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一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通过活动我有许多感受,回想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记下。
1、音乐的选择。音乐活动中音乐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参中设计的音乐有四段,我仔细听了这四段音乐,觉得四段音乐区分不太明显,对孩子来说欣赏起来有难度,于是我从网上找了一下,把音乐设定为三段。三段音乐描绘了三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慢慢睁开了眼睛,洗脸、找吃的……开始一天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场景;第二段音乐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狮子来了,小动物们纷纷逃跑,躲藏的画面;第三段则描述了狮王走后小动物们又汇集到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舞曲,情绪转为活泼欢快。音乐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个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准备。这个活动之所以能比较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具的准备。在活动前,我发了一个通知,请爸爸妈妈协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个动物头饰,并让孩子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种途径使幼儿参与其中,主动地听、说、想、看、做,尽量迁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活动在快乐中结束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幼儿的每一节课,都饱含了我们老师的心血,都有我们企盼孩子得到快乐、得到成长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课很重要,但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快乐,我开心。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二
大班艺术(音乐)活动《和星星跳舞》主要是让幼儿学唱歌曲,根据乐曲创编简单的动作,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邀请舞。在活动中,感受向往星空,飞向天空的快乐情绪。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和星星跳舞的快乐思绪中,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快乐,我觉得真开心。但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有些细节方面考虑地还不是很周到,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后,我想在下一次执教这个活动的时候,会有更大的突破。
活动一开始,我进行了和孩子们的谈话:“你想和天上的星星跳个舞吗?如果你是一颗小星星,你在天空是怎么样的?”接着孩子们的回答我进行了小结并引入到歌曲《和星星跳舞》中。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幼儿对第二句和第三句歌词掌握地有些不太好,所以在后来的“唱”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这一点有些欠缺,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多注重考虑。我想在认识歌曲的时候,如果加入图谱,更进一步细化,以便小朋友们对歌词的理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开展的。首先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星星,由我弹钢琴,幼儿自由地为歌曲创遍各个动作,接着请个别小朋友上前来尝试创编,再请其他的小朋友把这几个好看的动作一起跟着学一学,在这一个环节,我觉得小朋友们的参与性很强,积极性很高,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动作较单一,于是我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并鼓励小朋友们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所创编的动作。目标的后半部份幼儿是通过合作游戏来实现的,幼儿也非常乐意参加邀请舞的表演活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气氛非常好,小朋友们的兴趣有浓厚,参与性强。幼儿对肢体的动作表现地也比较地突出,也由一开始的单一“变”为后来的丰富,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受了引导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戏中,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无论从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投入状态,还有情感方面,我觉得这部分各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动结束了,带给我的不仅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参与的幸福,在每一点每一滴的不断实践、学习、反思、积累中,我想我会收获更多!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三
1.幼儿能初步感知舞曲aba结构,感知断顿、缓慢、柔和、连贯及快速、紧张的'音乐特性。
2.幼儿能创编出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动作。
3.在音乐活动中能协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1.音乐《挪威舞曲》。
2.魔法师和树精灵的课件。
3.树精灵的头饰、帽子,魔法师的帽子、魔法棒。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音乐,你们在仔细听的时候,可以拍拍手,打打节奏。
师幼共同完整地欣赏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了有什么感觉?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省去了魔法师的出场,直接引导,使幼儿很容易弄清故事情节,让孩子有更多空间去直接感受到音乐旋律和段落。)
1.借助课件讲解故事,了解音乐结构。
师:从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面有许多树精灵。一天,森林魔法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树中逃出来,举办了音乐会,尽情地听音乐跳舞。魔术师被吵醒后生气极了,瞪大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木头人!”“变!”魔法师挥动魔术棒,树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
这个音乐故事讲了什么?(幼儿讨论回答,师作简略小结。)
2.结合故事第二遍完整欣赏音乐。
1.第一段音乐分析。
师:你们听到魔法师出来了吗?在音乐的哪一部分?来吧,小魔法师们,让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去树林吧。
2.第二段音乐分析。
师:这时谁出来了呀?(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树枝、树叶生长的过程。)
师:小精灵都出来了,他们想干什么呀?
师:如果你是小精灵,音乐会上你想做什么?你来表演给大家看看。(让幼儿做各种表演动作,如:弹琴、吹喇叭、跳舞等。)
听音乐,幼儿表演。
3.第三段音乐分析。
师:音乐会多热闹呀!可是,把魔法师吵醒了,她生气极了,说:我要把你们通通变成木头人。
1.第一遍先听音乐游戏,要求树精灵在第三段音乐开始前摆出一个造型动作,直至音乐结束。
2.利用人体模型小玩具帮助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随魔术棒变换多个造型动作。
师:我今天还带了许多小玩具呢!他们也是变形高手,今天你们可以和他一起做个游戏!你找一个好朋友,两人一起先给小玩具摆个造型,固定好后你们学学它的动作,学会了,再给他摆个造型,看看哪对好朋友摆的姿势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万别把自己设计的动作忘了!我们要把设计的动作编入游戏呢!
3.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巡回辅导。
引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设计,如:腰、臀、胯、头等。
4.请一组幼儿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可从身体姿态、造型不同高度、动作连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5.随音乐游戏一次。
引导小精灵能根据魔术棒挥动的走势来变换造型的高度。
2.不伴随音乐先试试。
3.根据要求再游戏一次。
4.请一幼儿做魔术师,再游戏一次。
师:我有些累了,谁愿意来做魔法师?
1.请一名幼儿做魔法师,引导幼儿做“领头人”,进行游戏。
2.利用道具完整地进行游戏。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游戏化的教学又最符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特点。怎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与游戏化之间找到最佳的搭配,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选取《挪威舞曲》这一教材是因为:1.这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2.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教学形式,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清楚地区分段落,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幼儿教学中,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矛盾显得尤为明显。所以我挑选了两个小朋友感兴趣的人物,并结合故事、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肢体语言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并且符合大班幼儿好表演的学习特点,所以整个活动,幼儿都在全程参与中感知、学习、创造。
整个活动中,作为新老师的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在课堂上我过多牵着孩子走,没有很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2.虽然有了师生互动,但是生生互动的环节还不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和互动性;3.用语还不够精练,画蛇添足的成分比较多;4.内容太多,繁琐,不易操作。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原色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它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幼儿成长的乐园。本次歌唱活动《魔法师和树精灵》中,教师处处从生态课堂理念出发,注重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尊重接纳孩子的创造表达,自然真实地展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场面。主要体现在:
新《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目地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感受,感受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音乐教学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教学活动,重新审视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地位,让幼儿能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
游戏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非常重要的。游戏符合儿童的本性,如果能让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中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音乐中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不仅能成为落实新《纲要》精神的捷径,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才会主动学习和探索。所以,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能够为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如:《魔法师和树精灵》,幼儿可以找到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或者能被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有先天性的行为趋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更是如此。如果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获得成功体验,幼儿就会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力。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施教方法就要有趣味性,教学活动过程要有情节性,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音乐,在音乐中游戏,使他们身体感受,情感与思考融为一体,让他们自主地感觉音乐,表达情感,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许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影响,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表面上是让儿童守规矩,实际上是不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这样的教育显然不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新《纲要》中也多次提及,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怎样做到新《纲要》的要求,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应由活动的“设计者和指挥者”变成幼儿音乐活动环境的“提供者”和“服务者”,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和探索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环境氛围。二是教师应成为孩子创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许多在成人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但正是这些想法,才表现出幼儿难得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教师最好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孩子的创造成果。有时候,老师的一个赞扬,一个微笑,甚至一句鼓励的话,都是提高孩子创造积极性的良好手段。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四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
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学习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2、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3、体验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现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铃随音乐有节奏的演奏。
活动难点:尝试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齐的演奏。
了解《圣诞爷爷》的故事绘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受音乐,熟悉游戏动作。
1、教师讲述《圣诞爷爷》故事,引起活动兴趣。
“圣诞老人住在遥远的北国森林,他们一年只派发一次礼物,你们知道平时他们都做什么吗?”
2、引导幼儿创缩播种、浇水、修雪械、收获礼物的动作。“圣诞老人在四个季节都做了什么事情?做了曝些动作?”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声音,尝试讨论配器。
1、幼儿自选倾听生活用品发出的声音,为不同的劳动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圣诞老人劳动,随音乐有节奏整齐的完整演奏,体验用乐器表现劳动的快乐。
(1)幼儿自选一项劳动内容,第一遍随乐演奏。
(2)提问:劳动的心情怎样?会用自己的工具吗?(用情境性语言启发幼儿轻轻播种子、扎礼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齐)
(3)幼儿再次合作演奏,教师语言指令提示音乐的转换。
4、启发幼儿让小工具跳舞,分小组探究多种动作和节奏的演奏。
(1)分小组讨论,指导幼儿的动作和节奏,体验劳动的有趣。
你们想编一个什么队形?做什么动作劳动?
(2)集体随音乐完整演奏一遍,体验更有趣的劳动。
(3)用自己喜欢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达。
5、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物品能发出许多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吧!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鲜明活泼跳跃的音乐,aba的形式便于幼儿进行演奏。活动中我将音乐与《圣诞老人的王国》绘本故事结合,以故事中圣诞老人劳动的情节为故事情境,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发幼儿演奏兴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儿演奏水平。在不断尝试中组织了此活动。
蒙台梭利说过:“我做过了就会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是动作思维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维,再到抽象思维。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抽象的节奏型时比较枯燥,我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劳动时数种、修雪梯、包礼物的`动作,然后创编了“玩具送给你”的语言节奏,鼓励幼儿与节奏型进行匹配,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丰富和全面。配以简单的“绕、锤、摆手”等动作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节奏练习,无形中渗透了所学的节奏型。
《纲要》指出:“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时期逐步形成了创造表现的意识,所以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音乐表现力。而人际合作的增加,给幼儿打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创造性表现乐趣。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更能使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设计队形演奏音乐,“播种组”的小朋友设计了双排队形,并设计了内外交替撒种的演奏动作,“包礼物”组的幼儿设计了圆形礼物,并用上举的动作扎丝带等。幼儿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体验到了合作创造的快乐。此外,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的设计趣味游戏方面、观察幼儿表现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创造性演奏等方面我还需提高。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五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课件、蝴蝶、花朵头饰若干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本文.来源:.教案网)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教师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最后环节中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六
音乐歌唱活动一课三研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开展的是大班的音乐活动《三只猴子》,《三只猴子》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简单,是孩子们一听就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们平时生活的一种再现,讲的是猴子们在床上蹦蹦跳跳很开心以及从床上摔下来头摔了一个包的故事。
我觉得整个活动的设计主要围绕着学习歌曲以及安全教育这两条线索来开展,让孩子体会到猴子们从床上摔下来头摔了一个包有趣的情节,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还是收获很多,下面谈谈我对本次活动开展后的几点想法:
1.游戏形式学唱歌曲。
在平时我们开展歌唱活动时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孩子们跟着唱,没有新颖的教学环节,让孩子在老师的示范唱下,孩子们跟唱学习一首歌曲,完全没有考虑孩子们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首先我在示范唱时很好的带上了自己的动作和情绪,让孩子在示范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歌曲环节中教师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出示有关歌词内容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图片的方式记住歌词的内容。其次请孩子们边玩节奏边熟悉歌曲,孩子们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当孩子们对歌词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后,我提出要求请孩子们看着图片带上动作和表情来演唱歌曲,最后脱离图片用最好听的声音和动作表情表演。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运用“角色游戏”,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歌曲带来的快乐和幽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歌曲,同时也很好的表达了安全教育的意义。
2.学唱中的“瑕疵”。
活动开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以玩节奏贯穿活动始终,孩子们虽然玩的很开心,但我发现这个节奏跟歌词旋律联系不大,怎样寻找更有助于幼儿学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后在歌唱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3.活动后的“感受”。
通过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以及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学习,对歌唱活动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内容中,我觉得应该在设计每一节音乐活动时,要想想如何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歌曲内容。孩子才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体,在开展一节音乐活动时活动的选材以及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跟唱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用游戏的方式和更多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歌曲。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七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鲜明活泼跳跃的音乐,aba的形式便于幼儿进行演奏。活动中我将音乐与《圣诞老人的王国》绘本故事结合,以故事中圣诞老人劳动的情节为故事情境,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发幼儿演奏兴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儿演奏水平。在不断尝试中组织了此活动。
蒙台梭利说过:“我做过了就会理解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是动作思维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维,再到抽象思维。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抽象的节奏型时比较枯燥,我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劳动时数种、修雪梯、包礼物的动作,然后创编了“玩具送给你”的语言节奏,鼓励幼儿与节奏型进行匹配,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丰富和全面。配以简单的.“绕、锤、摆手”等动作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节奏练习,无形中渗透了所学的节奏型。
《纲要》指出:“使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幼儿时期逐步形成了创造表现的意识,所以要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音乐表现力。而人际合作的增加,给幼儿打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创造性表现乐趣。所以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更能使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设计队形演奏音乐,“播种组”的小朋友设计了双排队形,并设计了内外交替撒种的演奏动作,“包礼物”组的幼儿设计了圆形礼物,并用上举的动作扎丝带等。幼儿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体验到了合作创造的快乐。此外,在活动设计中创造性的设计趣味游戏方面、观察幼儿表现能力方面、鼓励幼儿创造性演奏等方面我还需提高。
大班音乐游戏老狼教案反思篇八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