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写作规范,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专业性。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一

12看雪(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12看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

3、借助图画,美读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各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的句子。

三、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表演朗读。

老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五、写字。

1、出示5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12看雪。

到处洁白。

看雪堆雪人盼望祖国早日团圆。

打雪仗。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两课时。

小黑板、生字卡片、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字音都读准了的同学把书立好就大声读课文。

3.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按小组顺序带读生字生词。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生字中复杂的字形,易错的字音,难理解的字义。

检查学习情况:

读音:崭惨豁。

笔顺:砸骨。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大家认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而且还要会写呢。

指导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赏、牵、崭、不要写得过长。

2.左右结构的字:脾、踢、嫩、不要写得过宽。

3.“赏”字最后一笔是点;“牵”字第三笔也是点。

4.“砸”最后一笔,“骨”第三笔都是竖折。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会认字(组词)。

(2)会写字(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

(3)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

重点体会、点拨。

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1)“荣耀”“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3)“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3.指导读。

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跟读。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如:思想方面、写作方面、有感情朗读等。

1.通过让学生去想,去交流资料,激起学生对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展板。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节日盛装惊险壮观满意而归。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四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1、 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 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 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 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 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 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 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 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 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评价 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中国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 ?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中国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 看 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中国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 略)。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 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生改,并评分 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 略)。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提问及解答 略)。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 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中国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七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中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后奇景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2、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流程环节。

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复习导入。

一、齐读课文二、过渡语: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这篇文章,并理解了字词句,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练习之后)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张岱的世界,去欣赏《湖心亭看雪》(出示练习题)。

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朝代)的(姓名),字,又字石公,号,又号蝶庵居士,本文选自。

2、注音并解释更()定更()有此人毳()衣雾凇()沆砀()强()饮芥()喃喃()痴()。

3、翻译句子。

(1)更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齐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回忆,将注意力转移到本文中来。

出示小黑板上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文学常识、字间、解词、翻译、对上节课内容逐项复习)可采用提问,板演的方式来反馈,然后齐读。

整体感知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地点:湖心亭。

事件:看雪。

教师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品读赏析。

一、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

二、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后来又写到“再中人两三粒”,文章结尾还出现了舟子,那作者为什么还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这是否矛盾?在作得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清高、狐傲、遗世独立、不随流俗,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八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蕴涵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1、冬天的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多有意思呀!可是在我国的南部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却很少见到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前小朋友们都熟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哪里的小朋友想去看雪?他们想去哪里看雪呢?(板书:中国台湾、北京)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4、师:哪个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方,那里气候温暖,是很难见到雪的。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词。

3、学习生字。

师:(出示生字),瞧,生字从书里跳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生字自动排成了两队,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表示动作,学生做动作读)。

师:第二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认?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来看!生字不见了!生字都跑到哪里去啦,原来他们跟我们捉迷藏呢!快看,谁探出头来了,快跟他打招呼吧!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9自然段。

师:生字又回到了课文中。请你再看看书,找出你喜欢自然段,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啊?相机学习9自然段。

(1)出示第9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因为冬天很美丽,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生1:堆雪人、打雪仗。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指生练习读。师: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以前玩雪的情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生2:景色。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朗读带大家也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雪景。指生朗读。

(3)师: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二)学习2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讲了雪景,是哪个自然段?

(2)相机出示课文,指名朗读。说说知道了什么?(美丽的雪景是用棉花做成的)。

(3)师:要是你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会怎样?(希望看到真实的雪景)。

师:是啊,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多么希望看到真的雪啊!

(三)学习课文第3至9自然段。

1、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们。你们会对老师说什么?我们看课文3-8自然段,找找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和老师有几次对话?(学生:3次)。

2、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1)指名读,由其他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谁能给他提提要求,告诉他应该怎样读?)。

(2)按照所提要求师生配合读。(3)同位读。

3、指导朗读第二组对话。

(1)由学生给老师提朗读要求。(2)按照要求师生配合读。(3)男女生互相读。

4、指导朗读第三组对话。

从没见过雪的孩子们听到老师说北京能够看到真的雪,孩子们心情怎么样?会怎么问?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方法。(你想用什么方法读?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5、师生共读3-8部分。

师叙述: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孩子们就跑去问老师。(师生分角色读3-8自然段)。

(四)学习第10、11自然段。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

(如果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2)我们知道,中国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海峡两岸的人们却一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课文中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愿望,哪个词可以说明?(深情)。

让我们体会着读读老师的话。

(3)师:大家读的真不错,下面分小组准备一下,选一名同学当老师,其他同学表演争着问,把这两段的内容表演出来吧。

(4)出示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a.先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b.作为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他们又有什么心愿呢?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给我们寄来介绍中国台湾的图片。课件出示。你想说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呼声。中国台湾、北京,是永不能分割的整体,让我们一起送出我们的祝福吧!出示:祝愿中国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九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看雪

台湾

北京

盼着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

在《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

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一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台湾在祖国的南方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略)。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二

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雪后奇景的赏析。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电教平台。

课时安排。

1.5课时。

(前半个课时朗读课文,利用注解口译课文,并在同桌及小组内互相纠正,做到字词落实,然后小测检查翻译程度,最后将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后一课时实录):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学生吟诵: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见过西湖的人,很多人为它的美景所陶醉。下面让我们在《雪之梦》的音乐中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多媒体出示配乐西湖图景,学生欣赏。)。

西湖的景美吗?如果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上节课熟悉课文、翻译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3、介绍作者。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反复诵读,感知文章。

1、听录音并思考:

要知道作者笔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样,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先听录音,并思考两个问题。

(1)都说这篇短文里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

(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2、师生交流,朗读分析。

都说这篇文章作者犯了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是什么?(生惊诧好奇)。

生1:“独往湖心亭看雪”应该是一个人,后文却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相矛盾。

生3:我认为先不急,等咱们理解了课文再说,说不定其中另有奥妙呢!

师:嗯,大家同意吗?(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来评价张岱。

生4:痴。(学生纷纷表示赞成,师板书:痴)。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

生5:傻,笨。

生6:呆,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张岱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女生把课文朗读一遍,要读出感情。(全班女生齐读)。

三、细读品读,探究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女生朗读得不错,男生是不是能读得更好呢?男生把课文读一遍。(全班男生齐读)。读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2)张岱“痴”的原因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写景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踊跃讨论后,纷纷举手)。

(1)分析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张岱的“痴”?

生1:“是日,更定矣。”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议。

生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人驾船去的,胆子可真大。(众笑)。

生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看雪。

生(想了想):万籁俱寂。

师:说得好,现在我采访一下同学们,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

生1:缩在被窝里睡懒觉。

生2:上网玩游戏聊天。

生3:烤火。

生4:一边喝茶一边和家人聊天。

……。

(2)第二个问题:张岱的举动正好反映了他“痴“的一面。可是他“痴”的原因是什么?

生1:好山水。(对,作者痴迷于山水。板书:山水)。

生2:痴迷于西湖。

不错,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西湖。或许,我们能从《西湖梦寻》中找到答案。出示《西湖梦寻》序,第一、二组同学读: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西湖梦寻》自序)。

作者说他离开西湖28年了,但是西湖每个晚上都走进了他的梦中,可见,他对西湖是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

(3)问题三:文中哪些是写景句?谁来把它读出来。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另一学生再将写景句用现代汉语作描述。

3、赏析写景句,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

你看这二句写景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这样的描写手法叫“白描”。

出示白描的概念,第三、四组同学齐读: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白描,在哪里学过?

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对,《天净沙·秋思》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黄昏凄凉的景象。苏轼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其实就是“淡妆”。

4、想象文中的奇景。

同学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奇景,我叫一个同学朗读白描语句,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准备好了吗?(一生有感情地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师:这样的景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1: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生2:大雪铺天盖地卷来,有一种意境美。(板书:意境美)。

生3:我觉得天与云与山与水,全都连成了一片,有一种画面美。(板书:画面美)。

生4:我觉得还有语言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极有韵味。(板书:语言美)。

5、师生互动,质疑解难,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师:对啊。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与”,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其他同学怎么看?

生2:“与”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一起了,如果去掉,好像它们有界限似的。

生3:我觉得“与”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

生4:我认为“与”把四个景物连成一块了,天、云、山、水好像在动,有一种动态美。

师:好样的,有眼光!(板书:动态美)。

师:对啊。这里是不是用错了,谁来帮她回答?

生6:我觉得没有错。舟如“芥”,人如“粒”,这是从天空或高空的俯视,置身其中的人,正如沧海之一粟。这样用词,更显得天地之苍茫。

生7:没有错,我觉得在苍茫的天地中,景啊,人啊,它们都似有似无,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觉。

师:(惊喜地)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啊!人融入了苍茫的天地中,让我们感觉到它的语言美。让我们再把这二句写景读一遍。咱们要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全班齐读)。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板书:天人合一)。写景是为了抒情,在这一刻,张岱有什么情趣?(板书:情趣)。

生8:清高、高雅。

生9:超凡脱俗。

生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此人,指哪种人?咱们用文言文说出来。(学生踊跃地举手)。

生2:湖中焉得更有此雅兴之人。

生3:湖中焉得更有此豪情之人。

生4:湖中焉得更有此志同道合之人。

生5:湖中焉得更有此超人。(众大笑)。

生6(抱拳):彼此彼此。

生7(鞠躬):幸会幸会。(生笑)。

生1:我觉得都是痴人,何需留名,一留名反而就俗了。

生2:金陵是明朝的故都,说明张岱怀念前朝怀念故都。

生3:他不愿和人深交,只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生4:他只愿融入大自然,他的心是属于自然的。

生5: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

师:对,张岱就是这么一个痴人,痴迷于山水,希望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痴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情趣。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师:世人都说张岱“痴”,而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痴迷的事情,说说看。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师:是啊,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痴”得离奇。平凡之人,也有“痴”的时候,也都会“痴”得可爱。刚才同学们说到了,曾经在如瓢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毫不在乎;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今天这个日渐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渐忙碌沧桑的面容,然而,人活着不仅要有柴米油盐,还要有闲情逸致,所以我们感谢张岱,是他让我们感受到那份静谧,感受到那份痴迷,感受到人间的至情至性。

五、作业布置。

就“说‘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课后练笔。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明白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此刻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状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完美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孩子的情绪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期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比较(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齐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主角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资料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主角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主角、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四

a)复习巩固生字。

b)会写课文里要求写的十个生字,并能用这些生字组词。

c)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一、分角色朗读。

1同桌之间互练,师生分角色读。

2表演读。

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三、生字组词,指导写字。

1、用要写的生字组词。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3、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4、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识记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播放雪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学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1)只张口形,不出声。

(2)出声读。

(3)小老师领读。攻克难读的句子。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哪几个字可以用动作帮助记忆。

指、接、讲、铺。重点识记“铺”:多音字。

(2)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轮读。

(4)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写字。书写“讲、打、指、接”四个字。

1.先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3.评价同学的字。

4.再写,同位互评欣赏。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四、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汇报展示标自然段结果。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情况。

3.你们知道哪的小朋友想看雪?出示地图,指出北京、中国台湾。

4.思考: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六

片断一: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看雪。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起我在读大班时,有一回下雪了,老师们在雪地里堆了个雪人。

生: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生:那天早上我一推开门,啊,白茫茫的一片。

可是,在我过中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我话题一转,非常沉重地说。引出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接着深情并茂地把整篇课文读了一遍,就好像在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一般。

反思:说到雪的话题,教室里小手林立,哪个孩子不喜欢雪呢?一说到雪,大家的话匣子就象决堤的洪水倾泻而来。这一环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关注孩子的情感,从孩子熟知的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引入课文。

片断二: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一个学生提出“橱窗”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竟然回答是厨房的窗子。我以为下面的孩子听了会哄堂大笑,结果大家没有强烈的反应,只有王勤奋举手说,橱窗是玻璃做的,但是不是窗子,是用来陈列东西的,比如衣服啊首饰啊这些珍贵的东西。孩子们听了才恍然大悟。接着我又给大家讲他们喜欢的马小跳的妈妈就是橱窗设计师,讲了马小跳妈妈设计橱窗的一件事情,大家对这个概念就非常了解了。那中国台湾商店的橱窗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陈列展示的又是什么呢?我继续问。孩子回答是棉花做成的雪。顺势学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陈列的是这些东西呢?因为在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你觉得这句话那个词该读的重一点?学生回答是“很难”。很多孩子都能用压抑的声调来读第一段,从而为自己生活在大陆,生活在自己的故乡,能够在冬天看到雪景感到非常的自豪。

有一个孩子问到“银装”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银色的服装。银色是什么颜色的呢?一个孩子说是白色的,而且会发光,光是白色就不会发光,银色就象老师手表那种颜色,雪在树上闪闪发光,雪景真美啊!

反思:学生的问题很多很多,有时侯是非常简单/幼稚/肤浅的,但是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是有疑而问,这是孩子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到了充分的关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七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做完后互相读一读。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这样,课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朗读感悟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冬天雪景的美丽,体会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今后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八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五、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十九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共两课时,我讲的是本课的第2课时。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了大致的认识。二年级学生,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已有的认知规律,把实践和认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本文最后一句所隐含的祖国大陆统一的思想,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老师在朗读的辅助下,将课堂与课外,文本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对课文情感进行领悟。

以角色对话为主,对话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必作讲解,让学生从对话中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在台湾和北京本是一家人的亲情中经历一次熏陶;创设“带领台湾小朋友雪中玩乐”的活动,激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扮演的活动中读课文,促使学生乐而不疲地把课文读好。

二年级学生应该把生字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作为重点,因此,本节课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细致阅读,品词析句,结合课文内容,采取感情朗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验,使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突破方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师生的心情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朗读领悟文中感情。

1、学生课前多读课文,搜集台湾的资料。

2、课件准备。

3、配乐朗读时的音乐。

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学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自主理解、体会。

(一)地图导入

魏书生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北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祖国的首都北京,通过《看雪》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中国台湾省的小朋友。今天,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这两个地方,既能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领土,又能让学生从两地的地理位置上感受到距离,从而理解两地气候不同的原因。

(二)读文质疑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独立精神的个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以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为切入口,唤醒学生真实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在学生的主动质疑中,学生对文本的精神诉求被唤醒,与文本的对话也成了学生自由精神舒展的'过程。

(三)朗读感悟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先行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发现后,再和老师或同学对话,这样的对话才有质量和意义。而且,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各种相关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的意义发生碰撞,产生回响交流。

这一环节,我把着力点放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体会,在学生疑难困惑处,适时加以指点,如在读问句和感叹句时,学生开始时肯定读的不到位,我在这里单独把问句拿出来与学生共同研究读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当时的情境,多次试读,掌握读法。

在讲第9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孩子雪中玩乐的情景图,并通过讲述勾起学生在雪地玩耍的美好回忆,当学生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去解读课文时,文本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也就能主动随着文字去触摸人物的的情感。

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雪中游戏的场景,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更深的体会到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本文最后一句所隐含的祖国大统一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不会太大了。

全班配乐朗读全文来体会北京小朋友玩雪的乐趣和台湾小朋友渴望来北京看雪的心情。(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层层推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四)拓展活动

假设台湾小朋友来到内蒙古看雪,让学生带着台湾小朋友玩,既能让学生通过讲述感受到雪中玩乐的情趣,理解台湾小朋友向往雪的心情,又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而且,有的小朋友也许还能想到内蒙地区更具特色的游戏或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巩固练习

字词是学习的重点,阅读理解后再进行字词巩固,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加深记忆。

(六)作业设计

将看雪进行扩展,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自然而然的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巩固加深印象。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湖心亭与反思。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学生吟诵关于西湖的诗句,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教师补充介绍其著作。

多媒体摘要显示湖心亭介绍: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听: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把握字音及停顿,师提醒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错误读音。

2、读:学生给生难字注音并自由朗读课文。

3、译:学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句,并就疑难文句向他组质疑。

4、比:结合给定译文比较自己的差距,学习文言文翻译之法。

四、细读品悟探究课文。

1.一读课文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提问,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用原文作答。

教师示范:“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

2.二读课文质疑问难(说景)搜寻文中写描写雪景的文字加以品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全景和特写景物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在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并举例讲解: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惊喜到伤感,喜极而悲。

师点拨: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2.品味舟子的话,解读“痴”的内涵: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点拨: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五、教师寄语:小结并引导学生关注古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的情趣之所为,教案《湖心亭与反思》。

六、延伸练习。

请学生欣赏几组图片谈谈图中景物的特点并赋予自己独特的情感。

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背诵文中书写西湖夜雪的文字。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写景西湖夜雪。

湖心亭看雪雅情雅致。

叙事亭中偶遇。

设计者:武原中学姚晓萍。

[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a。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诵读:疏通文字。

(一)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a、妙在扣景之特征。b、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c、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十一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中国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中国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词语卡、地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讲台湾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

二、出示地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介绍台湾省的有关历史情况,知道中国台湾虽然现在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它仍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读情况。

1.这篇文章分几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五、指导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学会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会认字: 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惊、省”是后鼻音。

“银”是前鼻音。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中国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

3学习第3~10自然队。

(l)自由读。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老师的故乡是北京。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

(2)指导读四个问句。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

4学习第11自然段。

(l)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2)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

(北京的小朋友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

(3)小结。

(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中国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

5.朗读全文。

三、指导完成“我会连”。

1.读一读,连线。

2.同桌互查。

3.齐凌连好的词组。

中国台湾 北京。

盼着。

教学反思:

上完课,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我坚信,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十二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4.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又字,号,浙江山阴人。明末清初。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主要作品有和。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本文是,同时也是一篇。

3、读准注音:

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

4、解释实词:

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惟一芥。

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

二、合作探究。

1、归纳记叙要素。

a时间:b地点:

c人物:d事件:

2、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简要说明理由。(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吗?)。

6、问:文中“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三、拓展延伸。

在古代文人中为张岱觅知音,至少举两个例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选一处钟情的景致,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饱含深情的诵读全文。

3、收集并积累关于“西湖”及“冬雪”的诗词句。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十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设计思想。

《看雪》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看雪》这篇课文写出了老师、学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本文内容和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孩子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指等8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内容和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采用探究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六、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雪的图片、中国地图、字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台湾省去听听一位老师给大家介绍的雪景。

2.揭题,板书课文题目:《看雪》,齐读课文题目。

3.根据题目质疑。(谁?在哪儿看?看到的雪景怎么样?)。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交流。

(三)识记生字。

1.“开火车”读(出示字卡)。

2.小老师带读,读的对的给学生“甜蜜的奖励”(巧克力)(设计意图:体现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甜蜜的奖励”)。

3.自主发现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巩固生字。

1.猜字游戏:一人蒙住眼睛,让一个同学指某一个字,并描述这个生字的特点,全班同学看清后,让蒙眼的同学观察,指着生字发问。如,生:这个生字可以编个谜语: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是什么字啊?蒙眼的同学:毛毯的毯,是吗?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对!就是这个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发现识记生字的方法,全班参与,加深记忆)。

2.“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指读字音,读对的就可把“苹果”摘下来。

(设计意图: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特点,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便于组织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再读课文。

(六)指导书写。

1.师范写;

2.描红,仿写。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在地图上找找中国台湾的位置,搜集一些有关台湾省风土人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卡片;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齐读可课文第一段,知道了什么?(在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板书:台湾省)。

2.师:孩子们到底看到了什么?齐读第二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板书:洁白的棉花)。

(1)看课文插图,理解“橱窗“的意思,

(2)过渡:是谁在哪看到了真正的雪景呢?

3.默读三至九段,回答。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北京、中国台湾的位置,老师标出距离;

(2)师生互读。师读“老师”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

(3)理解“不算太远”的含义。(因为北京和中国台湾都属于祖国的一部分。祖国在中国台湾老师的心中)。

(4)师范读第九段。

(5)做课后练习,连线。

4.指名朗读第十段;

5.自由读十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盼着”一词,说说自己平常“盼着”什么。

6.指导朗读,用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口气来说这句话。

7.分角色朗读课文。

(1)指名读问句,,其他学生读老师的话。

(2)同桌互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看雪教学设计(热门24篇)篇二十四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到北京来看雪吧。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到北京来看雪吧。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学生美读。

(三)实践活动。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演讲辩论赛主题(汇总17篇)

    辩论是一种通过对正反两方观点进行比较和论证的交流形式,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辩论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

    四年级学生的国防教育演讲稿(精选19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学生演讲稿苦恼,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新思

    反省自己检讨书的重要性(汇总19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我们愿意接受教训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诚意。以下是一些富有智慧和见识的学者的检讨书,他们通过自省和反思,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

    学生参与军训的心得体会大全(12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阅读下面这些同学的军训心得体会,也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并面对

    大学辅导员的年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内工作表现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如果你对写月工作总结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

    大学生个人简历写作指南(实用21篇)

    在撰写个人简历时,我们需要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职业目标。在准备个人简历时,参考一些优秀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仓库管理员职责解析(专业14篇)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经过专业人士审校的总结范本,希望能给您的写作带来帮助。1、按时到达工作岗位,到岗后巡视仓库

    前台客服年度工作总结(模板18篇)

    通过每月的工作总结,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在工作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以供大家参

    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专业14篇)

    范本的写作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参照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审视和提高。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已经

    英译汉技巧教学方法(热门15篇)

    范文范本的撰写需要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和目标,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范文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下已经成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它可以作为写作参考或者学习的榜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