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三年级教案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二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三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四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五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六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八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一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1234。
总评: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三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四
课题:《小小设计师》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导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一)设计艺术节微辉。
1.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节微辉你呢?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设计,创造美图。
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说一说: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微辉?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五、作业布置:给咱们班设计一个班辉。
作业设计或反馈。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五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课件,镜子。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六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七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p23—24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教材通过举例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看一看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再通过折一折,认一认和说一说,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轴对称”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常见,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操作、实践,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认识、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游戏:出示一张米奇的头像(缺少一只耳朵)。
教师谈话:米奇缺失了一只耳朵,很不舒服。同学们,谁能帮米奇贴上耳朵呢?
引导学生说出右耳应贴在与左耳对称的位置。
2、出示主题图红心、小鱼、红双喜、房子、a字母。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识”对称,感悟特征。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提问: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上下两边或左右两边完全一样。那怎么知道“两边一样”?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集体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如果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轴对称”。(板书课题:轴对称(一))。
2、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认识对称轴,能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引导操作: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2)找对称轴。
找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1、辨析。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那个纸飞机飞的平稳?为什么?
3、猜一猜:下面的题目曾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形状?
(四)“赏”对称,畅谈收获。
1、欣赏图片。
播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2、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八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十九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及反思(汇总20篇)篇二十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7-3+2=6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