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实用6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温柔雨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一

1、在反复感受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小鸭头饰,音乐磁带,不同动物的音乐。

一、开始部分

今天天气真好,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去吧。怎么去?(歌曲:骑小车)

动物新村到了,听一听有哪些动物朋友?并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练习听音乐做动作)

看到这么多动物朋友,真高兴,唱一首歌表示我们高兴的心情。

二、基本部分

1、还有一位朋友没去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鸭子吧。

把小鸭子找出来和他一起玩。

反复感受音乐:前面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们到小河里去洗个澡吧。小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快快让我们吃个饱吧(随音乐伴奏动作,伴奏音乐2——3遍)

2、有点累了,找一张椅子坐下来。

森林里有一只百灵鸟,唱的歌可好听了,我们一起来听百灵鸟唱歌吧(欣赏歌曲一遍)

3、我们也来学一学百灵鸟唱歌吧(跟唱1——2遍)

三、结束部分

小鸭子的歌很好听,小鸭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鸭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

今天玩得真开心,时间不早了,骑上我们的小车回家吧。

附歌曲:小鸭嘎嘎

2/4活泼、轻快

小鸭小鸭嘎嘎,肚子饿了嘎嘎,不喊爹,不叫妈,摇摇摆摆跳下河,

53 26|1—|1—||

自己去捉虾呀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二

1、能伴随歌曲做律动。

2、感受节日热闹的气氛。

活动准备

1、用红色和黄色的气球若干布置教室。

2、歌曲《吹气球》(附1)。

活动过程

1、请宝宝观察教室里布置的气球,感受节日的气氛。

师:新年快到了,有这么多漂亮的气球,看看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2、引入游戏情境,模仿吹气球越吹越大,最后爆炸的动作(附2) ,引导宝宝跟老师一起模仿吹气球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帮老师吹一个气球?呼……越吹越大,越吹越大,休d砰!

(1)用夸张的动作演绎歌曲的内容,让宝宝感受诙谐和快乐的情绪。

(2)配合动作稍微放慢语言速度,以帮助宝宝理解歌词的内容。

3、播放歌曲,请宝宝伴随歌曲做律动,可重复多遍,让宝宝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三

关于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的几点思考:

《纲要》中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

“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并从中得到陶冶。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所以我选择了宁静安详的《摇篮曲》。

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

在实践后,我反思到:若能在欣赏“摇篮曲”后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如:谁听了摇篮曲也会谁着,他们谁在哪?)这样更能提升欣赏摇篮曲的意义。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四

1、 认识图谱,能根据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示,模仿洗手帕时发出的声音创编语音节奏谱。

2、 认识一些简单的乐器,知道他们发出的声音,选择相应的乐器表现乐器的强弱。

3、 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演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图谱、铃鼓、小铃、大鼓。

一、语言导入:

1、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我们以前学习了洗手帕的动作,我们听着音乐来洗手帕吧。

2、还有这里没有洗干净呢,我们再来洗一洗。

3、听着音乐幼儿模仿洗手帕时的动作。

二、探索过程:

2、老师呀把小朋友洗手帕的动作画在了纸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语音节奏图)我们看着图来洗手帕吧。

3、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用拍手、跺脚呀来表示洗手帕的动作。那么,请你们来说一说,‘嗨嗨’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跺脚)‘用力搓’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手)‘嚓嚓嚓嚓轻轻搓’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肩、拍腿)”

4、“那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洗手帕吧!”

5、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个洗手帕的游戏:老师的手指向这边,这边的小朋友洗手帕。老师的手指向那边,那边的小朋友就洗手帕。

6、“看,老师把乐器宝宝都请来了。这里请的是哪个乐器宝宝啊?(鼓)大鼓怎么敲?”幼儿试敲。“这里请的是哪个乐器宝宝啊?”(铃鼓、小铃)“小铃鼓怎么敲的呢?”幼儿试敲。

7、大鼓说,我呀最有力,我要来为你们加油。(大鼓图片贴在节奏图)铃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们把铃鼓放在什么地方呢?小铃呢?(完成节奏图)

三、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乐器宝宝看了小朋友的表演,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来表演呢!我们一起把乐器宝宝请出来吧。”看着图谱演奏听着音乐演奏。

2、“小朋友们演奏得真好听,再来演奏一次吧。”这次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来演奏。

3、“老师敲鼓敲累了,想请小朋友们来帮老师敲一下,谁愿意来试一试?”

4、(指明一名幼儿敲鼓,其余幼儿拍铃鼓敲小令)。“我再请一名小朋友来敲鼓。”

5、交换小乐器演奏。

四、活动结束。

演奏给客人老师听,把小乐器送回家。

小班的《洗手帕》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一个韵律活动,通过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手帕,加上搓、洗、漂等动作和音乐的结合来表现。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五

1.1初步了解稳定、均匀的节奏。

1.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图谱。

节奏图谱卡片若干。

3.1看图谱,拍节奏。

3.1.1出示小牛节奏图谱,

小牛:“小朋友,你们好。”幼:“小牛,你好。”

小牛: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那你们能不能学一学我的叫声呀?师:恩,真棒!赵老师也来学一学。(小牛叫一次,是四拍,每一拍拍一次手,共拍四次手。)咦?赵老师学的和小朋友学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学习叫的时候拍了四次手)

师:好跟老师一起来拍一次。

3.1.2出示小猫节奏图谱

小猫:小朋友们好,你们好!幼:小猫,你好!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猫是怎样叫(小牛叫一次,小猫叫两次,每叫一次是两拍,两拍,拍两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1.3出示小鸭节奏图谱

小鸭:小朋友,你们好!幼:小鸭子,你好!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小猫是怎样叫(小鸭子的叫声又响亮又短,小牛叫一次,它叫四次,每叫一声为一拍,一拍,拍一次手。)

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1.4出示小鸡节奏图谱

小鸡:小朋友,你们好!幼:小鸡,你好!

师:呀,两只小鸡挤在一起都想坐这个小板凳呢,它们叫的特别快,你们听(小鸡的叫声很急很快,小牛叫一次,它叫八次,每叫两次为一拍,叫两次,拍一次手。)师:小朋友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3.2听儿歌,拍节奏。

3.2.1师:小朋友学的真不错,小动物们听了可高兴了,它们还为你们带来了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儿歌前半句随歌词做动作,小动物叫声的时候拍手做。)

3.2.2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跟我学一学。

儿歌:有趣的叫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喵————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师:好说的真不错!今天跟小动物们一起玩的开不开心呀?好,听小猫说什么……

小猫:喵——,小朋友们,今天能够和你们一起玩,真高兴,在说再见之前,我还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你们看,我们每个小动物旁边,都有一个这样的小符号,他们的名字叫音符,下次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好,那再见了!

小班音乐教案锣和鼓篇六

1.欣赏歌曲并正确说出五官的位置。

2.尝试贴出五官。

1. 大脸外形图、五官图卡、双面胶、色纸、剪刀、糨糊、五官造型背粘胶。2. 教学cd、录音机。

3. 学习单《小小脸儿》。

活动前教师放一张白色的大纸,引起幼儿的好奇。

1.教师在空白的大纸上画一个圆,请幼儿猜猜看这个圆会是什么。

2.问幼儿:“这是老师的脸,可是脸上是空白的,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脸上有什么?”(有眼睛、鼻子、嘴巴、头发、耳朵,眼睛在脸的中间偏边上一点,左边一只右边一只;鼻子在脸的中间;嘴巴在鼻子的下边;眉毛在眼睛上边;耳朵在脸的两边。)

3.请幼儿将所说的五官图卡贴在适当的位置,完成一张脸的图。“这里有嘴巴、眼睛、鼻子、耳朵,谁来把它们放回到脸上,想一想放在哪里最好看。”

4.每个人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耳朵,可是每个人长得都一样吗?请幼儿仔细地相互瞧一瞧。

5.请不同脸型及特征的幼儿上前,让大家比较不同的特征(如长发、短发、卷发、扎辫子等),鼓励幼儿说一说。

6.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单《小小脸儿》。

7.幼儿知道五官的位置之后,教师播放教学cd,教唱歌曲《眼、耳、鼻和口》,并示范律动动作。

1.请幼儿用不同的五官造型背粘胶,分别贴出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眉毛。

2.分享和欣赏做好的脸型,并引导幼儿说出每张脸不同的地方,注意肯定每位幼儿的表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