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

时间:2024-09-08 作者:GZ才子

范文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参考范文来审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一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和含义。

2、对身边妇女的辛勤劳动懂得感激与珍惜,并产生敬佩之情。

1、教师介绍妇女节的大概意义。

2、组织幼儿观察、了解身边妇女的劳动情况,让幼儿从中认识到她们工作辛苦。

3、制作小礼物,送给身边的.妇女。

总之,目标的制定要准确、设计要灵活、表述要恰当,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发展的要求。

课后作业:完成本节练习册习题’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二

1、尝试利用流行歌曲进行创编歌词,并体验合作演唱的兴趣。

2、学会关爱他人,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3、丰富幼儿对歌曲的感知表达形式。

分辨其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行为是什么?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p35)。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

3、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三

xx周的保育实习后园长安排我参与x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看我们的老师做事的精神后我发现其实凡事都怕认真和爱,在这些细小的方面需要老师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个幼儿,听过很多节课后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更重要是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积累有益的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我于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x月xx日到xx市xx幼儿园教学实习。实习下来,感觉获益良多。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深刻总结。

(一)实习任务的见习。

我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这次实习的第一步:见习。见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活动流程,熟悉实习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幼儿园园长安排我分别在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不同学龄阶段的的班级各进行x天的见习。在这x个星期虽然本班的教师没有要求我们做什么,更多是观摩,留意帮教我的老师如何开展工作。但是我并没有闲着,从一进园开始我就开始了做保育工作,并尝试和见习班级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孩子们太天真可爱了,很快就接受了我,我也真心的喜欢上了这份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

(二)保育工作实习。

实习的第x周也就是见习后要真正实习的第一周,在这一周我是学习保育。保育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细,甚至可以说很繁琐。所以我基本上都是跟在保育老师的后面,她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但是要求还是很高,需要细心与耐心。我每天认真的配合保育老师一起积极的完成保育工作,包括拖地、洗碗、擦桌子、叠被子、消毒、擦窗、擦厕所,给幼儿洗玩具,洗毛巾,帮幼儿梳头,还有睡室的清洁卫生、给幼儿穿衣服等多种事情。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在幼儿的成长照顾中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带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这些工作虽然累,却不苦。

(三)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

x周的保育实习后,园长安排我参与小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帮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带班教学和管理。在这x个星期里,我结合之前见习的见闻,在初步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孩子天性活泼,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又不能象成人一样长时间集中精力甚至缺乏自律。这一阶段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孩子,你俯下身,你会看到一个天真美好的世界。

(四)家长与社区工作。

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家园教育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幼儿园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多跟家长交流可以获得家长对你的教育、幼儿园的管理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

1、看我们的老师做事的精神,我发现,其实凡事怕认真和爱。只要一丝不苟地做事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有爱心,再苦也是乐。

2、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在管理班级,管理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都有赖于园长和指导老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实习中成长了不了,学到了不少,在她们耐心指导下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在我以后的教育生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我更大一点的收获是学会如何通过交流沟通去解决问题。这不止对我今后的工作,就是对我的生活和为人处世都有巨大的影响。

1、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未能充分贴合孩子的特性,肢体语言也不够形象生动;在教学工作方面,教学方法、技能、班级管理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足;有时我的语言和课程设计未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够贴近幼儿本身的童趣;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应变能力较差,没有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疑问或答疑的技巧有待提高,再就是我的教态还应该加强改进和注意。

2、对每个孩子的关注还够,应该随时随地的注意到每个孩子,虽然这是一件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的事,但这是要做好一个幼儿老师应具备的条件。

1、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词语,特别是要让自己的语言儿童化,让自己的.语言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够吸引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适当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以便于更好与孩子沟通和互动,也更利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音乐课和语言课,还的科学课的教育活动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专业技能技巧都存在较大的不足,自己的知识面较窄,在以后的过程中,我应该多阅读多学习,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3、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纪律意识的培养及班级的管理,都是我应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的,因为孩子良好的习惯、好的纪律对自己教学意图的实施,尤其对幼儿的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四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就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还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学英语、学舞蹈、学音乐,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手。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不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本来很好的教育目的却走向了反面,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值得反思的。“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热衷于玩的,是百玩不厌的游戏。看起来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对周围的事物毫不在意,恰恰相反,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就是从这里启蒙的。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是无师自通的,没有人教,他们在刻意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一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出成人的脸部表情,两岁的婴儿会打电话,模仿着大人的各种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他们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照相机,这就是想象力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及时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物质寄托,各种物质的外在条件又能创设很多不同的幼儿活动的情景,各种情景又能产生不同的问题,一系列的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所以,游戏中的各种场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经常开展各种智力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思考问题的速度及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在教学中,我不问:“小朋友们,算算看1+3等于几?”如果这样上课,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不愿上课了。如果用一副扑克牌来认识1-10的数字,那么小朋友们肯定是乐于接受的,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数的运算。

二、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有天早上吃完小点心后,有个小朋友问:“老师,现在到院子里去玩,好不好?”“好的,你们可要听话哟!”玩了一阵阵时间,有些孩子为了活动区域,争抢了起来,都要争着玩刚添置的过山车。这时我想,不参与他们的争抢,看看他们怎样处理,他们处理不了我再参与处理。结果,他们采用“石头、剪刀、布”方法,决定谁先来玩。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的做法。在院子西北区域的数学区里,我放置了我制作的“玩具”。“这是用什么来做成的呀?”几个孩子边玩边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只是微笑,尔后点点头,以示他们自己发表各自的想法看法。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看着他们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我从内心里担忧起来,很想过去帮他们一把。可是我没有这么做,这是静静地等待他们自己探索。日常教学活动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假如我们教师一味地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生怕孩子离开教师的手天就会塌下来。他们认为只有在教师的控制下,让孩子们去做事,才是合乎规范的逻辑的。殊不知这种教学行为限制了孩子模仿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来是一事无成的。以上就是“放手”带给我的感悟。放手不仅让孩子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还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放心地施行“放手”的原则,让他们的个性在阳光下快乐地张扬,让他们都能享受创造的乐趣。

三、让孩子充满自信。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说“这孩子不行”。此类的话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挫伤了孩子的进取心。所以,听到此话的小朋友的表现就是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没有拼搏的精神气,有的甚至通过骂人打架来展示自己是个强者,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评价,换取“我能行”的看法。我教过的学生里面,刘振东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刘振东,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认为孩子小听不懂他们的话,殊不知久而久之,刘振东的自信在父母的打击的话语下丧失殆尽。上学第二年,他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好像凡事他不会做,也不想做,看上去自信心一点儿都没有。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他便会讽刺地说:“真没意思!”我感到奇怪,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如此冷漠无情,不求上进呢?起初我认为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后来他经常这样对他人的事说三道四,还经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一起指责他人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就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父母的无端指责,他性格怪异是直接原因。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天真活泼,快乐无比,不应该是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好像这个世界不属于他们,而是别人的。所以,当父母絮絮叨叨地埋怨孩子,实际上是反反复复地告诉孩子:“你不行!”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出,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实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的话语,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泼凉水,说风凉话,甚至斥责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需要靠大人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的。大人鼓励的言语犹如一泓清泉,滋润孩子成长过程中干涸的心灵;父母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犹如一缕春雨,抚慰孩子创伤的心灵;教师一句话犹如一缕春风,抚过孩子渴望知识的心头,温暖孩子求知的童心。让我们一起手挽手,给孩子们搭建起避风的港湾,给他们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张扬个性、快快乐乐生活的平台。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因人、因时、因事而有各自具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灵活多样地去采纳最适合的办法,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五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进行教育,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关键词:游戏;智慧;兴趣。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自信心,借助游戏认识周围的事物。

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天性好动,不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游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教学常规,乐于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1.常规游戏,增强体质。

常规游戏形式简单、取材随意、灵活多变,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其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也给幼儿带去了无限欢乐。在常规游戏中,幼儿能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使眼、耳、手、脚和腰协调一致。如跳绳、接力跑、打溜溜球、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锻炼体能。

2.竞争游戏,培养个性。

幼儿年龄小,做事缺少思维,但是好胜心很强。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采用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游戏表现,运用赏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赞一声“你最棒”或轻轻抚摩一下幼儿的头,给予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如:在玩石头、剪子、布或跳绳比赛游戏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时,就会心花怒放;失败时,就会闷闷不乐。教师及时开导,让幼儿继续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方法,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在竞争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也会逐渐养成。

二、游戏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师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游戏资源整体设计幼儿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绪在游戏中积极高涨,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乐而不厌。

1.数学游戏,开拓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幼儿不爱学习。如果数学教学与游戏巧妙结合,就能减少幼儿的疲劳,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欲望,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如:教学《2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有几只野鸡呀?”(2只野鸡)教师设计爬台阶游戏,谁能说出野鸡身上有关“2”的事物,就可以爬上一个台阶,谁先爬上最高的台阶,谁就获得胜利。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2”的事物。野鸡有2只脚,2个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儿们兴致勃勃地玩着,很怕老师没听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戏中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数字“2”,突出了生活中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使幼儿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语言游戏,张扬个性。

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又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掌握语音词汇和口语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如: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的,他们会说什么?小朋友在吃饭时是怎样挑食的,妈妈、爸爸会说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们扮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也很精彩,幼儿们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尊老爱幼,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使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加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夯实了基础。总之,幼儿人小心不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要巧用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贺玉杰.让幼儿体育游戏焕发新的生命力[j].赤子(上中旬),(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六

摘要:如何强化幼儿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管理技巧对孩子们生活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指导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交往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强化幼儿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探索出了一些管理方法,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管理技巧一:根据年龄及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阶段合作学习培养目标。

小班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原始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常常反映在生活活动中。一些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甚至没有合作意识。那么,我们就把合作学习的目标重点放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了。大致分为三类: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少数);有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合作的幼儿(多数);感到了集体的合作很快乐,但仍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幼儿(个别)。因此目标定位在满足个别幼儿的合作需要,激发多数幼儿的合作意识。

中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已经很强,但是他们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有效切入点,经常会在生活中出现虎头蛇尾的合作事例;比如:在与同伴完成值日生工作时,都争着承担喜欢的工作,不懂协商与退步,造成了不能共同顺利的完成值日生工作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一起生活,中班幼儿的目标定位在: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协商、赞扬他人、互相帮助、道歉、感谢、低声讲话、耐心等候等合作的技能。

大班幼儿有了很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由简单的分工合作逐渐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目标定位在发展幼儿初步的任务意识,使幼儿的合作不仅停留在情感上的一起玩,而且有为了做成一件事而进行的合作;促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循,发展初步的角色分工能力;使幼儿由完全动作上的协调、配合逐渐深入到内部的思维上的互相妥协、协调,促进合作结构、方式的转换。

管理技巧二: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生活活动环境。

小班幼儿重点创设利于合作的氛围。在精神方面,我们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萌发合作意识,充分感受到和其他幼儿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快乐。在物质方面,创设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带玩具活动区,在活动区的墙面上粘贴好朋友的合影。为幼儿创设大面积的幼儿合作绘画墙。总之,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

中班幼儿有目的地投放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我们在幼儿生活模仿区中,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还逐渐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比如:一次我要求孩子们要自己套枕套,对于中班幼儿要想一个人完成就不可能。这时辰辰就和宝贝商量,如果宝贝能帮他,他就帮对方,在协商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两人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大班幼儿重点在于控制和调整幼儿生活活动中合作行为的有效规则。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一日的主要活动:三餐值周生工作、活动区规则、户外游戏活动、盥洗秩序都做了规则。如“建筑区”,要求幼儿用什么拿什么,不抢,能与伙伴一同搭建,并以小组形式相互交流成功的合作经验。“户外活动”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言行,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调整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能分工按类整理游戏活动材料等。

管理技巧三: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合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小班幼儿以榜样鼓励法为主。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看你们一起玩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还可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请幼儿欣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好行为;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合作意识,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在每天的生活中孩子们盼望在集体中与同伴一起,因为那让他们感到快乐,教他们一句使他交到朋友的神奇咒语:“和我一起玩,好吗?”

中班幼儿以谈话讨论法为主。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体育器材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在值日生工作中,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为植物浇水,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做同一工作怎么办?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开展一日的活动。

大班幼儿以实践活动法为主。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图示标记。用小带大的形式大班为小班盥洗室设计洗手流程图,节约用水的卡通图让孩子们以帮助幼小儿同为合作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既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又起到了自我了解、学习过程。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管理技巧四:抓住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契机,实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生活活动合作化,在掌握生活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合作的真正的价值。对幼儿来说,合作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也是一种学习和生活,是幼儿快速完成工作的最佳选择。将幼儿合作完成一日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不仅可以获得发展,而且使幼儿度过不寂寞的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集体成功的情感体验。比如幼儿在值周生工作时,学会了分别完成擦桌子、收玩具、发勺子的方法。教师大胆鼓励孩子做教师助手进行三个人之间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兴趣大增,很快就感到了分工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管理技巧五:以竞争合作的形式激励,建立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使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生活活动每天的常规活动都离不开午点、盥洗、睡眠、劳动、入厕……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一些小组形式的竞争的形式,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富竞争与活力。如:午睡时老师为睡的好的幼儿小组添上一枚月亮姐姐的粘贴。孩子们睡醒发现后都很高兴,原来自己的小组通过共同努力无时不刻都会有奖励呀!在幼儿生活中很多时候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合作的形式,但是在对孩子的询问中,我们却发现孩子们其实还是按自己的意愿、想法各做各的。并没有为同一个目标而相互协商或分工合作一起完成。然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孩子们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合作、协商的意识。

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技巧是我们在这几年来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几个较为有效地指导方式,没有以往的形式化、机械化。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这几个方面的管理技巧对孩子们生活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指导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等,这些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和发挥个性的特长,这样才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n]2010.7人民x报。

2陈迁:《幼儿园管理的50个细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9。

3秦明华《谈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七

去年,我国对法官制服进行重大改革,取消了以前那种类似军警的制服、肩章和大沿帽,采用法官袍和西式制服佩戴胸徽的两款新式法官服。从去年5月11日起,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法官开庭审案时必须穿着法官袍。尽管穿上法官袍仅是一种形式,它并不能直接的必然的保证司法公正与防止司法腐败,但象征着国家司法权威的法官袍的推行还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而且也得到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以及普通民众普遍的赞同与许可。

赞成推行律师袍的主要观点是,目前在全国,律师出庭时着装不一,已严重的影响到司法的权威与庭审的庄重与严肃性以及律师职业的形象,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必要要求律师出庭统一着律师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即使是没有统一着装,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律师在出庭时着装是得体的。其次,律师穿袍与法官穿袍之间实际上并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并不是说法官穿袍了马上律师也要跟着穿袍,而且,律师穿袍也并不必然地代表着形式正义。因为法官穿袍象征的是国家司法的权威,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法官在开庭时都是穿袍的。而律师是否穿袍则更多的是由一个国家的传统和习惯所决定。因为,即使是在十分讲究法庭仪式的普通法国家,虽然法官出庭均着法官袍,但由于传统与习惯的原因,并不是所有普通法国家的律师出庭时都穿律师袍的,例如在美国,律师出庭虽然未着袍,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律师这一职业的公众形象与律师作用的发挥,也丝毫不影响美国是全世界律师制度最发达、律师人数最多的国家的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另外,在中国,无论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城里于乡间,无区别的统一推行律师出庭着律师袍的做法既无必要,而且在实践中也很难实行。例如,南方与北方的气候迥异,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在南方的夏天时,律师穿上质地不薄的律师袍坐在没有空调的法庭里,以及在北方的冬天时,律师里面穿着厚厚的衣服,外面鼓鼓的套上一件律师袍坐在没有暖气的法庭里的情景,律师感觉会怎样?(有鉴于此,及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法官袍穿着的有关规定后,随即又作出了基层法院法官审案可不着法官袍的变通规定。)又如,就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律师及城里与乡间的律师相比,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城里人的观念相对比较开放,乡间的人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无区别地统一推行律师袍,对东部律师来说,几百元一套的律师袍算不了什么(据人民网公布的消息,这种新式的律师袍现初定价格为375元每套),但对西部有些律师来说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另外,对城里人来说从观念上会较快接受律师袍这一新生事物,但在乡间的法庭里,穿上律师袍的律师会不会像动物园里的怪兽一样受到群众的围观还很难说,更惶论能有助于庭审气氛的庄严和肃睦了。

目前,我国《律师法》对律师所下的定义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在我国,要做一名专职律师他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以前是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然后,经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以上后方可申领执业证,领到执业证后,他(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律师并可以独立办案。但这时作为律师的他(她)却一无所有,失去了工资和福利,失去了铁饭碗的他(她)需要依靠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以赢得劳动报酬。作为律师,他(她)没有任何权力,律师是民间人士而不是行政官员,他的执业权利是靠法律来保障的。

职权在法理上还值得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作为整体的检察机关所享有的职权也是需要通过检察官个体来实现的,更何况在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多数公诉人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地将其视为自己的职权甚至权力的),公诉人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特殊身份往往甚至会使法官也惧之三分。《刑诉法》也没有规定控方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和辩护律师从事刑事辩护的司法豁免制度。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使得在刑事诉讼中本应是力量平衡的控辩双方的力量却变得如此失衡,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律师高质量地无后顾之忧地辩护以切实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律师来说无异是“索我于枯鱼之肆了”。

另外,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律师制度及法治的传统,由于封建遗毒尚远未肃清及我国的依法之国之旅才刚刚开始,如今包括领导干部、公检法人员、普通群众及新闻媒体等在对律师的认识方面都普遍地存在着极大的误解。有些领导干部和公检法人员错误地认为律师就是帮坏人说话和开脱罪责和专门同公检法部门过不去的,有些公检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但特权思想严重,将法律赋与其的职责当作权力,根本丝毫不把律师放在眼里,对律师趾高气扬发号施令。人民群众在需要律师时会将律师视为正义的化身,但在不满意律师收费时则将律师说成是专门乘人之危谋取钱财的唯利是图的小人。在影视作品中,对律师的认识也同样存在着普遍的误解。有一部以律师为主角的电视剧,其中一个剧情讲的是一位女律师为她的当事人代理一宗离婚官司,她的任务是为她的当事人争取对小孩的监护权。但她在办案过程中却为作为小孩母亲的对方的伟大的母爱所感动而在庭审中故意输掉了当事人委托的官司。这位律师的行为实际上严重违反了律师伦理,但这部作品竟是将其作为正面形象来宣传的!在我国的这类作品中,在关键时刻,对律师来说,几乎最终总是社会伦理战胜律师伦理。如果律师伦理战胜社会伦理,那么这名律师的公众形象必然是反面的,将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唾弃。这充分地表明了人们对律师这一职业的误解有多深!培根曾说过,没有坏人,就没有律师。实际上,律师为“坏人”辩护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法律的正确实施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但在现代中国,公众对律师的作用与形象却是如此的定位,实不能不能说是一大悲哀。加上中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残余以及现行的司法制度中存在着种种不尽合理因素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以权代法、以权代审、审而不判、判而不审、作为律师你辩你的,作为法官我判我的等种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律师执业因此而变得阻碍重重,这就使得律师的作用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连原本相信律师的当事人也开始不得不怀疑律师的作用及这种司法法制度的合理性,转而相信打官司不如打关系之说了。而对一些律师来说,在经历过一次次的挫折与打击后,转而会认为,既然现状就是这样,自己无法去改变它,那倒还不如干脆就浑水摸鱼及时地捞点钱今朝有酒今朝醉算了,作为律师应有的正义感、责任感、神圣感和社会的及政治的使命感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通信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学院政法系邮编:516015。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八

临床规范用药以防范药害事件发生是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医务人员缺乏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往往导致许多错误,造成药害。医生的道德水准对药物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伦理学的教学扩展至教学医院的做法并完善教学模式、特点、方法、评价体系等内容,使医学伦理学科发挥应有的价值,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为了强化实习医学生安全用药意识,作为教学医院,在《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有关章节中以医疗机构临床药物应用实例的形式讲解有关药学伦理的内容,做一探索性的研究。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九

幼儿教育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不断在幼儿教育评价上进行改革,探索出符合幼儿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幼儿教育评价改革,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本文主要是关于我的幼儿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的分享。

二、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在过去,幼儿教育评价过于倚重于成果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独特性。然而,幼儿成长的过程很难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因此,评价幼儿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全面发展。这种认识是我们进行幼儿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是评价改革的关键步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参考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提出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对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更注重幼儿的能力发展、学习习惯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评价,而对幼儿园教育的评价应该更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价。此外,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尽量避免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在评价完毕后,我们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家长和幼儿知道他们的好处和缺点,并针对缺点来制定相应的计划,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除了家长和幼儿外,还要建立师生互动的平台,让教师与幼儿交流对评价的认识,如此提高评价标准的参考性和配合性,也将更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五、不断完善评价制度。

尽管现行的评价制度是在认真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几点建议如下。首先,评价中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注意与家长的配合,为幼儿制定更符合个体情况的计划。其次,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评价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尽量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工作,从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制订中,逐渐提高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的评价意识。

以上是我对幼儿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有了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才能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我相信在未来,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评价体系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十

【论文摘要】教育评价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种价值关涉和价值创造的活动,对教与学均具有导向性作用。教育评价伦理工作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意义上应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援助,是一项激发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的事业。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教育评价是一定的评价主体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相关的各种实态进行把握和价值判断、分析的过程教育评价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教与学均具有导向性作用。教育评价的伦理思考旨在探讨教育评价应当如何实现教育的本质功能,规约教育行为,使日益凸显的工具理性服从价值理性的问题。教育评价的道德考量在于使教育本源的善性不至于因为人为的评价而游离教育这个伦理实体,从而使教育评价手段的运用既合乎教育规律又合乎教育的终极追求,即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最重要的旨趣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素质的提高。评价属于认识论范畴,但也关涉价值的活动,所以它又不同于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进行价值判断,反映评价活动的本质特性。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关注和价值创造活动。

传统的教育评价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抑或定量评价,更多的是关注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功利性,注重对教育实践结果与既定目标一致或吻合程度的量化估评与判断,而缺少了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说,人在评价中缺席了。例如在传统的教育评价观中,评价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评价的标尺主要是分数。它导致了师生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关注。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和终结性功能,评价就成为了“筛子”,工具性价值取向凸显,导致学校“应试教育”更加走向极端;相反,现代教育所应有的博爱宽容、平等民主、人道和人的全面发展等这样一些人类基本价值精神却缺损了。传统的教育评价缺少一种基于生命关怀和人性建构的心灵对话与沟通,它普遍推行的量化式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表面化和僵硬化,而且往往失却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如心理健康、健全人格、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受教育主体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评价因缺失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命成长中智慧与精神圆通的藩篱。

因此,教育伦理呼唤教育及教育评价回归生活。笔者以为,教育评价的伦理基础在于爱与教育关怀。教育评价伦理应主张在教育对象的意义上,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本体价值出发,把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结合起来,关注未来发展,给评价对象更多的终极价值关怀,这是对生命本质和人学伦理应有的观照和理解。

教育评价的伦理尺度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关怀。教育评价的方式、方法和目标都应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内心情感,着力于兴趣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存在意义的显现。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提升人的价值和尊严,帮助人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是为了人的自由存在而存在。诚如杜威所指出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教育评价必须关注人的价值和发展。教育评价伦理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意义上就应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援助,是一项激发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的事业。因此,教育评价必须由考量教育结果、侧重绩效分析转变为对人的学习过程、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的深度评价。它追求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和选择,而应是改进和拯救,应是主体和主体对话交流和融通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教育评价的价值构成应包括主客体价值和交往价值,教育评价依此可分为规范性评价和超规范性评价。闭在此基础上,教育评价就应兼具三种价值:首先是判断价值。教育是充满价值的活动,规范性教育评价就是通过判断价值优劣,实现对评价对象价值的认定。其次是发现价值。在超规范性评价中,评价主体依据各自的价值观点,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磋商,并在特定的交往活动中逐步达成共识,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内涵。最后是提升价值。由于评价主体的交往活动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发现与创新,因此可以深人地认识作为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或现实,从而实现价值的提升。由此可见,教育评价的旨趣在于肯定和创造价值,这表明教育评价兼有鉴定、研究、导向、激励和改进等功能。

然而,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目标、内容、方式较单一,评价效果不够理想。从深层来看,其根本间题在于缺乏伦理的视角。以考试和测评为主要评价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却存在评价片面性和手段单一化缺陷,更由于伦理尺度的缺失而使评价无助于甚至有碍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也缺乏公平性和深人性,评价给教师的行为带来了诸多的道德风险。唯分数论的评价本身就是悖离教育规律的。当唯分数沦的评价结果被等同于教师的个人价值时,教师往往不惜牺牲有助于学生个发展的活动,这就使学生的自我成长受到局限。教育评价忽略了智力以外的如性格、道德、心理、环境、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且对教育活动本身的改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考试分数、学生手册的成绩等评价结果经常给学生、家长及教师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不是为了教育的评价,而是为了评价的教育的现象”。叫这使得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丧失了应有的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所以,教育评价的伦理尺度,必须是能够激发人的主体性发展和激励人格的自我完善。受伦理尺度的规约,“新评定走出了甄别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它也就不再是过去的那种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的僵硬面目,转而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这就是说,评定尊重对象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囚美国教育学者桑德在上世纪}o年代就提出“教育人格化”的思想,主张根据教育的本来面目将教育评价改革成为妥当的、注重人格培养的评价。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性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人的主体性在于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诚如黑格尔所说:教育是一项促进人的解放的事业。教育评价只有真正立足于关心、尊重、帮助学生,才一不至于违背教育实践的初衷。从根本上说,评价不是让客体成为被打击被选择的对象,而是为了给评价对象输进能量,使生命主体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中主动建构、主动发展。教育评价必须满足评价对象心理、精神和道德方面的需要,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价值的提升。

因此,教育评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估或判别,而更是一种态度和方法。它重在将评价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在平等、尊重和互助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沦、反思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沟通,使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享和谐的教育生活,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

教育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教育评价标准是对教育对象的价值实现进行评判的具体尺度。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表象轻内涵,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及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这种评价标准必须改变。教育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标准、绝对评价标准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由于我国的考试基本上是一种选拔性评价,因而普遍盛行的是相对评价标准。这种评价虽然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但容易挫伤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增加其心理负担;而且评价面相对集中,不利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教育评价应尽可能采用绝对评价标准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一方面,在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对其达到标准的程度作出判断。由于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客观标准,容易使评价者心安、被评价者有方向。为此,绝对评价标准在教育评价中应居于核心位置。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整体情况出发,兼顾个体差异,保证评价科学、合理、公正,为评价对象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和可能,并能维持评价对象的心理平衡,对其起到激励作用。在日常的教育评价中,更多的应考虑个体内差异评价,这样可以为教育对象减压减负,最重要的是使评价成为个体自主发展的动力。对于教育评价标准的伦理思考,主要不是评价标准在技术性上的可行与否的分析,而是其形而上层面的人本性追问,是对评价标准自身正当合理与否、应该不应该的反思。我们认为,教育评价标准自身的价值取向应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依归。

教育评价标准应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协调和充分发展为内在价值精神。近年来,教育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轨,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一种新的需求,也是与人的发展需要相融通的新的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和动力,人的发展也必须以社会发展为背景和条件。但归根结底,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推进社会的高度文明和发展,进而最终走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认识论是教育评价标准确立的基本立足点和归宿。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教育终极目标讨论的最后定论是,教育应在实践中协调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个极其包容性的最高目标对教育自身包含的各种可能发生冲突的目标―只要这些目标不属于奴役和驯化人的异化目标―具有整合作用。这个目标绝不脱离现实,但对于实现人类最佳状态的关注是它的灵魂。”

因此,在人文性的教育评价伦理视角下,必须变革教育评价标准中重知识、智力和学历的评价机制,使教育评价成为更重视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人的潜能的挖掘、人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育等具有个性化的、综合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成为重视人的身心素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和谐发展的评价,并以此确立具体评价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由形式化向实质化转换。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十一

摘要:。

在高职院校组织体系中,中层干部起到了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其枢纽作用如果发挥不好,就可能使得高职院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陷入瘫痪的状态。因此,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改善,这是保证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的必要性,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完善策略,以供参考。

最新幼儿教育评价论文(通用12篇)篇十二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人性化的错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注重发挥人的潜能、注重引导和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优化人性化的教育机制,丰富人性化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以人为本。

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内进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刻。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出现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剧烈,生活质量差距过大,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与传统环境大为迥异的新环境。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诉求。

人性化表示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需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与一般动物相同的求生本能和生理欲望,同时人又具有超越物欲的精神追求。现实中的人的需求是前者和后者不同比例的组合,也就是说人既有物性,又有人性。人的物性包括了人的生理、身体属性,而人的人性则在于其精神层面的存在。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从而导致了育人的复杂,而作为育人之核心的育德自然远比制器、造物要复杂得多。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以人为本”,是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特定目标,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其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知识的激增,通讯与传播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教育者来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需要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量的增大使得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存在局限性,教育者传授给被教育者的知识也必然具有有限性,并且面临被淘汰、更新的局面。如果教育者仍然以所谓的条条框框为指导,一味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将使得受教育者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又会对现行的教育产生抵触。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行为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和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开展学习,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当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在受教育者面前始终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受教育者大多缺乏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勇气,缺乏探索精神,有的甚至只是接受灌输甚至唯唯诺诺。而作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恰恰需要探索精神,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对旧的框框提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新的知识的创造,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此种基本素质,就应该摒弃以往那种总是以固定的标准来简单地判断受教育者行为正确与否的陈旧教育方式,必须从他们的内在需求出发,实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

其二,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启发引导,促使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把握住自身发展的主动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能为个人驾驭。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遵循,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呼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他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难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绝对地对立起来,强调将群体利益高于个体、自我利益,忽视了个体的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与定位。

(一)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

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接受和适应已有的一切,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3]长期以来,在片面的价值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育的主体、轻教育的客体,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受教育对象的绝对服从。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征,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人被异化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位,给学生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对受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物质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衣、食、住、行、用等物质资料,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和欲望受到激发,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社会物质财富大量被生产出来,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重精神,轻物质”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抵触。

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隔离开来,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试图去封闭受教育对象的思想。不可否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学校内外教育理念、内容的趋同,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效的。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受教育者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潮的冲击。西方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消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社会负面影响冲击下,会逐步地被消解甚至被背弃。

3.对受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需要,从而具有了为自身发展而努力的可能性。人不是一种由外部条件盲目支配和随机支配的存在物,他始终具有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指向性,现实存在的一切永远不能满足人,人永远要去改变它。

(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定位。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人性出发,关注人性,尊重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人首先是一种实然的存在,具有一定结构的高于动物的潜能。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都是人类自身具有的胚胎形式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仅仅是人类体内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如若要将之转换为现实,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发展、完善和巩固。要发挥这些潜能,一要营造相适宜的.发展环境,包括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环境,还包括我们的网络环境;二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三要有科学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在人类整体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出来,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精神与经验。

2.注重引导、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作为个体的人社会化,使个体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引导个体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是把主体价值的培养放在根本位置。强调主体价值并不是要排斥知识,而是把知识结合于价值意义关照之中。由此,对受教育者情感、意志等品德的培养也必然得到关注,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

3.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每个人生在世界上存在都有一定的价值。人本主义者从人的本体出发,认为人的终极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高度发达,世界实现大同,人是自己与世界的主宰。前者重视人的内在价值,后者则在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强调人的外在价值,认为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实然表现。但是,上述人的价值不是短期内能全部得到发现和认识的。要全部发现和发挥人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不仅让人实现知识的获取,同时教会人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引导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从而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人就能逐步发现自己所应有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三、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个性日趋丰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性的本质。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有需要、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物化并按一定标准来打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承认教育对象的人性,相信受教育者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完整生命体,如布伯所说的,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4]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真正把人性本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育人环境的人性化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儒家正是依据这一认识,提倡教育者应该主动创造优越、良好的外部的环境,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如荀子认为“捧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5]认为好的环境,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塑造良好品格。

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尤其是在学校,特别要注重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长期育人实践所积淀的共同心理定势、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对学生起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在育人环境中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优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的要求,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理想的激励模式应该是受激励者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绩效正好符合激励者预先设置的目标要求,同时又正好满足受教育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摒弃“空洞的说教”,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我们只有通过保证受教育者的正当利益,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当然,在考虑受教育对象的正当利益时,应当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满足个人的持续性需要。

2.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教育影响,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应是运用理由充分的道理、话语,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去影响他人使之信服的教育实践过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说服人们的过程,要以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为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

(四)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性化,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需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现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不同地区、人群、阶层、职业、收入等背景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应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内容体现层次性与循序渐进性,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必将日益增多,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各种文明的和谐共存,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起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其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的民主法治观念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这一历史趋势,把对社会主义公民的民主法治教育列入重要内容,把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激励我国公民勇敢走向世界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心得体会建议(汇总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当

    最热外包食堂财务管理制度(汇总22篇)

    规章制度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为指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典型范例,希望对大家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有所帮助。

    最热疫情期间社区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全

    优秀班规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里有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都是

    最热学生申请志愿者的申请书内容(模板16篇)

    写更多申请书可以帮助你整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敬爱的组织:xx年已经向我们走来

    实用党员管理制度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党组织和同志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优秀林草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所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延伸,是对培训成果的巩固和拓展。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质量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

    专业花婆婆读后感(案例18篇)

    读后感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也可以是中立的,我们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小编整理了一些写读后感的要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今天我看的绘本

    实用职校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案例14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进行概括和评估的文档,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下是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课堂教学活动心得(通用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也可以激发和启发他人的思考和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