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我懂得了明确目标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成长和经验总结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一
201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说:“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老朋友。”走得再远,前行路上仍将携手并肩。
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未来全球发展的看法,他表示: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权利。
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习近平透过表象,直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根”,还开出了舒危解困的四味“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9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达20%。
加强大国关系注重合作共赢。
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会晤。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强化了中俄战略互信,推动了双边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时指出,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终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不断发展,更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中两国齐心协力,将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信任,再次确认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勾画出了两国未来合作的蓝图,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习近平访问英国,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步入第二个10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欧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出自莎士比亚1611年写的戏剧《暴风雨》。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借用它深刻阐述了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英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合作共赢的崭新时代。
从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年会开幕式到体验酒吧文化,从同民众互动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习近平的英伦之旅,充满浓浓的人文色彩。
从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习近平这次访英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不仅反映出英国敏锐的外交触角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折射出英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英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眸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大国如何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大国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国际责任。面对历史的呼唤和世界的期待,中国致力于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国相处之道,着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架构。
一带一路实质推进。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赢得了巴各党派人士的热烈赞赏和强烈共鸣。访问期间,中巴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了首单。丝路基金将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首个支持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让中巴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也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和典范。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尼也是在“一带一路”的“南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了对接。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国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
在访问过程中,中哈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衔接。中俄决定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中白携手共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习近平主席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邻国——越南、新加坡。访问期间,中越加紧磋商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在新加坡,中新决定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
中国同31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为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机遇。
由习近平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历经800余天筹备,正式成立。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它同习近平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一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地区、给世界带来无限希望。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说:“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我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和新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布,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也是双方各领域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
习近平郑重宣告: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合作计划等……每一个计划宣布后,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洲大陆发展需求,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的升级版。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正确义利观,他表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也是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非洲伟大的朋友,中方高度重视非洲国家令人钦佩。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非团结不断巩固,非洲国家同中国已成为战略性伙伴。
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一次次出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的追求、共同进步融为一体,不断密切着联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历史接力棒,中国外交的宽阔大道在脚下延伸,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伸向远方。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二
进入新时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科技、新媒体、新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全球化的趋势,aswellas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新局面下,我们要如何应对。
第二段:学会适应变化,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变化,我们的第一看法应该是积极的。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过去看起来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可能在几年甚至几个月后会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应该预期和期望变化,重新学习和成长,适应变化,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段:打破旧思维,开启创新。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必须摒弃“老一套”的观念,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思维方式。创新不仅是基于当前的需求,更是要面向未来,去寻找新的机遇。这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优势,跑在前面。
第四段:强化团队意识,共建和谐。
在紧张的现代社会,强烈的团队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团队像一面旗帜,能够集结各人之力,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大的任务。一个团结的团队不仅可以给员工们带来更多的动力和精神支持,更可以在协作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是成功的关键。
第五段:拥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社会责任。除了追求个人的成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利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社区和更广泛的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一个有利于我们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循环,一个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的循环。
总之,在新的局面下,我们必须拥抱变化,并且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我们要放下过去的陈旧思维,去寻求新的机遇和发展。更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普通人在新时代下所应该有的生存观和价值观。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三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五)大国外交。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四
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开启了我国主场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留下了宝贵经验。
这些年的杭州的g20峰会、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以及最近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我们都够在其中看到中华民族“和”思想的精髓,这也正应了我们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理念,即国家之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我们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更是应该提倡善解能容的“和”思想。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彼此对立,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居住的地球才能越变越美好,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和谐。
《大国外交》观后感。
抚今追昔,历经过苦难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时至今日,“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亲、诚、惠、容”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持。5年来,习近平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此为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在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强而不霸,也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针对南海争议、“钓鱼岛”主权之争、半岛局势之变、印度非法越界,中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保持定力、亮明底线,发声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法理、外交、舆论,全线应对。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但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复兴是自我发展和壮大,是内外良性互动的过程,必将经历艰巨的探索;中国复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到“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打压围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合作性崛起、制度性崛起、群体性崛起,以最终实现和平复兴,真正走出一条周全而审慎的复兴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全球舞台上,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无论是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较大幅度增加,主动参与更多的战乱地区的维和任务;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亦或是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以“金砖+”引领全球治理,用“中国方案”破解发展难题,无不彰显大国担当,贡献行胜于言。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
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要站好自己的应站之位,尽好自己应尽之责,
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六
《大国外交》是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由中央组织拍摄的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这部专题片紧紧围绕------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弘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纪录片《大国外交》共6集,分别为,《大道之行》《众行致远》。
《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美美与共》。向我们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奉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充分体现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大国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即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国外交中的自信表现,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28次踏出国门,飞行里程达到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离不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示出非凡的生命力,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内政发展为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敢于担当的底气;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自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提倡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沉着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十三五”规划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及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秉持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进程,特别是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顺势而行,利于千里。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经济全球秩序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最期盼的。公正合理的多边外交能够带来互惠与共赢,是中国一直秉持推崇并将继续推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成效、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五)大国外交。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
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七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辨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启新征程,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合作中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互利共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立牢悠远博大的"历史观",做知史懂史用史的"百晓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悟透历史这本宏大的"百科全书",端起历史"望远镜"深研过去,将"史实"和"史识"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读史知史"中倾听历史回响,明智鉴今。
要深刻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汲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把握前进趋势,标定发展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今天,历史的重任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今天也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要有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提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连日来,日照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全会确定的新目标展开讨论,谈认识,说期待,话落实。大家表示,一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
开局决定全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家表示,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任佳说,全会吹响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冲锋号,为我们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锚定基点、找准坐标、明确任务提供了遵循,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共岚山区委党校副校长黄建立说,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提出了“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成就令人振奋,目标催人奋进。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五莲县科技局党组成员鲁勇说,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力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我们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明确目标。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彭晓丽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系列战略性、创新型举措,系统谋划推进日照“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卫生院院长万磊表示,通过这次盛会得到了好多信息,心情非常激动,今后他们一定会继续坚持治病救人的医疗观念,在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坚持全会的精神作为动力和今后目标的指引,全面深化落实医疗制度改革,守好医疗这个前沿阵地。
日照市体育局体育经济科负责人臧伟说,全会对编制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谋划下一步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引领,以举办25届省运会为契机,以加快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体育全产业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
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
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
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
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会议精神,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
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坚定自信,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
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法院干部,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三是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
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建议》中的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一是护航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依法加强涉农审判和生态环境司法,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三是深化改革攻坚。破除制约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新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推动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遵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加需要创新的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事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各方面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坚持创新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突出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引领、统筹协调是关键。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创新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擘画蓝图、明确目标。创新开创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脚踏实地向前进,创新中国必将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赶考”之路正式启航。
以实学武装头脑,是我们“时代赶考”的首要关键。要想“考得好”,学习少不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上,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深吃透、入脑入心,坚定自觉、不折不扣地抓好“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将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当中,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牢记“赶考”初心、弘扬“赶考”精神,以强烈担当、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在育新机、开新局中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以实干推动发展,是我们“时代赶考”的永恒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聚焦全会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把握新格局、新阶段、新机遇、新要求,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抓手,紧随国家战略,谋划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经济、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各项工作,抓紧推出一批重大目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乡村振兴行动等重大领域体现新作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以实绩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时代赶考”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走好“赶考”之路,就是要不断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念和发展理念,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稳扎稳打、苦干实干、乘势而上,将解决民生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摆在首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创造高品质生活上有更大作为,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赢得人民的真诚“点赞”。
使命在肩、大考在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真情服务人民群众,我们才能获得拥护、取得高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基层行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全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创新驱动。勇于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抢抓机遇是业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生猪养殖、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发展的机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准方向积极对接重点项目,不等不靠,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学习贯彻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用实际行动争当正能量传播者。三是持续强基控险。风险防控是我业务发展的保障,必须认真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防控工作,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主张和平发展体现大国担当。
201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说:“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老朋友。”走得再远,前行路上仍将携手并肩。
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未来全球发展的看法,他表示: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权利。
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习近平透过表象,直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根”,还开出了舒危解困的四味“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9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达20%。
加强大国关系注重合作共赢。
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会晤。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强化了中俄战略互信,推动了双边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时指出,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终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不断发展,更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中两国齐心协力,将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信任,再次确认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勾画出了两国未来合作的蓝图,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习近平访问英国,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步入第二个10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欧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出自莎士比亚1611年写的戏剧《暴风雨》。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借用它深刻阐述了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英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合作共赢的崭新时代。
从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年会开幕式到体验酒吧文化,从同民众互动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习近平的英伦之旅,充满浓浓的人文色彩。
从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习近平这次访英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不仅反映出英国敏锐的外交触角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折射出英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英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眸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大国如何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大国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国际责任。面对历史的呼唤和世界的期待,中国致力于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国相处之道,着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架构。
一带一路实质推进。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赢得了巴各党派人士的热烈赞赏和强烈共鸣。访问期间,中巴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了首单。丝路基金将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首个支持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让中巴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也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和典范。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尼也是在“一带一路”的“南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了对接。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国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
在访问过程中,中哈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衔接。中俄决定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中白携手共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习近平主席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邻国——越南、新加坡。访问期间,中越加紧磋商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在新加坡,中新决定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
中国同31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为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机遇。
由习近平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历经800余天筹备,正式成立。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它同习近平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一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地区、给世界带来无限希望。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说:“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我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和新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布,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也是双方各领域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
习近平郑重宣告: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合作计划等……每一个计划宣布后,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洲大陆发展需求,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的升级版。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正确义利观,他表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也是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非洲伟大的朋友,中方高度重视非洲国家令人钦佩。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非团结不断巩固,非洲国家同中国已成为战略性伙伴。
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一次次出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的追求、共同进步融为一体,不断密切着联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历史接力棒,中国外交的宽阔大道在脚下延伸,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伸向远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提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连日来,日照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全会确定的新目标展开讨论,谈认识,说期待,话落实。大家表示,一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
开局决定全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家表示,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任佳说,全会吹响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冲锋号,为我们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锚定基点、找准坐标、明确任务提供了遵循,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共岚山区委党校副校长黄建立说,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提出了“十四五”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成就令人振奋,目标催人奋进。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五莲县科技局党组成员鲁勇说,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力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我们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明确目标。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彭晓丽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全会提出的系列战略性、创新型举措,系统谋划推进日照“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卫生院院长万磊表示,通过这次盛会得到了好多信息,心情非常激动,今后他们一定会继续坚持治病救人的医疗观念,在基层的卫生工作岗位上,坚持全会的精神作为动力和今后目标的指引,全面深化落实医疗制度改革,守好医疗这个前沿阵地。
日照市体育局体育经济科负责人臧伟说,全会对编制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谋划下一步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引领,以举办25届省运会为契机,以加快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体育全产业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基层行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全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法治”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创新驱动。勇于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抢抓机遇是业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生猪养殖、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发展的机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准方向积极对接重点项目,不等不靠,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学习贯彻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用实际行动争当正能量传播者。三是持续强基控险。风险防控是我业务发展的保障,必须认真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防控工作,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立牢悠远博大的"历史观",做知史懂史用史的"百晓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悟透历史这本宏大的"百科全书",端起历史"望远镜"深研过去,将"史实"和"史识"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读史知史"中倾听历史回响,明智鉴今。
要深刻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汲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把握前进趋势,标定发展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今天,历史的重任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今天也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要有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九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党课心得【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主张和平发展体现大国担当。
2015年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说:“中国人民重情重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支持的老朋友。”走得再远,前行路上仍将携手并肩。
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未来全球发展的看法,他表示: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人享有发展权利。
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习近平主席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习近平透过表象,直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根”,还开出了舒危解困的四味“药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9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达20%。
加强大国关系注重合作共赢。
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5次会晤。如此频密的高层接触,强化了中俄战略互信,推动了双边务实合作稳步发展和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用普京总统的话来说:“中俄关系目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月,习近平在访问美国时指出,要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终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不断发展,更多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奥巴马总统再次重申,美方欢迎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崛起,这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中两国齐心协力,将使世界更安全、更繁荣。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到白宫秋叙。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增进了中美之间的相互信任,再次确认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勾画出了两国未来合作的蓝图,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0月,习近平访问英国,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步入第二个10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英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中欧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出自莎士比亚1611年写的戏剧《暴风雨》。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借用它深刻阐述了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中英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两国关系合作共赢的崭新时代。
从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年会开幕式到体验酒吧文化,从同民众互动到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习近平的英伦之旅,充满浓浓的人文色彩。
从英国在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习近平这次访英给予的高规格接待,不仅反映出英国敏锐的外交触角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也折射出英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英国在西方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眸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大国如何相处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大国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国际责任。面对历史的呼唤和世界的期待,中国致力于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国相处之道,着力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架构。
一带一路实质推进。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赢得了巴各党派人士的热烈赞赏和强烈共鸣。访问期间,中巴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
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签下了首单。丝路基金将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作为首个支持项目,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让中巴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也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和典范。
与巴基斯坦一样,印尼也是在“一带一路”的“南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了对接。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国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
在访问过程中,中哈商定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衔接。中俄决定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中白携手共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15年秋冬之交,习近平主席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走访了两个邻国——越南、新加坡。访问期间,中越加紧磋商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内合作。在新加坡,中新决定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积极探讨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沿线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范围之广,令世界惊叹。
中国同31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积极同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为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新机遇。
由习近平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历经800余天筹备,正式成立。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它同习近平于2014年宣布成立的丝路基金一道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成果,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却又不限于周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地区、给世界带来无限希望。
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2015年12月4日,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说:“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我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非关系定位再提升和新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布,是中非关系重要性的持续显现,也是双方各领域合作拓展的自然结果。
习近平郑重宣告:为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基础设施合作计划等……每一个计划宣布后,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大合作计划高度契合非洲大陆发展需求,启动了中非互利合作的升级版。
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正确义利观,他表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这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也是中国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非洲伟大的朋友,中方高度重视非洲国家令人钦佩。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非团结不断巩固,非洲国家同中国已成为战略性伙伴。
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一次次出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世界各国的追求、共同进步融为一体,不断密切着联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同中国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2016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握历史接力棒,中国外交的宽阔大道在脚下延伸,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伸向远方。
《大国外交》是为全面展现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由中央组织拍摄的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这部专题片紧紧围绕------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反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弘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纪录片《大国外交》共6集,分别为,《大道之行》《众行致远》。
《中流击水》《穿云破雾》《东方风来》《美美与共》。向我们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奉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充分体现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大国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即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大国外交中的自信表现,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28次踏出国门,飞行里程达到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的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离不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示出非凡的生命力,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内政发展为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夯实了敢于担当的底气;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自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提倡建立国际新秩序,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沉着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十三五”规划进入深入推进的重要阶段及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要秉持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进程,特别是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顺势而行,利于千里。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建立更加公平互惠的经济全球秩序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最期盼的。公正合理的多边外交能够带来互惠与共赢,是中国一直秉持推崇并将继续推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成效、大有可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立牢悠远博大的"历史观",做知史懂史用史的"百晓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悟透历史这本宏大的"百科全书",端起历史"望远镜"深研过去,将"史实"和"史识"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读史知史"中倾听历史回响,明智鉴今。
要深刻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汲取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把握前进趋势,标定发展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今天,历史的重任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今天也永远是历史的延续。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要有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
抚今追昔,历经过苦难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时至今日,“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亲、诚、惠、容”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持。5年来,习近平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此为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在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强而不霸,也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针对南海争议、“钓鱼岛”主权之争、半岛局势之变、印度非法越界,中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保持定力、亮明底线,发声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法理、外交、舆论,全线应对。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但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复兴是自我发展和壮大,是内外良性互动的过程,必将经历艰巨的探索;中国复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到“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打压围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合作性崛起、制度性崛起、群体性崛起,以最终实现和平复兴,真正走出一条周全而审慎的复兴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全球舞台上,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无论是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较大幅度增加,主动参与更多的战乱地区的维和任务;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亦或是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以“金砖+”引领全球治理,用“中国方案”破解发展难题,无不彰显大国担当,贡献行胜于言。
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身艰苦的努力,也得益于对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分享。“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从唤醒繁盛“一带一路”的历史基因,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让“世界繁荣”与“中国引领”交相辉映;到加大对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为他国人民创造更多机遇,带动经济发展,持续增进民众福祉,“鱼”“渔”皆授,积极营造共荣共繁格局。
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开启了我国主场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留下了宝贵经验。
这些年的杭州的g20峰会、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以及最近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我们都够在其中看到中华民族“和”思想的精髓,这也正应了我们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理念,即国家之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我们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更是应该提倡善解能容的“和”思想。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彼此对立,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居住的地球才能越变越美好,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和谐。
《大国外交》观后感。
抚今追昔,历经过苦难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时至今日,“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亲、诚、惠、容”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持。5年来,习近平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此为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在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强而不霸,也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针对南海争议、“钓鱼岛”主权之争、半岛局势之变、印度非法越界,中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保持定力、亮明底线,发声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法理、外交、舆论,全线应对。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但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复兴是自我发展和壮大,是内外良性互动的过程,必将经历艰巨的探索;中国复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到“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打压围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合作性崛起、制度性崛起、群体性崛起,以最终实现和平复兴,真正走出一条周全而审慎的复兴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全球舞台上,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无论是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较大幅度增加,主动参与更多的战乱地区的维和任务;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亦或是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以“金砖+”引领全球治理,用“中国方案”破解发展难题,无不彰显大国担当,贡献行胜于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的第三篇文章《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外事工作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明确要求。笔者以为,此“三观”意蕴丰富,内涵深刻,引人深思,其对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在变局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颇有启发意义。
当下,“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党员干部应以“三观”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实“三人”,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局面。
“接力棒”,做“领头雁”,鼓足干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续辉煌历史。
立牢以一驭万的“大局观”,做布局落子谋势的“善弈者”。大局关乎前进方向、关乎整体布局、关乎前途命运。党员干部要培养统筹兼顾、放眼整体的“大局观”,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观其本质,更好地思考、把握、谋划全局,更好地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既谋子又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期”,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于此,党员干部更要做到心中有大局、行动践大局,不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做好自己应做之事,立足岗位明确职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初心“保质”“保鲜”,以一颗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1840年,鸦片战争撬开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固步自封的危害、强国建设的重要、强大军队的关键,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合作、共享、共赢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开展“大国外交”。
大国外交需要大国责任。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凸显得淋漓尽致,中国担当、中国胸怀、中国力量更是为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能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中国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站上更高起点,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同时,不断加强经济组织合作引领,与金砖国家携手打造新的“金色十年”,开启“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投行,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扮演更重要角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运筹帷幄,与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给自己创造了机遇,也让全世界得到实惠。
但大国外交并非一路坦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势必会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激烈竞争,甚至形成掎角之势。不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不看好中国,从最初的“中国崩溃论”,到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各种错误论断、偏激理论甚嚣尘上。但中国的“大胸怀”,让发展国力、合作共赢、包容和谐、拼搏奋进成了主色调,也进而得到了不少国家的理解、欣赏、信服。近年来、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吸引了外界的眼光,让国际社会在好奇、惊讶之余,更好地了解、研究中国,携手创新全球治理理念。
与此同时,大国外交需要大国担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区域维和、世界反恐、国际援助、和平谈话……中国用实实在在极大力度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是负责任、宽胸怀、有格局的大国,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也更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和平有序的氛围,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共享改革的红利。当然,大国担当不仅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也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门撤侨、亚丁湾护航、国际巡逻等,始终将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
5年的努力,我国外交硕果累累,但我们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的认识,始终明确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旧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们务必携手共进、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把握好大国外交带来的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该片生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篇章。从“中国梦”的阐述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再到“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的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着深刻“蝶变”。
独具“深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习近平的外交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度。大国交往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关键领域,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在国与国相处的过程中,不分国土面积的大与小,也不论国家实力的强与弱,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的深度。
独具“广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赋予了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广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花结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共同进步。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弹奏的交响曲,还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圆舞曲。
独具“温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提“新狮子观”,既是对中国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的完美概述。中国人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抱有“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狭隘思维,开放、合作、共赢等朴实而有温度的现代化外交理念将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通行证。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
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一
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篇章。从“中国梦”的阐述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再到“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的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着深刻“蝶变”。
独具“深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习近平的外交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度。大国交往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关键领域,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在国与国相处的过程中,不分国土面积的大与小,也不论国家实力的强与弱,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的深度。
独具“广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赋予了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广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花结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共同进步。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弹奏的交响曲,还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圆舞曲。
独具“温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提“新狮子观”,既是对中国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的完美概述。中国人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抱有“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狭隘思维,开放、合作、共赢等朴实而有温度的现代化外交理念将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通行证。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二
开新局面意味着从过去的老套路中脱离出来,探索新的思路和方式。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曾经历过许多开新局面的时刻,无论是在求学、工作还是人生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下面我将从自信、创造力、团队精神、坚持不懈以及成长与进步五个方面,分享我在开新局面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开新局面中,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当我们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时,自信可以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在过去,我曾经遇到过许多充满挑战的情境,比如在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能力等等。这些经历教会我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自信,才能在新的局面中保持冷静和淡定,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坚信自信是开新局面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在开新局面中,创造力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在面对迎头赶上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时,创造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竞争力。我曾经就读于一所创意设计专业的学校,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我的创造力。我学会了在大脑中形成多重联想,并将其转化为创新的点子。这种创造力在我后来的求学生涯和工作中派上了用场。因此,我笃信创造力是开新局面中的一把箭。
第三,在开新局面中,团队精神是无可替代的。一个成功的团队可以凝聚力量,集思广益,助力开拓新的局面。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团队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新的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团队的合作,我们有机会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及学会了在团队目标的驱动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团队精神的力量让我在开新局面中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在开新局面中,坚持不懈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人生充满了起伏和曲折,当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是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我曾经经历过失业的困境,这使我陷入了低谷。然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个过程教会了我,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在开新局面中,成长与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开新局面不仅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成长的过程。在开新局面中,我们不断地面对新的事物和新的挑战,通过克服和解决这些挑战,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在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求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地向前迈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取得了进步并且不断发展。因此,我坚信成长与进步是开新局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从自信、创造力、团队精神、坚持不懈以及成长与进步五个方面来看,我深知开新局面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在开新局面中获得成功。自信让我勇往直前,创造力帮助我找到突破口,团队精神让我发挥集体智慧,坚持不懈使我克服挫折向前迈进,成长与进步让我不断超越自我。正因为如此,我坚信,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我将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并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三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迎来了20xx年。回顾去年的工作,一年的时间,在行领导以及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服从支行及科室领导经理以及经理的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主动的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必须的提高。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与业务素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经过不断学习,使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思想上,我时刻了解时事动态,学习理论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年以来,我在行动上自觉践行“诚于心,信于行“的服务的宗旨,用满腔热情进取、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在平时工作同,我也比较注重团结同志,因为我深信工作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仅有好的团队才能为客服供给更好的服务,才能为我们银行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在工作之余,我也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金融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一年前的我对自己或许还有些疑惑,半路出家,对金融知识一片空白的我倒底能不能干好金融工作。这一年间,经过对银行、会计、保险、证券及理财等知识的全方位学习,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知识积累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干好以后的工作也更多了一分自信。
2、当好助手,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上,经过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使我更加认真的对待本职工作,勤于实践,业务技能不断增长,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今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积极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整个成都银行的发展大计,过去的几年,在“二次创业”、“五年规划”发展新思路的指引下,整个成都银行各项业务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此刻上市工作也在进取的筹划当中,我们更不能因为我们的原因而拖了整个成都银行的后腿。
3、从严律己,积极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仅关乎我自己、更关乎党组织的形象。党员的表率作用发挥得越好,我们整个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就越强,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才能落实得越好。
所以,在工作中,我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率先垂范。在工作中遇到不懂之处,能主动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不足之处能虚心理解意见。团结同事,互相帮忙,相互勉励,共同促进。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的不足:一是工作中还有时还不太放得开手脚,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还不够。二是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有时研究得尚不够全面。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在思想、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提高,并充分认识到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积极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不足,弥补缺陷,不断增强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戒骄戒躁,努力积极,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们支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四
外交是各国之间相互沟通、协商和合作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社会中,外交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对于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我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外交的重要性和技巧。以下是我对外交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外交需要注重建立和维护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外交工作需要着眼于长远,注重建立和谐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与他国开展合作时,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以平等、互利和长远发展为原则。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商,才能够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其次,外交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国的立场和诉求。在国际事务中,各国的利益常常存在差异和冲突。作为外交人员,我们需要善于倾听他国的声音,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诉求。通过与他国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国的需求和关切,也能够更好地协商解决分歧。倾听和理解是交流合作的基础,也是外交工作的重要技巧之一。
第三,外交需要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和挑战。在国际社会中,情势变化万千,突发事件和挑战时有发生。作为外交人员,我们需要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灵活的思维和行动,能够迅速适应各种情况。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权衡利弊,以最佳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并尽可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第四,外交需要坚守原则和维护公平正义。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无论是在跨国谈判中,还是在处理国际争端中,我们都应该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作为外交人员,我们有责任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也应该秉持公平、公正、合作的原则,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最后,外交需要持久耐心和积极主动。外交工作常常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久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世界各国进行协商和合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在外交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主动,主动积累信息、拓展合作渠道,为国家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总之,外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外交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外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作为一名外交人员,我将始终坚守原则、善于倾听、灵活应对、积极主动,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五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新的变化。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时刻处于新的局面之中。这些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在这些新的局面中,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新局面。
在面对新的局面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它。无论是新的工作任务、新的社交平台,还是新的生活环境,我们都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它们。这可能需要我们阅读资料、与人交流,甚至是亲身体验。只有在了解了新的局面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第二段:把握机遇。
新的局面不仅带来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机遇。例如,新的工作任务可能是晋升和奖励的机会;新的社交平台可能是扩大社交圈子的机会;新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学会发现和把握这些机遇,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三段:不断学习。
在新的局面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这包括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与人交流与合作,甚至学会适应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的局面,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四段:积极思考。
在面对新的局面时,积极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可能需要我们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停地反思和总结。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新的局面。
第五段:成长与进步。
无论是什么样的新局面,它们都会让我们成长和进步。在新的局面下,我们会遇到新的挑战,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认识新的人和事。这些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有经验和自信。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成长和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总结:
新的局面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只有了解新的局面,发现和把握机遇,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的局面,同时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面对新局面,让我们敞开心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迎接新的机遇。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然而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同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地跑出新局面,才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谈谈如何跑出新局面。
首先,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气馁,更不能退缩,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高中学习中,每次遇到难题时,我都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同学,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让我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其次,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上大学后,我参加了一个编程社团,学习了很多新技术和知识,这些对我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帮助。因此,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们不要怕失败,只要勇于探索和学习,就会在不断尝试中跑出新的局面。
最后,我们要保持自信和毅力。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我们也要有充足的毅力和耐心,因为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期间,我曾多次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我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跑出新的局面。
通过以上几点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跑出新的局面。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及保持自信和毅力,相信只要跑得快,就一定能够跑出新的局面。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七
一、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教材地位及分析。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特点: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理解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
六、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将着重于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与设计(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提问进行总结:大家都知道,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那么,这个时期我国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原因、恢复情况、恢复影响四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幻灯片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不做具体分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应从对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故要进行详细讲解。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通过列举史实说明中美两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关系由紧张敌对到缓和的过程。加深对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关系缓和的原因。
2、缓和的原因: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并通过幻灯片展示。
3、缓和的过程:。
既然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缓和并最终实现正常化的呢?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的过程。
由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由此过渡到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中日关系正常化。
这一部分内容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影响三方面来解读,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以及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即历史问题。原因方面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过程方面补充田中访华对历史问题表态的一些细节,为后面的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最后进行总结提问: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呢?引出下一问题。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通过展示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图表,从对中国外交事业、国际关系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以上,我们学习了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又进一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创了外交的崭新局面,在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总结过渡到下一问题。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为什么要调整?)。
1、调整依据:
首先指出为什么新时期我国要调整外交政策,即新时期调整外交政策的依据。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进行展示,通过大量的图片史料向学生展示新时期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三、课堂小结。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
中美两国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大门,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促成了1979年两国的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这样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成为了朋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
四、学以致用。
设计一些习题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题型可以设置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
并以课外探究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作业,以中美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展望未来”的10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八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挑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用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并跑出一个新局面。
我是一名高中生,在我的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是我深知自己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发现努力与付出是关键。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想方设法去解决它。最近一次考试我遇到一道难题,我多次思考后仍未能找出答案。最终,我决定自学相关的知识,终于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到了“学而不思则罔”的真谛。
其次,在生活中,我认为乐观心态是最重要的。我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而陷入了困境。当时,我很沮丧并且想放弃。但是我强迫自己保持积极心态,告诉自己前方依旧有很多路可以走。最终,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渐渐地走出了阴影。
最后,在人际关系方面,我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和一个同学存在矛盾,但是通过沟通和妥协,我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我发现,只有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别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友爱。
总之,我认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需要有勇气、智慧和乐观心态,才能跑出一个新局面。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用心去面对,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十九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外交工作者,我深感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立信任是外交的基础。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外交官与外交官之间的合作,信任是成功的关键。在国与国之间,信任可以减少误解和争议,增进合作和分享;在外交官之间,信任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互相支持。因此,作为外交官,我们需要担负起建立信任的责任。我在与外国外交官交往时,始终保持真诚、信任和守信用的原则,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建立起互信关系。通过此种方式,我不仅促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也为国家的利益争取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外交需要注重多边合作。在当今世界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迫切需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交工作者要注重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多边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制度建设。我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交往中,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推动各方在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我们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外交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外交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传统和规章制度,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传统可以保持外交的稳定和连续性,但创新可以使外交更具活力和效益。我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进行创新。这样一来,我不仅为我国外交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外交取得了新的突破。
第四,外交要具备危机处理的能力。在外交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这些危机有些是冲突导致的,有些是自然灾害引起的。无论是哪种危机,外交官都需要具备冷静应对的能力。危机处理需要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和理性,迅速做出决策,采取适当的措施。我在处理外交危机时,学会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保证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最终化解了危机。
最后,外交要注重软实力的培养。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硬实力无疑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实力。通过培养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外语水平、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我在外交工作中注重锻炼自己的软实力,通过多方学习和经验积累,提高了自己的外交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外交工作者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建立信任、注重多边合作、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危机处理的能力和软实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外交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交新局面心得(实用20篇)篇二十
经过风风雨雨的历程,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在过去的稳步发展中,我们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都成为了我们前行的支撑。同时,在新的环境下,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变自己,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第二段:新出发,新起点。
进入新的局面,便意味着我们要从新起点出发。这个新起点不仅仅是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更应该是我们的思想、态度和行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同时,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的行动方案也是关键所在。
第三段:团结合作,共同前行。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前行的目标。在新的局面下,我们需要优化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同时,与外部伙伴的互助互利也是必要的。团结合作不仅能够化解各种难题和纷争,更能激发出每个成员的潜力和能动性,共同实现目标。
第四段:继承创新,保持活力。
对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我们需要善于继承和沿袭,但是也不能止步于此。在新的局面下,保持活力和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同时,创新也促进了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五段:尊重规则,遵循原则。
在新的局面下,我们必须尊重规则和遵循原则。规则是我们行事的准则,遵循规则能够保证我们的行为是正当合理的。同时,也要坚持原则,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维持公正和公平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更多的信赖和支持。
结尾:
新的局面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需要,以更好的状态和能力面对各种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