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有关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计划。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一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二
“确定位置”,学生已在低年级时有所接触,会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这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基于此,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小红在座位图中的位置。之后,引出一种大家都认同并熟知的位置描述“第几列第几行”,并细致的讲解“列”与“行”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并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之后,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听写“第*列第*行”,从而引发一种更简单明了的描述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位置。经过细致的介绍数对的写法、读法后,组织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和自己朋友的位置,通过多个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数对的掌握情况。然后的教学就跳出了教室的范围,来到学校会议室,观察瓷砖的不同,并用数对表示特殊花色的瓷砖,学生的回答能基本正确,之后出示答案,组织学生观察瓷砖对应的数对,联系瓷砖的位置,说说发现,这里通过多位学生的补充,最后得出“同一列(或行)的位置,它们的数对中第一(或二)个数都相同”。
这一环节虽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让学生完整的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相信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平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习近平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是在以前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数对的含义,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的,前者是后者重要知识及方法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必要拓展以及抽象与提高,咋一看上去,学生前面已具备了描述位置的经验,此时用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并不困难。但一、二年级的肤浅认识以及相当一段时间的生活中“五花八门的”表达位置的方式的充斥。一方面为描述位置提供了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为统一认识提升抽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此,我教学设计时注重一是从生活中寻找有关“位置”的丰富材料以丰富其内涵,一是引起对“位置”的表达上的不统一,认识上的不确定的矛盾,大大地激发同学们不断探究表示位置的“标准化”方法的强烈欲望,通过同学们亲生经历有效地探索,最终寻得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了对抽象的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深刻理解。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要。
课伊始,我以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在同学们十分焦急地帮班主任王老师找钥匙中引出了问题:“大家对钥匙所在位置的理解和老师说的不一致,怎样才能准确快速地确定它的位置呢?”,这时引起了“位置”的真实存在与对它又难以理解和寻找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统一标准”的强烈欲望,紧接着我借用教本的情境图创设了“猫博士”对小兔和小猴进行智力测试的生动场面,小兔和小猴描述小军的位置是那样的振振有词,当两种不同描述方法同时呈现时,同学们已体会到不同说法的标准的不统一,不简明。我没就此罢休,再次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描述方法,不仅满足了各自表达的欲望,提供了丰富的比较材料,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表达方法的“多而杂”。这时探究准确简明的表达位置的方法已成了每个同学迫切的内在心理需求。
二、逐步抽象、探究方法。
通过以上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同学们“情感”能量的积蓄,抽象表达的内涵已丰足,探究方法的热情空前高涨,我认为到了放开让同学们自己创造既准确又简明地确定小军位置的方法的绝佳时期,课堂上生成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精彩,更让叫绝的是有同学用极为抽象的(3、4)或(4、3)来表达小军的位置,数对应同学们的需要而产生了。(3、4)与(4、3)中3和4顺序的矛盾再次引发了同学们探究“统一”的欲望,我借机引导同学们自学课本上相关内容,同学们豁然开朗了。因为有了以上同学们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物作为丰富的背景材料和同学们亲自探究,最后的抽象成用数对表示位置好似已经简单到了只是一种表达“形式”而已,但同学们理解是深刻的。
最后:考察与欣赏。
原来我们也能够选出这样好的方法即用数对表示位置,掌声响起,同学们欣赏自己。最后同学们不仅欢迎老师对他们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考察,还争着互相考问,有巩固,有提高拓展,还提出了继续探索的问题,掌声不断,同学陶醉了。下课的最后一刻,同学们用刚探究获取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对王老师钥匙所在位置进行了假设,终于帮班主任找到了钥匙,解决了课始困惑的问题。课应帮班主任王老师找钥匙而生,在为找到了钥匙的欢呼声中而胜利结束,而孩子们的那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令我振憾,这不仅是知识上的征服更是情感上的升华,那是孩子们从“枯燥”数学中寻得的“美好与魅力”,在“艰辛”探索中收获的“快乐与自信”!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三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看这张照片,你能说说班长在什么位置吗?(从右数第4排第2个。同意吗?你不同意,你认为他在从左数第3排第2个。你还有?从左数第3排从前数第2个。有什么比较简单的说法吗?)。
(二)认识行与列。
1、像这样竖着的一排叫列,一共有多少列?横着的一排叫行,数数一共有多少行?(师指照片。)。
2、你从哪数的?(数列的时候要一般从左往右数,数行的时候一般要从前往后数。说位置时要先说列再说行)。
二、自主探索,交流学习。
(一)用笔写下体委的位置(时间少)。
写完了吗?怎么没写完呢?那怎么办呀?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呢?先自己想想,同桌商量商量,再写下来。
(二)汇报展示。
3(2) 3,2 (3,2)。
1、再写下第3列其他同学的位置,指名板演。
2、哪种好,为什么? 板:列 行(3,2)。
4,(3,2)读作:第3列第2行。
(三)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照片中的位置。写完后同桌互相说说。
1、交流汇报。指名板书并说说意思。
2、抓住特殊形式来说说。(4,1)(1,4)它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老师发现,这节课(5,×)表现不错,(y,6)回答问题的声音真洪亮,写时要注意什么?(不能颠倒位置,一定是两个数)。
(四)抽象出方格图,根据数对找位置。
2、咱们看看刚才同学们写的数对,(3,3)在哪里,谁来指指?
(3,2)(4,4)(6,4)(5,5)(2,2)(1,1),请大家在方格纸上找到这些数对所在的位置,标出来。
3、(5,3)是一个方格所在的位置,你能找到吗?(让学生指指,并说说为什么?)。
(五)游戏参与,突破难点。
1、猜一猜你的朋友是谁?
站在讲台上,用数对表示出你好朋友的位置。我的好朋友是××,他的位置在哪里呢?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参与。
2、接龙找座位的游戏游戏:(找一名学生拿着写有数对的卡片,另一名学生上来抽一张,根据这个数对找位置,如果找对了,就坐在这个同学的位置上。这个同学就起来再抽一张卡片,重复上面的程序;如果第一个学生找错了,再回去重新抽卡片。)。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公园的平面图,你能找到儿童乐园,书报亭,水池的位置吗?上前指一指。
(二)陆家文家客厅的地砖坏了,需要换一换,你能找出来吗?动手涂一涂。
(7,2)(5,3)(3,4)(7,4)(6,4)(5,5)(4,2)。
四、拓展欣赏,引生深思。
(一)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围棋,象棋,看电影找座位等。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啦!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像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二)数对的发明。
数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数对的发明纯属偶然: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天,他生病卧床,但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奥秘,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板书设计:。
列 行。
(3,2)。
二、1.认识行与列。
(1)说说看小强在什么位置?你说,你说,你也想说。哎,小强的位置是固定的,可这么多同学却有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写法,交流起来会怎么样?嗯,麻烦,有没有一种表示方法能正确、简明地描述小强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2)刚才同学们交流中所说的“排”指的是什么?哦,竖着看为一排。竖排我们称为列,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列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同学们请看,这是第1列,(屏幕)你能指出第4列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课件演示列的形成)接着看,这是第一行,这是第几行?这幅图上一共有5行。(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3)那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板书:第3列第2行)同意吗?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看屏幕,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第1列第5行,同意吗?说说你为什么赞同他的说法?嗯,说得真明白。小华呢?声音真响亮!
2.抽象圆点图,初步建模。
如果用一个圆点代表一个人,刚才的队列图可以用这样的圆点图来表示。(将原人物图隐去,出示点子图。)这样的表示方法与队列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嗯,更简单了;你的意思是比刚才更清楚了,很容易的数出几行几列。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试试看。(抽生在电脑中表示)说说你的理由。说得真清楚!小刚在第2列第4行,你能找到他吗?真棒!
3.创造符号,认识数对。
刚才我们用“第3列第2行”描述了小强的位置,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变得再简练一些呢?同桌俩讨论一下。(同桌讨论后交流)谁来交流你们的做法?你来,(3列2行)嗯,你们的表示方法比老师写的各少了一个字;你呢,(3 2)噢,很简单;你不同意?哦,你是说这样不行,别人会以为是32;那你的做法呢?(3、2)有同学说了,加个点那不就成3.2了吗?你有好办法?(3|2)。你也来?(3┆2)。
同学们的方法都有道理。为了体现数学的简洁,我们一般这样表示(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读的时候我们说小强的位置是数对三二。谁能象老师这样说一说小刚的位置?它表示什么?小芳呢?能写出来吗?试试看。写的真好!
4.尝试运用,内化数对。
小青的位置用数对(1,5)表示,你能找到她吗?你是怎么想的?思路真清晰!你还能用数对表示谁的位置?请在本上写出来。(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对表示图中小战士的位置。)。
活动二:抽象方格图,二次建模。
能在图中标出小强的位置吗?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的?说得真明白!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小强在第三列,第二行,我们先看第三列,再找第二行,这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他的位置(课件演示)。
你能用数对表示小利、小敏的位置吗?说说看。请将小伟和小艺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同桌交流一下。
4、提炼升华。
活动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是啊,用数对可以准确描述位置。那么在教室里,站在老师的角度观察,你们的位置分几列几行呢?你来说说看。这是第1列,这是第几列?请第1行的同学拍拍手。第4行的同学请站起来。
(2)观察一下我们班长的位置,看看他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你来说。同意吗?你是怎样想的?嗯,想法真好!在我们教室里有一个同学的位置是数对(4,4),猜一猜他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你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怎么描述,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他说得对不对。好,你来,同意吗?你再来。你也来。
(5)我听到有同学说太容易了,简直就是小case,那来个难的敢挑战吗?请把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标在方格图中,再仔细观察你与同学的数对,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思考,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汇报:)你是说和你同一列的同学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的同学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说得真清楚!
(6)我们变个规则来玩,这次我说数对请这个同学站起来,其他的同学进行判断,行吗?开始!。(3,5)、(5,3) 这两个数对中的数字都是3、5,怎么有两个同学站起来?哦,你是说一个是第3列第5行,一个是第5列第3行,因为行和列不同,位置就不同,所以就得起来两个人。思路很清晰,说的太棒了!
活动四:生活应用,拓展升华。
2.经度和纬度。(课件出示经度和纬度的有关介绍。)。
这是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应用了数对的思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小资料。(在地球仪上连接两级的点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叫做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地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神州六号飞船发射返回地面时地面工作人员就是根据经纬度来准确地判断飞船的着陆地点的。)。
3、这是数对在围棋和国际象棋中的运用。(大屏幕演示)。
5.
6、作业: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了设计师设计的奥秘了吧!同学们,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幕了,城区表演方队要设计这样一幅图案进行展示。你会设计吗?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看,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作品。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四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火车图片,数字图片,方格纸,小水果和小动物图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1.上、下。
师:在数学王国的大森林里,有一颗参天大树,这里住着三只可爱的小动物,看看,这里是谁多家?(小鸟,小兔子和小猴子的家)。
(生上来摆)。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他们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生:看他和谁比。
联系实际提问: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生自由发挥,教师适时总结)。
2.前、后。
你能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教室里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相互不太认识)。
真棒,用你的智慧帮小动物安排座位。(我的火车谁来开——我来开!)看看列车长是谁?(小象!)。
对了,小象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帮我们来安排座位。提示:小鸡的前面是小猫;小猫的邻居是小鸡和小松鼠;小猪在最后面。请你为他们排一排。
真了不起,你们用前与后的位置关系,帮小动物站好了队!(板书:前后)教室里有没有前和后?(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相对:为什么小猫一会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呢?先出两个事物,再出多个说一说。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在我们的身上除了上下,前后还有什么?(左右!)(板书:左右)。
向老师挥挥右手,想想看,我们会用右手做什么?再挥挥左手,我们会用左手做什么呢?
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用右手写字,左手呢?(扶着本子!)当我们需要连线是,右手拿笔,左手扶着尺子。当我们吃饭的时候,会用右手拿勺子,左手呢?扶着碗或者盘子!
师:看来啊,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只有配合好,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请你找找看,和同桌说一说。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游戏数字排排队。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上下、前后、左右三对儿好朋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而且我们还知道了,是上是下,是前是后,是左是右;要看和谁比。
播放左手右手儿童舞蹈,学生跟学。
4.游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位置),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冰板儿!(冰板儿冰板儿冰冰板儿板儿,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一个还剩仨)。
5.帮小动物摘苹果。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五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学生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并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六
1、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我们生活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使学生准确的分辨左、右两个位置。
2、意识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教材配套光碟及自制电脑课件
一、认识上、下。
生:文具盒在书的上面,书在文具盒的下面。
2、你们都是这样做的吗?真能干!现在请你们根据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用上面、或下面说一句话。
3、想一想,摆一摆:
把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上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把本子摆在书的下面。
想一想,什么东西在最上面?什么东西在最下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二、认识前、后、左、右。
1、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按要求打手势。
如:上、下、前、后、左、右。
2、真不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
指名介绍——同桌互相介绍。
4、想一想,站一站。
(1)学生a在学生b前面,学生c在学生b后面。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学生a在学生b左边,学生c在学生b右边。谁在最左边?谁在最右边?
5、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呀,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总结:(1)上下、前后、左右这六个方向,会用这六个方位词进行说话。
(2)知道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必须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或谁在谁的下面。”
这些知识你们是否都学会了呢?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有关练习题好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13第3题。(出示课件)
瞧,小明的玩具柜上摆了一些什么东西呀?
你看到小飞机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东西呢?你还能怎么说呢?
那小熊猫的四周又摆放了哪些玩具呢?
说得真棒!那电话、小兔子、小汽车等等,它们的四周又摆放了什么玩具呢?
2、教材p13第4题。(出示课件)
这是一个小朋友在海边拍摄的照片,现在就请四个小朋友一组观察这张图画,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吗。比比哪个组说得最好,说得最多。
3、教材p13第5题。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看,那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他们中间谁走错了呢?(小红)
如果只有小红走对了,我们应该怎样规定?这样规定好吗?为什么?
4、下课出教室游戏:
老师站在教室的中间(二大组的第三、四座的位置)
师:我左边的小朋友出教室;
我前面的小朋友出教室;
我后边的小朋友出教室;等等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七
1.知识技能。
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2.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观察:教材第54页图6.2-1.
活动1:
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
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
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
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应注意的问题: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举例)。
展示问题:(教材第62页,公园平面图)。
春天到了,初一(13)班组织同学到人民公园春游,张明、王丽、李华三位同学和其他同学走散了,同学们已经到了中心广场,而他们仍在牡丹园赏花,他们对着景区示意图在电话中向老师告诉了他们的位置.
张明:“我这里的坐标是(300,300)”.
王丽:“我这里的坐标是(200,300)”.
李华:“我在你们东北方向约420米处”.
用他们的方法,你能描述公园内其他景点的位置吗?
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60页第5题、第8题.
五、备选练习。
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某一公园的各个景点.
菊花园:从中心广场向北走150米,再向东走150米;
湖心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50米,再向北走100米;
松风亭:从中心广场向西走100米,再向南走50米;
育德泉:从中心广场向北走200米.
2.教材第65页第4题。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先横后纵横线上的纵线上的(3,2)。
数对有序(2,1)(5,4)(6,2)。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九
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学生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并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媒体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材p49的思考:不管是出差办事,还是出去旅游,人们都愿意带上一幅地图,它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北京市地图的一部分,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
教师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学生能由教师引导欣赏北京市地图,并能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个问题: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吗?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能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
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完成示意图.
学生能在小组内分析出以下问题: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并能根据描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并适当的强调有关的知识点: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
(五)布置作业习题6.2第1,2题.
学生能在小组内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你有什么收获呢?并能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教后记。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照片、图片
观察你家的电视机,每个面都是什么样的,试着在一张纸上画下来。
检查学生画的情况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
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闹钟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4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当堂检测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辨认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钟表的形状。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再辨认题目中的内容。
第2题和第3题,均可采用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集体交流的方法进行。除教材中的练习外,要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限时作业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小六数学教材第2~3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如:我叫__,在第_列第_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形成共识。
1、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列要从左往右数,行要从前往后数。
2、我会说:说出例1中各位同学的位置,__,在第_列第_行。
3、认识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
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外加括号,中间逗号如:张亮同学的位置是第二列,第三行。
可以用数对表示为(2,3)。
4、我会表示:用数对表示例1中每位同学的位置。
5、我会思考:比较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总结:数对中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6、巩固练习:
(1)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具体的含义。(2)用数对介绍两个好朋友的位置。
(3)我的反应快:老师随机说出同学的位置,被说到的同学迅速站立。(4)做一做: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7、拓展:
同列,列不变行变。
同行,行不变列变。
(3)我会思考:如果用(x,4)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不能,因为有字母,是未知的,只能确定是在第四行。
总结:要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要用两个数据。
8、我会观察:观察例2,怎样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一个点表示一个场馆的位置。
点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一个交点对应着一个数对。
9、我会表示:用数对表示例2中动物园内各场馆的位置。
10、我会标: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大家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位置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页。
家庭作业:书本第4页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板书设计:
位置。
我叫__,在第_列第_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列要从左往右数,行要从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位置:
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外加括号,中间逗号。
如:张亮同学的位置是第二列,第三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2,3)。同列,列不变行变;同行,行不变列变。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二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课件、水果卡片。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三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然而数学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因此,我认为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天我就以“位置的表示方法”的教学实践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过程,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板书设计:
先横后纵横线上的纵线上的(3,2)。
数对有序(2,1)(5,4)(6,2)。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四
张老师是借班上课,原本增加了教学难度,没想到她却巧妙地利用了这点,通过师生对话,互相认识,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张老师又通过“座位”继续学习。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张老师总是通过适时地提问、鼓励,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表示方法。从最初每位同学寻找、确定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再到全班同学共同表示出班中两位同学的位置。每位学生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两位同学的位置,很多都是用文字加以描述,但几乎都比老师速度要慢。这时,张老师适时地问道:“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老师已经好了。”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老师用了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张老师又鼓励同学们:“你能像老师一样创造出又快又好的记录方法吗?自己试一下。”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又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两位同学的位置,不仅简单,而且方法多样,张老师说道:“这些方法比第一次方法简单很多,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尝试、分析、比较,学生不仅学会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他们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数对表示位置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中《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活动课。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比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而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同时为今后学习地理、几何初步知识等打基础。
2、教学目标: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学资源,我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2)能够初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理性思考。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到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师生的互动,感悟知识,体会有序数对与物体位置相对应的数学内在的联系。
(3)渗透《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并掌握有序整数对正确的书写格式与它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先横后纵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的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丰富学生对物体定位的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思路中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变式提高――归纳小结”的基本模式。首先,以愉快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计算机带孩子们走进富有情趣的“小胖的教室”,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统一方法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和小胖一起参加小队活动,很自然地将教室的位置转化到用数对表示“海岛地图”的景点位置。我以游海岛贯穿始终,注重运用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意识地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通过观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综合运用环节中多媒体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拓展习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中多媒体演示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序数的概念,知道可以使用一个序数表示在一条直线上人或物体的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使用数射线,已经建立了数(自然数)与数射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东西南北”,也为直角坐标系做了一些铺垫。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也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课间操站排、教室的座位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ppt制作了有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渗透直角坐标系的初步概念,使学生知道可以使用有序整数对(a,b)表示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
(一)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胖这个人物是教材中虚构的小朋友,并不存在小胖的教室,但是多媒体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通过展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教室,通过情景找小胖坐在哪?由于很直观的展现了“小胖的教室”,学生在找位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定,就会造成同一个位置表达不同的情况,从而引入寻求一种能既清楚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统一方法。
(二)尝试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一:
(1)以规定的标准找教室中四个小伙伴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介绍数对的书写方法和表示方法。在这里多媒体可以自由的选择任务,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将抽象的横线、纵线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化为具体。
(2)找(3,4)(4,3)是否坐着同一个人吗?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使位置中的小朋友变色后移到对应的数对上,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2、探究二:
在现实教学中游海岛,参观纪念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在教学中播放了海岛的画面,同时配上海鸥飞行和游船行驶入海岛的动画效果,在加上海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闻到了海水的味道,感受大海宽阔的胸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多项感官。
(1)根据数对找位置:将生活中具体形象转化为地图中的小方格上的景点位置。
(2)用数对表示位置: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用数对找到观光景点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先找景点在横轴上对应的数,再找纵轴上对应的数,也就是先横后纵。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配合学生的回答,能使相应的景点进行旋转,使相同的数变色,用有颜色的线条展现特殊数对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3、综合应用:
到达了郑成功纪念馆,去迷宫寻找开门的钥匙。从入口开始用数对标出每次拐角处的关键数对。在游戏中综合应用数对表示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很自然的介绍了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中显示“大门的钥匙在哪?”,设置悬念,创设困难情景,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里。在学生找出拐弯处的数对后,多媒体中小丁丁的不断行进和最后获取钥匙,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钥匙开门,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多媒体在这一环节的使用犹如学生身临其境的步入郑成功纪念馆,通过参观讲解民族英雄,渗透《两纲》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像这样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再配上前后情景的贯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总结知识、拓展感知。
总结并拓展练习――“巧画正方形”中多媒体线条和正方形的逐层显示很清晰的向学生演示了取点的方法基点的特点。接着介绍生活中的数对,像:国际象棋的棋盘,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座,门牌号,气象台风的位置,火车票的座位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后,反过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巧解棋局”,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但是在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用富有挑战性的针对生活运用――“巧解棋局”的练习,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多媒体可以随时进行任意棋局的交换,并演示出每一棋局对局的过程,将学生真正置身于我所设计的生活运用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形成了简单的师生交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四、说练习安排:
整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将尝试练习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情景一:小胖的教室,认识数对,并根据数对找具体的位置;第二部份为情景二:游海岛,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和特殊数对的表示及位置;第三部分为情景三:迷宫找钥匙,学生根据目的自己用关键数对确定具体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第四部分为情景四:拓展思维题――“巧画正方形”和生活运用――“巧解棋局”,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亲身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