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宝贵财富,它可以记录我们的成长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相关论述,既拥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又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特色,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有机统一。落实好***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精神,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发展和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始终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展示着深切的人民情怀,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总书记从人类文明和知识传承的宏大视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深刻把握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则必须贯彻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明立场。
凸显教育发展方向的人民性,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突出特点,是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放在重要位置,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他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就要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德育优先。***总书记尤其重视品德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为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直面人民对更公平的教育的关切,为实现教育公平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总书记对实现更公平教育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总书记高度关注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关注区域、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提出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关注投身民族、乡村地区教师的工作生活保障,提出对扎根边疆、扎根乡村的教师,给予更多关爱和培养;关注考试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等,从而为人民共享更公平的教育规划了切实可行的蓝图。
回应人民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早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的见面会上,***总书记就将“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期盼的“十个更”之首,作出了给人民更好的教育的庄严承诺。此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要深入研究教育体制、教学体制、教师管理等问题,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这些铿锵有力的改革之声很快落实为具体的改革行动。五年多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各层面深入推进,破冰长期困扰我国教育事业的“老大难”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成效。
适应人民多样化教育诉求,关注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变得日益强烈。从当前教育发展实际以及人们的不同需要出发,***总书记提出教育改革需在几个关键领域重点推进:一是基础教育,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二是职业教育,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三是继续教育,即对农民工、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培训,以及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再培训,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四是高等教育,提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必须从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论述,拥有深厚的理论底蕴与实践传承。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教育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实践两个维度来思考和把握。
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论述,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人民性的阐释一脉相承。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对教育的目的、性质、价值、途径等有着内容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尤其在两个层面深刻阐发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民性内涵。其一,建基于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必然要遵循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位的发展路径。其二,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体现为阶级性),决定了教育与社会关系必然存在密切联系。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并制约着教育的目的、性质和功能实现,反过来,教育又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服务,为维护、发展特定社会关系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在性质上必然具有人民性,以满足和服务于人民的教育需求为价值旨归。
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论述,也植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长期实践和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把“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作为“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以办教育必须符合人民利益为根本要求,在加强农民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从提出定位“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充实、完善。这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二
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跟随党支部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洗礼,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而近期根据总队机关党委下发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文件中,我发现《学习纲要》是作为必读书目,通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如今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此时的心境下我将此本书重新拾起再深入学,在学思践悟、循环往复中重新体味“真理的甜味”。
《学习纲要》内容较为丰富,今天我仅以其中第三章的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阐述一下个人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党同志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释放了发展活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党坚守的人民立场没有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进一步强化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切实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统计调查工作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每个统计数据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个个鲜活的事实。回望历史,政府统计调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数据日益成为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具,对党政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回想自己,从初入统计大门的新兵,到现在成长为一名坚定的调查工作者;从最初的彷徨困惑,到如今的坚定理想,我身上赋予了鲜明的统计特色。工作之初,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年均增长”等这样的专业性名词一概陌生,更别说平台审核数据、撰写报表说明、数据评估、分析报告了。
如今在与数据相伴的日日夜夜里,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住户调查专业负责人,也体会到了统计调查那平凡数字背后的酸与甜。有人笑称“一入住户深似海”,的确,面对调查对象的不配合,也许会有委屈;面对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也许会有些挫折;面对频繁的报表周期,也许会心生懈怠。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应该要始终保持平常心态,用真诚敲开住户的心门、用可信的数据消除群众的误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明天。
因为目前我负责的是住户调查专业,所以下面我就住户调查与民生的关系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住户调查是作为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反映民生状况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效的重要工作,理应始终坚持把如实反映民生状况摆在首位,发挥好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好住户调查工作。
数据源于百姓,也服务于百姓。文昌调查队每季度通过以住户数据为基础,调查事实为依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最真实的反映居民增收形势的调查分析报告。文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居民增收工作,针对文昌调查队提交的调查分析报告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相对应的惠民措施。每当发现分析报告中建议的惠民举措最终得到落实,就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意义。
今年的住户调查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除了常规的报表周期外,重点工作还包括脱贫攻坚普查、样本轮换、内网平台转换等,最近我们的工作状态是工作完成的速度赶不上收到新任务通知的速度。虽然如此,但是文昌住户“娘子军”队伍积极的工作表现力,给予我不少动力,时刻提醒自己困难面前需要的是迎难而上,压力之下需要的是勇于担当。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住户调查专业做好本职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面对目前统计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一名住户调查员,更要强化学习意识,保持钻研业务的求知欲、进取欲,避免因学习能力下降而导致陷入本领恐慌。二是强化桥梁意识。通过严格执行直接调查、月度访户制度,加强对调查户记账工作的辅导和督促。并且还要融入其生活,耐心倾听民声,从调查户所急所想出发,努力获得调查户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更好地为惠民政策的制定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住户调查数据作为民生领域重要的法定数据来源,作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各项惠民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经济形势,力求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解读住户调查数据,正确引导舆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切实履行好“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初心和使命。
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名新统计调查人,我将加倍努力,在责任中担当、在历练中成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利的显着优势,使我们坚定四自信具有更深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中,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好,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心里守护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利,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着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深刻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抢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主义。永远保持新中国人民的本色,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家庭主导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制度体系,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需求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决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表现中国制度的优势。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利。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幸福。
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走共同富裕道路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态度与本色,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主线。新时代,全党应牢牢把握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不断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众既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动力、主体,也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动力、主体,人民群众的愿望、意志和力量最终决定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决定历史发展走向。
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再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贯穿着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质上是坚守党的性质宗旨、不改初心本色的问题,是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发挥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制胜法宝威力的问题,是党执政兴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坐标的新定位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教育服务人民为宗旨,坚持教育的人民导向,围绕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性思考,作出了诸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述,并转化为具体的改革举措和行动,在实践中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只有落实好、发展好***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才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和方略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助力我们完成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条件下,我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面临着诸多艰巨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人民要求出发,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战略高度谋划教育发展布局,从推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思路制定教育改革举措,思民之所忧,多办利民实事,**教育难题,才能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从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内部发展环境。
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是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多士则大业成,群贤则弘绩济。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尊重个体差异和人才培养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受教育者在潜能、个性等方面的独有特征,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从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教育事业的九个坚持。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六
中共中央印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洗礼,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而近期根据总队机关党委下发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文件中,我发现《学习纲要》是作为必读书目,通过党组织的精心培养,如今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此时的心境下我将此本书重新拾起再深入学,在学思践悟、循环往复中重新体味“真理的甜味”。
党的十九大。
报告。
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党同志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释放了发展活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党坚守的人民立场没有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进一步强化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切实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发展实绩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深刻认识统计调查工作与民生的关系。
统计调查工作是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每个统计数据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个个鲜活的事实。回望历史,政府统计调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数据日益成为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具,对党政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回想自己,从初入统计大门的新兵,到现在成长为一名坚定的调查工作者;从最初的彷徨困惑,到如今的坚定理想,我身上赋予了鲜明的统计特色。工作之初,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年均增长”等这样的专业性名词一概陌生,更别说平台审核数据、撰写报表说明、数据评估、分析报告了。
如今在与数据相伴的日日夜夜里,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住户调查专业负责人,也体会到了统计调查那平凡数字背后的酸与甜。有人笑称“一入住户深似海”,的确,面对调查对象的不配合,也许会有委屈;面对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也许会有些挫折;面对频繁的报表周期,也许会心生懈怠。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统计调查人,应该要始终保持平常心态,用真诚敲开住户的心门、用可信的数据消除群众的误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明天。
因为目前我负责的是住户调查专业,所以下面我就住户调查与民生的关系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战略成效的重要工作,理应始终坚持把如实反映民生状况摆在首位,发挥好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做好住户调查工作。
数据源于百姓,也服务于百姓。文昌调查队每季度通过以住户数据为基础,调查事实为依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最真实的反映居民增收形势的调查分析报告。文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居民增收工作,针对文昌调查队提交的调查分析报告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相对应的惠民措施。每当发现分析报告中建议的惠民举措最终得到落实,就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意义。
三、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今年的住户调查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除了常规的报表周期外,重点工作还包括脱贫攻坚普查、样本轮换、内网平台转换等,最近我们的工作状态是工作完成的速度赶不上收到新任务通知的速度。虽然如此,但是文昌住户“娘子军”队伍积极的工作表现力,给予我不少动力,时刻提醒自己困难面前需要的是迎难而上,压力之下需要的是勇于担当。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住户调查专业做好本职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访户。
制度。
加强对调查户记账。
工作。
的辅导和督促。并且还要融入其生活,耐心倾听民声,从调查户所急所想出发,努力获得调查户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更好地为惠民政策的制定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住户调查数据作为民生领域重要的法定数据来源,作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各项惠民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经济形势,力求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解读住户调查数据,正确引导舆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切实履行好“为国统计、为民调查”的初心和使命。
我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名新统计调查人,我将加倍努力,在责任中担当、在历练中成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七
感谢区委、区政府提供学习、交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平台;感谢区委组织部精心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感谢组长提供给我汇报学习心得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各位教授讲师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信在座的给位领导、各位同学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上会有更深的领悟、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好的落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受益匪浅,现就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宗旨观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再次提醒我们,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我是谁”,时刻找准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始终不忘“我从哪里来”,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始终不忘“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好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始终不忘“我将要到哪里去”,切实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时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献务实之策,不负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摸清新时期“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意味着在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我们要时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明确面临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始终做到为民造福。我们要时刻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主业”,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系“新纽带”,实现服务“零距离”。我们虽然年轻,但要对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想得透、看得淡;对群众的疾苦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己人”,基层情况的“明白人”,事业发展的“牵线人”、群众情感的“贴心人”。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踏上“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整体布局,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勇于进取,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为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白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周恩来同志将自己视为人民的总服务员。《习近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要》一书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人民观,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集团干部,要做好三常工作,做好人民总服务员。
爱民心,把公仆志执行到实际行动中。思想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写在脱贫攻坚、防污染、防风险、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贴近人民的愿望,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克服难关,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谋求突破。行动中沉身为民办事实落实,开展工作前不断充电,不断储备和熟悉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等,杜绝书籍在使用时不喜欢的现象。在工作开展中,降低身份,多用规章制度解决矛盾,面对质疑。
难题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面对上门群众,要有耐心和包容,经常笑,不皱眉头,切实防止门不好进,脸不好看,语言不好听,做事难。下班后,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总结过程中绕圈的教训和有效的经验。
时刻怀着自己的心,积极树立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组织干部是管理干部的干部、管理党员的党员、管理人才的人才,廉洁自律是检验组织干部品德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组织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评价,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群干部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心态,考虑到贪婪的危害,培养自己坚定的政治力量,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事,不任性,维护公权基础,发挥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正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努力做一件事,做一件事,让领导放心,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常重民意,以民办事实为干部选择的指挥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鼓励领导干部不断加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提包、回访、随机调研等深入群众,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痛点,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永远。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承诺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不高兴作为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努力用自己的勤奋指数换成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优秀干部,选拔权利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优秀干部,不断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继20xx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决定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探索、自觉运用三大规律,牢牢把握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抓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着眼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鲜明具体地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宗旨高度一致。《建议》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较之党的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显著”变为“普遍”,一词之异,充分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为根本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取向是为人民谋福祉,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在信息社会,精英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重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旨在强调不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为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是要激发潜藏于13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提出“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切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1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根本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民众所处的层面无法意识到如何实现根本利益,只有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民众才能认识到应该如何实现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建议》强调,“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既包括物质财富的增加,又包括精神财富的丰富,还包括社会的变革。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以说,人民始终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依靠人民,首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发展的主心骨,始终相信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努力。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让人民衡量评判发展成效。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常言道:“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建议》明确强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就是让人民来衡量发展水平和质量。坚持人民衡量标准,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发展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声音;发展措施的执行和进展,要积极向群众汇报,让群众知晓;发展成效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使发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最终体现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把共享确定为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就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在内的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要体现就是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
大力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的实质是共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人群上是包括工人、农民等在内的所有阶级阶层,绝不让一个人掉队;体现在覆盖地区上是包括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各个地区,全国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建议》明确要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建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共享内含着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还存在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比如收入分配不公、阶层固化、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建议》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处处体现着公平正义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受多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建议》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制度都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努力解决影响有违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问题,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进入新时代的新境界。
1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根本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民众所处的层面无法意识到如何实现根本利益,只有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民众才能认识到应该如何实现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发展依靠人民”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
1、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秉承人民立场,要确保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邓小平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做出决断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明确“发展为了人民”的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发展中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的帮助,落实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通过发展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必须真抓实干,强化目标导向,用扎实的工作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让政策的落实效果掷地有声。
2、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在大地上深耕细作,不断奋斗以追求人生的幸福,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历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治党兴国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人民群众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享有者。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打造更高质量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搭建平台,鼓励职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一再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民守住健康关,无愧党的殷切重托、不负伟大时代、不辱改革使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1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根本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民众所处的层面无法意识到如何实现根本利益,只有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引导,民众才能认识到应该如何实现符合自身需求的利益”。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人民情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临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务实、担当、创新的精神,续写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为民”履职新篇章。
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树立“为民”工作导向。
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履职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切实做到贯彻党委决策和维护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委正确决策,就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自觉融入、实践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将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新临漳”战略决策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开展人大工作,坚决做到与党委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共向,在依法履职中体现为党和人民服务。县委书记在去年人大党组工作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以民为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群等平台和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扶贫、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利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考察、调研、评议、督办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力促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推进社会发展,突出“为民”行使职权。
强化任后跟踪监督,出台被任命人员履职述职评议办法,每年对四至五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和“一委两院”各一名副职进行评议。坚持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副县长向人代会书面报告工作等制度,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执政为民。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为民”联系渠道。
在议案、建议办理上,采取主任分包、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督办、“背靠背”测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督促政府按时高质量向代表、向人民“交账”。通过督办关于“建立教育园区”的议案,政府认真落实,将有效缓解城区学生上学难的情况。
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夯实“为民”履职基础。
专职组成人员占比超过62%,常委会议事更加民主、专业;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视来访群众为“亲人”“家人”,把来访群众的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耐心倾听、细心讲解、及时交办、跟踪督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周恩来同志将自己视为人民的总服务员。《习近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要》一书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实践人民观,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新时期的集团干部,要做好三常工作,做好人民的总服务员。
爱民心,把公仆志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思想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写在消除贫困、防止污染、防止风险、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紧贴人民的愿望,依靠大众的力量,不断克服难关,在挑战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突破。行动中沉下身来为民办事实落实,开展工作前不断充电,不断储备和熟悉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和规章制度等,消除书使用时不讨厌的现象。工作开展中,降低身份,多用规章制度解决矛盾,面对疑问。
难题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面对访问大众,要有耐心和包容,经常笑,不皱眉头,切实防止门难进,脸难看,语言难听,工作难的做法。工作结束后,养成总结反省的习惯,总结过程中绕圈的教训和有效的经验。
经常怀着自己的心,积极确立廉洁自律的先驱模范。组织干部是管理干部的干部、管理党员的党员、管理人才的人才,廉洁自律是检验组织干部品德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组织干部在大众心中的评价,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集团干部要经常保持自己的心灵,考虑贪婪的危害,培养自己坚定的政治力量,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事,不任性,保护公共权的基础,发挥廉洁自律的先驱模范作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正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努力做一件事,做一件事,在让领导放心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常重民意,以民办实事为干部选用的指挥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鼓励领导干部不断加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提包、访问、随机调查等深入大众,进入大众,了解大众的痛苦,帮助大众解决问题。永远。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承诺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努力用自己的勤奋指数换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权利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优秀干部,不断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一
继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决定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探索、自觉运用三大规律,牢牢把握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抓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着眼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鲜明具体地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宗旨高度一致。《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较之党的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显著”变为“普遍”,一词之异,充分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为根本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取向是为人民谋福祉,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在信息社会,精英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重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旨在强调不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为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是要激发潜藏于13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提出“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切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更是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进入新时代的新境界。
1着眼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并不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诱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2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举措。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人民“送幸福”,也不是代替人民谋幸福,而是带领人民、并和人民一起去谋幸福,人民是主人,代替和带领一词之差,所蕴含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4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习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好社会生活之中。”
5坚持党的领导。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三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人民情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临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务实、担当、创新的精神,续写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为民”履职新篇章。
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树立“为民”工作导向
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履职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切实做到贯彻党委决策和维护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委正确决策,就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自觉融入、实践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将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新临漳”战略决策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开展人大工作,坚决做到与党委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共向,在依法履职中体现为党和人民服务。县委书记在去年人大党组工作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以民为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群等平台和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扶贫、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利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考察、调研、评议、督办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力促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推进社会发展,突出“为民”行使职权
强化任后跟踪监督,出台被任命人员履职述职评议办法,每年对四至五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和“一委两院”各一名副职进行评议。坚持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副县长向人代会书面报告工作等制度,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执政为民。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为民”联系渠道
在议案、建议办理上,采取主任分包、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督办、“背靠背”测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督促政府按时高质量向代表、向人民“交账”。通过督办关于“建立教育园区”的议案,政府认真落实,将有效缓解城区学生上学难的情况。
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夯实“为民”履职基础
专职组成人员占比超过62%,常委会议事更加民主、专业;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视来访群众为“亲人”“家人”,把来访群众的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耐心倾听、细心讲解、及时交办、跟踪督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五
感谢区委、区政府提供学习、交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平台;感谢区委组织部精心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感谢组长提供给我汇报学习心得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各位教授讲师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信在座的给位领导、各位同学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上会有更深的领悟、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好的落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受益匪浅,现就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宗旨观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钉钉子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再次提醒我们,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我是谁”,时刻找准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始终不忘“我从哪里来”,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始终不忘“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好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始终不忘“我将要到哪里去”,切实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时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献务实之策,不负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摸清新时期“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这意味着在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建设,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我们要时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白人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明确面临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始终做到为民造福。我们要时刻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主业”,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系“新纽带”,实现服务“零距离”。我们虽然年轻,但要对自己的利益、地位、名誉,想得透、看得淡;对群众的疾苦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己人”,基层情况的“明白人”,事业发展的“牵线人”、群众情感的“贴心人”。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踏上“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身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整体布局,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勇于进取,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为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白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六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七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优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八
推进正确消除贫困,坚决战胜消除贫困的战斗,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吃,不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宅安全得到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高度的重大决策配置。我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配置,记住初心和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深度贫困村为主战场,全面战胜扶贫攻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尤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始终牢记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依靠广大人民的魄力,创造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重要的是看乡下人。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不能丢下贫困家庭,丢下贫困群众。
一是切实正确识别贫困人口。在全面深入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全力找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病灶、病根,心里有数,有的放矢,以最准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施正确的扶贫。二是做好动态管理的基础工作,及时比较数据,完善资料。进一步验证贫困家庭拥有城镇住宅、车辆、经营实体、财政供养人口等情况,实现了应该提出的不剩、应该提出的不少。特别是贫困家庭文件资料不完整、数据逻辑错误、信息输入错误多、贫困家庭资料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等问题,请乡扶贫办公室尽快检查各驻村工作队伍,尽快进行数据输入,决不能在脱贫检查时突然进入家庭,突然填写。
坚决在期限内战胜消除贫困的硬战,必须以以人民为中心、真心、真心扶贫,真正扶贫。作为扶贫干部,要把民情冷温挂在心上,落实人们关心的问题,心中有民,执政人民,处处关系人民,做好与人民密切联系的亲切的人,积极深入人民中开展精神扶贫,通过谈心,讲政策明确的道理,帮助人民实事,做好事,通过长期耐心的教育指导,逐渐改变贫困人民的等依赖思想,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自主扶贫和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深度贫困村双基提升工程为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抓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去年部分工程建设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扎实推进水利、交通、电力、通信、住宅、改造、厕所、农村面貌改造,农村教育、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等11个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为全面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发展是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在剥削阶级社会,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往往不统一,创造财富的人民群众不能享受发展成果,而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阶层反而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新的社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民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空气污染、水源卫生等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着丰富具体的科学内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我们要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思想本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忠诚担当,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一)税收组织收入的职能,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民生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财力作保障,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谈。近年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维护社会治安,在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促进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来为之提供财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税收的聚财功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负担的高低及税收优惠的落实等,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税收通过累进的所得税税率,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税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在“降成本、补短板、促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在间接改善着民生。
(一)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加强反避税监管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强调要“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加大打击逃避税行为的力度”,当前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税收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跨国公司通过低税率地区和避税港来侵蚀我国税基、转移我国利润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税收避税行为损害的是国家税收权益,归根到底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今年反避税调查局组建以后,积极探索反避税和跨境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着力防范打击避税行为,将反避税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共用的大征管格局。
(二)回应民生期盼,服务“走出去”纳税人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热度持续增长。但是,“走出去”纳税人在境外投资时也面临许多拦路虎,比如境外税收信息收集困难,涉税争议难以解决、遭遇双重征税等。为回应纳税人诉求,解决“走出去”纳税人痛点,我们要建立“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清册,联合国税对重点“走出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解答“走出去”企业遇到的税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宣传“走出去”相关税收政策,让企业提前防范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远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利的显着优势,使我们坚定四自信具有更深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中,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好,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心里守护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利,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着优势。
习近平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深刻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抢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主义。永远保持新中国人民的本色,最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家庭主导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制度体系,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需求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决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表现中国制度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幸福。
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人民情怀”。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临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热点,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务实、担当、创新的精神,续写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为民”履职新篇章。
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树立“为民”工作导向。
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履职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切实做到贯彻党委决策和维护人民利益高度统一。一是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委正确决策,就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自觉融入、实践于人大工作之中。积极主动将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强美丽、文明幸福新临漳”战略决策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问题、开展重大活动、决定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开展人大工作,坚决做到与党委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共向,在依法履职中体现为党和人民服务。县委书记在去年人大党组工作报告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以民为本。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群等平台和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教育、医疗、养老、环保、扶贫、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监督计划。利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考察、调研、评议、督办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把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力促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推进社会发展,突出“为民”行使职权。
强化任后跟踪监督,出台被任命人员履职述职评议办法,每年对四至五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和“一委两院”各一名副职进行评议。坚持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副县长向人代会书面报告工作等制度,确保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执政为民。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畅通“为民”联系渠道。
在议案、建议办理上,采取主任分包、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督办、“背靠背”测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督促政府按时高质量向代表、向人民“交账”。通过督办关于“建立教育园区”的议案,政府认真落实,将有效缓解城区学生上学难的情况。
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夯实“为民”履职基础。
专职组成人员占比超过62%,常委会议事更加民主、专业;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视来访群众为“亲人”“家人”,把来访群众的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耐心倾听、细心讲解、及时交办、跟踪督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吃不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贴近全国平均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的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高度的重大决策布局。我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布局,牢记初心和使命,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争两不愁三保障,以深度贫困村为主战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牢记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依靠广大人民的魄力,打造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是看乡村人。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在脱贫路上,不能丢下贫困户,丢下贫困群众。
目前我市扶贫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涿鹿县、万全、崇礼和宣化区率先脱帽扶贫,341个村排名,9.05万人实现扶贫。但全市仍有张北、康保、沽源、尚义、阳原5个深度贫困县,99个深度贫困行政村。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相当部分群众处于贫困边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一些短板约束。2019年,8县区面临着脱贫摘帽的硬任务。因此,作为扶贫干部,要认清形势,不断增强扶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巩固扶贫质量,多措并举防范扶贫和新贫,确保扶贫。
一是切实正确识别贫困人口。在全面深入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全力寻找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病灶、病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最精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施精准扶贫。二是做好动态管理的基础工作,及时对比数据,完善资料。进一步验证贫困户拥有城镇住宅、车辆、经营实体、财政供养人口等情况,实现了应提交的不剩、应提交的不少。尤其是贫困户档案资料不完整、数据逻辑错误、信息输入错误多、贫困户档案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等问题,请乡扶贫办尽快检查各驻村工作队伍,尽快进行数据输入,千万不要在脱贫检查时突然入户,突然填写。
坚决在期限内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人民为中心心、真心扶贫,真心扶贫。作为扶贫干部,要把民情冷暖挂在心上,落实人们关心的问题,心中有民,执政人民,处处关系人民,做好与人民密切联系的好心人,积极深入人民中开展精神扶贫,通过谈心,讲政策明确的道理,帮助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长期耐心的教育指导,逐渐改变贫困人民等依赖思想,将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提高自主扶贫和自我发展能力。
动真情绪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对贫困群众有深厚的情绪,深入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把贫困群众视为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真诚地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引导他们,用热情和热情影响他们对贫困的宣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深度贫困村双基础提升工程为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抓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去年部分工程建设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水利、交通、电力、通信、住宅、改造、厕所、农村面貌改造,农村教育、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等11个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为全面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继20xx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这一表述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度阐发和凝炼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新高度。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决定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深入探索、自觉运用三大规律,牢牢把握人心向背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抓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着眼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鲜明具体地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实践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宗旨高度一致。《建议》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较之党的提出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显著”变为“普遍”,一词之异,充分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为根本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取向是为人民谋福祉,核心思路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在信息社会,精英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始终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重申“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旨在强调不仅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为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更是要激发潜藏于13亿民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提出“共享发展”的要求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切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任何理论都有体现其本质的突出特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根本标准;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民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一步凸显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都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都不会忘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不变的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它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强调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党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深刻揭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紧密关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所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
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希望中国人民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过得好。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作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正在造福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
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基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新时代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要求,而且是新时代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我们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和魄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应当认识到,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连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并加强经常性教育。在自我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诚恳让人民群众评判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不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周恩来同志将自己视为人民的总服务员。《习近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要》一书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人民观,在日常工作中落实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集团干部,要做好三常工作,做好人民总服务员。
爱民心,把公仆志执行到实际行动中。思想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写在脱贫攻坚、防污染、防风险、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贴近人民的愿望,依靠群众的力量,不断克服难关,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谋求突破。行动中沉身为民办事实落实,开展工作前不断充电,不断储备和熟悉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等,杜绝书籍在使用时不喜欢的现象。在工作开展中,降低身份,多用规章制度解决矛盾,面对质疑。
难题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面对上门群众,要有耐心和包容,经常笑,不皱眉头,切实防止门不好进,脸不好看,语言不好听,做事难。下班后,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总结过程中绕圈的教训和有效的经验。
时刻怀着自己的心,积极树立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组织干部是管理干部的干部、管理党员的党员、管理人才的人才,廉洁自律是检验组织干部品德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组织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评价,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群干部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心态,考虑到贪婪的危害,培养自己坚定的政治力量,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事,不任性,维护公权基础,发挥廉洁自律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正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努力做一件事,做一件事,让领导放心,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常重民意,以民办事实为干部选择的指挥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鼓励领导干部不断加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提包、回访、随机调研等深入群众,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痛点,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