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选择和研究方向应与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相关,既要有学术研究的深度,也要有实践问题的关联。接下来是一些我们找到的有关毕业论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指导。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一
[41]陈平,刘泽炀。“稳增长”背景下国有企业信贷研究[j/ol].广东社会科学,(04)[42]王国刚。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j/ol].中国工业经济,2018(07)[43]庄子罐,贾红静,刘鼎铭。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44]白颉,姚家进,张茂军,李桥兴。金融大数据中条件非相关波动模型的单纯形搜索算法[j/ol].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8(05)[45]周安华,李军。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云梦学刊,2018(04)[46]张伟。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2018(07)[47]黄昕。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改善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8(07)[48]傅蕴英,张明妮。货币政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9]胡东,冉茂盛。中央银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关系及政策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50]徐海涛。浅析对虚拟货币实施金融科技监管的对策及建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51]文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2018(22)[52]柴正猛,袁文洁。京东商城发展供应链金融协同管理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8(22)[53]张彦。新会计准则的变动分析及应对举措[j].价值工程,2018(22)[54]胡振。金融素养与家庭财富积累--基于中国城镇家庭微观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04)[55].上海自贸区打造扩大金融开放“新高地”[j].中国商界,2018(07)[56]唐眉。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8(19)[57]董钰凯,胡本源,岳俊侠。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8(19)[58]周蕾。永续债会计属性判定探讨[j].财会通讯,2018(19)[59]黄健元,饶丹。养老金融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劳动,2018(07)[60]沈银花,苏国红。“新工科”理念下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7)[61]徐翔宇。大数据征信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2]孙永震,张庆考。河北省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3]黄麟。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8(07)[64]黄怡园。简述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8(07)[65]王春丽。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河北企业,2018(07)[66]杜晓红。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河北企业,2018(07)[67]王润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8(07)[68]尹成杰。农村金融改革需从五方面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18(07)[69]王钰。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05)[70]戴剑。区块链对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的影响[j].国际融资,2018(07)[71]刘洋,孙英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07)[72]王妤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挑战分析[j].电子商务,2018(07)[73].剑指过度融资银行业联合授信新规出台[j].企业研究,2018(07)[74]李东方,冯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经济和法律分析[j].财经法学,2018(04)[75]邓沛能。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6]杨颖。现金贷风险、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07)[77]宋宝琳,张洪源。科技金融空间集聚与经济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78].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简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79]杨霞。审计师声誉、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80]陆岷峰,徐博欢。金融杠杆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04)。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二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本文从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出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探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此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两者关联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探求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中,实现环境和金融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发展迅速。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95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6%。随着规模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
(一)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在做投融资决策时,将环保指标考虑在内,因此企业的环境信息对于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并不公开企业环保信息,且政府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致使金融机构在搜集数据时沉没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而影响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
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持进行评估和调查等过程,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开展。
(三)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不统一,这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无法有效甄别绿色金融项目。同时,在评估企业项目时,金融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造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难以有效交流,给企业融资活动造成干扰。
(四)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低,且政府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增加了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共享,解决绿色金融遇到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使信息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时具有成本优势。
(二)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监督机构等,协调各方,可有力实现解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業务开展广泛。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融资,节约时间成本,实现资金和信息的快速利用,从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和范围。
(一)构建互联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环保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造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标准、融资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信息,减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功能设计:
(1)数据信息发布存储功能。为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平台应涵盖由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同时,为保证平台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应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和更新。
(2)建立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流程。目前,各地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给跨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建立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将政策指标、环境指标、风险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量化,并结合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实现项目审批的快速、高效、准确。
(3)建立奖惩机制。为解决因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效应导致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弱的问题,平台可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评价体系对评价较高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评价较低的企业建立“黑名单”,以体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
(4)发布金融产品。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品种多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平台在提供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企业信息、环保信用评价和项目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如采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融通资金,由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环境责任保险,进而降低项目风险。
(5)完善监督机制。由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企业绿色金融项目执行情况并及时评价,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完善法律体系。
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可联合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平台责任法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三
文章类型: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金融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四
摘要:
确切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于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金融体系并非实体经济对立面的虚拟经济,而是作为服务业一部分直接贡献了实体经济产出,并且还是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现如今,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也在逐步的深入到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大家一直在关注着经济的增长和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促进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呢,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认为现在的金融经济是主流。虽然在这一方面一直在探究,国外学者也是对此关注度极高,但是,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却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探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整个宏观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宏观经济理论一直都不太认同货币与其他金融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大多数的经济学者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我们把一般均衡理论称为“高等经济理论”的顶点,其中,在20世纪中后期的这段时间内,这些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瓦尔拉斯或者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这一假设使得金融体系运作顺利进行,但其实质上是物与物的交易,物以物的交换,从这可以看出金融体系与经济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完善。比如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讨论的是有关货币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化,但并没有提出金融体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这要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金融的发展,抑制和深化,这些理论与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得约束理论与结构理论形成了对比,而在此之后,国际上金融危机又出现了金融过度的理论,所有的这些理论对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理论的分析让人们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真正透彻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如今看来,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深入探究的问题。
金融体系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但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实体经济能让更多的金融体系发挥出更明显的作用。虽然具体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还不太清楚,但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发展,让我避免出现一些重大的错误,从而让我国经济更加迅速平稳的发展。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实践和金融危机的具体关系,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存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金融体系的价值体现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在以下方面作用发挥的更突出:一服务行业把金融体系放到核心的位置,它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二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因为它可以促进经济更合理地发展,让经济得到一个更加平稳的发展期。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产值。
我们一般认为,金融体系既是金融业,也是服务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整个经济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让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各行各业中,经过专业分工后的产物主要是非金融行业,比如,金融业与餐饮等分工,它们分工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提高利润,让实体经济得到一个极大的提高。如果餐饮业等非金融服务行业可以纳入实体经济,那么属于服务行业的金融业就不能放入虚拟经济。
2.金融体系的作用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我们发现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转动经济发展速度的纽带,它运行的越好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保证,就不能持续的为我国的经济做出持续的有力保障,更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平稳性。实体经济可以促进金融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对实体领域的资金与政策等各方面支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理论保障。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更加繁荣。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业是拥有资本最多的行业,要给予实体经济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目前发展的角度看,大家在谈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时,看法和观点还是有所不一样的,众多的学者持有许许多多不同观点,大部分都是基于自己本国或者是有局限性的说法,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肯定观点。在外国看来,他们的研究者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他们在关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观点上还是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但是,在国内,相关学术却有了不同的声音,国内研究者有了新的发现,并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虚拟经济。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相辅相成?还是相悖而行?还是互为补充?目前看来,国内的研究者与学术界大师都还没有给出确切的一个认识。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大家所没能预计到的,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但影响了个人就业,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给国家体制方面敲响了警钟,那一年的金融危机更让我们意识到了金融体系对我们国家,甚至是真个全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讨论热点也在一时间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因此,有些人认为,金融是虚拟的经济,如果按这种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他与金融体系之间就是相互对立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媒体也关注的很多,甚至大家试着用这个来解释爆发的原因,想通过种种的分析来让我们以后更少的去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发生。而且,从金融危机引发出了次贷危机,讨论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在交易中资金作用的太多,链条太长,设计也太复杂,这就导致了金融体系越来越难懂,所以导致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模糊。所以,在经过一系列发展波动之后,很多国家想要回到实体经济,大部分人还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的向世界发展。在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并不使用虚拟经济一词,官方的机构也不太使用,他们一般用"广义金融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是一张联系着各个方面的大网,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下面,我们首先要正确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的具体含义进行具体翔实的阐述。我们的目标是在尽量避免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们要同时发展金融体系哥经济体系,让二者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服务。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有的规律。也就是说,不但体制要符合,而且,二者的相匹配程度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即总量和结构都要实事求是。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是从两个角度去解释的,让大家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理论上,提到了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一个中肯的态度,这也是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将金融体系看做虚拟经济,这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使得对金融的性质与功能的认识增加了障碍。另一方面,实践中大家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另外一个价值所在是它是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潜力很大,它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外,理解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要能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活跃市场,从而,让我们的资源更有效的使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是,我们仍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继续研究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发现的问题,继续探索怎样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这条路还要走的更远,树立好我们的信心,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2]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五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本文从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出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探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此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两者关联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探求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中,实现环境和金融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发展迅速。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95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6%。随着规模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
(一)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在做投融资决策时,将环保指标考虑在内,因此企业的环境信息对于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并不公开企业环保信息,且政府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致使金融机构在搜集数据时沉没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而影响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
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持进行评估和调查等过程,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开展。
(三)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不统一,这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无法有效甄别绿色金融项目。同时,在评估企业项目时,金融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造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难以有效交流,给企业融资活动造成干扰。
(四)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低,且政府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增加了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共享,解决绿色金融遇到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使信息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时具有成本优势。
(二)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监督机构等,协调各方,可有力实现解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業务开展广泛。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融资,节约时间成本,实现资金和信息的快速利用,从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和范围。
(一)构建互联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环保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造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标准、融资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信息,减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功能设计:
(1)数据信息发布存储功能。为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平台应涵盖由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同时,为保证平台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应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和更新。
(2)建立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流程。目前,各地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给跨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建立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将政策指标、环境指标、风险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量化,并结合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实现项目审批的快速、高效、准确。
(3)建立奖惩机制。为解决因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效应导致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弱的问题,平台可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评价体系对评价较高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评价较低的企业建立“黑名单”,以体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
(4)发布金融产品。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品种多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平台在提供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企业信息、环保信用评价和项目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如采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融通资金,由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环境责任保险,进而降低项目风险。
(5)完善监督机制。由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企业绿色金融项目执行情况并及时评价,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完善法律体系。
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可联合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平台责任法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摘要:
确切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于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金融体系并非实体经济对立面的虚拟经济,而是作为服务业一部分直接贡献了实体经济产出,并且还是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现如今,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也在逐步的深入到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大家一直在关注着经济的增长和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促进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呢,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认为现在的金融经济是主流。虽然在这一方面一直在探究,国外学者也是对此关注度极高,但是,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却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探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整个宏观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宏观经济理论一直都不太认同货币与其他金融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大多数的经济学者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我们把一般均衡理论称为“高等经济理论”的顶点,其中,在20世纪中后期的这段时间内,这些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瓦尔拉斯或者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这一假设使得金融体系运作顺利进行,但其实质上是物与物的交易,物以物的交换,从这可以看出金融体系与经济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完善。比如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讨论的是有关货币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化,但并没有提出金融体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因素。这要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金融的发展,抑制和深化,这些理论与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得约束理论与结构理论形成了对比,而在此之后,国际上金融危机又出现了金融过度的理论,所有的这些理论对于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理论的分析让人们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真正透彻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如今看来,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深入探究的问题。
金融体系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但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实体经济能让更多的金融体系发挥出更明显的作用。虽然具体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还不太清楚,但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发展,让我避免出现一些重大的错误,从而让我国经济更加迅速平稳的发展。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实践和金融危机的具体关系,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存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金融体系的价值体现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在以下方面作用发挥的更突出:一服务行业把金融体系放到核心的位置,它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二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因为它可以促进经济更合理地发展,让经济得到一个更加平稳的发展期。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产值。
我们一般认为,金融体系既是金融业,也是服务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整个经济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让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各行各业中,经过专业分工后的产物主要是非金融行业,比如,金融业与餐饮等分工,它们分工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提高利润,让实体经济得到一个极大的提高。如果餐饮业等非金融服务行业可以纳入实体经济,那么属于服务行业的金融业就不能放入虚拟经济。
2.金融体系的作用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我们发现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转动经济发展速度的纽带,它运行的越好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保证,就不能持续的为我国的经济做出持续的有力保障,更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平稳性。实体经济可以促进金融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对实体领域的资金与政策等各方面支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理论保障。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更加繁荣。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业是拥有资本最多的行业,要给予实体经济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目前发展的角度看,大家在谈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时,看法和观点还是有所不一样的,众多的学者持有许许多多不同观点,大部分都是基于自己本国或者是有局限性的说法,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肯定观点。在外国看来,他们的研究者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他们在关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观点上还是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但是,在国内,相关学术却有了不同的声音,国内研究者有了新的发现,并给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虚拟经济。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相辅相成?还是相悖而行?还是互为补充?目前看来,国内的研究者与学术界大师都还没有给出确切的一个认识。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大家所没能预计到的,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不但影响了个人就业,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给国家体制方面敲响了警钟,那一年的金融危机更让我们意识到了金融体系对我们国家,甚至是真个全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讨论热点也在一时间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因此,有些人认为,金融是虚拟的经济,如果按这种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他与金融体系之间就是相互对立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媒体也关注的很多,甚至大家试着用这个来解释爆发的原因,想通过种种的分析来让我们以后更少的去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发生。而且,从金融危机引发出了次贷危机,讨论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在交易中资金作用的太多,链条太长,设计也太复杂,这就导致了金融体系越来越难懂,所以导致实体经济的关系也越来越模糊。所以,在经过一系列发展波动之后,很多国家想要回到实体经济,大部分人还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济越来越发达,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的向世界发展。在国际上,一些权威机构并不使用虚拟经济一词,官方的机构也不太使用,他们一般用"广义金融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是一张联系着各个方面的大网,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下面,我们首先要正确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的具体含义进行具体翔实的阐述。我们的目标是在尽量避免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我们要同时发展金融体系哥经济体系,让二者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服务。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有的规律。也就是说,不但体制要符合,而且,二者的相匹配程度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即总量和结构都要实事求是。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是从两个角度去解释的,让大家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理论上,提到了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有一个中肯的态度,这也是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将金融体系看做虚拟经济,这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使得对金融的性质与功能的认识增加了障碍。另一方面,实践中大家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另外一个价值所在是它是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潜力很大,它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外,理解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要能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活跃市场,从而,让我们的资源更有效的使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但是,我们仍要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继续研究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发现的问题,继续探索怎样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这条路还要走的更远,树立好我们的信心,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2]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摘要:十九大以来,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金融治理能力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b前人研究,构建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走势水平,并基于svar模型探究了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抑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金融脆弱性;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金融治理水平是加快推进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融治理、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内涵进行阐述,对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析了三变量的动态关系。
金融治理包含金融管理以及金融监管的范畴,金融治理主要是指通过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等对一般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金融治理与传统的政府管制不同,它具有社会化、专业化、透明化特征和要求。而金融治理的模式也并没有普世的范式,各国实施金融治理关键在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的治理体系。目前各国的金融治理体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举例而言,传统的英美法系的国家侧重于金融市场方面的治理,中央金融治理与地方金融治理之间存在普遍的分权现象,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则更加注重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侧重于中央对整个金融体系统一的领导与治理。
金融治理在国外历经了长期的发展,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继成立,全球金融治理初具规模;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成立了“七国集团(g7)”,本意上想替代布雷顿时期的“硬制度”,以一种“软制度”来协调管理国际金融体系。在此治理模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未爆发,但各种区域性金融危机,如拉美主权债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体接连崛起,g7模式的金融稳定器作用日渐式微;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在柏林成立,g20模式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俄罗斯金融危机而促成,成员国中吸纳进了中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经济体;2008年,g20部长级会议被发达经济体升格为首脑峰会,2010年,首脑峰会又在匹兹堡峰会上被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平台,由此,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正式落成。
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治理的演进主要表现为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而且每一次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总是与人民银行职能或机构的调整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金融监管集中统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央银行制度正式确立,全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形成;1993―1997年,南方谈话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被得到了全新认识,金融体系开始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正式确立,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初具雏形;1998―2003年,中国分业监管体制正式落成,金融监管得到了质的转变和飞跃;2004年至今,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体系创新能力不断被拓展,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金融监管体制领域不断改革,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治理体系逐渐成为整个时代的需求。
(一)金融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我国金融领域,从中央银行制度、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完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等角度做出要求,为新时代的金融领域建设工作以及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点亮了灯塔。
近年来,我国学者多角度聚集金融治理相关研究。陈四清(2020)认为,金融治理本身就是一个互为支撑、处处衔接的系统。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的进程中发挥正向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治理体系、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为提升国家金融治理水平添砖加瓦;陆岷峰(2020)考察了地方金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党委对地方金融机构全面领导的治理,推进依法治理、市场机制治理、科技治理、组织管理、金融教育治理六大体系建设,推进政策制度执行、重大风险事项处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履行社会责任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提升地方金融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王小艳(2020)指出我国目前应通过均衡发展直接和间接融资、平衡金融防控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精确匹配金融市场供需等举措来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冯永琦和于欣晔(2020)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构建,如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兴起等;李宏瑾和孙丹(2015)系统梳理了金融治理的内涵,创新性地构建起了我国金融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进行综合评价,证实了2007年到2015年之间我国金融治理总指数大体上升的趋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
1.国际化货币功能。
2.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3.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4.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5.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六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整体运行规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金融中心城市所拥有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金融,学会在金融中心城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金融城市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所存活,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出,绿色金融概念也渐渐出现在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是我国现如今所有的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将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后的资源使用以及战略目标,而本人也会就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仔细分析,希望通过本的分析可以让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与作用。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以往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国际上相应的经营企业进行批美,尤其是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金融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保证自身能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占有一定有利的经济地位,因此国家出台的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现如今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的一种战略目标或者是建设方针。
(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所有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的一个发展参数,而同样当今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也是通过相应的软件以及国家测评中心共同来完成的一个指标参数的制作,如果按照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来进行一个企业金融水平的评定的话,那么在我国相关的金融企业今年只有我国目前前十的金融企业能够在国际上与其竞争,我国的金融企业本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力就远远不足。
(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
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是有我国的新华社于美国的芝加哥相关金融企业一起来制定的一套完善的金融系统管理参数,这套金融中心指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能够快速迈进国际市场而制定的一套全新的技能指标参数,其根本目的还是能够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将某些资产产业进行应用与实践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保证我国自身的金融企业发展是与国际金融企业能够产生相应的竞争联系,以此为我国的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基础铺垫。
(三)中国国际金融指数。
而中国国际金融指数,其主要目的就是我国制定相关金融企业参数来衡量我国目前自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在我国金融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拥有一套完善的数据参数来检查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状态,由于我国的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一直在完善与发展当中,因此,我国制定的金融指标参数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符合我国自身的发展趋势。
金融评价工作在我国金融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而言它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政府宏观与微观的评价来制定自身今后的发展计划,并且金融评价目前在我国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他能够保证我国金融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发展情况来制定今后的发展计划,确保金融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任何偏差,同样也能够制定相应的指标参数,符合当今国际发展趋势,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跟上国际脚步的。
其实,我国的绿色金融定义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金融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目前的绿色产业当中,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高效,绿色发展。而绿色金融其本身的真正作用是可以根据我国目前金融企业发展形势以及与金融企业相结合,使我国的绿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样将这些绿色资源进行相应的建设,使我国的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且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真正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复苏。
笔者看来,金融行业是存在一定可控性的,同时也是具有全面操作性的,所以我国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及操控方面一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稳中求胜,我国当前的国情来看,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方面一定要全面考虑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保证金融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避免由于金融行业的动荡而引起其他行业的波动,造成我国的经济不稳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所以金融的绿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金融市场的环境,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毕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走入正轨。如果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单纯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调控,造成市场波动,所以提升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拟将就如何提高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路径进行分析。
(一)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
其实目前我的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受到着很多阻碍,因此,我国的金融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改善自身的金融企业管理模式,经营企业发展计划来贴合我国国家的整体金融发展趋势,将绿色金融彻底的融入到自身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将绿色金融融入到金融企业的自身规划与发展当中,可以大大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真正保证绿色金融这一定义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上全面落实,且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能够使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接纳程度更高,同时使绿色金融真正的融入我国经济发展中,是金融行业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支柱力量。
(二)完善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与金融企业相结合,大大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与设计过程当中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设施,因此,经企业以及国家政府在进行绿色金融支持过程中要完善相应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确保绿色金融在发展道路上拥有长足的基础,作为今后发展的资本,不仅能够推动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也能夠推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因为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今后的发展战略目标,金融企业结合绿色金融定义,完善自身的整体运营程序,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大大提高经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保证我国的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制法规。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使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够将绿色金融真正融入进容行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我国的各行各业,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对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避免由于从业人员只图私利而造成不必要的国家损失。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有一定的问责作用,在行业运转出现问题时,相关规定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确认责任负责方,避免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的支持和应用更为重要的事也是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并不是由金融企业与市场经济,所制定和结合的更为重要的是是有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后盾支持才保证绿色金融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保证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真正为金融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市场。
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中的作用,在分析过程中,详细介绍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同样也详细分析了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与市场相配合更为重要的事也需要我国政府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绿色金融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在绿色金融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保证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是符合绿色金融的发展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也要保证当今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大增强我国金融企业在当今的金融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本仔细分析,可以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万渠,原珂.绿色价值链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j/ol].党政研究,2019(02):1-11[2019-01-06].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七
一课题释义。
各类报告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15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15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文档为doc格式。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八
[1]徐晓萌。我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可行性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2]卢贵珍,汪蓉。民间融资现状与民营金融发展前景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3]潘广宇。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战略[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4]俞爱平。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以区域印染产业发展为例[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5]张榕锋。新时代背景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探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6]魏美美。试论基于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7]郭峻彤。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8]蔡雅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控[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9]闰廷飞。商品期权风险分析[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0]王亚玲。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1]宁显清。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初探[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2]陆亚。董事会资本对创业板家族企业的影响研究[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13]毛德敏。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支持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发展分析[j/ol].辽宁农业科学,2018(03)[14]刘晓玲,郑逸,王中威,刘爱军,罗曼徐。区块链技术驱动保险业模式创新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5]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杨淮。商业银行参与轻资产企业融资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6]张璐昱,王永茂。电商大数据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基于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的比较[j/ol].西南金融,2018(07)[17]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ol].西南金融,2018(07)[18]胥爱欢,李红燕。运用市场化方式完善银行业逆周期监管和调节机制研究[j/ol].西南金融,2018(07)[19]黄莺,郭江。强监管、去杠杆背景下银行经营策略调整分析[j/ol].西南金融,2018(07)[20]刘祚祥,肖妮。经济金融化的效率边界分析--兼论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原因[j/ol].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21]童云峰。贷款诈骗罪刑法定性研究[j/ol].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8(04)[22]耿刘利,黎娜。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j/ol].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23]周德才,刘琪,朱志亮,刘波。我国多机制非线性金融状况指数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3)[24]李新光,张永起,黄安民。自贸区背景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8(13)[25]曹文芳。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13)[26]周萍,王宇露,黄明。母国金融市场化和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3)[27]王灏,孙谦。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动因的变迁[j/ol].中国流通经济,2018(07)[28]陶双桅,任光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样吗?[j/ol].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29]周昌发。论互联网金融的激励性监管[j/ol].法商研究,2018(04)[30]薛凯丽,卢俊香。基于ma-egarch-t-copula模型的金融市场相关关系的研究[j/ol].河南科学,2018(06)[31]杨海坤,郝炜。共享单车的行政法调控--兼评互联网新经济的行政法调控模型[j/ol].法治研究,2018(04)[32]王淑敏,陈晓。中国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离岸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ol].国际商务研究,2018(04)[33]乔颖。浅谈大数据思维在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j/ol].中国商论,2018(20)[34]王春月。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ol].中国商论,2018(20)[35]齐岳,冯筱,叶炤君。十九大下基于投贷联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ol].中国商论,2018(20)[36]纪珊珊。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及相关建议[j/ol].中国商论,2018(20)[37]曲京山,赵宇晖,张明轩。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的路径探究[j/ol].中国商论,2018(20)[38]苏敏。浅析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j/ol].中国商论,2018(20)[39]裴志蕊。浅议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ol].中国商论,2018(20)[40]戴淑庚,余博。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资本账户开放的视角[j/ol].广东社会科学,2018(04)。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九
摘要:十九大以来,加快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金融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金融治理能力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借b前人研究,构建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走势水平,并基于svar模型探究了三者的动态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缓解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抑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金融脆弱性;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金融治理水平是加快推进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融治理、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指数的内涵进行阐述,对近十三年来我国金融治理水平、金融压力指数以及金融脆弱性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析了三变量的动态关系。
金融治理包含金融管理以及金融监管的范畴,金融治理主要是指通过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等对一般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金融治理与传统的政府管制不同,它具有社会化、专业化、透明化特征和要求。而金融治理的模式也并没有普世的范式,各国实施金融治理关键在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的治理体系。目前各国的金融治理体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举例而言,传统的英美法系的国家侧重于金融市场方面的治理,中央金融治理与地方金融治理之间存在普遍的分权现象,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则更加注重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侧重于中央对整个金融体系统一的领导与治理。
金融治理在国外历经了长期的发展,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相继成立,全球金融治理初具规模;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成立了“七国集团(g7)”,本意上想替代布雷顿时期的“硬制度”,以一种“软制度”来协调管理国际金融体系。在此治理模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未爆发,但各种区域性金融危机,如拉美主权债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体接连崛起,g7模式的金融稳定器作用日渐式微;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在柏林成立,g20模式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俄罗斯金融危机而促成,成员国中吸纳进了中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经济体;2008年,g20部长级会议被发达经济体升格为首脑峰会,2010年,首脑峰会又在匹兹堡峰会上被确立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核心平台,由此,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正式落成。
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治理的演进主要表现为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而且每一次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总是与人民银行职能或机构的调整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金融监管集中统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央银行制度正式确立,全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形成;1993―1997年,南方谈话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被得到了全新认识,金融体系开始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正式确立,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初具雏形;1998―2003年,中国分业监管体制正式落成,金融监管得到了质的转变和飞跃;2004年至今,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体系创新能力不断被拓展,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下,金融监管体制领域不断改革,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治理体系逐渐成为整个时代的需求。
(一)金融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我国金融领域,从中央银行制度、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完善、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等角度做出要求,为新时代的金融领域建设工作以及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点亮了灯塔。
近年来,我国学者多角度聚集金融治理相关研究。陈四清(2020)认为,金融治理本身就是一个互为支撑、处处衔接的系统。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的进程中发挥正向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治理体系、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为提升国家金融治理水平添砖加瓦;陆岷峰(2020)考察了地方金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党委对地方金融机构全面领导的治理,推进依法治理、市场机制治理、科技治理、组织管理、金融教育治理六大体系建设,推进政策制度执行、重大风险事项处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履行社会责任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提升地方金融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王小艳(2020)指出我国目前应通过均衡发展直接和间接融资、平衡金融防控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精确匹配金融市场供需等举措来推进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冯永琦和于欣晔(2020)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后疫情时代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构建,如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的兴起等;李宏瑾和孙丹(2015)系统梳理了金融治理的内涵,创新性地构建起了我国金融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进行综合评价,证实了2007年到2015年之间我国金融治理总指数大体上升的趋势。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
目的探讨网络教育护理专科生撰写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3年网络教育班毕业的104名护理专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在选题、构思、资料收集等方面存在问题,现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的网络教育护理毕业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帮助.结论撰写论文的过程,既是一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脑力创作实践,又是一种由生疏到入门再到熟练的写作实践[1].
作者:龙亚香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湖南,衡阳,421001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00927(4)分类号:n533关键词:网络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一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神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神庙的货币托管和利息托收借贷业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整体运行规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金融中心城市所拥有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金融,学会在金融中心城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金融城市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所存活,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出,绿色金融概念也渐渐出现在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是我国现如今所有的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将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后的资源使用以及战略目标,而本人也会就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仔细分析,希望通过本的分析可以让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与作用。
我国的金融企业在以往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国际上相应的经营企业进行批美,尤其是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而言,我国大部分的金融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保证自身能够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占有一定有利的经济地位,因此国家出台的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现如今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的一种战略目标或者是建设方针。
(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乃至国际上所有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的一个发展参数,而同样当今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也是通过相应的软件以及国家测评中心共同来完成的一个指标参数的制作,如果按照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来进行一个企业金融水平的评定的话,那么在我国相关的金融企业今年只有我国目前前十的金融企业能够在国际上与其竞争,我国的金融企业本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力就远远不足。
(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
而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是有我国的新华社于美国的芝加哥相关金融企业一起来制定的一套完善的金融系统管理参数,这套金融中心指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能够快速迈进国际市场而制定的一套全新的技能指标参数,其根本目的还是能够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将某些资产产业进行应用与实践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保证我国自身的金融企业发展是与国际金融企业能够产生相应的竞争联系,以此为我国的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基础铺垫。
(三)中国国际金融指数。
而中国国际金融指数,其主要目的就是我国制定相关金融企业参数来衡量我国目前自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力,在我国金融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拥有一套完善的数据参数来检查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状态,由于我国的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一直在完善与发展当中,因此,我国制定的金融指标参数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符合我国自身的发展趋势。
金融评价工作在我国金融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而言它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政府宏观与微观的评价来制定自身今后的发展计划,并且金融评价目前在我国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他能够保证我国金融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发展情况来制定今后的发展计划,确保金融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任何偏差,同样也能够制定相应的指标参数,符合当今国际发展趋势,保证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跟上国际脚步的。
其实,我国的绿色金融定义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金融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目前的绿色产业当中,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高效,绿色发展。而绿色金融其本身的真正作用是可以根据我国目前金融企业发展形势以及与金融企业相结合,使我国的绿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样将这些绿色资源进行相应的建设,使我国的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且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真正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全面复苏。
笔者看来,金融行业是存在一定可控性的,同时也是具有全面操作性的,所以我国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及操控方面一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稳中求胜,我国当前的国情来看,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方面一定要全面考虑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保证金融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避免由于金融行业的动荡而引起其他行业的波动,造成我国的经济不稳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所以金融的绿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金融市场的环境,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毕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走入正轨。如果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单纯注重短期效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调控,造成市场波动,所以提升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拟将就如何提高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路径进行分析。
(一)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
其实目前我的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过程当中依然受到着很多阻碍,因此,我国的金融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改善自身的金融企业管理模式,经营企业发展计划来贴合我国国家的整体金融发展趋势,将绿色金融彻底的融入到自身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将绿色金融融入到金融企业的自身规划与发展当中,可以大大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真正保证绿色金融这一定义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上全面落实,且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能够使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接纳程度更高,同时使绿色金融真正的融入我国经济发展中,是金融行业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支柱力量。
(二)完善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与金融企业相结合,大大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在进行发展与设计过程当中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设施,因此,经企业以及国家政府在进行绿色金融支持过程中要完善相应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确保绿色金融在发展道路上拥有长足的基础,作为今后发展的资本,不仅能够推动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也能夠推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因为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今后的发展战略目标,金融企业结合绿色金融定义,完善自身的整体运营程序,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大大提高经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保证我国的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制法规。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这样可以使金融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够将绿色金融真正融入进容行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我国的各行各业,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对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避免由于从业人员只图私利而造成不必要的国家损失。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有一定的问责作用,在行业运转出现问题时,相关规定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确认责任负责方,避免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的支持和应用更为重要的事也是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并不是由金融企业与市场经济,所制定和结合的更为重要的是是有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后盾支持才保证绿色金融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保证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真正为金融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市场。
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中的作用,在分析过程中,详细介绍了绿色金融的定义,同样也详细分析了目前国际以及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金融企业与市场相配合更为重要的事也需要我国政府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绿色金融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在绿色金融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保证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是符合绿色金融的发展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也要保证当今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大增强我国金融企业在当今的金融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本仔细分析,可以推动我国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万渠,原珂.绿色价值链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j/ol].党政研究,2019(02):1-11[2019-01-06].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国或本地货币来计算成本的,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贸易格局也有重大影响,因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必然全球瞩目。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价位;2008年4月10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中间价)终于首次突破七算,正式迈入“6”时代,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直至今日人民币退换美元的汇率为6.13比1的价位,料想不久的将来,兑美元官方开市价将突破六算,正式迈入“5”时代。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也突破了1比1的心理价位,近期更是出现100港币兑89.788人民币的高位。
整体来说,汇率波动是一种常态,尤其是伴随新型金融危机的出现,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的区间增大。但相比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确实过快,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注。
一般而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等等。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使这一结果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我经常在报纸和新闻中看见,有多少亿人民币的热钱在炒房市、股市。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二)从国际政治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从国内经济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
人民币升值后,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也会下降。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促使其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减少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大多依赖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思路,把以价格取胜变为以品质取胜,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理论上,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围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但是自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并未减少,反而仍在持续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包括长期的投资资本和短期的投机资本,人民币升值对这两种资本都有一定影响。升值使得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并会提高我国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因此投资所得的利润减少,导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减少。短期资本的流入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短期利率处于高点或还在走高,二是短期内汇率正要升值,目前国内存在的利率和汇率上升的趋势都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这是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若在升值之前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升值就使投资者获得与升值幅度相应的收益。短期资本流入后会大量涌向股票和房地产部门,这些资本除了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外还会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流入的资本会导致出口和贸易顺差被高估,带来更大的外部不平衡。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政策取向。
基于我国目前的宏观与微观经济基础和资本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自由浮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为避免和缓解这种冲击,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上应当注意: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应对资本开放可能造成的金融危机;为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的能力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渐进化的方式放开资本市场,放松对人民币汇率交易、浮动的管制,以强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要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运行规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企业,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要确定我国的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我国产品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竞争力。
(三)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
提高经济主体应对外汇频繁波动的能力,培育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首先,让更多的经济主体参与外汇交易,打破现有外汇市场交易的垄断机制,培养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竞争适应能力。其次,增加外汇交易工具,满足企业外汇套期保值要求,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冲击。充分发挥外汇交易手段,如外汇远期交易、调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
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它对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积极作用与不利影响必将同时存在,目前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我国政府在一定的国际压力下到底是否应该采取升值举措,根本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出口结构状况以及对国际市场商品、货币供求关系的综合判断,中国无须调整人民币汇率取悦他人。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当作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次契机,充分利用其优势控制其冲击。针对以上提到的不利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控,尽可能降低损失,适应当前形势:
1.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要通过平抑物价、缩小贫富差距等方式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2.出口企业应该努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同时应当增强风险意识,迅速、高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3.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使我国的外汇更具有弹性。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欧元区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
摘要: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本文从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出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探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越来越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但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也显现一些问题。此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两者关联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探求绿色金融发展的途径对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强调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金融经营活动中,实现环境和金融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发展迅速。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其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6月末,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956.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6%。随着规模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阻碍:
(一)信息不对称。
绿色金融在做投融资决策时,将环保指标考虑在内,因此企业的环境信息对于投融资决策至关重要。大部分企业并不公开企业环保信息,且政府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极为有限,致使金融机构在搜集数据时沉没成本增加,无法有效识别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而影响绿色金融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
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持进行评估和调查等过程,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开展。
(三)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并不统一,这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无法有效甄别绿色金融项目。同时,在评估企业项目时,金融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并不统一,造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难以有效交流,给企业融资活动造成干扰。
(四)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绿色金融项目前期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导致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低,且政府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绿色金融业务开展增加了难度。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成本、实现数据共享,解决绿色金融遇到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使信息透明化,合理配置资源,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时具有成本优势。
(二)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信息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监督机构等,协调各方,可有力实现解决绿色金融的信息披露问题。
(三)業务开展广泛。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融资,节约时间成本,实现资金和信息的快速利用,从而拓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和范围。
(一)构建互联网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环保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造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绿色金融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标准、融资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信息,减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功能设计:
(1)数据信息发布存储功能。为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平台应涵盖由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文件、融资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等。同时,为保证平台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平台应成立专门的核查小组,定期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和更新。
(2)建立统一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流程。目前,各地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标准不一,给跨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开展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在建立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将政策指标、环境指标、风险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量化,并结合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建立起统一的绿色金融项目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借助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实现项目审批的快速、高效、准确。
(3)建立奖惩机制。为解决因前期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负外部效应导致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积极性弱的问题,平台可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评价体系对评价较高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评价较低的企业建立“黑名单”,以体现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
(4)发布金融产品。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品种多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却不能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因此平台在提供金融产品时,可根据企业信息、环保信用评价和项目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如采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融通资金,由保险公司为项目提供环境责任保险,进而降低项目风险。
(5)完善监督机制。由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企业绿色金融项目执行情况并及时评价,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二)完善法律体系。
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可联合出台政策法规,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完善平台责任法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研究7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释股票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理论对个人投资老某些“异常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其有限理性和存在的认知镳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股市中保险行业的某一个股,结合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其近期走势以及投资老的投资行为,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行为金融学保险行业投资行为。
引言。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人到金融学之中,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投资者由于在收集分析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上的局限性,其投资决策往往更加依赖于心理活动,因此容易在市场中出现行为偏差和反常的现象.
本文选取了保险行业的一只个股,研究其从今年9月13号到11月27号近2个月股价变动情况.如图1.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来对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建议.
行为金融学角度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众多,难以一一探讨因此,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解释.
(1)羊群行为。
“羊群效应”通常表现为在一个投资群体或一个投资领域中,个体投资者跟随他人的买人而买人,随着他人的卖出而卖出.“羊群效应”现象的产生有很多因素,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投资者往往会认为其他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以及作为群体具有更准确的判断和策略.从11月13号到11月24号,中国平安小单的净额一路飘红,说明个体投资者流人量大于流出量.特别是在11月22号和23号小单净额达到顶峰.我认为这两天小单交易量达到峰值是因为在22号和23号两天股价有所下跌,个体投资者可能认为其是短期回调,想有一个抄底的行为,因此即使股价下跌,个人投资者仍然将其买人持有.
(2)过度自信以及政策依赖心理。
中国股市至今仍被个人投资者认为是政策市、消息市.主要是个人投资者认为小道消息和內部消息能够较强影响股市走向.就比如11月21号的一个公告,其第三大持股股东中金公司认为股价能够升至98元,保险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个人投资者就会依赖这一信息,认为主力机构看好这支股票,并且现在的价格距离98元还存在着一定的涨幅空间,因此就会出现22号大量个人投资者买人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从22号开始大量的机构投资者,主力军开始大量抛出,但是个人投资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纷纷人市.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反应不足,过度自信来解释.由此可见,很多个人投资者并不是基于自己对上市公司以及股票市场的总体了解而是依赖于不断打听到的政策消息进行投资决策.
(3)反应过度以及恐慌心理。
持股明细中从9月28号到10月9号小单持股净额一直为负,大量的流出,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股价一直是在上涨态势中.我认为这里就要从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反应来解释.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由于个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以及人类的非理性情绪,由此产生了认知偏差.如果当股价开始下跌,这种反应过度进而会带来恐慌心理,在10月13号这一天股价下跌,个人投资者就容易产生恐慌,因此可以看到在10月16号这一天小单的净流出是13号的两倍.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策略建议。
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历程较短,个人投资者还没有经历充分的市场学习过程,其投资理念以及投资心理并不成熟.我国股市中有80%为散户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股市的过度波动更容易引起行为变动,增加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1)学习相关知识,三思而后行。
个人投资者要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投资知识,培养个性投资理念,在进入市场之前首先要判断市场的形势,目前是否高估?大盘指数的上涨是否过高?如果不是,那么有哪些板块的估值是最低的?还要转变投机心态和冒险心理,在投资过程中,不要有赌徒心理,永远都要有畏惧心理,不要过度自信.
(2)纠正心理偏差,控制贪婪和恐惧。
如果对大盘走势有了不好的判断,不要被心理账户所影响,战胜对风险的厌恶,哪怕账户处在亏损的状态也要果断卖出股票止损,否则将很可能遭遇巨额损失.个人投资者要转变投资理念,变短线投资为长线投资.
(3)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一种利用人们对信息的过度反应进行投资决策的有效投资策略.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在股市中大多数人都亏钱的原因.因此需要个人投资者经常查看股价表,尤其是打算购买的那些股票.超额的利润往往是通过逆向操作来实现的,即在别人过度恐慌卖出时买进,非理性繁荣情绪高涨时卖出,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如果疏于观察往往会错过机会.因此,个人投资者应更好的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来减少因盲目跟风导致的损失.
[1]易宪容,赵春明.行为金融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
1.国际化货币功能。
2.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3.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4.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5.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02年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摘要:2014年9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行业标准,标志着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成为我国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基础资源。金融机构编码信息作为金融机构全景信息图的作用日益显现,其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年来加强管理,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编码在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编码信息的数据质量。
关键词:编码规范;信息管理;检查工具;数据质量治理。
为了加强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治理,提高工作效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人行广州分行”)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以及数据质量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采取信息化手段自主开发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配套完善管理手段,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信息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努力和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下,我国金融机构编码体系基础框架的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金融机构编码信息作为金融机构“身份证”“户口簿”“通行证”的作用正逐步体现,其在加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力度、维护金融稳定、提升监管水平、促进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广东省经济总量巨大,金融机构数量众多。2013年12月2日,广东省金融机构编码赋码数量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大关;截至2015年7月底,系统共登记广东地区22296个金融机构信息,约占全国8%,居全国首位。在数据量如此巨大且不断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仅依靠传统的手段难以确保金融机构信息的数据质量。人行广州分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建立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互动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发出数据质量检查工具以提升数据质量,同时推动编码在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应用,持续扩大编码影响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人行广州分行自2014年起建立广东省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月报制度,每月生成工作月报,月报内容全面反映了当前辖内金融业机构分布、设置和变动的情况,包括广东省内金融业机构数量、分布、变化以及数据质量等信息。月报下发省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辖内各金融机构,要求相关单位对月报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将金融机构编码管理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指标,加大在“两综合,两管理”中对辖内金融机构编码工作的监管力度。人行广州分行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工作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建章立制,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机制。不定期组织部分金融机构进行自查,从系统筛选出疑似数据质量问题并下发指定的金融机构,要求其根据问题列表组织内部自查、核对并提交情况说明,通过持续的改进尽力确保系统数据与真实情况一致。
为加强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治理,提高工作效率,人行广州分行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自主开发了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并推广使用,检查工具单机独立运行,根据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对从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批量下载的机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校验检查。同时,将机构信息与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互联网网站下载的金融许可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出存在疑似数据质量问题的机构信息,形成问题汇总表。借助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检查工具,可以得到以下效果。一是使全省数据质量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结合专项治理和月报制度,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收敛疑似问题数量,全省金融机构编码信息数据质量显著提高,并且持续完善;三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精准和持续性的管理,全面提升了省内各地科技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对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了常态管理、动态跟踪,使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二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三
时光易逝,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还有三个月就要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也接近了尾声,每念及此,我都伤感备至。那些曾传授我知识与智慧的老师们,那些曾日夜陪伴的同学们,所有这些熟悉的面孔都将要离我远去,再见不知将要是何时。
感谢我的导师张大维教授,从毕业论文开始选题到文章框架构思乃至最后一遍又一遍的不断修改,这期间,导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终使论文最后顺利完成。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指导,在生活中,张老师也给过我很多帮助,对我成长中产生的迷惘与困顿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在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人处世。即将别离,感慨万千。
感谢金融学院所有的老师们,你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让我一生受益。在预答辩的过程中,你们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让我更关注细节,你们的严格要求促使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无私地给与我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教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你们的爱是这个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
感谢一路前行中相互扶持的同窗好友们,我们一起徜徉在校园里,我们一起往返于图书馆与宿舍之间,三年里,无数的欢乐与温馨。是这段研究生生涯成全了我们这段共同的记忆与这份真挚的友情。
暂别了,所有的所有。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烟花烂漫的季节,回首往昔,奋斗和辛苦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至此,谨向一直给予我帮助、关怀与支持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致以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导师薛彤老师,本论文是在导师薛彤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薛老师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我的导师薛彤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与祝福!同时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三年来传授知识以及耐心指导我的各位老师,一路走来,有过艰辛和挫折,才发现身边的老师们给予的更多是鼓励与帮助。作为学生无以为报,谨此表达我深深地谢意。
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同门师兄妹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活泼可爱的朋友和舍友们,在论文过程中的陪伴与支持,是我的硕士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人生选择的路口,给予我的永远是支持与信任的目光,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会铭记所有人的关爱,放手前行。
一转眼,宝贵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我的母校——河北经贸大学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六年校园时光。带着满满的收获,马上就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眷恋。回想在母校读书的时光,感触颇深,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才能成长为今天的有用之人。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要向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各位教师表达由衷的谢意!感谢金融学院各位恩师!各位恩师的言传身教是我一生的财富。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小江副教授。在学习上,王老师治学严谨规范,学术功底深厚,不断给我补充专业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在生活上,王老师极其平易随和,幽默风趣,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帮助我不断向社会人转变。在论文写作期间,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最终定稿都得到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点迷津、理顺思路。
感谢王老师两年来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感谢两年来朝夕相处的十位同学!与她们一起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让我的研究生生活过的很充实。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两年前全力支持我考研,并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读研过程中,父母尽全力保障我在校生活的舒适,对于我做出的任何决定他们都坚决支持,感恩父母的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支持鼓励。感谢本文的评阅专家!
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和指导。
这篇文章从开始构思,到动笔,然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段艰辛的过程中,我感慨万千。这篇超过三万字的论文凝聚了我一年来的努力和付出,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有些细节处理上也有些粗糙,但是却是我经过自己的认真的分析而得来的。写这个题目的想法来自于 2015 年年底,银行爆发第二次“钱荒”时,打开各类金融网站,全部都是醒目的“钱荒”二字,以及对央行反常的举动的分析。然而我记得之前的学术论文中好多都提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我对银行间发生钱荒感到很疑惑,因此萌生了以这个为题研究其发生机理。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戴建兵教授。“钱荒”事件比较新,可参考的文献较少,是戴老师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和指点,从选题、构思、写作,每一步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正是戴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得我对主题不断形成更深的思考,从而顺利完成了论文。
其次我很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我的朋友们并肩写论文,枯燥的研究生活变得生动多了,同时也是我可爱的同学们对我的论文提供帮助,我们一起探讨模型的构建、分享论文的写作经验。正是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成为了一篇合格的硕士学术论文。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敬意。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及诸多局限,文中难免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磨练,突然就开始怀念还没有结束的求学生涯。回首这两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当然我的进步离不开那些教导过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家人。对于你们,我充满了感激之情。
首先我一定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联教授,从开始选定论题到最后定稿,陈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术研究上,陈老师治学严谨,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让人感念至深。能够有幸成为陈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教导过、关心过我的老师。
然后我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支持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和我的室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两年来,我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将是我一生的财‘“*1-'虽0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父母我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是我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烟花烂漫的季节,回首往昔,奋斗和辛苦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至此,谨向一直给予我帮助、关怀与支持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致以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导师薛彤老师,本论文是在导师薛彤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薛老师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向我的导师薛彤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与祝福!同时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三年来传授知识以及耐心指导我的各位老师,一路走来,有过艰辛和挫折,才发现身边的老师们给予的更多是鼓励与帮助。作为学生无以为报,谨此表达我深深地谢意。
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同门师兄妹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活泼可爱的朋友和舍友们,在论文过程中的陪伴与支持,是我的硕士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人生选择的路口,给予我的永远是支持与信任的目光,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会铭记所有人的关爱,放手前行。
时光易逝,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涯还有三个月就要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也接近了尾声,每念及此,我都伤感备至。那些曾传授我知识与智慧的老师们,那些曾日夜陪伴的同学们,所有这些熟悉的面孔都将要离我远去,再见不知将要是何时。
感谢我的导师张大维教授,从毕业论文开始选题到文章框架构思乃至最后一遍又一遍的不断修改,这期间,导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终使论文最后顺利完成。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指导,在生活中,张老师也给过我很多帮助,对我成长中产生的迷惘与困顿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在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如何为人处世。即将别离,感慨万千。
感谢金融学院所有的老师们,你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让我一生受益。在预答辩的过程中,你们对我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让我更关注细节,你们的严格要求促使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无私地给与我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教我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你们的爱是这个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
感谢一路前行中相互扶持的同窗好友们,我们一起徜徉在校园里,我们一起往返于图书馆与宿舍之间,三年里,无数的欢乐与温馨。是这段研究生生涯成全了我们这段共同的记忆与这份真挚的友情。
暂别了,所有的所有。
这篇文章从开始构思,到动笔,然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段艰辛的过程中,我感慨万千。这篇超过三万字的论文凝聚了我一年来的努力和付出,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有些细节处理上也有些粗糙,但是却是我经过自己的认真的分析而得来的。写这个题目的想法来自于 2015 年年底,银行爆发第二次“钱荒”时,打开各类金融网站,全部都是醒目的“钱荒”二字,以及对央行反常的举动的分析。然而我记得之前的学术论文中好多都提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我对银行间发生钱荒感到很疑惑,因此萌生了以这个为题研究其发生机理。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戴建兵教授。“钱荒”事件比较新,可参考的文献较少,是戴老师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和指点,从选题、构思、写作,每一步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正是戴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得我对主题不断形成更深的思考,从而顺利完成了论文。
其次我很感谢我的同学们。和我的朋友们并肩写论文,枯燥的研究生活变得生动多了,同时也是我可爱的同学们对我的论文提供帮助,我们一起探讨模型的构建、分享论文的写作经验。正是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成为了一篇合格的硕士学术论文。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敬意。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及诸多局限,文中难免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四
新时期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探讨。
一、前言。
近年,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增加对于利率市场化建设关注,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发展。
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债券回购利率、外币利率等,都已经完成了市场化建设。
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也之间开始调整利率。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金融行业虽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自主性较高,资源整合更加科学,但是金融行业所需要面临的冲击也在逐渐增加。
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利润、信贷,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利率化市场下增加了金融行业建设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是恒久性的,并不会随着金融行业的建设消失。
二、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理论风险相关理论。
(一)金融行业利率风险种类。
1、重新定位风险。
利率市场下金融行业发展中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重新定位风险。
对于固定利率而言,重新定位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行业业务、资产之间的区别,对于利率浮动而言,主要表现在金融行业业务、资产在调整之间的差异。
如,金融行业中的代表银行所拥有的负债时间限制与自身资产之间,在负债利率调整过程中,但是银行的资产在还有到位的情况下,银行就不会改变利率,造成银行经济利润减少[1]。
2、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指的是金融行业不同时间段债券收益,在曲线横向方向表示的是金融行业债券的时间,纵向表示的是金融行业经济效益,曲线的变化表示金融行业在利率调整中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金融行业的可持续性资产与短期的负债利率调整之间并没有直接性关联,银行经济效益也会存在差异,如果金融行业收益曲线并不会发生明显性改变,金融行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就不会达到预想效果。
(二)金融行业利率风险度量。
金融行业利率风险度量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在对于风险管理中的关键内容。
利率风险度量能够帮助金融行业对于自身发展中现状正确认识,对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精准性判断。
金融行业在对于利率风险度量最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2]。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缺口分析指金融行业在调整利率过程中,利率支出与收益二者之间的浮动,并且利率调整中变化速度。
利率敏感性资产指的就是金融行业在调整利率过程中,利息收入跟随利率调整的改变。
利率敏感性负债指的就是金融行业在调整利率过程中利息支出与利率之间的关联,,或者是金融行业在利率调整中调整负债时间。
利率敏感性缺口指的就是金融行业在利率改变的一段时间中,利率敏感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就表示金融行业在利率风险中的系数。
如果差值为正数,就表示金融行业在提高利率过程中,收入也将增加,但是支出也适当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分析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异。
如果差值为负数的情况下,利率在提高过程中,收入增加,支出增加,但是收入增加的数值将高于支出的数值[3]。
2、var模式。
var模式主要是经济学家研究中使用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将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喻为一种模式,进而探索市场风险度量。
var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一定环境水平下,金融行业对于利率调整也需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金融行业资产就有可能受到损失。
(三)利率风险防范。
1、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利率协议是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中应对风险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主要就是将交易双方资金时间及利率金额等信息明确,保证金融交易。
在对于业务结算中可能够将我国金融行业在某段时间内的利率直观性体现。
如果协议的在到达时间的情况下,协议中的利率低于金融行业现阶段的利率,就表示利率下降了,但是买方在支付资金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协议中制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买方经济就遭受到了损失。
如果协议的时间达到情况下,协议中的利率高于金融行业现阶段利率,就表示利率增加了,但是买方在支付资金过程中,还是会按照协议中制定的利率支付利息,金融企业就遭受到了损失[4]。
2、利率互换。
利率交换指的是利率协议双方在协议中规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将通过的资金与时间作为前提,进行利率交换,卖方支付在规定时间段内的利息。
利率互换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资金转移,仅仅是通过协议延长的形式完成资金业务,并且卖方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借贷资金及借贷年限。
从负债利率角度对于利率互换方法分析,金融行业所获得利率就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金融行业对经济利润,时间可以做出相对应调整。
三、我国金融行业利率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
本文在对于金融行业利率市场化下风险分析中,将金融行业代表性银行作为对象,进而分析出金融行业利率风险,及风险管理方式[5]。
(一)基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1、我国某商业银行利率变动情况。
由表一可以发现,我国银行在开始逐渐下调了存款利率,但是在存款利率开始逐渐增长,在银行有将存款利率调整。
表一中仅仅是我国银行利率调整的部分,,但是银行在每次调整利率过程中都会面临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在调整利率后所需要面临的风险都将高于市场化建设之前所需要面临的风险。
2、利率风险分析方法的选取。
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其次就是本文所选取的对象银行经济利润来源简单,建设水平与经济效益之间关联紧密,在利率调整中面临的风险更加直观。
3、利率风险分析。
在使用敏感性缺口分析方式对于我国某商业银行利率与风险分析中发现,某商业银行在资产时间较长,负债主要为短期模式,银行在建设中已经出现了资产负债不平衡的问题。
在根据敏感性缺口分析方法特点及某商业银行利率变动及经济利益之间开始发现,在敏感性缺口出现负值的情况下,某商业银行在该段时间内的利率提高,但是经济利润却在下降,净利息增加。
总而言之,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调整利率,需要增加对于利波动性分析,让银行在发展中所需要面临的风险降低。
商业银行在对于利率风险上的忽视,同样也是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忽视的内容,特别是利率市场化艰深晦涩,金融行业的利率更加不稳定,这就需要金融行业创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6]。
(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现状。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指金融行业在发展中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所准备的资产占据全部资产比例,能够直观性表现出金融企业在资产遭受损失情况下,金融企业自身偿还能力。
我国对于金融行业资本充足率在20已经进行了明确性规定,要求金融企业所准备的资本充足率不能够低于企业全部资金数量的8%,但是我国金融行业中能够达到国家制定标准的企业数量较少,甚至都没有超过10%。
我国金融行业在资金充足率制定过程中,虽然逐渐开始增加对于资本充足率重视,对于资本充足率控制效果也较为良好,但是我国金融企业与国外金融企业相比较中,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2、资产负债率。
金融行业而言,尤其是银行主要资金来源就是人们的储存资金,并且资金总数量十分庞大,金融行业对于资产负债率也就较高。
金融行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较高的过程中,向外界放贷的资金也就增加,经济利润也将会提高,但是当负债情况高于金融企业所能够承担的范围后,金融企业还无法及时将外界的资金收回,就会造成金融企业出现资金流动问题,甚至直接可能造成金融企业破产。
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建设中,所需要面临的风险还较大,因此对于风险抵抗能力及控制能力还需要增加[7]。
三、利率市场下我国金融行业应对利率风险的策略。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五
婚姻法回归民法的重点在于协调好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关系。就其回归的基本思路来说,需要重点判读债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如此,夫妻双方和外部第三方既有财产关系,及及其对应的财产法规就不会受其影响。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设计上,我国《婚姻法》基本是运用物权性质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相对于夫妻财产归属来说,也就进一步对物权法以及交易安全产生了冲击,同时对《婚姻法》也有不利影响。就债务归属问题来说,这也就致使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被错误解释成了夫妻连带债务,其内部归属规则也不易理清。
一直以来,婚姻法回归民法是当前法学界基本共识,而在论婚姻法如何实现回归及其具体思路上,往往又流于形式,对婚姻法进行纵向的改革,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调整对象框架内,婚姻法和民法所涵括的基本是趋同的,其法律性质无明显差异。故而,婚姻法从属民法本质上其实属既定事实,不存在回归现象。
1、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婚姻法》是保障婚姻秩序的基础,有着严肃的公正性、公平性。追本溯源,婚姻法的实质其实是在于对夫妻双方的调节功能,其中包括婚姻中双方及其亲属间的诸多问题[1]。调节内容涵括了人身与财产关系。《民法》就是市民法,是保障民众各种不同权利的法律法规,法律的使用对象是所有人,因此,民法法律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民法的实施性质,就是为了创造无等级的社会法律。
对比之下,婚姻法绝非是独立于民法体系之外而存在的,反而婚姻法更需要完全融于民法体系中来。究其原因,每一个家庭、婚姻,其形式本职上都属于“小与私的关系”。而“小与私的关系”在民法的性质上,是其大纲中的一个支流,因此,让婚姻法回归民法,从法理依据上是理所应当,不存在矛盾。并且,质的回归,即从社会形式转移到社会体制,也进一步实现了法律价值的最大化。
2、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及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2.1、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
说明法定夫妻财产关系问题,是研究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问题和原则。任何时代、任一家庭,夫妻财产活动都需要实施严格界定。夫妻财产伴随着时代变化在体现在各个方面上,从古时的道德约束发展到了法律约束,之后再从立法的基本原则层面上,就需要体现夫妻财产绝对平等。法律是对夫妻财产的重要支持,法律规范以外的夫妻财产可以说是静止。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需夫妻共同维持,而夫妻婚姻中的共同财产就变成了法律争议。夫妻财产法不仅有规范社会的功能,更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也是夫妻、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体现。
2.2、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夫妻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平等的,对于财产法保护原则也基于双方平等、尊重当事人以及保护弱者利益等。不难看出,即便是夫妻而言,在法律原则下依旧属于独立的个体,而非以一体而论。当前,对于夫妻财产怎样进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国婚姻法法规持续调整的关系中,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成为了其中重点。换言之,就变成亲属间的财产关系只是依赖于家庭维系,而假如婚姻关系消灭,则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学界争执也会随之消失。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财产共同制规定是明确的,夫妻婚后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基于此可见,共同财产也就能够粗算为夫妻婚后的所有的共同财产。对此,笔者认为学界可以通过不同物权方案施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把夫妻一方的财产,划分为另一方。而让被划分的一方,在婚姻中变成共同拥有财产的另一人。那么在夫妻面对离婚或是继承的法律情景时,夫妻理论上就需要划分、分享夫妻共同的婚后财产。
3、夫妻财产利益
3.1、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的婚厚财产,其中包括薪酬工资、各类奖金,个体生产与经营所产生总体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与获利[2]。
婚姻法规定中,工资和奖金是并列存在,非附属关系。国家或单位所给予的优秀奖励,皆属于奖金。但婚姻法又强调,奖金属个人所得,并非工资。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奖金一般来说都属夫妻共同财产。只要处于婚姻延续时间内,都是夫妻共同所有。
对于个体创业夫妻,婚姻法强调,夫妻双方的劳动收益、收入与工资性质一样,同样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随着婚后财产的共同制,夫妻投资债务也是由夫妻双方一起偿还。其中,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投资和共同财产投资没有区别。
3.2、债券方案与物权方案
就婚姻法中夫妻内部关系来说,物权方案与债权方案基本一致:无论在涉及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夫妻均能在经济上实现财产分享;在婚姻存续期,夫妻又都没有作为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债权方案并非等同于分别财产制,债券方案对分别财产有明确的实质修正;第二,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所得财产,也许是婚姻存续期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分享,涵括以夫妻双方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的形式,以及一方要求另一方的债权请求权形式,但这些都并不能当成证成物权方案。究其原因在于,债权方案下,考虑下财产法规则,例如民事合伙、雇佣合同等因素,在婚姻存续期同样可能发生;第三,夫妻婚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但这不意味着在婚姻存续期,夫妻相应财产也会在婚姻法中属于夫妻共有。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案,相应财产在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下皆会在经济上为夫妻分享,这也是伦理或观念上的共同“所有”。其完全可能有别于物权法上“所有”要义。此外,如果实施物权方案,婚后夫妻所得财产在婚姻存续期为夫妻所有,就更加“符合”原本模糊的伦理或观念。
3.3、债务归属
夫妻债务归属是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但在具体规定上又显得错综混乱。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对于夫妻债务部分非常简陋、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表述,这也直接显现了我国实务与学说环节对这个问题的要旨一直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换言之,《婚姻法》、《合同法》、《侵权法》等债法在调整夫妻债务归属时,相互间是属于何种关系?只有解决了这点,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概而言之,本文提出两方面的法律解释思路:一是基于外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必定需要被规定成为是“夫妻共同财产+债务人的夫妻个人财产”承担的债务,抑或是说债务人配偶及其所拥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务人配偶的夫妻个人财产不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二是,基于内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需要进行有别区别即分别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债务、夫妻个人财产债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婚姻法成立至今并在持续修正过程中,学界均有争执的声音。怎样维系婚姻存续期的财产安全,怎样规定财产自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化的法律问题。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绝大部分上是婚姻法和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等财产法协调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协调,必然会由婚姻法独力承担,这注定是婚姻法的一场独角戏。这也是婚姻法和财产法的调整范围所决定的:婚姻法重视是力在调整夫妻内部夫妻的财产关系,而财产法则是在调整任何人与任何人的财产关系。因此,财产法也并没有去考虑夫妻这一层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却也无法真正兼顾与财产法规则下适用性原则。可以明确,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调整,除了间接的、债权性质的手段、重点还是物权性质的手段。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六
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并非专属于律师职业,关于什么是律师的社会责任,有人做过调查,有人认为是律师作为“法律人”的人格责任;也有人认为是律师的法律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首先应搞清楚社会责任的概念,才能在律师职业中更好的履行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在现阶段要想给予律师社会责任一个准确的概念是很不容易的,但本文认为律师的社会责任应该做以下的定义:律师的社会责任是除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以外的、在道德范畴内所要求律师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责任。本文从律师社会责任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特殊性去考虑具体内容,故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进行法制宣传推动立法活动;第三、促进法律文化建设;第四、维持社会稳定。
二、律师社会责任实现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包括现阶段存在的法制障碍和社会障碍。
(一)法制障碍。
中国律师,和全球的同行一样,与生俱来地带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即用持有的权利(不管有多小),去限制那个时时都会产生坏东西的好宝贝---权力(不管有多大),说得精确点,哪里有权力的滥用,哪里就应援用权利予以制约,借以体现制度平衡的作用。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当权力与权利相撞时,现实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深圳“九二零”大火,烧出了陈某“玩忽职守”案。案发时陈某正在休假,闻讯急奔现场,组织救援,甘冒生命危险,亲临前沿,为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旁人看来陈某当之无愧为救火的英雄,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勇士竟被控“玩忽职守”,判刑六年,沦为冤案。案件发生在某俱乐部,因为演员表演节目时失误导致歌舞厅引发大火。经调查,这所歌舞厅消防验收尚未合格即开业经营。
检方和法院一致认为“陈某是消防中队辖区内防火监督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因此存在严重失职行为,致使该俱乐部在未通过消防验收的情况下,长期违法经营,而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上面论述大体符合事实,但结论太过于武断,凭空指责陈某“未完全履行职责”,于是“存在失职行为”.并且“未采取整改、责令停业等措施”不属于陈某及其单位的职责,因此更谈不上“玩忽职守”.陈某是消防功臣,曾因灭火救人重伤致残,而今却被指为“玩忽职守”,真是欲加之罪。
关注过这类案件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现如今社会公平何在?事实何在?我们法律的经典“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在哪里?产生这类事件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法制还是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有权力的存在就会有人去滥用它,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约束,但我国现阶段这方面仍旧面临重重困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实现律师的社会责任上,直接导致律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国家,律师才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其社会使命才能更好的实现。
(二)社会障碍。
律师作为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有着重大的责任。但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其职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障碍。首先,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律师有时候只顾追求过高的收入,而很少去从事公益事业。其次,律师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很少参与有关信访接待方面的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矛盾的消除,进而导致不和谐的社会因素。最后,律师很少介入国家权力阶层,很少参与立法活动。律师是直接接触当事人的人,会更清楚的了解公民之间的矛盾,如果律师能够更多的参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律师社会责任实现的若干措施。
律师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要想提出一个完整的构建措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只针对现已有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同时,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首先,律师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律师素质是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基础性条件,律师的职业准入是律师执业的最初关口,因此要在其职业准入的这个关口把握和提升律师素质。不仅如此,适当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与社会公共利益从业规范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律师选用的标准要适当调整,“合格高素质的律师必须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满足这一条件,然后才是资格考试”.法律服务是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去做这项工作,现如今,新律师只要有本科学历,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从事律师职业,那么,那些从上大学到有资格参加司法考试就一直学习法学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意义何在,因此,本人认为律师选用的标准需要做一些调整,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现在在基层存在法律服务工作并不少见,他们虽然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也不属于律师职业队伍,但他们除了刑事辩护与代理以外的所有的律师事务几乎都会涉及,并且在案件代理及收费几乎与正式律师无异,这其实是不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的。如果说为了壮大法律服务队伍而盲目的去扩充力量,这更是对法律职业市场发展的一种阻碍。我们应该在壮大法律服务队伍的同时,更加严格规范律师执业资格。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规范律师职业市场,更有利于提高律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完善律师职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律师职业管理体制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监督和律师协会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虽然在逐渐的进步,但完善律师管理体制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具体来说:加强律师职业共同体自治建设,虽然现在律师的从业有司法机关与律师协会的限制,但相比较来说,他们没有强大的强制力束缚,律师需要自治组织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提高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律师自治组织的存在不仅可以对律师进行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这对律师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完善律师自治组织的职权,律师自治组织建立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律师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保证,通过加强律师自治组织职权的合理控制和调整,使得律师队伍在社会中的整体素质、地位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进而完成律师所要达到的特殊社会责任。
最后,把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律师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至今为止,恢复律师职业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正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没有完善的律师文化,很多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没有正确定义自己的工作目标,往往把追求名利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我们的律师文化道路存在偏差,对此,我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律师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做到规范律师行为,将律师的社会责任履行作为律师自身评价的重要标准,律师自身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其价值的提高不仅仅是靠高收入带来的,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律师执业机构,应当最大限度的.促进律师团队去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可以使得律师事务所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不仅有利于律师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对整个律师文化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思之.我们律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2]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七
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但是近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这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并控制违约风险、提高利润成为许多银行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增加了违约风险管理的难度。木文的选题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特征,研究评估违约率风险的模型和风险防范方法。这对于有效解决我p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将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进行总结和综述,丰富了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及其风险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违约风险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适合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对银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研究期权契约在预付款模式中对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实践方面,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汽车行业销售商的巾小企业数据,评估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违约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最后论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明了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指标的构建,并比较分析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第三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基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违约风险的相关信息,分析其生成机理,构建适合本文研究的风险评估指标。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根据上文选择的分析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估模型,对汽车供应链金融中违约风险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模式融资模式,研究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献归纳法。
收集当前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和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指标降维,简化指标结构,对后续的模型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处理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价模型。
4.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融入期权契约前后的预付款融资模式,探讨期权契约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分析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供应链金融理论方面的应用演绎,力求从理论上对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定量、科学地揭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内涵。
三、创新与不足。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也逐渐收获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产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建立主体评价和债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选取我国中小版的企业数据,没有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寻找合适的核心企业,并且企业间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本文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企业,而各个经销商却是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根据各企业与经销商的供应链关系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违约风险,对不易获得的数据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分析中小企业违约情况。
第二:根据供应链金融各融资模式中风险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融资模式特点,考虑期权契约对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并扩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和需要改进。
第一,本文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各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结合各参考文献分析得出的,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实践中需要各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重点调整和改进。
第二,本文违约风险的评估还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研究改进,提高违约风险评估准确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权契约融入预付款模式的理论意义,而期权是否可以现实顺利合理开展需要做出进一步讨论。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八
[3]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巾国经济出版社,2019。
[4]韩霞.高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郭春丽.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9:32。
[6]贾丨g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m]?巾国经济出版社,2019。
[11]赵昌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12]戴淑.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
[13]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2019。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4]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19(6)。
[25]金镭.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4。
[33]杨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9。
[35]李琳.探析高校科技产业的金融支持[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7]吴宇,李巧莎.日本、印度金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日木问题研究,2019(1)。
[40]付英军.中小企业金融支持[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9。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十九
本文是在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教授担任**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不仅从事教学任务,还负担繁重的行政事务,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指导我,我十分荣幸也十分感动。在撰写论文其间,我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精神,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者风范以及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和鼓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勤奋努力,奋发向上。特此对*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帮助和支持我的其他研究生同学及朋友,也感谢家人对我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支持!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二十
[4]韩霞.高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郭春丽.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研究[m].人民出版社,:32。
[6]贾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m]巾国经济出版社,。
[11]赵昌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2]戴淑.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3]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
[15]李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纵横,,2:3941。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优质21篇)篇二十一
3、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4、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水平分析及对策建议。
5、农村金融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6、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剖析——基于河南省实证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
7、农村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8、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以中国农业银行锦州锦塔支行为例。
9、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11、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12、多元法学视角下的农村金融联结。
13、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支农与西部地区减贫效应分析——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
14、农村金融网点扩张与县域资金外流——基于20x-20x年县域经验证据。
15、移动支付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16、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空间异质性与门槛效应分析。
17、农村金融排斥、金融扶贫与政府监管效能。
18、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消费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
19、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21、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农村金融新篇章。
22、国内外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
23、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4、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思考——基于对徽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调查。
25、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6、农村金融发展、资本存量提升与农村经济增长。
27、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探索的成都经验研究。
28、互联网金融助力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及对策。
29、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
30、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
31、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成效的评价——基于江西农户的调查。
32、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33、金融扶贫、存款外流与农村金融困境。
34、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为例。
35、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37、农信社股改与农村金融地方监管体制重构。
38、银行业竞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张与金融包容性发展。
39、关于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以河南为分析例证。
40、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41、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深层原因与战略重点。
42、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的重点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
43、聚焦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018两岸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侧记。
44、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
46、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监管研究。
47、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
48、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宁夏地区为例。
49、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指标体系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