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

时间:2024-10-22 作者:字海

范文范本是学习者和写作者的指南和助手,可以引导我们在写作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者,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v^中央、^v^、^v^主席^v^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对会议内容的学习,结合多年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我深刻的认识到正确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有坚定而正确的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大学生为对象,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的工作。换而言之就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除了获得相应的科技知识外,又要在思想觉悟上达到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奉献的境界,这就首先要求引导者有一个坚定而正确的思想方向,只有这样,才有一个良好的指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引导者坚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一)引导者应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观。

时代是发展的、是进步的,同时党和国家的方针与政策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和推进着。作为引导者,应该认真的学习党的相关精神,让自己的思想境界跟上党和国家的需求。党和国家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要在大学生中展开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大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财富,也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更是党坚实的后备力量。要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大学生是科技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告知他们国家对于支持国策的大学生们有什么样的优待政策,并要告诉他们支持国策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让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需求相统一,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意愿相一致。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使得他们将自己的理想升华为一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神圣使命。

(二)引导者要有坚定的引导观念。

自2001年以来,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应届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也逐年上升,这就标志着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加大了力度,为科技兴国战略塑造更多的可用之才。可是这数百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如何做?又如何做好?这俨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当今就业的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东北三省、以及华北大部分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只是这些发达的地区需要科技人才?其实归根结底,答案就在于大部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得深刻,没有让大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国家的西部更需要他们,国家的振兴更需要他们,民族的复兴更需要他们。

可是要做到能让大学生们自愿的参加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队伍中又岂是易事?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我们坚定自身的信念,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绝对的信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不厌其烦的、认真仔细的、与时俱进的去做,这是一项长时间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定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向他们介绍祖国近日来飞速发展的现况,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最新决议,让他们坚信自己能为祖国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奉行的第一原则。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起来一共两个方面:因材施教和客观评价。

(一)在引导大多数大学生的同时兼顾个别同学。

1.需找出个别同学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的关键。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二

当今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对这一命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从科技发展角度上说,是后工业化或信息化时代,从经济活动层次角度看,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从政治格局角度看,是政治多极化时代。总体上讲,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反映着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和两极冷战对抗后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换句话说,当今时代的人们更多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持现在的政治经济秩序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求得国家强大和生活改善,而不是如何毁灭对手甚至主动地树立一个对手然后将它毁灭。于是,合作双赢、建设性态度、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而单边主义、原教旨主义、种族歧视、贸易保护主义等一切人为地倡导对抗、仇视、封闭排外的做法和思想都遭到了人们憎恶和批判。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给各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一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共处的社会给各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综合国力提出新的挑战。面对如此时代、如此变革、如此挑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无法也不能回避。政治经济学教学要如何适应时代、投身变革、回应挑战?有三个现实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第一,准确把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影响。人类自20世纪中期以来已经全面跨人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运行模式,也给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知识、技术、信息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突显的第一位作用使传统的重视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经济增长理论发生危机;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异军突起同时,也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刻改造,使得以往的产业结构理论必须完善;信息时代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流通的兴起对传统的流通理论形成了冲击;工业经济时代以按资本分配为主的方式已被信息经济时代以按知识分配为主的方式所取代。此外,劳动形式的多样化、消费方式的个性化、社会阶层的多层次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作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而区别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平年代,这些同样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构成强烈的挑战。政治经济学必须敏感地捕捉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种种新特性,并给出自己理性的回应与反思。

第二,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变革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呈现出与工业化时期迥然不同的'气象。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在世界范围内主宰着全球的生产、投资、贸易和金融,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人了强大的活力。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和各种合作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长明显。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手段的根本变化使国家对经济、社会的调控和介人越来越普遍和成熟,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人民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和保障。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工人阶级队伍日趋萎缩,民主法治运行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进二步拓宽,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当代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稳固,国际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处于低潮。这一切现象都表明,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相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仍然具有在不改变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容纳新兴进步生产力的生命力。对此,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闭目自欺,而应本着客观、全面、开放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评析。

第三,充分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启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里有过高歌猛进,也经历了风雨飘零。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史诗般的艰难与壮丽。苏东剧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经历较长时期的创伤弥合,同时也要酝酿痛定反思之后的重整旗鼓。以中国为代表的坚定走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改革事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点燃世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无论是在改革的烈火中陨灭还是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里就陆续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了计划经济与现实国力民情的相违,也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实现从论战式的批判到具体的建设性的运行规律研究的转变。生产资料转归国有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探究公有制的合理实现形式、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紧迫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并且,建立在相对落后国力基础上、以农业文明为主体前提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工业化、信息化、二元经济转型,防止区域、城乡和社会差距过大,资源环境与人口协调发展,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探求和解答,是今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人文性。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一种价值体系。在研究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同时,更注重对隐含在这些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分析,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某种价值评判。因此,政治经济学又带有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对人的关怀。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山本二三丸教授在《人本经济学》一书中抨击以食利致富为目的的经济学,指出要想配得上称之为科学的经济学,就必须对各种经济法则进行正确的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探明这个社会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必须为下一个更高级的历史性社会所取代这一发展规律。也只有这种科学的经济学,才能在这个被货币牵着鼻子走的、人们生活在比动物世界还要恶劣的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真正把握关于人与社会的正确思想,才能得出真正的科学的结论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代表着一国经济思维的主要成就,它使我们每个人在参与经济生活时,能够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而不至于沦为一部缺乏人文精神、不顾经济伦理的机器。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它的政治和道德立场,体现这一学科研究和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精神。以讲授市场经济一般理论为例,一方面,我们要解析它作为配置经济资源的最优方式而体现出的生产力意义,另一方面,又不能忘记这一配置中已经内含的为谁配置的主题,这里面就是一个资源所有权益和财富分配归属的人文话题。市场经济体制里通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必然造成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而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显然背道而驰。因此,这一分配原则必须置于公有制的前提之上和政府对收人分配的合理干预之下,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意义。同样的,在介绍gd归,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概念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寿命、青壮年文盲率、失业人数等事关一般群众生存状况和幸福感受的数字。不然,我们的经济学教学就变得六亲不认,冷血无情,我们的经济建设成就也将失去人民的认同。

国别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立足点还是我国的经济改革者建设事业。无论是回顾经济学史还是探讨当代西方经济,目的都是有所借鉴,把自己的事办好。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各种矛盾和关系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理论的难题需要得到破解,这些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的普遍问题,也有计划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特殊规律,还有中国自己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背景,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事实上,当代中国有许多重大经济课题值得我们深人研究。如: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结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转轨过程中的失业与社会保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等问题。不研究这些,政治经济学就学得不扎实,最多只能说有点理论功夫,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经济学教学的任务必须十分注重它的国别性,尤其是结合中国国情。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三

所谓实效性就是某一件事的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准确的说实效性既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通常来说实效性是作为一个某一个活动效果评价的。而大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思政教育方法以及过程对于思政教育这一事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的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中不仅包括了直接影响的结果,也包括了思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简而言之就是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积极的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2.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和形式来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其中以网络和手机最为突出,调查显示几乎82%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几乎每一天都要用电脑上网,接触到新媒体传播的大量信息。一般来说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搜集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学习信息同样也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新闻等,但是其搜集信息的过程一般都是没有目的的,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和影响;专业学习,由于电子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发展,现在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从我路过上获取很多知识。

首先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高校认识到了其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作用,开始纷纷的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思政教育。主要的形式有建立红色网站、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利用新媒体技术等。随着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随之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以及管理力度不够,毕竟新媒体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在传统的大学思政教育中运用还有着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导致现阶段新媒体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很多学校尽管建立了很多关于思政教育的网站或者开通了思政教育的相关微博,但是由于无法照顾到大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其访问量和影响力有限,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显得过于形式化了;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以及共享性,其思想的传播很容易干扰到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的应用,容易干扰他们学习的过程。

我们应该多方面的认识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发掘出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的大学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从目前的来看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思政教育提供的机遇是多样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手段,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其次是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为新兴的大学思政教育方法,也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网络上有着大量的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也有着很多专门进行思政教育主题的网站,这些网站建设能够极大的丰富大学们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同时大学生还能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让其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更加的丰富。最后是能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新媒体更加的强调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上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么接受和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更加的积极主动,由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备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兴趣爱好,凡事都要基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来考虑。并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限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改革对新媒体的观念认识,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新媒体相结合,创新教学观念和理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树立全球化的理念,全球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思政教育也要重视全球化的观念,这也是当前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媒体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挂念以及道德养成,尤其是活跃在新媒体中的这些年轻人们,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对于大学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我们详细的解析了其内涵和概念,以及对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并简要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对于新时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四

(一)认识的主观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且感知和记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一般说,认识过程中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逆反心理的认识过程却把感知和记忆对立起来,以记忆排斥感知,使思维失去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活动,往往造成以主观偏见或成见去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的结果,形成盲目的、错误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做的是人的工作,所以做工作的这支教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领导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因为部分素质较低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死板、抽象、脱离实际的教条式说教;教育者过分强调老师、学生的“我教你听”关系,无视受教育者的正当权利和主观感受;脱离实际、乏味无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反感的首因效应或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这种记忆往往会深扎学生脑海,所以他们很容易对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产生排斥的感知,即使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物”也不再是原来的“物”,他们却只会按照原先的认识记忆进行判断。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只有遇到符合自身思想观念的观点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认识是意志的根本,它提供了理性的支持;认识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情感的对立性“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建立在认识基础之上,与记忆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来评价客观事物和他人的行为,同时产生自豪之情、满足之情、敬佩之情、惭愧之情、厌恶之情、仇恨之情等等。正常的状态下,当客观事物的性质、他人的行为与自身已有的认识记忆相符时,学生们便会产生正面的情感反应,反之则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但逆反心理的情感过程恰恰与此相反,它不以认识为基础,而全凭颠倒是非,“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反抗心态,对客观事物做出违反其本身性质的评价,并相应地产生或喜爱或厌恶的内心体验,使情感与客观事物对立起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关心从教育心理学上看能产生积极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从中感受极大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这些正面情感对逆反情绪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如若这种情感体验得不到强化,无法让受教育者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心理,那么原本被遮掩的反面情绪很容易就会有所抬头。更何况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易冲动、易感情用事。所以在负面情感的影响下,学生们很难对事物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反过来说,正确的情感是能促进更好地认识。学生们往往对那些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他们产生共鸣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地认同感,这种感觉往往能够引领学生去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某种观点,并接受它们,从而用它们指导行动。

(三)意志的盲目性意志是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即使对某一现象或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结果或者说行为却未必正确。例如某一学生认识到小偷小摸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也对这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羞愧之情,但仍然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出现偷盗的行为。这种意志力薄弱的.情况在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当中相当普遍,一些从认识和情感上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生,却因为哥们对其认真学习的无端嘲笑或者课堂上抵挡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而产生与认识截然相反的行为,盲目地排斥、拒绝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强的理论性特点也在无意当中削减了部分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同时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依靠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具体生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积极将理论渗透到具体的学习、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磨练学生的坚定意志。同时要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度。(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不受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因而会取得优良的成绩。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志便得到了巩固,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加强,从而能确保正确行为的发生。

(四)行为的反抗性行为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一定情感和意识的参与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一般我们通过学生们外在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他们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逆反情绪,存在这些情绪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总是迟到、旷课,即使人在课堂也是一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模样;对各种有关讲解国家政治文件的讲座、班会避而远之,对各种国家大事爱理不理,对各种献爱心、公益活动敬而远之……这些行为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逆反心理造成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传播者、受传者之间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及自身原因所造成,详细了解了逆反心理的特征有助于更好的对症下药,为之后研究如何更好地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提供必要帮助。

作者:潘莉莉 谢海霞 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五

虽然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在思想上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是导致学生们在思想、道德、政治中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们的思想不仅是比较活跃的群体之一,而且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学生们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但是随着大为改善的物质生活状况,他们原来的一些思想观念、意识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们的思想会更加的活跃,眼界会更加的开阔,这样思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混乱。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而且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以及学生们日常的管理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够重视,致使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为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们思维观念以及精神层面活动的培养。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为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以及网络的加快发展,自然就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学校,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理想信念不清楚、团队合作精神下降甚至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等,这可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没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受教育的对象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教学中都主张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但现在可能过多的突出了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作用。如今更多的都只是注重表现的形式而简化了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思想等,这当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症下药。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这不仅要求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广泛的知识储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状况,工作者应该注重个人的心理、生理以及思想的变动,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统一的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独特的优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新的历史阶段,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坚持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做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检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加深理论学识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而且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可以经常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地融合,最终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如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致使学生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加的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更想充分的变现自我,那么我们就可以选取一种具有贴近生活、师生平等、双向互动等特点的方式----服务式思想政治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较大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服务意识能够增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从而最重要的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六

摘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作为大学教师崇高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教师。

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深入研究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规律。这样才能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顺利的途径。本着创新的精神,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一、转变思想: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人为本。

在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德”和“理”贯穿始终,贯穿着整个思想教育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里的“身正”,就是指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美德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尊敬和崇拜,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思想工作要理直气壮,有“理”才能“气壮”,理不直,则气不壮,自然会中气不足,语言没有感染力,这种思想教育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无不起着直接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则强调正面教育引导,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要克服说教性和生硬化,注重人性化,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的师生、校生关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熏陶:典型教育与激励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进行示范,或学生干部率先垂范,教育鼓舞学生群体,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典型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培养、推广先进典型,带动中间和后进前进,若使这一方法行之有效,应把握四个环节:树立先进典型,要强调真实性;开展典型教育,要区分层次性;保护并培养先进典型,要坚持经常性;总结典型经验,要体现时代性。典型教育可以和激励教育结合使用,树立典型,同时也是激励先进,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激励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它始动于教师激励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如在班级或学生群体中开展各中评比活动,优秀学生交流报告活动等,使先进的同学和先进的行为得以展示,鼓励后进或中间的学生群里树立目标、找到方向。

三、双向交流:人文关怀,心理疏引,正视挫折。

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之性,人之情,人之心……就不得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课题。思者,心田也,想者,心相也。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和魅力,就在于它能洞明人性,通达人情,温暖人心;就在于它能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这需要思考,更需要实践。党的^v^报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多地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个新要求也十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工作的客观需求。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放大“思想工作”领域,更多地开展具有柔性化特征的工作,如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思想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工作对象自我化解思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不是天然的,魅力不是天生的。在学生之所盼时回应,在学生之所需时满足,在学生之所惑时释解。应该说,只有贴近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根基;只有贴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方向;只有贴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活力。

四、因人施治:表扬有方,善于批评,方法科学。

大学生们由于其生长环境、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加之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心理特征上普遍存在着个性差异,即在性格、气质、兴趣、情感、认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运用思想工作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治,讲究科学的方法。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这在日常工作中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方法,其中越有着深奥的学问和道理。有些国外管理学家把表扬称作是“仙人的魔棒”、“点石成金之术”。这就说明,表扬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不是随便说几句好话,或是拍拍肩膀就能奏效的。而批评也并不意味着怕得罪人的蜻蜓点水或大剂量的讽刺挖苦。

表扬和批评都存在一个分寸问题,如果乱施表扬,表扬几乎人人有份,固然使大家都心情舒畅,弄个皆大欢喜,实则并不是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被表扬者感到理所当然,没被表扬者如坐针毡,似乎自己低人一等。如让学生感到表扬难,哪个同学受到当众表扬,就会感到不自在,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其他同学会对他品头论足,说风凉话。这就使得表扬失去了作用,弄得被表扬的同学很尴尬,教师很被动。批评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根据各种学生的个性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因人施治,在恰当的场合、适当的气氛中,以表扬正面教育,以批评督促后进。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初步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艰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丰富多彩,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美离不开物质基础。一定的美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美是一种感人的形象,是真与善的升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许多事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便自然环境很好,如果社会经济建设搞不好,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要啥没啥,人们成天为生存而发愁,社会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国家就谈不上美丽。

当然,这样讲也并非是说,一个国家只要经济上去了,国家就一定美丽了,事情也不是那样简单。国家是一个整体,其美丽与否,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体,社会才会富有活力,才能给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人是关键。而人的价值又决定于其自身素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给人以美,就在于它成为做人的基础,并且通过基础与精神情感的融合,转化为一种理性与德性,成为人的行动的指针,这就更为可贵。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构成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具有美的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觉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丽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标志,有人把“美丽”与“漂亮”说成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一般说来,“漂亮”侧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丽”则是事物的内在气质;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漂亮”容易短暂,花开能有几日红?而美丽则可长久得多。例如以一个人来说,处于青年时期,长相又不错,当然会给人一种漂亮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漂亮”就会渐渐失去;而如果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好学上进,不断充实自己,则会诚于内而形于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可见,从时间上说,漂亮容易短暂,而美丽则比较长久。做人不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丽。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当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法制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好前进。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将为实现当代人利益永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留下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八

摘要:初中生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讨现阶段,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不少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一、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1.生活同教育的关系。

现阶段,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不少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

一、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

1.生活同教育的关系。

生活与教育这两者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而言,教育通过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形成实际效果。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脱离了实际生活,更倾向于直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就忽视了学生对这些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学习效率造成了阻碍,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真实含义,仅能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契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力作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也是其观念与素质形成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小学而言,初中生已拥有了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学习习惯。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初中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外界不良诱惑与不良风气的`抵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与高尚的政治抱负,有效处理好众多家长与教师面临的问题。所以,将生活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实质性的引导和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使其拥有全面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

1.以实际生活情景导入教学内容。

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入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珍惜新起点”一课内容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新学校、新同学、新集体的话题。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都抱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开始讲课时,可以先向学生询问一些与所教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进入学校已有一段时间了,对这里的新生活和新朋友都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呢?”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他们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及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教学情景。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借助实际生活现象导入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课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面对学生较难领悟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社会上的某些诱惑事件,让学生思考:当面对这些诱惑时,需要运用什么方式拒绝。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对于社会上许多诱惑以及不良风气的抵抗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甲同学邀请乙同学到网吧打游戏,乙同学并不想去。这种情况下,乙同学该如何拒绝甲同学?初中生迷恋网吧是很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如此创设情景,让学生懂得如何拒绝不良诱惑。这样的活动方式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想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信息能让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抱有疑惑与好奇。但初中生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通过平日里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根据他们的疑惑与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以此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比如,在讲解“网络交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以“该不该与网友见面”为主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以收集多方面的素材。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就能懂得是否该见网友及其存在的风险。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也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将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暴力事件、恐怖事件,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生命与健康权与我同在”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结合教材“我们维护正义”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还可以选择教材中“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辨析不良行为与错误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全面认知社会。

三、结语。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教师应从自身着手,树立生活化课程的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把思想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九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独生子女化,中学生的不良消费日益膨胀,有的甚至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就龙岩市的中学生来说,“李宁”的上衣,“converse”的鞋子,“nike”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第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因此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名牌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龙岩城区,不少学生也马不停蹄地追赶起潮流。

社会上一些人把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个人尊严、地位高低的尺度,青少年又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各种畸形的消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腐蚀着青少年。

第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

孩子们,往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不懂得节俭。

而不少家长又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零花钱也无关紧要,再说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还有的家长认为给零花钱可以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不感到自卑,自然也就对孩子的零花钱疏于控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过多的零花钱可能让孩子滋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缺少引导,使许多孩子不能正确使用零花钱。

第三、中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容易出现从众、攀比和求异心理。

一些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吃、穿、用样样都要讲名牌;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在这种从众心理作用下,不合理使用零花钱、乱消费的现象就更严重了。

第四、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如今,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对学生“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消费能力、生存能力等尚未得到重视。

尽管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但由于内容不够新颖,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往往在学生中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极大地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许多学生有了零花钱,没有用在正经事上,而是花钱去网吧玩游戏,看一些不良的书籍、录像等等。

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出现了精神异常。

如今,吃零食也成为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是初中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

据调查,龙岩市中学生零用钱的用途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买零食”。

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食品,许多零食并不符合卫生标准,往往都是一些“三无”产品,这样不但浪费了钱,还损害了身体健康。

其次,会逐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珍惜,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比如,丰盛的午饭因为“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面包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

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

”但他却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再次,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导致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

中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于是也向父母要。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一些家庭的收入并不高,但是为了满足孩子,他们只好省吃俭用挤出一些钱来给孩子。

倘若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容易使两代人的关系紧张。

第四,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家庭的生活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倘若现在过惯了奢侈生活,形成了一种错误的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一旦家庭条件出现变故,无法面对现实,就有可能走上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的犯罪道路。

再者,同学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失衡。

现如今,中学生生日请客送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礼物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请客的花费也由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现在谁的手里要是没有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要好的同学今天请了你,你却因为没钱无法回请人家,又尴尬得很。

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

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问题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

在处理零花钱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

比如,孩子做了一定的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作为奖励。

不但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还控制了其零花钱的数量。

第二、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家长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听之任之,该控制的时候不能轻易放手。

当孩子做错事时要给予他应有的批评和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乱花钱的危害性,帮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要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念。

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

家长可在生活中,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教孩子学会理财,帮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消费,同时加强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如购买衣服、鞋帽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第五、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有网吧的检查管理力度,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消费环境。

合理安排消费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的一根重要支柱。

孩子对待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要培养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中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容忽视!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

1.1注重实践性,贴近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

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上生活息息相关。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版的教科书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激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政治路线,一味的重视理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永远无法播种出现实的种子。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种子,如果没有列宁的十月革命,这次伟大的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扬。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正是注意到政治实践性、生活化的重要性,而将老版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这样不单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新版教材中,分为了四大必修模块,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与生活的结合,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这表明了对政治生活化的重视,对教材实践性的要求。

1.2脱繁就简,淡化概念。

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较老版在定义等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做出了很大改进,不再注重定义,而是将相关专业性强的定义形象化、生动化,避免了繁文缛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价值规律、纳税人等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在新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已经被删除,一些概念如分红保险等概念进行了简易,这些方式不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高中是普及基本知识的平台,而大学是对具体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府,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到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程度非常重要。

1.3增加适量辅助文,开拓学生思维。

辅助文是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变动的内容,它通过举例或者拓展知识点,可以使相关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可以将有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入辅助文中,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倦感。例如将互补品概念列为了辅助文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互补品这个概念有印象,又减轻了学生将其视为记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辅助文这次修订注重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无相关性的缺点,能使学生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便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2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变动的优点与缺点。

2.1选题变动的优点。

如上述所列举的变动方向,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突出了政治的时代性,强化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点和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增加适量的辅助文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些变动的方向有利于使政治的`发展随着国家的进步一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些优点有利于政治这门学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选题变动的缺点。

任何改革都存在其缺点,因此才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此次新的高中政治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可以负担,但也忽略到与初中与大学的衔接。例如经济生活部分里面的专业性词汇删减或者简化,没有考虑到初中的学习程度,不便于高中生对整片文章的理解程度,且与大学衔接不上,导致学生学业拉后。又由于大量的知识点被去除,导致知识不成系统,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些缺点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教材会越来越完善。

3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发生变动的方向是朝着时代性、生活化、易于理解、有利于开拓思维的方向发展。这次选题变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结合实际的能力,也体现出政治反应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所处的阶段这个特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较老版政治有很大的改进。虽然存在着缺陷,如缺乏知识的系统系,但是总体向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并且从当前教学的成果上可以看出这次改革选题变动的成功。因此,有理由相信教材选题的变动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样化。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一

20世纪40年代,上海几乎被日本完全占领。通常人们认为那时的文化发展陷入停滞,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彼时上海的通俗文化却发展兴旺。战争并未让生活停止,反而正深刻地改变着生活。在国族面临危机的时刻,与绝望相随而生的是个人享乐精神的甚嚣尘上以及短暂的政治真空所带来的自我表达的可能。

传统的文学史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此时期的主流抑或男性作家,而女性作家则往往被置于边缘的位置。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的潮流中,以张爱玲、k青、关露、潘柳黛、施济美为代表的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的女作家群体才真正获得“发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研究中心的黄心村教授在《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与通俗文化》(以下简称《乱世书写》)一书中梳理了这些女作家的创作与生活情况,并将日据时期的上海女性写作当作一个文化标本,重新构造了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个人、进步与倒退、反抗与臣服、逃离与妥协的繁复景观:

这一代新型都市作者对上海的描述尽显她们背后剧烈动荡的环境,她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写作和出版定义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一条通向更人性化的生活的途径,以及个人自由表达的重要渠道[1]5。

另一位华裔女学者颜海平也认为,只有尽可能地回归到历史的特殊语境――个人时刻面临死亡的危险――中去,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

我们只有将这些作品置于当时相关的语境中――死亡,特别是女性的死亡成为生活常态的时代――我们才得以接近她们的作品,使得人类在历史的碎片中、在鲜血与泪水中挣扎求生存的情形具象化[2]2。

在上述论者看来,女性作家对于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苦痛,如封锁、饥饿、空袭、死亡等极端的生存状况格外敏感,其细腻、委婉的写作为战争叙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些女作家的创作表明,战争的存在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加以指认,正是她们富于隐喻性的笔法使得战争的叙事更为幽微、曲折,在某种意义上也更为深刻地切入到了现实的肌理当中。她们“在文本上颠覆了这种对女性和她所置身城市的描绘,进而构筑出一种最个人化的战争叙述”[1]21。

可以说,男女作家的带有差异性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同一“现实”的不同“场景”,或是同一“场景”的不同“现实”,甚至表现出了同一“事件”的不同“意义”。一如男性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与中国历史、社会、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沦陷区女性作家的群体性写作也以繁复的笔法,在历史的幕墙上镌刻了家庭和国族命运变迁的独特符码。当主流(男性)话语在侵略者的高压政治下渐次“失声”的时刻,作为裹挟于同样历史潮流当中的社会主体,女作家们不得不以掩隐的,且不同于主流(男性)话语的方式记录下战时生活的点滴。在《更衣记》中,张爱玲写道:“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3]22。在某种意义上说,战乱对个人的社会、生活空间产生了挤压,也迫使那些对社会和人生充满无力感和无助感的人们努力去营建一种自我尚可调控的微环境。

此外,张爱玲还倾力于表现另外一种“场景”的不同“现实”。个体的经验各不相同,《倾城之恋》中那位从陈腐的旧式家庭中走出来的白流k,在经历了香港之战的洗礼之后,并未按当时流行的主流写法那样,走上革命之路,而是满足于重新寻找到了生活的归宿。张爱玲笔下的白流k越过了特定的经验和想象的界限,香港的沦陷反而成就了她长期渴慕的安稳生活。张爱玲似乎在此看到了人与社会、人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隶属的`关系,还很有可能是相离相悖的。

的作家”[4]335。在文棣眼中,张爱玲的写作“极为生动而且难以忘怀”[5]195,因而被钟玲认为是“许多女作家的灵感来源”[6]150。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对于细节的描写向来为人所称道,其精到而传神的笔法甚至成为了她的重要标识。譬如短篇小说《封锁》中对女主人公的外貌描写:

吴翠远……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唯恐唤起公众的注意……然而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连她自己的母亲也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7]199。

张爱玲在这里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吴翠远的外貌特点,读者甚至可以因此想象出她在生活中的平淡无奇、四平八稳。然而,战争的封锁却使她在一辆封闭拥挤的电车上与另一位男人相遇并感觉一见如故,而当封锁解除,也就是封闭空间开放之后,这一切也就轻易地结束了。战争以一种高度个人化的方式切入生活,它以封锁、空袭的方式出现,威胁和迫近的却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张爱玲的文字构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沦陷区生活,从而丰富了战争书写的形式与内涵。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有些学者认为其文字老到、灵动,但有的学者却对其内容上的琐碎小气而颇有责辞,大陆学者孟悦曾说:

张爱玲“琐”处落笔,其“心”其“旨”,未必就一定也小。我说她与“五四”―左翼话语有“对话”,并不仅仅是一个比喻[8]343。

因此她认为,“小”只是对张爱玲写作的浅表概括,并没有深入其内涵和用心。在此问题上,海内外的一些学者曾展开过争论。香港学者周蕾在其《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政治阅读》一书中论述了张爱玲对于“不相干”的生活细节的态度。“细节描写”被她界定成一种感官、琐细甚至浮面的文本呈现方式,它与战争、革命等较为宏大的写法是相矛盾的。她认为张爱玲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探究了现代性与历史的关系,细节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与战时的困陷、毁灭和荒寂是相关的,而“将细节加以戏剧化的呈现,却产生了类似于电影中影像被放大的效果,这是一种摧毁;它所摧毁的是人性中心论,而中国现代性往往不假思索地将人性中心论当成是理想与道德原则”[9]175。

黄心村似乎并不认同周蕾的观点,在她看来,上述提法固然新颖,但存在局限,因为此看法默认女性与琐碎细节之间的联系是理所当然的,这显然是偏颇的。因此,她认为周蕾对张爱玲的评价或许具有启发性,但这种批评的力度只有在将张爱玲放在一个边缘的社会位置上才能体现出来。为此黄心村连续发问:“如果张爱玲并不是她那个时代的边缘性人物呢?为什么女性叙述就必须是边缘化的呢?为什么对细节的关注就必须是一种女性的特质呢?”因而,她认为需要将张爱玲和其他女作家们置于时代特定的社会话语和审美传统之中加以审视,上海独特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女性作家对于日常生活的巨细靡遗的描写绝不只是一种反话语,它的功用也不只是驳斥或重新审视先前各种关于现代性和个体性的论述。因此,张爱玲对于生活的细节描述可以解读为是对整个时代风貌的历史性论述,正是通过此种方式,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秩序才得以生动再现。女作家们对“不相干的细节”的着迷,其实就是她们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直接回应,进一步而言,她们对日常事物的着迷,体现了“一种不受限制地讲述她们自己生活经验的欲望,以及一种掌控作者本人的声音和叙述自我之间的朦胧界限的能力”[1]46-48。

彭小妍则认为黄心村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观察到批评理论的复杂性参见penghsiaoyen和nicolehuang著women,war,domesticity:shanghailiteratureandpopularcultureofthe1940s。。在她看来,黄心村混淆了当时的《女声》杂志针对“家庭性”而发起的讨论与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写作团体对“日常事物”的着迷之间的差别。此外,彭小妍认为周蕾关于张爱玲与“不相干细节”的论述,实际上是在论证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否定的辩证法”,女性作家关于细节的描写其实是某些现代主义者对所谓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观念的一种反抗。

战争等主题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她说,“时代那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而如果随便就往“大”里写,就有可能流于浮夸,或暴露自己在底气上的不足。可以看出,张爱玲其实是在用心往“小”里写,她承认自己所书写的常常是一些在街头巷尾都能碰到的“凡人”,但也许正是这些庸常的人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张爱玲极为精到地点出了战争时期人们的普遍心态:动荡不安、朝不保夕,因此渴求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和安全感。这或许也阐明了她的作品为何会在沦陷区迅速获得读者青睐的原因,人们对安稳的生活极度渴求,而她也刻画了生活的最真实、最基本的“安稳的一面”。诚然,张爱玲的写作主题有些“小”,常常囿于家庭、感情之类的问题,但对于人生、时代、革命、战争等“大”主题,她不是因笔力不济才放弃,而是另寻一种途径,精雕细琢地下笔。她说,“和恋爱的放恣相比,战争是被驱使的,而革命则有时候多少有点强迫自己”,而她“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3]115-116,其写法显然不同于在“五四”之后形成主流的左翼叙事模式。

张爱玲将人们熟稔的日常生活加以“陌生化”,将那些终将湮没于历史中的“庸常之辈”、小市民的琐屑生活诉诸笔端,其目的是要以此来争取另一个文化表述的空间。至此,我们可以重新反思周蕾和黄心村为何会在张爱玲的“不相干的细节”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后者在其《乱世书写》中首先肯定了张爱玲的“细节描写”的意义,并认为这正是张爱玲成功的原因之一,然后她认定周蕾对此是持负面评价的,因为周蕾使用了“不相干”这个词语[1]45-47。然而,此“细节”非彼“细节”。在周蕾的论述中,“不相干”其实对应的是她在之前所引用的一段出自张爱玲写在《更衣记》中的话: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

……。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3]20。

张爱玲在文中认为对服饰鞋袄的过分讲究,其实是中国的有闲阶级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而细节的繁复和过度讲究则代表了某种社会的“呆滞”,正是因为中国人在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才导致“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3]22。可见,周蕾只是借用了张爱玲的“不相干”的说法,而并非是对张爱玲的“细节描写”做出价值判断。事实上,“细节”在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的第三章中之所以成为讨论的核心,正是因为她认为如果将“细节”与叙事的关系放在“中国‘革命’的脉络之下”加以考察的话,会得出很不一样的结论:

叙事在新国族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之中担任工具性的角色,倘若如此,对于茅盾提倡的新语言与新文学来说,细节大大地阻碍了国族建构的严肃计划,因此,在正常的叙事建构之中应该被予以删除[9]135。

周蕾曾对新鸳鸯蝴蝶派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做过重新评价,但她在这里并不试图颠覆“正统的历史观”,更多地是为了修正我们关于“五四文学”的看法。在她看来,张爱玲的细节化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五四”―左翼文学的一种对话,张爱玲为自己所做的辩护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

强调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永恒的意味……文学史上朴素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命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3]112-113。

张爱玲的这种解释虽然不够系统,却也不是自说自话,反而自有其脉络。从其特有的写作态度和人生观出发,她的写作显然与“五四”―左翼文学构成了对比:“飞扬”与“安稳”、“予人兴奋”与“予人启示”。“在时代的高潮来临之前,斩钉截铁的事物不过是例外”,所以她才乐于去写“小”的文学,去书写那些被国家、民族的主流话语抛弃和隔离的日常细节,也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会招致批评,因为它们有可能会转移读者对于“严肃”的国族务的关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这些作品为沦陷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留下了生动的记录。她笔下的人物不是英雄,却同样是时代命运的“负荷者”。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一定站在“五四”―左翼文学的对立面,但是,至少她对汹涌澎湃的革命运动是心存抗拒的:

那是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变了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于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又像在初睡醒的时候听见人向你说话,不大知道是自己说的还是人家说的,感到模糊的恐怖[3]220。

这段文字有意无意中透露了作者意味深长的政治感悟,在左翼的汹涌潮流当中,她敏锐地意识到个人生活正在逐渐的社会化,消融在社会的总体之中,到最后甚至难辨自我与他者,在宣扬集体意识的时代,社会文明对个人的同化和压抑使得自我的“个别性”和“特殊性”随时有着被吞噬的危险。于是,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地保持着“个性”,在“人们还不能挣脱时代的梦魇”的年代中,“细节化地”仔细描摹时代与人生――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对人生“和谐”的一面进行着永恒的追求。或许,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书写方式,才成就了其文学艺术的独特美感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m].胡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yanhaiping.chinesewomenwritersandthefeministimagination,1905―1948[m].newyork:routledge,2006.

[3]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等,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5]wendylarson.womenandwritinginmodernchinese[m].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1998.lin.feminismandfemaletaiwanwritersinchineseliteratureinthesecondhalfofmoderncentury:acriticalsurvey[m].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2000.

[7]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1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8]孟悦。人历史家园:文化批评三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政治阅读[m].蔡青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从高度理论化逐步向生活化转变,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更为重视文化与生活内容的传递,结合这种教育改革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更为重视文化素养的全面传递。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材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由于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观念的原因,这套教材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本文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考核和评价的局限与对策,对教师的要求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突破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与旧政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常识”相比,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资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这点我们从这套教材的内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正是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下点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就教材内容来说,《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教材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抛弃了以往旧教材过时的内容,突出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这些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

例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偏重于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面,它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人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观念,更多地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并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以便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便于自学。

新教材在课程之前已告诉同学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

课程之前的“致同学们”,相当于以前的“说明”,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怎样看待这门课,主要是介绍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的意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阅读这本教材,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学习方法,具体、细致。

这篇“致同学们”是同学们学习的钥匙,也是教师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点,更好引导学生的前提条件。

每单元前,有本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概念、重点知识点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点是适应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引人大量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实材料,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让学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结论。

同时插图也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擂图,使课文看起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图多达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现象更加直观。

针对教材的这种变化,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考核与评价。

考核和评价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依然如此。

由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仍是考试,难免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顾虑,教学方法目的性和针对性无非是围绕高考转,说到底:分数是硬道理。

因此,我们要真正达到教材设计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为了达到新教材的目标,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唯分”观念,确立素质教育观。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

道德素质的公民。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要制造“考试机器”;第二,在明确高中政治课教学任务之后,就应当摆正政治课考试的地位。

为了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为了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考试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试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任务,考试就沦为阻碍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政治课考试,改变当前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制度,改变围绕高考转的应试教育状况,改变当前的“唯分”观念;最后还应明确的是:我们强调改变“唯分”观念、“应试观念”,是因为当前政治课考试所考的不是“素质”,其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潜力。

一旦考试可以考察“素质”,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就得到了统一,所以,我们改变“唯分”观念,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并不是要否认考试制度本身,相反,应当通过改革当前政治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促进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必须改变,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是评价的基拙。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以人为本是今天最时髦的词语,同时它也道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是明天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的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三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新时期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个性品德的学科,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广大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尤为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思想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本文主要就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政治,学习素养。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社会进步飞快,在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内容,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切实培养学生思想品德。

由此看来,加强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显得尤为关键,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模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

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提出要求的同时,教师的德育教育同样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其他的教师同样具有德育教育的责任。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榜样模范力量,以身作则,带给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引导。

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正处于价值观和道德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加之社会上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的养成。

而教师对于事物好坏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去分辨事物对错或好坏。

诸如,在对待京剧艺术传承而言,当今却鲜有人去学习和爱好,青少年更加喜欢一些新鲜元素,但也不能过度排斥新鲜元素,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美与丑度量中,能够表明自己的立场。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是从心出发的,只有深入内心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原有作用,没有爱的教育将无法发挥原有作用。

那么,如何能够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建立密切的师生互动关系,提升育人成效成为当前首要工作方向之一。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具备职业道德,能够带着负责的.态度去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只有真正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及呵护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接受教师的意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应该提高对情感因素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优化教育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客观的教学成效,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实处,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身心健康成长。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育教育渗透。

在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背景下,新时期如何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在优化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相较于传统政治课堂上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而言,学生转被动为主动,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尤其是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背景下,应该充分整合现代化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政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我讲你听的形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教学成效。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调动,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诸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分析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制作ppt,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将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和瓷器等众多优秀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图片同时,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华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无形中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知识教育和现实教育结合,提升德育渗透成效。

思想政治教学主要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具备更高水平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中联系较为密切的事例,促使学生能够收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

诸如,政治教学中,注重学法、懂法和守法,深入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明确学法和守法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树立教师的模范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2]黎玉财.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31(24):16.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从高度理论化逐步向生活化转变,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更为重视文化与生活内容的传递,结合这种教育改革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更为重视文化素养的全面传递。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高中文化政治论文范文一: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材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由于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观念的原因,这套教材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本文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考核和评价的局限与对策,对教师的要求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突破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与旧政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常识”相比,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资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这点我们从这套教材的内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正是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下点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就教材内容来说,《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教材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抛弃了以往旧教材过时的内容,突出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这些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

例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偏重于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面,它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人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观念,更多地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并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以便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便于自学。

新教材在课程之前已告诉同学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

课程之前的“致同学们”,相当于以前的“说明”,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怎样看待这门课,主要是介绍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的意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阅读这本教材,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学习方法,具体、细致。

这篇“致同学们”是同学们学习的钥匙,也是教师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点,更好引导学生的前提条件。

每单元前,有本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概念、重点知识点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点是适应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引人大量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实材料,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让学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结论。

同时插图也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擂图,使课文看起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图多达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现象更加直观。

针对教材的这种变化,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考核与评价。

考核和评价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依然如此。

由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仍是考试,难免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顾虑,教学方法目的性和针对性无非是围绕高考转,说到底:分数是硬道理。

因此,我们要真正达到教材设计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为了达到新教材的目标,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唯分”观念,确立素质教育观。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

道德素质的公民。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要制造“考试机器”;第二,在明确高中政治课教学任务之后,就应当摆正政治课考试的地位。

为了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为了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考试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试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任务,考试就沦为阻碍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政治课考试,改变当前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制度,改变围绕高考转的应试教育状况,改变当前的“唯分”观念;最后还应明确的是:我们强调改变“唯分”观念、“应试观念”,是因为当前政治课考试所考的不是“素质”,其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潜力。

一旦考试可以考察“素质”,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就得到了统一,所以,我们改变“唯分”观念,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并不是要否认考试制度本身,相反,应当通过改革当前政治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促进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必须改变,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是评价的基拙。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以人为本是今天最时髦的词语,同时它也道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是明天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的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五

在特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通过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又被称为“留守孩”、“留守学生”、“留守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的农民数量增长也越来越快,他们留下的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应予以重视起来。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缺乏父母的照顾,而父母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往往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

长此下去,留守儿童渐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和观念,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丑恶与善良,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偏差。

还有一部分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做事情完全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自私自利的行为很明显。

(二)道德意识薄弱,行为失范。

留守儿童在行为上的失范现象,一定意义上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薄弱造成的。

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的留守儿童对社会缺少了信任和责任,出现了放任的行为,比如,在平时做事一点不尊重人、行动散漫不踏实。

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不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事。

同时,这种不良风气在大环境下被传递和强化,使得他们随着自己的意愿做事,最后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扭曲。

心理问题现在并不少见,原因是多样的。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之所以会特别突出,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对象倾诉内心的烦恼与不安,不能充分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也就使得他们变得冷漠、任性、敏感、自卑、孤僻和自闭。

最终容易出现偏激的性格,从而心理变得扭曲,心理问题随之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忽视与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言语和行为都会对留守儿童影响深远。

特别是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养成,这时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和示范,纠正和指责孩子的`过错,任由他们发展,致使行为放任、散漫。

同时,很多家长们存在着错误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只要钱够花就行了,至于思想道德,觉得无所谓。

因此,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人际沟通等方面了解太少,漠视了孩子对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

学校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和良好个性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育观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德育工作存在弱化趋势。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发展有着束缚,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老师一般不会注意他们,这让留守儿童感到更加自卑。

再加上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既复杂又长期,结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致使很多学校忽略了它,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会受到具体、现实环境的影响,其中消极的现象就会严重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

例如:有的人在家经常打骂老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

还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觉得就算孩子不上学,也照样可以打工挣钱。

还有,随着电视、网络等逐渐走入农村家庭,慢慢对人们的习惯方式和理念进行着改变。

然而,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暴力、色情等出现在荧屏上,给留守儿童带来消极影响。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要重视家庭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家庭是儿童成长沟通的重要环境和场所,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与儿童的情感交流。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要时常与子女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进行了解,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其次,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纠正和更新,积极引导孩子的思想品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力量。

学校承担着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一,正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以及心理咨询辅导。

第二,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社会关注,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媒体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宣传中,应多对正面形象进行宣传,如多报道一些有留守经历的优秀大学生、农民工等各行业的人员的优秀事迹,让全社会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在平时可以发动群众,让公众积极参与和投入,使他们能从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共鸣和归属感被激发出来。

还要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治理,将那些给儿童造成精神污染的垃圾地方清除干净,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留守儿童并不是有问题的儿童,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成。

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六

小议“低碳经济”

哲学上讲,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也更加频繁、深入。以煤炭为例,煤炭是每个国家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而使用煤炭产生的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再则,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只为追求眼前的利益,将其消耗殆尽,我们的子孙万代将怎么办?正因如此,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的潮流。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环保方面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低碳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

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

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减少碳污染量,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高碳结构。中国在煤、石油等石化能源方面的技术系统落后,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政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建立低碳型社会。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其次,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最后,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加快定制和修改有利于减排的相关法规,以及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我们只有从自己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来说,在低碳经济面前,我们提倡“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以我们小小的力量,大大的责任为低碳经济做点贡献。

2023年大学生政治论文(案例17篇)篇十七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是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

从法理上分析,这种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

而在近期,在我国部分城市,却主要体现在交通方面。

具体表现为:一位由执法部门派出的“钩子”,“发生了紧急状况”,向私家车主“求助”。

车主动了恻隐之心将其搭载。

孰不知落入了一个圈套,因为不远处的执法人员,按照所谓的证据,将其定为“非法营运”。

然后“依法处置”,罚款。

这位车主自然是百口莫辩,除了“乖乖受罚”,哪有半点回手之力?这样的执法方式固然荒谬。

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却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如在上海,一位私家车主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动了恻隐之心搭其上路。

结果,搭客拔了他的车钥匙,车外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他拖出,还把他双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

对方告诉这位车主,他们市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要他交钱才能拿回车。

在各种压力下,最后这位车主交了一万元才取回车。

同样是在上海,另一位车主也是动了恻隐之心,却引来“非法运营”的横祸。

尽管他采用了“断指”的方式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也只是徒劳。

庆幸的是,最后他们一个采取诉讼的方式,一个采取向政府求助的方式,让法律还给了他们一个公道。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程序上的违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

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

政府能否自觉的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是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然而在“钓鱼”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却变成了违法者,引诱守法者违法。

这让社会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质疑。

而执法者的做法所影响的也不仅是这一部门的形象,更影响了法律的形象。

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制观念和信心。

行政执法中的“钓鱼”行为,不但会让公众在守法与违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更是对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但是为何会有“钓鱼”执法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执法经济。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任何行政部门都没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都要上交国库”,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40%到50%的比例将罚没款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此办法被俗称为“两次五五分成”。

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个人联手设套盘剥司机。

从这个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给交通执法部门经费或所给经费很少,不足以维持部门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创收;中端是执法部门,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得越多,单位提成和政府财政返回得就越多,领导和员工的奖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执法人员,单位又将创收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执法人员,并与个人奖金、福利、考核、提职加薪等挂钩。

这样就在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之间结成了一个公权力与私利错位纠缠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目标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且现在执法部门法治意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由于利益的驱动,更不把法律当回事,以致以罚代法屡禁不止。

“钓鱼”执法则成了执法经济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钓鱼执法”呈不断向社会扩充“执法力量”之势,提成机制让有关部门公然在社会上“招聘”大量“钩子”,也就是所谓的“协查员”乃至“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

他们败坏了“正义”和“正义感”的名声,使社会诞生出大量不从事生产性、创造性劳动的寄生虫,也使法律、公权力的公信陷于崩溃的危险边缘。

当“钓鱼”成为常态,社会的信任危机也自然会加重,互助友爱的美德将在“钓鱼”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执法者的“钓鱼”,守法者固然是那条鱼,法律、道德也同样是那条鱼。

“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这句话是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句“最牛私家车标语”。

当然这无疑是网民们针对“钓鱼”执法的黑色幽默。

但是这或许成为了私家车主面对“钓鱼”执法的无奈之举。

不过,如果这样的标语出现在每一台私家车上,是否就表示,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外衣,使那些社会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

那么我国的民族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又该如后得到弘扬,得到发展。

而这种情况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与不安,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钓鱼”执法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对人们法制观念的影响,实在太大。

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思索,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钓鱼”斩草除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入党动漫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困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实用单板滑雪的体会范文(15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子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滑雪作为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运动,

    精选兼职人员劳务合同协议(通用18篇)

    在商业和法律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规范和约束双方行为的作用。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合同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住址:____

    2023年工作汇报心得感悟范文(20篇)

    在工作汇报中,我们可以回顾与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工作汇报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最优双奥精神心得体会大全(19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双奥指的是奥运会和学业。作为一

    实用高三疫情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9.以下是一些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和技巧。2020年是注定不平

    专业学校志愿者工作计划(案例19篇)

    在学校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工作计划。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鼓励社会文明

    最优听课感受心得(通用23篇)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吧。20xx年3月12日,星期四,我们到塔

    热门生态文明实践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文明实践是倡导文明行为的

    实用咏柳的心得(通用20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咏柳读书,是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