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组织文章,使之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接下来是一份范文合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一
尽管中职物理教学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是不同地区对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成果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管理部门来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身上。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有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一线教师才能起作用。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反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得好的学校除领导重视以外,最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线教师如果具有惰性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就很难成功。所以,广大一线物理教师要本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中职物理教师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觉悟。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职物理教学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中职物理教学实际效果。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因为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习知识研究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就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此,中职物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1.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培养,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我们要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以利于学生观察。因为,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的,距离学生比较远,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优化,让实验效果尽可能清晰可见。
2.加强中职学生分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中职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正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分组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多组织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中职物理教育教学实效。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二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理论素养,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效果。
近两年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把原先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共54学时),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课时减少了,且三门课属于不同的学科,各自有着特定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好、教师教好都不容易。可以说这对学生、教师都是严峻的挑战。怎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是每个两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重视课堂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的作用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课堂讨论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实施、检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讨论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交流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沟通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比较而言,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即教师从头到尾满堂灌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不利于师生沟通、交流,不利于检验教学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配合讲述式教学的课堂讨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教师小结、课堂练习或课堂讨论、布置参考书或思考题。其中,讲新课前的复习和讲课后的课堂讨论都具有呈前启后的作用,但比较而言,课堂讨论的意义更重要。首先,课前复习旧知识具有检查、验证教学效果的性质,而课堂讨论是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具有转化、深化和强化的性质。转化是指通过课堂讨论把教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深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对新知识的记忆。其次,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课堂讨论也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把教师单纯的讲述课和讨论课做一比较。如下图:
两种授课方式比较(见表1):
很明显,在讲述方式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方式中没有让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所以不能考察反映的强化作用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特点是教学过程的单向性,缺乏学生的反馈。而在课堂讨论方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沦,最后作出总结,它“能熟练地按照学生的反映,随时引出一系列适当的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高效率地达到学习目标。”特点是教学过程的双向性。相比较而言,在讨论方式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迫使教师思考并回答学生,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讨论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文流,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另外,课堂讨论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论题为中心的论争,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准备、组织与实施。
课堂讨论的准备是一堂好的讨论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必须做到三个熟悉,即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教科书和熟悉教学参考书。因为教学大纲规定了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教科书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服务于教学工作的综合资料,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的工具(桥梁)。只有切实做到三个熟悉,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纲为纲(教学大纲)、以本为本(教科书)。其次,课堂讨论在内容安排上,应难易搭配,有概念理解题、原理阐述题、辨别分析题和联系实际分析题。这样既能使学生通过讨论熟悉所学内容,也能训练学生适应不同的题型。再次,教师做好应对焦点、难点问题的准备。第四,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熟悉学生的想法,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也使课堂讨论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准备,做到胸中有数。
课堂讨论的准备(见表2):
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是一堂好的讨论课的关键。根据讨论内容的多少,可分为两种。一是结合一个单元内容进行的讨论,目的是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内容少,在时间上可安排10到15分钟。比如讲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我们出题:“怎样认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把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劳动的两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都要熟悉。这是考察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总体把握,有一定难度。二是结合几个单元内容的讨论。由于内容较多,在时间上可安排l5—20分钟。比如,在讲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后,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特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就几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讨论,难度要大些,因为这需要对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为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和便于统计平时成绩,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应把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做简要记录,讨论结束时,发言好的给予表扬,发言不足的给予鼓励。同时,对讨论做出总结。
课堂讨论的实施(见表3):
课堂讨论的准备既包含当堂课的准备,也包含长期的准备。长期的准备既是教学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没有材料准备,不可能进行研究;仅有材料的准备,没有研究,对问题的把握不可能深入。
三、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是对讨论过程和效果作出科学判断的活动,也是改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应从师生两个方面。从学生方面看,可以观察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踊跃程度;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普遍发言积极、踊跃、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把握的较好则为优。从教师方面看,可观察所布置讨论题的内容、形式;教师对课堂讨论进程的把握是否到位以及对课堂讨论内容的总结。讨论题内容设计全面、形式多样;教师对课堂讨论进程把握的较好;最后的总结准确、无误则为优。实际上,在课堂讨论的进行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从教师的总结方面看,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课堂总结不到位,或是内容有遗漏,或是内容总结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将其补充、完善。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见表4):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具有双重意义。检验过程既是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过程。从教学实践看,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面临的相同问题是阅读专业书籍和相关书籍少,这会导致知识面狭窄、讨论无法深人。在统计08—09学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十四个班的468人中,积极主动发言的有296人次,占了63%,说明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但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发言中,能分析透彻,把握较好的则较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实施及检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阅读指定书目是基础。否则,不懂理论,脑子一片空白,没法进行讨论。
其次,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是关键。有交流,就会暴露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
第三,善于总结是保障。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会有许多体会,这需要进行整理。这个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师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有一个升华。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讨论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三
论文摘要: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资料。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要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构成教育合力,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资料。柳斌曾说:“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要从文明文明做起。文明文明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交往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交往礼仪教育是重要的,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构成教育合力,以到达理想的效果。
一、家庭维度抓启蒙——透过言传身教,抓好四个启蒙。
礼仪教育务必从家庭做起。“对孩子来说,家庭,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楷模。家庭成员中的人际关系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将来他对待他人时将主要以此为依据。”家庭礼仪教育主要是透过言传身教,抓好四个启蒙。
(一)尊敬长辈的启蒙教育。
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事实上,从孩子降生人世开始,他的父母就已开始对他(她)们进行家庭礼仪教育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齐开始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交往礼仪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如何做呢(1)要把尊敬长辈的文明用语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早上起床,教育孩子有文明的向老人打招呼:“爷爷奶奶早上好!”出门要说:“爷爷奶奶再见!”等。(2)坚定地拒绝孩子对长辈的不适宜行为,如:吃饭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3)教育孩子体谅和关心长辈的状况。长辈身体不适,要学会问候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爷爷奶奶吃药,爸爸妈妈下班回家,要在他们进门时帮忙接包、拿拖鞋等。
(二)文明用语的启蒙教育。
文明用语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透过语言来交流,用语言来表达情感,美的语言、文明的语言能够使人们在交往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既给别人以快乐,也给自己以快乐。小孩的语言最初更多来自于家庭的启蒙,家庭的文明用语启蒙教育更多来自于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现代中国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上都享受到最大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单向爱,等孩子长大以后,不懂文明,不明白关心人,自私自利,作为父母,十分苦恼。有经验的父母明白,在这种状况下,事后指责、呵斥孩子,效果并不是很好,不如事前经常用“故事”进行引导。故事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管是讲者还是听众都当作是一种好玩的事情,开心愉快。家长们能够选取一些涉及文明文明方面的故事经常给孩子讲解。利用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的情节和主人公良好的品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下去,能够引导孩子向起息有度,举止有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学习、爱劳动,识大体,解人意等方向发展。
(三)邻里友好的启蒙教育。
“远亲不如近邻”。家长要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首先都要与离自己最近的人搞好关系,互相帮忙。近邻的关系都搞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关心更多其他的人。此刻,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也许是工作、上学的缘故,没有时间互相沟通,所以邻里之间不相互交往。据了解,不明白邻居姓名的大有人在,不与邻居交往的更多。虽然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快了,但是邻里之间还是要友好相处的。家长要让孩子看到,做一个好邻居,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尤为重要。平常的生活无论是楼道里的一声问候,还是见面的会意一笑,都是呵护邻里缘分的一次良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诸如:当孩子白天准备放开音量收看电视或听音乐时,应先让他想想邻居有无上夜班的在家休息;当你在高楼阳台为花浇水时,应告诉孩子要先看看楼下是否有人,是否有晒着衣被;当你的孩子与邻居小孩吵架时,就应先看看别人的孩子有否受伤,并主动带孩子去邻居家问个究竟、道个歉……家长时时刻刻不忘记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启蒙。
(四)文明行为的启蒙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家庭是人们理解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务必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透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构成良好的家风。”家长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礼仪氛围。(1)家长应具有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期盼。(2)家长应不断提高交往礼仪水平。家长是子女模仿学习的榜样,如家长不讲礼仪,将会对子女交往礼仪的养成起消极作用。(3)重视家庭礼仪氛围。如果家庭充满和睦温馨、用心向上、以礼相待的气氛,儿童就会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这种气氛容易激励孩子奋发向上,构成良好的礼仪。
二、校园维度抓传承——透过阵地建设,抓好四个结合。
校园是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主阵地,校园教师在礼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校园教育要进一步推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使其继续发展。因此要个性抓好校园小环境阵地建设,促进四个结合。
(一)交往礼仪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的影响。
(二)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科尔伯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为此要个性注意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把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与对群众的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平行教育的作用,使两者互相促进,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交往礼仪氛围中,自觉把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校园的价值导向相一致,不断升华思想、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如在班队活动中定期举行“礼仪故事吧”,要求选取一些涉及文明文明方面的故事,在班队活动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群体的动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礼仪故事能够是老师讲,也能够是学生讲;能够在活动前讲,也能够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讲;能够是在校园电视台讲,也能够是在课堂上、班会上讲;能够个人讲,也能够是全校集中讲。让学生用心参与,透过搞笑有益的活动,促进礼仪养成。
(三)交往礼仪教育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构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与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交往礼仪教育与校园氛围相结合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和同学榜样示范等交往礼仪教育资源来感染学生。培根说:“一种群众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的。”交往礼仪教育不能仅靠说理教育,要营造育人的优良环境和浓厚氛围。校园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交往礼仪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如加强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发挥交往礼仪教育的功能,校园的宣传栏、班级教室的黑板报每期都要有介绍交往礼仪常识的资料。校园还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多下载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信息,建立礼仪娱乐网,发出“争做网络文明使者”的倡议,使学生都明白“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让网络成为我们完美的精神家园”。在网上,还能够设定礼仪自评栏目,在自评中改变单纯的文字答题方式,能够用漫画的形式让学生从画中找出错误的礼仪之处,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决定,透过形象化的画面,再一次强化了记忆印象。
三、社会维度抓协同——透过环境影响,抓好两个协同。
俗语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可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人是社会的人,小学生必将走上社会,社会必将影响人,人也会影响社会。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务必从社会的维度着重抓好两个协同。
(一)舆论导向与交往礼仪教育协同。
小学生交往礼仪社会教育就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用心采取以下措施使舆论导向与交往礼仪教育协同:
(1)投其所好:制作礼仪动画片。小学生个性是中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看动画片,如《蓝猫淘气三千问》透过动画的形式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深受全国孩子们的欢迎。同样,交往礼仪教育也能够投孩子们所好,将礼仪常识制作成生动活泼的礼仪动画片,帮忙学生理解、决定、模仿,透过具体可感知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转成精彩的画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乐于理解礼仪教育。(2)满足童心:开发礼仪游戏卡。中高年级学生最热衷于打电子游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过了一关又一关,这样过关斩将,步步为营,强烈地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即使输了也能毫不犹豫从头再来,能够屡败屡战,乐此不疲。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中,能够从满足孩子们的童心出发,开发礼仪游戏卡,在游戏中每前进一步务必答对一道相关礼仪知识,设置不同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不文明的。最后的赢家肯定是对交往礼仪知识十分熟悉的学生。这样,透过让孩子们玩游戏简单快乐地掌握交往礼仪知识。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风气、社区文化、大众传媒、社会团体、校外友伴和亲戚邻居等社会生活诸因素,它更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的交往礼仪养成。这些社会生活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们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用心的,也有消极的,有经常的,也有偶然的。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是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重要环节,如校园将小学生交往礼仪资料、要求告知社区居民,让他们一齐督促学生的礼仪行为,并要求他们也要讲究礼仪,让学生在和谐礼仪的环境熏陶中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共同营造文明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用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构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村乡委会、居委会干部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如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馆、烈士陵园和主题公园等,利用这些被誉为“立体的、凝固的教科书”开展教育青少年的各项活动。如寒暑假社区定期举办主题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把社会的不良现象作为反面典型,加强对学生的交往礼仪教育,培养学生鉴别潜力,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和影响。
总之,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校园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够在构建家庭、校园、社会三维一体模式上进行探索。无论是哪种教育,在“言传”时都不应忘记:小学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把抽象的礼仪行为准则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当中,透过参加各种相关的主题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德国一位校长说,德国没有道德课,但十分重视行为训练。“道德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道德教育主要靠四条:家长的榜样;教师的人格;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实践和训练。”只有在调节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力量,使之构成用心正确的教育合力下,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才会到达理想的效果。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四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情况下,音乐教育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被教育者的情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有助于智力的开发,能够全面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突出影响,我国有大量人口和学生集中在农村,对农村高中的音乐教育进行分析,有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
在我国农村高中教育中,音乐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器材不足等问题,而且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无论学校还是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是不足的,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应在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换言之,其可以相对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本质是通过教育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紧张学习过后得到身心的放松,思想渐渐沉淀,在优美音乐的环境中,情商得到显著提高,情商的提高则使学生在交际中更懂得审美。音乐对大脑右半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使大脑的开发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提升[1]。
1。重理论轻实践。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集中表现是只有课堂内容,没有课外内容。比如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舞蹈家的创作历程、不同舞蹈的特色、创作背景等,也会教授包括一些舞蹈的跳法、舞台演出等,但基本仅限于课堂,离开课堂后,教师通常不会布置作业,也不会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等活动,使理论教育的结果大打折扣。
2。重技巧轻文化。
哲学上讲,想透彻了解某个事物,要遵循基本的三步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前的农村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停留在是什么阶段,对为什么、怎么办并不重视,这体现了其教育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会教授舞蹈,并将跳舞的技巧教给学生,但很少触及舞蹈的历史发展、文化底蕴,使音乐教育无法做到全面,也无法充分发挥音乐开发学生智力、培育情商的作用。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方面,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待遇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部分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其中也包括音乐教师,造成音乐教师不足的局面,这是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设施方面,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受重视程度不高,使有限的资源很少顾及到音乐教育,进一步加剧了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行的包括提升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加大财政投入两个措施。待遇水平的提升主要针对现有音乐教师,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进行合理调整,首先确保不低于其他教师,其次可以根据工龄缓慢增长,拉近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是指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在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同时,将资金等向音乐教育方面倾斜,使教学的基本设备更加完善、音乐教育得以更好的进行。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之大学生、初中生、小学生大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内容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而音乐教育则一定程度上使素质教育得到了实现。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中,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家长、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面临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均将重点放在主科文化类学习上,素质教育的推行面对重重阻力,农村的学习、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实现空间,以农村音乐教育经验作为参考,并将其推而广之,有利于城市高中在未来工作中更加重视音乐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推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较之城市,相对更为完善,受重视程度也较高,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下一步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针对农村高中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相对不足的局面,也应通过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加强财政投入等方式解决,使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其他地区高中教育以及各级教育提供经验参考。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五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12(16)。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六
中职学校毕竟不同于普通学校,二者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要对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中职物理教学中没有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物理这门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多,是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理解事物运动的本质的基础性学科,而且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其他的学科其实都是物理学科的分支,或者是需要应用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的,可见,物理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就可以了,对于物理这样基础性的公共课采取了忽略的态度,认为只有学习机电、光电等与物理相关的学科的学生才需要学习。这样对物理错误的认知态度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堂提不起兴趣,积极性比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2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课时安排不足。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给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安排了很多课时,但是对于物理这样的公共课程安排的课时却非常少,但是又要求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时间深入的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较浅显,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二,硬件设施不完善。物理是一门在是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教学经费投入到这方面的建设中,这就导致了老师只能依托课本来开展教学,学生既没有动手的实践机会,又没有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最终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1.3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实践证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缺乏对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学校给予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其课堂教学采取的形式非常的单调枯燥,就是照本宣科的对课本上知识的点的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比较落后,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这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进行会导致学生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且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基于对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之上,在中职物理概念教学中,大多数的物理概念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在实验探究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加入对比教学法,既能非常鲜明的说明问题,引出相关的物理概念,又能让物理实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比如,在提出比热这一物理概念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验——比较在同等条件下,关于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不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应用对比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其他无关因素保持相同,在这个实验中就是水和煤油的质量还有最开始的温度要保持一致,试验中只是物质的种类不同。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分析实验想象,最终得出比热的概念。对比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2.2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还存在着对具体事务的刺激比较敏感的阶段,所以对于类似浮力等非常抽象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法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为学生还原浮力的本质。另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浮力,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感浮力知识,很可能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存在思维定势,而这些思维定势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浮力的进一步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用实验来向学生验证这些知识,以便于客服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比如,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都认为下沉的物体是不受浮力的,否则不可能下沉。但实际上,下沉的物体不仅是受浮力的,而且其所受的浮力还能够可靠的计量出来。于是,笔者为学生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下沉物体所受的浮力.
2.3加强习题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该对学生加强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并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对应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能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典型习题进行训练,意在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以后,老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有关力的分析的习题进行训练,在做题中再进行归纳总结,更好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且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的号召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理解能力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七
为使高考复习能落到实处,使复习的过程更科学、复习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定义都知道,但一用就错,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也都明确反映出重视基本概念、规律考查的特点。
对此,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2.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度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各种题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题型、不同的情景设置来考查考生推理的逻辑性、严密性;对论证表述则重在考查能否准确地、简明地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以此鉴别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学生思维推理过程不能严格合乎逻辑,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关系三条常用解题线索相互脱节,不能有机整合,使解题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确率低。
3.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而在考察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能过一定数目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另外,要重视估算题的训练,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4.加强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一是要正确对待实验教材,实验复习时不应该机械地记忆教材中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记录、结果等等,而应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二是要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意地改变实验条件、设置问题,激励学生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三是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认识到实验教材提供的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可以对课本中的实验做一些合理的变通,或补充一些模仿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为使复习备考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认真钻研《高考大纲》、《教学大纲》及《课本》,充分提高“二纲一本”在高考中的作用,研究“二纲”,特别是去分析每年高考大纲之间的细微的不同的地方,显得更加的重要,同时,也要建议学生常去翻物理课本,不可只顾按资料进行复习,却脱离了高考大纲的现象的发生。
2.高三教学应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听课的机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点人性化,与学生之间多点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服务意识,不可高高之上,使教与学发生脱节。
3.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糊里糊涂作10道题,不如清清楚楚作1道题”。也就是说,在上课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去作而不那样去作,为什么这样作是对的而那样作是错的,也就是时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字,处处要讲“理”,在这一方面我的体会是我自己讲“理”的时候多,而让学生去讲“理”的时候少,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来讲讲“理”。
4.要让学生不可走入题海中,必要的题目是要做的,但一定要精选题目,讲前一定要求学生先做,作后再讲,讲后再留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
5.克服以教代学的现象,教得再好,没有学生的学(理解、消化、吸收),也是徒劳的,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应该定位为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补漏,建立知识网络,二是应有服务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6.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效率的高低不是以你今天讲了多少个知识点,讲了多少道题为标准的,面是以你上课前定下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的,说通俗一点,就是以这节课学生能过教师指导,真正学到的知识是多少为标准的。
7.狠抓基础内容及重点内容,高考的追求就是区分度,一套成功的试题是通过区分度来实现的,并不是由难度来实现的,而中等题目才是真正实现区分度的手段,因为易题都会,分不出好差,过难的题几乎没有几个人会,基本上也不会区分出好差,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只有重视了基础,才能有效地完成中档难度的题,要防止学生钻牛角,老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8.抓中等生要想在明年的高考中有突破,眼睛不能只盯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学生身上,要在尖子生吃饱吃好的情况下,重点兼顾中等生或有弱门课的学生,要想法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而提高他们成绩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动起来,这样才是最为有效的,另外要多关心他们,多提问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如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各班的实际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八
校园对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重视明显不足,并且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一些校园没有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关注不足,一些家长和校园仍然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甚至有些校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构成傲慢、盛气凌人和唯我独尊的性格,不能善待他人和尊重他人,在必须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发展。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结合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为了促进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现良性发展,对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而言,推荐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
堂,并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的定量评估体系。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比如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国家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健康的文明道德情感,强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潜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独立人格,构成良好的个性。
(三)加强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
鼓励学生走出家庭,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结语。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新时期社会道德的思考践行者。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素质观与世界观逐渐构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教会中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养成与人交流沟通的习惯,加深对人性的理解。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学生构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而且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九
1.1cdio教育模式概述。
20世界80、90年代,高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现实工业生产的需要,使工业界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脱离实践这一问题,直接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需要。迫于这种形势,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三所著名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cdio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知识体系健全、双基扎实、工程业务水平高以及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
1.2cdio教育模式的应用情况。
在国外,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要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且形成了一些特色cdio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首先应用于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的机械系、电气系。紧接着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认可,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工程能力过硬的现代工程师,提高国家科技竞争能力。在国内,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协办的“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称中国共57所高校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且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例如:汕头大学已根据自身教学情况以及资源,提出一种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汕头大学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发达国家cdio教学模式的复制,而是吸取原有cdio教育模式的经验精华之后,创立的属于汕头大学自己的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具有自己的特色,更符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情况。同时,cdio工程教育模式也被应用于具体专业,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设置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已有专业设置模型,应用鱼骨图的设计结构,引入模块化理念,突破固定维度限制,设计出鱼骨型专业培养方案设置模型。回顾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结合校情,基于我校的物理专业的现况,以国外先进的cdio教育模式为指导,借鉴国内的cdio实践措施,建立起自己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在大学物理类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量,进而忽视了其科研与办学的能力,这样就阻碍了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校规划方面的发展。第二、学校的发展未能与社会同步,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校四年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环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性人才是相悖的。第三、过分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致使培养来的学生丢失了传统文化,丧失伦理道德,成为“有才无德”之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然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它拥有一套完备的教学框架,有自己的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宗旨。首先,以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其次,以学生自学为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认识自己潜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中将教育过程与实际工程领域具体情境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因此,我校物理类专业可依据经典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思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模式以及培养方案,以弥补现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
3.1科学理论基础的学习以及考核制度。
根据大学生教学大纲指示,为完成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任务,有关学生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当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答疑解惑为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模式。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学习知识点以及学习计划分发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行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记忆、理解),最后由教师编辑题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不合格4个级别,不合格者则不得进入下一学习阶段。第二阶段:首先由教师划分制定不同的知识模块,完成由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知识模块进行系统研究,挖掘知识深度,再由同学针对已学习的知识模块进行答辩,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讲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联系性,最后由老师对其的答辩进行点评,提出今后的学习研究重点,并且给予答辩评价,并且此过程为循环过程,要求每个同学依次掌握不同的模块。第三阶段:基于第一以及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评定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不合格3个级别),成绩为优、良者方可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并且科技竞赛与科研项目的成绩可以转换成一定的学分,对于在科技竞赛以及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学校可以对其进行精英式培养,作为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储备人才,为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第四阶段:仅仅经过以上3个阶段的培养,只能在专业技术方面对一个人有一定的提高;然而,这并不能使一个人在德行方面有所提高或蜕变。因此,对于基于cdio模式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新阶段的锻炼与培养,并且这个阶段势在必行。基于本校的特殊情况,应采取以下方案,来对学生的德行方面进行一个积极的考量与培养:首先由学生在年终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德行方面的表现进行逐一评价;接下来有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一名任课老师给出相关的综合评价,最后由专家评论组对学生的德行给予中肯符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将这次的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以便学生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弥补不足,完善自己。
3.2科学理论学习与科技竞赛相结合。
在夯实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对理论分析、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竞赛,比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高教杯”数学建模竞赛等。通过这类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知识应用其中,使同学们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通过竞赛可以带动、检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体验到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现象的快乐,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在我校近期举行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学术竞赛》中,参赛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结合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比赛结果基于一定的评价分别为(优、良、中、差)。此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3.3科学理论学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在进行上述2个环节之后,接下来的环节要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现况,采用工程项目育人还是可行的。首先由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针对学科特点以及知识进行构思,设计出覆盖知识面广、切实可行的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接下来由同学们进行自由组队,进行选题;然后,开展团队合作,对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亦或制作出作品;最后由专家在组织答辩,学生的作品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评价。比如,我校近期开展的《哈尔滨理工大学首届物理实验演示仪器竞赛》,这个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并且对于改进我校的实验演示仪器作出了贡献。
3.4横向学习要与纵向学习相结合。
在3.1、3.2以及3.3中拟定了具体的基于cdio模式的物理类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实施方法,本节将从一个高的层次来看待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学习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横向学习与纵向学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纵向学习,能够解决一个问题的“然”与“所以然”,能够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与这个问题相联系的事物却没有详细的了解,从而限制了人思考的角度,没有全局的意识;然而横向学习,能够拟补这一缺憾,从类比、相似以及反推的逻辑思维来阐释同一类问题,这从通俗的层次传授了方法论与逻辑学知识。这样,基于横向与纵向学习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仅培养了具有较高等技术的工程师,更是培养了有思想的较高素质工程师。
3.5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结合。
综上提出的4个方面,仅仅是依托于学校固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的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却与实际的社会生产创造需求脱轨;虽然它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道德水平,甚至说是综合素质,但是离高水平一流的工程师还有一定差别,有一段距离。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还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进:第一、学校除了在充分利用现有固定可见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发挥学校各种潜在的能力,挖掘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与科技公司,生产工厂等建立联系;在社会公德、道德培养方面,应注重与一些敬老、养老院或者与志愿者相关的部门单位建立关系等。第二、学校在挖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之后,应将学生定期派遣到对应单位,进行短期、长期等时间不等的培养与教育,与这些单位共联合,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努力。在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培养内容,无需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实践操作、工程技能培训、讲座、交谈会、茶话会、素质拓展以及其他的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第三、在完成以上相关活动后,每位同学都需要进行答辩报告,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表现突出以及不足两方面,以及自己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自己的收获;除此之外,学校与相关参与单位应该组成专家评审团,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可行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道德修养进行点评,给学生提出合理、公正、客观努力方向,使得学生想优秀、甚至是杰出的工程师买进一步。
4结语。
对于本校物理类专业而言,cdio工程教育理念机具借鉴意义,能够促进物理类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在调研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之后,客观分析本校物理类专业现存问题,努力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物理类专业培养方案。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理念的相关专业提供参考,更是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
安全教育是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物理课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利用实验、活动课等多途径多手段使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运用 物理知识 安全教育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受教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意外事故的多发区。有资料统计,在中小学生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中,校园事故要占60%。为此,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在学校中要注意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在学生中尤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自护自救能力。物理课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利用实验、活动课等多途径多手段使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的限制,对许多灾害的发生不够重视,对许多坏习惯不以为然,掉以轻心。教师就可以用物理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分析解释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机理,加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例如在实验中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解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察几根未熄灭的烟头,烟头燃烧的'时间为1—4分钟,测量烟头中心温度800oc左右,边缘温度200—300oc左右。然后依次把几根未熄灭的烟头分别装在放有纸屑、棉絮、腈纶的茶杯里,观察发现烟头引起纸屑期货需要2—3分钟,棉制品3—7分钟,化纤制品1分钟。然后解释烟头有这样的温度,又有这么长的燃烧时间,足以点燃纸张、棉麻、木材、衣物等可燃物而引起火灾。1987年发生在我们美丽的大兴安岭的那场大火就源自于一个小小的烟头。通过实验,用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事故的隐患就在身边。
《新程标准》下的新物理新教材,更生活化、人性化,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理解其内涵,找准安全教育的切人点,教给学生安全常识。
如在讲《光的折射》时,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图,向学生讲明看到清澈的水底要比实际浅得多,对自己感觉不太深的水,如果不会游泳千万不可冒然下水,以防眼睛受骗,发生溺水事故; 例如《电学》就有很多用电常识。有很多事故都是不正确的用电行为所导致的。教师告诉同学们任何电器线路的短路、超负荷运行及导线接触电阻过大都会使导线过热,甚至产生电火花和电弧,从而导致火灾。教师要结合每一章节的用电安全知识点,用点穴知识详细讲解,告诉他们正确的用电方法。为了加深理解,最好能和活动课相结合,如让学生自己检查校园内寝教室室内的线路,消除隐患,增加实验经验。有很多安全知识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在平时的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让同学们掌握。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知识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高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所应有的自救自护能力。如在火灾事故中,根据温度对气体密度的影响,高处温度高、低处温度低,在火灾初期能够逃离房间的情况下,可采取伏地而行的逃生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少吸入浓烟,而且大量减轻高温的直接袭击。《南粤》曾报道一个小男孩在大楼失火中成功逃生的事例。小男孩和一家人身居的大楼失火,他们在高层居住,当小男孩的母亲看到楼上各家各户开门狂逃也准备开门时,小男孩阻止了母亲的行动。他给母亲讲了阴燃及氧气助燃的知识。因为在大冬天里,各家各户门窗紧闭,大火由楼下向上蔓延时,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房间内的人所处的环境虽然高温却氧气尚足,如果门窗一旦被打开,室内的氧气外流,起到助燃的效果,于是明火就会突然爆发,瞬间便把火魔带进了室内。小男孩一家最终等到消防队员到来,架云梯而获救。小男孩在灾难面前正是掌握了安全知识这把生命的金钥匙才获得了生存下去的权利。
告诉学生—些急救电话,如119(火警电话)、110(报警电话)、120(医院急救电话),万一遇到火灾、抢劫、伤害等事故,应及时拨打电话进行求助,把危害绛到最低程度。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确立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生活态度,遇到危险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采取措施。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一
物理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它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高效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基本课程。
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其他理工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理性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物理学科的教育,不断改进物理的教学方式,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面临社会发展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物理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为社会服务中去。
二、高校物理教学现状。
第一,学时较少。
物理是理工学科的基础课程,在学时的安排上必须要达到200学时以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的学习。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足,使得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物理的应用意义,也不能理解物理研究成果渗透到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颠倒了课堂的主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虽然可以将教师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但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沿用了好多年没有更新,教学手段陈旧、呆板,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无法深入的学习到物理的真正内涵。
这样就导致抽象的物理理论无法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加重了学生的理解负担,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晰、不透彻都会因此而产生。
第三,教材内容陈旧。
课本知识的教学应该结合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作为理工学科,物理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与实际应用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物理的魅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内容的陈旧,没有将实际的应用案例写到教材中,学生看不到其在现代化技术中的应用。
总之,物理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应用案例作为考证,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这种状况其亟待需要解决的。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物理需要不断变革,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纳入到综合考评体系中。
但是,物理成绩是体现物理学习成果的最直接的体现,最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发散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向学生灌输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学生要讲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的理解物理知识,深入的体会物理的科学力量。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查漏补短,及时地更正错误的思考模式,培养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校物理教学也在顺应着这一时代潮流,将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到物理的教学中。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呈现给学生。
另外,教师也需要根据物理课程的教学进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结合教学目标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法。
就应该将课堂搬到实际操作实务中去,让学生学着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或者理解技术设备的运行原理。
高校的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多元化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
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作为主体地位,主导物理的学习进程,教师应该作为从属地位提供指导。
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能够及时地提供指导以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互动沟通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让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看法。
这种方式可以让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只有不断的完善物理教学的方式,改进物理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科技人才。
因此,国家、高校、学生三者必须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满足国家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3]韩晓静.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125+127.
其将以往传的统教师主体地位转变成了学生主体,将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属于学生必学科目之一,而物理这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思维就有着一定的要求,而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己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去发现物理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知识点以及规律,进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有这种作用。
为此,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其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之下启发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再按照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用按照教师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能够按照自身步骤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
教师会按照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这样就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进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再解决问题,而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物理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指导,为学生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实践方案,自主去进行探究性学习。
并且在其下方悬挂一个1kg的铁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球拉开一个角度,同时将其贴近自己的鼻子,之后再让铁球自主进行摆动,而自己则需要站在之前的地方,等待铁球的返回。”
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1)不如你们猜一猜铁球会不会撞到我的鼻子?(2)如果我将铁球用力推出去,并且赋予其初速度,等到球再一次摆回。
但是,为什么离开了原位置,这是为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应用物理规律或者是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探究活动中,这样就能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发挥出来,实现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这一阶段,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物理规律以及概念,也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于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物理规律以及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以下的学习。
首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物理规律和概念,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物理学习。
并且让学生使用弹力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弹力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
3.应用物理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二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一、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12(16)。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三
日食是一种自然天文现象,并不常见,属于天文学研究的一种。
日食被定义为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那么日食是如何来的?日食又分哪几种呢?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
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
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
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
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
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
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
最著名的例子是19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四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了为社会输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物质机构的基本自然学科,其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职物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为其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突破了中职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了物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到中职建筑类专业物理教学实际,对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探究物理课程是中职建筑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为学生后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职物理教学应当结合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外,还需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相关专业相结合起来,将物理知识渗透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关注到,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往往暴露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物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转变为了物理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围绕着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预先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物理教学。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的控制、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知识引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整个中职物理课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交替进行的,理论教学在先、实践教学在后,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以实践操作印证理论知识,达到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旨在突破传统物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中职建筑类学生而言,物理课程对于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借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物理课程能够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抽象物理知识”和“形象物理现象”,形成一种“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促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其应用于中职物理教学中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其从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客观规律出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克服了传统物理“分段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2)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学习底子相对薄弱,面对抽象而复杂的物理知识他们往往表现出消极逃避的态度,这也是制约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在简单的物理实验中进一步消化、理论物理理论知识,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接触和学习到自身专业就业后需要使用的专业技能;在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等手段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建筑类物理教学为例。对于中职物理教学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要在学生日后具体的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简而言之,即是要将物理知识延伸到学生日后岗位项目的使用过程中,让物理知识服务于岗位生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两种教学方法,其分别是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1)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法,其需要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努力完成核心目标。核心目标的设定通常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这种教学方法以“做中学、学中做”为基本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核心目标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中职教育培养的土建施工员人才为例。土建施工员需要具备测量、绘图、钢筋混泥土结构受力分析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土建施工员”这一具体岗位项目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例如,物理教学中安排有测量初步知识,教师可将物理测量知识与土建施工员的测量工作结合起来,重点讲解测量手段(吊线坠、经纬仪等)、计算方法(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以及误差分析等知识;土建施工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教师可结合到中职物理教学中有关于“物体受体分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向学生阐明课程核心目标——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作图表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应用实物教学法,用弹簧秤、橡皮筋、砝码、木块、水杯等制作不同的物体受力模型,详细为学生呈现出拉力、弹力、压力、浮力等作用于物体上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受力模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应的知识。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建筑平面图绘制能力,教师可从物体的受力分析(作图表示)这一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将实物按比例缩小至纸上并标注相应数据)。
(2)项目教学法。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项目任务。以中职教育培养水电施工员人才为例。水电施工员需要具备排水管压力分析计算、配电箱配电计算、避雷系统接地电阻测量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水电施工员”这一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教师可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修正方案——组织实验—指导点评的流程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电阻测量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努力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如向学生提问:传统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能够仅用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测量电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就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实验误差、实验总结等进行讨论,将物理理论知识贯穿于项目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综上,物理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机电维修、水电施工的等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实用、足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要求,就需要物理实践教学进行拓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物理老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逐渐创造出物理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实现专业课朝向高技能方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其是培养社会人才较为直接的场所。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培养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提高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水平。物理教学不仅属于基础学科的内容,同时还属于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培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过于强调专业化。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到的系统知识比较多,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学科知识和物理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于专业化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重视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是将学生的专业科目作为主要内容的,对物理公共基础教学内容重视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造成物理教学的片面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在很多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能力重视较少,而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就会多设置理论知识的课程,对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物理知识多是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的,应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较少,实验室的数量与规模相对较少,就会使得学生实践机会较少。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与实验室,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物理专业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更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1.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育的拓展,就需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职院校,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培养,就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观点。因此,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证明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突破学生原有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2.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设置物理课程内容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制定。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可以对和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加强物理实践教学。另外,中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成立一些实验室,同时购买一些设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将同一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在此前提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践,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物理实践的能力。
综合来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中职院校的学科组成中,物理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王东梅.谈职业教育语境下的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职学报,2013。
[3]赵宗彪.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
[4]赵琲琲.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5。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六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教,教师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上课缺乏激情,尤其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复习课几乎成了一个模式:做完了讲,讲完了做,循环往复,直至中考。耐力强、有恒心的学生会坚持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自制力弱、学习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最终变成学困生。因此让复习课不再疲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完成复习任务是当务之急。笔者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竞争加分疏理知识,激发学生斗志。
在复习课上通常要疏理一些基础知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感到头疼,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很大,若让教师在黑板上疏理,对好学生来说是浪费,而学困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疏理,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做到,而学困生并不去认真疏理并记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加分竞争疏理知识,获胜组每人加1分,获流动红旗,以平时的每节课累积分数为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优胜组的组员每人加3分、2分、1分。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一位组长督促组员进行知识疏理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轮:必答。
将所有知识点变成问题进行提问,由甲组提问乙组,答错一题扣一分,答对一题,得1分,若本组无人能回答该问题时,由提问方回答,答对一题得1分。四组轮换。
第二轮:抢答。
每位学生根据各组的提问及回答,对照自己疏理的知识点,看看有无知识点的遗漏,若有,可以补充提问,提问者得1分,抢答正确者本组得1分,个人得1分。
第三轮:指答。
教师根据前两轮的提问,补充没有涉及的或学生没想到的知识点,指定四组中某位学生回答,答对的本组加1分,该生加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获流动红旗。
第四轮:出题。
利用重难点知识,易错、易混的知识出题,让大家做,大家评,无科学性错误的、严密正确的题目加1分,能正确指出错误的加1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斗志,学生会自觉地去疏理知识点,搜全知识点并记忆它们,同组的互相监督,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效果很好。这样以来,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础也夯实了。
二、再做实验,突破习题中难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实验”,复习时大多数教师不想再做实验。
虽然许多实验我们上新课时都做过,但这些实验学生忙于观察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观察结果,不可能做到很细,因此重难点实验再做很有必要,它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更加冷静地去做实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初次课堂上能研究出放大、缩小的实像及虚像的规律已经很不简单了,不可能再研究其他相应规律了,但习题中会出现把凸透镜遮住一半,像如何变化?像成在光屏上的偏上、偏左、偏右、偏下的情况时,应该如何调节?怎样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凸透镜的焦距很长,而光具座上的刻度长度小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如何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这样以来中上等的学生都能利用实验处理习题中的难点,而且终生难忘,中下等的学生也可以复习实验,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有些实验做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淡忘了。例如,用称重法测一盛满水的塑料袋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很多学生不知道弹簧秤的示数为0,他们又如何应对这样一道题:用塑料袋盛满水,用弹簧秤可称得重为6n,将这袋水浸在水槽里,弹簧秤的示数为4n,问袋中的液面在水槽的水面以下还是以上?若这时做个简单小实验,不仅能回忆起原来的实验,还能使现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只需几分钟就达到几个小时所达不到的功效。
三、巧编歌诀,轻松记忆。
有很多知识不易记住,且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一些知识点的顺口溜,或编成歌诀来唱,以朗朗上口或风趣幽默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让复习课充满活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编了如下顺口溜:
1.热学部分。
(1)物态变化的`定义:“固变液是熔化,液变固是凝固;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固变气是升华,气变固是凝华。”
(2)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吸热熔汽升,放热凝液凝”。
2.光学部分。
(1)凸透镜成像:2倍焦距为据点,物像距离相等;物进像退,物退像进。
(2)折射规律:直射直进;斜射斜进;入射角大,折射角也大,空气中的角度最大。
(3)成像规律:1倍焦距定虚实,内虚外实;2倍焦距定大小,内大外小。
(4)物像位置变化: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5)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必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必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3.力学部分。
(1)杠杆的水平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体积的读法:读凹底。
四、翻版经典,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课本身容量较大,重难点知识较多,学生经常感到紧张,思考得很累,很疲惫,若不作适当调节,学生的思维一旦凝固,就无法迸出智慧的火花。这时我会逗学生开心,有时会翻版经典小品,很难做的题目,很难想到的结果,我会模仿刘谦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题多解时,有的学生只想出一种或两种,我会模仿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对白:“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个还可以有。”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做一道题目,学生做得很乱,我会模枋范伟劝他说:“有点乱,捋一捋。”等。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我认为能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直观教学复习巩固并突破了一些难点知识;通过竞争、编顺口溜形式夯实了基础知识;多变的教学形式,风趣幽默的语言使疲惫的复习课也很精彩。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七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实验演示教学的优化与设计,充分体现物理实验演示教学的有效性,要让优质的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此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进行了构思。
1.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其作为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物理实验演示活动,吸引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教材。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要追求新颖、精彩,融入引人入胜的亮点,俘获学生的“芳心”。所以分析教材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实验演示教学内容既有教材原有的底蕴,也有科技化生活化的内涵,以实验学科的最新成果、信息动态来充实实验演示教学内容,使静态的教材内容活起来,让实验演示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3.分析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等教学理念格外地受到关注,所以实验演示现象要力求新奇、科学,用引人入胜的实验演示现象吸引学生的目光,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弱,甚至所谓课堂上的“差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学生成功感倍增,重拾学习的信心。因此分析学生学情,要努力用优质的实验演示教学构建人人参与的实验课堂,让实验课堂熠熠生辉。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快慢可调、跨越时空、重复再现等优点,对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神奇的物理现象,营造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缩放和快慢”功能可解决实验演示的可见度很小、变化快,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的问题,例如在演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和读数教学时,把表盘放大,降低电容充放电时指针偏转速度,让学生清楚观察,增强感性认识;“跨越时空”功能可播放事先制作成的影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避免空洞的讲解使实验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可实现普通实验演示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手工制作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手工制作实验演示装置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示范性。作品来源于实际生活,出于教师之手,学生会更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进行模仿,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引领和言传身教。因此在实验演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作实验演示内容的手工作品,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热情添砖加瓦。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教师开动脑筋,设计有别于课本的新颖实验演示现象,如可以利用“顽皮的小车”来演示实验现象,也可将线圈置于电子秤上观察条形磁铁插入与抽出时电子秤的读数变化情况。有别于课本以外的实验演示现象才是吸引学生的点,所以在实验演示内容上要注重手工作品的创作,一方面要丰富实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领示范激发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的干劲。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的构思,笔者将努力实践到实验演示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文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物理教育类论文(优质18篇)篇十八
拓展。我们能够在每一天都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学生们讲一些美德小故事,或者和学生们共读美德故事绘本,让学生在搞笑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礼仪的熏陶,透过故事进行教育引领。
二、打造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系列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庭的实践活动。例如,三月份,我们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构成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相关敬老活动,让孩子懂得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美德。透过一次次的活动体验去涂染学生的精神底色。
三、情境创设:在文化氛围中濡染。
文化具有强劲的教育力量。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文化的教育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环境熏陶。
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说话,透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墙壁上的标语、板报上的宣传,都紧紧围绕“八礼四仪”的要求展开。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他们的身边起到暗示、提示的作用,提醒他们做一个讲文明、懂文明的好孩子。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用语做成小卡片贴在学生目之所及的地方,让班级中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过程留下痕迹,见证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还及时开发和运用好“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带给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我们校园有的班级,还进行了环境创设和布置活动,从中能够看出,活动始终将学生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主题教育的价值在学生与环境的对话中得到真正体现。
2.班风建设。
班风班貌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意无意地受到一种高尚精神的影响和支配。在班级中透过开展“礼仪之星”“文明队员”“八礼四仪标兵”等评选活动,使“文明礼仪”成为一种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3.教师示范。
儿童早期的一些态度大多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随后构成的态度来自于对身边最接近的各种人物的模仿,如父母、老师等。孩子进入小学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这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文明礼仪规范中每一项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都更要努力做到。让教师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四、家校共育:在现实生活中升华。
家里的表现透过表格打星的形式加以反馈,使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不出现真空地带。
五、建章立制:在规范约束中强化。
文明礼仪习惯是不可能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愿就能养成的,务必透过制度加以落实,因此,制度与纪律的约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础。我们从校园和学生实际出发,从三个层面建章立制。
1.就校园层面而言,我们抓住小学生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结合《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我们对学生提出规范要求,强化文明礼仪纪律约束。为了有效落实这些规范要求,我们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级、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等举措,加强激励,有效促进人人争做文明使者、班班争做文明示范的局面的构成。
2.就班级管理层面,我们主要是透过班级公约的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制订、执行和维护之中,让学生对制度遵守构成内在动力,使他们以用心向上的态度去执行规定、维护制度,约束不良行为,同时也充分发挥班级群众的舆论导向作用。
3.就个人自律层面,注重学生自我教育。
若学生一违反要求,立竿见影就处罚,则丧失了学生最佳的自我教育和反省时机,使其很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学生留有一个“冷处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有空间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到达了“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这样教育就少了“教条主义”的冰冷面孔,多了一些温和的人情味。
六、结语。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是校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未来公民就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更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遵循“从小学生抓起”、“从小事情做起”的原则,透过学科渗透、活动体验、文化濡染、纪律约束、家校共育等途径,不断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