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以便我们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一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123456789101112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案例点评〗。
1.本课创设“生日”“勤劳的小蜜蜂”等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2.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
3.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二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22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老师这有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是不是3盘呢?请两个同学们到前面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同学们仔细看看摆对了没有。
问: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6÷2=3(盘)。
教师: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呢?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这道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怎样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草莓按题目的要求来摆一摆,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活动,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问: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还剩一个草莓。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教师: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没有再继续摆呢?它够不够再摆一盘?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请同学们把草莓和盘子放进抽屉里。
比较一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一个)。
揭示课题: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全班齐读课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像这样摆可以怎样写算式呢?
生:7÷2=3(盘)1(个)。
你用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剩的1个)学生边说教师完成板书。
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还剩下的1个草莓,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就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除法算式读作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你们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7、2、3分别叫做什么?课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蕴藏着许多奥秘,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它。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课件演示:
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我们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2.组织交流。
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10根、11根、12根呢?
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一起来试试!
13根小棒能白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同样的方法完成14根、15根的算式。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那余数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说剩下5根,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怎样呢?(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1页的做一做。
如果还是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3、我会选:下面的算式中,余数可能是答案中的那一个?
a、8b、4c、3d、5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三
1.掌握四位数中间和末尾同时有0、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在小组活动时能主动合作、积极思考的数学素养。
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算盘、课件。
一、先学探究。
1.老师说,你们拨。
(1)8个千、2个百、1个十、6个一组成的数是()。
(2)3个千、4个百、2个十组成的数是()。
(3)5个千组成的数是()。
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面。
比较第(2)、(3)两题的数,你发现什么特点?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读出下面各数。
309、101、304、905。
上面的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中间有0的时候怎么读。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例7.
请同学们在算盘上面拨一拨,并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的。4个千怎样写?(写0占位)怎样读;6个十怎样写?怎样读?个位上没有怎样读写呢?(板书)。
我们合起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老师说,你们拨:3个千、6个十。
8个千、2个十。
这两个数怎样读。
这个数合起来读作:七千零三。
老师说,你们拨。
5个千、8个一。
2个千、3个一。
小结: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是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是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如果让你把这三道题目进行分类的话,你准备怎样分?
第1幅图、第3幅图都是中间只有一个0的,我们读一个0.
第2幅图中间有两个0,我们也读一个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后师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在做这一道题时先来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
(1)我们读数时都是从最高位开始还是从最低位开始读的?
我们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开始写。四千在千位上写4,那有几个百?没有应该写几?2个十在十位上写2,8个一在个位上写8.
(2)谁来说一说第二幅图中的.数应该怎样写?
六千在千位上写6,几个百?怎么写?(0)几个十怎么写?(0)几个一?(在个位上写9)。
(3)一万怎么写?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写数的时候一定要从最高位起,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去写。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独立完成后,师指名问问是怎样想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后师说: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指名汇报你发现的规律后完成这一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哦0,末尾的0不读。
2.写数时,要从最高位想起,千位上是几就写几,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四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五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探索小括号的作用及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需要几只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得到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图:书中第17页图。)。
教师行为:看看这幅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活动:说一说图意、数学信息及问题,相互补充。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
(评析教师通过与学生亲切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独立探索。
学生活动: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行为:关注学生参与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法。
2.小组交流算法。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比较、借鉴、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师行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师行为:看看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吗?请与组内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2:指名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讨论,给予适当点拨。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确定运算顺序后,产生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
教师行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学生活动: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
4.探索出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在本子上脱式计算(29+25)÷9。
教师行为:展示一名学生的书写,并请这名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先独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活动:选择一道题,脱式计算。
(四)实践活动。
留意身边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号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它,并记录在数学日记中。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去应用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条);b.29+25÷9;c.(29+25)÷9;d.29÷9+25÷9,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六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个点子”,即课本第16、17页的内容。
1、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简洁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盛情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1、教学重点:会用简洁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点子图、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现在在做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交流说一说)。
那我们这节课就和淘气、笑笑一起玩一玩吧。(析书课题:有多少个点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图形写出简洁算式。
(1)让学生进一步说一就淘气和笑笑摆的点子图,以及如何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的。
(2)师摆一个点子图,让学生根据点子图列出算式。
师:我这里了有一个点子图,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点子吗?应该怎样列式呢?(课件出示点子图)。
a、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生1:5+5+5=15。
生2:5×3=15或3×5=15。
师:你能解释下你列出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汇报时适时的进行引导。
2、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图形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熟练地帮老师数出了点子图上点子的数量,谢谢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不知道你们还大愿不愿帮老师这个忙吗?老师这里有一个乘法算式,你们能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这个算式吗?(出示:4×7)那就让我们快开始吧。,线段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1)学生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汇报交流。
3、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1)独立在点子图上圈画。
(2)全班汇报、展示。
2、课后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全班订正。
3、课后练一练第2题。
组内完成,教师巡视。
(四)回顾整理。
1、家有什么收获?
2、在这节课上的表示怎么样呢?组内相互评价一下吧。
有多少个点子。
5+5+5=15。
5×3=15或3×5=15。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谈话引导。
学法指导:观察、操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钟面。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2008年的8月8日这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板书:奥运开幕。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
课件: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重要时刻。从画面中你们知道这个重要时刻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以前我们只学过整时半时),看来钟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有关钟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12个数字。
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这12个数字。(顺时针方向数)。
2、时针、分针、秒针:
(1)哪个针是时针?哪个针是分针?哪个针是时秒针?(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怎么区分这三根针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比时针长、细;秒针:最细最长。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格子)钟面上的格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准确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钟面上的格子。
3、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并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课件: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1)、学生观察钟面2分钟,并完成填空。
(3)全班交流: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几个小格?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4、拨一拨,填一填。
(1)、钟面上的这一圈格子啊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跑道,我们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暂时不看秒针。那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与分针进行的竞走比赛!
课件演示两遍: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老师告诉大家,时针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走到7?时针走几大格就是-----走了几时。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走一大格是5分。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讨论:谁用的时间长?谁用的时间短呢?
汇报: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时=60分。
我们今天又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练习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先认读钟面时间,再写电子表时间)。
看一看,连一连(生独立观察,指名回答,课件连线)。
2、综合:看钟面认时间(四个数字、无数字、罗马数字)。
3、拓展:联系生活,体验一小时。
(1)、我们考试时答一份数学卷子用时1小时,就是()分钟。
(2)、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3)、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4)、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针和分针都在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九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十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30+2+7=15-7-8=。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2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笔算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师:数学问题呢?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十一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生自由说),有些游戏既好玩又有许多奥秘和数学知识,你们玩过抛硬币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看看在这个游戏中有那些奥秘和数学问题。
1、(屏幕显示)看老师这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把准备好的一角硬币拿出来,找到写有一角的这一面,我们把它看做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的.一面叫反面。现在我把它扔一下,你们猜一猜看哪面朝上?(生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看一看,师在抛一次,生猜。
2、学生抛硬币,并记录。
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好,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抛,一个同学猜,并作好记录。(本次活动为4分钟)。
共抛()次。
正面()次。
反面()次。
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汇报后再把你组的结果,和你的前后桌说一说。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通过刚才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板书,可能)。
师:我们用刚才发现的知识再来做一个游戏。“摸球”袋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一摸,猜一猜,活动要求:每人摸一次,每摸完后要把袋子搅一下)并做好活动记录。
“摸球”活动记录单。
黄球。
白球。
我组有()人摸白球()人摸黄球()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师:在口袋里可能摸到黑球吗?(不可能)为什么?
师:老师这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球,谁愿意摸,老师猜,(袋中全是白球),板书:一定。
1、笑笑、淘气、机灵狗也在猜球,请你们来猜一猜吧!(书93页)。
2、老师想去北京玩,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应带些什么。
3、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抛硬币。
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十二
导语:下面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帮助。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1、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 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
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意图大全(13篇)篇十三
《7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四、课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