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念青松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两个“圆”字不同,“毁”字的写法。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标。

下面我们细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再读,比较用两个“不可估量”比用一个感觉怎样?

3、回读体会。读出惋惜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大家思考: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观看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出示课件:圆明园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

5、相机板书:布局众星拱月

6、回读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清楚。读出布局美。

六、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用笔画一画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层,想想每一层分别写的什么?

2、学习第一层。

(1)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指名朗读,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景观?

(3)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

(4)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5)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6)出示课件:“圆明园中,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比较表达效果。

(7)相机板书:景观多而优美

(8)出示课件原句,回读体会用词的形象,有条理。读出喜爱之请。

(a指名读。b教师范读。c赛读。)

3、学习第二层。

过渡语:我们再往下读,看看课文的第二层主要写的什么。

(1)出示课件:“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指名朗读。

(3)再读,想想课文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4)听读“园中有许多景物。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武陵春色、海宁的安澜园,蓬莱瑶台、苏州的狮子林,还有西洋景观。”比较表达效果。

(5)自由朗读,体会一下作者写的有条理。

(7)看后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爱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这些美丽的景物,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语:那么读了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说。我们来看下面一层。

4、学习第三层

(1)出示课件:“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这句话,共同体会一下这种美妙的感觉。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5、引导背诵。

(让我们把这么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间。)

(1)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出示课件(背诵提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建造的。如————、————,————,————等。还有很多景物是————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3)练习背诵。

七、学习第四部分,分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先读读,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b画出重点词语。c再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汇报。抓“上自……下至”、两个“最”字。

3、相机板书:文物多而珍贵

4、回读体会。

5、引导背诵。

过渡语:圆明园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课件3)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建筑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村乡野诗情画意

武陵春色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天南海北艺术瑰宝奇珍异宝

损失销毁灰烬侵略不可估量

(2)学生交流读后所了解的内容,随机板书

昔日的辉煌无情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件4:昔日的辉煌

学生交流后板书:

布局(精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a精妙的布局: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5(指名读)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它的近义词是什么?(课件6举世闻名变红)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中外闻名名扬中外……)

(2)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哪里写出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课件7:众星拱月变红)

(课件8众星拱月示意图)(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同学们,这样的布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惊叹匠心独运震撼自豪……)

(课件9第二自然段)齐读补充板书:(精妙的)建筑

b宏伟的建筑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件出示10: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介绍了几种建筑景观?

解释“买卖街”:没有真正的买卖街,而是命人装扮,供皇帝体验的生活的一处建筑景观。

同学们,在写这些景观时,用上了一个特别的句式?生答(排比句)

课件11:有……也有……有……也有……(变红)写出了圆明园景观的(应有尽有风格迥异美轮美奂……)

课件12:写话:来到圆明园,我仿佛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展现当年的辉煌?

课件出示13:“园中有许多景物……西洋景观。”

课件出示14理解:仿造名胜根据诗情画意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去昔日的圆明园中浏览一番。课件15——24

(3)当我们走进这样别具风格、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小组读、齐读)

(4)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交流课前收集)

教师拓展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几处:课件26播放教师讲解

(5)课件27引导学生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c珍贵文物: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2)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3)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2、建筑风格炯异。

a:“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说体会。(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2)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3)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4)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b:“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1)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3)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4、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1)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2)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3)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5、小结: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说体会。

2、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3、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三)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4、读、评、议“18xx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5、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6、小结: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1、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2、说说感受。

3、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请注明出处!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部分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幻灯片

三课时

一、导入  课新。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五、总结。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