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学习者和写作者的指南和助手,可以引导我们在写作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一
尚无特效疗法。处理原则是隔离患者,防治皮肤病损、继发感染。
预后。
一般患者2~4周痊愈。
预防。
1.预防猴痘通过动物贸易加以扩散。
限制或者禁止非洲小哺乳动物和猴子的移动,可以有效地减缓病毒在非洲之外的扩散。不应为圈养动物接种天花疫苗。而受到感染的动物应当与其他动物隔离开来,并且立即实施检疫。对那些可能与受感染的动物有过接触的动物应当进行30天的检疫并观察猴痘症状。
2.降低人的感染风险。
发生猴痘疫情时,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与其他患者进行密切接触。在没有特效治疗和疫苗的情况下,减少人感染疾病的惟一方式就是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且开展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到减少病毒接触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二
近年来,居家健康监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来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我个人使用居家健康监测设备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并分享这些体会,以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在使用居家健康监测设备时,我意识到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和体温等指标,我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正常。如果发现指标异常,我会及时采取措施,例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还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居家健康监测设备还能帮助我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心率偏高,立刻去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发现我患有心律失常。幸运的是,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居家健康监测设备,我可能很难察觉到这个问题,并且可能会耽误治疗的时间。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居家健康监测设备对于早期发现疾病以及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居家健康监测设备有很多好处,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它们。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过分相信设备上的数字,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感觉和其他身体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此外,设备的准确性也值得我们关注。不同的设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设备,并定期校准。
跟踪数据是我使用居家健康监测设备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发现通过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数据,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会根据血压的波动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通过跟踪数据,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最后,我发现居家健康监测设备的使用不仅仅对个人有益,还可以帮助家人更好地关心和照顾自己。通过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健康数据,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此外,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我们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动力。
总而言之,居家健康监测设备在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保护我们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健康问题、保持理性和客观、跟踪数据以及家人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居家健康监测设备来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三
猴痘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生活活跃的人或男男性行为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都面临风险。任何出现疑似猴痘症状的人都应立即求助于卫生保健提供者。这包括与报告病例的群体有联系的人。
非流行国家报告的若干病例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这些病例是在性健康诊所发现的。我们目前获悉在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报告的更多猴痘病例,原因可能是该人群中积极的求医行为。猴痘皮疹可能看似像某些性传播疾病,包括疱疹和梅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发现。随着我们了解更多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在更广泛的社区中发现病例。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四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区管委会:
近期,××市等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城区各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小区物业,农村各乡、村要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广大居民开展联防联控,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
二、各居民小区、单位宿舍区要迅速开展小区环境清理整治,及时清运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对电梯、楼道进行消毒清理,在节前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
三、对外地来忻回乡人员,各居民小区、单位宿舍要认真进行登记并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特别是对来自、到过疫病发生区域的人员,以及密切接触人员,都要进行必要的隔离,认真监测。
四、各居委会、小区物业要在小区宣传栏张贴告示,向广大居民积极宣传卫生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如遇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人员,要及时帮助其就医,并向辖区xxx门报告。
请认真组织落实,特此通知。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五
1958年,猴痘首次在被饲养用于研究的猴群中发现,但第一个人类感染猴痘病例在1970年才被记录。然而,cdc称,尽管“有怀疑指向非洲啮齿动物”,但猴痘病毒的主要载体尚未明确。该机构数据显示,在40年没有报告新增病例之后,猴痘于2017年在尼日利亚重新出现。从那时起,尼日利亚已经报告超过450个病例,并且至少有8个已知的境外传播病例。
在2010年时,其中一位专家的团队就研究发现,猴痘在非洲刚果(金)的传染性,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每1万人中有1个感染病例,发展到了2010年时的每1万人中有14个感染病例。该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人类“消除”了天花病毒有关,因为在那之后人们就不再接种天花病毒的疫苗了,可这种疫苗对抗猴痘病毒也是十分有效的,有效性大概为85%,所以这可能导致了猴痘病例的增加。
2003年出现了首次非洲之外的感染。美国确诊35例猴痘病例,还有多起疑似。追溯病毒来自于宠物土拨鼠,而这些土拨鼠曾经与一批来自非洲的土拨鼠同处一个临时的动物配送中心。这也是首次知道除了猴子,其他动物也能成为宿主。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六
一、学情分析: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
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2、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是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马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3、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
4、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5、参考资料。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课堂练习:
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
作业安排:
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七
猴痘病毒最早(1958)从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分离出,当时被称为哥本哈根猴痘病毒;其后,发现非洲的其他动物,例如松鼠,大鼠,小鼠,兔类,豪猪和穿山甲等也可能是这种病毒的宿主,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猴及人类的猴痘病毒感染与天花在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上难区别,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有共同抗原,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血清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故猴痘流行的时候可采用接种牛痘预防,猴痘病毒呈长方形,大小为200nm×250nm,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培养生长,导致细胞病变,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中能产生空斑,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类似天花病毒引起的细小痘疱病变,兔接种猴痘病毒仅产生皮肤病变及角膜炎,而小鼠脑内接种猴痘病毒可产生脑炎。
(二)发病机制。
人类感染猴痘,主要通过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猴痘病损而受染;通常由动物传给人,偶也可以发生人到人的猴痘传播,一般认为,是在直接的,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中,通过含毒的大量呼吸飞沫而传播,另外,猴痘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传播,不过,猴痘的传染性远远小于天花,故人间传播并不常见。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八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乔业琼)据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进一步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猴痘疫情,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猴痘防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布《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猴痘消毒技术指南》《猴痘个人防护指南》《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共6个指南以及《猴痘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健康告知书》。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方案》明确指出,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及早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群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一是针对重点人群。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二是针对出入境人员。提醒出境人员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提醒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医。
三是针对一般人群。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开展猴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猴痘,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防护意识,避免恐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国家疾控局关于《猴痘防控方案》解读问答中指出,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针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期限与方式,《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指出,病例发现地疾控机构或密切接触者所在地疾控机构应于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当天及时开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通知并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密切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九
截止目前,我国没有发现猴痘病毒病例。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0日,世卫组织召开技术咨询小组会议,讨论有关猴痘的信息和应对策略。目前全球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还有50例待确认的病例。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的,因为其出现在并非猴痘流行的国家。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
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猴痘症状的人或受感染的动物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任何人。接种天花疫苗可能对猴痘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年轻人不太可能接种过天花疫苗,因为在1980年天花成为第一种被消灭的人类疾病后,天花疫苗接种在世界范围内停止了。尽管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猴痘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他们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新生儿、儿童和有免疫缺陷基础疾病的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症状和死于猴痘的风险。由于接触病毒的时间较长,卫生工作者也面临更高的风险。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一
猴痘为新发现的传染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于猴痘传播力相对较低,且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微,所以可在14-21天逐渐消退。大多数轻症患者可逐渐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猴痘病毒的药物,病情严重时,也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同时如果患者的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皮疹、气喘等症状严重,则需要对症进行治疗。
猴痘与天花存在一定相似,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基本都接种过天花疫苗,因此对猴痘也具有一定免疫效果。但如果该疾病出现扩大趋势,也可以通过再次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
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到猴痘疫区严重的地方如非洲、美洲等地区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受感染者和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伤口黏膜。外出时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间距,可帮助减少猴痘经由呼吸道传染的可能。另外性行为、母婴胎盘也可以导致猴痘的传播,所以要注意避免无保护的性行为,避免存在多个性伴侣。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二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虽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因此命名为猴痘,但现在啮齿动物也被视为可能的主要动物宿主。
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自那以后,西非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
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伤口。
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
猴痘病毒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
猴痘的潜伏期可达到5—21天。在发病初期,患者表现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
通常发热后1—3天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并从面部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疹从最初扁平的斑丘疹演变到充满液体的小水疱,到脓疱,大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出现皮疹时,患者具有传染性。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三
虽然猴痘的名字叫猴痘,但不只是猴子是宿主。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很多动物感染了这种病毒,所以在发生猴痘疫情的地区,要特别注意,不要随意接触野生动物。如果你被受感染的动物咬伤,或接触到它的血液、体液等。,并吃了受感染的动物,你可能会感染猴痘病毒。
2.人际沟通。
例如,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触患者皮损处的体液,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床单等,均可被感染。还有长期面对面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还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包括男男之间的性传播等等。通常,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
目前国内没有猴痘病毒的传播,但是远离风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对大家总是有好处的。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四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染病动物或接触染病人的皮肤病损传染。预防猴痘的方法包括:
1.接种疫苗:猴痘疫苗是预防猴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避免感染猴痘,但是疫苗并不能治疗已经感染猴痘的人。
2.保持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饮食卫生、不吃野味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
3.避免接触病人或猴子:避免接触病人的皮肤病损或病死的猴子等来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4.强化个人免疫力: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坚持适量运动等措施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猴痘。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五
1、截止目前,我国没有发现猴痘病毒病例。据报道。目前全球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还有50例待确认的病例。目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的,因为其出现在并非猴痘流行的国家。
2、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猴痘的潜伏期(从获得感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从6天至16天。主要通过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猴痘病损而受染;通常由动物传给人,偶也可以发生人到人的猴痘传播。
3、猴痘早期特点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痛(肌肉疼痛)以及倍感无力(精神不振)。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一直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大约10天左右伴随而来的便是结痂。可能需要三周时间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六
据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进一步做好猴痘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猴痘疫情,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猴痘防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布《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猴痘消毒技术指南》《猴痘个人防护指南》《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共6个指南以及《猴痘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健康告知书》。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方案》明确指出,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及早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群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一是针对重点人群。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二是针对出入境人员。提醒出境人员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提醒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医。
三是针对一般人群。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开展猴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猴痘,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防护意识,避免恐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国家疾控局关于《猴痘防控方案》解读问答中指出,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针对密切接触者管理期限与方式,《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指出,病例发现地疾控机构或密切接触者所在地疾控机构应于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当天及时开展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通知并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密切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七
据北京疾控中心: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随后,会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2023年居家健康监测与自我健康监测(通用18篇)篇十八
播报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呈长方形,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培养生长,导致细胞病变。人类感染猴痘,主要通过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猴痘病损而受染;通常由动物传给人,偶也可以发生人到人的猴痘传播。一般认为是在直接的、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中,通过含毒的大量呼吸飞沫而传播。另外,猴痘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而传播。不过,猴痘的传染性远远小于天花,故人间传播并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