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本作品,感受其中的文采和思想。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一
1.1教学重心偏离。
无论怎样强调或者淡化考试的权威性,怎样大张旗鼓的宣传素质教育,高考始终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追求答题的准确性上,对学生的训练停留在语言能力和答题技巧上,一切都是向高成绩看齐,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答题的技巧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抛在脑后,无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完全成了考试的机器,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并且,语文考试中的标准化试题越来越多,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标准化试题的训练上,这种追求使得高中语文中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1.2高中语文老师教学缺乏创新性。
当前活跃在教学一线上的高中语文老师,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偏重追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对教学的人文性缺少关注,老师为了使得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语文课堂上对内容的讲解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方法,老师传达给学生的也都是一样的答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方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思维能力,抹杀了学生的闪光点,学生读课文时的想法、见解也被考试占据,头脑中想的是怎样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文章主题,对于文章中涉及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讲课时过分依赖课本,完全以课文为中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千篇一律,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渐渐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个性。
1.3校园及周边文化没有形成有益引导。
当前,大多数学校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没有人关注高中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有关部门也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意识,高中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没有起到宣传校园文化的作用,针对高中生开展的文化讲座、讨论会几乎没有,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市中心,环境嘈杂,并且周边娱乐场所众多,对于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学生逃课去网吧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策略。
2.1老师要有人文精神素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是否有关爱之心,是否有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爱,是否有人文精神素养,决定着老师能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素养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语文老师不仅仅承担着传递学生知识的责任,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高中语文老师只有拥有人文精神素养,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而分级别对待学生,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合理安排讲课进度,控制课堂信息量,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老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多播放与课文有关联的、人文精神浓重的视频以及短片,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2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精神。
教育工作者即高中语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潜藏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看到学生身上的潜能,有效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引导,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是要有耐心,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多鼓励他们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写作,并且勇于投稿,让学生在写作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技能,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2.3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氛围,自由的氛围是学生的辽阔天空,学生可以在那里自由的翱翔。高中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独立的想法,并且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追问和探索。老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里的演讲大赛,并且在比赛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勇气,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学生的这种比赛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另外,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老师尽量减少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角,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占据次要地位,学生有问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学生是主动学习,老师是被动传授知识,改变过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二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以“日”为单位记叙有关的人和事。日记作文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自己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几件事情融到作文中,一个前提就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自己截选得生活场面可以跨越时间范围,可以进行文学创造。也就是专家们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日记是最好的作文练笔形式。
但大多数学生常常说自己没有事情可写,没有素材可用,这证明学生没有把目光投入到身边的生活中。《语文标准》强调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多留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调动起感官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想出新颖、生动的意想”。譬如把普通的一件事通过自己的联想或想象再加以拓展,可以把同类的几件事情融到一个话题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把事情写得丰满,写得有意义。在七八年级的时候,我主要让他们搜集班内、家庭、校园内、行路中发生的事情,只要自己观察就可以找到素材。一开始学生确实发现了现实中的事情,能够如实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到文章中。学生的观察有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让学生把写的日记题材归类,把同一话题的日记编上序号,自己提炼共同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提炼。这样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几篇日记再融合,再提升,写出一篇非常成功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比一把的作文要好得多,内容充实,语言也好。
第三,润色语言,这是一个难题。如何把语言写得到位,富有表现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一切好的语言我们广泛搜集,兼收并蓄,充分发挥阅读课的功能,让学生搜集自己最需要的语言片断。
二、抓细节。细致的观察,细腻的刻画。两者密不可分。日记体作文最适合练细节刻画了。让学生观察一个生活片断,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手法,把片段、情节细腻刻画出来,日积月累学生就知道该怎样刻画了。平时自己也多次强调文章中要有典型的细节,细节刻画得越到位,文章的主题就鲜明。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三、语言积累我认为不仅仅是美句、美段的积累,平时我和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词语来并加以赏析,自己多次指导的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看到中考倒计时上日见消瘦的数字”,看这个“消瘦”词,用的就很有韵味。还有“在寒星、瘦月的晚上”中的“寒星、瘦月”,“灶堂里的炉火亲密的舔着锅底”中“亲密的舔着”的这些词语运用都是很美的。还要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比如:不知是哪个无聊的老师,居然在阳光灿灿的六月安排一场集体考试,破换了大家欣赏美景的雅致,我们只能闷在教室里当“蒸包”。
第四,选材要小。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面——通过生活中一瞬间的景象来刻划人物,表达感情,小中见大。有一个学生在表达相互帮助这一主题的时候,选取了一次傍晚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只蚊子正在叮咬好友的肩膀,本想用手打死那只蚊子,可又怕同学的误会,思考再三还是没有伸出手;一会儿后,自己的身上也有一只蚊子,后面跑来一个不认识的小同学双手合十“啪”一声,蚊子毙命。就是这样的小素材,那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这一主题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所以只要细心观察现实中的小素材,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妙处的,那表达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第五,要提升立意,文章的主旨要深刻,也就是从表面的事件中挖掘深层次的内涵,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这里要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如:呈现要少,暗示要多,就是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写这件事反衬另一件事,让读者由这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
第六,教师还要和学生经常写日记随笔,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写下来,和学生一起交流。这样的引导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三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追求个性,崇尚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良好风尚。由此,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统一标准,分数挂帅,全面发展的目标必将合理转变为尊重差异,发掘特长,潜能开发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且发扬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鼓励调动全体学生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展示的广阔空间,使学生能无所顾忌地把内心的思想,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笔墨丰腴,个性飞扬。同时还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想象,博取众长。因为个性离开了创新也会暗淡无光,创新可以使个性更加张扬。长此以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才思敏捷的优秀篇章必将充实祖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文化宝库。
以下是本人在习作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实践和粗浅感悟——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多鼓齐擂,鼓动个性。
一、鼓励。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为多数学生构思阶段思绪繁杂,莫衷一是。虽然有的学生想到很多,却无从下笔,这时最需要鼓励和引导。当然,鼓励也要分阶段进行,要适时而动,相机而行。
首先,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起初,学生会搜索自己的记忆,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物、事物、动物和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切经历体验都可以展现,不要过多考虑遣词造句和修辞。目的是让学生排除干扰,解除顾虑,先使学生敢于下笔。纸上有字就是成绩,就要给与表扬。
接着,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忘记的或不熟悉的情节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完整。
对于思绪杂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再进行深入的引导,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虚拟空间。通过开导,提醒使他们相信,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道听途说的,梦里看见的等。只要合理想象,大胆推想,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发生也可以写。要使学生不仅成为现实世界的参与者,还可转为虚拟世界的目击者。这样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填补了学生阅历的空缺,使他们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还可随意选择。
然后,鼓励学生敢于联想,组织素材,构思情节。
通过以上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学生能解除顾虑,增添信心。但是想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还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迁移时空,拼接素材,夸张事实,扩展情节。可以使学生会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相关联的情节,重新组织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二、鼓舞。
在前面多方面鼓励引导之后,多数学生已信心陡增,但部分学生仍然笔墨匮乏之时,再进行跟踪巡视,有的放矢的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气势进行调动。
首先,就地取材,搜寻亮点,以点带面,调动全局。
为了趁热打铁,哪怕发现极少数的学生写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作为案例,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请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还可掺入自己想象的情节,然后鼓励并指导大家继续写作。这种在学生身边找实例,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补充完善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励个别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调动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激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然后,发掘个性,优势点评,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石子,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苍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利用。
当全体学生都群情高涨,大胆挥毫之际,教师再寻找几个个性突出的案例,当众展示,并且让大家参与联想,增添情节,完善故事。特别要找一些只写寥寥数语,但个性突出又有创新又有丰富联想空间的案例,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想象,运用联想,补充自己阅历的不足,充实写作素材,完善故事情节,再通过创新润色文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作文水平。个性是文章的风骨,创新是个性的光芒,只要不断给学生铺设展示的舞台,提供张扬的空间,学生的文章必能个性飞扬,风骨岿然,光芒四射,魅力无限。
最后,风格展示,取长补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展示了,因此,作为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善于运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还需能在骨头里面掘精髓。一定竭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热情,振作学生的士气,鼓舞学生的激情。
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个别学生哪怕仅有一处亮点,更要优先予以展示,这是促进作文走向个性化的需要,切忌不要全文展现,以免暴露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他自己就有个性,有特长,有优点,要发扬。这样做对增强全体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有必要。最不提倡教师亲自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扼杀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来的信心。因为学生会比较,会鉴别,要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体味,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三、鼓劲。
在学生创作激情燃烧之时,在众多亮点的照耀下,要进一步给学生打气鼓劲,激励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首先,比照过去,坚定信心。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学生增强了的信心,鼓足了勇气,点燃了激情,但还需教师推波助澜。教师要有的放矢,依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去同写作之初进行比照,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推动写作热情,强化创作激情,提高创新的勇气,推进教学成果。
然后,博取众长,充实自己。
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的好评,只有个性特点是不行的,还需兼备公认的优点。发现学生之中有风格特点鲜明突出的习作一定给予展示的机会并表扬。并且,教师要鼓动学生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还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个性突出且技法全面的优秀作品。
最后,坚守自我,勇于创新。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发现并认可了他人的长处,就想否定并放弃自己的风格。教师要给这类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鼓动学生勇于创新,以便使自己的风格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飞扬,更加光芒四射。
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锻炼丰富的想象力,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打造历练写作技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多为他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更多集纳个性的星火,更多发掘创新的光芒。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作文个性化的光辉必将跃然纸上。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见,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探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得到加深,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广泛地掌握相关语文技能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贵有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而且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造。譬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探究:烛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仅凭一人之力把秦国的大军给说退?烛之武又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给予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的问题情境,有了这些问题情景以及从中产生的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探究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
(二)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譬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浩荡千古,心中满怀豪情壮志的形象,并大声的朗诵出这篇经典的诗歌,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宽阔胸襟与远大抱负中去,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的开展探究学习。另外,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呈现文本内容上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譬如,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的现状,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启示,为接下来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三)点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科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探究性学习同样如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点播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阅读作为学习语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信息交流的阅读才是最好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而个性化阅读探究方法和比较阅读探究方法等就是实现以上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譬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点播学生与作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探究,探究这两篇文章描写景物上的异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交流,从而在阅读探究中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不断获得提高。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五
记事作文是通过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歌颂一种精神,或表达作者本人的一种思想情感的作文文体。它是中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要想写好记事作文,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言之有序,把事件交待清楚,确立好文章的线索。
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写记事作文,首先要做到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这是写好记事作文的最起码要求。一般要把事件的六大要素交代清楚。其中,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作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三大要素,或把三大要素表达不充分,文章只能是干巴巴的。
记事的种类很多,材料面很广,只有确立好文章的线索,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可以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线索,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忆来贯穿全文。又可以以感情作为叙事线索,人的感情错综复杂、包罗万象,但在一篇文章里,最好确立一条感情线索。如鲁迅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念刘和珍君》等都是用悲愤的感情作为文章的线索。还可以以某“物”作为叙事线索,写作文时,只要哪个“物”能为主题服务,都可以用它来作为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用“衬衫”这个“物”作为线索。确立线索的方法很多,但都应注意三个问题:1、线索的选择要恰到好处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2、线索的选择要耐人寻味,应自然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3、线索确立后要贯穿到底,应尽力克服有头无尾的毛病。
二、精心选材、突出中心。
1、要选真实的材料。真、善、美不光是道德修养追求的目标,也是作文应追求的目标。唯有达到真,才能达到善和美,才能感动人。如果离开生活,凭空想象的“事”总要露馅,弄不好还会给人留下笑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素材中提炼精神。对生活中的素材越熟悉,体会越深,写来越得心应手。我们提倡要做生活的贴心人,说的也是这是道理。
2、要选典型的材料。学习、生活中的事就像树上的叶子,河中的流沙,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每天都要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但并不是不管什么事想写就能写好的。我们要随时注意选择自己熟悉,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片微澜。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集中表现了时代精神的`材料,突出反映社会风貌的材料,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材料。
此外,选材要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要做到“以小见大”,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从中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和事物的本质。
三、生动描写,详略得当。
叙述事情不仅要把过程写具体,还要做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事情的重要情节要详细写,下大笔墨,次要情节则相反。我们要学会用更确切生动的语言代替抽象的语言。用修饰语,用比拟等修辞手段更贴切地表达内容,学会选择细节以充实自己要强调的思想或印象,有侧重点地将自己在事件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仔细描述出来。尤其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当时的心情感受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适当抒议,深化主题。
在叙事与描写的同时,适当增加议论或抒怀,会增强文章的立体感,对揭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应注意这里的议论和抒情都必须是在叙事的前提下,创造者对事件与生活的理解、认识和真实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议论和抒情始终都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起到深化主题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只要我们在写记事作文的实践中,多总结、多反思,一定能归纳出更好的写作经验。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六
日记是我们一大生活、学习活动的记录。只要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也就是说,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事情。
写日记,对学生来说,是引发其写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通过写日记,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训练观察力、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锻炼学生的品质、恒心和耐性。能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材料和语言词汇的储备。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白写日记的好处,激起其写日记的兴趣。
首先,日记可以表达心声,抒发情感,培养观察力,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等。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写日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写进日记里。对学生日记的要求不要过高,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就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有能连贯的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就行,不要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强求题目,不强求重点,只要富有情趣就行。让学生觉得日记好写,写日记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动脑筋分析事物。有了生活的源泉,学生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文有所创了。
其次,在让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要求低,渐渐的在数字上,立意上,语言上,语句上不断提高标准。最后,限定时间写日记,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日记。使写的日记由数的变化发展到质的飞跃。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大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写多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学生写好日记。同时,也为将来学生能学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学生的忠实朋友,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轨迹,书写我们的辉煌人生,宣泄我们的忧愁烦恼,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砥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二、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广泛,不受框框限制。
有一些同学认为:“写日记,要检查一天的言行,总结一天的思想。”这话有道理,但不完全。一天结束了,回顾一天的生活,看看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什么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对,把这些记在日记里,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无疑是有帮助的。
但是,生活太丰富了,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把写日记限定在检查言行、总结思想这个框框里,就太狭窄了,思想应当活跃一点。如可记以下东西:
1、记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的情况。
如身高、体重、胸围、视力等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自己身体成长。比如二三岁时照片中的自己形象与现在的自己镜子中的相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记自己的学习变化的情况。
如当天所学知识,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还不懂,这样可以巩固和加深记忆,可看出自己掌握知识的变化与规律。也可以记课外看到的知识和心得。包括好的电影电视节目内容及想法。
3、记自己生活及家庭的变化。
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添了彩电或手机,旧的自行车卖给旧货收购站,或者来了一位外地客人,等等,都可以写,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点滴小事的记录及家庭发生变化的记录,长大以后可以从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看到社会的部分变化及规律。
4、记自己的所见所闻。
除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外,一天当中所见所闻很多,选择印象最深,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记录下来。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了一起车祸,就可以记下来: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谁和谁、现场如何、结果如何、自己想到了什么,等。又比如某条街上新开了一家有点特别的店,开张的时候很热闹。
5、记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一些思想,原来没认识到的,现在认识到了;原来不是这样想的,现在这样想了。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在感情上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对某人感觉不大好,现在好起来了;原来对某件事总是有点烦,现在感觉不怎么烦了,而且渐渐喜欢做了。这些,都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还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发表议论。
总之,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记录生活的日记,就应该拍下那一个个动人的镜头。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特。要写好日记方法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教会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记的事件要真实。
要多记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事和人,多记身边发生过的现实生活中的事和人。只有真实的最能反映事件和心情,真实地叙述问题,才有参考价值,才是有效的积累,才能反映规律。
2、记的事件内容要具体些,少用概括性叙述,有一定的描写。
学生写日记主要是练笔。它不同于一般的史料记录。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不具体,因此,要教学生通过仔细回忆和重新观察,把事件或人物的细节写出来。
3、要有选择地记。
一则日记一般只记一件事,不能太杂,不能拖泥带水地在一则日记中什么都记。也就是说,一则日记要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一桩事、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处风景、一个外貌、一种心情、一个动作等,日记不是流水帐。
4、记事件的感受不要牵强附会。
每个人都会对身边发生的`事产生一些感受,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记叙过程中,可以穿插自己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一定要真实,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老是考虑这个想法对不对。有些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搬用套话大话,说一些违心的假话,这种心理是很不好的。
5、要妥善地保存日记。
日记是私密性极强的,要学生注意保存。每过一段时间,可翻一翻以前的日记,这样,既可以回忆比较,也可以可增强对记日记的信心。
四、写日记,内容要写得集中。
日记,最忌讳写流水账。起床、吃饭、上学,然后是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物理、第四节外语,直到晚上睡觉,一一记录。这样的日记,一是对提高认识能力没有帮助;二是对积累知识无益;三是对提高写作能力好处不大。且不说浪费了很多时间,还养成了一种不动脑筋、思想呆板的毛病。流水账式的日记记不得!
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打开日记,先不要动笔,回顾一下一天的生活。这时,白天的情景像演戏一样,一幕幕、一场场在脑海里闪过,就把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那一场抓住。比如,白天参加了运动会,三千米长跑的最后冲刺,运动员力争上游的顽强毅力实在感人,就写一写这最后的冲刺,不一定记录全天活动。与此同理,读书可以写“读书一得”;爬山可以写“到顶峰之前或之后”;参观展览会,可以从一件展品写起。总之,把笔落到回忆的一个点上,选材精,自然就写得集中,就能避免流水账了。
五、写好日记,贵在持之以恒。
写日记务必持之以恒。大家在留心观察生活、抓住生活触点并及时写好感悟的前提下,还务必要持之以恒。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养成了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某一天因事中断,你会觉得那一天的生活缺了点什么,你会觉得那一天生活不完美。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用心灵的体验书写出亮丽的人生!
总之,学生如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做起,持之以恒地记录下成长足迹,准确抓住生活触点并及时写好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学生写日记的水平以及写作水平一定能大大提高!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七
江晖。
教育家们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着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的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从理论上指出了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能与生活接轨,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课外拓展学习策略。
拓展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相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的积累阅读。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拓展教学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拓展。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所以,语文课外拓展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引进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时文,“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读物,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天地。
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无私、伟大、让人感动的父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描写父亲的这段话后,出示了甘竞存《重读〈背影〉》中的有关片段:“……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感受到这份浓重的父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了。
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第三回,文中将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于是教师便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让学生认识到梁山好汉们义薄云天的英雄豪气及《水浒》“官逼民反”的主旨思想。激发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阅读层次,从而也激起学生探知经典名著的欲望。
二、教学形式的拓展。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步骤,现在的语文教学则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中来,使阅读教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在学习《论语十则》里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时,教师为学生讲了一个佛家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学生听了,欣然领悟,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并就此引出了对“宽容”的讨论。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根据学生的要求,以“该不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为论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此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真正认识到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个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现代诗《长城谣》,学生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而在《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课,教师则从信息筛选--理解分析--概括提炼--体验探究四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真正体现了阅读的实质。
三、学生思维的拓展。
在开放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力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窗口。教师要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当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的思考并未停止,他们的思想仍会在继续地展翅飞翔。
如学生阅读《春》这篇散文中的“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句子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面,但除了文中透射出来的画面美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他们已经积累消化了的文学作品,如关于春天的图画、音乐或自然春色的再现,就能够更进一步地给这些画面润色和添彩,去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容。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满园春色关不住”中画面和意境的浮现,使《春》这篇文章更现生气和活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有了更好的积累和培养。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拓展阅读的目的,学生把自己的课内外积累尽情表达,既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又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片段:
师:如果我就是杜少府,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我的朋友遍天下可以用……。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表明我们的情谊深厚可以用……。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这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送别诗句融会贯通,在阅读中享受着拓展的魅力。
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实践表明,阅读的课外拓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心理素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八
读了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班主任工作札记》这本书深受启发。霍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思考而有所得,必会给自己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可以开发自己的思维潜力。思考本身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教师应当乐于思考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未来世界生活得更美好。教师对于教育的本质目的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决定着他的`工作态度、方式以及途径的选择和潜力的发挥。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跟上社会进步的节拍,与时俱进。由于竞争日益激烈,教育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受人们的重视,教师应有强烈的使命感。
如果我们能乐意与孩子们共同开发智慧资源的话,我们会发现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原来不懂的东西。孩子们的想法会激发我们思维的火花,师生共同学习正在成为今日教育的一大特色,而且是一种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情。我们必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能顺利地融入到新的社会群体中,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发展的机会,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关系。所以,教师必须把目光投向未来,根据未来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教育方案。教师是创造未来的人,必须具有对未来负责的强烈责任感,而且还应具备能将未来的要求化为教育方案并创造性实施的能力。
今后,努力培养学生都崇尚文明,告别不文明的言行,抵御低级趣味现象的诱惑。帮助每一个孩子探索、学习,努力成为文明且自信的人。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用热情、关爱和教育艺术去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努力创办这样的学校,使她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成为孩子们才干生长的苗圃,成为每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难忘的地方。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九
教育笔记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知识点、理清思路、加深记忆。而教育笔记的心得体会则是我们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思考,是对知识的加工和应用,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但要想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将从充实内容、提炼核心、思考拓展、语言表达和思维深化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
首先,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必须充实内容。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重点知识点、关键概念以及解题方法等记录下来。我们可以采用文字、示意图、表格等形式来呈现知识。同时,如果感觉某个知识点并不是很理解,可以加入一些疑问和困惑,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此外,关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教育笔记打造得更加丰满。
其次,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还需提炼核心。我们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知识点和关键细节提炼出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记录。在提炼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关键词、概括性的语句和例子等方式来表达。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也方便了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第三,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还要进行思考拓展。教育笔记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记录,还需要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拓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来拓展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意义。通过思考和拓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就要注重语言表达。好的语言表达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笔记更加准确、清晰和生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衔接词和词汇,使文章逻辑流畅。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错误。此外,可以加入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具体实例,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最后,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还需深化思维。教育笔记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知识的反思和应用,也是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反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思考和探索,深化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可以尝试发现知识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还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通过深化思维,我们的教育笔记可以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综上所述,要写好教育笔记心得体会,需要充实内容、提炼核心、思考拓展、语言表达和思维深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记录和总结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笔记的写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以成为一个有高效学习能力的学生。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文章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进行了思考,包括基于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构建丰富的音乐资源库;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钢琴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属于一项专业必修课,是其他课程的一项学习基础,同时,对于日后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辅助性作用。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学前钢琴教学的应用,可以提升钢琴教学的实践性[1]。
一、基于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构建丰富的音乐资源库。
依靠校园网,构建多媒体音乐资源库。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经济构建各类乐器演奏、歌唱、音乐理论及视唱练耳等软件是十分重要的,方便随时随地在校园内开展艺术实践。建设资源库,还要注意结合钢琴教材内容,根据时间段,将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为压缩包,便于师生共享资源。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校园多媒体资源库内容。首先,设置音乐作品库。筛选中外钢琴、民族、艺术、流行、合唱、军旅及各类乐器演奏、音乐会等歌曲。其次,构建音乐知识库,整理上传与钢琴专业知识相关的电子书籍、音乐乐谱与词典、民乐与西洋乐介绍、流行歌词谱等,形成专业的音乐知识库。最后,针对钢琴弹奏建立交流论坛库。在此,学生可分享钢琴弹奏心得,上传弹奏视频作业。同时,组织不定期钢琴沙龙,相互切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钢琴学习习惯,掌握搜索引擎与钢琴音乐软件等应用技巧,为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提供保障。
二、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钢琴演绎,离不开知识的长期积累与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部分学生并非从小开始学习钢琴,所以,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理解、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考验。特别是传统钢琴教学中,内容枯燥、乏味,上课节奏简单,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对钢琴学习没有什么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学生自由练习为主,针对性沟通与互动指导比较少。互联网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钢琴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教师演绎钢琴曲目时,听的过程,学生利用语言表达对曲目的感受。利用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钢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传统教学中,一般教师所选教学方法为重难点讲解、新曲目示范与学生练习等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传统钢琴教学方法中引入师生、音乐及游戏等互动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丰富钢琴课堂教学模式[2]。比如,新曲目学习前,教师可采用故事、谜语及活动等不同导入方法,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完重难点知识后,学生开始练习,并布置音乐活动相关的任务,学生完成唱谱后,分小组合作分别唱左手与右手声部,配合交换,以此更好地掌握音符。同时,自身合作与二声部视唱等能力得到锻炼。节奏学习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关的节奏朗诵、声势训练与小器合奏等。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此确保学生灵活掌握钢琴演奏的不同技巧,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价,同时,还可引导教师展开自我评价,针对教学不足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合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以此确保学生积极参与钢琴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身钢琴演奏能力。比如,钢琴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以此为单位展开学习,相互监督,完成学习后,教师给予考核评价。通过该方式,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定期做出评价,并结合实际表现,合理制定奖惩机制。比如,对于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适当地给予奖励;反之,课堂表现差的学生,给出一定惩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钢琴学习的重要性。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学习知识。综上所述,新时期,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完善教学理念与方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其艺术美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一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师,男老师、女老师,严厉的老师、活泼的老师……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刘老师。刘老师是一个有爱心、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她温柔,幽默,和蔼可亲,能说会道。她用微笑会温暖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会感到格外亲切。她用幽默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的心就贴得很近很近!
刘老师很敬业,尽职尽责,处处为我们着想。考试前给我们鼓劲,比赛时给我们加油……为了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她什么招都想出来了,又是加星又是盖花,我们进步了,她比我们还高兴,我们出了问题她比我们还着急。她身体比较弱,但她为了我们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复习阶段,她熬夜为我们出复习题、打印卷子;平时她也总是留下来陪那些作业有问题的同学,等他们把作业订正好、补齐再走。
刘老师不光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全体学生。天气多变时,会提醒我们注意增减衣服;班上有人感冒了,她会亲切地对他说:“你感冒了,在教室里休息休息吧,别下去了!”如果谁肚子疼,她就会热情地帮她倒上热水,耐心地叫她吃药,并且嘘寒问暖的;有人鼻子出血了,她就马上帮他止血;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慈爱,像姐姐一样温和,像朋友一样知心。
关于我,刘老师也没少费心思。我是个小马虎,经常在计算时出错,刘老师总是耐心的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改正的方法。而且还让我额外的多做一些计算题。使我的错误大大减少。在生活中,刘老师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记得有一次,妈妈去开会了,中午还没有回来,我就在教室里等妈妈,可是肚子却咕咕的叫了,我想:唉,要是有一碗热汤多好呀。我刚想完,刘老师就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汤来了,还带来了两根火腿肠。真是雪中送炭呀。我狼吞虎咽的吃完,心里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刘老师的爱,像太阳一般温暖,像春风一般和煦,像清泉一般甘甜。刘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高洁的爱。
-
初二:duaoduaoduao123。
上一篇:家有淘气鬼。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二
教学论文主要是指对教学原理、方法、心得等进行论述的文章。
不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平时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谈起教学方面的体会,更是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
“如何写好教学论文”也就成了他们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时,显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观点要正确。
既然是论文,就应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见解往往有对错之分,我们提唱创新,鼓励突破,反对人云亦云,更反对观点错误、立场反动的东西。
前一段时间,《扬子晚报》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学,公然在班上跟学生讲:“好好学将来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娶漂亮的老婆”云云。
由此可见,写文章的第一要素:观点要正确。
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好象是在谈什么大道理,其实不然。试想,我们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对搜集的大量资料不加以任何甄别,见到所谓有用的资料就照搬照用,难免有非理性、甚至是不健康的思想观点充塞其中。
就象我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先生的话,不仅不利于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相反地,类似的话如果出现在文章中,这样的文章不仅不是佳品,而且是次品,是毒品。
不仅如此,离开了唯物辩证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也是行不通的。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样地,搞教学研究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否则,这样的文章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当然也就是不具有什么学术价值了。
二、选题要适当。
选题是撰写论文和著作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内容、范围及难度等三个方面。
内容。
往往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而定,通常选定自己熟悉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本职业务范围内或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内容。不能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评职称投稿,勉强东挑挑西选选,去找一些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东西。即使这样做了,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
范围和难易论文的范围和难易度要掌握好。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深怕人微言轻,似乎题目越大,论文的份量就越重,或者说就越像论文。
其实,题目太大以后,往往会因力不从心,容易失败。这里的“太大”是指:研究的问题“外延”太大,几乎是无所不在其中--不是概论、就是原理、不是数学、就是物理!这种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很大气,可往往给人言之无物、华而不实之感。
同样地,如果选择的题目太小了,则显得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也不利提高。
当然,题目的大小,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大题可以小作,小题可以大作。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论证角度。
一般来说,大题目写起来容易空泛,这往往是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入,写少了象蜻蜒点水,如浮光掠影;写多了则显得又臭又长。
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切中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新见解,那论文就一定有份量。
在选题时一般要注意:它的实用性、互异性、准确性、突破性等等。
三、材料要充分。
选材是否合理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写论文从整体构思,到题目确定,到论证过程等等,都不能离开选材--客观的资料。选材的目的,是采众家之长,成一已之见。因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如何确立论点即通过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把与自己的想法吻合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挑选出来,并且从新的视角,予以新的观察。
如何独树一帜。
同类资料中,不同作者自有其不同的阐述与见解,我们可以把其中富有个性的.典型论据、体现各自特点的合理论证,摘录出来,从而为自己独树一帜提供保证。
如何表现自我。
不少文章大同小异,因而,有关资料内容的交叉争议之点,往往也是文章的价值所在,关键之处。如果我们注意把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对于形成自己的主见,确定文章的论证角度和发展方向,则大有裨益。
如何精耕细作。
不少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原作者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未作详细而中肯回答。如将文中略写部分归拢在一起,加以扩充分析,我们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修正原有的选题方向,对问题作出定向、定度的思考和研究。
总而言之,选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去作大而无当的联系和比较。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找一些与我们的论点有关的东西来作对比研究,以便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
四、思路要清晰。
在写论文之前,我们不妨先拟好一个写作提纲,如有可能最好是来一个初稿,然后再动手。
提纲。
初稿。
提纲只是论文的大致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周密完善,因而可以先写一个初稿。有了它,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有不恰当之处,这时就应加以调整或修改;对。
于有错误的论点、论据,或发现新的论点、论据,还应及时抽掉与增补,使之逐步完善。
初稿的写作通常有两种写法:
(二)、按内容的熟悉程度分段进行,这种写法有利于作者积极思考,便于捕捉创作的灵感。
五、表达要准确。
修改--论文的后期制作。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只有反复推敲和字斟句酌,文章才会显得具体、准确、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自己的教育、教研成果。
修改的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来一个“亡羊补牢”--是发现什么问题,修改什么问题,
通过材料的增删,使文章血肉丰满,使观点立之牢固,并与材料达到和统一;又可以“彻头彻尾”--发现问题,该舍就舍、该去则去,决不估息。在内容上包括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在形式上包括修改结构,修改语言等。
修改观点。
在初稿形成后,要再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它的若干个从属论点,是否有失偏颇、带有片面性或表述得欠准确;同时还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类似或雷同,有无创意与新意等等。
修改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不仅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处置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能使主题内容得到顺畅合理的表达,还要求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主次、详细等各个环节合理紧凑。
修改语言要在语言的准确性、学术性、可读性等方面下功夫,文字力求准确、精炼、简洁、专业,努力做到字字珠玑、句句充实。
文章的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都成为锦绣文章的主人!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三
很荣幸有机会在城区幼儿园和其他姐妹园的老师们一起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聆听了近十位老师的讲座,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琼洁老师的发言。言语中,我可以感受到顾老师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对孩子的爱和对事业的向往。她在工作中的细心和用心,是我今后工作中的榜样,我希望能像她一样做一位智慧型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对孩子的教育蕴涵着无穷的智慧。顾老师谈的点很小,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她作为班主任的一份用心和信心。比如一个简单的座位,她会有很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对幼儿的成长有所帮助的。我们也曾以马蹄形座位为主要队形,也尝试着给孩子们左右交换位置坐,但从不曾考虑到变换方位坐,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方位感和空间感。因此回到幼儿园后,我立刻对孩子们的座位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左右两边的孩子对换,然后是中间的一排也是左右两边互换,同时对个别幼儿的座位进行调整:如特别内向的幼儿坐在两个特别开朗的幼儿中间,不太会交往的孩子坐在两个擅长交往的孩子中间,能力弱的幼儿坐在能力强的幼儿身边等等。孩子们换了一个位置,一切变得那么新鲜,未原本的生活、学习氛围又增添了一份新颖感。
正所谓“教育尽在细微处“,一个简单的座位里也隐藏着这么多的教育价值,所以,教育无小事,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再小的事情也能作为我们的一个教育元素,对幼儿开展相应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在不同层面的发展。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身边的小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吧。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四
获奖情况:
不要罗列无关证书。
证书贵在精不在多,罗列与你应聘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类证书即可,并标明获得的时间。如果你有很多的证书,建议进一步地细分类别,归为it技能证书、语言能力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等等。分等级的证书,如语言类的证书,有高级的就不要再写初级的了,如果考分高建议标明考试分数。不要写上与应聘岗位丝毫无关的奖项和证书。
不要过分介绍名校名师。
即使你就读的是最好的学校、研究的是最牛的课程、师从的是最有名的老师,也不要在简历中花笔墨去介绍你的学校、课程和老师等,因为这些并不能反映你自己的能力,而且hr也不会对你的学校、课程和老师产生兴趣。
社团活动:
切忌空谈能力。
范文一:应届毕业生,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1)1998年3月至1998年7月,在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接受脱产培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法。
2)209月至207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进修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和词源学等语言学课程。
范文二:在职应聘者,有较多的工作经历。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化学学士。
199月至20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民法硕士。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五
细节描写添神韵。
安全中学林键。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请几位年轻人吃饭。席间,年轻人为内容和形式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好请老作家作出裁定。老作家随即点了一道凉菜,名曰“白玉飞花”。盘中间是用白菜疙瘩雕成的绝美的飞花,四周是可口的水果沙拉。年轻人首先对宛然艺术品的“菜花”赞叹一番,接着就把筷子转向沙拉,一会儿工夫就沙拉吃了个精光。这时,老作家才微笑着说:“这样知道内容与形式哪一个重要了吧。”看来,再美的形式如果不实用,也只能是内容的点缀品罢了。
记叙文的“内容”要求“真实”,所写的人和事要力求不干瘪、不落俗套,要做到血肉丰满,给人以可触可感真实可靠的感觉。怎样做到有血有肉呢?这就需要生活中的细节〔指记叙文中,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物中的“细枝末节”〕来表现,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样东西,一两句话,总之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闪光点。
朱自清《背影》就很好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做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很快的流了下来了。”
《背影》从发表至今始终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几个橘子,原是件寻常事,作家却能很好地选取“父亲过铁道”这一细节,把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儿子对父亲的眷恋等特别真挚的感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物的描写,也有人把不为人注意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视作细节描写。它着眼于细小,却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烘托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是优秀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说,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用能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这话是有道理的。生活总是由一个个平凡小事组成的,人们的性格大都体现细微末节之中。细节如人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生命,文章没有了细节,人物就失去了血肉和神彩。那怎样才能选好“细节”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下面“三点”:
一、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真实是一切作品的生命。细节描写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个性,又要符合特定的环境氛围。有个同学写身为渔民的父亲出海打鱼回来,急切地“蘸着海水磨刀”,准备为我煮鱼汤喝。作者的本意是表现父亲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海水是咸的,刀上溅了它就会生锈,结果让父爱也被大打折扣,甚至被人怀疑其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二、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是属于所写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儿女们在不断地、详细地讲述各自父亲的病情近况。可两位老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见面到分手,就这么一直握着,久久地没有分开。”写儿女们将已不能开口讲话、行动非常困难的两个老人搀扶着见面,作者没有写老人们互致问侯,没有写老人们热情拥抱,没有写老人们促膝细谈,因为这些细节常见于行动自如的人们,而不属于风烛残年的老者。“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个极具个性化的细节,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行动不便、说话困难的老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感慨。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传》)临死前要做好的事却是将画抻的圆圈画好,表现出了阿q身上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三、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韩林很奇怪,于是又捡起一张,一看,也是空白的。纸是清一色的复印用纸,洁白而光滑,坚韧而厚实,地上足有好几百张。多好的纸啊!韩林想起自己在村小学读书时,每个作业本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甚至连天地头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真是穷尽其用啊。地上这白花花的几百张纸,能订多少作业本,能让老家的一个学生无忧无虑地用多少个学期呢。韩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起来。许多张洁白的纸上,都被闹哄哄的应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韩林将踩脏的一张张纸拍打吹拂干净,将踩皱的一张张纸仔细拉展,在人群的脚下捡来捡去,一会儿的工夫,就捡到厚厚的一沓白纸。”中“蹲身捡纸”这个细节为例,作者不只是用“韩林忙把地上的白纸捡了起来”一句话一笔带过,而是详细展示了他“蹲下”、“捡”、“拍打吹拂”、“拉展”、“捡来捡去”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行动,收到以小见大的良好效果。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所说,感情要强有力,但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要小。这“石子”就是那些留在记忆“筛子”中最闪光的“珍珠”,即经久难忘的,一想起来便心潮起伏的生活细节-----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样东西,一两句话等等,这些生活细节,在些写作时容易诱发考生的写作激情,只要选用得当,击中生活的旋涡,写作效果一定不错,为文章增添神韵。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6篇)篇十六
“作为教师如果一辈子不当班主任,就相当于一个女人一辈子没生育。”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学校的校长鼓励我当班主任时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时隔十几年了,但仍记着老校长的这句话。其实当老师谁都想当班主任,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体验到当老师的乐趣,才能像拥有自己的孩子似的拥有自己的“亲”学生,也只有当班主任才有可能让自己不简简单单的成为学生一生的“过客”,当然当班主任者,都相当个好班主任,想把自己的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成为同年级或同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班级。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相当好”的班主任呢呢?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想当个好班主任,只需做到五个“拥有”。
一、拥有“热情”
拥有热情,也就是说班主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有为它付出一切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准备,我们才能积极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才有克服这些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才能够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热爱还包括热爱自己的学生,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这样,不管你工作有多么辛苦,内心却充实、快乐。
一句话热情就是指面对看似辛苦繁杂的班主任工作,在尚未达到热爱、达到充满激情的情况下,能做到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热情洋溢地投入其中,这样,班主任不会当不好的。
二、拥有“冷静”
拥有冷静中的“冷”,就是要理智、客观地去工作,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教育对象上看,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是身心还不成熟的孩子,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举止行为往往是幼稚的,甚至是“可气”的,此时,“冷”处理会使我们不被情绪所左右。从工作本身来看,一个成熟的班主任,他的工作是有目标、有规划的,只有冷静地规划工作,一切才会井然有序。“静”,就是要宁静、沉稳,不浮躁。处理问题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急功近利。问题出现后,先理性地观察和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宁静和沉稳是当好班主任的基本功。
这个“冷”,还有冷峻的意思,也就是说,工作时我们往往不能感情用事。常见到班主任“好心”地替学生做一些他们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老师,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但作为班主任,我们却又兼具了几种角色:当学生需要爱的时候,我们是他们的亲人,甚至是家长;当学生需要交流倾诉的时候,我们又是他们的朋友;当学生需要撒欢的时候,我们又要当他们的玩伴……当角色需要转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想,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给自己的教育行为定位。我们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良师是需要冷峻的思考和行为的,任何剥夺学生锻炼机会的替代或纵容都是充满“爱”心的误人子弟。
三、拥有“才华”
所谓拥有才华,是指班主任要知识面宽广。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要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同时,我们更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网络语言、流行时尚等等),如果学生能发自内心觉得你“太有才了”,那他们不会不亲近和佩服你吧!
四、拥有“魅力”
拥有魅力,是指教师自身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不敢说所有的学生都比班主任聪明,但在这个“知识反哺”的时代,可以说多半学生在某方面比我们强。但我觉得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扎实专业基本功的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别样人格魅力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力争做到“难不倒”和“问不住”,前者是指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底蕴足够“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首先要有一桶水的问题;后者是指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足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也就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要做源头活水的问题。相对来讲,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要当一个好老师,我们不一定能亲自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事实上也做不到),但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五、拥有“目标”
所谓拥有目标,一是指对学生培养要有高远目标,一是指对自己要有成长目标。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时常问一问自己:我要培养怎样的人?他的品格高尚吗?他的性格乐观吗?他的思维方式多样化吗?他的行为习惯良好吗?他的综合素质如何?他的实践能力强吗?……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的,我们才可能向着目标努力;如果我们每天所思所想都是学生能考多高的分数、今天又有几个学生在知识竞赛中得了什么奖,那这个班级的学生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至于说对自己的成长目标,就是说我们教师也必须日有“所学”日有“所长”,这不单单是教师的个人修养问题,也是关乎教育的影响力问题。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会更好地帮我们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会让我们自身的正面影响力越来越大。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有道理的。
六、拥有“双力”
所谓拥有双力,一是指强力,一是指助力。这里所说的强力,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讲的。作为一个班级核心人物,班主任在工作时必须讲求效果,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论什么工作,做了就要见实效,否则等于没有做,甚至还不如不做。要想做到有强力,第一次非常重要,无论什么工作,把第一次的效果抓出来了,然后再坚持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训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效果意识,强力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君子当借力而行。班主任的工作纷繁复杂,更需要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为己所用。这借来的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助力。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的力量是很多的:领导的力量,同事的力量,家长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等等,但这些都是辅助的力量,都不是主要的、根本的力量。最根本的力量其实来自学生本身,只有把他们的力量“借”到手,我们才会真正轻松减负。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样,让学生成为做人的主人,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认识到的基本道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觉,在自觉中长大,我们的工作才会卓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