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4-11-27 作者:文锋

小班教案的实施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中班教案范文,相信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一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启发法、演示法、探究法。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直尺、练习纸。

每个学生2个图形、彩笔、直尺。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妞妞和贝贝在野餐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四个苹果、2瓶水,怎么分物

2、引出: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3、“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二、活动感知,认识二分之一。

1、通过分一个蛋糕,引出分数

2、刚才我们认识了蛋糕的舟,那长方形的舟乂怎么表示呢?

3、动手折舟,学生作品交流展示。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i。

3、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否用x来表示。(由最后一个判断题引出扌)

三、深入感知,认识儿分之一。

1、认识几分之一

(1)、动手折图形,涂色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2)、个别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3)、小组交流学生作品。

2、教学分数的书写,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以今为例教学分数的书写。

(2)、学生给分数各部分起名字。

3、判断: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练习纸)

4、估一估。

(1)、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

分别估长方形的舟、吉、舌,课件移动,验证。

(2)、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3)总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四、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1)、图:法国国旗(+)五角星(彳)巧克力(g)

(2)、巧克力除了能平均分成8份外,还能怎么分?

同样…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2、瞧,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1)、课件演示把初生婴儿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扌。

(2)、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平均分成6份,其中头占身高的舟o

3、播放广告

(1)、广告的画面能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师总结:给予别人是快乐的,和别人共同分享是快乐的!

一、根据学牛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止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二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东西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正确的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答题卡一张、圆形纸一张、彩笔一支。

教师:各种图形纸片、一段毛线、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三一班的师生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东西,同学们也帮他们分一分吧。请看大屏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西瓜,分蛋糕等等。

小结:刚才每个同学得到的东西都是同样多的,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课件出示1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教师提问: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得到多少?引出“一半”。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4、揭示课题:二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1/2的产生,初步建立模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1/2。

2、动手操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表示出长方形的1/2,并与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1/2。

3、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4、动手操作,创分数。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的。

(3)展示作品,交流成果,重点交流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师:大家创造出这么多分数,他们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想知道吗?

学生自学数学书90页下边的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估一估,看谁的眼力好。

小结: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2、下面的图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分数,但是,分数家族中只有几分之一吗?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学生交流。

2、布置作业:用几天学到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创造出其他的分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三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四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位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1、重点:会读写小数,并理解小数的含义。

2、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多媒体课件、直尺、练习卷。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来读几个以前学过的整数。(生读498、205、860,读完后贴在黑板上)

(二)情境引入

师:小明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逛超市,一起来看看吧!(出示88页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小数。

2、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数有几部分组成?(3部分)哪3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怎样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指5。98)这个小数读作五点九八。一起来读一读。(生读两遍)

师:(指0。85)这个小数读作什么?谁来领大家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然后其他学生一起跟读)

师:(指2。60)把这个小数读给你的同伴听一听,然后把它的读法写一写,写的时候先把2。60抄下来,然后写读作什么。(实投)

师:(498、205、860)谁给这些整数添上小数点把它变成小数?

师:(找3名同学都添上小数点,其他同学来读)一起读读这个小数。

4、写小数。

5、课中小结。

师:我们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也会读、写小数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6、小数的意义。

(1)(出示米尺)1分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指0。7米)如果以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的7表示什么?(7分米)

(2)教学厘米

6、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师:0。1、0。3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1个)0。01、0。03、0。18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2个)

师:像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一位小数?分数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7、解决问题

师:到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小数的知识了,你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呢?(课件出示:1米65厘米=()米)我的身高用小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不错,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五)课后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五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知道周长的含义。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蚂蚁公主》动画片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你们想看吗?小蚂蚁上课打瞌睡,老师让它去做做运动。大家仔细来看,这只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小蚂蚁是怎样做的吗?(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一周边线

小蚂蚁爬过的路程就是沿着树叶的一周边线。

2.小蚂蚁看到美丽的树叶非常高兴,同学们想不想把树叶的.轮廓描下来?

学生描出p44中“描一描”两片树叶。

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演示)说说是从哪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树叶一周边线你能找到,那么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你能找到吗?

出示另一幅图(游泳池)学生指出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

4.小结: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什么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呢?(指生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5.那你能说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p44中“描一描”两片树叶。

学生看图交流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二、实践操作

1.找一找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那么你能指出图形的周长吗?

出示松树和五角星的图形,学生指出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说清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的。

2.摸一摸

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指出来,那么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你也能找一找吗?

摸一摸(1)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课桌面的周长。

3.描一描

描出45-1中图形的周长。全班交流。

强调汽车图形的周长。(边线指的是图形最外围的一圈。)

4.判一判

出示四个图形,学生判断是不是图形的周长,并说明理由。

5.算一算

小组合作,量一量图形的周长,并完成表格。在小组活动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提问:你是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的?(长方形形的周长就是把它四条边加起来的和)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的?方法: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形的周长的?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三、巩固应用

1.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六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怎么不拍了?

生1:每人半个苹果怎么拍啊?

师:是啊,这半个苹果,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生:分成的`两份必须一样大。

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动画演示)。

师:这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就可以说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注意这二分之一怎么写?先画中间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整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就在下面写2,因为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在横线上面写1.

师:一起来读这个数。

师:谁来说说这二分之一在这个圆中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这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另外一半又可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2.生: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3.师:你能来写一写四分之一吗?

4.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四分之一在这块月饼中表示的意义。

5.师总结: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板书)

(三)动手操作——折一折。

1.师:我们共同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是否能利用我是为你们准备的这些不同形状的手工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手中那张纸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2.生:动手操作。

3.同桌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你表示的是哪个分数?

4.汇报成果。(把作品贴在黑板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相应位置下)

5.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而且能折出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6.生:我折出了八分之一。

7.师:八分之一这可是一个新的分数,快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8.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八分之一。

10.生:举例(板书:15分之1100分之124分之1)

11.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看来生活中的分数真是数也数不清,也就是有-----生:无数个(板书:……)

(四)比较分数大小:

1.师:我们认识了分数,并了解了他们表示的意义,下面你能用准确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出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图)

2.师:能结合图示,试着比较一下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吗?

3.生: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4.师:再来看下一组(出示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图)

5.生:三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

6.师:在比较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7.生1:横线下面的数越大,份数就越小。

生2: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8.师:你的发现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就可以比较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了,你能试着用他的发现,来比较一下黑板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这三个分数吗?(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与延伸:

1、红线长还是蓝线长?(留出红线三分之一和蓝线的二分之一同样长,其他部分遮盖)

2、各涂色的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4.拿出盒子中粉笔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同样是二分之一,却拿出了不同的数量?

师: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要学会善于应变,不同问题要不同分析。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七

师:老师昨天买了一把米尺,谁能猜猜这把米尺的价格?(生答略)

师:现在我公布它的实际价格,(板书:3.85元)它怎么读?

生1:读作“三元八角五分”。

生2:我觉得应该读作“三点八五元”。

……

师:同学们,这个数就读作“三点八五元”,我们一起读一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对!这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师:谁知道小数里面这个小圆点叫作什么?

生:小数点。

生1:我在商场里看到过小数,因为商品的标价都用小数表示。

生2:我以前去过欧尚超市,那里的商品标价也都是小数。

生3:我在“厘米”上面看到过小数。

师:你在“厘米”上看到过小数,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4:用米尺量身高的时候有小数。

师:他在量身高的时候用到过小数,你们用到过吗?

生:用过!

师:原来我们对小数并不陌生,不仅看到过,也用过!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写一写小数?(投影出示六个小数:3.05、15.15、9.9、1.35、0.028、4.50)先在自己心里默默地读一遍,再请几位同学依次读给大家听听。

生4:三点零五。

生5:十五点十五。

生6:我认为这个小数应该读作“十五点一五”。

(部分学生认可,其他学生感到迷茫)

生:十五点一五。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再来写写小数,好吗?(师口报小数学生写,然后同桌相互检查、评价)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师:学习小数的知识还需要四把金钥匙,同学们愿意和章老师一起去寻找这四把金钥匙吗?

投影:这是前面两把“金钥匙”。

(1)1角=()/()元(2)1分=()/()元

师:谁来把这两把“金钥匙”补充完整。

生1: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一元里面有十个一角,所以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生2: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因为一元等于一百分,所以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

生:想!

师(结合板书):1角等于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1分等于1/100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师:现在这两把金钥匙已经完整了,你们从这两把金钥匙中明白了什么?

生3: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生4:小数就是由分数得来的。

生5:十分之一就是零点一,百分之一就是零点零一,或者说零点一就是十分之一,零点零一就是百分之一。

师(手指第一把“金钥匙”):如果是2角应该等于什么呢?自己想好了再举手。

生6:二角等于十分之二元,又等于0.2元。

师(手指第二把“金钥匙”):如果是6分呢?

生7:六分等于一百分之六元,又等于0.06元。

师:看来这两把金钥匙你们都得到了,那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看哪些同学自己能获得。

课件显示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

(3)1分米=()/()米=()米

(4)1厘米=()/()米=()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等于0.1分米。(许多学生有意见)

生8:最后的单位应该是米,而不是分米,因为1分米不会等于0.1分米的。

师:是呀,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0.1米,而不是0.1分米。

生9:1厘米等于一百分之一米,也等于0.01米。

师:如果是8分米、2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等于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

[评析: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又具有悬念的“四把金钥匙”,在引领学生主动获得“金钥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易到难,从“扶”到“放”,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直观地感悟到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最后再出示练习让学生尝试,不仅是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一次再创造行为,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类推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有机地借助直观的图示,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联系巩固,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获得了这四把宝贵的金钥匙,现在我们就用这四把金钥匙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用这四把金钥匙的知识,完成练习上的第一大题。

1.填表:先在数量下面画上横线,再填表,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最后同桌交流。

(生独力完成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评价修正)

2.猜身高。

师:你们真能干!(投影显示姚明打球和站立的几张照片)同学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姚明!

师:你们知不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投影显示姚明与一个普通身高的人的合影)要求用小数说说。

生1:我觉得姚明身高是2.2米。

生2:他的身高是2.12厘米。

生3:应该是2.12米。

师:对,如果是2.12厘米的话就是2厘米多一点,就该到小人国去了!

生4:可能是2.29米。

生5:可能是2.26米。

生:比两把还要多。(师在墙上量出2.26米的高度)

生:哇!这么高!

师: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巨人”!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生6:我的身高是1.39米。

……

师:用小数猜猜章老师有多少高?

生7:我猜是1.71米。

生8:我猜是1.80米。

……

师:章老师的身高是1.76米。

3.猜价格。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价格竞猜!(投影显示一个可爱的小瓷娃娃,并把实物放在讲台上)用小数猜猜这个可爱的瓷娃娃的价格,章老师想把这个瓷娃娃送给猜得最准的同学。每位同学可以猜两个小数,并请你把猜得的两个小数写在本子上。

生1:我猜是8.5元。

生2:我猜是8.9元。

生3:我猜是7.65元。

……

师投影显示正确价格:7.60元。

4.了解古代小数。

生1:3.5。

生2:3.25。

生3:3.05。

……

师(投影显示):它表示3.25。再来看一看外国古代的小数是怎样写的。(投影显示:3⊙2①5②)

生(诧异地议论纷纷):啊?是这样的啊?

……

师:数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如小数的记数,中外的数学家通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最简捷的方法。

5.组数比赛。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得最多。

(投影显示题目: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生写小数,然后交流展示。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好!说说你今天的收获。(生答略)章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请同学们回家后去搜集三个小数,并写清楚是从哪里搜集到的。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过小数的认识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个小数,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自己完成课本例2的填空。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八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

师:怎么不拍了?

生1:每人半个苹果怎么拍啊?

师:是啊,这半个苹果,用我们以前学习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生:分成的两份必须一样大。

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动画演示)。

师:这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就可以说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注意这二分之一怎么写?先画中间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整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就在下面写2,因为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在横线上面写1.

师:一起来读这个数。

师:谁来说说这二分之一在这个圆中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这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那另外一半又可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2.生: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3.师:你能来写一写四分之一吗?

4.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四分之一在这块月饼中表示的意义。

5.师总结: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板书)

(三)动手操作——折一折。

1.师:我们共同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是否能利用我是为你们准备的这些不同形状的手工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手中那张纸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2.生:动手操作。

3.同桌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你表示的是哪个分数?

4.汇报成果。(把作品贴在黑板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相应位置下)

5.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而且能折出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6.生:我折出了八分之一。

7.师:八分之一这可是一个新的分数,快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8.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八分之一。

10.生:举例(板书:15分之1100分之124分之1)

11.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看来生活中的分数真是数也数不清,也就是有-----生:无数个(板书:……)

(四)比较分数大小:

1.师:我们认识了分数,并了解了他们表示的意义,下面你能用准确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出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图)

2.师:能结合图示,试着比较一下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吗?

3.生: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4.师:再来看下一组(出示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图)

5.生:三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

6.师:在比较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7.生1:横线下面的数越大,份数就越小。

生2: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8.师:你的发现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就可以比较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了,你能试着用他的发现,来比较一下黑板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这三个分数吗?(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与延伸:

1、红线长还是蓝线长?(留出红线三分之一和蓝线的二分之一同样长,其他部分遮盖)

2、各涂色的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4.拿出盒子中粉笔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同样是二分之一,却拿出了不同的'数量?

师: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要学会善于应变,不同问题要不同分析。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九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米尺、实物等。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十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又多又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下面是《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 合作交流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足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课堂成了说的海洋。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

2、 动手操作法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首先创设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过程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精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从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 认识毫米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说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 体会1毫米的长度

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说一说毫米的特点,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 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让学生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从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从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师再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发现5毫米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

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

3、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

4、 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5、 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

这个环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四)、全课总结,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效果预估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成人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习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篇十四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

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米大约用8分。

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长呀!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