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实用(五篇)

时间:2024-11-17 作者:储xy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篇一

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1课时

幻灯片

20xx年3月

高三(6)班

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

(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

三次:岸上闻曲 船上听曲 船上再听曲

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

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

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

作者为什么要叹息?

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

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

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 卧病 地僻 心苦

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

齐读第五节,思考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⑤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句的情感内涵?(讨论进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强调本诗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听了不禁潸然泪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们读了唏嘘不已。人生的沉浮谁能主宰?只可叹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请同学们再读2、3两节,找出最能打动你情感的语句,并说出你的体会。

教师预计学生可能交流的语句:

l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曾经年轻貌美,才艺出众,却不知年长色衰后竟有那样凄凉的人生!

l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l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回想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风光无限,有豪华奢侈的纵酒放歌,有醉生梦死挥霍光阴,和今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年长色衰,无奈委身于重利轻离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独守空船

看江水冰凉,明月无情,这时刻是何滋味?以景衬情。

l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忽梦”实非偶然。内心时刻被巨大的沦落感侵蚀着,那一道道纵横的泪痕实在是无人倾诉而无奈时的一种情感释放呀!白日的痛苦谁都不愿带到梦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梦也痛苦,然则何时而乐也?

l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贬谪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有兼济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连阴雨,雪上加霜。

耳不闻雅乐,眼不见令人赏心悦目之景,见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这样的感伤之景,听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从中来的杜鹃声和猿哀鸣,怎能不时时被贬谪之意包围?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良辰美景无人同赏,一人独饮用孤独寂寞酿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与“丝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显然有寓意,流露对贬官的怨言。

l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兴奋、激动中看出对丝竹之声的饥渴,这实在是贬谪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啊!

⑦ 评价学生的发言,以一副教师自创对联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上联:琵琶女奏琵琶曲,弹者有心,听者有意

下联:白居易叹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凉

横批: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篇二

琵琶女 诗人

月夜奏琵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凄凉话身世 又闻此语重唧唧

(详叙事) (略抒情)

(叙事抒情融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

为君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

(叙事结尾)

讲析: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寂寞凄凉的图画,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一个“忽”字,别生情怀,美妙的琵琶声使主人客人一时忘掉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出下文。接下来诗人依次展开一幅幅画面,一是写琵琶女的身世(通过琴声及其“自言”),一是写诗人的感受。最后,这两方面的内容交汇融合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人生体验上。写琵琶女的身世是叙事,写诗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诗章到此并未结束,由于琵琶女和诗人有着相同的人生体验,才有“莫辞更座谈一曲”,才有“满座重闻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诗以叙事起笔,中间交叉着描述与抒情,最后以叙事结尾。这实际上是一种首尾照应的圆型结构,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对称美。

4、诵读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诗歌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后,请学生分析应该如何朗读《琵琶行》(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第一段:开头几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

第二段:“寻声”一句可轻声读出,以示情节由此开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调先有情”应读得轻缓诚恳。“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语气中速,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分层读出相应情感,每层后稍作停顿。

第四段: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写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请求,应读得恳切。

第五段:结尾两句余味无穷,读完上句宜稍稍延长,再缓缓读出下句。

【说明:“自主阅读”是“诵读明意,把握结构”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因为只有自主性的阅读,才能使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无须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首先将生字词预先写在黑板上。至于讲析内容的详略,则应视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而定,讲析应定位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起引导作用这一原则上。】

1、请一位同学按以上的诵读指导朗读第二段,然后再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2、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美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略到美妙的音乐形象。诗人选用普通的声响作喻体,将诉诸听觉的音乐形诸文字,使那飘渺即逝的无形音乐变得仰之可视,俯之可感。这些美妙的文字对刻画音乐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示例后请学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②、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学生找出描写诗人“听”的感受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教师归纳)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仰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③、用环境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由学生分析,教师启发性提示。)

3、全班集体朗读第二段。

【说明:欣赏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学生完成,因为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品味欣赏”这一教学过程,须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感悟诗人的人生体验,慢慢培养学生独自领悟的能力。】

1、比较《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分别指出其描写音乐的目的。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琵琶行》亦是绝作。然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闻歌者》一首云:“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则闻歌觅人,竟有其事,恬不为怪矣。(赵翼《欧北诗话》)

①、赵翼认为白居易不应该不顾身份地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的?(可从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及其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角度回答。)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拨插弦”之后,主动“自言”身世,而歌女“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差异?(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爱读《琵琶行》和《夜闻歌者》两首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说明: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必须培养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能力。“课外拓展”设计的题目,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同时又能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研究性阅读。】

《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篇三

白居易自幼聪慧,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白居易的近3000篇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呢?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朗读并翻译小序

《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篇四

1: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学生品味诗的艺术。

一课时

1:白居易简介(略);

2: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过程中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找出与小序内容对应的部分并朗读,教师做讲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听到琴声(第一段);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第二段);

第三次(明写):感言促弹(略写)(第五段)。

5:赏析第二段并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婉转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1)身世共鸣:琵琶女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诗人被上层社会抛弃:

(2)音乐共鸣:琵琶弹奏出神入化,听者如痴如醉;

(3)文化共鸣:白居易将自己

与琵琶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且与我心有戚戚焉是难能可贵的。

7:回味课本中引用霍松林对第二段的赏析。

8:课后比较欣赏乐曲。(李贺〈〈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教案内容分析篇五

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导入

由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导入。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 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 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诵读《琵琶行》

1读

(1)初读,要求a、正确发音、断句、体会其于诗句中抒发的感情

b、着重体会诗人对音乐描写的段落

(2)再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一段。

(3)三读理清诗歌的叙事思路。

2品读诗词

(1)概括诗词每部分的内容

(2)用现代语言描述白居易介绍的这段琵琶曲,并给予评述。

诗歌赏析

1诗歌首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首句交待地点、时间、事件,次句以景物描写渲染人物心境(悲凉、凄楚、孤寂)以下几句皆承此而来,“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接表述了友人相别的凄凉情景,“茫茫江浸月”更是一片迷茫、一片冰凉、一片愁绪,把别时之情伤托于眼前。“忽闻水上琵琶声”,在沉寂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令人忘忧而喜。“主人忘归客不发”,可见技高曲佳。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思管弦之情。又由“无管弦”、“惨将别”衬托琵琶曲佳,琵琶女技高。

2诗人听到琵琶曲后的情绪如何?琵琶女的态度又如何?请用具体诗句分析。

明确:“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诗人为琵琶曲所吸引而热切邀请琵琶女(欣喜、迫切)。“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人以动作刻画其作为女子的羞涩。

3诗人如何描摹琵琶曲的,请具体分析。

明确: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工描琵琶女弹奏琵琶技艺的精湛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转轴拨弦三两声”调弦校音还没有正式弹,但是已“有情”,正式弹奏,“弦弦”“声声”都表现出低沉抑郁的情思,仿佛在讲述“平生不得志”。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琵琶女把感情完全溶入弹奏之中,“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中《霓裳》后《六幺》”。指法灵活多变、乐曲内容的丰富和弹奏难度之大。从“未成曲调先有情”到“似诉平生不得志”,再到“说尽心中无限事”,既是琵琶女调试核音、正式弹奏任情驱使,随心所欲演奏的描写,也是诗人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角度作的层次分明的描写。接着精细描述琵琶曲的旋律声音

诗人描述大弦声音粗壮,小弦声音细小,先以象声词状其音“嘈嘈”“切切”,再经比喻使之形象化“如急雨”“如私语”,大弦之声与小弦之声交递进行,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旋律起伏抑扬,声音清脆圆润,本是无形,却诉之于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乐曲旋律不断变化着:时而宛转如花间莺语,时而压抑幽咽似冰下泉流,“冰泉冷涩”凝绝难通,不通而“声暂歇”。旋律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直至低沉停顿,此时音断而意不断,馀音袅袅,意味无穷。恰是“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就是在人们仔细玩味,低徊无限之时,那乐曲又是像“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纷繁多思的情感喷薄而出,乐曲由低谷推向高潮,激越雄壮。然而谁料正是积势喷发,感情高亢激越之际,“四弦一声如破帛”,乐曲嘎然而止,令人思之不及,又思之切切。

音乐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了读者易于感觉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人人可以感觉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他着重写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不但写有声,还写无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渲染乐曲的效果。

4请就琵琶女自述身世一节,具体分析其形象。

明确:

世人重色轻才:“曲罢曾教善才服”(强中之强),“妆成每被秋娘妒”(美中之美),“五陵年少争缠头”(色艺双全),“暮去朝来颜色故”(年老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

商人重利轻情:“商人重利轻离别”——“梦啼幢泪红阑干”,嫁作商人妇孤苦空虚而梦“少年事”,而梦中之景更增今日生活之可悲,故张弦代语,排遣愁绪,这正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一幕。

5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这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6小结:

(1)秋夜送客闻琵琶声 别情、凄景——无管弦

(2)江心对月赏琵琶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技艺精湛 乐曲美妙

(3)悄然听诉身世苦 世人重色轻才 商人重利寡情

(4)同病相怜发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里的(2)之乐曲表现着(3)(4)所包含的内容,(3)(4)实是对(1)(2)的补充。以曲事相合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变体现出诗歌结构缜密,照应紧密,情事相溶。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琵琶行》教案欣赏古曲 中职语文琵琶行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

    2023年政法智能化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汇总8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

    检察院司法救助申请书(大全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住校生转走读生申请书(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陪产假申请书 陪产假申请书模版(十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参观北京紫禁城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

    五一国庆节放假通知(通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最新二手车转让的合同(优秀9篇)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财经讲座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