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知名作家和学者的总结范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借鉴。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一
论文的选题到完成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写作期间我对桂北地区不同乡土聚落实地调查,让我获得了宝贵一手资料。因为这个机会它满足了我对家乡的一小片热爱以及理解。在即将毕业之际,回首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聂西省老师,三年来不管是学业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都令我受益良多。在论文上老师也对我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与建议,例如在写作中建议选取参考书和写作视角等。除外,我要郑重感谢刘晖教授、岳邦瑞教授、李榜晏副教授在我论文上的指导。在课堂以及课后是你们的学识以及对这门学科的专业使得我对我热爱的这么专业更有信心,更有憧憬,助我不断成长进步。感谢三年来与我一起生活学习的车秋梅、张政、田中磊、霰睿等同学,她们在论文写作阶段的探讨,对我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美好,为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家乡的一些老乡们还有父母对我论文的大力支持,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为我的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一手信息,除外还要感谢富川县新华乡政府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国土规划站和林业局为我提供了有效的近几年的土地利用资料,正是你们的极力配合我才能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你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进行研究、完成学业的源动力。在学业生涯即将结束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导师和学业上一直支持帮助我的朋友们!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二
介绍了构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构成学的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理论,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构成学要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
构成学,园林景观,构成元素。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使构成学逐渐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并涉及到诸多领域。园林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创造美的境遇和便捷的使用空间是人们对景观环境的不断追求。通过对实例园林景观的分析,探究构成学的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理论和造型元素在营造园林景观环境的运用。
1.1构成的起源和发展。
“构”有组成、组合之意;“成”有形成、完成之意,“构成”是指事物的组成、结合与组合[1]。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即构造、解构、重构之意,即构成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通过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提取造型的形态要素[2]。构成艺术最早在19世纪20年代由荷兰艺术家提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产生了不同的转变,构成艺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经俄国“先锋派”运动和荷兰“风格派”运动,最终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张以抽象形式来表现审美。20世纪30年代,构成艺术思想在日本盛行并有了创新,直到80年代,构成艺术才传到中国,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1.2构成学的理论。
构成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设计学科,主要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简称为“三大构成”。构成注重的是“形”和“造型”,“形”有二维和三维之分,即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造型即形的产生过程[3]。它以人的视知觉为出发点(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从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元素入手,按照一定的艺术原则,形成不同的图案,并强调构成的抽象性。
1.2.1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是指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在二维平面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和美学原理,组合成具有结构严谨的平面形式。平面构成是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础,是最基本的造型艺术。平面构成可以通过重复、近似、渐变、对比、发射、分割、空间、肌理等构成手法,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形成具有一定视觉形象的平面图案。
1.2.2色彩构成理论。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色彩认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反应。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不可分割,运用色彩在数量、空间和质地上的变化,进行组合,创造新的色彩效果。
1.2.3立体构成理论。
立体构成即在三维空间中,以一定的材料和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为造型基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进行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立体构成旨在研究立体空间里的造型规律,对实际空间和形体的研究。
2.1景观。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来源于德文,是指“一片土地”,即土地的一部分,意指“风景”“景色”或“景致”。地理学家把景观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艺术家把景观定义为风景;建筑师将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将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俞孔坚综合了传统、地理学、生态学和文化等因素,将景观定位为:“景观是土地及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建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生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园林景观。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道路,营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现在园林景观不仅涵盖了之前的内容,同时又引入一些新的内容,如大地艺术,主要指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如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主要是构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3.1.1点元素的应用。
几何学认为点只是位置,没有长度、宽度和形象,仅存在于线的两端、线的交叉处和线的曲折处等,点是静止的。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的基础元素,以圆形、正方形、多边形来表示。在园林景观中,点以“景点”的形式存在,并无大小,可以是一块场地,如中心广场和入口节点,节点一般都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重心,造型丰富;也可以是山石(见图1)、水体、植物、雕塑、喷泉(见图2)、建筑小品等(见图3);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景观,也可以是大量点的集合。大量的点连续排列,可给人线化的视觉感。
3.1.2线元素的应用。
几何学认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线,线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线可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直线有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曲线有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在园林景观中,线可以是笔直、曲折的道路(见图5);不规则的水体边界和外形轮廓(见图6);景观要素上的图案线条。
3.1.3面的应用。
面是点和线的运动轨迹或者集合,是承载物质的基地。面的形态有几何形(圆形、三角形、曲线面)和自由形(概括形、偶然形、分散的形、清晰的形等)。在园林景观中,面有底面、立面和顶面。底面即承托面,如草坪、铺装场地和水体等,起到承载人们活动的基础。图案变化丰富的铺装广场(见图7)、静态的大水面。立面即视觉面,如绿篱、跌水、景墙、密植植物等,形成具有遮蔽、围护、加强景深的作用(见图9)。顶面在园林景观中多用高大的植物和棚架形成(见图10)。
色彩构成即色彩相互作用,在园林景观中用色彩体现景观效果,并能够强调和烘托环境气氛。园林景观中的色彩有自然色彩,如天空、大地、植物、水体等;还有人为色彩,如铺装材质和雕塑小品等。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色彩较为丰富,绿色创造静谧的气氛(见图11),丰富色块拼接的菊花增添节日的气氛(见图12),鲜艳色彩的雕塑小品(和铺装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从几何概念上讲,一个面沿着非自身方向延伸就变成体,体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量度。体一般给人坚实感、安定感和稳重感。体的长宽高变化,颜色、肌理等变化,也会给人创造不同的心理感受。体有实体和虚体两种类型,实体以体量代替空间,强调物质形态;虚体由其他要素包容或围合而成的空间,强调心理体验,对空间的把握和塑造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园林景观空间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按位置可分为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按空间态势可分为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园林空间中常用的限定手法有:围合、设立、覆盖、凸起、挖掘、托起和变化质地七种,可通过多次限定形成丰富变化的园林景观空间。园林空间为人们活动和游憩休闲提供场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引入构成艺术的设计元素,将具有实用性的园林景观融入更多的美学和艺术因素,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但同时不能忽视园林景观设计本身的特殊性,园林景观要与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场所景观。
[1]庞蕾.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2]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3]朱翔.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三
在城市园林景观区域内通常情况下会设计各种人工河道、湖水等水体景观,这些水体景观不仅可以作为观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经过改造后称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植物园当中就建立了三个人工湖,并且通过园区内的人工河道将西山、樱桃沟等地区的自然雨水资源收集在园区内部。这种人工湖为其周围的植被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种植各类植物时可直接从湖内抽提湖水进行灌溉。而当城市内的土地面积有限时,则还可以在地下构建雨水池,并通过管道引流到地面进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绿化带种植的土壤对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强,其中雨水下渗后可以通过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城市内各房屋的顶部均装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数管道均是将雨水引入楼顶后白白流失,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利用这些引流管道,将雨水导入楼前的绿化带当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时绿化带当中植被的根茎还能够对雨水当中多余的杂志进行滤过处理,使得蓄水池当中的雨水得到净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沟的弯曲度,这样可以达到缓解雨水冲刷速度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还可以在绿化带上增加临时蓄水池、透水槽等。
在我国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区可以构建漏水型的园林景观,建立楼水槽等,使雨水能够与地下河水汇流。同时还可以见楼水槽的水道与园林内的蓄水池相连通,这样就能够保证部分水进入地下水当中,而另外部分则进入到园林雨水池当中。但是这种直接漏水的方式较土壤渗水更难控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降水量、蓄水池储水功能以及净化功能等进行核算,然后利用相应的技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2]。
在园林景观当中道路和广场所占的面积较大,并且这部分的结构不能栽种绿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宽度较小,但是其长度较大,因此不能使用渗漏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会导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应该在道路两侧建立排水斜坡,将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两侧的绿化带当中。园林景观当中的广场本身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在广场上活动的人较多,因此不能在广场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应该在其周围的绿化带下建立蓄水池,在广场四周建立雨水渗漏管道,将雨水汇集到蓄水池当中。
以北京朝阳区内某公园威力,该公园在时开展了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并且在时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统的建造方面,利用渗漏管道将雨水汇入到蓄水池当中,其中渗漏管道铺设位置包括绿化带、假山四周、主体道路等,蓄水池则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设了一片面积较大的绿地,蓄水池即在绿地之下。该公园设计师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将绿地直接设计为土壤滤过系统,并配备有滤池。根据系统运行后的计算显示,该园区内每年的年雨水储蓄量为1.2×104m3,而园区内总用水量为1.6×104m3,也就使得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为园区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园区内还建立了水资源循环系统,其主要以土壤滤池作为主要的净化设备,雨水可以在渗漏和运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了运营成本。当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当中,然后经由水泵将其提升到土壤滤池,进过净化后就可以被运送到净水池当中,而净水池内也设有相应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绿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被运输到人工湖内,将人工湖内水质变差的水体更换排入到蓄水池当中,再次进行循环利用[3]。该园区不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对山体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进行利用,从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园林景观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度。
5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其水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应该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提升园区内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市政管道也接入园林当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析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j].中华民居(旬刊),(05):102~103.
[2]付尧涵.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兴生药基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01):108~112.
[3]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05):162~165.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四
谨此论文搁笔之际,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首先非常感谢导师沈守云教授二年来对我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从本文的选题到定稿、从整体结构到细枝末节,直到最后完成都饱含着导师的信任、鼓励与指点,本文中所有有价值之处无不凝结着沈老师的点化与启迪,在此再次感谢我的导师!
其次,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多方的帮助,感谢一路上陪伴我、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感谢风景园林学院的所有老师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感谢辅助指导我完成论文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廖秋林老师、成玉宁老师,感谢陪伴我成长的20xx级风景园林硕士班的所有同学,感谢同门师兄师姐_弟师妹对我的帮助,感谢其他老师、同学、朋友给予的帮助......
再次,感谢我的母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我的栽培!
最后,由衷感谢养育我、教育我、为我付出一辈子心血的外婆、父母和家人。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五
时光飞逝,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回首三年的美好时光,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衷心地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
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朱军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朱老师不仅在科研中严谨、认真、无私奉献,而且对我在学习、科研、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以后我会继续以朱老师为榜样,不辜负他的期望,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
其次,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及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林学与园艺学院这个集体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冯文武、吴天忠等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值此之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参与本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您的指点迷津,将为我今后的研究奠定一个更高的起点。
同时,我还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也不会有今天。在此,我对于他们的理解表示深深的谢意!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六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将综合城市建设理念和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置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保证现代园林景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两者能和谐发展。这样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方案进行全面、多层次的设计工作,保证城市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的落实。
3.2园林景观生态要与城市本身生态要求相适应。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当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部分,设计的同时要将城市自身对生态的需要进行满足,帮助城市建立良好形象。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帮助城市美化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将城市旅游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能否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设计工作人员进行设计的同时要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的吻合度,尽量的保证园林景观与城市自身相融合。此外,因为目前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在居住区以及工业区建立绿地,保证处于重型工业建筑当中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3.4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保证按照有关的园林设计理念来进行,不能够完全照抄西方先进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而是要充分将城市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综合西方设计观念和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保证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证全面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作用表现出来,同时能够将人们的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井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园艺,,16:65.
[2]徐陈娟.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江西建材,2016,22:185.
[3]岑画眉.论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研究[d].东南大学,2016.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七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八
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的方法,从福清融侨文化、融商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福清“融”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等多个设计案例,提出直接呈现和抽象化演绎2种方式,将“融”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体现福清地域文化特色。
福清;“融”文化;景观设计。
福清园林景观主要表现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是我国沿海一带园林景观代表之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认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核心的“和”文化内涵始终没有变过,一直延续。文化元素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元素,而是被物化了的带有某种文化特质的组成某类文化的最小单元,具备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多是由诸多包含着当地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景观要素组合而成[1]。
1.1关于“融”
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融,炊气上出也。”意思是像炊气向上升起,引申为火,如“祝融”。现代汉语中,“融”本意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如:融化、融解、消融。衍生义有“流通”“长远”“和谐”,本研究主要是谈其“和谐”的含义。
1.2“和”文化。
尤记得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活字印刷”上最先出现的就是古体、现代体的“和”字。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观”。“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1.3“融”文化。
“融”文化与“和”文化当中的“和谐”意义相通,也有包容、融合之意。“和”文化是全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同的民族文化,影响范围更广、更深。而“融”文化是福清地域文化,是和福清自古以来的发展相关的,是一种地方性文化。
2.1福清简介。
“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山水各取一字,成就了福清之美名。福清,简称“融”,雅称“玉融”,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省会福州南翼。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组成,西北多山。2019-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2融侨文化。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上溯至宋末元初,福清人民就远渡重洋到他乡创业谋生。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在福清投资兴办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并为福清的公益事业捐资人民币35余亿元,为家乡福清各项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福清海外华人华侨160万,分布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成立福清同乡组织有71个。1988年,世界各地福清社团共同成立的福清“世联会”,以“团结、爱乡、发展”为宗旨。福清的海外华人华侨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精神,哪怕是在现在也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服输的先进代表。福清的融侨文化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团结”“开拓”“创新”“奉献”等诸多内涵。
2.3融商文化。
融商文化与融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融商起源于融侨文化。正是当时那一批先辈不畏艰险,克服巨大困难,在海外谋生创业,造就了福清人勇敢开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孕育出新一代的商业翘楚,融商由此而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被评为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是福清最为人熟知的优秀企业之一。企业宗旨和福耀人的信条包含了“创新”“团结”等内容。企业创始人曹德旺在2021年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6位。自1983-2020年,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已达110亿元。有一首“融商赋”将融商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融商之本色写到“赤足上路,白手起家。善做鸿梦,敢走天涯。懂勤俭节约,能吃苦耐劳。知原始积累,唯不辍耕耘。”还有融商之精神:“玉融气韵,世界眼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握时代脉搏,领风气之先。融商即华商,卓然天地间。”只言片语间都能透露出福清商人勇敢开拓、团结奉献的精神。
2.4其他文化。
除了以上2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外,还有人列出福清石竹山祈梦文化和抗倭文化。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10km处,是有名的道教名山。石竹山以道教文化为起源,宋时融入禅文化、在明清时又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福清独具特色的以道为主,融禅、儒于一体的文化现象[3]。在石竹山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一组古建筑群即“九仙祈梦所”石竹山道院,祈梦活动在这里流传上千年。祈梦文化体现了福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清的倭患始于元大德七至十一年(1303-1515年),直至历史抗倭名将戚继光入闽后,军民协作,终于肃清了倭寇。福建有名的特色小吃“光饼”就是戚继光的军队行军打仗时候带的干粮。福清的抗倭文化体现出了福清人民爱国、勇敢、乐观的精神。综合以上内容,福清“融”文化内涵可以总结为“团结”“包容”“创新(融合)”“开拓(融入)”“奉献”。豆区园是福清“融”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明代宰相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是我国旧融城五园中仅存的一处园林。其中,假山、亭台楼阁、池塘、拱桥均别具特色,秀雅美丽[4]。
3.1“融”文化直接阐述与展示———“融商”主题街头公园设计。
位于福清市清昌路与福人路交叉西南侧设置了一个以“融商”为主题的街头公园。整个项目以融商文化为挖掘点,提取融商精神、侨乡文化,“以圆为镜”作为设计主题,打造兼具休闲活动及文化展示的场所。项目场地位于十字路口一侧,南北长约76m,东西宽55m,呈不标准的长方形,总面积约5000m2。设计为了解决路口交通、居民休闲活动、文化宣传3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让小小的场地布置合理、功能丰富。设计运用了大量“圆”的元素,中心圆形廊架和阳光草坪作为宣传阵地,路口半圆形广场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2个半圆形的“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基本休闲活动需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树池、花坛也是圆形,甚至连接场地之间的小路也是选择了圆形的铺装。中心区域直径30m的环形“圆融”廊架是整个场地最为显眼的设施,代表福清建市30周年,是整个项目的精神表达场所。廊架采用钢结构,轻盈、通透,在外环设置9片栅格橱窗用来展示“融商”文化。橱窗一安装富有设计感的融商logo,醒目、大方。橱窗二将流传在当地的“融商赋”全文附在橱窗之上,气势磅礴。橱窗三则是融商精神的标语,如“爱拼才会赢”“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永不言退”“做有情有义的福清人,应对困难,敢于亮剑,干事创业,追求卓越”。橱窗四、五则是用刻画的形式,展现了福清人从古至今在海外创业,回国建设家乡的温情画面。橱窗六至九则是由融商文化总结出的4个内涵:融商宣言———天涯黄金屋,故土篱笆墙,两不相弃,四海同春;融商精神———勇闯天下,敢拼会赢;融商力量———亲情回家,建设家乡;融商奉献———回报桑梓,热心公益[5-6]。在项目中采用了与主题有关文字、口号标语等最为直接的方式,将“融”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很多居民不具备美学和设计学的鉴赏能力,无法从平面造型、抽象艺术小品上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理念。采用直白方式具有直观、表达准确、受众面广的优势[7]。
3.2“融”文化的抽象化应用———串珠公园设计。
“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项目位于渔江路两侧,拟建公园位置均为拆迁民房后空地,有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现状情况复杂等不利条件。设计围绕“当地居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街头串珠公园”展开了调查与分析,将空间组合、城镇、生活、设计元素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组合排列,抽丝剥茧,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将设计策略定义为“11324”一组数字,代表一扇窗的对望,一条街的距离,3min的路程,24h的静候,诠释了串珠公园的意义,为居民提供打开窗、过条街就能欣赏到的风景,3min就能到达并且24h都在静候的小花园。整个串珠公园仍然以“圆形”为基本元素,在每个节点均应用了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等元素。以其中一个党建为主题的街头绿地为例,分析“融”文化是如何抽象化和具象化地应用其中的。首先,这个街头绿地是玉溪镇党委与中国银行福清分行党委共建,其诞生就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2个内涵———团结、创新,为了美好家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同时突破常规的政府出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实事。其次,公园的平面线条元素提取于中国银行的logo。中国银行的logo本身就非常有内涵,由汉字“中”与古钱币相结合,融古至今。因此,这个小公园的整个平面以圆形构图,所有交点均为圆角,一些设施都采用了外圆内方的框架,例如宣传栏、提示牌等等,有了很好的呼应。这个小公园的功能是“融合”的,主题是“党建”宣传,在居民休息、活动的同时,能够加深对现在党和政府的一些了解。本项目中,“融”文化主要是在设计元素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内涵的融合3个方面进行体现[8]。
赋予一个景观元素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延伸景观功能,使类似的元素符号在不同地方具有独特的意义。“融”作为福清独特的文化,具有深刻、丰富、积极向上的内涵,应该通过直白的表达或者抽象化演绎等手法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提升景观人文内涵,会使居民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强的认同感。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九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2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3.1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发布置景点。
3.2水体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3.3曲折迂回、曲径通幽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3.4一步一景,移步于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3.5园林中植物的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仍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其直接继承的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十分匮乏的,更没有深刻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缺少自己特色。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着手,着眼于现代景观发展趋势,秉持着“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手法、美学规律、意境建构等,挖掘现代景观设计自己的特色,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环境。
作者:邹明妍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十
摘要:文章前半部分阐述美和审美本质与特征、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后半部分以城市美学和景观设计的思路为主体,重点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美学;美;审美;现代园林。
一.美与审美。
1.1美与美的概念。
1.1.1美的认识。
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今天,创生了无数美的事物,美的文化。人们都谈论美、知道美、追求美,但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在“美”这个维度上却存在问题:“美”日渐变得单一、绝对、普遍,缺少个性的丰富,缺少差异性,美的丰富内涵被削弱,也失落了其真实的意义。其原因在于美学和艺术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美相互脱离,人们在美的理论中找不到美的要求;中国人所一直接受的片面的审美教育;各色审美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感性生命的压制,从而导致美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带给人的愉悦、丰富的感觉没有了。
1.1.2美与审美的关系。
人对于“美”如何理解,他也就如何进行审美。审美何以作为人性丰富与完善的根据,为什么要用“审美”去审视人的发展与完善?原因应该在于审美能够体现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能够使人超越有限并给人以自由。接着,提出审美观是怎么样的,决定了人如何去完善自身,如何去创造生活。在人的依赖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崇拜型”的审美观,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天”、“神”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崇拜,是对人性的压制;在人的独立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感受型”的审美观,是一种“物化”的审美观,更多的是人为的、对人为之物的感受。人要对自身的发展有所超越,要向着能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迈进,就要形成真正能够满足人性的生成和完善的审美观,。
二.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
2.1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表现。
2.1.1对称与均衡。
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2.2.2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时代变迁。
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的形式美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被誉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正是因为神庙庄严典雅的立面,与历经千锤百炼的完美柱式。曾几何时,这些柱子被人们从废墟中重新发掘出来,安放到各类建筑之中。柱式建筑到处享受尊敬的席位,学者们对它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根据它来探索美与和谐的“永恒”规律。但事物不可能停滞不前,人们的审美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design)的进行。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3.1.2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
4.1易于居住的城市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如购物、娱乐、商务、运动、交往等.首先考虑人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上的要求,进而进行空间组织与设计。
五.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园林不仅依靠形式上的美,还必须具备艺术美,才能从根本具备审美的要求。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3]华中建筑.1995年第03期。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一
: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使自然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艺术。中国画是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绘画艺术。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都符合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都有对美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融入中国画艺术,能拓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文章在阐述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从中国画的留白、空间表现技法、意境等方面阐述中国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漫步、休憩、观赏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现代人渴望简单的生活和心灵上的放松,重视园林景观的审美化和情景化,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口,进行艺术创新。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但在色彩、构图、尺度等方面都遵循艺术基本的美学原则,都有对美的追求。所以,研究中国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中得到新的诠释。
园林景观是指园林中的自然景色或人工创造的景色。园林景观设计是设计者按照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设计者的审美观念,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在园林中营造建筑、种植植物、改造地形和布置园路,创造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景观环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法,使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密不可分、血脉相连。古人云:“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中国造园家就是画家,一座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幅三维风景画、写意中国画。中国画是画家对景观的悉心观察和感悟,是画家心境和情感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中国画就是中国园林景观的意象图。中国画与现代园林景观具有共同的文化、思想基础,均表达了中国的自然美学观。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互相渗透、影响和补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画的意境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精神需求相吻合,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审美精神。中国园林景观和中国画都崇尚“天人合一”之美,中国造园注重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中国园林景观是中国画的物化形态,如杭州西湖赏月,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是景观审美意境的物化。中国画的章法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相吻合,两者均体现了中国人的简洁、含蓄的审美精神。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之一就是“计白当黑”,园林景观在设计中故意留有空白,以虚空传递丰盈,给观者以余味无穷的深远意境。中国画描摹的多为开放空间,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意趣;园林景观设计也多追求无尽往复的山水空间,如苏州古典园林“处处邻虚,方方侧景”,小小园林,总给人一种游之未尽的遗憾。点、线、面是中国画中有意味的形式,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经营一幅画。园林景观设计是造园者“在天地中作画”,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是中国画中的意境在自然现实中的景物布局图式,都是中国画艺术的原理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植入与营造。
1、留白的应用。
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美学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空白处对比着墨处,可以突出主体,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空白处承载着无限的内容,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园林景观中的留白通过虚与实塑造景观空间,虚实相生,实中见虚,以实写虚,既可以满足景观的基本功能,又可以营造意境空间,让欣赏者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创意。园林景观设计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注重对新环境的延展,保留原环境中的精髓,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追求园林景观的统一性、完整性。如,龙安寺石庭院中的岩石景观就为龙安寺营造了一种宗教意义的空间,体现了道家“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龙安寺石庭院中有15块岩石,这15块岩石布局奇特,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看,都只能看到14块。再如,苏州留园入口的留白艺术处理,空间开合曲折,光线明暗变化,游客透过露窗、门洞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园内景色。走过通道,游客豁然开朗,园内美景尽现眼前,形成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又如,中国杨凌新时代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就是中国画留白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运用。设计师结合基地现状和对留白的研究,从留白整体思想的角度,把农业和商业的结合作为设计重点,贯通广场的上下空间,创造农科城的商业环境景观。
2、空间处理技法的应用。
中国画不拘泥于感性直观,而把三维空间与第四维时间联系起来,增加景深。中国古典山水画传统的空间处理方式有“三远法”,“三远法”所构成的空间表现为平面化的、具有节奏的层次空间。古典园林景观北京颐和园苏州河在设计时就运用了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技法,将建筑、树木、朱桥等景观分层设置,在视觉上增加了景物深度,扩大了空间,给人以望不尽的深远感。颐和园苏州河岸边的树木设置也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层次,树种有垂柳、红枫、青松等,分层栽植,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和色彩层次。虚实结合是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技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原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利用虚实空间的营造手法,创造出公共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这些空间能供游人进行观赏、游憩和休闲活动,能表达出园林景观的空间形态与深邃意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利用虚无形态寄托设计师的情感、观念和哲理,表现设计师追求的理想审美境界。“虚”是无形无影、似雾非雾和若隐若现的,能让人产生丰富的主观联想,因物移情,缘情发趣。园林景观空间不但有三维空间的多样性,还有第四维时间的多变性,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变化无常。特别是第四维度的景观营造,同一景象可以产生无穷的景面,景观随观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景观景象的季相与时令的表现,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增强季节感,如,可栽植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杭州西湖苏堤有桃、柳、荷、桂和梅等植物,科学地配置这些植物的空间,能使西湖苏堤四季有景:春景是桃、柳,夏景是荷花,秋景是桂花,冬景是梅花。春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夏景浓荫密布;秋景层林尽染;冬景苍松翠柏,暗香浮动。
3、意境的应用。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作者寄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中国画追求神色气韵、象外之象与韵外之致。中国画意境由作品选材、画面构图、画面艺术处理等共同构成,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营造出“画外之意”的意境。空灵之美是中国画意境的主要内容。园林景观设计就是把中国画的二维虚实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三维空间虚实,实质上是一种空间的置换。园林景观设计是用写意手法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使有限的园林景观空间具有无限空灵的审美意境。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深山藏古寺”,古寺建筑在深山老林里若隐若现,营造出“有声更觉静”的空灵境界。山水之美是中国画意境的表达方式,中国画中蕴含着国人的山水情结。中国人把自然山水环境作为审美对象,所以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标志之一,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游园者在欣赏园中山水时就可以摆脱琐事困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苏州的拙政园,岛屿间列,水面曲折往复,亭榭奇石隐约迷离,时隐时现,一步一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美不胜收。结语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创造、设计风格多得益于中国画,与中国画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也多得益于对中国画的理解,以中国画的意境为参照,设计中融入中国画艺术的精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设计师不断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创新运用美学法则,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和形式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再现,使现代园林景观作品富有中国韵味。
[1]杨中贵,陈文志。水墨画视野中的现代景观设计。工业设计,20xx(3)。
[2]徐涛。景观空间创造——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7)。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十二
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进入21世纪,住宅景观设计将进入人性化、生态化的时代。在理念上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追求进园闻香、出门观景的生态环境要比建设大片中央绿地更加重要。能够在建设林园的过程中多创造出一些自然景观。体现出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的自然之美,才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不同的小区景观要根据不同的居民嗜好、地理位置以及居住文化来设计,这也就出现了对小区风格多样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小区景观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就必须要让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氛。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同时为了能够让人居住在具有文化品味的小区环境下,设计者要力争创造出具有多元性、连续性以及丰富性的环境文化。所以如果想建设好小区的景观特色,重视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非常重要。
日本、欧洲园林的设计理念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中国也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影响力自从17世纪以来就没有消退过,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已经呈现多个流派,它们个个技艺精深。但无论怎么发展,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不能脱离,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石头、黛瓦、青砖以及粉墙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常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赋予新的使用手法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而且最好把新材料也融合进来,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不锈钢和瓦片的搭配,就能形成视觉上――坚硬与柔和、厚重和轻盈的强烈反差。
传统林园的内涵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意境气氛的营造。同时这也是现代中国小区景观风格所想要表达。其实我国的古人就十分看重意境,诗画同样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因此,空间、小品、视线以及水体等所有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气氛。所以,现在在我国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光是要建造舒适的环境,更要尊重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气氛。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在如今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仍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借鉴传统园林的理念是发展小区景观建设的关键。因此,小区景观设计师应该结合传统园林的精髓和现代科技理念,打造出更多富有美感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区景观。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十三
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园艺是农业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带动了园艺技术的发展,并且逐渐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更为多样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求。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观点,就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园艺技术一般指的是苗木种植培训、修葺、驱虫、生产、管理经营的综合技术。当前在园林工程中,主要是指针对园区特定植物树木,定期进行统一的修葺维护、造型、杀虫等过程。园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体现,以及景观形态保持都有较好的作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园艺师进行具体的景观维护管理。
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指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建筑类型、水域环境、植物类型、道路进行改造设计的工作。通过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园林工程更具美感、欣赏价值,以及生态平衡性。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代表区域人文文化以及文明程度。
当前国内在分析探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区别于园林工程设计。认为园林工程设计更偏向于工程设计一类,而景观设计则属于具体事物的设计。但从根本分析,两种设计区别较小,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对象相似。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可同时进行。
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植株进行修剪、栽培、种植、培育、养护等综合性的作业流程,主要应用于农业发展以及园林工程养护。园林景观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学等方面的园林工程设计。使得园林工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逻辑感、美感,以及区域文化等特征。针对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园林工程在建设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树木、禾木、灌丛等植被。此类植被种植之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园艺人员针对此类植被定期进行修剪,以此保障整体的植被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最终能够突显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看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为园林工程的上层建筑,因此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较多的手段进行协调管理和设计。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艺技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对其产生了促進性的作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应用中,由于地理现状等原因,园艺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此现状下,园林景观设计可通过调节植被的方式,进行园林工程设计的优化。以此提升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强园艺人员的人身安全。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3空间分布设计。
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良好的体现设计效果,并且协调园艺技术的发展。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分布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分布景观设计类型,达到区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且带动园区游客的流动。避免因重复设计造成的审美疲劳,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效果。
例如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园艺技术的实际落实效果。并且对设计区域进行综合划分,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阳光照射情况、地理环境现状,以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提升空间利用率。
4.4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设计为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影响重大。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建筑形态有:明清建筑形态、徽派建筑、古今结合类型的建筑形态。此类建筑形态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以及景观设计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建筑工程为园林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建筑形态设计结合景观设计的分布,良好的体现了整体的园林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分配为主要的设计流程之一。设计人员根据整体园林工程区域进行规划,按照地理环境现状进行改造设计。在此过程中,为了体现整体设计效果,并且完善园林工程的景观内容,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园艺技术发展,针对景观分配进行合理的配置。
4.6资源配置设计。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注重园区内设计效果,还应针对园区内资源现状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园区内部饮水机的分布、休息座位的分布、垃圾桶的分布、餐饮区域的分布、商业区的分布,应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通过针对整体区域进行划分,之后按照常规客流量的分析进行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带动园区内经济的增长,以及游客舒适度的提升。
4.7人文区域设计。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设计方面的理念落实外,对于园林所在地人文文化的体现,也为常规的设计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观光类型园林工程,涉及到接待游客等功能。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文设计。设计人员针对整体的区域范围,应划分出人文文化区域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将人文文化渗透入每一个区域。并且在园艺养护的过程中,园艺人员也可通过修葺草木,进行具体事物的设计表现。
当前我国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体现,并且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以及资金支出。此类现状下,为了有效改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笔者分析当前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并参考相关案例,针对当前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3]陶金钰,王梦林。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xx,21:74.
实用中国园林景观论文(模板14篇)篇十四
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着等特点。在道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5t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