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一
李清照的词现存六十多首,诗现存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是古今公认的“词坛才女”,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都表现出了天才的创作才华。她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感情决定了她的不同的女性自我形象。
活泼多情的少女形象。李清照生活在一个诗书之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学者,在史学方面很有建树,被人称为“太史公后,一人而已”,并且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父亲对文学的喜爱影响了李清照,她在幼年时就显示出了特殊的文学天赋,诗词曲赋,无所不通。特别是填词方面,更是“擅名闺阁”,待字闺中时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代表作品,写的是作者在后花园里的一次游玩。荡罢秋千,纤手也懒得洗干净;早晨的秋风轻轻吹来,露水正浓,花朵正含苞欲放,作者感到内衣被薄汗浸透了。“露浓花瘦”一笔两写,物人双关,借花喻人,极为传神。正在歇息之时,一个生人进来,作者来不及躲避,光着脚,满面含羞地跑了,连头上的金钗都溜掉了。因为对来人好奇,作者跑到门口时,趁机倚靠在门框上,顺势把着青梅枝佯装嗅闻青梅的香气,回首偷看来人。这一连串的动作,真是美妙至极。《古今诗余醉》中说:“‘和羞走’下,如画。”评得中肯,的确是一幅画,像现代电影特写镜头一样,表现了人物的动作,同时也通过动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娇嗔多情的少妇形象。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幸福美满。赵明诚酷好金石书画,李清照也有同趣,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盎然。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作品,写的是昨晚细雨狂风之后,作者对酒惜花;夜深之后趁着酒意熟睡,早晨醒来酒意还没有消失。对酒惜花,也有惜人之意,因此就问早起卷帘的丈夫:门外花如何?没想到丈夫很快回答:海棠依旧,没有凋零。作者的这一问,有两层含义:花如何?人如何?丈夫只理解了第一个含义,所以回答得很快,让作者很不满意。但是作者知道丈夫是爱自己的,因此转而娇嗔地说: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叶子繁茂,花儿清瘦!这一句又有两层含义:花儿清瘦,人儿也清瘦!估计丈夫还是只理解了第一层含义,但是,作者在这个句子里所包含的对丈夫的嗔爱是非常动人的。一问一答,显出丈夫的温厚老实,更显出妻子的娇嗔幸福。
温柔多情的思妇形象。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外出做官了。小别可以忍耐,久别就渴念难忍了。李清照是个多情的女子,她把自己的才华通过小词表现出来。久别相思令作者更加清瘦,此情此景,化为词作,就是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婚后与丈夫离别经年后的作品,写的是金兽里的檀香像薄雾浓云,相思之愁,永日难消。况且今日又是重阳,去年不见,今年不见,此愁何限?枕着玉枕,罩着纱幔,一个人孤独寂寞,半夜里还是衾内冰凉,难以成眠。在菊花篱畔,黄昏时分,阵阵暗香沁入衣袖。谁说相思不销魂?西风卷帘的时候,相思的人儿比那菊花还要清瘦!本词三处用典而无痕迹,真是神来之笔。化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表示思亲之切,化用“采菊东篱下”表示自己的孤独,化用“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表示亲人远别不闻而相思愈甚。最后一句说相思之结果,最为精彩。《古人词论》说:“可谓雅畅。”《苕溪渔隐丛话》也说:“此语亦妇人所难道也。”男子写女子相思是不可能写出来这样好的句子的,因为男子毕竟是男子,与女子究竟隔了一层;即使是女子写出这样的句子,也是极为难得的!
哀怨多情的弃妇形象。后人多以为李清照夫妇是恩爱夫妻,其实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曾经出现过重大裂痕。李清照是个多情的女性,这种裂痕对她产生了重大伤害,她在感情上非常痛苦。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李清照写于丈夫变心之后的作品。赵明诚之父赵挺之迫害“元”党人甚力,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正是“元”党人的骨干。父辈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夫妻二人的感情,李清照被迫与丈夫分居两地。丈夫是官员,少不了有“秦楼楚馆”(寻妓纳妾)之事,因此,本词中才有“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之句。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写有《金石录后序》一文,其中有“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的句子,这是用曹操死后安排姬妾生计的典故来委婉说明丈夫来不及安排后事就去世了。这证明赵明诚是有姬妾的。因此,对爱情一向忠贞的李清照心中的苦痛是难以言传的,故有“新来瘦”和“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之句。
孤苦多情的寡妇形象。随着公公赵挺之在权力斗争中的失败,丈夫赵明诚罢官后又回到了李清照的身边,多情的李清照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但是好景不长。金兵入境,北宋灭亡;南宋在逃亡中建立起来了,赵明诚又恢复了官职。这样,李清照在动荡中品尝着爱情的滋味,还算是幸福的。1129年,赵明诚在赴任途中中暑病逝于江宁,无子无女的李清照开始了噩梦般的流浪生活,直到去世。在长达20多年的寡居生活里,李清照一直怀念丈夫的情意,生活越清苦,怀念越浓烈。例如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丈夫去世后的作品,写的是作者遭到浩劫之后,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受煎熬的情景。开篇十四个字,用叠字法表达了自己劫后余生的精神状态:先写动作,精神不定,百无聊赖,寻找寄托;次写感觉,孤苦伶仃,形影相吊,倍感冷清;最后写心境,凄凉、惨痛、悲戚一齐涌上心头,万千言语,难以表达!这十四个叠字极具表现力,艺术性极高,历来受评论家的激赏。
李清照不但能词,而且能诗,自有“学诗谩有惊人句”的评语。李清照的诗虽然只有十几首,但是其塑造的女性自我形象与词大有区别,大体风格是清秀而慷慨豪迈的。这种风格在词中只有一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题为“记梦”,这个梦让这首词的意境壮阔雄奇,豪气干云,却又迷离恍惚,虚无缥缈。这样的词,五代没有,北宋也不多见。
在李清照的'诗中,清秀的诗例如《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又如《春残》: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这种诗风与她的词风比较接近。但是令后人惊异的是,她还写出来几首慷慨豪迈的诗,例如著名的《乌江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如《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种豪迈风格不但在女诗人中绝无仅有,就是在男诗人中也丝毫不逊色。其他还有早年的《和张文潜二首》、晚年的《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杰作,或奇崛如韩愈,或沉郁如杜甫,莫不令人惊叹。
因此,在欣赏李清照婉约词的同时,决不能就认为她仅仅是一个婉约多情的女性;我们还要看到在婉约多情的一面之外,还有一个具有与男子特别是英雄一样的坚强豪迈的女性存在。这样,一个婉约的存在、一个豪迈的存在,二者结合为一体,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为主,而诗作却以豪迈为主,乍看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李清照的词追求婉约,是因为她认为“词以婉约为宗”,就是说,“婉约”才是词的本色。她早年在《词论》中议论过词的特征,大体如下:词与诗不同,“别是一家”,诗言志,词言情;词必须讲究声律形式,不能像诗一样无拘无束;词的语言要典雅而浑成。李清照的词就是按照这种“词言情”的理论指导来创作的,因此,后人称她为“婉约宗主”、“正宗第一”。而她的诗则是按照“诗言志”的理论指导来创作的,所以慷慨多气,英雄豪迈。
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二
;摘要:宋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灿烂瑰宝,李清照词作更是在宋词中独领风骚。意象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诗词翻译中处于核心地位,李清照善用意象来表达不同的心语,其英译却很难再现原文风格。本文对李清照词英译本中的意象处理进行初步研究,旨在能给译者提供较为有效且具操作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李清照的词;意象;翻译方法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前期多写游山玩水、少女情怀,后期多写国破家败、悲苦遭遇,囊括了她跌宕起伏又命途多舛的一生,所以她的词中意象表达的语言也是丰富多样。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也是她心语的体现。词人的情感与其词中的意象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在李清照传世的词作中,尤以“花”“酒”“帘”意象居多,这些意象并不单单是景色描写,而是寄托了词人的复杂情感。李清照善用意象来表达不同的心语,其英译却很难再现原文风格。(1)
一、诗词中的意象简介
(一)意象定义
《牛津简明文学术语词典》(baldick,2001年)提到了意象。它说:文学作品的意象不一定是精神上的“图画”,而是可以吸引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意象以简单的明喻和暗喻识别的方式暗示了进一步的意义和联系,通常被称为符号。(2)换句话讲,意象是指一种精神图片或一种思想,它暗示着进一步的意义和联系,这些意义和联系通过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语言和读者的思想来体现。
(二)意象分类
意象是能够充分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审美艺术形象,按照不同标准,意象的分类数不胜数。(3)本文中,笔者欲根据意象有无生命,自行将意象进行分类。
1.自然意象
自然意象,即利用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景物作为意象。五千多年来,自然意象在诗的创作、欣赏和传播的文化氛围中,得到了积淀,诸如桂花,荷花,海棠等。例如《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荷花;《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海棠等。
2.非自然意象
诸如酒,帘,秋千等。例如《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中的秋千;《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酒;还有闺房中的帘子,如《小重山》中“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意象研究
(一)意象研究“帘”
李清照的词作是婉约派的代表,大多描写闺阁情思,而帘是古代深闺中的饰物,当然是不可或缺的。(4)
“卷帘”和“疏帘”在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出现较多,虽偶有忧愁,但大多是幸福美满的婚姻。例如《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淡雅的词调,尽显词人的惜花之情。“垂帘”和“重帘”是晚期的词作意象,词人经历夫妻离散,国破家亡之苦,词中的帘也发生变化。《南歌子》中“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是拿“天上”与“人间”对照,寓意“人天远隔”,“帘幕垂”则是展现词人直叙夫妻阴阳相隔之悲戚,字里行间上看似风平浪静,内则暗流汹涌。
词人一生,起起落落,帘形态也是逐渐变化,从“卷”到“垂”的变化,我们发现:“卷帘”多为开心无忧,“垂帘”则是感时伤怀,其变化也看出作者从天真快乐的少女逐步变成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老妇这一曲折过程。
(二)意象研究“酒”
在李清照现有的四十多首作品中,有二十二首词出现了“酒”,几乎是占据了词作的半壁江山。所以,酒的意象也是在李清照的人生中有着丰富的含义。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酒是用来助兴,体现其浪漫细腻的女儿情思。“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她婚后夫妻恩爱,但因丈夫离家任职,她不得不忍受分离两地的相思之苦。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酒醒时分,故乡之思缠绕心头,酒不醉人人自醉,酒醉愈沉,愁思愈深。
在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相结合,唯有酒最能体现少女的畅快,也能体现已婚妇人的愁绪。她将一片真意揉入酒里,让读者感同身受,情浓意切。
三、意象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一)保留原有意象
保留原词中存在的意象就是保持原作的风姿,意象是词人心情的写照,译者在翻译时选择保留,更能体现译者对于词作的理解。以下所有李清照词的英译本均是来自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例如《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译为“paddling home quite late, after a big fun。into the depth of lotus flowers, we have run”。其中“藕花”译成的是“lotus flowers”,直接保留了藕花的原有意思,原作者在这里即指荷花,汉文化中,荷花,藕花本是一体,所以译者很好地传达了原作意象,也让读者似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许先生译为“yellow flower”,“黄花”本是指菊花,因为在颜色上,菊花是金黄色的。再者,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明日黄花”,是因为菊花开在冬月,相对于春花灿烂的季节,显然有点晚了,所以用菊花晚开来形容过时。这里译为“yellow flowers”,黄色的花,虽然太过直译,但读者也能知道,花茎是很修长,很细的,人比花茎还瘦,说明了原作者的思念至深,以致身材瘦小了。
再如“三杯两盏淡酒……”和“浓睡不消残酒”中的酒,许先生均译为“wine”,“wine”本就泛指外国所有的酒,所以此种翻译忠实了原文,又让外国读者一目了然。
(二)替换成译入语文化可以接受的意象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其中的意象更是复杂难懂,所以译者在充分掌握两国语言的内涵之后,可以采用对等的意象或事物来翻译,这就是替换成译入语文化可以接受的意象,(1)用以作为意象翻译的方法。
试分析一例,《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中“雁”字,許老译成了“geese”,雁在中国被看作信使,代表在外羁旅的游子思乡怀人之情。在西方国家,雁只是一种普通飞禽,无任何意义,所以在这里用“geese”来译,换成了他们能接受的意象,能让读者在联系前后文之后,理解词中的情感。还有“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的英译,译者并没有像《醉花阴》中的黄花一样,译成“ yellow flowers”,而是“fallen flowers”。这里原作者就是借满地堆积的黄花,无人打扫,无人问津喻指自己的空虚惆怅,迷茫失落。所以这里的黄花不是长在树枝上饱满的娇嫩的花,而是掉落在地的残花,与原作者的心情不谋而合。所以译者在这里处理为“fallen flowers”是极其恰当的。还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中“梧桐”的翻译成“kola nut”。汉语中的“梧桐”是带有悲伤,孤独和离愁别绪之感的,而西方读者却无法理解,再者中国的梧桐树,并没有对应的英语词汇,所以为了不损坏意象,译者处理成了“kola nut”法国梧桐,对外国读者来说,通过看整篇文章,理解感情基调之后,也能联想到梧桐的内涵。
(三)省略不译
省略不译在翻译意象中是一个不太合适的翻译技巧,意象本就是诗人心境或者情境的写照,如果省略不译,可能会比前两种方法的表达要弱一些,但是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如梦令》“试问卷帘人”,译成“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其中卷帘人并没有完全译出来,而是译成了卷帘,这里其实就是指丫鬟在卷帘旁边,其实古代除了小姐自己和丫鬟,其他人是不允许进入闺房的,所以这里卷帘旁边的人即丫鬟,在此,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省略不译,减少字数,简洁明了。
四、结语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数不胜数,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意象更是多如牛毛。而诗词的翻译一直是个难题,而意象的翻译也因文化,语言转换等原因难上加难。本文对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进行了简单分类,并具体以帘、酒等为例,分析了其翻译技巧。但仅仅是从词汇和文化方面,之后对于意象的研究可以从语用和结构方面进行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三
;摘 要:宋代婉约词派宗主李清照,其词风婉丽,格律精美,尤其是其词以女性视角、心理、体验,表现女性自觉的爱情理念、家国情怀。其词作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突破并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意识; 话语权
李清照(1084-1055?),“号易安居士,宋著名学者李格菲之女,长于诗、文、词,兼善书法、绘画,且通音律”。李清照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她敢于以女性身份在词坛上与男性词人平分秋色,甚至超越了众多男性词家,但却受到了时人的诸多诟病。
李清照早年著有《词论》,曾以词坛评论家的身份对唐代中后期以来词家的歌词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指摘。提出词别是一家,不同于诗、文。此论一出便引起诸多男性词家的不满。其中南宋文学评论家苕溪渔隐曾批评李清照:“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指摘其短处,无一免者。此论未公,无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李清照的女性声音在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之所以会受到诸多男性文人的否定甚至是攻击,是因为它冲破了男性话语的霸权,动摇了男性的统治地位。
女性意识属于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一种用女性意识关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具有鲜明的反叛倾向,它以批判父权制文化为根基,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父权制的确立使女性成为一个受强制,被统治的阶层。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男性是规范和标准,女性处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词从花间、南唐至宋,大多是男性词人越俎代庖,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很难写出女性的真正的内在特质。李清照的词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心理、体验出发,展现女性自觉的爱情理念、浓厚的家国情怀、时代意识,突破并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以豪迈飞动之笔塑造了一个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才女形象。该词中的女性凌云之志,具有超越一般女性的生命意识,这种自主的生命意识恰恰是封建社会所竭力遏制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当代吴虞奚评:李清照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浣溪沙》),充分表明了李清照的爱情态度。特别是下阕三句更体现出李清照的爱情勇气,令人惊叹。自由浪漫的爱情导致了李清照自主幸福的婚姻,这应是李清照以女权对抗男权的胜利,但这种胜利并没有真正走出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囿限”。
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词中一个沉醉在爱情的幸福与欢乐之中的新妇,在夫君面前万般妩媚娇憨、柔情似水。这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神话,是无数封建社会的女性梦寐以求的。李清照大胆地把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期望搬到文学中,既可以向男人宣告女性所追求的爱情理想,也可以激起女性对自身爱情悲剧的思考与反抗。李清照鲜明的女性意识突破了时代的围城,照亮了黑暗中的女性受伤的心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思妇独居深闺,无边的惆怅感人肺腑。而李清照把她们满面愁容,万般苦思的“不成体统,有伤大雅”的形象置于众目睽睽的文坛之上,这不仅是对男性话语霸权和男权社会的反抗,更是对女性情感自由的肯定和认可。她女性特有的缠绵婉转,对爱情的态度不加任何雕饰和夸张,朴实自然,坦率真诚地表达出来了。更显李清照词中非同寻常的女性意识。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和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接的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女性形象,突出了作者个人的遭遇,又委婉曲折地对忘记国耻、苟安弄月的南宋王朝表示失望和提出控诉,表达了女性的爱国情怀。凸显李清照的男女平等意识。
李清照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刷新了中国传统女性在文坛中的形象,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她们美丽容颜背后蕴涵着女性自觉的爱情理念、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女性精神,凸显鲜明的女性意识。李清照与众不同的超越世俗的女性意识突破并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展现其独立的性格与思想。李清照的生存环境必将使其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受到限制,因而她词中的女性意识是有限的,也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解读李清照和她的词,从中可以发现李清照和她的词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李清照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心理、体验出发,写出了女性不曾为世人所发觉的真实面目,不仅使世人对女性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同时,也改变了女性的弱势地位,使男性看待女性的眼光发生了改变。女性可以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生存境遇,并为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地位而奋斗。
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不只是上面所简单提到的若干方面,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研究他的词作,可以丰富学者对她和其作品的研究,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和研究李清照对于当今的女性文学的建构和女性文学批评的研究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李清照字我眼中的李清照字篇四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作家。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词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见刚。本文从李清照的作品、思想、情感及生活等方面来剖析女词人独特的文学风格。
谁能称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们最有可能达成共识,可能就是李清照了。前人沈去矜有这样的评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白诗的地位不需讨论。论其词,传世有《菩萨蛮》、《忆秦娥》,后人誉为“独冠词史,千古绝唱”。南唐李后主被誉为词宗,基本上得到人们的公认。李清照能与诗仙太白、词宗李后主比肩而立,并驾齐驱,堪称文学史上巾帼第一了。
关于李清照创作的艺术风格,历来多有争议。鲁迅先生论及陶渊明时说过,陶渊明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面,又有“刑天舞天戚,猛志固长在”的一面,“尚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而历来论李清照者,却有不少人犯了鲁迅先生惊醒过诗人的这种错误。
自明代把词划分为婉约、豪放派后,后世论者多从其说,认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这固然不错,但后来人们对“婉约”的理解越来越窄,以为李清照的词只有缠绵悱恻,悲悲凄凄的一面,不免一叶障目。李清照本来是诗、词、文全才,但自宋以来学界研究李清照却成了重词轻诗文的风气,加上把她的作品大量失散,不少研究者眼中的李清照,便即“非全人”,也“离真实”了。
李清照的词的确有清新婉约、“儿女情长”的一面,委婉的情思、缠绵的情绪常在她的词作萦绕,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但这些词绵婉而不纤糜,具有潜在的英风豪气。沈曾植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为了使人注意李清照的豪放的一面,甚至把李清照与苏轼、辛弃疾并举。下面我们就从李清照的词、诗、性格等方面来探讨她的艺术创作风格。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常记夕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河湖日暮图。如果抹去一切背景知识,我们能判断出这首小令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吗?“沉醉”、“争渡”皆闺阁女子所为吗?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纤弱和柔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洋溢着青春风采豪爽洒脱的年轻词人。古人写秋多感伤之语,悲凉之调:“秋风萧索愁煞人”、“草木摇落露为霜”,让人凄神寒骨。只有极少数男性作家把秋天写得绚丽多彩、令人振奋,如王安石、杜牧等。作为一封建社会闺阁女子,李清照竟也写出了令人意气风发的暮秋湖景。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菏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露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俊朗之气从绚烂夺目的秋景图中飘逸而发,令人心神为之一爽。
李清照笔下描写的爱情也是超脱世俗的,是大胆、健康、真挚的。李清照之前,有过不少写女子相思之情的诗词,但情感缺少必要的依托,往往使得苍白甚至带有病态。李清照嫁给一个志趣相投的人,她对丈夫产生了强烈而真挚的爱情。她的词作中,表现的就是这种充实健康的情感。因为爱才有思之刻骨,因为刻骨的相思,便有浓重的愁绪,因为愁绪太浓,有时不免产生怨恨。对于女性内心世界这些真实而又微妙的情绪变化,李清照作了大胆的展示,并不因为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含蓄稳重而稍加掩饰。
因为相思,她“倚偏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因为相思,她“终日凝眸”(《凤凰台上忆吹箫》),“人比黄花瘦”(《碎花阳》);还是因为相思,她“泪向愁中尽”(《生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风入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使我们想起了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离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国破家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弃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后人评李清照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在她心灵深处,总是闪烁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唤,她是为看不到大宋的出路而愁啊。
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她不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把自己锁在闺房绣楼内消磨自己的生命,而是把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她靠着自己敏锐细腻地观察和深厚精湛的艺术造诣,用文字语言反映宋代上层社会、民族关系和阶级矛盾。可见李清照的社会关系意识有别于一般封建淑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注朝廷、关注国事、具有炽热爱国情怀的女子的精神世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是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