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需要详细列举具体事例,以支撑相关观点和结论。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事迹材料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一
暑期黄山,游客往来如织。安徽黄山风景区放绳工队伍全身心投入到各路段和悬崖外围保洁的工作中,为游客带来洁净的游玩环境。
黄山放绳工是该景区环卫工队伍的一个工种,他们腰系绳索,下至悬崖峭壁,清扫垃圾,由于他们的工作地段陡峭险要,常常被游客称之为“峭壁扫地僧”。
13日清晨,当暖阳还未高照,趁着第一批游客还未上山,放绳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早上6点直到晚上,忙碌奔波在黄山各个角落,期间除了保障游步道清洁畅通,还要及时下崖处理峭壁上的垃圾,赶上游客钱包等贵重物品掉到崖底求助,他们也会义不容辞地施以援手。
上午,一身黄马甲、头顶安全帽、肩挎一捆登山绳的黄山玉屏环卫所放绳工李培生开始前往一处峭壁地段,捡拾矿泉水瓶、黑色塑料袋等垃圾。
峭壁险要,李培生身系绳索,缓缓下行樊成柱摄从事黄山放绳工20多年的李培生,是“峭壁扫地僧”的代表。
李培生熟练地将拇指粗的登山绳一头系在游道旁的放绳桩点上并打好布林结,同时将另一头牢固地系在自己的腰间。检查好所有设备安全无障碍后,奋力将登山绳甩至崖底,灵活地跨过护栏,开始了这场悬崖之上的“舞蹈”。
峭壁在太阳的直射下变得火热。只见李培生一手稳稳地把持着下降器,另一只手有节奏地抽拉着绳索,双脚稳稳地蹬在下方的岩体上,步履稳健地在崖璧上寻找着角落里的垃圾。遇上极为陡峭的坡面,他只能以手为爪牢牢地抓住岩石凸起的部分,不断变化着身姿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下崖的十几分钟里,李培生小心翼翼地挪动到垃圾飘落的位置,在杂草之中捡起矿泉水瓶等垃圾,装进腰间的袋子。
李培生说,身为黄山的一员,20多年来,以黄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
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黄山风景区共有20余人,他们肩挎绳索,分布在各个片区,负责放绳索到悬底捡拾垃圾,只为换来黄山洁净如洗。在他们看来,维护好黄山的绿水青山是最大的心愿。
当前,黄山市正进行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该市全域巩固提升干净指数标准,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最干净城市”黄山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黄山风景区也正在瞄准“席地而坐”“最干净”目标努力。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二
昱岭关收费所距离临安80多公里,工作期间,该同志经常早出晚归,更因时常故障停电、设备抢修、重点时期值班、应对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等情况,连续多日驻扎在所亦是常事。在坚守昱岭关省际站点的近十年里,他,无怨无悔,其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级认可,先后被评为浙西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在电工岗位上脚踏实地、认真负责。
“滴铃铃…”急促的手机铃声将他从睡梦中吵醒,“方强,空调不制热了,岗亭里太冷了。”这是夜间23点,“方强,4号亭灯不亮了。”这是凌晨1点,“方强,ups报警了。”这是凌晨2点……在昱岭关工作的近十年中,他接到夜间突发的故障报警电话次数已数不胜数。因站点地处山区,供电突发事故频繁,为及时处置特发事件,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特别是在期间,因顺溪261高压线改造,造成所辖三站点停电频繁,因停电时间的连续性,在这一年中,他经常驻扎在站点。10月30日凌晨1时至31日11时30分左右,昱岭关收费所三站点发生了长达34小时的持续停电事件,这也是杭徽高速开通以来,第一次发生持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广的停电。在发电过程中,他不顾夜间天冷,也顾不上休息,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昼夜连续发电34小时的供电工作,确保了站点机电设备及员工生活的正常供电。
二、着力解决了收费所最突出的饮用水水源难题。
杭徽一期开通时,所里的工作、生活用水是依靠山上云溪坞水库里的水,通过水管的自流,蓄满水池后再增压使用。这种供水至夏季时无法满足所里的正常用水,冬季时水管易冻,日常维护也较困难,水质卫生更难掌控,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开展。因此,为解决所里的`供水问题,底,他与所领导一起,经过多次资料查询和站所周边勘察,最终在收费所后背山脚下成功开挖出了地下井水源。除保障正常供水外,他还在食堂等涉及饮用水的关键部位,安装了水质过滤净化装置。由此,困扰收费所多年的“疑难杂症”终于被他成功解决了,收费所工作人员也因此都能全年正常用上水、喝上放心水了。
三、坚守红线,不断提升收费所应急组织力量,服务于社会。
从6月担任昱岭关收费所安全员起,他始终坚持抓好“三基”工作。在20冬季的抗冰雪抢险中,他不顾手臂骨裂负伤,仍坚持参与道路保畅指挥。年春季,在他的主导下,昱岭关站成立了杭徽高速收费站第一个应急救援物资仓库,为后期处理特情、提供应急食品、专用设备设施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昱岭关收费场“3·16”大客车火灾事件的及时、成功处置,正是对此的有效检验,不仅及时挽救了50名乘客的生命,也挽回了100多万经济损失,昱岭关所因此也获得临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嘉奖。
四、勤奋好学,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在收费所四年的兼职驾驶工作中,他积极克服车辆行驶路程长、危险隐患多(高温、雨雪冰冻)等因素,共安全行驶25万余公里,未发生一起车辆超速、碰撞等交通事故。同时,他发挥电工技能,多次分批对收费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用电知识。除了做好收费所日常工作外,他还积极参与杭徽全线的多项机电项目的技改工作:编写杭徽高速节电手册、供电应急预案,参与计重设备、etc车道改建、发电机设更新、一期up更新、一期隧道照明技改、杭徽全线高杆灯维护等等。
他,一名普通的水电工、一名安全员和兼职驾驶员。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同时,他也获得了浙西公司“水电业务能手”荣誉称号,,他还被评为“临安市第二届50佳技能人才”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三
记得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效劳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效劳之中去。
雷锋的这句话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美好的心灵。
但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活雷锋〞。
当清晨第一缕霞光洒向这座小城镇的时候,你们已经忙碌在了城市的角角落落;当夜幕开始降临,家人团聚的时候,你们却还执着的坚守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多少年来,你们总是在执着的坚守,默默地奉献,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严寒,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工作,你们无视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薪水,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干净和美丽。
我常想,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将是灰蒙蒙的一片;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堆积如山的垃圾将会阻碍我们正常生活;如果没有了环卫工人,绿化苗木将枯萎夭折……是的,正是我们这些环卫工人奉献了青春,扮靓了城市的`容颜,才使这座小城镇保持着干净的容颜。你看那路上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树苗,你看那一排排整齐美观的绿篱,你看那卫生整治中挥舞扫帚,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是你们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靓丽,你就是城市美容师,我赞美你——可敬的环卫工人!你们也正是以为人民效劳的雷锋精神在辛勤的劳动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这也是雷锋所说过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做出了什么奉献,我们有什么理由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总是在接受,却从不付出;感受不到付出,就感受不了雷锋精神的可贵。而那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总是在付出,他们比我们要高贵得多。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四
郭芳云,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咸阳市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彬县首届十佳青年称号,、20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获彬县增先进位跨十强演讲赛二等奖,《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获得彬县科技奖。现任彬县医院内二科科主任、团支部书记、咸阳市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尊重生命大爱无至。
1992年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她走上了当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职业生涯。穿上白大卦,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责任。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用心、用情去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为他们减轻病痛,给予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将德行操守放在第一位,时刻坚定为病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以“信”为本,兑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诺言。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于每个患者,尽职尽责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2010年9月,一名心慌气短、面色青紫,病情危重的冠心病伴三度心衰患者,危在旦夕,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她一直守在病床前,积极抢救,精心治疗,直至心衰纠正,症状缓解,她才松了一口气,到吃午饭时才发现自己还没洗脸,患者家属感动之至,当场送她300元钱的“红包”,再三推辞无果,但为了解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她只得先行保管,在患者痊愈出院时退给了患者。像这样的例子在她的身上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近年来,拒收红包百余次,3万余元。
20,新堡子乡一名50多岁的张姓患者,患扩张型心肌病,伴有阵发性室速,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患者回家后,家属找她去家里会诊,当她走进患者家门的时候,该患者穿着寿衣,无力地躺在床上,从病人的眼神里看到了绝望,村里人进进出出,和患者进行着最后的道别。她经过认真查体,仔细检查,科学评估后,认为还有好转趋向,于是建议其住院治疗,在她的精心治疗下,经过一个月的住院,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延长生命3年有余。
学以致用严谨为医。
解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医务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也是她的人生坐标。积极进取,争取支持,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是她的职业追求。20她从西安交大第一医院血液科进修回院后,积极倡导,争取领导支持,建立了“骨髓检验诊断室”,填补了我县血液病诊断的空白,为血液病患者就近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保证。骨髓诊断经数百例与省级医院的验证,准确率达到了98%。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她的职业操守,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是她的崇高信仰。凭着对卫生事业的忠诚和对生命的尊重,践行着她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宗旨。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人倍感危机,个个谈非色变,这时医院安排她到“发热门诊”从事非典病例分检工作。当发现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时,又安排她到简陋的临时病房进行诊疗救治。在这种环境下,她把个人安危放在一边,服从单位安排,义无反顾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我县也成为疫区,10月23日,县上成立甲流防控小组,她担任隔离病区主任,首先进入隔离病区,在一线奋战30多个日日夜夜,收治甲型流感流患者50例,接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600名。由于她工作、生活都在隔离病区,每天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查房、治疗、做思想工作等等,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五日她不幸被感染了,体温39度多,为了减少进入隔离区的人员,为了其他同事的健康,她没有告诉别人,坚持在隔离区一边治疗一边守岗,直至全部患者出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50例甲流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我县甲流防控工作取得了圆满胜利,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嘉奖,也得到了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前师之鉴学无止境。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学习是立身之本,身为科主任,她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搞好科研工作,先后撰写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例误诊报告》等医学论文多篇,分别发表在《陕西医学》、《临床研究荟萃》、等专业期刊上。《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获得彬县20科技奖。曾多次在县卫生局举办的培训班和院内进行学术讲课,受到局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作为科主任,组织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在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刻苦学习,共同努力,她们科室开展了脑脊液置换术、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术等技术项目。
只有具备了大山一样真实博大的品格,才可能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智慧。她始终与人善良,做事一丝不苟,倾注全部热情,视病人为亲人,热心、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检查,精心治疗,病人康复是她最大的快乐和安慰。医学是科学,有许多难以克服和治愈的疾病,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她就会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五
每当妈妈让我把垃圾扔到门前的树下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不怕脏不怕苦的环卫工人。
两年以前,我们村经济是开展了,但是卫生却一直没有搞好。我们这儿没有垃圾场,也是没有环卫工人,垃圾就没处扔,各家各户就把垃圾扔到了房前屋后。到处都堆满了垃圾。有的'垃圾叠起来像小山一样高,有的虽然不高,但是排成了“一条路〞,有的……。夏天的时候,太阳狠毒,那些食物渣腐烂起来臭味难闻,每次路过垃圾旁时,那难闻的气味都会让我捂住鼻子;冬天的时候,风一吹,塑料袋等垃圾满天飞,有好几次我在休息的时候,都看到了好几个塑料袋在天上时飞时落。
自从有了环卫工人后,这些现象就一去不复返了。
我每天上下学的时候,总会看到环卫工人在路旁清扫卫生。他们不怕脏,推动着垃圾车,四处清扫卫生。夏天的时候,汗流浃背,太阳毒得很,他们穿着蓝长褂来了。垃圾很多,西瓜皮等食物残渣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他们为了环境卫生,戴上了口罩,套上了手套,把垃圾处理干净。冬天,北风呼呼地响着,天气十分得寒冷,冷风吹红了他们的脸颊,他们仍然清扫着,可是树叶似乎扫不完,一处扫好了,另一处又有了。
因此,每当妈妈让我扔垃圾时,我就会想起这些环卫工人来,不光是我,我们这大都人都会想起的,当他们推着车来时,老人为了让他们少弯次腰,就赶忙把家里要扔的垃圾拿出来,直接扔到车上。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六
尹升一位古稀老人,知名画家,在36年的漫长岁月里,演绎着荡气回肠的真情故事。
他用卖画的收入先后赡养了17位孤老人;在不到40平米的单元房里,曾同时三位老人和他一起生活;他以儿子的身份为赡养了15年的老人送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用善良和真爱,温暖了老人们的晚年,也温暖了这个世界。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面对这样的人间大爱,我们除了尊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动。
王文柱这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热衷科学种田,成立“傻柱子种植协会”,把研究成果无偿传授给乡亲;他设立“科学种田奖”,自掏腰包奖励周边农民。十几年间,为农民增收超亿元,自己却搭进数十万。
因为热爱,他乐此不疲,因为热爱,他付出无悔。土地给了他淳厚的秉性,知识给了他宽广的胸襟,他,对这片土地爱得这般深沉;他,把新时代农民的内涵诠释得如此动人。
文革她,是任丘张华绿色家园会长,她,用坚强和爱心划出一道道美丽的人生轨迹。架着双拐南下北上,带头组织残疾人联谊会,成立残疾人柔力球俱乐部,开办残疾人图书室,举办残疾人才艺展,资助孤儿姐妹,帮教服刑人员,带动18位家园人进行捐献遗体公证。
她,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公益事业中,让残缺的生命得到了升华,让有限的生命拓展了宽度,不仅带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更让身边的病残者活出了自信和精彩。皮玉龙一名高三学生,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一天时间里,做出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出眼角膜,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
这个决定,让一位老教师和一个男孩子重见光明,也让他,这个年轻短暂的生命美丽成一颗耀眼的流星。他走了,把他清澈的目光留在这个世界上,替他守望他眷恋的亲人和同学,注目这个美好而温暖的世界。
大善之举,恩泽他人,爱如丰碑,感动长存。张凤鸣一位84岁的革命老人,退休后回到家乡,倾尽心血,自费在村边建起一座烈士陵园,并用微薄的退休金为公益事业捐款5万余元。
十年守护烈士英灵,与墓碑为伴,赤诚不改;营造一方精神圣地,与崇高为伍,矢志不渝。他让英烈得到慰藉,也让后人学会铭记;他让我们懂得付出的意义,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纯粹。
范西俄一位普通农民,带领全家四代二十多口人投身希望工程,助学10年,捐款10万,这个普通农家,成为我国唯一四代投身希望工程的家庭。他们,让山里的贫困孩子沐浴到知识的阳光,让更多的人走进助学的队伍。
在范西俄和他的家人身上,我们看到沧州百姓的大仁大义,慈善情怀,也看到来自民间的力量和社会的希望。孟德荣他是沧州师专生物系的副教授,也是南来北往的候鸟们的驿站长。
十多年来,他奔走在沧州的湿地之间,聆听鸟的鸣唱,感受湿地的呼吸。他创建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义务护鸟,自费开展湿地鸟类环志、开展科学研究,他用行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博大的爱。他让我们知道,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尊重,就是人类对自身最好的珍爱。
黄骅爱心社一个网络上的爱心团体,三年来,以“一对一”的形式,把继续学业的希望带给200多名贫困学生。他们的网络救助,为公益事业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虚拟的网络延伸着真实的关爱,现代的平台承载着传统的美德。这些网络中行走的年轻人,把理想、激情和凝聚的爱心,化作点点烛光,照亮贫困学生的求学路,也改变着自己的'价值观。
予人玫瑰,他们满手馨香。谢清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68岁的她就是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她一生简朴,却近300次为助残扶困公益捐款20多万元,她用奉献换来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以奔走带给困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希望,用无私的爱给孤单的心灵以真实的暖意。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坚持的力量。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可以这样选择,她用笑容告诉我们,付出可以如此快乐。
她,是这个社会的道德标杆,精神楷模。潘淑兰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位乐善好施的热心人。
靠收破烂富起来的她,冬天,把电暖风和新被子搬上孤寡老人炕头;过节,把吃喝用品送到老人手里。村里建养老院,她热心捐资;对贫困学子,她善心相助。
她最真实的想法是: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回报乡亲,回报社会。朴素的善良,母性的情怀,一颗感恩的心,只为孤单者不再孤单,贫寒者不再贫寒,无助者得到人间的关爱温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七
人物简介:田舒文,1994年7月出生,桥区东关街道观李社区居民,同时也是社区一名出色的志愿者。
事迹简介:田舒文一直把工作当事业干,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工作中。
正文:
雷锋日记中有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下面就有这样一位爱岗敬业、默默无闻的青春女孩。田舒文,女,1994年7月出生,济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宿州市桥区中医院妇产科担当一名助产士,这是一个“危险”科室,也是一个技术性科室,工作极富有挑战性。她面对的是即将要成为母亲的孕妇,必须严密观察产程,确保新生儿顺利安全的到来。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田舒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因为在手上的是两个人的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
态度端正,尽心尽责。
“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有良好的.态度才有精彩的人生”,这是田舒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身边的亲朋友都说她选什么职业不好,非要选择助产士这份如此辛苦的工作,但田舒文为选择这份职业从不后悔,只要能看到产妇对自己真诚的微笑、听到新生儿的啼哭、看到产妇母子平安,仿佛就能把一切辛苦统统忘掉。除了态度外,责任心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她都尽心尽责努力完成。她凭借自己优秀的服务态度和勇于吃苦的精神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信赖,产妇及家属的认可。
田舒文始终怀揣着一颗爱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这份工作中。面对性格与文化程度各异的产妇,田舒文总是耐心地与她们沟通交流。通常产妇分娩的过程从腹痛到胎儿娩出一般要经历6―8小时以上,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耐心的陪伴。有一位年轻的孕妇,进入临产后,因为疼痛而大喊大叫。当时正值田舒文值班,她细心地为孕妇讲解产程的经过,耐心的劝说让她坚强些,并告诉她这是临产的正常表现,却没想到孕妇的丈夫一点都不理解,认为妻子痛成这样,而却被她说是正常的,认为是田舒文不负责任。面对这种情况,她虽然觉得很委屈,但她还是沉着、冷静地面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一直陪伴这位孕妇左右,耐心地指导孕妇如何放松自己,经过漫长的几个小时的产程,孩子终于平安降临了。事后,产妇的丈夫觉得非常愧疚,连声说“报歉”。产妇出院的时候,送来一篮鲜花以表示感激之情。
田舒文坦诚地说:“当我第一次目睹生命诞生的那一刻,一种从未过的感动涌上心头,听着那清脆的啼哭声,看着新晋妈妈那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光荣和骄傲。我不仅体会到妈妈的伟大,而且更感觉到作为一个助产士担当的重任,正真懂得双手托着两代生命的含义。”
此外,田舒文还一直坚持产后义务为大家咨询解答育儿及产后保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她耐心细致的嘱咐,由于她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产妇及家人的信任,许多产妇日后成了她的朋友。
虽然这项工作又苦又累,但是付出的汗水会得到回报,看到产妇母子平安,一个又一个家庭幸福的从这里走出去,都会让田舒文感到由衷的自豪。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八
“做一名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这是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杨云贵奋斗的目标。1969年8月,杨云贵出生于马龙县一个偏远山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坚强自立、勤奋踏实的性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3年7月,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的他分配到马龙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县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开始,一干就是,由于工作成绩和业务技术突出,曾任急诊科副主任、内科主任、副院长,10月调动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12月到医院老年病科工作并担任科主任。20多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优异表现,刻苦求知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信任和赞誉。杨云贵从医二十多年来,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在不断提升业务技术的同时,他深知医德和责任心的重要。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树立了“做一个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的信念,二十多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广大病患者服务,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不厌其烦解说、兢兢业业施治。在给患者进行诊疗时,他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始终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多次在抢救病人时全然不顾患者的呕吐物溅在身上手上……然后,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论多忙多累,他还是耐心十足的做好解释工作,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积极投身医疗救援第一线。在抗击非典中,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他是第一个报名并第一批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医生并参与患者的救治、隔离。在“4.07”东山下海子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中,他连续八天战斗在事故救援第一线,坚守在白天酷热夜晚奇冷的帐篷里,以坚守岗位,吃苦耐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得到救援官兵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辛勤的付出获得丰硕的回报,多年来,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被曲靖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被曲靖市政府评为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聘为被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并在209月因在近两年的“三育人”工作中,爱岗敬业,辛勤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年12月被选为云南省医师协会保健医师分会委员,7月被选为云南省医师协会老年病分会常委、委员,20被评委卫生系统先进共产党员及医院-“先进工作者”,所在科室2012年被评为“-先进工会小组”和“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2人获20先进工作者称号,年科室获得“敬老文明先进科室”称号,科室有5人被聘为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或副教授,2人被昆明医科大学评为优秀教师,近五年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九
真的,我太平凡了。
3月,我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带着自己火热的心和满腔的热忱进入了阎良区武屯镇最南端的老寨小学。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幸福最快乐最难忘的三年。
刚离开大学的校园,又进入小学的校园,对学校的老教师来说我和他们的孩子年纪相仿,对学生们来说,我这位老师只是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大孩子。
有时候下大雨,路远的学生不回家,买点馒头和“辣子条”(那几年学生的零食以此为主),看这他们站在房檐下,瑟缩着吃着这些东西,我很难受,有想哭的感觉。于是,每逢下雨的天气,我就在房间炒上一大锅菜,让班上不回家的的学生一块和我吃饭。现在想起那种场面,我还是幸福的想哭。
这是我的第一届学生,许多都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上大二了,他们几乎所有人现在还和我联系,有时打电话,有时聊qq,有时给我在空间留言,学生们都说很想很想再回到小学上一回六年级,让我再给他们代课,我感到欣慰,我认为我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
3月,由于我工作业绩突出,教育组领导把我调到了武屯镇中心小学,半年后,又由于所带毕业班成绩突出,把我调到武屯镇任官小学当教导主任。在这里我又度过了辉煌难忘的两年。
元月,我爱人已经怀孕9个多月了,由于是双胞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她照顾好,而我并没有让初为人父的喜悦感冲昏我的头脑,我仍然坚持按时上下班。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我爱人打电话,说她正在医院,由于羊水破了,马上就要上产床,让我赶紧到医院。我都不知道我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平淡,我说,下午一放学我就去。下课后几个老教师知道了,赶紧叫我别上课了,现在立马去医院,还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敢耽搁,你个傻小子。到医院后,我爱人情绪激动,在我母亲面前把我破口大骂,说我没良心,光知道上班,媳妇身孩子难道是小事吗?请半天假你会死呀?我无语,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
慢慢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每天要接送,这都落到了我的肩上。我爱人在超市打工,两班倒,经常10点钟下班。有时候我要到学校值班,我就到幼儿园把孩子一接,然后不回家,把两个孩子带到学校,晚上煮点方便面让他们两个吃,第二天又送到幼儿园,路途很远,真是辛苦。有时,我要到学校值班,天太冷,我把孩子先接回家,把电视开开,让孩子看动画片,然后叮嘱他们谁叫门都不许开,然后我再把门一反锁,让两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从六点等到十点,等他们的妈妈回来,我有时想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在家的情形,我实在于心不忍。
日子一直很平淡,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很幸福很快乐。不管是教师节、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总有学生给我发短信:老师,很想很想你,有时间再去看你,祝你节日快乐;老师,知道我是谁吧?我是你学生,祝你春节快乐,工作顺利;老师,大学的课程真多呀,给我支个招吧,对了,祝你情人节快乐;……读短信时的幸福感没有人能体会得到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在许多年后还对你念念不忘,还对你充满无尽的感激,这已经足够了。
学生们还经常到我家去看望我,每年都有。就在的5月19日,一下去了二十几个人,有上初二的`,初一的,还有现在的六年级学生,把客厅围了个水泄不通。学生们为我买了许多礼物:有人合伙为我买的手表,有人买了一本书,有人买了几条小金鱼,有人买的蛋糕,有学生还给我拿了几盒烟……我真的很感动。
我的qq里,我教过的学生几百名都在学生栏里,有好些学生建的群都让我进去,我有时都不知道是哪一届的学生,经常有学生发来消息问候,也有学生发邮件、发贺卡,有的则经常聊天,向我请教学习生活上的许多问题,从大二的学生到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天天都有。我都三十四岁了,但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学生的大哥哥。
谁爱学生,学生就会更爱他,我相信这句话。并且学生们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多年来,我所带的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区镇前茅,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每年分班时,总有许多家长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我的班上。他们说,林老师带学生,他们放心。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虽然,我并不是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但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成功。我去年代的六年级三班被评为区级模范班集体。
我是平凡的人,干的是平凡的工作。我已经工作了十年了,今后我还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继续坚持下去,干好这一份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用自己满腔的爱去浇灌每一朵小花,要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开出更加娇艳的花朵!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
崔永胜,男,1975年11月出生,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在灯塔市地方税务局参加工作,历任灯塔市地方税务局科员,人事监察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现任灯塔市地方税务局西大窑分局局长。
多年来,他一直忠诚于地税事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遵守地税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领导影响下属。他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本着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他不断学习和接收税法的新信息和新思维,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珍惜各种培训机会,经常翻阅税法书刊,了解当前税收形势。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培养青年地税干部,做下属的良师益友,发扬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于税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0xx年,他调到西大窑分局担任地税局局长,积极配合西大窑政府开展税收工作,超质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开展分局内各项工作。坚持“税收、发展、民生”的理念。20xx年完成税收收入16800.15万元,20xx年完成税收收入28069.69万元,20xx年上半年完成税收收入16590.62万元。20xx年以来,西大窑分局的税款征收数量和纳税服务质量都达到优秀标准。
崔永胜局长始终坚持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带领全局上下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再忙,也坚持定期抽出时间,以一名普遍税务工作者的身份奔跑于一线,虚心听取纳税人的反映,为纳税人解决各种问题。处处率先垂范,事事身先士卒。崔局长以一名合格税务工作者的榜样时时感染和激励着大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6年的地税生涯,使他深深体会到地税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勤学习、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才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地税干部。正向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崔永胜同志正是用这样一种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一
马申江同志系县水务局职工,今年53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高级工,现任杨店乡水管站站长。
马申江同志于197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杨店乡水管站工作,在35年的基层水利工作中他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遵循“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坚持党性、大公无私、身体力行,认真谱写着一曲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华美乐章。
35年来在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身为杨店乡的水管站站长他不仅要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还要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完成包村、计划生育、综治、产业开发等多项基本工作。面对繁杂的在工作他从来不发火不偷懒,始终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工程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把领导表扬夸赞作为自己最大的成就。他用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个领导及干部都称赞他以他为榜样,都说他“不仅人好而且工作能力强,对待工作从不懈怠,总是有比年轻干部还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每一个年轻干部都敬佩的称他为“牛人—罗叔”。
在35年的工作中,他严于律己从不偷懒从不马虎,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每一处工程从勘测、施工、管护都有他的身影,他总是冬顶严寒、夏冒酷暑,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每一处工程中,对待工程中的每一个数据他总是要做到精确无误,有时为了在水中测量一个控制点,他二话不说卷起裤腿下水立杆,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年迈的他却从来没有退缩过,有时更是为了一两个数据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有时会要求精度而忘返数回,鞋走破了袜子烂了,可他常对自己说“数字是工程的命脉”。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不顾一切的冲在年轻干部前面,他总说“年轻娃娃皮嫩,还是让我们这些粗皮老肉来”,常年来他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关节炎,但是他还是不肯请假休息,妻子孩子经常怨他、骂他,说他“不顾家、老积极”,可他总说“我是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给我发工资,我就必须干好工作”。工作上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经常忘我的加班加点,在“5.12”地震中他发扬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当地震发生时他正在给颜河村人饮架设变压器,但是当时他并没有因为地震放弃架设,而是毅然决然的坚持干完才下杆,之后他没有回家而是立即赶到乡政府听侯领导的安排,检查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损失,他不顾一切的冒着余震的危险出现在每一处工程中,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处理工程震损,加班加点的赶工修复人饮工程,使其尽快通水完善。在多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他更是发扬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抗沙袋、堵决口。特别是在2009年“7.17”和2010年“8.12”暴雨灾害中他根据多年的抢险经验,指挥当地群众及施工队转移物资,堵河堤决口,有力的降低了水毁损失。
35年来他一直把群众的安全饮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其他水电干部都闲麻烦不要工程时他却给领导求情说给我多给一处工程吧,我希望杨店乡每一个村都能吃上自来水。每处工程从寻找水源、测量、放线、配发材料到现场施工,他都亲自参与,有时甚至要徒步走二三十公里的山路,只为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水源。多年来他修建人饮工程32处,解决了杨店乡8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358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使全乡自来水覆盖率达到了100%。看着群众喝上方便、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他总是那么的骄傲和自豪,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5年来他还积参与河堤、灌溉等多处工程的勘测、施工、监理等工作,对待工程质量他总是严格要求每一个施工单位不怕得罪人,他常说“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他经常蹲点坚守施工一线。多年来他参与完成了红崖河堤、石马坪河堤、豆坪河堤、大庄河堤等多处河堤建设,完成河堤17.606km,保护了沿岸两个乡的8337人,8580亩耕地的防洪安全;同时还参与完成了灵官渠技改配套工程、下街电灌工程、马家坪电灌工程、姚庄电灌工程、豆坪电灌工程、石马坪电灌工程、王林电灌工程、大庄电灌、鱼池电灌、颜河水窖等10处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发展有效灌溉面积7200亩,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提供了高效、快捷、省时、省水的节水灌溉工程设备。杨左河川的农民群众常说“老罗是个好人、老实人、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多年来还受到省级、市级、县级及乡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1997年4月获省水利厅“全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2月获陇南地委、行署“优秀驻村干部”、2003年4月获“陇南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4月获县政府“2005年度水利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就是马申江,一个平凡的基层水利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35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来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就是这样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水利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斗志的精神来履行水利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二
代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小灯同志,自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以来,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党的宗旨,时刻不忘党的使命,心系百姓,以饱满积极的工作热情;以极端负责、脚踏实地、忘我工作的态度;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以向我看齐、跟我上、向前冲的精神团结带领代庄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代庄村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抓规划、强实施、促效益、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一年来,代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代庄村党支部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李小灯同志常讲,村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值不值得信赖,群众对这个支部有没有信心,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高素质的班子,有没有一个好的班长,班子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为群众办事方面是不是以百姓为重,是不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而做为一班之长的他,深知党支部这面旗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自已如何当好旗手、如何起好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因而他时刻以大局为重,始终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不搞一言堂,对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充分听取和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尽量做到决策科学,解决问题恰当。作为村里的一把手,他坚持实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充分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消除了同志间的隔阂和群众的猜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增进了群众的感情。
“一个党员一面旗”,李小灯同志时刻用新时期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冲锋陷阵在前,关键时刻敢喊“跟我上,向我看齐”。代庄村是全县难点村之一,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大,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强是摆在村总支面前最大的难题,要改变全村面貌,得从以上各方面抓起,针对以上问题,李小灯同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多次组织村两委人员研究发展思路,结合代庄村面临的问题和实际,提出了“争取基础设施投入为前题,以科技培训为依托,靠转变群众观念为突破,加大畜牧产业和水果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思路一确定,李小灯就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搞培训,跑项目,抓规划,抓实施,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李小灯书记的统筹和带领下,通过村两委人员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代庄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实现了电通、路通、水通,新修村组公路5公里,新修了村委会、村卫生室,全村房屋亮化率达到70%。使代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镇的前列。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李小灯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中央、省、市、县、乡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座。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常抓不懈。开展了以“做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合格人”的活动;村党支部每年召开两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台阶,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李小灯同志心里装满群众,他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结合代庄村现状,利用自己路熟门广的优势,当起全村群众的经纪人,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业务服务,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抓民生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李小灯工作严谨,以身作则,在他眼里,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积极向上级为群众争取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并在村总支开办党员活动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在村上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李小灯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代庄小康社会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三
马合沙提斯拉木,男,哈萨克族,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沙尔乌楞村护边员。
作为义务护边员,马合沙提斯拉木24年来无怨无悔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累计巡逻26万余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11倍多,用生命护卫着祖国的安宁。
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离边境线不到100米,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马合沙提斯拉木从小在这里长大。89年,他从部队复员,当起了义务护边员。马合沙提负责巡视的是中哈边境68至71号四个界碑间15公里的边境线。从小跟随父亲巡边的他,对边境线上的每个土坑、每条水沟,甚至每块石头,都一一记在心里。巡边时,马鞭子、望远镜、红油漆等都是他随身携带的物品。看到铁丝网破损了,他就会用钳子修一修;发现界碑上的字褪色了,他就会用油漆把“中国”二字和界碑号描清晰;看到界碑脏了,他就会用干净的抹布认真地擦了又擦。
1996年8月25日,马合沙提和父亲斯拉木骑马一同去边境线巡逻,发现沙依汗山方向浓烟滚滚,父子俩随即向边防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吉木乃县军警兵民1300余人经过三天三夜奋战,终于将长达20多公里的火龙扑灭。2010年4月9日,吉木乃县遭遇60年不遇特大雪灾。马合沙提巡边时发现,哈萨克斯坦方70号界碑被雪水冲积的沙石掩埋,立即报告边防会晤站。哈方很快安排专人对70号界碑进行清理,并向我方表示诚挚谢意。
2000年冬天,大雪把萨尔乌楞村盖得严严实实。看着关节炎发作、连上马都困难的马合沙提斯拉木又要出门巡边,他的妻子阿依肯古丽劝他别去了。可话言刚落,马合沙提已经骑着马走远。在巡边返回的路上,马合沙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昏了过去,醒来已是凌晨3点,几乎冻僵的他强忍着伤痛,艰难地牵着马向家走去。看到一瘸一拐、已经冻得说不出话的丈夫时,在路边等了几个钟头的妻子抱着丈夫放声大哭:“你咋才回来,你这样干不要命了吗!”从那以后,只要马合沙提出门,妻子总会给他准备好干粮、热水。
萨尔乌楞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出外打工、做生意,或在口岸装卸货物挣钱,一个月至少挣3千元,而马合沙提却只有从2000年开始边防派出所每月给他发的150元补助。有人说他傻,马合沙提却笑着说:“挣钱,我也想啊!但护边更重要!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孝敬母亲还讲报酬吗?”
马合沙提斯拉木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新疆公安边防总队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四
1992年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她走上了当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职业生涯。穿上白大卦,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责任。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用心、用情去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为他们减轻病痛,给予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将德行操守放在第一位,时刻坚定为病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坚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以“信”为本,兑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诺言。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于每个患者,尽职尽责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20xx年9月,一名心慌气短、面色青紫,病情危重的冠心病伴三度心衰患者,危在旦夕,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她一直守在病床前,积极抢救,精心治疗,直至心衰纠正,症状缓解,她才松了一口气,到吃午饭时才发现自己还没洗脸,患者家属感动之至,当场送她300元钱的“红包”,再三推辞无果,但为了解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她只得先行保管,在患者痊愈出院时退给了患者。像这样的例子在她的身上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近年来,拒收红包百余次,3万余元。
20xx年,新堡子乡一名50多岁的张姓患者,患扩张型心肌病,伴有阵发性室速,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患者回家后,家属找她去家里会诊,当她走进患者家门的时候,该患者穿着寿衣,无力地躺在床上,从病人的眼神里看到了绝望,村里人进进出出,和患者进行着最后的道别。她经过认真查体,仔细检查,科学评估后,认为还有好转趋向,于是建议其住院治疗,在她的精心治疗下,经过一个月的住院,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延长生命3年有余“。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她的职业操守,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是她的崇高信仰。凭着对卫生事业的忠诚和对生命的尊重,践行着她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宗旨。
20xx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人倍感危机,个个谈非色变,这时医院安排她到“发热门诊”从事非典病例分检工作。当发现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时,又安排她到简陋的临时病房进行诊疗救治。在这种环境下,她把个人安危放在一边,服从单位安排,义无反顾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五
她在1984年5月进入交通部门,先后在武夷山公路分局、浦城公路分局、延平公路分局、南平市公路局工作,2020年8月调入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从事文秘工作至今。参加工作三十一年来,一直秉承着勤奋、热情、负责的工作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普遍好评。她,就是南平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办公室科员江晓兰,一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人。
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江晓兰生长在一个平凡朴实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养路工人,在养路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一直到六十五岁才退休,是出了名的劳模。她的童年在养路道班渡过,从小耳濡目染养路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辛苦劳作,养成了她勤劳朴实、踏实务实的良好品格,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更使她明白了,什么叫做奉献。1984年,她带着父亲对道班的那份眷恋,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也加入了养路工人的队伍。之后,在成为交通人的三十多年里,她一直都对自己高要求、对工作品质高要求。她利用工作之余,自修了本科,考取了中级职称。因工作需要,她调过不少单位,先后干过出纳、搞过人事、当过路政员、坐过办公室写过材料,但是无论调到哪里,在哪个岗位工作,她都本着"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心态,做到尽职尽责,不事张扬,无私奉献,始终如一地像黄牛般那样默默耕耘,深得大家的好评,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就要干好",这是她的工作准则,虽然工作任务繁多,经常加班加点,但她毫无怨言,总是力求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因为认真对待工作早就成了她的习惯。
2020年,江晓兰调入南平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办公室工作,由于人手不足,办公室文字工作仅江晓兰一人。"那时单位刚成立不久,需要办公室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2020至2020年对于江晓兰来说十分繁忙,即便是休息天,她也常常在加班中度过。
一个周六,她接到支队长的电话,被告知需要撰写一份关于交通执法改革的汇报材料,周一时便要上交至市交通局。时间紧迫,所需材料又要加工整理,然而当天,江晓兰就把写好的材料交给支队领导审阅。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她少有抱怨,觉得"在岗位上就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在平时的工作中,江晓兰不仅负责撰写各种汇报材料、总结、计划,还要处理公文,起草文件,做好信息收集及报送工作。她对工作的严要求,在她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不把工作做完就不安心的"怪毛病",接到工作任务时,她在能够立刻完成的情况下绝不拖沓,如果不能马上处理,她也记挂在心里,争取尽快做好。文秘综合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江晓兰做到了静心,更诠释了尽心。
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办公室的综合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指导性,想要干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面,还应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一次,江晓兰负责"打黑"专报的文字撰写,在修改过程中,她发现把"查处车辆"写成了"检查车辆",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对此她印象深刻,所幸自己及时做了修改,否则出现在报纸上后果不堪设想。"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因为一个词一个字的差别都会造成他人的误解。"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细心的江晓兰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于出自她手的文字,必定阅读至少三遍以上,以保证文字资料的准确性。
在市交通执法支队工作不同于江晓兰之前所在的单位,为及时了解并掌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动态,面对之前从未涉及的业务领域,江晓兰利用空余时间加紧学习,翻看各种政策文件,查阅法律法规,参考相关书籍,向部门的同事询问、请教。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称赞。
关爱同事热情相助2020年,支队办公室迎来了一批新人,在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前,江晓兰既是他们工作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知心姐姐。
新人们刚进单位,对许多工作不熟悉,江晓兰不急不躁,从最基础的开始教,简单的通知、报告该如何写,怎样做好会议记录,即使有些同事学得慢些,她仍旧耐心讲解,给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有一次,单位举行内部会议,新人在会议记录中只写了几行字却没有抓住重点,发现问题的江晓兰并未责怪,而是把方法教给同事,并鼓励他多试几次。在江晓兰的指导下,年轻的新人进步迅速。她的同事说:"晓兰姐不仅在工作上指导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也愿意找她谈心,大家都喜欢晓兰姐。"。
在许多同事眼里,江晓兰亲切和善,在他人需要时,她总是热心地伸出援手。"我想,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在我有能力时我愿意尽可能地提供帮助,这样我也很开心。"以上只是撷取了江晓兰同志众多平凡故事中的几个小片段。唯以小,才以真;唯以微,才足道。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交通工作者,三十多年来,她把大量精力和智慧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交通事业,尽管岗位在变,年龄在变,但是她对事业的追求没有变,对工作的进取劲头没有减,无论是在什么岗位,做她应做之事,尽她应尽之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六
他,就是宜昌市民政局退休离休干部管理所副所长王x胜。
王x胜在工作中常说:“有幸为老干部服务,给他们送去党和人民的关怀,这是非常光荣的任务。”为了把这个光荣的任务完成好,他怀着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精心干好老干部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在多年的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整套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协助所长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为老干部服务的制度,创造了“三熟”、“四访”、“五心”服务工作管理方法。即:对老干部工作业务熟悉,对老干部工作政策熟悉,对老干部个人和家庭情况熟悉;对老干部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思想有波动必访;对老干部要有爱心,为老干部服务要有细心、给老干部办事要诚心、接待老干部要耐心、做老干部工作要热心。
乐于为老干部办事--这是王x胜始终持有的工作热情。一天晚上八点多钟,王x胜刚进家门就接到电话,一位军队离休干部患急重症住进了市中心医院。他立即赶往医院,一面安慰家属,一面跑上跑下配合医院抢救,直到老同志脱离危险,天已经亮了,家属非常感动。这位获救的老干部说:“民休所对我照顾得太周到了,许多家属没有想到、没有办到,民休所想到了、办到了”。民政局机关一位退休干部的老伴病危住院,王x胜不仅常去医院看望病人,还照顾老同志的生活。“从老伴病危时,他就一直陪着我,生怕我支持不住,直到老伴的后事全部处理完毕。他把我送到家里,做饭烧水把我安顿好,安慰我……直到我女儿来到家里他才离开。”这个老同志激动地对他的儿子说:“在民政局退休享福啊,在民政休干所的老干部更享福……”老干部们称赞王x胜“想得细、管得宽,只要是老干部的事,他总是能为老干部想到、尽力办到”。
再小的事也要当大事办--这是王x胜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换块窗户玻璃、修理门锁,看似琐碎事,王x胜都看成是老干部对他们的信任和期盼,做与不做、做好做坏直接影响民政休干所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他十分关注老同志需要帮助的琐事、难事,知道的都会主动热心地帮助解决。有一年夏天,一位离休干部家里的电表坏了,他接到电话后,不顾炎热,骑着自行车及时到电力部门联系,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为老人办理了增容申请和相关手续,在最短时间里,使这位老同志家里及时通电,安度盛夏。
急老干部之所急——这是王x胜的办事原则。一位军队退休干部,因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找到民政休干所申请享受护理费。王x胜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其落实政策做好服务工作。于是,及时向所领导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按政策落实该同志的护理费待遇。他跑上级主管部门,请有关部门深入老同志家中了解实情,很快使其护理费待遇得到了落实。
多年来,他保持着两项纪录:一是凡有老同志病重抢救,不论昼夜、假日,一旦得知消息,他都在第一时间第一个赶到病房询问病情,积极协助做好抢救工作;二是凡有老同志去世,不分春夏秋冬,他总要第一个赶到殡仪馆,协调安排车辆、人员,布置灵堂,上门慰问遗属,帮助协调解决困难。25年来,他送走了近200位老人。
老干部信访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王x胜认真研读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及规定,深入老同志家中调查研究。在处理每一件信访工作时,他都能熟练掌握运用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当事人的工作。
休干所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津补贴经费均未得到落实。王x胜向有关单位核实情况后向所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市民政休干所和主管上级单位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协调财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王x胜的行动也带动了身边的同志,他们在王x胜的影响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克服老干部居住分散(156名老干部分别居住在5个区)、年高体弱(平均年龄78.5岁)、服务和开展活动难度大等困难,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使市民政休干所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王x胜对离退休干部有一颗赤诚的心,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他永不疲倦地学习、创新。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特点,他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他担任离休支部书记,针对离休干部“年龄高(平均84.5岁)、发病率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特点,将老干部的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登记造册,建立了送报刊上门和送学习到家制度,极大地满足了老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同时建立了由老干部工作人员、支部书记、老干部子女组成的联络网;为每一位老同志建立了健康情况卡,做到老同志的身体健康情况、思想情况及时发现、迅速解决。无论下雨天晴,他总是骑着摩托车每周按时给老干部送报送杂志,给他们带去精神食粮。周富国、魏晏清都是近90岁高龄的老人了,因病常年住在医院,他就把党的政策、目前国家的形势及当前的工作情况送到病床前,让他们思想不落伍,深受老人们的欢迎。
每逢民政局有重大活动,他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的方式及时通知老干部参加,每通一次电话他都会给老干部送去一句问候、一片关心、一份祝福。他利用老干部支部学习活动的机会,向老同志们宣传老干部工作的政策,介绍民政休干所工作近况,让老干部对民政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注意观察参加活动的老干部人数,留心他们的言行,以此来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和身体状况;主动向老干部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报请领导,及时反馈信息,在民政局党组和老干部之间较好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x胜始终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始终满腔热情地投身在老干部工作中,以爱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情温暖了每一位老干部的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王x胜的努力工作,离休干部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宜昌市离休干部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宜昌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七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陈健的人生座右铭。
陈健,是如东县曹埠镇国土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奉献于国土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在曹埠国土所工作的这些年里,所里的执法监察、耕地保护、挂钩复垦等工作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曹埠镇分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沈镇长说,陈健工作十分扎实。无论是镇党委、政府分配的高速公路拆迁任务,还是县局部署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土地发证等业务工作,他都不打折扣、雷厉风行地完成好。每天上班他最早到办公室,最迟下班。他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
精于业务。
陈健同志经常对所里的同事讲:“作为国土管理工作人员,依法从严管好用好土地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或遭遇打击也没什么可怕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违法用地行为,他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秉公执法。他跑遍了所属村、组,及时掌握土地使用现状,并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常年坚持进行巡查。对于他所管辖的区片用地情况,他如数家珍,同事有不清楚的情况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他可以说是曹埠镇土地管理的一本活地图。
勤于学习。
国土资源管理涉及30多个法律法规,且与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感悟到:作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者,如果不精通法律法规,如果不了解现行政策,如果不熟悉业务,就会说错话、办错事,就会损害政府形象,就会伤害群众感情。为此,他深感责任的重大,学习的重要。为练好内功,成为内行人,他坚持勤学多思,自觉学习和钻研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专心学,用心学,在学习中坚定立场,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在学习中陶冶情操。近年来,他在自觉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同时,把学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列入每天的必修课,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一系列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每当国家出台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新的政策后,他都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和钻研。
舍小家为大家。
陈健同志住处离镇政府有几十里地,每天上下班来回都是骑的一部旧摩托车,来回要很长时间,有时候还会遭遇风吹雨打,平时县局一旦有事,他就会风尘仆仆地骑上他的旧摩托车,从所里赶到二十里外的县城办事,有时候一办就是一整天,等他回来,镇上已经下班了,他整理完文件还得匆匆赶回家,第二天依然早早的来镇政府上班,每当别人提及此事,他总是一笑而过,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在他看来,维护曹埠镇的土地管理秩序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舍小家为大家成了他的代名词。
清正廉洁。
在乡镇国土所担任工作,肯定是要经受诸多的诱惑,但陈健却从容面对,对所有来求事、求情、求办的,他一慨拒绝。他的答复只有一句话:“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我没办法帮你这个忙。”陈健始终把清正廉洁当作自己的信条,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他曾在述职报告中说道:“心术不正得罪于大众,言行表率方显党员本色。”
工作几十年来,陈健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种种困难,扎根基层,尽责尽职,无怨无悔。他为了挑起了曹埠镇西片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任,保护耕地,调处土地纠纷,双脚踏遍了西片的角角落落。他把伟大的理想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真正让理想成为行动的指南。身处基层,工作繁杂、琐碎而艰苦,但并不妨碍他勤奋忘我,随时出现在工作需要的地方。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基层国土管理工作者“不以事小而不为”、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怀。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格,体现了新时期国土资源人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汇总18篇)篇十八
小俊,男,1977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20xx年9月从部队退伍分配到张家口市环境保护局桥东分局办公室工作,现任科员。自进入环保系统工作以来,该同志勤奋好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敢于负责,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全局上下的一致认可。
环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是不可能做好的。小俊同志也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才能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他在认真参加政治学习的同时,自我加压,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报名参加全国高级技工统一考试,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各种知识,进一步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和水平。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善于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措施,结合单位实际,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方法,增强了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舍小家顾大家,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在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以单位为家,以工作为重,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交接班程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传下达等各项日常事务,从没耽误过局里的工作。日常生活中,坚持每天早晨提前半个多小时上班,清洁卫生,在局里没有找到合适的清洁人员之前,主动承担起清洁局领导办公室和走廊的任务,兢兢业业,不放过一个卫生死角。春节前夕,单位需要准备元宵节灯展用的大型花灯,他不怕苦不怕累不嫌烦,从年前忙到年后,协调灯具厂尽快做出美观大方的花灯,同事们都开玩笑的说张哥的工作跟着一起跨年了。元宵节过后灯展结束,需要把花灯收放起来,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花灯他主动到家具店要来别人废弃的塑料包装袋包好花灯,既环保又利于存放。由于我局刚刚迁到新址,很多手续都需要交接,他总是任劳任怨、忙前忙后、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工作忙时,他主动加班加点,因为办公室人少事多、任务繁重,女同志多,他经常主动承担起繁重的任务,早来晚走,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并在大家忙碌的时候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不属于自己的任务,眼里心里始终装着集体,装着工作。有时候工作忙起来甚至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照顾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私下说起来的时候,他也感觉非常内疚,没有尽好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小俊同志有非常强的集体荣誉感,经常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想法,并和同事们一起探讨,拿出最合适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办公室各项工作都走在局机关各股室的前列,起到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同志认可的标准。
小俊同志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为人正直,立场坚定,顾全大局。一方面,认真维护与领导、同志们之间的团结,强化大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谅人之难,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帮忙不添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另一方面,认真加强同各科室和同事的团结,无论是通知会议,还是接待到办公室反映问题的群众,他都坚持做到态度和蔼,主动热情,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坚决杜绝冷横硬。对同事要自己办的事,只要是原则范围内的,不做样子,不耍滑头,不出难题。
小俊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荡人生。他那吃苦在前,知难而进,对共产主义执著的追求,对工作勇于负责,为我局的精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环保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