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琉璃

活动方案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准备的一系列活动步骤和计划。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活动方案。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一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公办中小学教师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贡献。加强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使命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2.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合理设置教师党支部和党小组,推进“合格支部、过硬支部、示范支部”三级联创。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引导党员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系统组织开展好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增强爱心、耐心、细心、专心、诚心。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五项行动(家访行动、学生谈心行动、志愿服务行动、读好书行动和师德案例分享行动)。强化师德考评及结果应用,完善师德考核内容及方式。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引导教师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违反准则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惩处。

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在青高校开展教师教育。加强幼儿师资培养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加大初中毕业起点贯通培养农村小学本科师资的力度,提升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优化区(市)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功能。拓展中小学校培训教师职能,培育100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到2022年,建成50个名校长工作室、100个名师工作室、10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省、市两级名校长100名、名师1000名。开展教育名家培养工程,推动一批校长和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家,定期举行岛城教育名家论坛。继续支持在青高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5.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师个性化培训平台,健全教师自主选学机制,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规范教师培训过程记录,建立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保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

6.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保证职业院校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到2022年,选拔培养100名青年技能名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加强职业学校文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7.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按照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强化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对城区生源激增的新建学校,根据学生增加情况及时核定、调配编制。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因病休、生育、培训等造成的教师临时性缺员。加强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按规定设立公办幼儿园,足额核定所需编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可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

8.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和退出制度。深化“1+n”多元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完善自主招聘制度,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统一公开招聘可采取面试前置方式进行,注重考察专业技能的岗位优先倡导。配齐配优综合高中专任教师。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无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未通过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等的在职教师,退出教师岗位。

9.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根据课程设置规定和满课时量运行的原则,合理设置教育教学等工作岗位。强化课时量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完成课时量作为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必要条件;对达不到约定课时量的教师,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在续聘时进行转岗或低聘。开展新一轮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全员竞聘工作。完善教职工病假、事假、产假等相关管理制度,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10.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班主任津贴制度,根据现行财政经费拨付渠道,按照人均每月800元至1000元予以保障,并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合理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差距。提高课时量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分配权重,突出教职工实际贡献。开展中小学教职工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落实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依法依规保障相关待遇。

11.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由各区(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并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对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教教师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00元。在评选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工作中,对乡村学校实行计划单列。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全面开展乡村教师轮训工作。

1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多种形式的教师综合荣誉表彰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教学成果等学术称号(成果)评选活动;设立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20年从教礼、退休礼等职业礼遇,持续开展优秀教师休养活动,增强教师终身从教的荣誉感。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13.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市、区(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

14.强化经费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优化经费投入结构,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二

(2013年—2015年)。

为加强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专业需要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专业部师资建设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富有活力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我部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训专业教师的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轮训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和学历提升。使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其中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三年内培养一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系统内骨干教师,一名校内骨干教师。所有专业课教师均有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技术资格证书。

(三)队伍结构:是一支由专家、高级讲师、讲师、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师资队伍,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为保障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教学部应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校、人才兴校的思想。要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应作为专业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教师队伍专业化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治本之策。

2.根据《个人岗位职责》、《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实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相对科学合理并适当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依规管理教师队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形成师资建设保障机制。

3.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团队协作、敬业奉献、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教师继承老教师、老专家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4、按照《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规定,保证专业教师每3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跟班实践3个月以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调查了解企业与社会对人才要求数量与质量特点。实践考核记录表进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5.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师资培养培训成效。(1)每年以行动研究为导向、以专题为纽带组织一次说课活动,突出信息、思路、观念和能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2)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基本保证每个教师三年内能有一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和职业指导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6.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规范并拓宽进人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地引进和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聘请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

7、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多名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

8、通过培训、调研、学习考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研发生产项目等措施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实践能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和生产服务。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三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着“分类培养分层评价分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促进全体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基本技能的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

二、培养对象。

8年以内的青年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要逐步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各级各类的骨干。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规定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上交读书笔记。

(4)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各级论文评比或在相关刊物上发表。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或主持课题研究。

3、实施“导师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务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

(1)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2)备课及教案书写;。

(3)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4)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

(5)习题选编及命题判卷;。

(6)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在教育工作中,由政教处指导有经验的班主任,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应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包括:

(1)班级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的书写。

(2)组织学生开班、团会。

(3)详细记录与学生的一次谈话。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早锻炼。

(6)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4、创造机会,促进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两次的苏南模考,并进行统一阅卷。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一次“百花奖”赛课,成绩优异的推荐参加各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3)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评比。

(4)组织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或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

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1)指导导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2)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百花奖”评课、基本功大赛等教案及反思。

(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和评估。

(1)教务处每学期末组织听一节新教师考核课,并进行相关评优活动。指导教师做好安排,并且作好评课总结。

(2)教务处组织检查青年教师的听课笔记及记载表、教案、作业批阅情况,检查指导教师的听课笔记及记载表等文本资料。期中、期末各一次,平常随时检查。

(3)每一学年,由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估,其中包括学生座谈调查,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考试、听课等。对每一个教师做一个综合评价,存入成长档案。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四

我校在南安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学年来,学校班子团队团结协力,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实施“四大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努力提升教师队伍职业思想和业务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办好新形势下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行政班子成员首先从自身抓起。在行为上,一向重视自身建设,兢兢业业,勤勉得力,时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率先垂范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勤政敬业,和教师“心贴心”,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在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负责部门管理工作同时,多数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工作,每位同志承担的工作任务重,工作量饱满。

除出色完成自身教学工作外,他们能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引领全校教师投入教育教学。他们主动听课,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一起研讨教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教育理论贯穿于教育教学实际中,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思路赢得教师的信赖,从而以领导班子的.模范形象凝聚人心。行政成员每学期听课均达30节以上,参加教研活动20余次。

(二)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风范。

实施方案》、《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

的计划》、《教师廉洁从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责任到人,狠抓践诺。

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陶冶良好的师德情操是我校师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年,我们都要定期开展诸如“师德工作研讨会”、征集师德论文、“爱岗敬业、奉献教育”演讲、“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教育个案分析等师德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实践,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大大提升了我校师德素养。全体教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没有发生过违反师德的行为,学生、家长、社会评价高。

(三)依托教研活动,优化教师素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1、实施“青蓝结对发展”活动。

为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快速成长,让老教师和新教师对成师徙关系。通过“师徒”间每周相互上课、听课、评课,有力地促进教师间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2、开展“三课”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互听互学活动,对每学期的听课数量有明确要求。通过不断听课、研究,强化对年青教师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同时不断完善新教师“汇报课”、说课、课件制作、主题班会展示以及其它教学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优秀青年教师上“展示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3、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每周三为学校教研组固定的教研学习时间,分年级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同时分学科组织教师进行教研专题学习讨论,做到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集体智慧搞好教学,同时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本科函授、自考及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报刊、杂志的学习、深化和运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教研组活动形式深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我校经常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交流。

5、大力推行推门听课活动。

从校长到中层领导到一般教师,大力推行听推门课活动,把听公开课变成听常规课,更清楚地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教师立足岗位成材。

(四)规范评价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就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评价的抑制效应,背离了评价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制度,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行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师行为准则》、《师德建设年实施方案》、《师德建设年承诺》、《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强化工作效能的规定》、《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专任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常规教学检查评比办法》、《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青蓝工程”教师师徒结对管理办法》、《各处室人员岗位工作职责》、《年级主任岗位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

其次,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制度的制定必须源于民意,即学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台,事先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通过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实现阳光操作,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能为教师个人的专项发展提供了舞台。管理的目的在于激活群体的潜能,而激活群体的重要方面就是善于发现个体的长处、优势,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机会,让个体在成功中实现自我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制度评价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使广大教师时时受激励、处处有目标。

虽然,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1、由于学校教师缺编严重,人手不足。教师承担的工作量繁重,导致个别教师参加业务进修的积极性不高。

2、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不平衡,教育观念较为滞后。

3、个别教师职业理想有所淡化,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

4、年青教师占的比重大,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的过程。

1、多方争取,增加教师数量,在合理范围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素质。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开展新理念全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腐的教育观念,按照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积极开展新课程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重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典型,学典型,崇尚先进,弘扬正气。组织教师观摩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给教师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发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4、组织开展更多有实效的、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促进本校年青教师队伍尽快成长,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教学多面手。

把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争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五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教师队伍中,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团结合作,共同进取。而打造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学校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多年来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我校教师构成来看,除了少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分配来的以外,不少都是这几年由其他学校调入的(有两所是学校质量差无生源调整合并过来的教师、还有幼儿学校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的自身素质,师德修养,文化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怎样把这些不同个性化的个体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是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铸师魂、炼师能、育师德的发展目标。经过这几年努力,我校基本上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学习,提高对师德建设的认识。

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支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而更应该是“人师”,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青少年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所以教师应是现代政治思想的自觉拥护者和传播者,故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用高尚的理论武装自己。我们组织教师先后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我们按照区委和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我们还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自己寻找喜欢的书籍,每月学校也向教师推荐一些好文章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和微博。学校把教师的读书所感、教学论文、教师随笔、经验材料等装订成册,让教师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导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步树立科学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二、抓制度,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制度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的约束。学校先后制定了《邱小师德考核细则》、《邱小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邱小教师奖惩方案》等,我们还根据教育局提出的《师德提升战略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把师德建设的要素分解为对教师日常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上班时间不串岗、不闲聊、不坐着讲课、课堂不接打手机、上班不准饮酒等都充实到制度里面。学校还向教师发出《八做十不》的倡议,并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公开向家长承诺,以保证制度和要求的落实。通过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再好的制度也只有在执行的基础上才具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到位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是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这一主要环节。我们在执行制度中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平等的原则。

学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教职工。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做到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教师,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该严厉批评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批评完后,领导和教师还是平等的,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经常与他们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制度逐步加以完善。

第二,公正合理的原则。

执行制度一定要公正,不能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对教师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

第三,“奖罚”分明的原则。

对于自觉或不自觉违反制度的人,要做到奖罚分明,以便更好的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运用“奖罚”已经成为我们激励和规范教职工行为的经常性措施。对教师的“奖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在实施中做到“奖罚”有据、“奖罚”有度、“奖罚”公平。

三、抓班子,做教师的表率,首先,班子要率先垂范。率先垂范对于我们班子来说,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品质;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师生的榜样。把率先垂范意识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始终,自觉做遵章守纪的示范者,自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自觉做提高教学质量的带头人,校长不要仅仅依靠行政权力,而要尽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教师、引导教师、激励教师,让全体教师紧紧团结在学校班子周围,形成坚强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工作全面进步。

其次,让班子成为团队的核心。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队,一所学校要想搞好,仅靠一个校长不行,一定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团队的核心。把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合作、平实亲和、领导有力的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处处示范,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我们确立了班子“讲理、讲情、讲法”的行事风格,鼓励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第三,对班子严格要求,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做到:

1、以身作则,处处做教师的楷模。

2、团结合作,作风扎实。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支持。每天都想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

3、做事公平、公正、无私。要让教师感到个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都能得到认可、得到荣誉。

4、高要求、高眼界,对事业与生活充满激情。特别是校长要想人所未想,行人所未至,这样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把团队凝聚在一起,才能带领团队、发挥合力、不断攀升。

5、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深刻的思想道德内涵,再内化成自己的修养、气质和魅力。

四、抓课堂,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多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点放在了课堂。立足课堂,让知识在课堂中绽放,让师爱在课堂中闪光。关注课堂,让生命在课堂中愉悦,让高效在课堂中呈现。每学期领导都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时间进行听课—跟踪听课、有针对性听课,听过关课、达标课、样板课、创新课等。

我们每听一节课都要及时的进行反馈,真诚的和教师交流,耐心的指导,无私的帮助。共性问题以业务讲座的形式集中指导。然后再听,再讲,反反复复,以促进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

五、抓活动,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学校开展“铸师魂、炼师能、育师德”的系列教育活动。召开“爱与责任”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进行“爱心育人”的演讲比赛,开展师德大讨论。使教师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激发了广大教师奋发向上、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热情,在省、市、区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每次活动老师们都争先恐后的参加,因为教师渴望进步,渴望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作为领导应尽可能的为他们铺路、搭桥,为他们指导、策划,为他们把关、掌舵,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满足教师这种成就的需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迅速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成功之路。学校在教师成长中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得到了成长。

学校曾荣获省规范化学校、省标准化学校、省优秀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准化学校、新课改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科学技术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每天锻炼一小时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优秀课间操先进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科普示范校、区优胜单位等光荣称号。

我们深信,只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的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校各项工作终将硕果累累。我们愿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具有模范的师表形象、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

为了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名师队伍,以名师创名校,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鄂教人〔2010〕28号)和武汉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决定在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着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我镇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和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在职公办教职工60名,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20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33.3%。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共13人,占全体教师的21.7%,大专学历20人,占全体教师的33.3%。从职称结构上看,中学一级教师2名,一名未聘。小学高级教师44名,其中已聘42名。从骨干教师情况看,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15%。总的来说几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但是从学科结构上看很不平衡,语数教师较多,音体美英等技能学科的教师欠缺,总编制量仍然不足。

三、目标任务。

1、开展师德学习教育和培训,培养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岗位责任与服务意识,树立教师和教育的良好形象。

2、加强学校领导的培训与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团队。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建设我校师资中坚力量并带动全体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教师常规管理有效规范,校际交流、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稳步推进,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以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树立起教师和教育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内容。

通过在学校中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岗位练兵,使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和工作绩效等各个方面上得到较大促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全面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突出把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作为这次“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镇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以“贯彻十七大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有关教育的科学论述;根据市委的部署,积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治学管教的意识。

2、排查整改师德师风活动。

把整改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基本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教师会议、家长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逐级检查督查等,自查和排查出学校在师德和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出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达到整改要求。

3、强化教师业务培训活动。

把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师德建设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还要培养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所必需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年”一系列业务培训及各种教学技能比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潜心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活动形式。

“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采取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分散开展活动。

层层布置各校教师人人参与队伍建设年的各项活动,立足岗位自我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强素质、树形象,自觉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2、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开展活动。

结合实际,学校教师集中开展活动,组织校本培训为主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全面展开队伍建设年的各项活动。

五、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阶段(3月—4月)。

召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发起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宣传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酝酿开展活动的各项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队伍建设年的各项活动。

2、落实方案和排查整改阶段(5月—6月)。

研究落实好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内容,各校结合新学期开学工作及常规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认真查摆并整改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3、集中学习和加强培训阶段(7月—8月)。

利用暑假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业务培养和学历提高等学习培训活动。中心校和学校制订校本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及送培安排,统一组织暑期教师学习培训工作。

4、总结提高和表彰奖励阶段(9月—12月)。

分阶段进行总结反馈,及时整改提高,教师节对“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推荐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年底进行全面总结评比,作为单位和个人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六、主要措施。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建设教师管理新体制,探索教师校本培训新途径,大力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建设,推进“师德锻造工程”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也是人格塑造者和道德的体现者,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

1、坚持学习制度。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通过学习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师德行为,并成为自己的习惯。教师每周一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树立师德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提高师德品质。每年暑假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培训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优树模,表彰先进,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利用人格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从教育、教学、科研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手,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塑教师灵魂的综合工程,努力把教师队伍锻造成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无私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群体。

3、开展主题活动。以师德为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深入开展“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次师德大讨论、一句师德宣言活动、一次师德演讲(或师德讲座)活动、一次师德师能满意度测评、一次师德征文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人人参与家访、生生都要访到”活动。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归属感、认同感,自觉力行师德规范。

4、规范日常行为。以“师德规范”为依托,认真落实“李集小学教师一日行为规范细则”,开展评选行为规范示范教师活动,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目标迈进。使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全体教师对“事事是教育之机,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达成共识,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5、建立评价机制。采取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从教育事业心,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三方面进行师德评价,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考核和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在全体教师中树立“四种形象”(团结奋斗的拼搏者形象;求真务实的学者形象;甘洒热血的奉献者形象;改革创新的开拓者形象),形成“五种精神”(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6、完善监督考核。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对违反《考核办法》划定的师德考核20条“红线”之一者,师德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严重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撤消教师资格、解聘。师德师能测评或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并按有关规定不发绩效工资,参加暑期集中培训,必要时调整岗位或继续待岗培训,切实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培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开展面向全体、突出骨干的有效培训。

1、开展读书活动。着力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每位教师学习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及教育名著,努力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深教师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及读书论坛,引导教师交流读书经验、体会,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

2、鼓励学历提高。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电大、网络教育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力争到2015年,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提高到50%、70%以上。

3、深化继续教育。继续组织开展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全面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扎实开展青年教师“12345”培优活动,即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每月写两篇读书笔记、每周记三篇教后记、每学年做好四个一(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一篇优秀论文)、掌握五项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说课评课、命题技术、多媒体操作),为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4、开展结对帮扶。每一位教师一进校,就要选择一名或由学校指定一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力争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常规过关,三年业务合格,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学校对带得快的“师傅”、成长快的“师徒”,分别给予奖励。

5、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培训教师。学校坚持以各校(园)教研组为依托,以教研活动为重点,开展进修学校支持项目——“关注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时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职。我们针对部分教师不善于研究、总结的现状,学校继续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过去教师只教不研的状况,尽快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学校将继续坚持每周、每科都开展“一研、一课、一讨论”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人选、定听课的对象,有检查、有评比,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另外,学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以评优质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比武活动,要求人人参加,逐级评选,对在教学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教学新秀,进行重点培养。

6、抓好异地培训。学校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坚持每学期请一名专家来校讲学,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培训一次,丰富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每年选派10-20名教师到异地学习培训,再让参加培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再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资源中的“名师讲堂”、“专家讲座”进行教师培训。

7、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争取到2015年之前要有70%以上的教师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

8、加强自我培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培训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源动力,要求教师个人制定出《自培计划》和《三年自培规划》,使学校教师群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

(三)建设骨干梯队,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1、建设骨干梯队。在学校的创新与发展中,思路是魂,名师是根。骨干教师梯队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学改革的先锋,骨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速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学校将在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基础较好的教师适当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力争至2015年,全校50%的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5%的专任教师被确认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出1名市级以上的知名教师,培养2名市级以上的知名班主任,有3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长。

2、构建名师队伍。学校将不断通过开展赛教活动推出教学能手,不断发掘“教坛新秀”,使骨干教师成为“三种能手”(整合信息开发教材的能手,高效教学的能手,课程研究的能手),举办教学能手大赛,树立典型,培养评选出新一批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队伍中举办“名师讲坛”,推出名师。在全体教师中掀起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良好风尚,逐步构建名师队伍。让学校因名师而出名,以名师创名校。学校要继续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名教师、名班主任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教学观摩、送教、讲学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转变任用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岗位动态管理体系。按照《武汉市人事管理文件汇编》中岗位职责、考核评价办法,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真正对受聘人员进行全方位考评。在选人用人方式上积极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岗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导向、激励、约束和合理配置的流动机制,真正体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最适宜的位置发挥最大效益。

2、完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认真落实《干部岗位管理评价方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评价方案》、《教师教学岗位责任制评价方案》、《班主任岗位管理评价方案》,每学年依据岗位职责和绩效对全体干部教师进行考核,根据业绩和教师特长形成校内合理流动,促使优秀人才走上教学和管理的重要岗位,真正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有高有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全员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七、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书记担任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各校都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同时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分解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安排,注重实效。

2、加强宣传动员。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在李集小学校网站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年”专栏,并通过报纸、电视、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将此项工作以及取得实际成效列入专项督导,作为考核学校及学校领导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督查、检查。

长:沈贵锁(李集小学书记)副组长:李彩云(李集小学校长)成员:王建武(李集小学副校长)。

王强胜(李集小学副校长)。

陈志勇(李集小学副校长)。

朱正长(李集小学副书记)。

马葆枝(李集小学工会主席)。

汪志涛(支部委员、中心幼儿园园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办公室主任:沈贵锁(兼)副。

任:李彩云(兼)。

成员:彭春涛。

彭长河。

李红芬。

胡仁伟。

沈红军。

李汉宏。

陈红波。

李集小学。

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李集小学。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八

x校信息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强师兴校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结合我校的师资现状,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本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教师中本科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大专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中专学历x名,占教师比例x%。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x名,占教师比例x%,其中非师范毕业有x名,占青年教师比例x%。音乐、美术教师紧缺,体育教师空缺,人员结构多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

总体目标构建“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以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反思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每一位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实现精品初中、特色小学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四、基本任务1、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广大教师忠实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的精神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建设一支“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争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积极选拔培养市、县级骨干教师。力争在三年中,培养在市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x名左右,培养县级名师x人,县级骨干教师x人,校级骨干x人,以形成一支觉悟高、能力强、工作实、效果佳的老、中、青教师梯队。

3、优化教师队伍各类结构。教师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达到并保持适当比例。注重培养音、体、美、计算机、英语专业教师,其他学科实现专任化。

4、探寻教师培养操作体系。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契机,积极探索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之路。构建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自培实践操作体系,以学校为自培基地,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动。

x%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x%左右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

五、主要措施(一)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术氛围。

以“以德治校”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建立师德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2、示范机制。每年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方法,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教师典型。每年教师节评比并表彰。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预计到2025年,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x%。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进行汇报交流或讲公开课(具体由教科室主任根据实际决定),完成规定任务后教科室主任在培训票据上签字后方可按程序报销费用。

2、实行听课学习交流制度。根据教育局要求,新教师每期听课20节。初级(代课)教师每期听课15节。中级教师每期听课12节。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每期听课不低于20节。以听课笔记记录为准。

3、抓好分组教研活动。学校成立语、数、综合三个教研组,每单周星期三下午六节课后分组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长开学初制订本组教研计划,经教研组长审定后执行。安排中确定主题、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做好教研记录和考勤(按学校考勤办法执行)。各教研活动开展由教科室主任考核,无特殊情况不开张活动按矿工一节追究教研组长责任。

4、开办教师论坛,抓好校本培训。每双周六节后行政领导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轮流进行主题培训,教科室主任开学时要确定好主讲人和培训主题(可根据需要调整)。培训材料交教科室(含电子文档),网站开通后传到网站上。村校和初中部教师由教科室根据需要通知。主讲教师按校级公开课一节奖励或惩。

每周写一篇业务学习笔记(以工作手册上记录为准),校本培训在内;

每周写一篇钢笔字和毛笔字;

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中青年教师(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每学年必须在教育局网站以上的媒体或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无文章在年度考核优秀、中高级职称、评优选模中一票否决。

6、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开放、展示活动。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展示周”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汇报和比赛(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7、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教科室对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将教师获奖证书复印件、论文、优质教案等装订在册。

8、实施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详见《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9、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本行动方案在校长领导下,教导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实施和考核。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工将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九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集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

(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3)教师队伍。

(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20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推进思政队伍立体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完善考核机制。学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文明学校考评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我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党政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政工作队伍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岗位补贴的主要参考,作为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予以警示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班主任。

1.以教育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的劳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2.遵循规则。有效地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整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培训活动有机结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模范精神。加强诚信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以劳动实践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验劳动困难,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

3.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执行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每年实施两次教师资格考试,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继续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向“国标、省考”的方式衔接过渡。

4.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校用”制度。机构编制部门负责中小学新招聘教师编制使用计划的审批;教育、人社部门根据“省考”有关规定,落实招聘有关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依据市“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家、省重点院校直选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吸引免费师范生到我市中小学校任教,合理安排教学岗位。中职学校可在核定编制总额内,拿出不低于20%的编制数聘用兼职教师,完善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购买服务,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拓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的补充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和从中小学调剂相结合的方式补齐配强教师队伍。

5.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实施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延期未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师工作。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公办中小学教师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贡献。加强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使命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2.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合理设置教师党支部和党小组,推进“合格支部、过硬支部、示范支部”三级联创。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引导党员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系统组织开展好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增强爱心、耐心、细心、专心、诚心。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五项行动(家访行动、学生谈心行动、志愿服务行动、读好书行动和师德案例分享行动)。强化师德考评及结果应用,完善师德考核内容及方式。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引导教师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违反准则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惩处。

4.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在青高校开展教师教育。加强幼儿师资培养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加大初中毕业起点贯通培养农村小学本科师资的力度,提升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优化区(市)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功能。拓展中小学校培训教师职能,培育100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到2022年,建成50个名校长工作室、100个名师工作室、10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省、市两级名校长100名、名师1000名。开展教育名家培养工程,推动一批校长和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家,定期举行岛城教育名家论坛。继续支持在青高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5.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师个性化培训平台,健全教师自主选学机制,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规范教师培训过程记录,建立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完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保障,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

6.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保证职业院校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到2022年,选拔培养100名青年技能名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加强职业学校文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7.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按照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强化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对城区生源激增的新建学校,根据学生增加情况及时核定、调配编制。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因病休、生育、培训等造成的教师临时性缺员。加强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按规定设立公办幼儿园,足额核定所需编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幼儿园可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

8.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和退出制度。深化“1+n”多元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完善自主招聘制度,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统一公开招聘可采取面试前置方式进行,注重考察专业技能的岗位优先倡导。配齐配优综合高中专任教师。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无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未通过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等的在职教师,退出教师岗位。

9.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根据课程设置规定和满课时量运行的原则,合理设置教育教学等工作岗位。强化课时量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完成课时量作为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必要条件;对达不到约定课时量的教师,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在续聘时进行转岗或低聘。开展新一轮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全员竞聘工作。完善教职工病假、事假、产假等相关管理制度,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10.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班主任津贴制度,根据现行财政经费拨付渠道,按照人均每月800元至1000元予以保障,并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合理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差距。提高课时量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分配权重,突出教职工实际贡献。开展中小学教职工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落实民办学校教师权益,依法依规保障相关待遇。

11.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由各区(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标准,并根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对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教教师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00元。在评选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工作中,对乡村学校实行计划单列。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全面开展乡村教师轮训工作。

1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多种形式的教师综合荣誉表彰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教学成果等学术称号(成果)评选活动;设立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20年从教礼、退休礼等职业礼遇,持续开展优秀教师休养活动,增强教师终身从教的荣誉感。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13.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市、区(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

14.强化经费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优化经费投入结构,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三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就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作用就越来越凸显。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优先发展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师队伍。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绩;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进了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省教师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支持力度不够大,教师工作尚未置于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长期以来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质量水平不够优,教师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滞后于教育发展,一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高校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三是结构分布不够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编制短缺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段之间、学科之间结构不尽合理;四是管理机制不够顺,“放管服”改革仍未到位,教师准入、交流、退出等机制亟需健全和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通道需要拓宽;五是地位待遇不够高,不少地区和学校没有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

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优化制度设计、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总体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师德师风建设有力。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广大教师争当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培养培训有效强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师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优势强的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脱颖而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

——数量质量同步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达到配备标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奖励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社会声望普遍提高,教师职业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教师资格认定、招聘、退出机制不断完善,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符合学校实际的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全面实行,高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

到2035年,教师队伍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教育系统成为集聚一流人才的高地。教师师德师风、综合素质、专业化程度、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名教师党员,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和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各高校要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校级层面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好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的政治关、思想关。(责任单位: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

2、突出师德建设。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学必先立教师之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教育摆上教师教育的首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师德建设工作。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建立新教师宣誓制度。将治理师德失范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畴,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划定行为底线,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承诺、失信惩戒机制,坚决从严处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行为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失范行为。(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

3、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力度。按规定落实生师比,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实施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发挥优秀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定配备高校辅导员,完善辅导员职称评聘政策,畅通辅导员专业发展通道。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鼓励中小学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水平,激励更多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担当作为。省有关部门实施高校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培养与奖励计划,定期褒扬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二)改革创新教师编制管理。

4、合理核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各县(市、区)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根据在校生人数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每年核定一次,并可结合教育发展实际需求按规定比例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编制核定时,要向小规模、寄宿制等学校倾斜,对村小、教学点以及开设西藏班、新疆班的学校,可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调配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适时制定特殊教育机构编制标准。(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

5、统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建立以县为主、市域调剂、省级统筹、动态调整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各县(市、区)加大事业编制挖潜力度,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各设区市综合考虑所辖县(市、区)在校学生数和教育发展需求等因素,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省级建立中小学教师周转编制专户,用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人数较多、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且难以通过县域挖潜和市域调剂等方式解决的地区补充中小学专任教师编制。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实际缺编数量和教师平均工资标准,核定兼职教师经费补助额度并足额拨付到校,用于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6、试点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按照“标准核定、备案管理”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公办幼儿园、技工院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备案制人员由各设区市或县(市、区)统一招聘,与事业编制人员同岗同酬,并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参照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当教师编制有空缺时,优先从备案制教师中招聘补充,具体办法由各设区市制定。(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7、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根据高校办学层次、目标任务和培养规模,制定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标准,科学核定高校人员总量,人员总量内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人员参照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纳入事业单位保险。高校依据核定的人员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和标准,自主确定岗位类别、任职资格条件等,聘用结果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三)大力振兴师范教育。

8、强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发展。鼓励支持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其他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举办师范专业,依托学科优势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发展高水平师范教育。实施师范教育培养院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20所左右以师范生培养为主体、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培养院校,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师范生培养基地。建立与师范生培养成本相适应的动态增长机制,使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高于同类非师范专业,切实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在增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和遴选高水平大学建设“四大专项”时,向师范院校和师范生培养规模大的院校倾斜。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强化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对教师教育师资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师范院校及有关项目评审时,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高质量办好师范专科院校特别是幼儿师范专科院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9、改革师范生招生就业办法。实施师范教育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实行师范专业提前批次录取,支持高校设立面试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注重入校后二次选拔。探索从非师范专业中选拔学生转读师范教育专业。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适当扩大规模,探索免费培养、到岗退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多种方式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办法,选拔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探索优秀师范毕业生推荐就业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0、深化师范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大力推动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建立师范教育专业联盟,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突出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培养课程。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注重采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问题研讨、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普遍提高师范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范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训练。突出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教学,构建包括师德、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加强校地合作,推进高校、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建立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与中小学、幼儿园互设基地、互派教师、互动发展的机制,使师范教育更加契合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探索在中小学建立教育硕士培育站,开展驻校式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得少于半年。(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四)整体提高专任教师能力水平。

11、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实施“三名”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名专家。建好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做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重点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均建成教师发展中心并通过省示范性评估认定,建设并认定1000所左右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设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各地要按照不低于当地教师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校内教师培训经费。(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12、创新职业院校教师配备机制。建立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扩大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推行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办法,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便于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先行聘用特殊紧缺岗位的专业课教师,但被聘用人员应当在聘用之日起3年内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否则予以解聘。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对具有特殊才能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公开招聘时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限制。逐步推行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制定双师型教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认定办法,支持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管理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3、支持高校引育高层次人才。高校要依托国家和省重大人才项目,更大力度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对新入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根据所获资助情况,省财政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各地要在一定范围内为国家级人才开通医疗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为其子女入园入学提供支持。对顶尖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的配偶和子女,有编制的随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后仍享受编制待遇。推行“大师+团队”人才引育模式,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高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全面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

14、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短期出国进修计划,每年选派2000名左右中小学教师到国外进修,出国进修计划省级单列,不占用市县因公短期出国计划指标。持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到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建立省级援外教师储备和培养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外办)。

(五)全面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5、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县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编制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总额,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额内统筹分配到学校,并报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提高编制和岗位管理的统筹力度和使用效益,具体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行城乡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和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省和设区市要将同类学校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差异系数,作为考查县级教师交流轮岗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省财政对教师交流轮岗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学校给予奖补。把握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规范中小学教师跨市县流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6、修订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逐步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学历提高至大专、小学和初中教师认定学历提高至本科,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招录紧缺专业研究生和从社会专业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健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逐步将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定期注册范围。定期注册不合格人员要坚决退出教学岗位,不得享受教师岗位待遇;暂缓注册人员不得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不得晋升高一级岗位等级。鼓励引导高水平大学在校生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7、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适时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县(市、区)。修订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资格条件,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不再将论文作为晋升的限制性条件。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通过适当提高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训部门职称比例限制、增核乡村学校职称岗位、打通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比例、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延退女教师不占岗位职数等办法,缓解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职数不足的问题。加强聘后管理,长期不在教学岗位和教学工作量不足的中小学教师,只能聘任在本级职务的最低等次,并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完善高校职称制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以及国外访学经历等与职称评聘挂钩的做法,始终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高校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延退的高级专家,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占岗位职数。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高校职称评聘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六)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18、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教师职业具有公共属性,公办中小学教师具有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与合法权益,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努力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

19、健全绩效工资保障机制。各地要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制,调整公务员收入分配政策时必须同步考虑中小学教师,核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必须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充分考虑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不纳入所在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高校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成果的优秀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实际薪酬发放水平不纳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20、关心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各地要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更多的教育投入用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落实省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的补贴发放标准,使乡村学校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鼓励县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省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培养与奖励计划,每年遴选100名在乡村学校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批乡村青年领军教师,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每年认定100名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按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1、重视教师住房保障。各地要把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按规定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探索实施共有产权房政策。有条件的高校可分层分类向教师提供安家补贴、购(租)房补贴,以货币化、市场化方式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视同仁享受当地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加快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周转住房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青年教师临时住房困难。(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2、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教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按规定为教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具备条件的可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民办学校应每年在学费收入中安排不少于5%的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师工作实行党委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各级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分别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找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优先保障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主要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省财政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教育经费监管制度,规范教育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督查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稳定的,按规定追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教师宣传奖励活动,推出一批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时代风貌的教师典型。统筹对学校的考核、检查、评比,建立相应制度,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教师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论文等评价教师,真正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四

为贯彻落实as教通【2013】113号文件精神,抓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引导教职工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为主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行业风气不断好转,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治理重点。

(一)教师上班时间打麻将和在经营性场所或公共场所打麻将等任何形式的赌博行为。

(二)教师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补习班、辅导班、有偿家教、学生托管服务。

(三)教师上课期间接打电话,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从事非公务活动。

(四)教师迟到、早退、旷课和无教案上课。

(五)教师讽刺、侮辱、歧视、排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

(六)教师不注重师表、不讲文明、讲脏话粗话,着奇装异服。

三、

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动员(2013年5月)。

1、成立领导小组,在认真调查和分析我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市、区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方法步骤。

3、通过会议、展板、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

围。

4、教职工与学校签定师德承诺书。在学校公示栏、网站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公布,自觉接受监督。

(二)自查自纠(2013年6-7月)。

通过召开学校教职工例会、民主生活会、案件剖析会等形式,对存在的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深刻剖析,切实纠正。

(三)集中治理(2013年8-9月)。

严格监督检查,抓住重点、深入调查,集中精力查处教师参与打麻将、有偿补课等有损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教职工的警示教育的,提高教职工加强自身修养和依法执教的意识。

认真。

总结。

和大力推广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或完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考核、晋级、评聘职称、评先推优、绩效考核相挂钩。对违反从教行为和职业道德缺失的,将进行严肃处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

四、工作措施。

(二)开展明查暗访。在专项治理期间,开展一次明查暗访行动,对违反规定的教职工及时进行查处教育。

(三)曝光典型案例。专项治理期间,对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的教职工及时曝光。加强对教职工的监督并延伸至“八小时”以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让“立德树人”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师风失范行为的不良影响,形成教师主动自查自纠的良好局面。

(二)落实责任,加强师德治理工作的领导。

将专项治理抓实抓好,学校明确校长是师德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定工作责任书,狠抓工作责任落实。对工作不得力、有关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的组、科、室,要责成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明纪律,严处师德不良行为。

严格按照法律和党纪政纪条规处理教师打麻将、有偿家教等师德不良行为,坚持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并举,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对自查自纠阶段主动交代问题并认真改正的,以批评教育为主,可不给予处分或从轻处分;对本方案下发后仍有师德不良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从严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注重预防,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教育。

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省教育厅“六项规定”;贯彻执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治理教育系统不良风气的通知》,做到“三个提高”、制止“四种行为”、执行“五个严禁”;学习贯彻《中共安顺市教育局党组市委教育工委贯彻落实市委的意见》、《安顺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试行)》和《安顺市中小学教师文明礼仪规范(试行)》,重温《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

(五)认真组织,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按照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纪委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向区教育局汇报工作情况。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安顺市若飞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附后),负责组织开展本次专项治理活动。

安顺市若飞小学。

二o一三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

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胡旭(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勾锦金(副校长)。

成员:李邹子乔(副校长)霞(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陈俊(工会副主席)。

杨怡(教导主任)。

刘芳(教导副主任)。

各年级组长。

最新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方案(通用15篇)篇十五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相关范文推荐

    开学第一周的周记初(汇总19篇)

    范文范本是各类文章的写作样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范本,它们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达形式。暑假过完了,在秋风

    联营合作协议书(精选21篇)

    合作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接下来是一些合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挑战。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公平自愿、诚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上学期(优秀23篇)

    通过学期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短期目标来实现。如果你对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感兴趣,可以继续往下看,里面有一些经典的例子可以供你参考

    桶装水购销合同(专业19篇)

    购销需要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业务发展。我们持续加大了在电商平台的投入,线上销售额占比逐渐提高。甲方:乙方:第一条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

    幼儿园大班小雨沙沙教案(精选24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探索和发现世界的旅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以下是一份幼儿园大班学习计划,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1.学唱歌曲,能用

    教师对学转促心得体会和方法(汇总24篇)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心得体会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心得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或经历后,对所得到的感受和领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有参考价

    中总结与计划(热门13篇)

    制定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自己的表现,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请大家共同欣赏以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

    本年度述职报告(实用18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彩的述职报告样本,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本学期是我生病治疗一年半后返校上班的新

    红色走读的心得(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体现了个体对经历和困惑的理解和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国庆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