事情中体验经济学、学习经济学,进而培养金融意识。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九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机械制造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不够高,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拒绝他们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机械类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亟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的某一个单一的职业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它是面向特定的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体的,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更注重学生在以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都停留在“必需、够用”的阶段,高职院校也是以应用为目的来构建的。

3.实践性。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高职院校的课业安排就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远大于文化课程,上实验课和进行实习的时间在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高职院校也把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学目的。

4.职业性。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的人才,职业定向教育是其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1.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教育理念的冲突也随之而来。首先要改变学历教育的思想,不能有学历歧视的思想。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高职学历不如本科学历,许多企业入职也只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高职学校上学。所以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学历歧视思想。其次,要改变知识灌输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要改变传统的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继承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传送创新人才。最后,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输知识,教会他们怎么做事,教育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做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学生。

2.符合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要想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高职院校按照职业需要设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自行选课,这一模式打破了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生就上什么课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更为有效的学习模式。

3.特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构建。

高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它是为培养专业人才设立的学校,它的教学构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知识,也就基本知识、理论,进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职业能力的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强调实际性和应用性。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高职学校教育的特点,要将特色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高职机械类专业要对知识进行严格挑选,只教给学生必须的知识,只要足够学生使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在专业文化知识上达到“高、精、尖”的效果。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着重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上岗就业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高职机械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与不断探索实践,进行不断的完善。只要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会日趋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经济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存在的课时不足、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法律规定的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关法律规定,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解决本专业工作中实际问题,成为一名既懂得经济管理又有一定法律素养的高级应用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金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审计专业等,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几乎涉及全部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大,然而,由于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课时不充足、教学内容庞杂等原因,经济法课程在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因此,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课时设置不合理。

首先,在课时安排上,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安排一学期的课,教学课时为36课时-54课时不等,但经济法内容涉及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繁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庞杂的经济法的教学任务。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一般在法学院,经济法课程的都是在学习过法理学、宪法、民法等课程,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后才才开始开设。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专业核心课程上,所以没有相关的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铺垫,法律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学概念和基本知识,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债权、民事责任、财产所有权等,使得教学课时更加紧张,学生学习更加吃力,进而影响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型、实践性为主,学习的目的不应当是学习法条本身,而是应当让学生在学习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未来能对职业生涯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在事前防患于未然,事后能寻求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教材虽然有几十种版本,内容却繁杂深奥,基本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没有根据教学对象与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区别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考虑经管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造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同一个大纲、相同的进度讲授,无法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呼应,与专业的切合度不高,相同的案例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教师就没有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经济法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采用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时有限,学生又缺乏相关的法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不能进行足够的案例教学来辅助教学,更别提模拟法庭、实地调研等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固然教师的详尽理论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也容易导致学生缺少课堂自由分析、讨论案例,教学过程枯燥,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师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当前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法学专业出身,一种是经济类专业出身,无论哪种出身,在知识体系上往往都不够完善。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于经济学知识的掌握通常不够全面深入,而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于法学知识的掌握通常要不够系统,这就使的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不能在一种比较平衡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开展教学,从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措施。

1.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优化教学思路。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经济法之后,未来从事的并不是法律相关的的工作,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思路上,应当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以解决工作中常见法律问题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学习,将经济事件融会贯通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其学习关注经济信息,提高对财经新闻的敏锐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通过经济法学习,树立法律思维,能够维护自身权利,保证自己不会有触犯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做到未来在本职工作中遇到常见的法律问题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2.以专业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法教学内容体系庞杂,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的需要各有侧重,有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在用4~6课时普及民商法基本理论的前提之下,针对不同专业,重点选取几个相关部门法加以讲授;并针对未来该专业就业的岗位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

比如会计专业,侧重对《合同法》、《票据法》、《会计法》、《税法》等部门法进行讲解,通过对会计工作常见违法案情进行讨论,来理解相关《会计法》、《税法》知识;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侧重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进行讲解,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是营销与策划工作为主,可以选取当前市场中促销策略中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讨论分析,避免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策划出“一等奖奖金人民币六千元”这种违法的有效促销活动。

3.教学方法多样化,进行启发式教学。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仅仅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灵活多样、易于接受、符合经济法教学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挖掘学习潜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当注意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生活贴近专业,选择典型的、能解释法律问题的、具有实用性且浅显易懂的案例;其二,模拟演示法。让学生作为关系法律主体直接参与到模拟的实际情境中。在模拟法庭或模拟谈判中,学生进行法庭庭审、合同签订、保险索赔、法律商务谈判等活动的亲身模拟体验,这有利于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的训练;其三,实物展示法。经济法律语言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法律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理解,采取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有助于教师讲解的深入浅出。

例如在讲解《票据法》时,可将汇票、本票、支票的样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听课边对照学习,快速熟悉集中主要票据的构成要素。其四,直接观察法。一是组织学生收看通俗易懂的《经济与法》等财经法治节目的音响资料,将典型材料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到法院法庭直接观摩审判,通过旁听、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经济案件中利益相关者在法庭展现的法律技能。在观摩结束后,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出观后感,进行分组小结,达到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及分析能力的目的。

4.通过开设选修课、引导学生自学弥补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困扰经济法教学的一大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开设选修课、引导学生自学两种途径弥补经济法的课时不足。在前面设计经济法教学内容时,经管类各专业将根据未来就业方向的需求来有选择性的挑选相关部门法加以讲授,对于未能全部讲授的相关部门法,教师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开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挑选相关课程加以学习,从而更好的全面掌握经济法的知识;此外,大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对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不乏自学热情,如果教师指导得当,自学将成为学生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自学不仅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给经济法教学带来的压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历的能力。不过为了使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自学更加深入和有效,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

5.教师应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作为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应固步自封,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对于知识的更高要求,以及对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更高要求,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经济类专业出身的教师则应系统对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加强掌握和理解。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在教学之外,应多沟通交流,优势互补,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一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明确,通过探索,改革了英语踝程和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内容,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作者:刘波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转变思想改革课程培养能力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二

钳工是生产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钳工技能教学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一环.文章结合丹阳市职教中心多年技能教学实践与经验谈了钳工技能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钳工技能教学师资力量钳工课改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三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解决“c程序设计”课程中语法知识复杂、程序设计理论难理解、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等问题,提出增加融入探讨式教学、“微课”教学、案例教学、团队讨论开发实践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并给出相应考核方法的改进,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想,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应用最广泛,最易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的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更好的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而服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是有区别的,但是目前该专业的c程序课程教学模式大多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同。由此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和丰富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要有实际意义的。

2教学现状。

c语言功能丰富,使用灵活方便,易学易用,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因此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加上机辅导的模式。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下,上机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上机课时较少,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想很好地完成c语言的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同时要完成课堂布置的实验任务和课后作业,都需要上机实践,这就需要学生配备电脑或者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进行操作,这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较好的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其次,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黑板或者ppt)很难将一些程序设计原理展现出来,光靠教师的讲授和描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准确的形成程序的运行过程,无法理解正确,上机实验就无法正确进行,普遍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程序调试;同时课堂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效果普遍不好。再次,课堂讲解的例题以及上机实验的题目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专业应用性;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给予大众型答案,但实际上每个题目都有很多种算法和解法。这样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给予的思想去解题,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3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oracle和c#等)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都有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和启发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没开设这些相关课程,因此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必然会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课堂教师讲解,实验课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实践的形式。然而在课堂上讲解的语句语法内容较多,需要记忆,往往会忽略培养程序设计思维;并且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大多是为了体现所讲解的语法或语句特点,忽略了与专业应用的结合性;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老师布置上机任务并进行上机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合作开发实践的锻炼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理论,很多都是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最后还是不会编程,更不用说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3)案例枯燥。

各种教材使用的案例都很类似,基本都是以阐述解释语法、语句规则为目的选择的程序案例,相对枯燥和抽象。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融入探讨式教学。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形式以及侧重点进行重新设计,丰富课题教学形式。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中分出一部分来进行探讨式教学,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讨。例如在讲解数据类型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给同学们介绍数据类型有哪些,分别是怎么用的,流水账式的讲解枯燥而且难以记忆。此时就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都有哪些类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大家来讨论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学生相关信息的类型该如何设定?用什么类型的会比较合适?选择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大家对每种数据类型的应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c程序课程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2)融入“微课”教学。

c程序课程含有大量的语法、语句规则,还有很多嵌套、循环等不易理解的程序设计思维,用口述的方式不易表达。对于这部分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做成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辅助于教学讲解,既形象又生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程序设计思维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微课”复制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制作时间,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做成“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一些知识点进行制作和应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院和法学院,是一种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背景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的境况,丰富了教师单纯授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应用背景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例如可以使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一个或几个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介绍数据类型等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实例中的信息类型设计来讲解;在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实例中的选择功能、查询功能、信息更新功能的设计实现方法来解释。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引领着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并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4)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语法讲解是枯燥的,但这部分对于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单纯的流水账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转移至机房,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加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基本的理论和语法结构介绍清楚,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或者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实践。比如学习函数的调用以及函数参数的设计,教师将如何自定义函数的用法、语法和规则以及函数参数的类型等问题解释清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设计带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参数的函数进行编程解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不需要所有的知识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选择一些知识点试炼。

5)教师讲授与团队讨论实践。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开始,就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开发团队,可以自由结合的方式,这样在课堂讨论以及机房实践中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尤其在讲解程序设计理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题目,或者让小组自己选择跟专业应用相关的题目进行开发训练,让学生自由发挥,会让教师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编程求解,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小组团队形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之前的流水账式的学习。教师属于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完毕以及实践完毕后进行总结。

5考核方式改进探索。

一般c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后成绩都是由期末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来按比例划分的,这种考核方式难免会掩盖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难免会出现学生抄袭的情况,操作能力差但靠死记硬背最后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而平时操作能力强的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不注重语法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成绩不理想。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教学方式的改进逐步调整考核方式,如在成绩评定中加入小组成绩,该成绩是由小组在平时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成员表现等方面来构成。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布置的综合案例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综合案例体现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理论掌握的情况以及程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需要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6小结。

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软件开发语言课程,各大高校理工类专业均普遍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教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因此会出现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有效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团队开发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做出相应的考核方式改进,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公平性,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四

摘要:c语言是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语法灵活、知识点多、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民办院校高职类学生的c语言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c语言;实践操作能力;改革措施。

c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根据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是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c语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培养程序设计的思维,能熟练的上机调试程序,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设计规范和风格,训练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独自解决程序编写和调试中的困难,同时具备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协作能力。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多,语法灵活。

c语言具有数据类型丰富、语法限制不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由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特点。然而,这些特点既是c语言的优点,也是c语言学习的难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相对较差,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点的讲授是分别进行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和理解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也可以把某个知识点运用到其适用的情况。但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关联和连贯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就比较困难。

2.讲得多,练得少。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逻辑性强、内容多,不易理解,但学时安排较少,目前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讲授为32学时,实验为32学时,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实验16课时来说,已经增加了实验课学时,但在实验课堂上也通常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往往学生真正上机练习的时间只有一小节课,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或验证已有的程序,很少能自己思考或者创新的。

3.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程,显得抽象、复杂,编程时容易出错、很难掌握,很多学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一般的教学顺序,往往刚开始的内容是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函数的定义、使用说明等,没有很快涉及程序编制,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泄气或者失去兴趣,对学习极其不利。因此要适当减少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等内容,尽快进入到顺序程序设计部分,并采用先举例后分析,逐渐引入知识点的顺序,注意先具体后抽象。其次需从应用角度出发划分知识内容,用就学,不用就可先不讲,知识点讲解难度掌握到够用即可。同时针对初学者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降低台阶,在实例练习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课程中慢慢渗透理论体系,将难点内容化解在各章节中去讲解。

2.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

案例驱动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案例,教师围绕案例讲授相关内容,学生在案例驱动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

结合案例驱动法的基本思想以及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c语言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以下知识点:输入输出和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文件、综合程序设计。其中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可以渗透在以上各个知识点中讲解,不同的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案例,通过先举例、后讲解,()让学生通过一些有意思且实用的例子,学习、掌握知识点和语法,同时培养程序设计的思维和习惯。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运用阶梯式教学法。

将教案设计成阶梯式,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跨度不大,符合学习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实现猜数游戏时,将需求设置成阶梯式,分成利用选择实现一次判断、利用循环实现一次猜数、利用多重循环实现连续猜数,最终将小游戏的功能逐步完善。学生在这种阶梯式教学法中获得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地编程调试、跟踪运行,程序设计能力和编程思想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好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或者相互协作完成,教师给一些引导或建议,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给每个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实验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其中基本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改错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适合大部分学生。选做实验给出一些提示,但不做具体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前提下选做,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

1.基本实验。

(1)验证性实验。

程序具体实现的功能,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改错性实验。

改错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根据出错信息运用程序调试方法进行程序调试,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点内容,设计一些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的程序,让学生通过调试,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并改正。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给出题目和部分题目的解题提示,让学生自己设。

计算法,然后自己编程并调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点内容,布置一些与已学程序相似的程序,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设计程序或者修改已有程序,从而实现新功能。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改编“1+2+3+…+100”的程序,实现求“2+4+6+…+100”的程序。

2.选做实验。

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程序,学生得到启发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帮助,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例如,在讲解“输入输出和顺序结构”内容时,用到计算两个数之和并输出的例子,在基本实验中可以让学生首先将其改为能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然后可以提示学生:这个程序只能用固定的或者运行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两个数据,如果要计算另外两个数据就需要重新运行一遍程序,怎样才能让程序可以重复计算多组数据直到用户喊停才结束。这样就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地去查找、学习新知识,从而使编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最后两周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教师布置相应的题目,例如:joseph环、迷宫求解、日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要求,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要求:建立一个n个学生的信息登记表,每个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m门课程的成绩(math,c,english)。程序运行时显示一个简单的菜单,实现对学生信息的输入(input)、总分统计(count)、总分排序(sort)、查询(query)等功能。让学生2――3人一组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及时讨论,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功能,每个小组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组内成员的实际想法,添加或细化功能,从而得到一个更贴近实际的功能模块划分。在这种相互协作式的实践中,学生的各种问题得以及时讨论消化,同时在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学习经验等方面相互影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团队意识。

总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渐进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教学方法,对传统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从而使学生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对编程思想理解得更加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2]王美红,王蒙。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35)。

[4]唐永红,龚安。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3)。

作者简介:杨晓明(1980.4―),女,陕西渭南,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刘淑婷(1984.1―),女,陕西渭南,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人文信工教研室。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翻译学院诒华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五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描述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其显著特点是可以与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可以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结合,处理各个领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问题,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理学类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地,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统计学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类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数学类课程,这对刚步入大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这几门数学类课程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几个等级;另一方面,对数学基础不好或厌倦学数学的同学来讲,原以为经过高考后,不选择数学专业就可以不再学习深奥的数学,可事与愿违,选择统计学专业仍然离不开为数不少的数学类基础课程。因此,结合统计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状:有些统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以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觉得太难,枯燥无味,就给统计贴上了数学的标签,未经深思熟虑就想转专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由于大一时没有打好数学基础,有些大二以上的学生对待专业学习时态度消极,经常感觉很茫然,学无所获、虚度光阴,专业课的学习入门难;由于缺乏对统计学专业的认识,有些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就业时不想找与统计专业对口的工作,盲目择业,既弱化了专业竞争力,又耽误了未来的发展。这些现象可以认为是对统计专业认知不良的表现,反映了部分统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深、动机不强、缺少认同。因此,在统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增强统计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理学类统计)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时,讨论了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统计软件教学、实践教学、专家讲座等方面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导学课的课时以16课时或一个学分为宜,内容上除了介绍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还要系统地进行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前沿的专业技术、就业前景等内容的讲解。特别地,由于在大数据时代,把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数据科学家是在新时代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结合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的艰巨,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入学教育,尽早地让学生接触专业,了解专业,做到先入为主,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二、对于理论教学,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的专业课程。

统计学或描述性统计学课程,作为统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的资深教师担任。把这门课程上好了,能使学生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区别,从而消除学统计就是学数学的误解;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从而了解统计学专业学生具有极宽的`就业面;结合对实例的讲解,使学生感觉“统计是无所不能的”,从而对统计学产生较浓的兴趣,爱上统计学。在教师讲授核心课程,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质量管理》《抽样调查》《应用回归分析》等课程时,要多搜集实际案例,采用案例驱动法教学,消除理论课程的枯燥、乏味,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知识解决与实际应用有关的一些统计问题。由于统计学的问题总是来自于学科外部,故要强调实践,要求学生会利用统计软件和相应的统计知识对实际数据做分析,并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以及说明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对这些课程把握好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

“大数据”环境下,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在进行统计软件课程的讲授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偏理论,由于缺乏应用和分析工具,导致知识理解不深刻,专业知识零散,整体感弱。统计软件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分析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理论讲解的不同:模拟直观,展示理论含义;逐步计算,展示理论过程。

学生初学时,可能觉得使用统计软件获得一些分析结果非常容易,殊不知,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教师应强调学生对相应的统计方法要有透彻的理解;统计软件的输出总有一系列的结果,要从中找到对问题分析有用的结果,并能结合实际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通过系统学习统计软件,使学生又一次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体系的整体感。由于统计软件的学习没有理论知识那么枯燥,学生更容易去上机实现,但又得避免学生一味地重视操作过程,而忽视正确的统计方法的选择。甚至有学生大学四年下来就记住了怎么用软件输出结果,至于哪些结果有用,哪些没用,分得并不清楚,只是将输出结果全列出,看不懂输出结果,更谈不上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方法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学生将统计软件等同于统计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统计软件只是帮助进行统计计算的工具,能否恰当用好这个工具,在于你对统计方法掌握的程度。

四、对于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统计数据、计算机编程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的结合。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首先突出典型案例教学,由易到难,通过典型案例教学逐步让学生掌握不同结构和数量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当进入大四时,几乎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学习完毕,就可以逐步过渡到以数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统计分析人才(或称为数据科学家),而合格的能进行统计分析的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统计实践训练。诸如统计数据平台,金融数据库,大数据展示平台及大数据问卷调研系统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到课堂教学中。

校外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专业实习能起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桥梁作用。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或原来理解不深刻的知识,感觉到实际工作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的差距,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带动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数据分析实践的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塑造更好的自我。

另外,可以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统计建模竞赛。通过竞赛,激励广大学生学习统计、应用统计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统计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统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邀请国际国内统计学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前沿及当今热点问题,可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学生指明方向。由于统计学的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来校讲座或聘请其为兼职导师,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学在各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结合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系多年来在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一些有益探索及实践来进行总结,还有未尽之处,需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地总结及摸索。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人才的培养和供应方面如何与时俱进是当前面临的典型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六

论文摘要:研究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从学生能力培养人手,对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深入研究与探索教学规律,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电工基础;能力培养。

0引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这说明了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学生摄取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电工基础与实验》教学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我国高等教育应侧重培养具有人类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民族精神等多种素质的人才。

1在“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认为对非电专业的电工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给学生结论,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学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建立、推广、发展过程,基本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保持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而不要急于将最终的结果告诉学生。在学生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排除障碍,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参与了思维的整个过程,使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知识的结论、明确原理,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重视课堂教学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思想上对本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基础知识很简单,或认为该课程与专业关系不大“没有用”。主动找同学座谈,帮助同学们分析原因,让学生理解几个道理:第一,听课是学习的捷径。教师把自己多年的积累,结合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易懂易会,记忆深刻,比自学省时省力,理解透彻。第二,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习知识就是给大脑做体操,不要说一门课程有用与没有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你可能没有机会直接运用某一知识,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方法却受益终身。作为大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知识就是培养能力。第三,学习是竞争力,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未来社会知识更新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学习能力是在对每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翻。

3用建构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思想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关于人类知识学习的理论。“建构式”教学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要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并使学生“会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按照建构主义进行电工基础教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有重点地再现电工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同时还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电工学知识的应用环境。通过教学环境与应用环境的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且使得建构更加牢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通过媒体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它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可复现性并且效率高、信息量大。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该能设计、制作适合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此,我们开发了一整套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课件,并建立了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克服了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

5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知识和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变革不断出现,电子学知识更新很快。人们仅凭大学阶段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不足以应付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的.责任绝不是为培养青年人准备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作好继续接受教育的准备。学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变得更完美而学习。可见,终身学习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将是决定劳动者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主要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迎接各种挑战。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整合与优化,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这里的“基础”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还包括基本学习能力和完善发展的个性。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当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学习技能,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方面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让学生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把这些方法主动运用于《电工基础与实验》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6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基础实验操作、验证性实验操作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操作三方面着手进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基础电工操作的关键,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通过基础实验教学使电工专业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基础操作方法的掌握;验证性实验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通过对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了解验证性实验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验证结论,促进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掌握,在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电工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为后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训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要求或工作内容进行电工实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经,所以要加强和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有些教师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总是存在种种顾虑,怕学生出事故,损坏仪器,怕影响课程进度,往往采取传统实验的指导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上面的顾虑,我们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在学生掌握了原理和方法后,大胆让他们做,甚至个别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正确方法的理解,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采用ewb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的效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效的保证。

7改革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为克服以前的成绩由最后的试卷决定而造成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复习的弊端,大胆改革了《电工基础与实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第一,增加了期中考试,期中与期末考试,侧重知识考核,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体现学生智能的考核的内容占课程成绩的60%左右。第二,实验考核侧重过程和能力考核。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应重视过程考核。要记录学生平时实验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课前准备及课后总结情况,这样能反映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实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第三,侧重学风和学习态度考核,量化学生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答疑等情况等。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实验报告是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积极提问题也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风是学好知识的保证。学风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20%。综合采取知识、能力及学习态度的评定成绩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避免考试突击。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牢固了,能力也提高了。

8结语。

实施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重视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研究与探索教学规律,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七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八

根据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为有效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碁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髙。

2.2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十九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和传统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相比,有其独特性。传统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学科特点明显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而高职教育则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观察,确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它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专业和技术基础理论,但这种理论体系不是学科性的,而是技术应用性的,必需、够用即可。其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该是并重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教学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一名教师,积极进行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将实践环节纳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以课程为载体开发专项实训项目。

为提高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文秘专业应该将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解至各门课程之中,结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秘书写作与训练模块、办公室事务模块、会务工作模块、公共关系技巧模块、接待与礼仪模块、商务谈判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的专项实训项目,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前夕都有非常明确的实训目标。

建立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开设综合实训课程。

我们知道仿真教学和情景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快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必须建设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校内秘书实务实训中心应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会议接待实训室、商务洽谈实训室、形体礼仪训练室,档案管理实训室等。实训室提供的仿真教学、情景教学,为进行文秘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所谓综合实训课程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目的是要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锻炼,既可以使学生的前期学习成果得到一次综合检验和提升,也可以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到校外实习之前就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到校外进行专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文秘专业的实习实训环境要求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并不是很高,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在实习实训室进行外,学院的部分办公室和档案室其实也是文秘专业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的好场所。在办公室和档案室,可以由专业教师和办公室文书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文书处理的训练,发文处理从拟稿开始到最后归档,收文处理从签收到归档都必须严格遵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通过这种在真实的办公环境中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些知识未学习之前,也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操作规程,再学习理论知识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此外,学院举办的各种会议、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也是文秘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广泛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适应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文秘专业必须与各类机构、组织及其秘书人员积极取得联系,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场所,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公文写作、模拟会务组织、商务谈判、模拟接待、礼仪演示、文档整理、模拟办公、团队训练等各类专业实训项目,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深入到文秘办公现场,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同时可以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

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各种职业岗位能力的有效认定,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因此,为加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文秘职业岗位特点,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国家对该专业的能力要求和就业所必需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依据,来确定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开设次序,注重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互相融合,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得普通高职高专英语能力等级考试证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一级证书,国家秘书职业四级(中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以上证书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应该以适应文秘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层次规律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专项课程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二十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2006统计学国际论坛”,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并专门就统计学普及教育问题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国统计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何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只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约占4%。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无疑都会得到长足发展。统计学教育也会在普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导下进一步普及。因此笔者认为,较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育已经开始突破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开设了统计课程;统计知识还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内容。这是可喜的,但笔者认为统计学普及教育还仅仅是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在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社会统计学,在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数理统计学,都还与“大统计”的理念和作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存在着很大距离。中小学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一方面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基层学校师资条件的制约,教育质量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在大学仅学过数理统计课程,对抽样和描述统计的内容较生疏,因而感觉新教材内容体系较乱,内容不如老教材讲起来“顺溜”。于是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很多的练习题,但蕴涵在知识背后的统计思想能否也讲出来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国民的统计意识还不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也还不够,据笔者了解,一谈到统计,很多人就联想到统计局,联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这些都说明,统计学的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要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首先应该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及统计学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会。各类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力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统计学普及教育。各类高等院校接受过统计学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会走向社会的众多工作岗位,他们会带着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个岗位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和继续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

当然,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重点大学和一流专家牵头,以讲座班的形式开展对一般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沟通和交流各高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情况和经验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全社会普及统计学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来了。笔者甚至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会很壮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在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实际上是相对现有教育体制来说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创新的一种尝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务部门的协调等基本条件作为保证。在这里,就有关教学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粗略地谈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1、基本思想:将抽样技术、描述统计、概率初步、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学,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入门阶段最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径:通过在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应用统计方法》选修课,解决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方法普及教育问题,选修课一般为54~72学时为宜。

3、基本目标: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的学习,初步树立统计意识,能够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材选用:可以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贾俊平等编著的《统计学》作为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其它具体情况,自编教材。

5、师资问题:各高等院校讲授统计学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师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务部门承担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教师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教师很可能需要学习实际的抽样技术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等。

6、学习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撰写统计报告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写出统计报告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单独列为一项二级指标,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各类高等院校率先进行统计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不但增强了实践教学的环节,而且也为统计学的社会普及教育打开了突破口,是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同时,通过大规模地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也会提高统计学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统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国民基本科学素质。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二十一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与其他都有所区别。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主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正因如此,高职高专在基础理论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高等数学便是其中之一。由于高职高专的特殊原因,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对数学存在一定的厌恶感,进入高职高专后,更想摆脱高等数学的“束缚”。当今社会,数学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十分之重要,而高职高专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最后一次正式的数学教育便显得尤为珍贵。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其数学能力,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摆脱对高等数学的厌恶感,使高等数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其专业应用当中。

一、当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的影响,基础理论教育在高职高专中一直担当着“配角”,这也直接导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过于陈旧;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本身的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传统教学下,教师在教学时,就是“一笔、一黑板、一教材”,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氛围下,很难接受数学知识;4.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许多都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在面对比初中数学更为复杂的高等数学时,高职高专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即便有心去学,也是处处碰壁,最终彻底丧失学习数学的斗志;5.与专业结合较少。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基础理论的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抽象、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感觉与专业相差太远,最终会在学生中形成“数学无用论”的思想;6.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职高专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因此,对于高等数学等理论知识就不够重视,在课程安排上也会偏少。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高等数学在某些高职高专中直接被取消或是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这都将影响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7.考核方式单一。在高职高专中,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任何特色,仍是通过考试来衡量一切,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更不适应高等高专整体的教学发展。

二、高等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需要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明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将高等数学变得更为实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更加注重高等数学与专业技能的科学结合。在改革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从教学内容着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将教学内容变得有深有浅,变得更为具体,变得更好接受;2.从专业着手。在高等数学中,一元函数积分学、一元函数微分学等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除此之外的.知识,可通过专业分类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学经济金融的,可以选择税收、收益等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能够与专业知识更好的结合,在学习时,也会提起学习的兴趣;3.从教学手段上着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例如,教师在进行导数、积分,线形方程组等课程的教学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传统,学生可能无法对内容有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mathematic软件向学生绘制空间曲面,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从学生自身着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毕业后就将走向社会,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不仅会学,更要会用,这样才更能体现高职高专在教学上的目标;5.从考核形式上着手。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不同于与其他教育有所区别,其主要是起辅助性质,并不是主导。因此,高职高专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上,也要有所区别,不能过于机械化,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考核,从而使高等数学的考核达到成效。例如,高职高专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展示上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的运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论。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十分重要。其课程仍有不少问题,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改革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高等数学真正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和价值。(作者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二十二

[摘要]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学校往往在教学上投入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出发,分析c语言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出一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前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c语言在以其目标代码质量高,使用灵活,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在系统软件开发、科学计算、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在众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竞显风流的当今社会,c语言以其强大的功能仍在高级程序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c语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开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程序设计过程理念的形成都与c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c语言有着其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有其较难学习的一面。由于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中普遍反映“难学”、“不懂“,这也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二、现行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完全分离,不能相互促进。理论课中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在广度上对知识没有拓展和延伸,必定会影响对知识深度的剖析,也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而实践课程通常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一方面,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往往用上网来对付实践课;另一方面,老师很难监控到每个学生,了解他们是否都在认真编写、调试程序。这就造成理论课没有起到为实践课打基础的作用,实践课也没有起到巩固、应用理论课的作用。

2.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不深入,严重影响了c语言的学习。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延续性和拓展性非常的强,包含了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相关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课程的知识。在c语言教学中涉及到进制转换、取值范围和顺序存储等基础知识时,发现很多学生还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甚至根本不理解。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c语言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3.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停留在表面、对知识学的一知半解。由于接受的多是课本知识,所以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导致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堂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课,如介绍c语言的发展、特点、优点等内容,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到程序设计部分。其实恰恰相反,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渴望进行后继内容的学习问题,所以绝对不能照本喧科。而对c语言的发展追本溯源,将c语言领域的开发投入、研发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c语言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c++、vc++进行介绍,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推动后续知识的学习。

2.详细讲解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后继课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运算符、优先级、表达式等内容虽是基础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却是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便无从谈及程序设计,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详细。比如遇到整型数据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原码和反码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链表知识是c语言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和数据结构联系密切,所以要深度剖析,尤其是对带表头结点的单、双链表更要讲解的清晰、透彻,为数据结构、java语言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继往开来,不仅可以巩固以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重点分析程序设计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进行程序设计就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源代码,这其实是学习程序设计的一个误区,编写源代码仅仅是完成了程序的编码,而程序设计从问题分析就开始了,它包括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绘制流程图、编写源代码、调试并测试程序,直到取得正确结果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绘制流程图能使程序员在编程时思路清晰,减少编程错误。利用流程图来分析、查找、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能够一目了然。例如:下面这一简单的while循环结构,用流程图便可以轻易发现错误所在。图1是错误代码的流程图,它使程序陷入了死循环,图2是正确的流程图。所以绘制正确的流程图,是减少代码错误的有效手段。

main(0。

{inti,sum;。

i=sum=0;。

while(i=100)。

sum+=i;。

i++;。

printf(“1+2+3+…+100=%d’,sum);。

}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即使对简单的程序设计的讲解也严格的按照程序设计的过程一步步的进行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4.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体会程序设计全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常在c语言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但却离实际要求相差很远。因为缺乏了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计算机类学生的通病。为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实验可以说是学习c程序设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故意将赋值符号“=”和等号“==”互换、漏写分号“;”和大括号“{}“,设置一些待解决的错误,引导学生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养成编程的好习惯,更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5.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来,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传统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以便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按章节、按阶段对相关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把模块化的知识连接起来,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束语。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路明等.c/c++程序设计教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士元.c高级实用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徐孝凯.数据结构实用教程(c/c++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范文(23篇)篇二十三

摘要:目前,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产物,更是现代财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计算机理论,与现代财务会计核算并重,将促进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发展,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将更高。就课程设计而言,会计统计课程对应的是信息数据的处理,对于课程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开展财会核算课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适应未来的经营管理。然而,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在课程的应用,实现财会统计的电算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将是基于课程实践,探究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的运用,分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会计;统计学;会计电算化。

1.引言。

会计电算化,应用计算机,强化内部系统应用,以erp系统为先。运用erp系统,实现数据的统计。它多以数据为主,其载体将有所变化。因数据的变化,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业务能力的增强,对于预测财务管理,实现公司的决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应用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增强现代化财务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关键所在。就会计电算化而言,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须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协助用户加以理解并运用信息。它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或有的、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为研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情况,将结合会计统计的情况加以分析。它体现的是在“量”的统计,研究问题在“质”上的探讨,用于弥补数据分析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的范式,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待实践教学的状况。

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高职统计课程教学。

2.1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

在高职实践教学,引入会计决策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选择特定的财务数据,计算财务比例,构建相关的模型,分析其财务状况,实现对公司财会管理的预测,降低内部成本,增强运营能力,按照预测情况,制定备选方案,选择其中之一。基于信息应用,向系统反馈信息状况,对预测结果加以纠正,确定其差异性,增强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制定标准的流程,强化管理指标,优化求解过程,通过分析案例,健全知识库,备以借鉴,实现信息管理的再发展。强化财务管理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功能,使统计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均有效控制,科学的会计核算,减少物耗和不同费用,增强经济效益。因会计电算化内控程序化较高,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例如,基于会计核算,因数据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预测误差。为了检验预测与历史数据的吻合情况,为了判断预测模型能否继续使用,同时为了比较多个模型孰优孰劣,可实现预测监控。跟踪信号就是一类预测监控的方式。

2.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结合统计课程的特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基于现有课程实践,意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通过现有的教学,可针对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干预,并加以引导。随着高校规模的增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学生的素质不一,实践教学无疑是未来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从有限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学,锁定关键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了解,对于未来课堂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意义。除课堂的教学之外,到企业内部体验,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应用,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程以医院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应用会计电算软件,分析数据,研究问题,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让他们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它主要是以输入、分析、输出的方式,通过数据库加以储存。就现阶段而言,医院的财会信息管理,多以erp或sap为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公式,加上统计软件自动完成,减轻劳动者的强度,增强财务会计的质量。然后,创设电算化的环境,让学生多运用软件,解决数据分析的问题。例如,基于实践教学,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将是学生的基础课程。在调取或分析数据,运用现代数据加密将能够实现信息的保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过程可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内须设置相应的口令,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的浸入,通过设置防火墙、运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与此同时,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可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软盘要病毒扫描,方可在计算机内甲乙使用。最后,在实践教学,教师应耐心引导,将教育实践与学生自身情况加以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尝试对其差异化培训,让每一位学生能施展所长,增强其自信心,迎接未来的新挑战。部分学生也许对预算目标设定较为熟悉,在设定目标,可引导他们自主编制预算成本表,对财务指标的控制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从而编制成本核算计划。除此之外,运用财务软件,制订实施财会控制的'方案。在此过程,结合已有的数据,统计财会管理指标,与控制标准加以比较,对成本控制的指标计量并评价。对核算的控制可按数据加以分析,纠正内部财会管理的偏差,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又如,部分学生在统计应用较为偏向软件设计。可推荐专业人员,介绍软件的应用功能、数据格式与应用模式、数据架构等,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2.3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

2.3.1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调研。

为增加对实践教学的了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入的访谈。首先,以记者的身份,与高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所在高职院校、统计学院的情况。然后,对高校教师、学生代表访谈,了解到实践教学的情况,对其加以评价,从中确定统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3.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访谈结果。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变,统计教学应加以变化,应融入更多实践的元素。在访谈的过程,课程衔接性是关键所在,它对于实践教学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尽管体制在变化,认识实践教学,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将增强统计教学的质量。在a高职院校内,部分课程内容只是停留在基础实验的水平,并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为此,实践内容应结合现有的教学状况,从而增强教学质量。开展对医院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未来的课程教学,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程知识,将有着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实现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研讨集中在课程实践教学,但对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仍存在欠缺,希望同人结合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加以完善和补充,以便丰富教学管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付英华,赵义泉.体验合作式教学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

[2]满述梅.利用角色扮演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10):32.

[3]傅丽.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高校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4]陈立妙.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2,(10).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机构学生活动策划(优质19篇)

    活动策划需要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案例,通过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到如何运用市场营销理

    学生的新学期计划大全(18篇)

    通过学期计划,我们可以明确自己每个学科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学期计划实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这一学期是一个

    春节六年级朗诵稿(通用17篇)

    春节的氛围充满了喜庆和浓厚的年味,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以下是一些人们在春节期间写下的感悟和心得,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上周,我们班举办了一台关于“母亲河

    职业3+职业4+职业5: 美食之旅范文(18篇)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优秀作品的结构、思路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学期,我来到一个新的学校,来到一个新的班级,见到新

    行政人员的年终总结(通用16篇)

    年终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对过去一年的经历进行梳理和整理,从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升自己指明方向。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学生竞选大班班长演讲(汇总16篇)

    竞选对于培养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竞选范文是每位候选人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而精心打造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好!我一直想当班长,但总是错过机会,

    教师管理课程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如何撰写一

    体育教练的军训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在军事训练中的收获和成就的一种记录和分享。军训让我学会了严守时刻和高效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时间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生,教练在我们成长的过

    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板15篇)

    通过总结范文范本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写作规律和技巧,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

    教育培训师的团建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5篇)

    在各行各业中,策划方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执行步骤。策划方案只是一个指导和参考的工具,具体的操作和决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