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所确定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标。想要写出一份完美的教案,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一
课标内容:
感知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a+b=b+a”这一规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a+b=b+a”这一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
初步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哪儿有数学吗?那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这不,笑笑和淘气来到停车场,也发现了数学问题,请看:(挂图出示主题图)。
他们俩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从笑笑和淘气列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1、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两个要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同时求知欲增强。
操作验证。
--。
深入体验。
活动一、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生猜)。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也可前后两位同学合作交流解决。(边摆边算边写)。
全班交流后,总结得到”a+b=b+a“这一规律”。
活动三、玩一玩。(练一练第1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根据我的手势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对又多。
同桌玩这个游戏。
活动四、试一试,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吗?(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敢于猜想、验证。
巩固应用。
--拓展体验。
1、算一算,看谁做得既快又对(练一练2题):
做完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组题,你认为怎样想会更快?
2、比一比。(用手势演示出答案)。
3、排排队游戏(25页4题)。
4、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学生先看,再填,再说想法)。
1、学生发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2、体会从多角度思考的乐趣。
评价反思--再现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的两位数加减法计算。
2、借助情境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
3、通过判断、估算来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64-1:1、让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对错。3、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p64-2:1、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原因。2、改正。
3、小组讨论:怎样解决?用什么方法计算?4、你们能编出这样的问题吗?
p64-5:1、学生独立做。2、集体订正。
p64-3:
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p65-6:年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能说出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吗?你今年几岁了?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妈妈多少岁,你知道吗?今年妈妈多少岁?2.同学之间说一说。并弄清过一年,每人都长一岁。
回答书中的问题:象妈妈多少岁?[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二、p65-7: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2、说一说题目的含义。3、估计小黄可能有多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4、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画出跷跷板。
3、看懂题意。4、学生独立尝试完成。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先计算,也可以根据两个算式的特点来判断,或者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
第三课时:
一、购物:
1、通过看图,了解每一种玩具的价钱。2、讨论:小淘气拿20元钱能买哪些玩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小组活动:你用20元钱想买什么?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四个人一组,每人模仿依次小淘气来买玩具,其他同学做售货员。
二、猜猜我是谁: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让学生看懂题意。2、学生可用不同的方法说出得数。3、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交流。
三、把得数排一排:
1、先算出得数。2、再进行比较。也可用估算的方法比较。3、填方框,再检验。
四、数学游戏:火星探险。1、对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帮助同学扫清语言的障碍。2、组织活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三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四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口算:。
2、怎样列数学算式?
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机动方案:
(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
(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可以运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五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84页――――第90页)。
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no:2。
教学内容:第86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教学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一捆加三根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我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11151716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十八写成81二十写成2。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no:3。
教学内容: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no:4。
教学内容:十几加减一位数(第88页的例6)。
完成“做一做”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第90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六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七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一、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练一练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画角(第28页)。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各种动物的图片。
【学具准备】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小兔和砖头同样多,也就是4和4同样多。)。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九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
比一比。
主备人:授课人:
备课时间:20xx.8.31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和相关的加减法。
1.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2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3考点分析: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圆片、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摘果子游戏。
在黑板出示一棵苹果树图(如图):
请6个学生上台摘苹果并排队。
2、引入新课。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棒,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1)出示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2)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3)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现在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数字朋友了么?(板书:6和7)。
(5)你能数出课本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吗?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师:对了,6个点子,6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6张桌子、6个同学可以用数6来表示,而7个点子,7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7张椅子、7个人可以用数7来表示。
2、摆一摆,操作感知。
你能用6根小棒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完后请一学生上示范,边摆边说我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图形,方法与6的相同。
3、说一说,灵活运用。
4、拨一拨,直观感知。
(1)课件出示计数器:拨珠让学生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填6和7)那么6和7分别在什么位置呢?(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
即时练习(1)谁能从0顺数到7,从7倒数到0?
(3)学生拍手数,开火车数。
(4)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教师出示5、6、7的点子图,让学生上台随意抽出两张,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注:每次抽的不能与别人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直到比较完5和6,6和7,5和7的大小为止。
6、辨一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1)课件出示金鱼图,教师读题让学生填写。
a.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2)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同桌议一议。(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请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在这里教师要请一些做错的学生上台说,让其他学生说出他的错误原因。
(4)活动加深认识:
a.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坐下。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b.请第三行左边的7个同学挥挥手。请第6行右边的第7个同学起立。
(5)小结:数有两层含义:用来表示数量:几;用来表示次序:第几。
【板书】数量:几次序:第几。
(6)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7、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8、分一分,学习6、7的组成。
(1)学习6的组成。
师:老师这里有6个圆片,如果让你用两只手拿,可以怎样拿?(请一个学生出来拿,并贴到黑板上。)。
师:还可以怎样拿?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继续拿圆片,直到无不同意见为止。(学生每拿一种,让学生齐说一次6的分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师:谁能一个不漏的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
师:你是怎样想的,就在课本44页的圆片图上一组一组地把圆片涂成两种颜色,每涂一种就在旁边写出一种6的分成。
教师课件展示最优的有规律的五种分法。
然后提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记住?(介绍方法)。
9、学习6、7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小兔子图)。
师: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左边有多少只?右边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
生:有两组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师:左、右两边的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4+2=6(只)。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41页涂一涂和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2、完成课本42页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3、完成课本46页的练习题做一做及其它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同学们要多做练习,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集体订正练习时,你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不高,在以后的课堂上,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的回答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着学生熟悉的家园来描写家园的美好。但对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来说课文所描写的山村、水乡是他们所不熟悉的。《小山村》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农村新面貌的写景的短文,而《水乡歌》是一篇诗歌,描写的是南方水乡小城的秀美景色。在单元后还有一个《语文天地》。
本单元共要会写14个生字,认识30个二类字。并认识一个多音字“曲”。另外从本单元开始课文取消了拼音协助学字的一贯方法。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探究兴趣。
2.学习30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巩固“单人旁、三点水、提手旁”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思。学习书写14个生字。
3.背诵《水乡歌》,熟读《小山村》回答课后的问题。
4.自学故事、自读短文,理解内容。
5.培养爱问的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没有拼音辅助认字是训练重点;记忆30个识记生字。
四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卡片等。
五学情分析: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对去掉拼音识字、读课文还需要适应,预习时间应留长一些,加强自主识字方法的指导和主动性的调动;对南方的景物孩子了解很少,所以要自制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江南的美。
六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共6课时课题课时。
《小山村》2课时。
《水乡歌》2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小山村》第一课时。
一导入。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师板书“家园”二字,示意学生读出来,然后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得出广泛的理解。即家园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乡。说到这里,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了?齐背诵《我的家》夸完了自己的小家,也夸一夸咱们的大家。鼓励学生说说对家乡的了解。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鸟瞰图,近景图。从总体上认识居住地的环境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1教师读课文,如果有学生跟着读,不去制止,相反用表情肯定。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完后,反问:你怎么也读了?课文中的生字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巩固预习的好习惯,重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自主识字。
1)多媒体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哪个字不认识,就在书上的生字表里面画出来,拼一拼,或请教旁边的同学。
2)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几项好的方法。比如偏旁归类法,形声字识字法。
4)在小组内把刚才画出来的认识困难的字进行交流,记忆。并宣布下面要进行识字游戏的比赛,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5)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6)用“”组词。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小朋友都夸了他家乡的什么?用笔画出关键词来。(学习做简单的阅读笔记)交流。
2果树林有多美啊?读一读。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景色的美。)。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3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自己试一试。(给学生自己体会,提高、练习的机会)。
老师再说:“你们来读,让老师闭上眼享受一下家园有多美”“听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跟你们比赛了,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你们想象。”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四自由练习朗读,可以找人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六作业:把课文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助考察生字的记忆情况。如果都会了,就奖给自己一个星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很有规律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懂得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并能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创造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课题:雪山乐园。
——总复习。
二、回顾整理。
1、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
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2、欣赏雪山乐园。
3、提出数学问题。
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4、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谈各自喜欢什么,交流汇报。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
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
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11。
说两个第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汇报交流。
三、深化练习。
1、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
2、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完善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表现怎样?
自组评价谈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雪山乐园——2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五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设计意图。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易于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向学生渗透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
(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体现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引导学生发现写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交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3、用数字1、2能写出12、21;用数字2、3能写出23、32;用数字1、3能写出13、31。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方法进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一)组合。
故事引入。
师:下课了小狗、小熊、小猪做“找朋友”的游戏,好朋友见面之后要握握手,每两只小动物握一次手,小狗、小熊、小猪一共握几次手?怎样握?用同一条故事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并3人一组亲身实践一下。
汇报思考的过程。
三比较。
生可能说用3个数字能写出6个两位数,3只小动物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3次。
引导学生明确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两只小动物握一次手个?通过比较明确两种问题的同与不同,便于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
四
1.拓展应用。
小狗要参加学校的时装表演,妈妈为它准备了4件衣服(课件出示2件上衣、2件裤子的图片),请你帮小狗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穿法。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交流想法。在儿童的生活经验里积累了一些搭配衣服,购物花钱的知识经验,所以学生乐于参与。
2.完成课本99页的第2题。
五课堂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七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小棒和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八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2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2.3考点分析: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情景引入:小朋友见过钟表吗?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钟表。)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与这些钟表交朋友,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
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两根指针:分针与时针。(如果学生说出秒针,应给予鼓励,并说明本节课不作要求。)。
(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出示课件。)。
(3)认识分针与时针,请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指时针与分针。
(4)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5)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看实物钟的运动方向)看钟面,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右手做顺时针转动。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对应的刻度线,还有又细又长的分针弟弟、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
2、认识整时,找出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看一看现在是几时?引导学生试着认读钟面上的时间。(课件演示)。
师:小朋友是怎样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板书学生所说时刻,并说明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这个7时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7:00。(说明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1)演示课件:钟面时间分别是7:00、8:00、4:00、6:00,学生认一认,并写一写整时。
(2)学生观察这些时刻的分针、时针,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
生汇报,师引导。师生共同小结整时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些钟面都表示整时。
3、动手操作,感悟新知。(实物演示)。
(1)教师拨学生认。
b、再拨12时,提问:当钟表上的时刻表示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怎么样了?
(2)学生拨时。
a、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边拨边说,时针、分针对准什么?)。
b、同桌合作,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然后交换,看谁最快。
c、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你们已经会认钟表。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小明的一天。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干什么?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
(第一幅图:钟面7时(什么时候的7时?)明明在刷牙)。
(第二幅图:钟面8时明明在读书第三幅图:钟面10时在做操第四幅........)。
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天的时间安排,好吗?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时间,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闯关:对比怎么都是十时呢?
第一幅图钟面10时有太阳的。
第二幅图钟面10时有星星月亮的。
师:小朋友说的对,因为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这时顺水推舟进一步渗透上午和下午这一时间概念。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确如此。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
认识钟表。
有12个数字和12个大格。
钟面上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整时的特点: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7时也可以写成7:00,是第2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设计(模板19篇)篇十九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文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