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

时间:2023-10-21 作者:BW笔侠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武器,能够巧妙地吸引和留住目标客户,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编写标语前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多方面考虑,找出多个备选方案,然后选择最佳的一条。看看这些企业标语,你会发现每一句都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一

根据《课标》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应用意识”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71页。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

教师评价:71页另外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表达、合理解释、

以上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式的方法、

最后,通过以上的日历、折纸,对学生分组完成做一做、本题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优点:问题的层次递进符号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规律找到但是表达不准或不正确,如去括号问题,另外缺乏验证、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我安排的教学程序:提供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一)开课激趣。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数,你有什么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我们把它叫“缺8数”。

1、用这个数乘9得多少?12345679×9=(用计算器计算)。

2、你能再算一算:12345679×18=。

3、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4、考考你,下面的题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答案吗?

根据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用计算器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流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发现规律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然后老师揭示课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的这种优点探索规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1÷11=2÷11=3÷11=4÷11=………。

例10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我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交流,说出你发现的规律,最后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下面一组题的商。其中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1÷11=0.090909……的循环节是09;2÷11=0.1818&。

hellip;…的循环节18;

3÷11=0.2727……的循环节是27。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再通过“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内化规律。

1、独立完成“做一做”,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前4题,并观察这一组算式的规律,写出其他答案,在集体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3、这样通过大量的感知表象的融合,学生的感性认识旧会产生一个飞跃,借助于数学语言,便能总结归纳出规律。并能体会到借助于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得数。

(四)总结归纳。

让学生谈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体会到借助于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得数。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计算器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的功能远远不止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且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发现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不仅使计算过程更加便捷,而且能够激发我的思维,提高我的数学能力。

第二段:探索的欲望(大约300字)。

我对探索数字规律的欲望起源于一个小小的疑问。有一天,我在计算一个五位数的平方时,注意到每个位上的数字和它的相反数的和总是9。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我开始使用计算器计算其他不同位数的平方,并进行比对。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发现了这个规律的普遍性,并深受启发。从那时起,我开始时常使用计算器来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并且发现了许多有趣而复杂的规律。

第三段:发现规律(大约300字)。

通过使用计算器,我发现许多数字之间的奇妙规律。例如,当我计算每个数字的平方根时,我发现某些数字的平方根是无限循环小数,而其他数字的平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使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数字的平方根可以精确地表示,而其他数字的平方根无法表示为有限的小数或分数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了解到这与数字的性质和数学的基本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我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段:能力的提升(大约300字)。

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我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过去,我经常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而无从下手。但是现在,我掌握了使用计算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比如,当我遇到一个需要计算长方体体积的问题时,我只需要输入长、宽和高的数值,然后按下计算键即可迅速得出结果。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计算效率,并且减少了因计算错误而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第五段:总结(大约200字)。

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我不仅发现了数字之间的奇妙关系,而且提高了我的数学能力。计算器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并激发了我的思维。我相信,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应用,我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的数学水平,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现计算器的潜力,用它来探索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四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83页的例题(有变化)、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36×30=1080,以填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我认为36×30=1080、36×60=2160、36×300=10800的积不便于学生比较,就将例题改为37×3=111、37×6=222、37×12=444等,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借助计算器,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1)课件出示师专附属小学和希望小学教学条件的照片,创设我校师生为希望小学捐款买书的情境,已知每套书37元,买3套多少元?买6套?买12套?买27套呢?不仅使学生感知捐款的意义,还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熟悉的情景。

(2)引导学生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做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积。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积、积的变化。

(1)。

37。

3

111。

(2)。

37。

3×2。

111×2。

(3)。

37。

3×4。

111×4。

(4)。

37。

3×9。

111×9。

(3)引导学生列出其余问题的算式。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积会怎样变化。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的变化。

(1)。

37。

3

111。

111。

(2)。

37。

3×2。

222。

111×2。

(3)。

37。

3×4。

444。

111×4。

(4)。

37。

3×9。

999。

111×9。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进行比较。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规律,然后讲出探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设计理念』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实践运用,巩固规律。

(1)课本p83想想做做第1题。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积的变化规律。

(2)用规律解释口算、笔算、和简算。

口算:16×5=16×500=16×5000=。

竖式计算:17×517×5017×500。

简便计算:125×48=125×8×6。

让学生口头回答,体会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计算中的巧妙应用。

(3)补充题: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明的爸爸决定去北京观看一些比赛项目,为中国健儿加油。

如果坐汽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4小时可以多少千米?

如果坐火车,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同样的时间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这题的第2个问题中蕴含着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一种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种是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原来的积也乘以几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积相同,使学生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设计理念』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4.拓展练习,升华规律。

36×5400=18×24=。

36×540=180×240=。

36×54=1800×2400=。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通过两组题目的计算,让学生用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使得积的变化规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这一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5.总结全课,内化规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可能存在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五

教育,是一项不断探索的事业。而要探索教育规律,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体悟。我近年来在教育岗位上的经历和体验,让我对教育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将通过五段式的连贯叙述,分享我在探索教育规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实际操作的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段: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潜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然后因材施教,是了解教育规律的关键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他们建立沟通和信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潜力,并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因人施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

第三段:启发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我强调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维的培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开展研究项目,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并尊重他们的独特观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未来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第四段: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而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和时间,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并能够自主学习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第五段: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教育规律是不断变化的,而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我会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的行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在不断更新教育方法的同时,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教育质量。

总结:通过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启发思考、激发兴趣和教育改革,我逐渐认识到了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在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六

数学的探索规律是鲁教版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中的第七节。这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从学习内容上,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体会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表示能力。

从学生学情来讲,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现代教学手段不论是在城市中学还是在农村中学都进入了课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以往相比也均有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规律问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了良好的契机。

本节课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乘法表的例子,而是采用一个含有规律的游戏《数青蛙》引入课题。接着是让学生通过例题来回顾梳理探索事物隐含规律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规律在表达时用到代数式更加简洁易懂。然后通过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认识规律的过程。只要用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的存在。(在练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不同角度谈发现的规律说的很好)。

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首先特意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提供一个有趣的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生活中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本章学习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最后在巩固练习和评价小结的基础上结束本课的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由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用语言、符号、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针对这一点,我决定从首对于每次增加相同的数,探索规律,应用相同数乘以序号再加上或去掉1个数,此类练1道其次对于连续奇数1,3,5,7.第n个数是2n-1对于奇数3,5,7,9第n个数是2n+1,对于连续偶数2,4,6,8,10用2n表示,对于1,4,9,16,25这一类数用n的平方表示对于2,4,8,16,32用2n次方表示于1,3,7,15,31用2的n次方减1这些规律同学们要理解记忆。对于图形中的规律,可换成数字找,或者从图形观察规律时,用字母表示数,最后寻求规律。如随堂练习,这就犹如游戏,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也利用数字的角度去揭示它的规律这些常见的类型要求学思考生深入探讨,思考研究对于图形中的规律,可换成数字找,或者从图形观察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规律,我们探索出许多正确的规律,用它处理许多问题。规律需要我们认真探索,严密并且对任何数都正确在课堂的学习上,我力求使学生在规律中自由翱翔。大胆发表现观点,用常用方法技巧探求最常见的规律。

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七

探索规律,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在探索规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从理性思考还是从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心得体会,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分享。在我个人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探索规律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将从思维方式、规律发现、规律运用、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五个方面,分享我在这一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首先,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以直观解释事物,以理性解释现象”。在观察和实践中,我们需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和清醒的头脑。这是因为规律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是去发现和理解它,而不是主观臆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提问,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比对,并进一步研究。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规律,我们才能够用更恰当和准确的方式去寻找规律以及探索事物的本质。

其次,在规律的发现过程中,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实践和细致的观察,是发现规律和解释规律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比如,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往往是建立在大量数值和实际问题中积累的基础上。只有在对大量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律。

然后,探索规律意味着要学会运用规律。一旦我们发现规律,就需要学会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运用规律,既要学会在复杂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又要学会抽象思维,将问题转化为可以运用规律解决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和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规律,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方法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是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和准确率。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去整合和构建规律。例如,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和演绎法,去实现从具体到一般规律的转化。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建立和验证规律。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最佳的方式来探索规律。

最后,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对认识论的思考也是重要的。认识论是对人类认知和思维活动的规律的研究,它关注人类知识的生成和发展。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我们的认识是否真实和准确,并对我们的认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律和发展我们的知识。

总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式、经验积累、规律运用、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多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和应用,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和生活中。通过不断发现和运用规律,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为人类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八

党校作为共产党学习培训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在党的执政和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探索党校办学规律,不断发展和完善党校教育体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以求更好地满足党员和干部的培训需求。下面我将就个人的心得体会,以五段式展开论述党校办学规律探索的重要性。

首先,在党校办学规律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国,党员和干部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一线的基层干部来说,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机会;对于一些党校学历班的学员来说,可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党校办学规律探索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党校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员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员开展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党校办学规律探索需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时效性。党校是培训党员和干部的重要场所,但知识是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和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在办学规律探索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传授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我们应该鼓励学员利用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党员和干部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第四,党校办学规律探索需要发挥党员和干部的主体作用。党校是为了党员和干部的培训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规律探索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学员开展调查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发挥党员和干部的主体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党校办学规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后,党校办学规律探索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和服务大局。党校办学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选拔党的干部人才,为实现党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在规律探索中必须关注社会需求,服务大局。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培养德才兼备、充满创新精神的党员和干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让他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党校办学规律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时效性,发挥党员和干部的主体作用,关注社会需求和服务大局。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满足党员和干部的培训需求,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九

“探索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它能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教材主要呈现了探索数列的规律,图形的规律,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等几个复习内容。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主要分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乘法表”是数学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先填再找乘法表中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开始几个学生发现的规律还仅仅只停留在横着看竖着看的基础上,当有学生发现斜着看的排列规律后,其他的学生深受启发,马上顿悟,把学习过正反比例的知识也应用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使学生在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数学,而这个现实不是成人眼中的现实,应该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情境一:“摆放桌椅”这一活动,拉近了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距离,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过程中,我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先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来表示,然后上升到用字母及代数式来反映规律,从而使学生体验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分层次引导: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规律;当出现两种结论时再让学生验证;然后大家一起总结;最后电脑演示验证,做到了循循善诱,层层引导,重难点逐步突破。

情境二:“推算年份”这一活动是教材上没有的,是我增加的一个教学内容,我想这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也感兴趣,通过十二生肖来推算20xx年是什么年。这是数学中的“周期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确定“组”,即每组几个以及排列规律,最后用除法计算就可以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揭示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生生互动,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自如地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十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探索规律是人类长期以来的追求。而这种探索,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规律,并且获得其中的启示和体会。本文将以我个人的经历和学习为例,分享一些关于探索规律的体会。

第二段:发现规律的重要性(200字)。

发现规律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我发现了一些隐藏在其中的规律。例如,当我研究一个数列时,我发现其中的数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总结和归纳,我成功地找到了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不仅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使我更加有信心去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很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

第三段:探索规律的方法(200字)。

探索规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观察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和验证等。观察和分析是发现规律的基础,只有我们仔细观察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关系,才能够找到规律的线索。总结和归纳是整理规律的手段,通过将问题中的共同点和特征归纳出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规律的本质。实验和验证是验证规律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实践和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推广应用。探索规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规律的面纱。

第四段:探索规律的收获(200字)。

通过不断地探索规律,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于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规律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关系和联系,这些关系和联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其次,我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探索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分析,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探索规律让我对知识充满了兴趣和热爱。在规律中,我看到了知识的美妙和神奇,激发了我对知识的追求和欲望。

第五段:结语(200字)。

探索规律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体会。通过发现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解决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规律,发现更多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索规律的世界,拥抱知识的光芒。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十一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因数与积的变化就容易多了。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

一、引入新课。

1.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

教师:5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5×3。

20缩小4倍用算式表示是:20÷4。

6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15扩大2倍呢?

35缩小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60缩小4倍呢?

2.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扩大”、“缩小”的含义。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例1课件。

教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两个规律比较简练的叙述出来吗?小结:出示课件。

三、课堂活动出示课件。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六第1题,

3.练习六第2题:

4.练习六第3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后,讨论:你怎样理解“扩大”和“缩小”?

学生口述例1中的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汇报。

学生:自主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1)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2)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写出各式的积的?

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依据。

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可能出现问题。

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需要反复强调。

板书设计。

见课件。

参考书目及。

教学反思。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二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展示所列的算式:8÷2=4(个)80÷20=4(个)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教师:为什么孙悟空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里面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说?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8000÷20xx(教师板书:8000÷20xx),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xx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xx的商仍然是4。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孙悟空分桃子的秘诀了吧?

学生: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或缩小10倍时,它们的商不会发生变化。

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情况来验证,发现:只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就不会变。

教师把板书改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我们再来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可能猜是,也可能猜不是。

教师:要想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随意写一个除法算式,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看商会不会变。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除法算式进行验证,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用的除法算式不一样,但只要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都不会变。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规律在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有。

教师板书。

(1)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1500÷50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1500÷500中的1500和500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不变,所以可以把1500÷500看成是15÷5来计算,得到商是3,这样1500÷500的商就是3。

(2)学生独立完成“议一议”后面的“试一试”,汇报略。

三、练习巩固课堂活动第2题。

通过本题的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虽然不变,但余数也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8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商不变的规律既能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除法的简便运算,还帮助孙悟空在不增加桃子的情况下,就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你还能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规律吗?下节课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十三

师:我想继续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这个游戏叫“我的特异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学生上台,教师出示下表)

师:(对一生)这是一张表格,你的任务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填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忙看,注意看、注意听。

(小助手回答)

(小助手回答)

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两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现在的积是多少,是××。不相信,你们算算看。

师:相信老师有特异功能吗?(不相信)那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算出现在的积的?

生:我也能算出来,用上一行的积去乘6。

师:是吗?大家算算看。

(学生计算,表示同意)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第二个因数乘的数

)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所以积也同时乘6。

师:那如果乘7呢?

生:积也乘7。

师:如果乘99呢?

生:积也乘99。

生:可以把这个猜想用到实际中。

师:对,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可以举些例子。

(学生举例。一组学生用因数乘因数算出积是多少,另一组学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积,并比较结果)

因数

因数

积的变化

29

46

1334

29

46×6

8004

1334×6

29×80

46

106720

1334×80

29

46×10

13340

1334×10

29×20

46

26680

1334×20

师:同学们,咱们任意举了几个例子,请大家仔细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猜想是正确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同样乘几。

生:是成立的。

师:口说无凭,咱们还是得用事实说话。

(学生自主举例,并在小组里交流)

开始的游戏中说有特异功能,只不过想考考大家。你们真不简单,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师: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其实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学生齐答)

最新探索与规律(模板14篇)篇十四

复习内容:

四年级、五年级教材中的《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间隔现象、简单搭配、排列现象、简单周期现象和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我们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找规律》的一些知识。

二、复习整理。

1.间隔现象的排列规律。

植树现象:

(1)两端都种,间隔数+1=棵数。

(2)两端都不种,间隔数-1=棵数。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间隔数=棵数。

在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类似的现象还有锯木头、爬楼梯等。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要求需要多少棵树苗,先要求出这条公路有多少个20米,即先算出间隔数。因为是在公路一侧从头到尾种树,所以杨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简单搭配、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师: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搭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路线选配------用符号表示,有顺序地思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计算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师及时小结:因为“北京奥运”这四个字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把每4个字看作一组,24÷4=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24个字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运”字。(同理分析第2个问题。)。

4.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师: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出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从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画图、列举、计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1

2

3

4

5

6

7

教师及时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课前思考:

现在进入到复习阶段,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识的缺乏,就拿孙老师所说的间隔问题。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也有一定的规律,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在练习中遇到这类题型,知道是间隔问题,所以我去请教了任教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我一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要发现问题才想去解决问题。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间隔问题的求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是一脸茫然。孙老师本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一下。

课前思考:

在6月3日与5日的会议上,朱红伟老师与苏主任都谈到了在检测中要对《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个内容需要检测,检测的难度限于例题与试一试,我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可能化时比较多。看了四~六年级的教材,其中替换、倒推是解决问题策略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图形的平移规律是找规律中不太用,学生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点,否可以补充一些五六年级这两方面内容的例题,在讲解分析例题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建议将这两个内容花一课时时间复习。

课后反思:

有关植树问题较之前相比,很多学生都能掌握,但在做巩固练习第一题时有一小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题求的是“间隔数”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数”再加上在公路的两边都种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学生没能转过弯来。

在巩固练习第3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师在张老师的右边,王老师在李老师的右边”这一条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从这节课的复习情况来看,找规律的知识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取保候审申请书律师版大全(17篇)

    转学申请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术成就、领导才能、创造力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转学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参考,使自己的申请书

    最新个人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机电(模板19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要求和发展需要,设计课程教学的技术工具。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在目前的社会,仅仅只拥有一份

    2023年剧本杀剧本的格式(汇总17篇)

    在致辞致谢中,我们应该用诚挚的语言表达对于各方帮助的感激之情。写致辞致谢时,我们应该注意字里行间的真诚和诚恳,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实情感。在这里,我们向所

    实用洗衣服的体会和收获范文(15篇)

    环保的重要性怎样建立健全的环保政策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提高的方向。以下是一些环保成果和效果的展示和总结,希望鼓舞大家继续努力保护环境。穿了一星期的衣服脏了,我准备洗

    热门员工离职通知函(通用16篇)

    标语要具备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且能够引起共鸣的特点。挑战标语的艺术:用有限的字数传递无尽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些直抵内心的情感标语,它们能唤起我们的共鸣和真

    最新低碳生活活动心得(汇总16篇)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员的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专业艾青诗选读后心得体会(案例14篇)

    写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总结和思考的过程。军训心得:见多识广,忍耐力强,克服困难,展现风采。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题记“艾

    2023年秋季防疫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训体验和军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和展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反思方面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专业房屋安全使用承诺书(通用12篇)

    一分钟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让我们从悲伤中走出来。一分钟内如何做到充分思考并快速做出决断?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利用一分钟时间的实用技巧,快来看看吧。我是出租房承租人

    热门人对自然的感悟大全(17篇)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答谢词可以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那么,如何写一篇精彩而感人的答谢词呢?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