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指一段时间内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了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7:开展学科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一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展示课题、作者)。
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
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
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师配乐读)。
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2、结合句子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环境是怎样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驳的台阶?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环境幽雅、恬静-------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怡然自得,安贫乐道-----陋室不陋。
3、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
3、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杨礼赞》,并背诵其中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师: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一块背诵。
4、引发学生思考:外界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1、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学生找出文中的骈句,边读边体会)。
2、散句:最后一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要读出抑扬顿挫。
3、押韵,找出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修辞,比兴等手法,很有艺术感染力。(依据学生上课的情况,灵活处理)。
5、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师生一块品味。
6、读:男女分读骈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块读。(配乐朗读)。
7、背:
师: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语言魅力,能被选入《古文观止》确实是文有所值。咱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指名学生背。(在指导背诵上有些困惑,没想到好的方法。)。
师: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积累下来。
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二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陋室铭》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媒体显示)
七、小结
作者先用比兴、对偶,引出“陋室不陋”,又从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十、作业
讨论题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台痕上……环境之雅
山仙
水龙德馨谈笑有……交往之雅南阳、西蜀
(起兴、比喻、对偶)(类比)
可以调……情趣之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托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后相呼应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三
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别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世界观。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一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办法,同时通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欢跃与成就。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纳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幸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所以别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何必要。
1、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明白课文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办法:经过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大致明白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然而古诗文及其说究铸字、炼句。
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个儿最喜爱或以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并且,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更好的上好这堂文言课,别至于枯燥,我挑选经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索相结合的教学办法。整堂课利用多种教学办法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别至于烦闷,才干让学生更加体味到古文的美至而爱上古文。
1、新课导入。
非常好,你的挑选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非常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2、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适应。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说解课文,其他同学的咨询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疏通文意,感知课文。
3、深入研读。
在明白文意的基础上考虑。
“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别是陋室,为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想像陋室身边的环境。
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啥?表明作者有怎么样的志向?
要点提示: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讲明“我”的道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群入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是写陋室主人优雅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
4、拓展延伸。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办法叫“起兴”。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
优秀获奖教案整理。
(托物言志)是指经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小结。
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个儿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算是把自个儿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别陋。
6、作业。
背诵全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漂亮的xxx,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存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依照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个儿喜爱的部分,经过课文的学习感觉北京的漂亮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经过课文的学习感觉北京的漂亮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依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说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明白课文内容,感觉北京的漂亮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怎么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以上算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时期,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小孩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漂亮和巨大变化非常难明白,尤其别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说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因素。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说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朗读体味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觉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
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别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么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课中,我说本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举行朗读,对重点内容举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存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个儿喜爱的部分。
以上算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导入。
孔子讲过”学而时习之,别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干知新。所以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纳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漂亮体面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差不多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所以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如此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明白内容。
在那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举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爱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终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存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经过提咨询“假如你有机遇北京,你希翼自个儿去北京的啥地点看看呢?为啥?如此的咨询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明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挑选自个儿喜爱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体面片配音的朗读竞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别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味北京xxx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味北京的独特体面,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索重点句段。
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往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举行小结,如此做的目的是别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事情。
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因此在本堂课结束往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觉,从而借此文本联系日子实际。
最终我来讲一下我的板书设计,依照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紧是图文结合的形式,如此的板书设计别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要紧内容,便于学生明白,而且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四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结。
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五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字词助译。
课内作业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往来无白丁 。
(3)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1)仿《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阅读古文的看法和体会等。
(2)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正其衣冠,尊其观视,明明德心,惟我与尔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中华世纪坛铭文 魏明伦/撰。
灿彪炳千秋。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遥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六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三、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请学生自渎领会。
5、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背诵全文。
c、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七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相对?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五》,来自网!
提问:阶绿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答:往来。
有相对?回答:无。
鸿儒相对?回答: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五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八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课时。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结。
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九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展示课题、作者)。
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
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
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师配乐读)。
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2、结合句子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环境是怎样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驳的台阶?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环境幽雅、恬静-------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怡然自得,安贫乐道-----陋室不陋。
3、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
3、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杨礼赞》,并背诵其中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师: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一块背诵。
4、引发学生思考:外界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1、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学生找出文中的骈句,边读边体会)。
2、散句:最后一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要读出抑扬顿挫。
3、押韵,找出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修辞,比兴等手法,很有艺术感染力。(依据学生上课的情况,灵活处理)。
5、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师生一块品味。
6、读:男女分读骈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块读。(配乐朗读)。
7、背:
师: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语言魅力,能被选入《古文观止》确实是文有所值。咱应该把它积累下来。指名学生背。(在指导背诵上有些困惑,没想到好的方法。)。
师: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积累下来。
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
(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
(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xx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
(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二))。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
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6)、点一生试译课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
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一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1.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反向立意的写法,从“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生活情趣。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背景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中感受欣赏本文的音乐美、节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1课时。
一、背景导入,引发兴趣。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他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此举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环境还不错,刘禹锡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看来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文学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三、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四、朗读美文,翻译理解。
朗读美文。
步骤一:学生自读,标注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步骤二: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步骤三:师生齐读,找出韵脚。
翻译理解。
步骤一:对照课下注解,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两人一组,互译全文。
步骤三: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五、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问题引导。
1.本文题为“陋室铭”,但在结尾作者却说“何陋之有”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语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请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句是怎样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类比的方法,将山水与陋室相提并论,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3.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衬托陋室不陋的?(小组内合作探究)。
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时有鸿儒来往,常有高朋谈笑,回避了世俗的人际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没有世俗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即使身处陋室也绝无简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在室中抚琴弄弦,展卷读经怡然自乐。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案卷公文劳损身体,完全是从容自由的,足见其主人的高雅脱俗,陋室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哪两个字用的好?
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上,入”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什么。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即安于贫困,以守道为乐。
6.提到诸葛庐,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贤者自况,表达出以他们为榜样的志向与抱负。
7.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有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六、课堂小结。
《陋室铭》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刘禹锡,感悟出刘禹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人生的打击未损他的锋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励志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彰显出少有的乐观豁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道尽了历史的苍凉,人世的无常。悟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使他变得更加乐观,更加潇洒。
想必同学们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于桌旁,时刻自勉,请问你们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大声宣读,让大家共勉!
七、作业设计。
2背诵默写全文。
八、板书设计。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二
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
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
一课时。
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安排刘禹锡住在偏远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请大家读一读:“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又刘禹锡搬到城北门的,一间半小房子。因为新居处于德胜河边,环境也不错。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请大家读一读:“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房间。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一篇《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气出来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3、全班齐读《陋室铭》,请大家感悟一下刘禹锡要借文章表达自己的什么想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文章开头和结尾看似和陋室没有关系,它们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用名山名水来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名庐名亭及名人名言来类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代入诸葛亮、扬雄、孔子的典故)联想一下,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高洁人士,不注重居所但是精神生活很富足?引入“杜甫草堂”和“善洲草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惟吾德馨”的含义!
6、带着一种崇敬之心,再次朗读《陋室铭》,顺着思路当堂背诵。
7、了解“铭”这种文体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8、作业:仿照《陋室铭》,修改《教室铭》,让它成为励志、高雅的好韵文!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三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
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物质——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态度——不陋。
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为课文划分层次。
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
重点在于“仙”“龙”
(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
(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
(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
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
(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
交往风雅:(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
(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
(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
(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
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
(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
(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
(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
本文虽然短小,但结构层次鲜明,体现了中国写文章强调“起承转合”的特点。
用清晰的思路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这是一篇韵文,要反复朗读,感受体会音韵之美。
朗读指导:找出对偶句,中国人喜爱的对称美。
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灵动。
圈划押韵的字词,感受音韵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乐的语调。
刘禹锡的《陋室铭》流传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练工整的语言表达出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如何让八年级孩子透过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将朗读作为了这节课教学的一个抓手,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
朗读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要抓手,朗读和课文理解是互为补充的,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理解之后,朗读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次让学生朗读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这次朗读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对学生提哪些要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提高,自然也就渗入了对课文的理解。
导入之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读,对学生的要求是大声,意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学习文言文的氛围。但我还是忽略了一点,应该让学生上黑板写一写“馨”、“鸿”等字,对于中学生来说,写字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词之后我又让一个声音洪亮的学生带领全班齐读了课文,并进一步提出“整齐、准确、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读,三次要求,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重点读析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陋室为什么会被称为陋室?你认为它陋还是不陋?”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并在文中圈画相关词句。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动,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较整体感知时有了提高。重点读析部分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一个大问题的设计基本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较清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了“德馨”、“上”、“鸿儒”、“白丁”、“劳”等词的意思。在这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重点字词的落实还只是浮在表面,没有反复推敲;在分析课文时虽然有朗读,但对一些重点句的朗读还缺乏细致的指导以及示范朗读。
在拓展迁移部分,我让学生谈读了此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并写成叙议结合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将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内化。
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作为整节课的结尾,达到巩固的目的。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大的环节没有问题,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也调动得不错,媒体的适时使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节课也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重点字词的敲打落实上。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敲打和落实,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实实在在;其次是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以及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工具书的使用,课文注释的关注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次要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的发言为我所用。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四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同目标2、3、4。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五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
3.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
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六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
1、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读、诵读。
1、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七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答:往来。
有相对?回答:无。
鸿儒相对?回答: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
对偶拟人描环境。
衬托对仗夸朋友。
虚实对比话生活。
类比暗含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20.学生齐读板书。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确切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2.学生齐读。
23.教师.总结。
通过对陋。
专业陋室铭教案大全(18篇)篇十八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