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情绪的认识,提升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一
西路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支重要的红军部队,也被誉为“魂魄部队”。在长征中,由于力量薄弱,被迫选择了西进,历尽艰险。西路军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人为信仰和理想而奋斗。收看《西路军魂》这一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西路军的伟大精神和坚韧意志。
第二段:西路军壮烈牺牲的精神。
西路军以其壮烈的牺牲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突破敌人的重围、跋涉艰险的大山,还是独自抵抗敌人、为同志争取时间,西路军都以顽强和勇敢的姿态面对种种困难和逆境。在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在一次战役中,西路军士兵苟且偷生之际,一位战士突然冲出,身上插满敌弹。他笑着说:“只要有人跟上我,我就敢冲!”这种舍身忘己的精神使我心潮澎湃,让我深受鼓舞。
第三段:西路军的忍辱负重和无私奉献。
在西路军的长征中,忍辱负重和无私奉献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他们没有畏惧艰难险阻,不畏强敌与恶劣环境。纪录片中有一段感人的情节,一位西路军战士背起了受伤的战友,艰难地穿越泥泞山路。看着这一幕,我不禁感叹西路军的高尚情感和坚韧毅力。他们的忍辱负重和无私奉献无疑成为了每一个观众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第四段:西路军的团结协作和共同进退。
纪录片中,西路军表现出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团结协作和共同进退的精神。在艰苦的长征过程中,他们面对诸多困难,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互相支持、共克时艰。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西路军同志们相互鼓励和合作的场景,他们一起战斗,一起哭泣,一起承受困难,一起共同度过了黑暗的岁月。这种团结协作和共同进退的精神令人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切领悟到了团结的力量。
第五段:西路军的奉献精神和追求伟大理想。
西路军的每一位战士都怀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为之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在面临生死的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守信仰、奋斗至死。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战士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刺刀时,仍然豪情万丈地高呼口号。这种无产阶级战士精神使我深受震撼。纪录片所展现的西路军战士们追求伟大理想的奉献精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和追求。
总结:
通过收看纪录片《西路军魂》,我深受西路军的精神所感染和教育。西路军的英勇事迹、忍辱负重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共同进退,以及对伟大理想的奉献精神,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这支伟大红军部队的意义。这一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对理想的热情,坚定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二
西路军,是中国红军长征时期由刘伯承、邓小平等主持组织的一个独立纵队。面对长征这个旷日持久的艰难行军任务,西路军成员们深感压力巨大,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发挥顽强的意志力、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纵观整个长征过程,西路军成员们从困苦中忍痛记取教训,勤奋学习战术,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为一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独当一面的英勇战士。
第二段:磨炼出坚强意志。
长征的第一天,西路军的战士们便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困顿。两年内一直被敌人追杀,使西路军的人员损失非常严重。然而,虽然面临困境,西路军的战士们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他们饱经风雨,历尽艰辛,却始终保持着对胜利的信心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使西路军艰苦环境下的团结一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第三段:战术学习与总结。
在长征过程中,尽管西路军人数众多,但由于交通不便、缺乏饮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西路军在行程中频频受挫。然而,这些失败并没有让西路军成员们气馁,而是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总结经验的欲望。西路军的指挥官们根据之前的战术失误,认真学习军事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战术学习和总结,西路军在之后的行军中逐渐改进了策略,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斗胜利。
第四段:团结奋斗,共同克服困难。
在长征过程中,西路军成员们面临着战友死亡、求生困难等一系列艰难问题。但在困境中,西路军成员们选择了团结合作,努力互助。他们共同面对着各种挑战,相互支持,互相鼓励。这种坚定的信念与团结一致,使得西路军命运逆转,最终挺过了艰难的长征。
第五段:长征的意义与启示。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西路军的长征经历,证明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团结的力量。西路军的成员们通过长征,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意志。他们从长征中汲取了宝贵经验,为以后的斗争积累了经验。长征不仅是西路军战士们的生命写照,也是指引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重要历程。
总结:西路军在长征中经历了极大的苦难,但却以其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各种困难,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西路军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笔令人敬仰的宝贵历史遗产,更是值得我们后代铭记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三
近日,我在单位的组织下第一次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人生道路中与历史一次有意义的对话,也是一次很生动的、全面富有哲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建馆历史悲壮雄浑。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五军、九军、三十军21800余人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之命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但是由于时局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渡河部队奉命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为完成在河西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重大使命,两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000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等因素兵殇河西走廊。
红西路军征战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发生在1937年初的高台攻防战是其中最惊心动魄、悲壮惨烈的一幕。
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大部指战员在军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攻占高台县城后,于1月12日遭到六倍于己的敌人的包围,在与敌人进行了九天八夜的殊死战斗后,弹尽援绝,红五军2000多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不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统帅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青两省的军阀马步芳纠集十多万人,对西路红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历时近5个月之久,先后歼敌二万五千余人。但终因孤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最后失利,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同志和几千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英雄的红西路军战士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谱写了革命历史的壮丽篇章。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使我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和先进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历史上的西路军展开关注。西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战斗。为了更好地了解西路军的奋斗历程,我特意观看了一部有关西路军的录片,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体会。
第二段:西路军精神令我深受震撼。
第三段:领导层的智慧和胆识令人钦佩。
观看录片的过程中,我也对西路军的领导层表现出的智慧和胆识深感钦佩。在严酷的环境下,他们总是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明智的决策,为队伍带来希望和胜利。他们善于分析形势,善于调整战略,使得西路军始终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生存和战斗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困境时,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勇敢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第四段:集体合作是西路军的关键成功因素。
观看录片还让我明白到,西路军的成功离不开每个队员的配合和合作。面对战斗和长征的艰险,西路军的每一个战士都能够坚定地保持军人的职责和团队精神。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团结奋斗,才能战胜任何艰难的困境。
第五段:西路军的精神对我个人的启示。
通过观看西路军的录片,我体会到了西路军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他们的无私奉献、智慧和团队精神都对我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明白了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并努力战胜困难。同时,也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和他人一起合作和奋斗,共同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总结:
观看西路军录片过程中,我对西路军的历史背景、精神和成功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路军的奋斗历程以及战士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需要坚韧不屈的勇气和智慧。同时,西路军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走得更远并获得更多的成功。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五
《观看西路军录片心得体会》一文,旨在探讨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纪录片对观众的影响和启迪。这部纪录片主要记录了上世纪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过程中,西路军的艰难、坚韧、顽强抗争的故事。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辛和牺牲,同时也唤起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思考。
第二段:影片呈现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在第二段,我们将探讨影片所呈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时代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并成为日后取得胜利的基石。西路军在长征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他们始终坚持革命理想,坚守革命精神。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示西路军的艰苦环境和顽强作战,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的伟大和革命精神的伟大,激励人们坚定信念,无后顾之忧。
第三段:个体命运的折射和人性的洗礼。
第三段将讨论纪录片中个体命运的折射和人性的洗礼。在长征中,一些西路军战士为了坚持理想而付出了生命。他们的短暂而光荣的生命见证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一点引起了观众的深思: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和他们一样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部纪录片还通过个体命运的折射,使观众思考人性的洗礼。在极端困难和压力下,一些人会退缩、背弃,而一些人会坚持、奋战。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些人表现出的善良和勇敢让人们深受鼓舞和感动。
第四段:革命背后的牺牲与无私奉献。
在第四段,我们将讨论革命背后的牺牲和无私奉献。纪录片展示了西路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行动。他们用生命和血肉捍卫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观众,使人们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贪婪和自私。观众会思考自己是否能够放下自我,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五段:影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与反思。
最后一段将总结影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反思。纪录片通过展示西路军的艰苦环境、人物命运的折射和革命背后的牺牲与无私奉献,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中国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困苦,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并积极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通过努力和奉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观看《观看西路军录片心得体会》,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感受到了西路军战士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斗争的品质。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明白了革命背后的牺牲与无私奉献,更让我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六
第一段:西路军的背景及重要性(200字)。
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被迫实施战略转移,西路军就是其中一支。西路军的机动能力及战术灵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红军转移的关键一环。在西路军的战斗中,红军体现出了极高的团结和顽强的战斗力,这些经验和体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段:西路军的艰辛和团结(250字)。
西路军的长征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艰苦的山地环境、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粮草等。然而,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状态。他们互相扶持、相互帮助,体现出了共产党员之间的真诚友爱。在西路军的队伍中,年幼的红军战士们搀扶老弱,伤病员互相慰问,形成了一种铁一般的团结,这种团结力量是西路军能够成功完成长征的关键。
第三段:西路军的战斗力和军事智慧(300字)。
在西路军的战斗中,红军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军事智慧。他们善于利用山地地形进行防御和反击,对于敌人的追击采取了狡猾的行动,一方面躲避敌人的主力追击,一方面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让敌人无法形成有力的攻势。此外,西路军还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如诱敌深入、奇袭要害等,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实力,并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这些军事智慧为西路军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段:西路军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影响(250字)。
西路军的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影响。他们通过思想教育,深入理解了共产主义的价值和革命的意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信仰。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不仅坚守革命信念,抵御敌人的诱降,还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拉拢革命朋友,使得红军在长征中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政治教育和思想影响,不仅加强了红军的共同意识,还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第五段:西路军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启示(200字)。
西路军的成功完成了长征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长征经历使得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革命斗争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明确了革命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西路军的经验也对现代战争和军事理论造成了重大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军事实践中。西路军的心得体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它将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西路军心得体会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影响。西路军的团结和英勇战斗精神,以及从中获得的政治、军事智慧都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学习西路军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七
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
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八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同志出生于江西奉新,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曾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并于20__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__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同志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毕生追求“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曾审理过一大批全国瞩目的重大疑难案件,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从来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对家人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人民法官的清廉本色。是一名值得人们学习和致敬的优秀法官。
通过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和学习,在感动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一、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
法官的誓言是: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从法院的书记员到司法改革的设计者、践行者,邹碧华将其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的进取担当与构筑良性法律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同志满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还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他都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
二、邹碧华以自己的生命树立了中国法院改革的丰碑。
邹碧华同志讲求科学、实事求是。“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12月8日,周一,7时30分,邹碧华准点出门。当天,分管司法改革的他,要主持召开上海高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专题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如何科学合理计算法官工作量及质效。”上海高院司改办副主任张新回忆,“邹院长让我们将上海4家试点法院所有法官5年来人均办案量梳理一遍,单看办案数量不行,还要计算案件质效。这是为细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做准备。法官要压缩到33%,很难。邹碧华曾对最高法院法官何帆说,“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科学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邹碧华深知,“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6年前,邹碧华任长宁区法院院长,让时任法院信访办主任滕道荣抓信访改革,每月做投诉率分析。“这不得罪人吗?”滕道荣有顾虑。
20__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9日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张新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20__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他确实累了,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当年在长宁区,邹碧华做了件“前卫”的事儿——压缩会议室,给每个法官一间独立办公室,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长宁区法院曾俊怡法官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法官分类管理,他那时已有思考。”
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简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推动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邹碧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为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
邹碧华同志事迹在各媒体登载播出后,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邹碧华及的敬意。改革这份事业那么艰苦,他47岁的黄金年龄去世,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
三、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弘扬他的风采。
邹碧华以自己的作为展现了法院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品格和无私无畏的亮剑精神。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审判事业。我们的四级法院构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法院这艘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忠于家庭,当好儿子、丈夫和父亲的不同角色,尽心尽责照顾好家人,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相守的30年,他热爱生活,在临走前的一天,还打电话给孩子以谆谆教诲。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用法律保护弱者,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当然要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邹碧华曾这样说过。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方便群众诉讼;为了一位身患白血病的男童的医药费,他带领长宁区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开创了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案例。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工作呕心沥血的精神。他始终以“从事一份职业,就一定要去热爱它”的理念要求自己,始终践行从优秀到卓越的工作理念。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他不畏艰难,亲自统领各项工作方案的研究和设计。他不知疲惫、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激励和带动着他身边的人经常是“5加2”、“白加黑”。
学习他,是要学习他刚正不阿,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尚品德。邹碧华同志,一直以庭前庭前独角兽,时刻鞭策自己,独角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又称獬豸,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是公正、勇猛的象征,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九
人生苦短,我们都在不停地努力着,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候会遭遇打击和挫折,我们需要一份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仰来支持我们继续前行。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纳为“精神”。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体会到了精神的力量,这篇文章将分享我的一些精神心得体会。
第一段:坚定的信仰是精神的源泉。
在我看来,坚定的信仰是精神的源泉。信仰可以让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让我们有勇气迎接挑战。信仰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例如宗教信仰、人生哲学、爱情、友情等等。对于我而言,我的信仰是坚持自我,不断进步。这让我保持了对未来的信心和热情,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都可以凭借信仰走出困境。
第二段:积极面对困难。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能不能积极面对困难,决定了这个问题会不会成为你的生命经历中的一道坎。坚持积极面对困难的信念,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对于任何问题,我都会先积极尝试解决,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逃避。
第三段:自我激励的力量。
在面对一些有些困难和艰巨的目标时,我们会经常遭遇到自我怀疑和动摇。这时候,自我激励的力量会对我们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每次遇到挣扎和困难,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找到自我激励的方向和方法。例如,我喜欢跑步,每次跑步时,我会想象自己跑过终点线的喜悦,这能让我更加快速地奔跑。
第四段:坦然面对变化。
生活是不断变幻的,我们会经历许多变化和转变,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失去某些东西,而又得到了其他东西。我们需要学会坦然面对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从变化中获得真正的收获。我认为,坦然面对变化需要有很多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是精神力量的一种表现。
第五段:向上向善的决心。
尽管生活会给我们很多的打击和挑战,但是我们总不能被一些负面因素所击败。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都应该坚定向上向善的决心,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色彩与希望。尽管坚持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但是这是我们内心最强大的力量。
结语:
总之,精神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和灵魂,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要学会坚定自己的信仰,积极地面对挑战,以及保持良好的行为和思想,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坚实而快乐地走下去。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
最近,我们班级组织观看了电视剧《西路军》。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受触动,让我对生命、对亲人、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支被迫背井离乡的军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路艰难跋涉、苦尽甘来,最终走出了生命的困境,重新找到了自由的本质。这段历史的画面,令人心生敬畏和骄傲。无论人们身处何地、生活条件如何,都应该看到自己生命的可贵,在艰难困苦中坚定信念,重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勇气。
我们年轻人一定要学会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从而成为顽强的生命战士。同时,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念,而是要坚持自己的信条,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直面困境,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有力量。
观看《西路军》让我对家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个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亲情,看到了万里之外的母子之间的深情厚爱,看到了为了家人而奋斗的军人。我们也应该体察到家庭的重要性,要牢记自己的亲人,并时刻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此外,看完这部电视剧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由的概念。自由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密不可分。在《西路军》的历史背景下,自由是没有被剥夺的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里,也一样需要珍视自由和民主的精神。我们需要学会用自己的力量为自由而奋斗。
最后,看了《西路军》让我感到深深的敬意。那些牺牲了生命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自由,倾尽了所有,这种面对生死的勇气是我所向往的。所以我想说,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学习那些先辈英雄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民族团结而努力。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一
曾经,我在历史课本上读到了许多有关西路军的内容,知道这段历史并不是简单地讲一段失败经历、讲些让人惋惜的故事,而是一段英勇抗争、坚定信念的历史。今天,我有幸能够观看西路军魂的展播,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西路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勇士,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崛起而奋勇抗争。经过无数次的血战,他们保卫了每一个城市,承担了国家的防线;抵御了日本入侵者的每一次進攻。尽管黑暗的历史曾经遮掩过这段时期,但是西路军的意志精神在人民中传承了下来。
在展播上,我的心潮澎湃,看着西路军的英勇事迹,肃穆的脸色难掩自己内心的激动。我看到了这支军队的坚定,他们始终相信为了大局、为了胜利而不计个人得失。我看到了他们的顽强,一步步战胜困难、突破敌军的猛烈进攻;我看到了他们的守护,抵御颠沛流离的战火,保卫家园。
在故事中,他们的人生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去年,在国庆阅兵中,时隔近八十年,西路军老兵、英雄、烈士代表受阅,让人泪目。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路军的精神仍在引领着我们。
面对现实,有不少人会对未来不抱希望,甚至失去信心。但是在西路军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一股无与伦比的精神气质,那是未来的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学习并传承西路军魂,不辞劳苦、不屈服于困难、坚持真理和正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标杆。
身为一个中学生,我们需要勇敢追求梦想,发扬西路军的民族精神。无论面对什么,都不要轻易放弃。我们要站起来,肩负起时代的责任,遵循我们的信念,拼尽自己的全力,把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与往日相比,现在的我们权力和责任的承担更为严重,但是,我们有一支祖辈前人的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向未来。在这支支擎起苍穹的精神中,我们信心满满,未来可期。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二
红西路军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经历长征,走过了千辛万苦,其中便有倪家营战斗的悲壮。倪家营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一站,其胜负关键是一支不到300人的独立团,视死如归的的队伍经历了惨烈的战斗,最终几乎全员战死。在参观倪家营遗址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
第二段: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在倪家营,我们看到了那些牺牲壮烈的红军战士的棺木,每一个棺木,都是鲜血和生命的一次冲击,而这些烈士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行,就像西路军一样,我们需要团结,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团结精神,成为了西路军士兵们的革命信仰,也启示着我们在任何困难之时都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第三段:两条道路,人性选择。
倪家营的历史教训,也深刻地告诉我们,当人性暂时的放松和对个人利益的追逐成为某些人推卸责任的“护身符”时,其几乎必然会导致胜利的失利,毁灭的结局。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历史背景的差异,还需要认识到,革命的内在冲突不仅是战争而且是人性选择。
第四段:和平解决问题,积极防御。
此外,倪家营的失败也提醒着我们在革命道路上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敌人和困难也不能过份轻视,要有积极防御的思想。当时的红军没有重视建立与当地百姓的良好关系,虽开辟了若干绿色区域,但并未能坚持,因而在遭到敌人大规模围攻时,独立团未能得到周边群众的支援,最终战斗失利。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当地人民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互信,才能有效地实行和平解决问题。
第五段:结语。
在倪家营的战场上,英勇壮烈的烈士们已经长埋于土地,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热爱生命,更热爱革命。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更要学习历史,红西路军倪家营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仰,不忘初心,才能在革命的长征路上造就辉煌的一页。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光辉论断。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谋划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早在1948年4月,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他们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汇聚到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构架起新中国人民政权建设的“四梁八柱”。周恩来曾说过:《共同纲领》草案初稿写出以后,历经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计由先后到达北平的政协代表五六百人分组讨论两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两次,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这部“临时宪法”是各党派共同千斟万酌的结果。正如许多民主人士称赞的那样:这里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空气,蓬勃向上的精神。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美国记者斯诺曾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誉为“东方魔力”。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毛泽东广泛接触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与他们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前往益寿堂访柳亚子,在交谈中,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主席回答:“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一百万军队渡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1949年7月,新政协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向北平,充分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烈拥护、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就在于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政权的“四梁八柱”上,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怀,上升到国家意志,细化到制度体系中,凝聚成历史合力,实现了由精神向物质的伟大转换。
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能够掌握群众的党。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谁就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能倾听人民呼声,谁就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谁能回应人民期待,谁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这句话鲜明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能完成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出色完成一张张赶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才能凝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都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力,为筑牢国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国家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种力量的“协奏曲”。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伟大胸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帜下;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纳进国家机构担任要职,为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建立广泛而牢固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个党派和各方代表,推动形成历史合力,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体现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11月7日,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赴天津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坐落在天津南开区水上公园风景区,占地面积约七万平方米,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展厅内是周恩来、邓颖超专题展,馆内通过图片、文献、实物和档案等材料,生动展现了周恩来同志从年少求学到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革命过程。
老同志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照片面前驻步沉思,周恩来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身体力行,上下求索,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助手,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通过一幅幅峥嵘岁月、浴血奋战的革命画面,一封封心怀家国、豪情壮志的书信,一件件镌刻历史折射品格的展品,还有讲解员对周恩来、邓颖超生平事迹的生动讲述,让大家全面了解了两位伟人一生的革命历程,感受到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深厚情谊。老同志们怀着敬仰之情,纷纷到周恩来邓颖超塑像前合影,在留言簿上写下对两位伟人的深深思念。
在大厅门口,全体老同志簇拥在党旗周围合影留念,大家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个党员的光荣与责任,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余热。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3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5师死守阵地奋战3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34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是免费的,参观的人很多,大家保持着安静。一个保安人员轻轻的摘下我儿子的帽子,示意我必须脱帽参观,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纪念馆陈列着赵一曼女士、赵尚志等一些东北烈士的蜡像或资料,其中有一幅日本人提着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的图片,想起杨靖宇将军被同志、被乡民出卖,心情非常沉重。
《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展览分为序厅和五个部分。展示了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的事迹。《伪满x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通过展示伪满x警察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x地区人民的残暴统治,来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东北人民,在经济上不择手段掠夺财富,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专制统治的殖民统治罪行。
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群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珍贵革命文物。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弹弹壳,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罪证。
建馆之初,人们走进展厅时,不必听太多的讲解,就会在眼前浮现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14年的种种罪恶,能够近距离地领悟为国捐躯并不久远的英烈,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苦难远离了人们,曾经让观众驻足落泪的展示内容,逐渐被人们淡漠。人们和先烈所处的时代,拉开了距离。更新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从现代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无数先烈的认知情况入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陈列内容和形式,做出准确、深刻的回答和交代。
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展面上共陈列200余位烈士,每位烈士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同侵略者进行斗争时牺牲的。纪念馆在陈列中避免用单摆浮搁的方式排列烈士的生平,而是在东北抗战14年的大背景下,分作不同的时期,始终把握红、黑两条线,去展望烈士的英雄事迹。
所谓红线,即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经历了一条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武装抗日到建立广大抗日游击根据地;从各自分散的行动到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各抗日武装的联盟作战。每一位烈士都是这条红线上不同时期的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链条上的闪光点,只有把英烈置放在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雄壮举的高尚和可贵。
将军像前时,崇敬的心情随之油然而生。在赵一曼的汉白玉半身浮雕上,还采用电脑控制的灯光变幻,在音乐的烘托中,显现出更加生动自然的色彩,同时将刻在黑色x石上她给儿子的遗言的录音播放出来,增强综合效果,让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烈士林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x烈士林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盼着我们的精彩!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区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近期区委组织全体干部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场教学活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接受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
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被誉为“红色桥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通过参观学习,我了解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份份文献史料,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这一“红色桥梁”在开展统战工作、救亡运动、运输援战物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深深被无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学习的方式了解党史、学习国史,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了历史经验,深化了我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我认识到,参观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最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将他们的精神融入到脑中铭刻在心中,将大无畏、无私奉献等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转化为扎实的行动。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政法干警,我们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贯彻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心怀大局,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和本领,学习革命先烈甘于奉献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将学习教育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端正服务群众态度、真真正正服务群众。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四
在游历红西路军倪家营之前,我对红军曾学过,也看过有关电影和纪录片。但是,仅仅是从书本和屏幕上了解红军的历程和故事,往往难以给人融入到现场的感受和氛围中。因此,我决定亲身前往红西路军倪家营,去了解、感受红军当年在这里的遭遇和奋斗。
第二段:感悟红军的艰辛历程。
从游历中,我深深感悟到红军当年强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在长征的路上,秉持“谁也病不了、谁也死不了、谁跑也跑不了”的军旗,不计自身的生死,坚定地为了革命事业前进。他们不仅要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还要担负敌众我寡的艰苦任务。我从这里体会到了如何咬牙坚持和寻求生存的智慧。
红西路军倪家营让我深刻了解到红军在战争中的谋略和胆略。红军在这里利用密林、深山的优势,备齐武器和粮草,顺利筹集了进攻敌人的所需物资。他们还深谋远虑,运用伏击、诱敌深入等战术,使对方落入陷阱。红军的胆略和谋略充分展现,令人折服。
第四段:现代人可借鉴红军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红军面临的那般压力和磨难,但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同样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像红军一样,我们身处环境颠簸、风雨飘摇之时,也需要保持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态度。如此,才能不失信念地前行,让生命的价值在磨难中得到升华,发挥潜能。
总结起来,红西路军倪家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故事,更是历史的磨砺和翻新。通过游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红军的艰辛和传统军人的模样。相信这种经历会让我们更加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这种经历也会成为我们成长和启迪的重要之一。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五
近日,我有幸到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观看了《西路军魂》纪念馆的展览。这个展览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而策划的。我在观看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西路军士兵艰苦卓绝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应该三心二意,一心为人民二心为国家”这一思想,用自己的热血和牺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西路军士兵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在长征中,他们经历了数次汹涌澎湃的战斗,受尽艰苦困苦,但他们从未动摇,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意志。这种坚韧的精神,也是我们今天需要的。当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以西路军士兵的精神为鼓励和榜样,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除了西路军士兵的精神外,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革命前辈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深情和热爱。他们在创立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打赢解放战争等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中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命运放在心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革命后人,我们也应该延续先辈们的遗志,时刻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心上。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发扬光大,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熠熠发光。我们更有责任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观看《西路军魂》纪念馆的展览,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也更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永远怀着敬意和感激之情,铭记先辈们的抗争与牺牲,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红西路军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六
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下面是x整理的关于工匠精神的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
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员工。
×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努力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己和团队成员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己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起,共同进步。
又到了五一小长假的时候,但是我们也不能光想着放假。今天,央视新闻推出一档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而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毫米。
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