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

时间:2024-09-04 作者:XY字客

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思路和构思过程,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发。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分享,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写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一

论文题目:论法治视野下信访功能的定位。

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

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济为目的的信访问题时,难免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

从比较法的角度,信访权更接近于国外宪法所普遍确认的“请愿权”。

就请愿权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请愿权兼具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双重功能,之后随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大量的私人纠纷主要诉诸司法程序解决,请愿权的权利救济功能逐渐式微甚至消失,今天请愿主要作为一种直接政治参与的方式而存在。

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信访在我国如何进行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

我国应通过完善司法救济制度逐步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中剥离出来,使信访回到原初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的功能上来。

论文题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环保类上市公司绩效。

对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应着重加强其周转能力,提高资金流动性。

对废气处理类上市公司应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

对利润率较低的企业,适应减少投少规模,转换经营业务,以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3】。

1.摘要的作用。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

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

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

因此摘要在资料交流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书写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

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平。

(3)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

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4)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5)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

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

摘要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6)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列举例证。

3.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4.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

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二

[摘要]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三个特征:多元性,动态性,模糊性。商标词的翻译应以此为基础,同时要把自身的特殊性于此相结合,把握商标词翻译的多元性,延展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解构主义商标词翻译多元性延展性系统性。

自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结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成为20世纪指导人文科学的普遍理论“范式”。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和书写记号称为“能指”,把语言符号指代的观念称为“所指”,而且强调指出,在一个语言系统中,“能指”和“所指”对应的关系完全是人为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在索绪尔的符号概念中,言语,语音被赋予优先地位,所指与概念又被等同起来,当“能指”和“所指”对应的关系被确定下来后,每一个符号都有了终极不变的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起,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提出了批判。解构主义认为,语义是流变的,语义的上下限始终是模糊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开放的,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的有机或动态的过程。这种流变性和模糊性是由人脑的有限性决定的。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不得不使用有限的语言来概括无限的信息。这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流变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不再固定不变。每个所指都能变成能指,词语的指称活动就这样一环套一环,永无止境。

这种对语言符号理论的新的解读也深刻的影响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文通常有一个中心意义。译者应该尽量忠实再现原文的意义。现在由于语言是流变的,模糊的,读者或者译者对原作的语言符号就有了自己的解读权力,对其进行多重的解读,这样原文的中心意义就不存在了。评价译文的终极标准也随之不存在了。原文的权威地位不能凌驾于译文之上,二者是平等的,互补的。译文评价的标准要随着时代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译者可以以自身为主体来确立翻译标准,同时不同的读者也从自身出发来解读译文。基于此,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科学的翻译标准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多元性,动态性,模糊性。

商标词的翻译虽然具有其特殊性,但要达到翻译效果,同样受到此翻译标准的约束。商标词是以词、字出现的语言符号。它们由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精心挑选或创造出来,用来区别其他企业商品的一种专业符号。商标词不仅代表商品,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及购买欲;它同时也代表着生产商品的企业,是企业形象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商标词的译者更应关注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下对商标词的多重解读,从而对传统的商标翻译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一、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因为不同的译者可以以自身为主体来确立翻译标准,同时不同的读者也从自身出发来解读译文,因此翻译标准存在着多元性。译者读者自身作为主体,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1.商标词的翻译要受到文化和审美因素的影响。2.商标词的翻译要受到民族心理因素和消费者性别因素的影响。因为诸多作者撰文对此进行论述,本文简单说明,不再赘述。各民族因其文化背景及其宗教观念的不同,看待事物的观念和审美观念也极其不同。同时男女由于性别不同,看待事物的观念和审美观念也有所差异。商标词的翻译要以顾客为导向,遵循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性别身份的要求,有所避忌,有所张扬。

二、翻译标准的动态性。

时代在不断发展,译文评价的标准要随着时代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被译出商标词要受到新的时代环境的检验。由新的历史文化背景培育出的消费者能否接受它,还需拭目以待。因此,商标词的翻译要考虑到产品的后继发展以及顾客群的改变。

商标词的翻译要有延展性。在解构主义中,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结合变得十分松散。符号每一次被使用时,来自静态结构的标准成分都可能受到新的话语环境的挑战和更张。一种产品的商标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就固定下来了,但是产品和企业却是不断发展的。企业会不断开发不同系列的新产品。新产品由于其不同的材质,类型,其原有的商标是否合适,仍有待检验。cocacola汉译名为“可口可乐”,用作饮料的商标名,是音义结合的典范。但其联想意义就十分狭窄,因而可适用的产品的范围就受到局限。pepsicola“百事可乐”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了。它开发了“百事”系列运动鞋。但如果运动鞋被命名为“可口”,恐怕顾客会望而止步。商标词翻译的贴切往往适用于某一种特性的商品,局限其联想意义的扩展,对产品类型的扩展会带来影响。

三、翻译标准的模糊性。

翻译标准所蕴含的是一种模糊信息。为了最大限度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商标词的翻译需要遵循:。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符号必须独特,才能最大限度的.传递出某一特定信息。好的商标词必须是独特的。中国的企业往往认为一些响亮的,大家都熟知的,就是好的,如“中华”,“长城”等,并且把这些商标直接译成英语。这样恰恰违背了商标词独特性的要求。企业商标词所包括的内涵和信息,应该全部是有关这一企业的。公众视听接触到这一标志,脑海所反映的全部是有关这一企业的信息,绝不会有其他的信息干扰企业信息的传播。相反,如果这一单词是既有的,是原本有意义的,那么公众接触这一单词时,脑海反映的这一单词的信息就费解,影响企业信息准确清晰的对外传达。国外的企业选择英文商标词的做法使得中国企业借鉴。他们往往不会选择已有的英文单词,而是自己造词。例如oic(电器商标=oh,isee),legg,lux(香皂商标=luck),xcel(电器商标=excel)等。与之相比,一些以汉语拼音做商标词的中国品牌,如jianlibao“健力宝”,chunlan“春兰”等,国外的消费者看到这些商标,不能了解企业要传达的信息,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有时商标词会使用本身就具有意义的单词,但是这一单词的意义通常是企业希望顾客产生联想的意义。例如:耐克(鞋)nike胜利女神,金利来(领带)goldlion金狮子等等。在翻译此类商标词时,如何把产品信息与词语的原有意义结合起来是一大考验,因此能够做到音形义结合的翻译寥寥无几。

上面提到商标词翻译的贴切和延展常常造成矛盾,国外的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给不同系列的产品取不同的名字,然后把它们归结到公司的商标名之下。因此在翻译这些商标的时候,不同产品的商标词既要符合本产品的特性又要和公司的同类产品以及公司的商标名相契合。这样一个公司的系列产品的商标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能够给消费者一个深刻的印象,各个品牌之间也起到相互的推动作用。例如宝洁公司和其旗下的一系列产品:p&g(procter&gamble)宝洁,rejoice飘柔,pantene潘婷,head&shoulders海飞丝,safeguard舒肤佳,olay玉兰油,whisper护舒宝,crest佳洁士,tide汰渍,zest激爽,pampers帮宝适等等。宝洁公司主营日化用品,其公司名称译为“宝洁”,就有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旗下的产品的翻译首先都体现出产品本身的特性。如飘柔,潘婷,海飞丝,体现使用洗发水能给顾客带来飘逸柔美的形象;舒肤佳,护舒宝,帮宝适,兼具舒适的使用感和良好的保护效果;佳洁士,汰渍,强调去污性能;玉兰油则会让人联想到产品的天然以及使用后肌肤会如玉兰花一般娇嫩。在强调各自产品特性的同时,各产品的商标词又相互呼应,同时又受到“宝洁”这一公司名称的统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让消费者过目不忘,宝洁公司良好的销售业绩是一佐证。

综上所述,解构主义翻译观强调了翻译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和历史文化在不断发展。商标词的翻译也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及商业文化的发展,商标词会承载更多的企业文化和负担商业使命,因此其翻译更加应该具有多元性,延展性和系统性,以期达到各类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金树:多元、动态、模糊——解构主义翻译观与翻译标准的厘定[j].宜春学院学报,(2)。

[2]张一平:结构与结构——从索绪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4)。

[3]李淑琴马会娟:从符号学看商标词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4)。

[4]黄龙胜:商标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外语教学与翻译,2005(2)。

[5]武少霞:商品包装上的商标翻译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12)。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三

题目:我国商标侵权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

关键词:商标侵权、案例、措施。

益,对标事务进行管理,正是商标法应当发挥的作用。

正文:

一.商标侵权内容及相关概念。

商标权是它是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权,商标权人可依法使用其注册商标,并通过使用而获得收益。二是商标人具有排他人使用的权利。商标权是为社会公共利益,具体说是为消费者利益而设定的权利。在普通国家,最开始对商标的保护源于阻止销售欺诈性商品的仿冒之诉。仿冒行为危害十分明显,一方面,它使消费者无法通过商标选购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如不加制止,由此给仿冒者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会使其他竞争者争相仿效。因此,在制度上确认被仿冒者的商标权对于正本清源、制止仿冒、构建有序的竞争环境极为重要。英国在法律上承认商标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商标权的赋予保护了商标所有人的投资,在商标所有人投入精力、时间和金钱向公众提供商品时,他的付出免于被盗版和欺骗等行为盗用。不论是从市场效率还是商业道德来说,赋予并保护商标权都是必要的。保护商标权,对仿冒者形成侵权前的威慑和侵权后的打击,使商标的标识功能得以持久强化,继而是商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其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我们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它主要包括四种行为:一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二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三是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四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使用”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电子商务、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销售发票、合同等商业性文件,是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商业性文件中使用商标,应当视为商标的使用。同时,这时的“使用”应当仅仅限于商业性使用,当事人在教育、科研等公益活动中对商标的使用行为并不包括在内。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在商标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故意实施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销售商标侵权商品的行为就成为我们最容易发现,也是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由于商标侵权商品要通过销售环节,才能使侵权人实现非法获利,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和混淆,才能对商标注册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所以查处销售环节的商标侵权商品是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行为明确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加以禁止,是从根本上防止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发生。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新修订的《刑法》将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确定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这项规定是新增加的规定,学理上称之为“反向假冒”。具体是指在商品销售活动中将他人在商品上合法帖附的商标消除、变动或者更换,冒充为自己的商品予以展示或者销售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是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经营者扼杀新生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使其商标永远无法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销售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在国外,一般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由于这种行为是利用商标进行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则利用《商标法》对其进行调整。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此种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1、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3.判断侵犯注册商标权的标准。

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与商标销售密切相关,因为商标的基本功能在于其识别区分功能,所以,如果在同一市场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经营者,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则商标的识别区分功能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如此一来,判断商标侵权行为的标准应为混淆标准,也就是说,一切未经许可直接使用他人商标,导致消费者可能产生混淆的行为即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直接侵权。相反,即使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了与他人商标相同的标志,只要不会导致消费者的混淆,就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权。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对商标的使用足以导致消费者“可能”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就可构成商标直接侵权,商标权人并不需要证明有消费者实际发生了混淆,但实际混淆的证据却能够在商标侵权诉讼中为商标权人胜诉提供有力的帮助。可见,商标使用可能在市场上造成混淆、误认或对消费者的欺骗,这是构成商标直接侵权的实质性条件和最重的判断标准。

二.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商标侵权简单的划分就是假冒、仿冒和反向假冒。

1.假冒注册商标。

假冒是指侵权人在自己制作或出售的商品商品上,冒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例如,广州某贸易公司经理黎某于1988年初至1988年8月间,未经puma商标注册入德国鲁道夫达斯勒美洲豹运动鞋公司的许可,非法购进假冒puma注册商标标识先后委托广州新塘新月支农厂和广州禺县针织厂加工假冒的puma恤衫。上述案例违反了《商标法》中所说的未经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一条。

2.仿冒注册商标。

仿冒行为不同于价卖行为,从内到外全都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仿冒者一般都有自身的'企业名称、注册商标或者其他标识,但是他们不具备经营被仿冒产品或服务的资格或者能力。11月,河南省洛阳市发现有仿冒青岛环球集团闪客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带有“国途”牌注册商标布面胶鞋。当事人丁某经营鞋厂以来,产品一直无销路,后发现青岛环球集团闪客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途”牌女士布面胶鞋在河南市场上十分畅销,于是开始仿冒。为逃避被查处,丁某指示将商标“国途”改为“国r”,虽然字音不同但在产品图形和外包装上,却设计得与“国途”十分相似,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

3.反向假冒注册商标。

反向假冒起源于1994年北京服装厂诉北京百盛购物中心新加坡鳄鱼公司经销商“枫叶”与“鳄鱼”商标纠纷案,北京百盛购物中心新加坡鳄鱼公司经销商,购入北京服装厂生产的“枫叶”牌服装,撕去“枫叶”注册商标标识后,换上“鳄鱼”商标,高价出售。北京服装厂就此对新加坡鳄鱼公司提起侵权诉讼。12月1日新修改的商标法的出台是对上述行为性质的“盖棺定论”,其中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改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改的注册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为侵犯商标注册权的行为,被称作“反向假冒”。通俗而言,是指把别人的东西说成自己的东西(也包括说成他人的东西),由此观之,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新加坡鳄鱼公司经销商所实施的行为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反向假冒行为”。

三.商标被侵权后如何采取措施。

商标是一个企业的形象,是对本企业商品质量的担保,也是企业信誉的象征。特别是著名商标,更是企业的财源,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而当今,市场上的商标侵权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使企业受损,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所以,商标一旦被他人侵犯,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企业商标被侵害后,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正确的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收集证据,而是及时投诉或起诉。

首先是收集证据。证据是解决商标纠纷权的依据,企业一旦犯现自己的注册商标被侵权,应立即着手调查,力求掌握全面、准确的证据,以便有力的证明侵权人的侵权行为。

其次,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被侵权人要及时地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被侵害商标的名誉以及损失赔偿等。如果被侵害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决议未能充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服的,应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或请求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复议,或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应当注意的是:一是企业被侵权的是商标而不是商品,如果他人仅仅是仿冒企业的商品,如外形、配方、口味等,但并未仿冒商标,则不能以商标权来起诉,而只能以其他诉讼请求进行起诉,两者的界定一定要划清。二是请求法院保护的商标必须是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的商标,或被撤销的注册商标,或已过保护期的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因而也就不能提起商标侵权之诉。三是提起商标诉讼的企业必须既有合法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提起诉讼的企业必须是被侵权商标的合法所有人或合法受让人、被许可使用人、特别使用人,否则便无权提起诉讼。

参考文献:

[1]李静于宏伟:关于新《商标法》反向假冒规定的扩张解释[j]中国工商报/06/12。

[2]王仙法主编:商标与知识产权保[m]上海三联出版社版。

[3]王亚南: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谈商标仿冒行为消费导刊17期。

[4]罗晓霞:论商标法的多元价值和核心价值知识产权02期。

[5]张晓霞;我国服装商标侵权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天津纺织科技期。

[6]田文武,程洪,邱柏:浅议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年10期。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四

(一)音译法。

音译法即根据译入词的发音规律将愿意的文字拼写出来的翻译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商标,尤其是专有名词和臆造词的商标往往是不具备任何语意的,而只是作为一个标识符号来用。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主要不在传递名称本身的语意信息,而是创造赏心悦目的美感,再现原文的音韵之美,或体现商标所蕴涵的异国情调。要实现这一类翻译目的,用音译法当属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例如:“audi”(汽车)、“hilton”(香烟)、“coca—cola”(饮料)分别译为“奥迪”、“希尔顿”和“可口可乐”;国内产品“茅台”(酒)、“康佳”(电器)、“上菱”(电梯),则分别译成“maotai”、“konk”、“shangling”。这些商标自身都不具备任何意义,意译不仅符合译入语的发音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也符合作为商标应简洁明快的特征,不失为商标名称翻译的佳作。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用意译法有时会更加地体现商品的功能和品质。如国产的“皇朝”葡萄酒、“永久”自行车、“太阳神”口服液;进口的“blueribbon”啤酒、“crown”汽车、“international”收音机等等。对这类品牌的翻译若仍用音译法的话,不仅会大大破坏原文的意境美,难以达到原文吸引消费者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因字数过多导致不便记忆。而使用意译则能有效再现原文的意境,同时又能避免译文冗长的问题,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翻译方法。例如美国一种香烟商标“goodcompanion”,若用音译法翻译为“古德。康帕涅”,一方面因冗长失去音韵美,另一方面与其产品无任何实际联系意义,难以吸引消费者,若意译为“良友”,则简洁并使人产生亲切感。中国商标也是同样道理。例如:天津产品“飞鸽”牌自行车译为“flyingpigeon”即贴近产品的'品质—轻盈便捷,又能给外国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有利于刺激购买欲。

(三)音、意译结合法。

对于原无实际意义的商标,按照译入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又能考虑到译入语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富裕译文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音义兼顾,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方法是商标翻译中又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这不仅从形式上再现原名称的发音美,在内容上也能体现产品的特征。

(四)移译法。

移译法是将原文原封不动地移到译文中去。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译法,这应是最简单的一种。在英语中,某些商标是由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产品构成成分等词语构成,因为名称过长不符合商标特征而取其首字母缩略形式。在汉语中若取原文的音译或意译,会同样出现名称过长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用移译法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商标译法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产品的特征和顾客的接受心理,看译名是否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具备商标的基本特征,是否符号产品宣传的需要。

(一)有益联想原则。

商标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商标得当,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起,激发购买欲望;相反,如果商标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则肯定会使产品的推广大打折扣。如:“芳芳”系列化妆品曾一度风靡中国城市,其英文商标译为“fangfang”。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却忘了fang这个词在英文中可指“狼牙”或“毒蛇的牙齿”。一个fang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岂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而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用“anchor”作为其商标,原文的喻意是容易令消费者满意的;船抛锚后停泊不再漂移,比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如果直接意译成中文“抛锚”或“锚位”,中国人恐怕难以把它与食品的质量可靠联系起来,若音译为“安可”,人们会自然联系到“安全,安心,可爱”等字眼,其商标有意联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避繁就简朗朗上口原则。

有些英语商标本身较长,若完全按音译会出现拗口或难以记忆的译文,因此应灵活掌握,讲求技巧。如:美国著名胶卷“kodak”,要是严格按其发音来译,应译为“柯达克”,单实际上“柯达”才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这不仅因为其简单上口,还在于它能够在音韵上更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的性能。(“柯达”与按快门的“喀哒”声相似。)德国产汽车“”原先曾译为“莫塞德。本茨”,后来大家普遍接受了“奔驰”的译法。

(三)文化差异原则。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往往受到语言、宗教、价值观、生活态度、教育科技水平、物质文化程度、社会组织形式、政治和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商标时应充分考虑到产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

(四)力求完美规范统一原则。

对于同一商标,往往有多种译法,但多个译名会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不便甚至损失。因此,商标翻译时应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不断斟酌,以选择一个最恰当、最突出的译名。例如:美国产的一次性照相机“polaroid”就有“宝丽得”,“宝来得”,“拍立得”和“波拉罗伊得”四种译法,笔者认为应统一为“拍立得”。再如,海南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喜欢用“三湘”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一般音译为“sanxiang”,这一译法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若将其改为“sunshine”效果会更好。“sunshine”既与“三湘”的汉语拼音谐音,在英文中又有“阳光”之意,象征着产品有着美好的未来。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五

科技论文翻译要求技术概念明确清楚,逻辑关系清晰突出,内容正确无误,数据准确精密,文字简洁明了,符合技术术语表达习惯,体现论文翻译的科学、准确、严谨的特征。

(1)、用分析结构法拆译长句。

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客观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为了更好地记录自然界的现象和科技界的动态,科技论文中所采用的句子往往偏长,结构复杂,这点在论文摘要翻译中尤为突出。

(2)、被动语态的使用。

科技论文本身具有科学性,重叙事和推理,因为读者看重的是作者的观点和发明的内容,而不是作者本人,因此通常不会采用第一或者第二人称,并且,由于论文的结论是在大量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或是大量的考察基础之上,在医学论文翻译中为了表现其客观性就常用被动语态。

(3)、大量名词结构的使用。

由于科技论文的准确性,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因此在科技论文翻译的过程当中,可以大量地采用名词结构。

(4)、定语从句的应用。

汉语没有词形的`变化,句子中各种成分词的关系主要靠语序来表示和保持。英语则不同,由于语法和修辞和句子结构等的需要,某些句子成分的语序发生变化。特别是定语在句中的位置十分灵活,和汉语差异很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5)、非限定动词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或状语从旬,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或状语从句。

在学术论文的人工翻译过程中除了以上的5种技巧以外,还有很多的翻译技巧可以运用,有的时候会因为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不同而具体采用很独特的技巧。不管运用哪一种技巧,所有的译者都只有一个目的,而且必须要达到的一个目的,使译文忠于原文,尊重科学,行文简洁,结构紧凑。

关键词:科技论文翻译技巧,科技论文怎么翻译,论文翻译的一些技巧。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六

工程活动不同于人类一般生活所需求的社会活动,工程活动的定义是人类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旦具有科学内容,同时还具备科学内涵。是为了创造更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新存在物。工程技术的定义指的是运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研发成为有效的生产力做为原则和方法,它是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活动,把工程和技术的统合为一体。工程与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这一点看。二者都是都是属于同一实践范畴之内,二者除了相互联系,但也是有所区分的。工程实施过程之中是以改造自然为主要目的,尤其是主要是针对实施一些规模较大、并且非常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然而,技术也同属实践活动,但一般对于技术活动的规模和形式是没有要求的,而更为看重的是在技术活动中所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讨论到这里,就形成一条知识链,即“:哲学—科学—技术—工程—生产力”。哲学指导及影响科学,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实践转化为工程,最终工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这几点之中“,科学、技术、工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过程,充分体现了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科学理论到工程技术实践的飞跃,体现了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2.树立正确的工程观。

工程活动的辩证内容与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不同的,工程活动相比之下更丰富一些,它是以人造物为目地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把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的活动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社会辩证法组织一起。理论的角度来说,许多科技工作者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对于工程活动和概念的整体理解与本质区别还是掌握欠缺,他们需要对工程哲学深入研究,真正理解工程活动在人、自然与社会这三大体系之中的作者、地位与价值。如今,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盲目性或盲从性,主要分析原因就是对工程的理解还停留在经验认识的层面之上,并没有升华到理论认识层面。所以,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要在工程哲学和工程实践过程之中,认真正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还应该重视工程和审美的研究,工程伦理的研究,这些研究会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当然,还应该讲的一点,工程哲学研究现在已经在独立推进,但是同时也应该关注和工程科学哲学的关系,技术哲学的关系和社会哲学之间的关系要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工程是现实生产力、直接生产力,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工程能力是一种软实力,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甚至是兴起或衰落。由此可见,工程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工程哲学是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工程实践占据着科学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地位,工程也被看成是由各种社会要素共同塑造的。整个工程系统都要运用哲学思维来分析、统筹综合,亦达到尽可能接近事物的客观规律,努力与周边环境的生态、与社会和谐相处。

3.结束语。

因此,哲学是方法论,而科学是成果技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好象是树和果子的关系。哲学是树干,这是既不能够吃,又不能够用的东西。而科学成果是果实。哲学是方法论,价值论,而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结果,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告诉人民的行动的方法,而价值论直接指导人的行为。科技工作者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在21世纪,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工程哲学是此世纪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它将带给工程界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思维来更有效的攻破工程活动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七

【论文摘要】: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文章通过分析几种国际著名商标翻译的实例详细阐述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并建议商标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需站在跨文化交际的高度上,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使商标实现其刺激消费的功效。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商标翻译。

1.引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商标是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图画、图案形文字等),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商品的商标如同人的名字,是产品形象的代表和产品质量的象征。好的商标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具有典型的文化属性,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涵义,故其翻译必然进入跨文化交际的领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面镜子。

2.商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蕴含丰富的概念。萨默尔在其着作《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定义:文化是通过个人或者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一切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度、空间关系、宇宙观以及制造物等。[1]在与文化相关联的众多因素中,语言与之关系甚为密切。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语言的使用。[2]商标词来源于一定的语言,因而必然打上该语言所属文化的烙印。各种类型的文化由于其发展历史途径、地理位置环境等不同而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已鲜明地反映在商标词中。

商标翻译与文化差异密不可分。在社会生活中,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在商品商标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之处。因此,商标译名者就必须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出发,在商标翻译中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国有着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种族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背景的差异,处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习惯于抽象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3]在把这样的品牌名称翻译成汉语品牌时,就要注意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换。因此,许多表达较为抽象的英文商标被翻译为中文时都进行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商标名pepsicola,cocacola,colgate,rejoice在翻译为中文时分别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高露洁,飘柔,不仅具体形象,而且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这种翻译方式无疑考虑到了不同文化之间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为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每个社会和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社会价值观。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社会价值观是指社会中的人对他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取向,它是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因此,社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不同点就在于人们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态度。西方文化中人们强烈地崇尚个人主义。他们崇尚个人奋斗,进取和创新。因此西方品牌常常以与商品相关的人物的姓名作为品牌名称。然而,在中国,集体主义被人们所尊崇,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商标翻译起着重要的影响。例如,budweiser被翻译为百威,gome被翻译为国美,aiwa被翻译为爱华等。

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求吉祈福的民族文化心理,尤其是对事物命名时,在心理上更愿意选取喜庆吉利的字眼或通过谐音、词义联想等手段把事物的名称与美好的愿望联系起来。商标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命名的过程,因此趋吉避凶、求吉求福的心理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翻译商标时,中国人会尽量选择代表美好事物的词语而避免使用代表邪恶事物的词语,如著名法国香水poison,用一个极具刺激意味的词反映出该香水的非凡之处,这是符合西方人审美观和求异心理的,但是,该香水进入中国时,人们则按照poison的谐音将其取名为百爱神,寓意美好,能引起人们美好的心理感觉。

3.4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概念意义外,很多词还有其联想意义或文化内涵。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商标也不例外。商标在一种文化中可能具有极好的联想含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可能暗示极糟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商标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民族心理因素,格外重视所选词语的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代表着高贵,有着很好的文化内涵,人们总喜欢用类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语句来表达他们对年轻人的美好期望。因此,在中国,许多著名的商标都和龙凤有关,如中国著名自行车品牌凤凰。然而,尽管凤凰牌自行车在外形和性能上都很无可挑剔,但进入西方市场时却销路平平,这主要是因为在英美国家,人们在心理上对龙和凤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情感。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十分凶残的动物,而凤凰是一种生活在沙漠的动物,在西方文化中意味着逃生[5]。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通常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相应的也有着不同的宗教禁忌。了解这些禁忌对商标翻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人们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所以在翻译商标过程应尽力避免与人们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宗教禁忌产生抵触,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商品的市场型和销量。

4.结论。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商标同文化紧密相连。商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方式,必须考虑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6]商标译者必须站在跨文化交际的高度上准确把握原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并且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使目的语符合本国文化语境中受众的表达习惯,迎合其审美心理,才能使商标实现其刺激消费的功效。

参考文献。

[1]r&.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

大学出版社,1997.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八

国与国之间有明确的边界线,未经同意的跨越会引发两国的战争。每个人也有自己心灵的边界,设置了无论是什么关系都不能触碰的底线。商标保护范围也是有边界的,商标法规定在同一个类别不能注册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这就是商标保护的边界,有两条:第一条边界:注册的类别。第二条边界:商标本身的相同或者近似。必须是同时跨越两条边界才算是侵权,否则即便是同一个商标只要不在同一个类别都可以注册,比如,我国有几个著名的“长城”商标,有“长城牌”葡萄酒,也有“长城牌”电器,还是“长城牌”电扇,因为不在一个类别里,大家保护的边界并没有交集和冲突,各不侵犯。驰名商标保护的边界范围稍宽一些,主要是第一条边界被拓宽,可以跨类保护,但是这个边界不是无限的,我国相关法律、相关的司法解释以及国家工商局的行政法规可以衡量。

《西游记》里孙悟空用金箍棒划了一个圆圈,唐僧在圈里是安全的,妖怪不能进到圈里祸害他,但妖怪在圈外的行动是自由的。如果孙悟空连妖怪在圈外挑逗一下师傅都不允许,难免要被指责太霸道了。在实践中明显存在扩大自己商标保护边界的滥诉行为,动辄起诉他人商标侵权,或在他人商标申请过程中提出异议。在司法实践中其他人是否跨越了商标保护的边界最终由法官来判定,个人的判断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且小企业容易被贴“问题少年”的标签,所以商标保护边界的随意扩大显然对中小企业不公平。利用商标异议途径申请驰名商标还有情可原,但一些代理机构以此作为业务,主动为知名企业提供商标监测服务,不间断监测国家商标局发布的商标公告,牵强附会稍有近似的就通知企业提出异议。在同一个类别申请的商标如何才构成近似,商标审查指南里有明确规定,一般代理机构都具备初步的判断能力,如果是为了揽业务而任意扩大商标保护的边界,故意挑起商标争议,耗费当事人的费用和精力,事实上造成申请人商标不能正常申请,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代理机构不能用不道德的方式谋求业务。

国与国之间都有边界纠纷,商标保护的边界也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尤其是驰名商标保护的边界。商标理论中有个“商标淡化”的概念,曾经看到某文章说“劳斯莱斯”是顶级豪华汽车品牌,如果将“劳斯莱斯”注册为低端的产品商标会有损“劳斯莱斯”的高大上的形象。胡适先生提倡实证主义,他强调要拿证据来,但是这篇文章没有提供证据,只有理论上的推导。民事赔偿的前提是有损失,商标保护的主要是利益,所有的商标“傍名牌”、“擦边球”及明显的侵权行为一定给知名商标造成经济损失吗?我们先不要武断,要有科学的依据,用科学的模型进行分析。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给我们做讲座第一句话就说:“犯罪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个道理不是很容易理解的。现实中有的企业对少量的商标侵权是默许甚至是纵容的',我想企业一定有自己的理性考量。很多国外的大品牌就是因为大量仿冒才使得该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奢侈品牌和低端产品完全是两个销售渠道,消费人群也没有交集,仿冒者是促进了奢侈品牌的消费还是降低了消费呢?请不要轻易下结论,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应当给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再帮助企业恰当地确定保护的边界。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他的边界设定很没谱,遇到弱小的,他的禁忌无比多,遇到比他强大的完全放弃了边界,被别人打还自称为打虫豸。每个人心灵的边界大小其实取决于自信力,自信力越强大,保护的边界就越小,对别人也越宽容。商标也是一样,企业对商标保护的边界需要理性设置。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九

商标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商标得当,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起,激发购买欲望;相反,如果商标容易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则肯定会使产品的推广大打折扣。如:“芳芳”系列化妆品曾一度风靡中国城市,其英文商标译为“fangfang”。译者在音译的同时却忘了fang这个词在英文中可指“狼牙”或“毒蛇的牙齿”。一个fang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岂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而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用“anchor”作为其商标,原文的喻意是容易令消费者满意的;船抛锚后停泊不再漂移,比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但如果直接意译成中文“抛锚”或“锚位”,中国人恐怕难以把它与食品的质量可靠联系起来,若音译为“安可”,人们会自然联系到“安全,安心,可爱”等字眼,其商标有意联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避繁就简朗朗上口原则。

有些英语商标本身较长,若完全按音译会出现拗口或难以记忆的译文,因此应灵活掌握,讲求技巧。如:美国著名胶卷“kodak”,要是严格按其发音来译,应译为“柯达克”,单实际上“柯达”才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这不仅因为其简单上口,还在于它能够在音韵上更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产品的性能。(“柯达”与按快门的“喀哒”声相似。)。

(三)文化差异原则。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往往受到语言、宗教、价值观、生活态度、教育科技水平、物质文化程度、社会组织形式、政治和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商标时应充分考虑到产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

(四)力求完美规范统一原则。

对于同一商标,往往有多种译法,但多个译名会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不便甚至损失。因此,商标翻译时应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不断斟酌,以选择一个最恰当、最突出的译名。例如:美国产的一次性照相机“polaroid”就有“宝丽得”,“宝来得”,“拍立得”和“波拉罗伊得”四种译法,笔者认为应统一为“拍立得”。再如,海南目前有许多企业都喜欢用“三湘”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一般音译为“sanxiang”,这一译法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若将其改为“sunshine”效果会更好。“sunshine”既与“三湘”的汉语拼音谐音,在英文中又有“阳光”之意,象征着产品有着美好的未来。

三、结论。

在对大量商标翻译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商标翻译中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适合于商标翻译的四种方法。但商标翻译要涉及市场学、广告学、顾客心理学、美学、甚至跨文化交际学,这就决定了翻译过程的复杂性,要使商标翻译完美无缺,达到简洁、易读、易懂和易联想的总体要求,只能靠译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斟酌。

参考文献:

[1]朱娥.商标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2):47.

[2]史玉娟.从文化差异看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原则[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78.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

一、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商标的国际化。

驰名商标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代表着企业的国际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在现代经济社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自己商标名称的翻译问题。本文拟就商标本身的特点及其翻译进行探讨,以期对企业有所帮助。

作为产品的标志,新颖醒目的商标具有对商品定位和促销的功能。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中外成功的商标名称,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特征:

1.发音朗朗上口,形式简单易记。

语言表达本身就应当提倡音美、意美、形美,而商标名称在这方面更有讲究。好的商标应做到发音平仄相同,顺畅自然,形式新颖而便于记忆。例如reebok运动服,其商标名称只有两个音节,发音干脆利落,象征着运动健儿潇洒健美的动作,其中文翻译“锐步”同样简单易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运动员快捷的步伐。类似的商标还有“海信”、“永久”、“bluebird”、“marlboro”等等。

许多商标名称与产品本身的特征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往往可以从隐含的意义上看出来。例如“京客隆”,首先它标明了公司总部在首都,其次又通过“客隆”暗示其服务性行业的性质,只有顾客多了才会兴隆。再如“ivory”牌肥皂,它隐含着其产品的高纯度,以及能够使衣物清洁如初,如同“象牙”的品质。

3.具有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

成功的商标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也起到促进经营的作用。例如crown轿车,其商标本身就象征着雍荣华贵,如同“皇冠”一样具有皇家气派。再如某眼镜厂的商标oic,三个英文字母连起来形似一副眼镜,而发音又接近“oh,isee”可谓形意兼备,精妙绝伦,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商标名称的翻译并非语言符号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要反映商标本身“短小精悍”的特征,翻译中要兼顾语言文化差异、符合目标客户的审美心理,实现既定的品牌功能。概括起来,商标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音译。

对商标而言,音译法可以分为纯音译法和谐音译法。

纯音译法是根据原文的发音,在译文中找到与之相似发音的字或词。这种译法一般不强调词本身的意义,而是通过保留原文的音韵美,听起来洋味十足,充满异国情调,新颖别致,迎合消费者标新立异和猎奇的心理,例如cadillac卡迪拉克,sony索尼,casio卡西欧等等。

谐音译法又称谐音双关法,即在翻译时音意义兼顾,在再现原文发音的同时,努力寻求符合商品本身特性、引起美好联想的文字。例如parker钢笔译成“派克”,发音上接近英文,而且这两个字还象征了产品的华贵和耐用。再如safeguard香皂译为“舒肤佳”,其中文发音接近英文,意义上也很鲜明,让顾客一见商标就对其产品功能心领神会。类似的商标还有coodyear固特异、hennessy轩尼诗、lucky乐凯、雅戈尔youngor等等。

2.直译法。

有的商标可以利用其音和意的双重特征,翻译时再创性地使用音译和直译相结合。例如goldlion没有译成“金狮”,而是译为“金利来”,这样既保留了“金”的富贵含义,又用音译“利来”满足了人们向往吉利的心理,而且译文比“金狮”听起来更加新颖,更具异国风情。再如,truly牌商标译为“信利”,既用“信”字体现了原文的“以信为本”的理念,又保留了后半部分的`发音,同时“利”字本身也蕴涵了带来利润的意思。

4.意译法。

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把其内涵意义用再创性的译语表达出来。当遇到不适合音译和直译的商标时可以尝试意译法。例如:rejoice原意为“快乐”,而直译和音译都难以把商品本身的特性反映出来,因此采用了意译,把它翻译成“飘柔”,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这个中文商标暗示了该洗发产品的特质和功能,并且实现了发质的“飘柔”,人们自然会从“头”快乐起来。

5.创造新词。

商标翻译时也可以创新性地在原商标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杜撰,这样译语商标立意新颖,而且与其它商标名称的重复几率大大降低。例如,把“美加净”牙膏“译”成maxam就独具匠心。该英文商标有如下优点:保留了中文“美”的发音;使人联想到maximum一词,象征着该商品在同类品牌中已做到了极致;英文设计得简洁对称,从前从后读起来音韵效果相同,构思巧妙。

商标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任何商标译者都应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在性别、年龄、词语本身的文化联想等方面的差异很多,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nippon是日本著名的墙面漆的商标,但其译名并未直译成“日本”,而是用谐音译成“立邦”,这是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民族情感,特别是考虑到熟悉日本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的大部分中国人的爱国情节,译为中性的商标名称,避免涉及政治因素,从而保障了该企业的在中国的顺利经营。

五、总结。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生命,商标是效益。商标翻译是一个吸收、改造和创新的过程,译者应凭借自己语言文化知识的丰富储备和及时更新赋予原语商标第二次生命,使其在译语文化中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李淑琴:英语商标词的选择及翻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吕晔:商标的文化特征与翻译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一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译文。

以前,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子,能协调各位将领。”太祖说:“他以前有几次要害君,君却为他说好话。我想以君做丞相。”刘基磕头作礼后说:“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必须有大木头。如果只因为这小的美德就这样做,房柱一立,房子就会会塌了。”等后来李善长被罢相,皇帝相让杨宪为相。杨宪和刘基关系素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能立杨宪为相,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干,但没有丞相的气度。为相的人,处事的态度要像水一样,要以义理来权衡,但杨宪不是这样的。”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二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

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

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

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

”[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

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

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

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

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

[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

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

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

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

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

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

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

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

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

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

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从中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小议会计毕业设计培育的能力一是沟通表达能力。

表现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答辫的口头表达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会计是“商业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将会计数据组织起来并通俗易懂地报告给利益相关者,就会在经济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是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包括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不同的非结构性问题的能力和根据一些分散的事实进行判断的能力。

客观评判被选方案的优缺点并作出最终的选择。

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开题一直到答辩的过程中都面临不熟悉环境下如何解决非结构性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是时学生智力能力锻炼的过程,如果能够选择一个较好的题目,则说明该学生看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

当然,选题只是提出问题,还只是初级阶段,如何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又尤为重要。

相应也就能够独立自主解决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

会计需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企业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童和报告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协调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已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提升价值之所在。

企业有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计人员需要平衡和协调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必须运用较强的技巧来传递企业信息。

在经理人与生产人员之间如何传递成本控制的信息;在经理人与梢售人员之间如何传递梢售方面的信.息;等等。

学生在答辫的过程中也需要说服答辫委员会相信自己提出并进行过论证的观点,由此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三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各国更加重视文化的繁荣与传播。译者作为文化沟通的使者,应把输入异域文化、输出中华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论文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意识文化传播。

一、翻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其使用方式与表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而翻译的基本性质是语言问的转换、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与文化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丰富、促进了译语文化,这是翻译最为显著的功能。古今中外,翻译从来都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杨仕章,2001)~1果没有阿拉伯人的翻译,古希腊的明就不会得以保存,欧洲的文艺复兴也将无从谈起;中华文化经佛经翻译吸取了古印度文化的营养,给中国文学注入了强劲动力,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唐代及唐以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意象成分和功能;同样,没有五四时期的翻译,中国就不可能引入诸多先进的思想理论;而英国文化能有今天的巨大影响力和勃勃生机是与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汇了凯尔特文化、拉丁文化、斯堪的纳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的精华分不开的。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异域文化的营养,纯粹自给自足的文化注定是要灭亡的,而翻译则为吸收异域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最初由巴斯奈特(bassnet0和勒菲弗尔(lefe—vere)在其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199o)一书中提出的:之前的翻译研究要么在语言学的屋檐下躲躲雨,要么在比较文学的墙根下避避风。而在新兴的文化学领域里则压根儿没有涉足之地。漕明伦,2007)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者,从宏观角度出发,从大处着眼,从政治、文学、历史等多角度切人,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把翻译看作宏观的文化转换,将翻译的研究重点从原作转向了译作,从作者转向了译者,从源语文化转向了译语文化,以求对翻译和译者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新的认识。对文化派而言,翻译的本质就是文化翻译。因此,翻译活动本身就涉及一个文化问题,涉及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和互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的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交际行为之一,翻译工作者必须重视并处理好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姜艳,2oo6)~n奈达所言:实际上,对一个译者来说,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比语言结构差异引起的问题要多而且更为复杂。

中外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张今先生(1994)的定义尤为惹人瞩目:“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重大意义所在。其实,中西方翻译家、译论家中提倡尽力保存原文文化特色的大有人在,如杨宪益、许渊冲、刘宓庆等;西方如sehuhe,biguenet,newmark等。鲁迅说(1935):“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什么叫“异国情调”和“洋气”呢?显然,鲁迅指的“不是在语言上一味仿效西洋,而是尽量保存原文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点”。这就是说,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语言可以转换,甚至可以“归化”,但文化特色却不宜改变,特别不宜“归化”,一定要真实地传达出来。(予i、致礼,2ooo)因此,文化传播应该是翻译的根本任务。翻译中的文化传播,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就是尽量保存外来文化之“异国情调”、“洋味”,以使我国读者扩大文化视野,获得知识和启迪。例如,我们把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成“一石二鸟”,中国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汉语成语“一箭双雕”,产生一种新鲜感。再如,《圣经》中有beatswordsintoploughshares,如果我们直译为“把刀剑打成耕犁”,中国读者就不会将之与佛教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混为一谈。(孙致礼,2000)~是因为译者采取了文化翻译策略,汉语才有了“武装到牙齿”(armedtotheteeth)、“替罪羊”(scapegoat)、“橄榄枝”folivebranch)、“时间就是金钱”(timeismoney)等;相应地,英语才有了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papertiger(纸老虎),toloseone’sface(丢面子),atoadhankersforatasteofswna(@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蒋骁华,2003)总之,译者在翻译实践时应保持文化翻译意识,尽可能多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这对于促进语言发展,增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意义深远。

四、结论。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各国更加重视各自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目前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根本上说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盛会。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以语言为工具,把输入异域文化、输出中华文化、繁荣中华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中所蕴含的“异国情调”,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工作。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四

《材论》是王安石的散文作品,出自《临川先生文集》。本文论述统治者应如何去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对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

王安石。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译文:

天下的忧患,不担心人才不多,只担心在上位的人不追求人才;不担心士不想有作为,而担心在上位的人不想要士有所作为人才是国家的栋粱,得到了就会使国家安定繁荣,失去了就会使国家灭亡遭屈辱。然而在上位的人不想让人才多,不想使用人才,是为什么呢?这有三个受蒙蔽。他们甘愿受蒙蔽,认为自己的地位可以远离屈辱危险,终身没有天下的大患,人才的得失对于安定和不安定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不追求人才,随着自己的心志办事,而最终陷于失败危难之中,这是第一条蒙蔽。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奉禄富贵足以诱惑天下的士,盛衰乐忧在于我,我可以在天下之士前骄横,他们将没有不到我这里来的,那么最终也陷于失效危难之中,这也是一个蒙蔽。又有的人不追求用来养育取用的方法,却恐惧担心认为天下实在没有人才,最终也陷于失败危难之中。这也是一蒙蔽。这三条蒙蔽,它们所导致的祸患是一样的,他们的用心不是不好,唯独说他们的过错在于认为天下没有人才。他们是存心不想用天下的人才,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况且有才能的人外表和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能辨明利害,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昌盛,这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在上层的人假如不能精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他有奉、夔、杖、契那样高的才智,也不能使自己突出于一般人,何况才智不及他们的呢?世上有偏见的人才会说:“人怀有特别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落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根,嘶鸣啼叫互相嘴咬,想看出(哪匹)不同于其它的马是没有的啊。到了它牵引着沉重的车子,走不平坦的道路,不需要多次鞭打它,也不需要繁多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一起赶路,那么(那劣马)即使倾覆了车的轮子,断了线绳,损坏了筋骨,日夜追赶,遥远得已经赶不上了,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古代的人君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寻求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是给他于适合于他的才能的工作罢了。

唉!现在仍然有担心没在人才可用的人呢!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便纷纷的出现。刘邦和项羽并起,楚汉相争,出谋划策、勇敢善战的人才就不断涌现了。唐太宗决心治理天下,而多谋敢谏的辅巨就投奔他来了,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主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被发现,人君假如想求得人才,他们就来了。今天的情况也正是这样,怕的就是在上层的人不去寻求人才、不使用他们罢了。天下那么大,人物那么多.而说没有人才,我就不相信。

分析:

王安石对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比较全面的看法。他在不少文章中都谈到过这个问题。如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就说到人才须人主“陶冶而成之者”,所谓陶冶而成,“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而在《取才》里,又具体说到科举考试中,“策进士者”、“策经学者”皆应从衡量考生的实际本领出发。而在本文中,主要是强调起用人才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能否起用人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的命运,因此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包括皇帝在内)要十分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他尖锐地指出:“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这番话表明作者阐述他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五

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表凭借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得到好处,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够认真选拔,正确任用,即使他们胸怀如皋、夔、稷、契等人一样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啊!何况他们是处于下位的人呢?世上目光短浅的人还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它的尖端立刻会钻到外面来,所以不存在有能力却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这只是他看到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原本没有看到马在马厩中的情形。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无才的人,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他们罢了。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六

在当前翻译日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市场对高层次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传统的外语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结构难以满足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顺应市场需求,提高职业化应用翻译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瑞娥、陈德用(2012)调查发现,尽管中国高校翻译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位结构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学术型师资和应用型师资的配备仍然不够合理。目前,我国翻译专业教师大多数由传统外语教师转型而来,专业背景和长期从业经验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指导。何刚强(2007)、詹成(2008)、鲍川运(2009)等学者指出,翻译师资不足是当前翻译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口译、笔译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能胜任教学任务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是本科阶段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翻译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构成。

何刚强(2007)提出,翻译专业教师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第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精通翻译的一般策略与技巧;第二,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熟悉译论的国内外发展动向;第三,无穷的琢磨翻译的激情,懂得教学的互动与循循善诱。韩子满(2008)也指出,翻译本科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职业化素质,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知识,包括翻译知识和翻译能力;第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第三,科研能力。也有学者呼吁,本科阶段翻译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即“教师职称+翻译职业资格”,即翻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专业教师所需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还应具备翻译职业化素质。穆雷、仲伟合、王巍巍(2007)认为,翻译专业教师要对翻译职业有清楚的认识,包括职业特点、规律、行规、道德等。教师只有熟悉翻译工作所需的基本翻译技术,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行业规范与市场需求,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综上所述,翻译专业教师要想胜任教学工作,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是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即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组织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二是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研究能力,教师只有系统地了解、掌握古今中外有价值的翻译思想,具备宽广的理论视野,才能够正确引导实践、充实课堂,并促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对高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三是过硬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掌握翻译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四是良好的翻译职业素养,了解翻译职业的特点和行业规范。以上四种能力对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第三和第四这两个方面,恰恰体现了教师的翻译职业化水平,为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翻译职业化与教师发展。

翻译职业化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了解翻译行业的特点和规范。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翻译人才”(蔡平2006)。翻译实践课程在本科阶段翻译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作业讲评则是国内外翻译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因而过硬的翻译实践能力是翻译专业教师首要的、基本的能力,否则不足以令学生信服,也无法满足职业化译者培养的需求。翻译专业教师应能教授英汉笔译、汉英笔译、文体与翻译、经贸法律翻译、翻译实务等翻译技能类课程以及与翻译职业相关的实用课程,了解翻译市场的需求和行业标准。鉴于此,翻译专业教师应具有不低于30万字的笔译实践量,或者至少20场的.口译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翻译专业的教学任务。然而,目前我国翻译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堪忧,大多数教师缺乏职业和行业背景,或由传统英语教师转型而来,或为近年新进博士学位人员,翻译职业素质欠缺。受专业背景所限,真正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和较强翻译能力的教师仍然匮乏,而翻译实践量在100万字以上者更是稀缺。教师缺乏对翻译规律的清晰认识,不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和行业规范,因而无法为学生讲授与项目管理、翻译职业市场、行业评判标准等相关的翻译实务知识,不利于职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翻译专业教师自身的发展。翻译专业教师职业化程度不足,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科研投入与翻译职业能力发展相矛盾。

本科阶段翻译专业最根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翻译(口译、笔译)人才”(蔡平2006),这首先要求翻译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口译、笔译实践积累,还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教学功底,将实践知识内在化,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专业翻译教学常常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授课,即教师通过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类真实的源语文本素材并进行实际翻译训练,引导他们对翻译过程、翻译步骤、翻译策略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其学会运用翻译参考工具解决问题,并最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集调解者、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指挥、教练等角色于一身(李明、仲伟合2010)。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翻译专业教师面临比较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压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教师从事翻译实践的时间,制约了翻译专业教师翻译能力的自我突破和专业发展。长期脱离实践积累,教师的翻译能力无法提高,无疑会制约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翻译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评价体制不完善,翻译专业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低。

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高校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的科研导向性比较强,因而教师在职研修、自我提升专业学术水平的意识明确,并且时间和“心理空间”压力显著(张莲2013)。翻译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水平往往与评价并不挂钩,换句话说,教师的翻译能力并不会对本人的晋升、奖励有本质的影响。这样,教师的实践积极性和努力提升自己的动机就会大打折扣。

三、翻译专业教师的发展途径。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张莲2013)。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培养高素质、职业化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外在环境和管理机制的保障,而且需要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观和专业发展行为。

(一)创新翻译专业教师培训方式。

要改变当前的翻译师资状况、优化师资构成、提高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就要有效整合高校学术资源和行业资源,对翻译专业教师进行翻译实践、教学技能和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目前,我国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已经渐成体系。近年来,中国翻译协会和各大知名高校多次举行针对职业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这是本科阶段翻译师资培训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有益尝试(鲍川运2009)。培训内容从初期以翻译理论与教学法培训为主,逐步涉及各相关领域,如翻译研究方法、翻译教学基本理论与原则、翻译课程规划、本地化管理、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口译和笔译实践等多个方面。在翻译教学培训方面,除了中国翻译协会每年一度的翻译教学法培训之外,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举办了口译、笔译教学开放周等活动。近年来,口译、笔译高级技能的培训日益得到关注,并且出现了翻译专题培训项目,例如,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法律翻译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翻译概论、各类法律文本的翻译与写作常用技巧、法律翻译习作点评指导等方面。培训专家既有学界专家,又有行业资深译者;培训课程从专业训练、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到课程示范、上机实操、案例讲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讲解与教学示范和翻译实践有机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然而,此类翻译师资培训尚不足以满足当前翻译专业教师发展的需要。首先,从培训时间来看,培训多以1~2周的短期培训为主,缺乏中长期的具有较强延续性的培训。其次,从培训方式来看,培训仍以讲座式培训为主,即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向培训对象进行单向的信息传输,参与式培训不足。讲座式培训虽有利于培训对象快捷、系统地接收、理解所传输的信息,但容易忽视培训对象的个性差异和实践积极性。针对这一不足之处,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派教师进入企业实习。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和行业专家一对一地审校、点评,有助于翻译专业教师提高翻译能力,了解行业规范,同时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外,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翻译专业教师“先天不足”的问题,还应当拓宽教师的来源,引入具有职业和行业背景的兼职或短期课程师资,充实翻译专业教师队伍;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即由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大纲、教案和教材的编写,以及课程评估标准的制订,这种方式能有效帮助翻译专业教师熟悉行业规范与市场需求,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长效机制。

合格的教师应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以及任务的要求等选择适当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监督策略的执行过程,能够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吴迪、陈迎,等2009)。然而,有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外语教师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意识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评价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吴寒2011)。因此,高校应考虑建立以“自我反思、群体协作”为核心的翻译专业教师教育机制,通过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和教育技术培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全面反思和评价自己的知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增强翻译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使其形成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科学的教育观。

(三)建立多元化的翻译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方法。

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和规范,探索并建立一种基于翻译专业教师专门人才培养的、适用于翻译专业教师的人才质量标准,将制度保障融入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翻译实践成果应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一样,成为评定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学校应针对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建立翻译教师培养体系与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当前翻译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和校本培训等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取得翻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量化的方式将翻译实践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充分发挥翻译专业教师适应环境、发展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与业界加强合作,针对翻译实践项目、翻译研究项目等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科研、实践的共同发展,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结束语。

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受教师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和个人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

引用文献。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七

本文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特征及其相关理论,并对其代表人物费米尔和诺德的观点作了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此学派的观点并做出评价.

作者:张晓颖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衡水,053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9)分类号:h3关键词: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费米尔诺德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八

论文翻译是学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国际化背景下,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完成翻译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提前准备。

首先,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论文的主题以及相关背景知识,这是为我们后续的翻译提供了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熟悉翻译软件的操作,比如CAT和TRADOS等,这些软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翻译辅助,提高翻译的效率。

第三段:深入理解。

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语法和词汇,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境。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学科素养,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术语的准确翻译,同时需要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第四段:注意细节。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细节。比如,在翻译数学公式时,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如LaTeX),以保证公式的准确性;在翻译论文中的缩写词时,需要先明确其全称,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风格的问题,例如细微的情感变化、委婉的表达、口语化的用词等。

第五段:总结。

最后,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替换,它更需要我们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只有做到全面理解,我们才能“翻译”出更好的翻译版本。总的来说,我认为一个好的翻译不仅是语法正确、单词准确的表达,更需要表现出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读者解读的引导。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十九

《材论》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本文论述统治者应如何去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对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

王安石对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比较全面的看法。他在不少文章中都谈到过这个问题。如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就说到人才须人主“陶冶而成之者”,所谓陶冶而成,“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而在《取才》里,又具体说到科举考试中,“策进士者”、“策经学者”皆应从衡量考生的实际本领出发。而在本文中,主要是强调起用人才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能否起用人才实际上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的命运,因此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包括皇帝在内)要十分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他尖锐地指出:“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这番话表明作者阐述他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二十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去辱绝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脩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王安石《材论》注释。

1、材论:即人才论。

2、蔽:遮挡,障碍。指错误想法。

3、去辱绝危:远离耻辱,断绝祸害。

4、数:命数,命运。

5、偃然:安然,任意。肆:放纵,展开。

6、卒:终于。败乱危辱:失败、**、危亡、耻辱的结局。

7、爵禄:官位和俸禄。诱:诱导,吸引。

8、忧戚:忧伤。戚:悲伤。

9、是否:或是或否。坐骄:傲视。

10、趋我:趋向我,依附我。

11、諰諰然:恐惧、忧虑貌。

12、特:仅仅,只不过。

13、形:外貌。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14、画策:策划,出谋献策。画:谋划。

15、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16、皋、夔、稷、契:皋,皋陶,又作咎繇,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夔,舜时期的乐宫。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17、囊,口袋。末,尖端。见:通现,显露。

18、厩:马房。

19、驽:劣马。骥:好马。

20、刍:喂牲畜的草。

21、蹄:用蹄刨地,或用蹄踢蹶(同类)。啮:咬。

22、引:牵引,拉动。

23、夷路:平路。

24、策:本指马鞭。这里指鞭打。

25、御:驾驭。

26、顿:振,抖动。辔:控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27、倾轮:车轮倾斜。绝勒:缰绳拉断。勒:带嚼口的马络头。

28、不舍昼夜:不分昼夜。

29、辽乎:遥远的样子。

30、骐骥:良马。騕褭:骏马名。驽骀:劣马。

31、南越:古国名,其地在今广东一带。脩簳:细长的竹秆。

32、镞:箭头。此处谓安装箭头。精金:即精钢。

33、鹗:一种长翼而凶猛的鸟。鹰雕一类。劲翮:坚硬的翎管。

34、彍:张满弓弩。此处指射至。

35、犀:雄犀牛,两角。兕:雌犀牛,一角。捍:凶猛,彪悍。

36、觌武:以武力相见,指打仗。觌:相见。

37、敲扑:古时用作鞭刑的两种刑具。长者为扑,短者为敲。

38、朽槁:枯干。梃:棍子。

39、瑰材桀智:奇伟杰出的人才。

40、铢量:仔细称量。引指详尽地考察衡量。铢:古代衡制中一个微小的重量单位。

41、卓荦:超凡、杰出。

42、六国合从:指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起来与秦国抗衡。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他们的联合为合纵。从:通纵。

43、辩说之材:指纵横家之流。

44、刘、项:刘邦、项羽,皆为秦末反秦起义军领袖。

45、筹划战斗之徒:谋士与战将。陆续聚集于刘邦旄下的,谋士有萧何、张良、陈平诸人;战将则有韩信、彭越、樊哙等。

46、唐太宗:即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代皇帝。

47、谟谋:设谋划策。谏诤:规劝争辩。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二十一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翻译。

在天下值得担忧的事情中,不必担心人才不多,只是担心处于上层地位的人不希望有很多人才;不必担心有才能的人不想有所作为,只是担心处于上层地位的人不让他们有所作为。使用人才,就像为国家竖起栋梁一样,得到了人才,就会带来国家的安全和光荣,失去了人才,就会使国家灭亡、给它带来耻辱。那么处于上层地位的人不希望人才很多,不让他们有所作为,是什么原凶呢?这是因为他们思想上受到了三方面的蒙蔽。其中显得最突出的蒙蔽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地位可以不会受到危亡和耻辱的威胁,终身没有天下危亡的祸患;失去有才能的人对于国家太平或者发生**的命运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便安心地随意按自己的意志办事,可是最后却要陷入衰败、**、危亡和耻辱的境遇之中。这是他们思想上的一种糊涂认识。又有一种人认为我的爵位、俸禄、权势和钱财足够引诱天下的有才之士,他们的荣辱、忧伤都取决于我,因此我就可以安然坐着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天下有才能的人,而他们将没有不投向我的,可最后这种人也要陷入衰败、**、危亡和耻辱的境遇之中。这也是他们思想上的一种糊涂认识。又有一种人不研究培养、教育和录用人才的方法,却成天忧心忡忡地认为天下实际上没有有才能的人,而他们最后也要陷入衰败、**、危亡和耻辱的境遇之中。这也是他们思想上的一种糊涂认识。这三种糊涂认识,所带来的祸患是一样的。然而对于他们中间用心好的人,还可以讨论一下他们失误的原凶,只不过是自己认为天下没有人才罢了。大概他们的本意并不是不想起用天下的人才,只是对有才能的人不了解,才那样作。

何况一个人有才能,他和别人的外形哪有不同的地方呢?只是他处理事情就能把事情办好,出谋划策就能得到好处,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就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如果不能精心地了解他们、慎重地使用他们,那么他们即使怀抱皋陶、夔、稷、契那样的才智,也不可能显出和常人的不同,何况才智低于皋陶、夔、契的人呢?世上那些有糊涂认识的人将会说道:“人们身上具备特殊的才能,就会像锥子装在口袋里,它的尖端立刻会显露出来,所以具备实际本领而没有被发现的事是没有的。”说这种话的人只是看见了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没有看到良马在马厩里的状况。在马厩里,劣马、骏马混杂在一起,它们喝水、吃草、嘶叫、踢咬的样子一样,要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当骏马拉着重车,走在平坦的道路上,用不着老是鞭打它,也用不着驾车的人多操心,一松开缰绳,千里路程就跑完了。在这个时候,让几匹劣马并驾齐驱,即使跑坏了车轮、拉断了缰绳、累伤了筋骨、昼夜不停地追赶骏马,也还是远远地赶不上。经过这样比较以后,才分别得出哪是日行千里、万里的骏马,哪是跑不快的劣马。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认为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而是用尽办法把那些有才能的人找来加以试用。试用的办法,不过是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罢了。

南越地区有一种长得很长的竹子,把它削成箭杆,用千锤百炼的优质金属给它安上箭头,用秋天鹗鸟的羽毛给它安上箭羽,再把箭安放在强劲的弩弓上而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即使是穿着用犀牛皮作护身甲的人,也没有护甲不被立即射穿而死去的。这种箭是天下锐利的武器,是在武力争斗中决定胜负的一种宝贵东西。但是不懂得它的用处,拿它来敲敲打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烂的棍棒没有两样了。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才智卓越的人物,可是使用的方法不恰当,那结果也就会像拿这支箭敲敲打打一样。古代君主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精心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和慎重地安排他们的工作,使具备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强的、弱的才能的人,没有哪一个和他们的工作不相称的。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力突出的人呢?唉!后来处于上层地位的人,大概是没有了解有才之士的主张并把它放到实际工作中加以试验,于是就说天下果真没有有才能的人,这也不过是未动脑筋罢了。

有人说:古人对于人才是采用教育方法来造就他们,而你只讲寻求人才加以使用,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这是因为,天下法令制度未建立以前,就一定要求得天下的人才加以使用,如果能任用天下的人才,就能恢复先王的法令制度。能恢复先王的法令制度,那天下就连小事也没有和先王时代不一样的了,何况通过教育的方法来造就人才这样的大事呢?这就是我只说要寻求人才并加以使用的道理”

唉!如今天下还有人担心没有人才可以加以使用。我听说过,战国时六国联合之际,于是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来了;刘邦、项羽并存于世,于是筹画的谋士、打仗的武将这类人物就出来了;唐太宗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于是运筹谋略、敢于直谏的辅臣就出来了。这几类人,当那几位君主没有出现时,他们大概也是不会显露的,君主们想得到他们,这些人就出来了。今天也是这样,值得担心的只是居上位者不愿使用人才罢了。凭着天下这样广大,人物这样众多,而偏要说真的是没有人才可用,我就不相信。

注释。

(1)材论:即人才论。

(2)蔽:遮挡,障碍。指错误想法。

(3)去辱绝危:远离耻辱,断绝祸害。

(4)数:命数,命运。

(5)偃然:安然,任意。肆:放纵,展开。

(6)卒:终于。败乱危辱:失败、**、危亡、耻辱的结局。

(7)爵禄:官位和俸禄。诱:诱导,吸引。

(8)忧戚:忧伤。戚:悲伤。

(9)是否:或是或否。坐骄:傲视。

(10)趋我:趋向我,依附我。

(11)諰諰然:恐惧、忧虑貌。

(12)特:仅仅,只不过。

(13)形:外貌。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14)画策:策划,出谋献策。画:谋划。

(15)上之人:在上位的人,这里指统治者。

(16)皋、夔、稷、契:皋,皋陶,又作咎繇,姓偃,相传曾被舜帝任为管刑法的官。夔,舜时期的乐宫。稷,是厉山氏的儿子,名农,能种植百谷。契,相传为舜帝的司徒官,主管教化,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朝的祖先。

(17)“犹锥之”二句: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比喻有杰出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囊,口袋。末,尖端。见:通现,显露。

(18)厩:马房。

(19)驽:劣马。骥:好马。

(20)刍:喂牲畜的草。

(21)蹄:用蹄刨地,或用蹄踢蹶(同类)。啮:咬。

(22)引:牵引,拉动。

(23)夷路:平路。

(24)策:本指马鞭。这里指鞭打。

(25)御:驾驭。

(26)顿:振,抖动。辔:控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27)倾轮:车轮倾斜。绝勒:缰绳拉断。勒:带嚼口的马络头。

(28)不舍昼夜:不分昼夜。《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9)辽乎:遥远的样子。

(30)骐骥:良马。騕褭:骏马名。驽骀:劣马。

(31)南越:古国名,其地在今广东一带。脩簳:细长的竹秆。

(32)镞:箭头。此处谓安装箭头。精金:即精钢。

(33)鹗:一种长翼而凶猛的鸟。鹰雕一类。劲翮:坚硬的翎管。

(34)彍:张满弓弩。此处指射至。

(35)犀:雄犀牛,两角。兕:雌犀牛,一角。捍:凶猛,彪悍。

(36)觌武:以武力相见,指打仗。觌:相见。

(37)敲扑:古时用作鞭刑的两种刑具。长者为扑,短者为敲。

(38)朽槁:枯干。梃:棍子。

(39)瑰材桀智:奇伟杰出的人才。

(40)铢量:仔细称量。引指详尽地考察衡量。铢:古代衡制中一个微小的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41)卓荦:超凡、杰出。

(42)六国合从:指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起来与秦国抗衡。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他们的联合为合纵。从:通纵。

(43)辩说之材:指纵横家之流。其著名者,有张仪、苏秦等。《史记》有传。

(44)刘、项:刘邦、项羽,皆为秦末反秦起义军领袖。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其后,楚汉间历经长达五年的战争。最后(前202),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即汉高祖。《史记》有《本纪》。

(45)筹划战斗之徒:谋士与战将。陆续聚集于刘邦旄下的,谋士有萧何、张良、陈平诸人;战将则有韩信、彭越、樊哙等。《史记》均有传。

(46)唐太宗:即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第二代皇帝。他常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他在位的“贞观”(627—649)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史家誉为治世。

(47)谟谋:设谋划策。谏诤:规劝争辩。唐太宗朝,谟谋之臣,有房玄龄、杜如晦;谏诤之臣,则以魏征为代表。新、旧《唐书》皆有传。

阅读题目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上之人不欲其众患:担心。

b.故偃然肆吾之志肆:扩张。

c.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审:慎重地。

d.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策:鞭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特未知其故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之人)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

b.(骥)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c.当是之时,使驽马(与之)并驱。

d.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之)信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于人才的使用有三种错误观点,其中“不去寻求培育和选用人才的方法,认为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危害最严重,因而文章的重点也就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b.文章开篇就认为“得到人才国家就能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招致屈辱”,这就将人才的得失上升到关系国家社稷安危的地位,为下文观点的阐述作了铺垫。

c.在文中,作者驳斥了一些人对人才“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的错误观点,并以良马和驽马为喻,说明要给人才以机会,统治者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人才,尽其所能。

d.作者在文末列举了六国时出现了辩论游说的人才,楚汉时出现了出谋划策、能征善战的人才,唐太宗时出现了多谋善断、直言规劝的人才的史实,说明了人才是应时而生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

(3)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参考答案:

1.b(“肆”应解释为“放纵”。)。

2.d(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a两个“其”都是代词,“其中的”;b两个“且”都是连词,“尚且”;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b(从上下文可知,省略的是“驭者”,即赶车的人。)。

4.a(文中说“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意即三种观点的危害是相同的。只是持“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的人用心不坏,尚可救药,因而文章着重针对这种观点而发。)。

5.(1)再说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貌和一般的人能有什么不同呢?(采分点有:“人之有材能者”是定语后置句,“其”译为“他们”,整个句子是反问句。)。

(2)有特殊才能在身上的人,犹如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的尖儿马上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没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被发现的。(采分点有:“人之有异能于其身”是定语后置句,“见”通“现”。)(3)这就是我只说寻求、任用人才的道理的原因了。(采分点有:整个句子是判断句,“所以”译为“……的原因”。)。

最新翻译论文的感想(通用22篇)篇二十二

翻译真是一件痛苦也无趣的工作,不过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文的意思,全文翻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我翻译的这篇文献是跟我的毕业论文相关度非常大的文献。该文献我看过几遍以为很熟了,结果被别人一问就表达不清楚了,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作者的意图。通过全文翻译后,差不多明白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了。由于最近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开题,所以翻译工作将会成为最近工作的重心了。前两天听了博士师兄的答辩,才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只有多看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春季小学学校工作计划(通用18篇)

    学校是一个集体,学生可以在这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学校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写作任务,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

    优质公安民警党课心得(通用23篇)

    党课是培养党员忠诚于党、满怀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些党课学习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引入话题)。作为一名公

    最热申请叉车证的报告(案例19篇)

    撰写报告范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以便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几篇优秀的报告范文,以供参考。一、一年来,首先我们明确了今

    精选森林砍伐申请书范文(19篇)

    精选范文集结了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才华,是卓越作品的集中体现。这些精选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总结,内容丰富多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平乡林业站:我是村委会村民

    最新公益活动心得体会大学生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某些事情,从而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提升。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

    精选成长的心得大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可以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心得体会作品,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家长是每个孩子生

    优质民主之我见心得体会(模板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在下方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化的心得体会写作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民主主义阶段是

    优秀思想汇报是不是心得体会大全(19篇)

    通过思想汇报,可以增进对自身特点和不足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思想汇报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灵感。大学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

    优秀儿童学画画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专业宋代文学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和分析,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