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进行创新和实践。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一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4.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二
你觉得胡适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二、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作者对母亲表达了怎样一份情感?感激之情。
2、找出文中直接抒发感激之情的语段。第4、第13两段。
学生朗读、互评,明确:作者感激母亲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三、品读5~7段,理解母亲的做人训练。
1、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训练?
仔细阅读后交流:从关键的词句中分别品读出母亲对我的严厉、慈爱、呵护和期望。
2、引出胡适简介,学生谈对他的印象:
面对自己的这份成就,胡适心中会对母亲说什么呢?
用文中的相关内容仿照例句,说出胡适的心声:
你那一句“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让我的人生之路有了航标,从此不再迷路。
你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8~12段,感受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
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
从关键词句中品读出:母亲的痛苦,母亲温和、宽容、仁慈和刚气以及对作者耳濡目染的影响。
五、引出《先母行述》中的语句,教师深情朗读。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三
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
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难点重点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课前准备学生:练习朗诵或对白教师:指导并验收学生的节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事再现”
2、学生表演,再现往事。
4、谈谈你对本文母亲的认识和看法。
5、观看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3》。
6、理解万岁:学生向家长告白真情。
7、创作歌颂母爱的一首小诗。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四
1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感。
【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歌颂的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在天地间永恒激荡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20世纪初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憧憧蹑手蹑脚娓娓动听女红万籁俱寂歉疚惺忪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思考:(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节加上小标题。
〔点拨〕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1)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等。(2)第一个片段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只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庝爱之情。第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勤劳和奉献。(3)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名字”“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良师。”“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更有贡献的分子。”
2探究思路
思考:四个片段作者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可让学生讨论完成)
〔提示〕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透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文章流露的情感又更进了一层。
3提炼信息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的母亲写一则墓志铭。
〔提示〕: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4课堂小结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亲,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2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精读第三、四个片段,探讨两种矛盾心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研讨:)
2理解文章运用的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点拨〕(1)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深刻理解,引发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鸣。(2)画龙点睛。或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或评价叙写内容,或拓展主题。特别是结尾,全是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谴责。
3探讨封建制度的罪恶
〔点拨〕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4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结合“探究练习二”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5理解截取法
比较《我的母亲》和《背影》在选材上的异同
〔点拨〕《我的母亲》和《背影》都采用了截取法。但《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我的母亲》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二)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五
你最爱吃的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上学的小书包,有人她给你拿。啊,这个人就是母亲…”不经意又想起了《母亲》这首歌。我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披着一头栗色的卷发,俩个大眼睛炯炯有神。每次上班她都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可一回家,便变得严厉起来。我的妈妈对我十分严厉,但有时却对我特别好。
在我生病的时候,那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妈妈守在我的床前,看着我入睡才离去,每隔几分钟她就进来查看我的病情,一边温柔的询问我哪里不舒服,一边帮我检查病情。妈妈做一大堆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可是我却没胃口,她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绞尽脑汁哄我吃一点,那时我便觉得她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可是待病一好,她又恢复往常严厉的态度,严厉的叫我去学习,学习久了,感觉有点乏了,便歇息一下,母亲见状便说﹕“现在这几年最重要了,要抓紧时间学习,你不是小孩子了,不能老想着玩,现在主要目的是学习,快去把我跟你买的资料做了。”
于是我不得不继续去写作业。随着越来越大的我,跟她也有了较为严重的代沟,对母亲也产生了比较大的意见。记得那一次,她偷看我的日记,知道我有喜欢的男孩子了,便问我他是谁,就这样我跟她吵了起来,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事后我再也不敢写日记了,也不敢轻易的喜欢别人。每当母亲训斥我的时候,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反驳,如果在反驳的过程中我胜利了,我会用讽刺的眼光轻撇她一眼,看着她呆滞的目光我心里感觉十分痛快,却殊不知她的心是多么的难过!如果我我反驳不过她时,我便委屈的流眼泪,暗暗骂她,认为这个家中没有亲情。
现在的我上初三了,经常不在家,与母亲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争执,离开她的我感觉是多么的快乐。星期天回家也是十一二点钟,,打开家门便看见桌上有很多我爱吃的菜,香喷喷的!母亲夹了很多菜在我碗里,看着面前的“小山丘”我的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层水雾。饭后母亲问我学校的情况,我也是用简单的‘嗯’和‘哦’搭腔,直到我回学校时,母亲倚在门口用带着眷恋的语气问:“这么快就走了,迟一点再去学校好吗?”我没有应,飞快的跑下楼梯。现在想想也太对不起母亲了。我真想对她说﹕“对不起,妈妈,以前是我不好,我爱你!”
我爱我的母亲,她是天底下最好的母亲!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六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6》。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方面。在生活中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在设计中结合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亲情、体验亲情,并作真情告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充分展现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交流学习,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和阅读的成果。
2、表达训练,感悟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进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孝。
三、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
四、教学难点。
把活动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氛围。
师: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生命的教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爱护我们、关心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感悟亲情、体悟亲情。
(二)交流分享。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亲情的资料。(学生做成多媒体课件)。
老师这里也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有关亲情的文字,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大家谈一谈阅读体会。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呼:“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屋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他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呼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的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除的泥坑,又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家里有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有那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敞开心扉,表达心中的爱吧。(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为你们所做的一切。)。
(三)真情告白。
1、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对父母的爱,或谈父母(或亲人)对自己的影响。
2、或者以歌声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感情有多种,但真正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亲情,我们要好好珍惜啊!
(五)布置作业。
元旦就快到了,请每个同学亲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诚挚的祝福,以表达你对父母的谢意和敬意。
(六)全班朗诵小诗《感悟深情》结束这节课。
《感悟深情》。
世间的爱千万种,
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她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融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八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课时。
一、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背景简介:
教师用书中关于作者母亲经历的介绍。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抓住关键句、段;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
重点讨论。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明确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
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四、探究活动。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九
本文是写人单元的首篇,曾作为悼文、回忆录、叙事散文来读,我们作为写人记叙文来学。这篇课文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本文头绪多,跨度大,却条理清楚,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学习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本文语言质朴敦厚,情深意远。教法以导读、设疑、点拨、讨论、总结为主,将教读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发挥例文作用。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提供背景资料知识,梳理文章结构顺序。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3、通过揣摩本文简洁、质朴而敦厚的语言,学习朱德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任何伟人也一样,也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2、从引导学生介绍了解朱德,和他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入手。朱德的伟大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朱德的回忆,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难点、重点突破
1、将课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义。
(这一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劳一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教读第2—13自然段,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点拨:通过写母亲生育之苦,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和睦妯娌,周济穷人等典型事例,表现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强不屈、宽厚仁慈的性格。这些事例构成了这位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
例如:1985~1900年前后: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以上事例表现母亲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品质。
(3)思考:要注意区分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的记叙文的不同。叙事固然离不开人,但无论是记一件事还是记几件事,都重在表现事情本身蕴涵的意义;写人也离不开事,但这里记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为,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本文哪些地方有议论?集体朗读14—17段,说说这些议论的特点和作用。
点拨: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起到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本文中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深切,感人。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16段,作者把热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爱共产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一篇传记性文章,以叙述、描写为主,也穿插使用议论,从而把事件中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本文开头,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题旨。结尾采用议论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题逐步得到升华,主题也得到了深化。本文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写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对人民真挚的爱,表达了作者忠于革命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4、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点拨: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和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作者回忆母亲,叙写了几十年的事,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征——“勤劳”作为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为纬线,抓住最能表现母亲伟大性格以及对作者影响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进行具体生动的记叙。回忆母亲,并不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而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迹;作者爱母亲,但又不停留在这一点上,而是把爱母亲的感情推广到爱人民、爱党的境界,使之得到升华,从而深化了主题。除时间顺序和叙议结合外,作者对母亲的优秀品质写得详,“我”对母亲的感思、怀念、哀悼写得略,详略处理得当。另外在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的运用,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气贯通,和谐地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语言赏析
1.平实深刻,朴质深情。如:“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些平常文字由于发自心底,浸透了对母亲的挚爱之情。“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写出了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本文语言简明朴实,运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为基础,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是所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一声声呼唤,激情炙人,一声更比一声感人。"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亲可敬的称呼。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值得人人敬爱的女性,所以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处处感染着读者。
2、虚词不虚,情感浓重
如:85岁高龄的母亲甚望见儿子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如本文“还”字的应用,因为作者的感情熔铸和渗透,别具韵致。另外,本文“还”字用了十多次对于直接刻画、丰满和深化母亲的形象和抒发感情起了很好的效果。
3、句式复沓,反复咏叹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1.课下阅读: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王朔《回忆我的母亲李婉芬》比较归纳同题散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
2、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
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
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事再现”
2、学生表演,再现往事。
4、谈谈你对本文母亲的认识和看法。
5、观看同学家长的真情告白,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3》。
6、理解万岁:学生向家长告白真情。
7、创作歌颂母爱的一首小诗。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一
(2)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记下来。
(4)搜集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品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涌起阵阵酸楚,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通过学习他的作品《猫》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应该说老舍对于孩子们不算是陌生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了解得就更少了,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本单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学单元一样,意在让大家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而感受其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本单元文章,发现单元特点——老舍文学单元,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并培养了学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关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请结合预习作业中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老舍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走近作家,引起学文的兴趣。
师:在这个单元里,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老舍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
检测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教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容易读错的字:撮土供给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
2、抽查课文朗读情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1 我的母亲
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乐于助人,宁愿吃亏
坚强善良,热爱儿女
深深“影响”了我
师: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念!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上节课我们一起概括了母亲的形象,请大家回顾一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教师板书。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二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三
1、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2、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并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有一个女人,从我们出生,到她生命的尽头,她都是用心呵护我们成长;用爱去教育我们成才。下面请欣赏这个女人的故事。
是她,教会我们喊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是她,让我们感受到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所以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们的母亲。所谓百善,孝为先。请你紧紧握住他们,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一起走入老舍《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位学者与母亲的深情。
二、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
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三、走进母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有个什么样的母亲?
请讲述第13段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故事,谈谈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小组讨论:
请讲述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听到的关于母爱的一个小故事。
六、母亲影响。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养成好客的习惯;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给“我”生命的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文章以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小作文:三选一。
1、“母亲对我影响或教育”为主题。
2、叙写“母爱”一个小故事。
3、歌颂母亲的一段话。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四
(2)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记下来。
(4)搜集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品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涌起阵阵酸楚,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通过学习他的作品《猫》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应该说老舍对于孩子们不算是陌生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了解得就更少了,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本单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学单元一样,意在让大家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而感受其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本单元文章,发现单元特点——老舍文学单元,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并培养了学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关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请结合预习作业中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老舍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走近作家,引起学文的兴趣。
师:在这个单元里,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老舍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测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教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容易读错的字:撮土供给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
2、抽查课文朗读情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板书:
11我的母亲
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乐于助人,宁愿吃亏
坚强善良,热爱儿女
深深“影响”了我
怀念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专业15篇)篇十五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
目标1。
【教学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万籁俱寂。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1.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教师小结: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 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4.教师总结:
四、写作训练: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参考: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
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