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一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3.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6.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二
提到申论作文,不少小伙伴就会认为是申论备考的拦路虎,比如论点找不准、不会论证、优化不足等。那么今天小编主要就文章论证说开去,手把手教你做文章论证。
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申论文章论证思路和普通议论文一致,即:
分论点段旨句+(过渡)+例证、理证+总结
第一步:回归材料(寻找与分论点相关的案例,1个或多个均可)
1.x市文化公园: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2.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
第二步:分论点+过渡(解释分论点或强调分论点重要性等)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石,是幸福感获得的源泉。
第三步:直接运用材料案例简单分析(围绕案例、总结共性、启发等)
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这正是“化人”的生动体现。
第四步:回扣分论点
所以说,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实现科学发展。
完整版: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石,是幸福感获得的源泉。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多种功能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这正是“化人”的生动体现。所以说,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实现科学发展。
第一步:回归材料(寻找与分论点相关的现状、原因、影响、观点等)
1.现状:景有了,可人没了
2.原因:x市的“根”,就在这些胡同里,在这里居民的身上。
3.影响:拿出黄金地块做公园,提供的是场所,面向的是全体市民,彰显的是城市价值。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二步:分论点+过渡(解释分论点或强调分论点重要性等)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之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而往往因为其看不见、摸不到而被忽略,成为城市建设的缺失。
第三步:结合分论点,原因分析/影响分析
如今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快,花园小区里是人工河、老胡同旁边是酒吧街、商业中心里是林立的写字楼……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景”有了,经济发展了,“人”却没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
第四步:回扣分论点
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调谐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完整版: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之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而往往因为其看不见、摸不到而被忽略,成为城市建设的缺失。如今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快,花园小区里是人工河、老胡同旁边是酒吧街、商业中心里是林立的写字楼...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景”有了,经济发展了,“人”却没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调谐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起源于元代的南平巷,房屋排列错落有致。闲静的氛围,清幽的古巷,熟悉的邻里,淳朴的古巷充斥着这片传统民居,而今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份传承了千年的宁静就此被打破。灯红酒绿的商铺,陌生疏远的行人,穿梭不停的车辆让原本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变得手足无措。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对不再熟悉的古巷,传统的文化气息已经被商业模式同质化,人们不得不选择离开……正如居住在高档小区的李奶奶却没有幸福感,城市盲目改造景色,却不想早已物非人非,忽视了人这一城市发展的根本,忘却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后变的空人空城,城市建设谈何发展,城市建设何在。城市中的人们从有到无,是应引起反思,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性理念,转变从有到无的局面。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城市建设的“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没有沿着传统的循序渐进的路线,而是大跨步的往前。所以现实中,出现了很多重经济,轻民生的现象:北京大雨、聊城兴建伪文化建筑、还有更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少城市现在都在为过去的“重有甚于无”买单。商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协调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三
2.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3.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4.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6.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7.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8.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1.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四
1.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姚步瀛)
2.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3.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
4.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5.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
6.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刘义庆)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五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引用此句)
4.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5.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泰勒)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六
申论考试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材料为王。所有的考生阅读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是有的人找的要点全面又准确,而有的考生不是丢失要点,就是概括不精准或阅读材料慢。深究其中的原因,核心就在于没有对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梳理。其实我们在考试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高分,那么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拆解,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前提下,快速寻找到要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小编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任何一篇材料都是有逻辑、有层次的,在阅读材料中可以根据题干中的作答对象把材料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词、句、段的拆分,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概括准确度。
1、根据题干中的作答对象,通过提示答案的词,快速锁定要点位置。
常见的提示词有:
(1)问题词:
(2)原因词:
(3)影响词:
分为两类,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消极影响:危害、导致了、阻碍了、不利于等
(4)对策词: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指出,北京的公平指数在国际城市中排名最高,包容性程度足以与巴黎、伦敦媲美。然而,生态环境却成为北京城市升级的最大短板,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在全球40个国际城市中,生态指数仅高于莫斯科排名倒数第二。
1.请找出材料中表示问题的词汇。
2.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大意。
根据问题词,锁定答案位置。
1.短板,加剧,严重
2.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北京城市升级发展的主要障碍。
根据段落的逻辑关系,寻找段落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表述。
常见的段落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无论何种形式,都重点摘抄表述“总”的语句,因此常见的阅读方法为:
首句:重点摘抄段落第一句表示总结的句子
尾句:重点摘抄段落最后一句表示总结的句子
中心句:位于段落中间,进行承上启下,表示总结的句子。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市民才艺大赛,到百姓健康舞;从“春黔社”的相声,到编程高手的现场比拼;从吹拉弹唱,到唱念做打……2017年以来,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各地广场周周不断烹制出文化大餐,吸引了数万市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请找出这段材料的核心句,并用横线划出来。
尾句表总结,前文为分述。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阅读中,很多时候材料之间的逻辑是相对较为明显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快速的找准要点。
1、 并列:段和段之间强调同一话题,通过寻找并列的关系可以防止我们丢失要点;
2、 递进:表示程度加深,同样可以防止我们丢失要点;
3、 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在寻找要点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转折之后的内容;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七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2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3.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2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申论名言警句分类篇八
>申论名言警句1、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贵。——平达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3、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唐·杜甫
4、在平静的水里,上帝会保佑我:在惊涛骇浪里,我只能保护自己。——乔·赫伯特
5、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君道》
关于“科学”的名言
1、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2、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诺贝尔
3、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5、科学所打开的世界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奇妙……——伊林
关于“仁”的名言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关于“智慧”的名言
1、智慧胜于知识。—— 巴斯卡
3、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 达·芬奇
5、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