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次第花开读书分享 次第花开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4-11-23 作者:文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次第花开读书分享篇一

夜晚永远给人一种神秘感,月明星稀,万籁俱寂,山峦起伏的大地被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柔柔的月光泌出黛色的暗柔和清凉,疏散圆融着昼的苍白、喧嚣、躁动,覆盖着千篇一律,熟视无睹的物像,将时空幽柔成朦胧的一体。

夜晚在意识里沉寂、宁静、神秘,未知。

仔细感觉一下,昼的心永远是悬空的,在动的节律中,心像钟摆一样,左右移动,通过瞳孔传输的镜像信息,被心的意识整合,分解成若干步骤,用手和腿协调实施,当身体的能量和神识被昼的时光消耗殆尽,白天在固有习惯的督促下,就这样结束了。疲累的心身又被如影随形的习惯黏合着,放松,放下,入眠,十个小时后,再次睁开眼,让眼睛再去蜇摸熟悉或不熟悉的物象。周而复始的过程,都是用眼睛和心识支配,对于突降的灾难,祸患,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甚至死亡一无所知,浑然不觉。

多数时候,人象装在瓶子里的虫子,囿于未知的空间,倒退着走过昨天,折腾在今天,明天的无数个结果都是黑色的,懵懂的,未知的.。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睁眼和闭眼在意识感官里都是多层次的黑一样。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不知文凭就是一张什么都不能证明的纸,所以才竭尽心智,奋发图强。不知初恋会失败,所以才爱的激情四射,铭心刻骨。不知结婚后会出现太多的平淡,才义无反顾的冲进婚姻的殿堂。不知儿女长大后多是一个平凡的个体,才对他们的爱,爱的不计成本。不知道自己何时死亡,才卯足劲让每一天活得很累很无奈。不知道人生很多时候失望多于希望,才会在做事的时候竭尽全力,无所顾忌。不知道福兮祸所依,才会在事情成功后,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人生活在未知中,因为未知绑架着希望,未知的希望精彩着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未知希望常在,因为未知才会坦然或者忐忑。因为未知心中的希冀一直丰富多彩。

众多的不知道,演绎着众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圈外画圆是智慧自己,在圈内画圆是给别人提供借鉴,但无论在圈内或者圈外,都是一种精彩,都是一种存在。宇宙的法则是阴阳平衡,因为需要平衡,才有阴晴圆缺,成住坏空的存在。人生如戏,未知就是其中的游戏规则。活在未知里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实在,更是一种旅行式的深刻的体验。

昨天是身上脱落的鳞屑,唯有今天摸得着看得见。明天有太多的变数和悬念,明天是意识延伸的歌,明天希望之花永远怒放,明天是一盘在意念中烹调的佳肴,未知的明天或许是迈向成功的起点,或许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劫难,明天是一种等待,当今天的月亮悬挂在空中的时候,明天或许阴霾密布,更或许阳光灿烂。

活在未知中就是像一个正在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一样,细细品尝每一次的真实感觉、感受,没有任何的应该和不应该、没有任何的好和不好,只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临在。如果一切问题都寻根问底的话,已知的未来比未知更加无意义。生命有如在玩游戏,如果清清楚楚地知道下一步的设计,那还不如不玩。

我们只能探索,在不尽的探索中,破译未知,破译神秘,破译玄幻,在未知中求得真相,一点点的接近生命的本源,接近快乐,接近幸福,接近灵性,接近圆满。

生命像花儿一样,从含苞待放,到吐蕊芬芳,在未知的憧憬的希冀中,青翠欲滴,次第绽放,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次第花开读书分享篇二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喜欢下围棋的人懂得”复盘”,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事遇到质量不良,客户投诉,要追根溯源,查找原因。

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果”必有”因”.

刚过去的一周,我开车追尾,导致车辆严重故障,保险公司定损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起因是下班高峰,我在交通拥堵的路段,居然边开车边看手机,没踩住刹车。本来约好去好友家聚会,结果计划有变,好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教训惨痛。

去年,我休了一段时间病假,饱尝痛苦。原因是过往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忙于工作、学习,身心劳累,缺乏锻炼,忽视健康。不知不觉间种下了”恶”因。

有人会问,你不是说”因果”吗?为什么现世做好人没好报?往往被恶人欺骗、伤害,下场很凄惨,反而恶人大多活得很滋润。

佛菩萨常以不同的面貌示人,也许是对你有帮助,慈悲为怀的恩人,也许是给你制造麻烦和障碍的敌人,也许是对你造成伤害,刻骨铭心的’人,甚至可能化身为一些动物,给你启示。

那些”好人”很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德行善,修持正法,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也许你又开始怀疑,众生是否真的有轮回?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探究真理。

也许死亡也是一种无常的变化,因果关系并不因此而终止。

次第花开读书分享篇三

第一次听说《次第花开》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会上,被和晶誉为“可以做一辈子的枕边书”,捧着这本书,封面上的希阿荣博堪布,手握佛珠,双手合十,谦恭而从容的笑容,带给人无限的美好、平和。打开书,古老而神秘的藏传佛学,作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让读者在迷茫徘徊中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

曾经看到慈诚罗堪布说的一句话:“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没有机会读佛书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很幸运,在三十而立的年龄读到这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作者平凡朴实的文字,一针见血的对现世的揭示,让我们在读的同时好好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也让我明白修行就在当下。

我们要懂得人生就是这样,无法圆满,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放不下也没有用,倒是应该考虑如果不得不舍弃这个人身,自己是否有把握解脱。对于人生的无常,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对于宝贵的生命,我们每天都止不住地在浪费。“虽然我们常说人生苦短,但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人们容易忘记老之将至,死亡不可避免。要做什么事情,以后有的是机会,急什么?人们总认为无常离自己很有,不要说旁人的生死离别与自己无关,就算是自己遭遇重大变故,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无常这个基本事实的习惯性忽视。”简单点说,我们都是一群患有健忘症的人啊!我们应该保持对生命和时间的敬畏,对修行人而言,熟悉无常能令我们内心真正放松和开阔,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

堪布说:“修行其实并不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或者某种超长的功能。修行修养的是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调整自身的行为让其他生命感觉到安适和喜乐。“归根结底,成长不过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修行者,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不断的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明白苦乐参半的人生,唯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方能有始有终。

之前好久,朋友有书送我,感觉《次第花开》这书名有些新鲜,再翻书先看作者,是藏人希阿荣博堪布专说佛法的。而我几十年纯属混世,因此既非佛徒、也不基督,所以当时溜一眼前言,顺手撂它一边就没打算马上读它。

更这些年里,纷至沓来的这教那道又在身边、周围团团抱抱,所以在种种场合,就算真不想迎面撞上这徒那徒也还真难。比如有一次我就遇上这样状况:走在前边一位,手上端了一满酒杯,目光并且迷离,可身后却还跟一位紫面包黄衣袍、脖上还挂串珠的师,接着那酒人就晃过来搂住我,舌头很大地问:“你鸭……还、还…不信佛呀?赶紧信吧……”当时弄得我这以往跟佛全不沾边之人,直朝他合十大叫:“阿弥陀佛!”

另外也有信上帝的朋友介绍我去“受洗”。于是就问为何要“受洗”?回答说:“如果你不受洗,咱俩将来就不能在天堂见面呀!所以还是去受了洗吧!”又问:那到哪儿去洗?回答:“这个现在倒不那么讲究了,我帮你请了牧师找个浴室这事儿就能办了!”我问:如果那里边……还有其它……那种服务之类的可怎么办?又答:“咱洗咱的,不管他们!再不成,现在还有一种韩国生产的泡澡桶,要不我替你请位韩国牧师就用那桶在谁家也能办了!”我心里就挺纳闷:以前听说“受洗”也挺神圣的,怎么如今把我塞浴桶里也能凑合了?所以就对劝我洗的朋友说:“我看,这洗事还是先搁搁再说。另外,你拉我去洗,本意是希望咱们能在天堂见。可就我的猜度,现如今想洗完都奔天堂的咱国,人数估计肯定会弄得比春运火车站还挤。再说了,凡众徒们都想去奔的地方,必然就象被踩烦的旅游风景点。可我呢,还就别赶上天堂这趟春运了,我倒更愿意下地狱那边瞅瞅去,就因为没人愿下地狱,所以那地方恰如尚未开发的新旅游景点,不但充满新奇并且风光肯定下边独好。所谓人各有志,将来你上你天堂我下我地狱,所以就算是把咱俩塞在一个桶里洗完,到时我上不着天你下不着真想见面也难。”

此外,有时我写博客,偶尔也会借用某些宗教书里的只言片语。但由于我既没“受洗”又不是什么徒,当然对种种宗教正统,仅知皮毛之浅。可是凡这样博客一被写出,留言中就常有皈佛或受洗的心怀虔诚之徒,立即举起各教之大理或信条赶来喝斥或训诫于我,且有时口气都非常优越,很让我误以为他们或象上帝在人间之“首代”或如佛祖派驻各地之办事处主任。这类留言读得多了,才明白,有人信教或入佛原不为自心之皈依,而是要秉持各路宗教之法作精神武器去针对他人。所以对于以往来此留言的各方信徒高人,我在这里先对你们的批评和教育,首先表示谢意了!

可尽管一直都没有皈哪教之门也并未“受洗”,但以前无论我发现有关佛教、的好书,却总不愿轻易放过,此外我还专门喜欢无论各教之书都“混搭”着串读。这恐怕又会让那些只以本门之教为天下最正之宗的信徒,视为异端了。但我觉得,凡是能启发、启示人心一点一滴,就都可以算各教之诸神于殊途同“在”了。而这样的“二五眼”阅读,就更促使我认为:其实若信神意并不见得非要入哪家法门,所谓启示与救赎更在个人之心能随时向上。另外很多确有见地的神学好书,恰恰它们的作者还会专门强调自己并非这教那徒的。

而之前已被撂了很久的《次第花开》,却是某一次去大医院为外地朋友挂号,当时排队人太多,又赶上前边有人又跟窗口里吵将起来,所以我就躲在远处翻阅《次第》不知不觉读了进去。

比如希阿荣博堪布就这样说到了医院和疾病“每次去医院,看见病房、走廊、大厅里到处是人,老的、少的、生病的、陪伴病人的、哭喊的、沉默的,每个人都在受苦。疾病使人们比平常更加脆弱、敏感。这时,来自他人的关爱,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体谅的微笑、一个谦让的表示,也会对患者有帮助。……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人在病中,也许能比平常更深刻地认识痛苦。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伤心、烦恼的因缘是那样的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由于这个见地,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就象希阿荣博堪布这般解佛说法,固然非常直接也相当浅显,可读后却让我心里非常释然。这时再抻长脖子瞧瞧前边挂号窗口那边还在吵个没完,就感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了。

因为这偶然的医院挂号机缘,忽然就对《次第》很有感觉,于是回家后再接着读——

“虽然我们常说人生苦短,但人们总是认为无常离自己很远,不要说旁人的生离死别与自己无关,就算是自己遭遇重大变故,比如罹患疾病、亲友去世,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对无常这个基本事实的习惯性忽视。正在麻将桌上的人们,不会因为身旁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地震灾难的镜头而停止围城酣战。疾病康复的人们很少因为曾经经历的病痛和危险,而认识到自己倾尽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对生命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们是一群得了严重健忘症的人。受苦受难、哭天抹泪、心灰意冷,全架不住健忘,一转眼功夫,又哪儿热闹往哪儿赶。”

又一日闲来无事,就读到《次第》中说到“无常”与“无我”——

“我们不喜欢无常,因为它总在试图向我们传达另一个让人深感威胁的信息:任何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无我’的,都没有永恒、固有、实存的性质。……这彻底打破了我们对安全感的幻想,多么令人绝望!认为事物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是一种错觉,若加以分析,就会明白其中的谬误。如果说肉体是‘我’,那么减肥之后,我是不是就不完整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了?若如此,那有一部分‘我’去哪里了呢?……既然时时在变,哪里还有一个实存的我呢?可见,以肉体为我,不过是一种幻觉。……在前的肉体和精神的行为影响在后的行为,每一状态的生起都依赖之前的状态,生生不息,变化不止。死亡不过是一种比较深刻的变化而已。因果的传递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

我参照以前读过的其它神学、宗教之书,心里并不完全同意希阿荣博堪布以佛说法的这番“完全无我”。但他将“无常”与“自我”相对立的理解及阐释,却让我感觉很有启发。信与不信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却是因为他这说法,可以让人从另外角度看一看“我”中之我和“我”外之我。

由每个人都要时时面对“无常”而再说“出离”,希阿荣博堪布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人常固有又自我不易觉察的某种习气:“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自卑与自负一样,遮蔽了我们的当下,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阻碍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因为缺少交流,我们感觉孤单,孤立。‘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会放大我们的感受。……我们拒绝与他人沟通,通常是因为我觉得那些人不理解我们。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我们排斥自己什么。……虽然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对自己好,可令人难堪的是,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在让自己更困惑、更痛苦。”

“一位修行人曾经去拜见上师蒋阳钦哲旺波。路上他把自己的东西都布施了,只留下一个木碗,那是他心爱之物。来到上师住处,看见满眼的金碧辉煌,他不禁想:‘人们不是都说夏扎(一无所有的)蒋阳钦哲旺吗?怎么住在这样的奢华的宫殿里?’这时,蒋指着他笑骂道:‘你们这些寻思者,我对这满屋金银珠宝的执著远不如你那个木碗的执著!’说完抢过他的木碗砸掉了。出离就是这样,不看表象,只看内心。”

再到“皈依”,《次第》是这样开导于人的:“一旦开始修行,就会发现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无知。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我们很不喜欢单纯地与自己相处。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不希冀、不回避。……自古以来,追求精神修养的人,都需具备一种品质,那就是忍辱。‘忍辱’在现代人的词典里似乎与怪癖、自虐之类的连接在一起,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屑于这种品质。但是,从修行的角度忍辱指遇到情况时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有时间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如实观察自己往往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我们本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错,现在却发现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大概是许多佛教爱好者信佛多年仍不肯开始真正修行的原因,直面自己的缺点,远不象谈玄、做做表面佛事那样,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带来成就感。不过,另一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觉察的结果使他们非常沮丧,他们下死心要弄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狭隘、冷漠、混乱。苛责让他们失去幽默感,变得越来越酸涩,对自己、对他人及周围一切都感到厌恶。……不往内观照,无法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下劳苦。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温柔中生起的。我们常说要有慈悲心,可是慈悲不仅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对他人慈悲。……我们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愿意去体念他人的感受。友善意味着以温和的方式了解自己,带着幽默去观察自己的傲慢、无知、……我们常常喜欢夸大内心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感受,虽然这样做会加重自己的痛苦,但我们因为不想把心打开,不原谅某个人,或者不想面对真相,而宁愿相信自己深受伤害。有时候,其实让自己心碎比宽恕要容易、痛快得多。”冷酷、僵硬。”

当我在《次第》中读到这一番首先要对自己“慈悲为怀”的说法,不由深受启示。多年前,我曾经从一直被奉为“民族的脊梁”鲁迅杂文中读到他这样的说法:“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当时还觉得简直说的太深刻太深刻了。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我首先对自己很刻薄、很无情、很解剖到底了,那么我如果以同样的态度去时时解剖别人,别人也就应当没什么可说的了。并且我还发现,就象这样先仇自己再仇他人的“恨”传统,确实在汉文化中很有市场。比如有人会觉得,我歹毒别人固然不算什么优点,但我对自己更歹毒难道就不可以成为我歹毒别人的精神资本嘛?要是我没有从希阿荣博堪布“人要善待自己”得到启示,以前对鲁迅那种先偏执自己再偏执他人之说,只是感觉有点不对,但却不知道他就究竟局限在了何处。然而被希阿荣博堪布这一开解,不由恍然:任何人,对自己刻薄、解剖、严律,这完全都是自己的事情。但这样对自我的态度,并不可以同时平行作为律他或虐他的理由和资本。因此就仅仅只从希阿荣博堪布先要善待自己才有可能善待他人这一说当中,立即就能读出鲁迅精神皮袍下的某一个“小”字。

希阿荣博堪布这样说到人对自心之内视的:“在观察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足够和专注,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自己和他人。我们喜欢夸大内心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感受,虽然这样做会加重自己的痛苦,但我们因为不想把心打开,不想原谅某个人,或者不想面对真相,而宁愿相信自己深受伤害,有时让自己心碎比宽恕要容易、痛快得多。由于缺乏觉察,我们不能看清事物的状况,不能了知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使自己处于不必要的伤痛、焦虑和混乱中。即使出于善意,我们说话、做事的方式也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不过我们总以自己发心好为理由而忽视这种伤害。事实上,这样做只说明我们并没有准备敞开心胸,在内心深处并不想与他人交流。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最大的僵局就是习惯性封闭自己,排斥与外界的交流,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被用来搭建自、他之间藩篱。是非对错、道德观、价值观、信仰都能成为拒绝交流的好借口……对我们来说,‘众生’不是一个无关具体痛痒的词汇,是代表着情感上能与我们相通的一个个具体生命。”

“有时让自己心碎比宽恕要容易、痛快得多。”——希阿荣博堪布这一点对人心的穿透性解析真是深刻切中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会发现象这种“让自己心碎比宽恕要容易”式的伤害性自我精神抒情或说撒娇,好象谁在表面上谁占有了自我痛苦,谁也就获得了某种精神优越感——其实并不知当自己深入玩味自我痛苦之时,其实就已经心陷极度狭隘当中了。

《次第花开》我一直读得很慢,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有读完。但越读进去就越感觉它说佛解法之博之大,并且经常让人通悟豁然而开之感。

对于社会上人们常常说的最多的“因果”之论,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中是这样解释的“从实践的角度简单地说,相信因果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舍弃会带来痛苦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想快乐,就培养会带来快乐的心念和行为。有人会说:‘我学佛精进,行善积极,可为什么还会遭遇不幸、坎坷,而有的人尽做坏事,却逍遥快乐。这不是没有因果吗?’我在以前的开示中曾提到:人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后果很快显现,而有些行为却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的结果。就像野草的种子播进土里不久就会长出草来,而青稞播种后却要等来年才开花结果。”

所谓信者,不计善恶之报,这是真信。并且无论最终得善得恶之报仍然向上而信——我以为这才是深信并且不疑。

当然,如上一点,仅仅是我个人之管见。今后若有机缘,最好能当面向希阿荣博堪布讨教。

我以前也曾翻过不少其它佛教说法之书。让人有些阅读吃力或感觉障碍的是,发现它们常常都在开说佛法之前,就会先强调很多这规矩那律条,或者还会用不少篇幅,告知写书讲法之人,与什么转世神人有怎样的高深联系、如果属于正宗和来路很大。更有以藏传戒条作进入佛法之先决条件。所以凡这样的佛说之书,在我尚未读进去之前,已经感觉自己确实纯属法外之人,同时也就放弃继续看它的兴趣了。这就很象我以前,好几次打开《圣经》旧约全书,可稍微读几篇,就心里已经得了很多这不许、那不对、应当怎样、必须如何的训教;还有更多关于外邦人不知上帝伟大就被消灭打击的故事例子;所以看一看就放下,却从来并没有因为它说理平常而被深深吸引并继续读到底的信心。

可这一次由无意中阅读希阿荣博堪布的《次第花开》,所以能不知不觉就被吸引、就一直读下去且兴致盎然,后来一想,完全就是因为希阿荣博堪布之说佛法的表达寻常、不砌台阶、不设门坎、更不强调那宗这派。所以这一次读《次第花开》过程中的“不知不觉”很是让我意外。也可能这就应了那两句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若未知佛法之前,又要抬头看树,又要擦镜供台,倒可能会又知又觉反而不明白真该读些什么了。

我一直认为:凡精神怀抱博大者,就肯定其表达内心时,完全不会到处张扬偏执乖戾之气,或独我为尊其它皆贬为旁门左道。再心怀大贤之人,也一定会从大到小体念并平视“众生”,让读者随时能感受其可亲也可近。

我虽一直未入佛门,以前更对佛法完全不知。但这一次读《次第》,却让我对其中的种种关于佛教的说法,多有感触并深受启发。包括对希阿荣博堪布这位至少未曾谋面的佛徒,也不由对他的平易、慈怀心生尊重。

因此以为,如果有人真想接近佛教或者佛法,那么这一本《次第花开》,却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之书。

次第花开读书分享篇四

1、上个周读了《次第花开》,堪布的文字真诚而睿智,仿佛一双妙手轻柔的揉碎潜藏心底的悲愁迷惘,又缓缓的指向暗夜中的北极星,照亮我们前方未知的迷途。

堪布用平实而真诚的语言传颂佛法的基本知识,用以解开我们的心结,却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原本的信仰。

修佛既是修心。对于普通人来说,修心的道路千千万,不一定要绝对遵循佛教戒律才能获得安乐解脱。只要心灵足够良善、纯粹,回望一生时能做到问心无愧,那便是解脱了。

2、关于故事

有别于堪布告诉我们放下“我执”寻求安乐解脱的道理,本书最让我泪流满面的恰恰是“我执”,是那些佛教徒们对振兴佛教文化,重塑札熙寺单纯的执念。

岁月如水流逝,往事如在目前。在重游札熙寺旧址时,希阿荣博堪布记录了这些故事:

几位对堪布恩重如山的上师嘱托他有能力后一定要帮助重振札熙寺。堪布也不负众望,重建札熙寺、恢复各项制度和传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札熙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和生机。于是,堪布决定按照藏地传统的做法,把寺庙的管理交与本寺的**和堪布。

很多百姓得知他的想法后,哭着求他:“请不要不管我们的寺庙!”从此事上,我窥见的是百姓的质朴与堪布纯粹的良善。

然而堪布本人的心中却满是无奈,他在书中坦言:我不知该如何让他们明白:我不是甩手不管了,人活在世间要尽忠尽义。

尽忠是完成前人的嘱托,尽义则是让寺庙持续发展,佛法广泛流传。他在重建寺庙的同时也帮助那里的**堪布树立威信、积累管理经验。

他说:我自觉身体、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若能把管理寺庙的重任担负起来,我也就放心了。

如今的札熙寺庄严肃穆,是弘法利生的庄严道场,它今日的荣光与生机凝聚着无数僧侣们深重的执念。

索南日登喇嘛。他一生精进乐观,无欲无求,唯有对札熙寺异常“执着”。他忍饥挨饿的省下糌粑粉去换回别人手里札熙寺流失的佛像和法器。八十年代,札熙寺初步修复后,他把自己舍生忘死保存下来的佛像等物品全部归还了寺庙。他一直想看到札熙寺重现往昔的兴盛,可惜没有等到。三十三年前,希阿荣博堪布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找寻心中敬仰的哥宁**。当抵达札熙寺时,印入眼帘的却是一座荒芜破败的寺庙。寺庙旁边只有哥宁**的小屋孤独地立在一堆废墟旁。

哥宁**多年来以病残的形象示人,他在艰难动荡的年代里持续闭关修行。尽管经庙被毁,人员四处流散,他依旧坚守在札熙寺的断壁残垣之上。因为执念,也因为他“怕”,“怕”很多人找不到回寺庙的路。

堪布的笔下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动人故事。有平凡而纯粹的真情与执念,有迷途知返的忏悔以及看透俗世后的返朴归真。太多太多真挚的美好数不胜举,需要个人用心去感知。

3、关于佛学

佛学是世上最伟大的学问之一,它浩如烟海,囊括了宗教、哲学、科学、诸子百家等一切的学问。南怀瑾老先生常告诫人们不要碰世上的两种学问:一为佛学,二为易经。这两种学问有两种人可碰,一为智力超群者,二是没有任何学问纯如白纸的人。平常人若执意要学,就钻一半好了,否则极容易陷进去出不来。

我呢,对佛学的知识知之甚少,可谓不知,所以不敢妄言。但我想大多数佛教徒们幸福的根源也许在于思想纯粹,少欲知足吧,他们更注重精神修持,并朝着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的前行,直至旅程的终点。

这些就是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意义。平淡却别有深意。

次第花开读书分享篇五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

于是,你以为每天过日子就是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悟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且慢,先不论咱信不信佛学,让我们保持科学辩证的`态度来读《次第花开》。毕竟,宇宙浩瀚无边,有多少人类未解之谜啊。

这本书里很多文章,都在努力以一种贴近日常的方式讲解着佛法,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文字柔和朴实,处处散发慈悲与智慧的光芒,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会从中领悟到或多或少的人生哲学。

相关范文推荐

    冬的读后感叶圣陶 简爱读后感读后感(精选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实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

    2023年嘉丽妹妹的读后感 嘉莉妹妹读后感(汇总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

    目送龙应台的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最新老舍养花读后感(通用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2023年阿笨猫读后感 阿笨猫的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

    2023年汪曾祺鱼阅读理解答案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保姆蛇的读后感(实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

    2023年读后感感受多一点多字(实用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后感感

    最新阅读月读后感(模板8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