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教思想境界 佛教唯识思想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4-10-22 作者:JQ文豪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佛教思想境界篇一

佛教唯识思想是佛教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它强调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虚妄的,只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通过对唯识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感其对于人们生活中种种烦恼和困惑具有极高的启示性和解决性。本文通过五大段落,探究佛教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和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个人对此的体悟与感悟。

第一段,我将介绍佛教唯识思想的背景和核心概念。唯识思想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由于许多因缘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唯识学派追求真理,他们提出,我们的感知和认知都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我们所见的世界只是我们思维的产物,没有本质的实在性。因此,我们之所以陷入迷惑和痛苦,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误解和错误认知。

第二段,我将探讨佛教唯识思想对于日常生活的启示和影响。唯识思想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个个体可以独立存在。这样的观念帮助我们意识到,我们与周围世界和其他人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往往来自于我们对于事物的执着和贪婪,如果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整个社会和宇宙的安宁,我们将会远离痛苦,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第三段,我将分享我在学习唯识思想过程中的体悟和感悟。通过学习唯识思想,我意识到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对待事物更加宽容和理解,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个观点或者立场。我们要学会接纳多样性,并且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第四段,我将探究唯识思想对于个人修行的启示和影响。唯识思想告诉我们,一切皆空虚妄,没有真正的存在。这个观念对于个人修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超越对于权力、名利和物质财富的追求,寻找真正的内心平静和幸福。只有放下对于外界的执着,我们才能更好地修炼自己,实现内在的提升和悟道。

第五段,我将总结本文,强调佛教唯识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沉浸于追逐物质和享受的过程中,导致内心的空虚和失落。唯识思想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万法皆空的真相,超越对于物质的执着,将内心解放出来,我们将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更加纯净的心灵。

通过对佛教唯识思想的学习,我得出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人性的新的思考。我认识到,人们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对于事物的错误认知和执着,只有超越个人欲望和物质追求,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和幸福。同时,我也明白了唯识思想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它不仅仅属于佛教,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宗教和哲学。唯识思想是一条智慧之路,引导我们认识真理、追求内心的满足和舍弃痛苦的束缚。通过融入佛教唯识思想的智慧和观点,我坚信人们能够实现内外一如的和谐,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佛教思想境界篇二

佛教思想是一种蕴含着生命意义的理念,它通过教诲人们勇于担负自己的生命责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慈悲,以及尽一切可能减少众生痛苦等方式,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得到真正的寄托和指引。佛教大师说:“生命即是禅,禅便是生命之美”。

(二)佛教思想的主要内涵

佛教思想主要包括“四谛”、“八正道”等核心要素。其中“四谛”包括苦、集、灭、道,旨在告诉我们认知痛苦、理解痛苦的原因、寻找痛苦的终结途径、获得痛苦终结的方法等方面;“八正道”则是佛家修行的基本纲领,要求我们要有正知、正思应、正志、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等性格和笃行的要求。

(三)佛教思想的道德准则

佛教思想的道德准则十分严格,主张人们要展现慈悲、不伤害、不偷盗、不妄语、不贪色、不吸毒等等的行为原则,同时也鼓励信众们追求庄严、谦虚、无私、勤勉、勇气和自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走上一条成功、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四)佛教思想的实践方法

佛教思想的实践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特定的修行方式来实现心灵的平静和自我控制,包括禅修、认知冥想、毗缚恒等各种实践方法;另一类则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导我们要持续不断地驯化心灵,培养慈悲心、宽容心、感恩心和舍身心等等素养,同时协调好家庭、事业和人际关系,才能真正达成内心的安宁。

(五)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虽然佛教思想起源于东方神秘的浪漫世界,但它在当今这个现代社会仍然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佛教思想中“过去已逝,未来未至,今天正是你的现在”的思想观念是典型的现代意义,教导我们要正视当下的生活感受,珍惜现在已具有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关注个人的心灵健康和平静,让所有的困惑和烦恼都渐渐消逝。

佛教思想境界篇三

佛教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们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一个追求内心平静的人,我认为佛教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五段式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佛教思想的体验和体会。

第一段:了解佛教思想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曾经对佛教的学习漠不关心,认为这些思想只是一群人对宗教的崇拜,甚至认为这些思想是有些神秘的和难以理解的。但是,在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思想之后,我开始真正获得一种安宁和舒适的感觉。我学习了很多有关佛教的思想、规范、价值观和修行方法,这些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段:把佛教思想引入我们的生活

佛教的一些基本理念包括慈悲、禅修和无私利的。这些思想是非常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例如,当我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不会只考虑我自己的利益,而是会考虑对方的需求。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因为我相信这样做并不会损害我自己的利益。

第三段:禅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禅修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之一。禅修是帮助我与我自己的内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有效方法。然而,禅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禅修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集中注意力。其次,它也需要一个平和的环境,以便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不过,禅修给了我很多新的经验和挑战,这对我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段:佛教思想已成为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尽管佛教思想可能是一个相对“局限”的信仰,但它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圈,我都坚持尊重他人和以慈悲和谅解的态度对待他人。此外,我的心理和情感已经比以前更加平稳和宁静。这些变化和体验让我坚信,佛教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早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五段:结论——佛教思想的影响

在结束时,我想说:佛教思想可以帮助成年人实现心灵成长和寻找平静,这种心灵成长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透过佛教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有关人性、社群和文化等复杂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佛教的教义,并将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我们就可以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佛教思想境界篇四

关键字:道悟,信仰对象,人生的智慧,禅宗思想,思想文化史,佛教禅宗

禅宗从创立开始,首先强调的一个思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是关于禅的文字,是所有汉地佛教宗派经典文字最多的。所以禅宗的超越性,不但是超越了文字,同时也是超越了不立文字,超越了一切表相的、概念的范畴。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走入禅的境界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契入:直接、不二、包容。

一般来讲,禅宗作为一个佛教宗派,必然就有一个形式,必然就要与信仰挂钩。按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佛教是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神秘不可知的东西,但是禅没有这些!禅是直接的,超越了“距离”,首先就是“信仰的距离”,禅不存在信仰不信仰的问题。我们学过“宗教学”、“比较宗教学”,也了解其他宗教乃至佛教信仰者的实践和修行,但是禅不强调信仰。信仰是什么?因为觉得自己很悲弱、很无助、很无能、没有力量,我要找到能量高过我,力气大过我,智慧超过我的那么一个至高无上的对象,神也好、真主也好、菩萨或佛也好,把自己交给他,这个叫信仰。产生信仰的先决条件中就有一种对立和距离。神在哪里?神在天上!佛在哪里?佛在西天!释迦牟尼佛出生在2500多年前的印度,我们可以坐飞机去,但西方极乐世界,你用什么作为的交通工具可以到呢?所以禅的第一个超越,就是把卑与尊、圣与凡的对立给超越了。那么超越了圣凡尊卑的对立之后,假名为明奘的我是否有具备佛陀所有的一切优良品质的可能性?佛陀无穷尽的智慧,无穷尽的慈悲,对生命有情无穷尽的关怀和怜悯,更纯净的爱,我们有没有?你们有没有?假如只有我有,只有上帝有,只有佛陀有,这是宗教,但是禅并不是如此。禅说所有这些纯净的爱、智慧或者无尽的慈悲,你我他都具有,任何一个生命,只要能够脱离开遮蔽生命本质的迷惑与障碍,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就自然现前了。这个优良的品质,不是由所信仰对象赏赐给我们的,而是我原本具足的。既然是原本具足的,那么西天咫尺和当下有没有距离?没有距离!所以禅宗的诗歌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这一类的禅诗很多。禅第一个超越就是信仰的超越。

禅既然超越了信仰的层面,也必然超越了宗教的层面。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会强调一个形式。如经典、教规、教团组织以及必要的生活形式等,比如说好比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的南山律宗,首先它有一个基本的行为范畴,在这个行为范畴里面有所可为,有所当为,有所不能为;然后有它基本的方式方法,有经典依据。但是由于某种不可预知的历史或社会因素,时局动荡不安的时候,寺院无存了,和尚强迫还俗了,戒律就无法存在了。所以它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够发展。但是禅没有这样。禅是“教外别传”,超越了经典所限。释迦牟尼佛与他的弟子们之间往返对答,通过经典的形式记载下来就是“教”。禅超越了“教”的对立,强调的是“当下此心的纯静,即是佛土的安宁”,当下狂心得歇息,就是烦恼的停顿。那么你在内心中完成了烦恼的止息和净化,烦恼和智慧的对立性当下就打破了。打破了,那么他的世界跟着就会是另一个空间,另一个境界。所以第二个方面,禅超越了宗教的层面。“三武一宗”灭佛,经典给烧了、寺院给拆了、和尚还俗了。禅宗的和尚跟老百姓穿衣没有什么差别,最大的麻烦就是头发。怎么办呢?扎一个头巾在头上,和老百姓混为一体,法难结束之后,头巾一摘,再回到寺庙。经过法难,中国的佛教只有禅宗得以保存下来。

禅宗超越了宗教,所以它能够真正地振兴宗教。然而无论怎么超越,它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能背离宗教的根本精神,不能背离真理本身。那些宗教狂热和极端分子,那些一味求新求变者,经常脱离原本的“中道”,背叛和远离宗教救世济人的根本精神,结果就成了邪教。

如果把“禅”的思想引入到宗教中来,无论是何种宗教,都可以发掘出它本身固有的禅的意蕴。有了禅的神韵,就可以把原有的宗教提升,就能够更普遍、更直接地关注生命的本来,抛弃繁琐的形式与教条。我在和年轻人聊天时常常这样说:未来,乃至从现在开始,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体会到禅的境界,把握禅的精髓,你信仰什么都是可爱的,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人间善法,符合国家法令,符合这个地球共生的原则,你信仰什么都是对的、可爱的。但是一定要用禅的精神把你原有信仰中的不足提升一下,就是从芸芸众生对神灵、对圣者、对佛菩萨高高景仰的状态下,把他们和我们的距离拉近一点。这个只有禅能够做到,别的宗教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们有很多佛教和其它宗教的对话。如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对话。这样的对话讲求平和、讲求互助,但是都是非常表面的。这些都源自于我们众生内心的根本烦恼:嗔恨的力量,愚痴的力量,贪欲的力量。这些力量太强了。所有外在的诸如道德、法律、正义、真理,从有生灵以来到现在无不一直在强调。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在某个界限内起到它应起的作用,一旦嗔恨、愚痴、贪欲的力量在人的内心中突破这个界限时,这些东西对人的约束力就失效了。但是禅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方法,可以在内心里降服这三种力量。这就是禅能够拉近人神距离根本所在。

假如白居易不去参访鸟巢禅师,不向鸟巢禅师提出“如何是佛法大意”这个禅宗式的问题,那么也就没有鸟巢禅师“三岁小孩皆知道,八十老翁行不来”的这一完全融合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禅宗式的富于生活气息、直击生命当下的回答。知道容易行起来难,作为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学佛学禅,乃至学习一切净化生命、升华灵魂文化或者信仰的时候,我们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什么我都明白,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很难很难做到。

从唐代以来,佛教给“儒家文化”注入了生命的动力,及至宋明理学的产生,则完全借助于禅宗。苏州拙政园“程门立雪”的公案,几乎是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公案的翻版,只是人物、环境、场景、问答的'意趣不同而已。禅真正成为中国老百姓的血液,乃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不再是外来之物,发端于唐,成熟于宋明。时至今天,尽管我们不再强调佛教信仰,甚至还有人把它当作封建迷信,而实际上禅已经融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日常用语就是来自禅宗。譬如说“单位”这个词就是出自于禅宗。但是我们数典忘祖。迷信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即使不懂洗衣粉的洗涤原理,不知道它的分子结构,并不妨碍我们用洗衣粉洗衣服。对不对?这是不是迷信呢?再如,我们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吃素有益健康”,明天一些权威又说“多吃生菜有好处”,第三天又说“多吃鱼少吃肉”,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从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禅的智慧的确是很了不起的。

当我们超越了信仰、超越了宗教、也超越了文化等等之后,就能回归到直接经验的层面。禅没有对立面,是直接回到本来的地方,本来的地方就叫做来处。生和死是不是对立?烦恼和解脱是不是对立?有的说是对立,也有的说不二。实际上老早是有二了。一个人的烦恼,往往是一些无谓的是非。几个同学在宿舍里聊天,我家萝卜红,你家萝卜圆,陕北辣椒长,渭南辣椒短……最后就吵了起来,对错、是非、好坏、美丑产生了。人从出生到现在,天天都在是非圈里过。《倚天屠龙记》里面,谢逊十三拳就打死了那个少林高僧。实际上他要打死谢逊轻而易举,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位高僧了解谢逊的做法是为了引出元真,并不认为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魔王。到最后别人都来向谢逊讨债时,谢逊说:“好,都来向我算账”,这种承担实际上就是禅的精神。学禅就要有这种承担精神。超越善恶不等于没有善恶。若无善无恶、无是无非了,那好,我把钱都给别人,吃饭的时候拿着饭盆到食堂窗口当当当地敲:大师傅!给我来最好的!人家给你吗?不给的!所以超越是心理上的超越,但还是要一定的“游戏规则”,违背了这个自然法则,就会受到惩罚。所以禅者一切向心内看,不向外求。胆子大的肯定会问:“噢,法师,既然超越了对立,我找女朋友找个最丑的行不行?”肯定行,只不过你肯定不愿意,你愿意承担了,你就是一个禅师。诸葛亮、朱元璋,他两个人太太不是都很丑吗?最容易让我们烦恼的,就是这些无谓的是非,“我这个朋友怎么能这样对待我?”然后去交第二个、第三个朋友,最后所有的朋友都离我而去,和我byebye了。

禅的第二个超越是主观与客观的超越。在禅的境界和体验中,主观与客观是很不重要的,甚至是要抛弃的。我们经常说“我可以客观地说,这件事情是真实不虚的”,那么是谁要客观?还是源出于“我”。没有主客对立,才是真实原本的直接经验,它才不是逻辑判断、思维想象、归纳推理得来的知识。超越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回到原本的真实,那就是禅。

佛教思想境界篇五

《易经》是“群经之首,万思之源”,称之为中国的“金字塔”。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的“厚德载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自古以来,探究《易经》者成千上万,显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关注。

《易经》的由来

我们平时讲《易经》,亦称《周易》。其实《易经》是个统称,分为三部《连山

易》《归藏易》《周易》。《周易》只是周朝时期的《易经》,前面的两部在历史的洪流中丢失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周易》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所以《周易》和《易经》这两个词现在通用,但是从源头上讲还是有区别的。

夏代时期的《连山易》,以“艮卦”为首。为什么选择“艮挂”为第一卦?艮,代表山。古时西北高山众多,古人想像山是最重要的,于是“艮卦”被放在了首位。到了商代,人类的文明不断向前推进,发现大地很重要,五谷杂粮都是从大地里产生的,所以把“坤卦”放在《归藏易》首位。到了周代,人们则认为天很重要,所以把“乾卦”放在了《周易》首位。

对其书名,理解不一。“周”有周朝、周代;周全;周转等不同解释,“易”有变易、不易、对易等不同解释。《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说明《周易》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由哪个人写了这本书,现在著书都有作者,而《周易》的作者不详。历史上认为是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

《易传·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时候,伏羲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开始画八卦时就是“一画开天”,充满阳刚之气,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伏羲的智慧恰恰来自于个人的发现和智慧。我经常对人讲,如果你把时间交给了电视剧,那注定是没有出息的;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了如何连接昨天与今天的剧情,少了思考,那基本是没有智慧的。人类的智慧是要在静修中产生的。

佛家有三个字:戒、定、慧。一定要守戒才能入定。由“定”才能够生“慧”,一分定生一分慧。伏羲画了八卦,到了周文王时代,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河南羑里时,又据伏羲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

后在春秋时期,孔子通过对《易经》的哲学解读,作了《易传》。自此,《易经》有了两大板块——《易经》本经与《易传》,其本身也完成了从卜筮向哲学的转化。

《易经》的表达系统

《易经》与其他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除了文字以外还有符号、图形。《易经》有三大表达系统:符号系统、图表系统、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最基本的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太极”,是宇宙间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而“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就是“两仪”。

“两仪”通常指“阴阳”,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中国人对于“阴阳”的看法往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阴阳”是相辅相成的,不断转换的。太极图中的阴阳之间是曲线的形式,可以印证中国文化是曲线文化,我们讲一个问题时首先要铺垫,然后再说实质,而不像西方表达得那样直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八卦”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古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

《易经》除了符号系统之外,还有图表系统,像《河图》、《洛书》、《太极图》等,这些主要是用图表来阐述易理易数。这里的《河图》和《洛书》,据说当年伏羲看到黄河里面的河马背上驮着图,即是《河图》,而大禹看到洛水里乌龟背上驮着书,也就成就了《洛书》,两者被称之为“天书”。

易经的原则和思想

《易经》的组成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包括三个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变易”很好理解,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现实中很多事需要我们用变化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不易,即规律不变。大自然中有雨、雪、冰、霜,它只是形态变了,它的本质不变。

简易,也就是简单易学。我们都知道,自然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也应遵循自然规律,冬令进补。当然,这里的简易,还包含了“大道至简”的“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知识。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智慧。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常常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而是信息。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杂乱的。知识是经过整理以后的系统的内容,摄取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也许就成为专家,智慧是综合的,是体悟出来的根本性的内容。

关于易经的思想,我认为其中价值目标和最高理想状态是“和”。如果能够达到“和”的状态,天地就各行其道,万物就自行生长,一片和谐。道家也讲“和”,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有斗争与和谐,最终达到和谐。

《易经》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变化,使得万事万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太和”是最高的和谐,包括宇宙、社会、人生、国家,这和现在提出的“中国梦”是一致的。“中和”是第二阶段的和谐,是近期目标。“保合”,是协调和保持的意思。“和”在《易经》中以哪些卦象表现出来呢?就是豫卦。“豫”是快乐美好的意思。天上天雷滚滚,地下万物复苏,代表春天的气息,这就是豫卦的象征。

当然,“和”之外,还有不“和”。它有四种类型:阴阳不交、阳刚过甚、阴柔过甚和阴阳斗争。要达到“和”的通变之道,就应保持中、正和中正。中,即重守中不偏。正,即正道而行。中正,即既中且正,中胜于正。

用《易经》乾卦来解读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懂得其中的“潜龙勿用——自得其乐”,“见龙在田——进取有乐”,“终日乾乾——苦中作乐”,“或跃在渊——助人为乐”,“飞龙在天——与民同乐”,“亢龙有悔——知足常乐”。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人生阶段,作出合适的行为选择。

《易经》是庞大的系统,是知识、智慧的宝库,是顶层设计。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寻到不同的需求,它就像一口古老的井,只要你把水桶放下去,就会有你所需要的营养。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发展党员的思想汇报(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2023年聘用教师协议书 教师聘请劳务合同(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新简单工程施工合同协议(大全9篇)

    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合同范文

    2023年二手房居间买卖合同 二手房买卖居间合同(模板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

    最新通信工程承包合同(通用9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

    服务合同收入确认(通用6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服务

    2023年合同期满考核表自我鉴定(实用5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协议,签订签订协议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

    毕业生思想总结(模板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门面房转让出租合同 门面转让合同(汇总8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合同

    房子抵押合同乙方注意些(精选6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优秀的合同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