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演讲内容而写的一篇文字材料,它可以提供演讲者需要的支持和依据。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演讲范文,它们在演讲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1.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二
(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谢谢大家。
(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为首的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联合抗日。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请愿,向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驻地,解除了卫队的武装。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的卧室,不见,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来西安的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三
一、个人姓氏中的“字”或“号”是他人尊称姓名人的,如用于自称则是唐突和失于礼节的。在戏中蒋中正自称“介石”,张学良自称“汉卿”,戴笠自称“雨浓”,这是不妥的,正如自己的父母可称“家父”、“家母”,如果他人也随之如此称呼就贻笑大方了。
二、唐人李淳风在《推背图》中已预测出日军侵华、西安事变时间以及张学良以后的命运。编导杜撰这个牵强附会的情节实际上削弱了主题力度和深度,不知编导是出于宿命论、娱乐论还是真想八卦一番?《推背图》原文---“谶曰: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颂曰: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三、蒋介石官邸中居然高悬着红军书法家舒同的作品,这是道具师和编导对“舒体”失于了解所误。众所周知,舒体是首任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先生创立,舒体初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收录到国家标准电脑字库。
四、杨虎城义女与日本侨民谈恋爱一场戏实与剧情无关且过于冗杂,编导貌似想说明“日本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人性区别,但在剧情安排上已是狗尾续貂,鸡肋般无味。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四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本国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把整个世界拖入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之中,使许多民族面临着生死威胁,使人类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成为当时拯救人类文明最紧迫的任务。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奋起抵抗,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展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xx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五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七十五年前的今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两位不愿甘做亡国奴的汉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一声呐喊——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国人从内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开始向着步步紧逼的日本法西斯发出抗争的吼声。七十九年前(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中国三十万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诺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一个曾经雄踞亚洲东方的巨人,自从1840年以来历经蹂躏,在那血与火的过往,无数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中华大地。我们今天就站在这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
当我们以谎言敷衍着每一天时,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以尽上我们的本分为生活的目标时,我们要大声疾呼,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这次的危险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在的疏忽。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兴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部分。当我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行每一次认真的思考时,我们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同学们,利比亚的枪声犹在耳畔,阿富汗的战火正翻滚着浓烟,南海的晴空下乌云正在积聚……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要想让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热情,发出自己的吼声,以耕耘的汗水浇开民族复兴的鲜花。待到中华民族崛起之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为了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七
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了西安事变纪念日。
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八
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日军。
也有人会说“谁风流谁狂”又怎么来的,如果不是他前期如此糊涂也不至于后来的节节败退?这些历史我没考究,要批判或否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总是有理由的。而我无比崇拜少帅很大原因在于他在重要的关头挺身而出,这就足够了。此生必定要去西安,必去瞻仰少帅!
文档为doc格式。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合)。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共同回顾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深切缅怀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此表达对“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无限怀念之情。(全班)。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从而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重要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男)。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女)。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男)。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的精神。团结是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西安事变后,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实现了全面抗战,才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不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女)。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精神。分裂则国运衰,统一则民族兴。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道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充分说明,各阶层、各党派,不管存在多大分歧,有多少历史积怨,只要坚持爱国,以民族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就一定能团结起来,携手共进。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骨肉相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强盛的根本保证。争取和平统一,共谋复兴大业,有利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同胞包括各党派、各团体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重,真诚相待、坦诚相商、精诚团结、热诚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男)。
历史是面镜子,可以看清是非;历史是杆公平秤,可以称出功过。(女)。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七十一个年头了,抗战胜利已经六十二个年头,但它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所放射的光彩是不可磨灭的,它再次表明人心向背所形成的潮流始终主导着社会前进的总趋势。它还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屈辱的伟大民族,在爱国统一的旗帜下,可以使全民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男)。
我们坚信:“爱国主义永远是具有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永远是所有炎黄子孙赖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基石。”(合)。
二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了西安事变。
演讲稿。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本国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把整个世界拖入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之中,使许多民族面临着生死威胁,使人类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成为当时拯救人类文明最紧迫的任务。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奋起抵抗,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展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中国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中国台湾,19xx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一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三
西安事变真相怎样,我不说“真相是什么”,只介绍历史研究的“倒带法”,介绍“历史学专家怎样写验尸报告”。
1、根据档案的公布与保密的既成事实判断未知真相的背面。
事态各方,凡是不解密档案或仅仅选择性解密的,其档案可以断定,对该事态方极为不利。
极力掩盖的,一定是丑陋的。
2、从收益者与受害者的结果往前推一些关键真相。
延迟战争爆发,最大受益者当然是国民政府,以及四川陕西以东的中国平民。
刺激战争提前爆发,受益者有哪些人?
3、黙证。
某些当事人“不说话”或“不说某些话”,不做或拒绝做某些事,这是“不说之说”。
抗战的既成事实,也是“默证”。
战争的惨烈程度,国际援助的姗姗来迟,也默默证明“准备不足”,原先的拖延很有必要,是符合川陕以东的人民的利益的。
黙证,是真相的默默诉说。
4、从信息的发布趋势推。
80年以来,信息的发布当然是逐年增加。
信息发布的80年历史,纵向对比,可以看出“谎言被揭露的历史”,与“对某当事人有利或不利的信息的增加规律”。
然后,可以推知哪些“未公布的信息”。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四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五
最近这段时间中央八台在热播《西安事变》,最开始看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胡兵演的张学良,他的长相与我心目中张学良的形象相差太远,他不是我以往看到的任何一届“张少帅”那样帅,那样英俊。虽然胡军本人并不太难看,也挺潇洒,但他外形的感觉和味道实在是与张学良的味道相差太远。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转折,我觉得在本剧中胡兵还是把张少帅那种匪气给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昨天看的那三集。胡兵是我看过的,把张学良演得最具匪气的一个。虽然不喜欢胡兵演的张学良,但我还是觉得胡兵演出了张学良的另一面。
在整个连续剧中,我个人认为演得不错的当属杨虎城、毛泽东、周恩来、赵四小姐。
在整情节转化和人物表演中,我觉得杨虎城演得非常不错,他把一个爱国、抗日、联共、一方军阀的特点都表演的很是到位。他抗蒋,不唯蒋是从,就是一方军阀的思想的表露,但他很会为人处事,万事不轻易从口中说出,他比张学良老谋深算多了。但他的本质是好的,他联俄联共抗日,是民族英雄的代表。在整个西安事变中,他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戏虽然不多,但我觉得他们的对白和演技都非常的精彩,让我不住的喝彩,尤其是毛泽东说的那句:“给我狠狠地打,打出谈判桌上的发言权。”还有昨天那集:苏联报纸上对张、杨行为给予否定,毛和周说的对白及演技,都是非常的精练和精彩的。
此戏中的赵四小姐,让我看到了四小姐聪明、机智、乖巧的一面,戏不多但也讨人喜欢。
我们的蒋夫人虽然对白不错,演技不错,但外形和气质与本人相差甚远,以致感觉略逊一筹了。
当然整部戏里扮演蒋介石的演员表演得也是非常优秀的,他把内心的那种矛盾、武断、自私、自负都刻划得很深刻。
西安事变无论是对于中共还是中国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他的历史意义是永远值得世人谨记的。
在看电视时,女儿在边上说着:我要过安稳的生活,我不要死得那么早。(杨虎城养女被害,一直未找寻到时的情景播出时女儿名言)。
老公在边上说: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你想怎么死?
女儿:现在又没有战争。
老公:你和你妈一样,长大就是个叛徒,贪图享受,要过安逸的日子。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六
80年前的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抗战格局。张学良作为那场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也备受瞩目。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的说法,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张氏帅府,重温一下张氏父子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张氏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爱国将领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以其恢宏的建筑、精湛的装饰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赢得了“东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誉。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张氏帅府大青楼内的老虎厅,在这里发生了史上著名的“杨常事件”。说的是1920xx年年初老帅张作霖手下的两位老将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到大帅府胁迫少帅张学良签署一份文件。为了巩固自己在整个东北军中的地位和政令执行的顺畅,张学良拒绝了两位老将的胁迫,并且将他们处决于此。在事后的一次采访当中张学良表示自己做出这一决定也是非常的困难,甚至不惜采用抛硬币这种形式来做出最后的决定。
作为西安事变主要发动者之一的张学良,1920xx年出生,20xx年去世。他19岁从军入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大帅的长子少帅,可以说是风流倜傥、叱咤风云,统帅数十万东北军,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上将,很多近代的重大事件都跟他相关,比如说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张学良一直是被人们所关注的人物。
作为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张学良也是备受争议。
“九一八事变”是他一生的疼,人们对他的责备、对他的不满,他接受了,他自己说我判断失误了嘛,但是不可以由此说他卖国。丢失东北他是有责任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重大的失误,我们才会看到后来的“西安事变”啊。他一直在寻求解决中国的路,面对日本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他一直在寻求,一直在纠正自己的想法,最终他决定用“西安事变”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现状。那么这样的一种壮举促成了国内的和平停止了国内的内战,国共携手共同对日。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应该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
整整80年后,人们再度回望西安事变、再次解读张学良,他身上的民族精神是不会被时间所磨灭和忘却的。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质17篇)篇十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中正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中正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中正,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中正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中正,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