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的表达,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心灵交流和对话。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深入浅出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一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它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海洋知识,让我们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心中那蔚蓝神秘富饶的海洋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部分:海国图志、海的居民、蓝色宝库、海洋灾害、保护家园。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保护家园”,这一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是啊,人类居住了二十一个世纪并深爱的地球只有一个,浩瀚广阔蕴丰富资源的海洋也只有一个,当有一天,我们失去动物、植物,整洁的环境,优质的空气,那,我们又该如何生存呢?灾难、污染接踵而来,到时,就不可能有我们人类的身影了啊。
所以,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保护我们的地球和海洋,不再让绿色的地球、蓝色的海洋发出深沉的叹息和伤心的哭泣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不排污放废,不泛滥抓捕,不乱砍乱伐,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和海洋需要我们每一个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它们才会绽放最完美的一面,与我们相依相存。
《走向海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是生命之源。我爱海洋!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二
《走向海洋》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因为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中国除了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面积,还有大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
通过阅读,让我了解到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比如说,海洋动物有数十个门类,大约有20万种,蕴藏量有32。5亿吨。而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规模,远超过陆地动物物种,陆地动物资源不足3万种,大约2亿吨。海洋里大约有水生植物、藻类2。5万种,有1。7亿吨。
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还有许多珍稀的矿产。现在探明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约为3000亿吨;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约达10万亿千克以上,这足以供应我们地球上的二百多个国家用几千年了。
海底还有数以万计的沉船,沉船上有价值连城的宝藏,人们在想方设法把它们从那万丈深渊里打捞出来。
总之,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都在等待我们去发掘。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三
在《走向海洋》第一章我知道了,在几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本是连在一块的。后来,大陆经过长期的飘逸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在《走向海洋》第四章中,我了解到1894年11月7日日军不费一枪一炮就占领了大连湾。我在看这一行字的时候,大吃一惊日军怎么会不费一枪一炮就占领了大连湾呢,原来是因为早在8月,一些主战的大臣就已经纷纷上诉要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可是慈禧太后不肯将它移作军费。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海防军队的兵船大多数是用木头做的,而且也没有先进的战斗武器,这才造成了日军不费一枪一炮就占领大连湾。我看着这些字,越看心里就越来气。当时的海防军队怎么这么弱,更可恶的`是前方军情似火,而慈禧太后却和大宴群臣赏戏三天。
可就在看到第六章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海防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有了先进的武器。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中国人用了5年的时间走完了美国人10年的路程等,这些事例都证明了中国海防军队的实力和国家的实力。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四
大家知道吗?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事业发达的明朝”近万吨的船队出海,这些事说起来,真令我自豪!
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的清政府,所以失败了。不仅这样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条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记得这耻辱,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新中国,中华巨龙腾飞海洋,老旧的书页已经翻了过去,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手高歌,于海洋通行……”对呀,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与海洋为友吧!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五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关于海洋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崔京生,这个人肯定很喜欢海洋。
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大家都知道石油有“工业血液”之称。到目前为止,探明的海洋石油可开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不是很惊讶?要不是看了这本书我也不知道呢!
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不被污染!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六
通过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对向往已久的蓝色王国――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可谁知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呢?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成。难怪杨利伟叔叔说:地球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个土黄色的、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它看起来更像一个湛蓝色的、晶莹剔透的“水球”。
海洋里不但有丰富的生物、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占全球90的淡水资源和几万只沉船中的宝藏。
在这本书里,我还认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著名人物,如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他们对祖国的海洋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海事兴,万事兴,民族兴这三句话,给我的感触最深!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海洋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的东西。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探索出更多的海洋奥秘!长大了才能更好的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家园!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七
读《走向海洋》有感我最近读了学校发下来的书刊——《走向海洋》,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关于海洋的知识是如此的无穷无尽,书中介绍了海洋历史,未来,地理,能源等,读《走向海洋》有感。这些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海洋为渔民提供了经济来源,为海鸟提拱了生存条件。海洋中的资源非常多,非常宝贵。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食盐,它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核潜艇的研发,带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带给我们如此多的财富。由此看出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这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要怎么样保护海洋呢?我倡议人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禁止向海环境污染。
从新闻上得知,许多企业在往海洋里排放污水,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珍贵鱼类的灭亡,给渔民和海鸟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比如说3·11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的核爆炸,给海洋带来的灾难。所以,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单位,必须要严惩,杜绝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其次,要合理开发海洋矿产,避免过度开发,矿物是不可再生能源,细水长流,应该节约它们,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海洋各项资源做完整的调查及监测,尽量对海洋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就拿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为例,它爆炸后沉入海底,石油成吨泄漏,海洋生物深受其害,渔民也打不到海产品了,人的生活也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走向”海洋,必须保护好美丽的海洋。我呼吁人类必须做到以上两点,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才会带给我们更多。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八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还融为一体,低翔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远处的航帆满载着鱼虾归来,海豚嘻嘻着溅起浪花朵朵,我被这生动的封面吸引,不禁读起了《走向海洋》这本书。
海洋,人类的母亲,蓝色的宝藏,你让多少人为之着迷,又救起多少面临死亡的生命。
沙丁鱼可抑制血小板凝结,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防治动脉硬化等生理作用;海带可治疗在抢救别人开刀时多次使用;珊瑚里存在这各种骨的最佳原料……海洋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期待着人们的青睐。
可以说,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独占鳌头,石油更是素有“工业血液”之称。
它让贫铀国摇身一变,成为石油输出国,它掀起了海底石油钻的热潮,它让人类文明又跨出了一步。
潜海底有着数量庞大的机质,并充分具备了形成石油和保持石油的地质条件。
海洋这个蓝色聚宝盆,不但储存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沉睡着数以万计的沉船,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诞生了人类世代相传的发财美梦。
科学家们断定,每隔30小时就有1艘船葬身大海。自1500年以来,每个手机至少有21700艘沉没于海洋中,这些船上的珍贵财宝价值在6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陆地财富的1/8。
海洋母亲赐予我们的,又岂能说的完?它的付出,定将有回报,作为它的女儿,我们更应当尽力保护海洋,不让它遭到破坏,尽我们孝心。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九
海洋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大家伙;海洋,是个蓝色的宝藏;海洋是个大药房;海洋,是个巨大的清洁能源;海洋,是个富饶的油气田;海洋,诱发着人类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发财梦”。
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近140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船只,对于中国来说,马六甲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一旦切断了咽喉,将中断中国大部分海运。而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前端,印度洋对中国的海洋安全也有着同等的制约作用。亚丁湾,地处印度洋出入红海、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每年有1000多艘中国船舶经过这里。20xx年12月7日,中国6万吨级的”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又在海上激烈交战,一方手持造化武器,一方持高压水龙头和啤酒瓶,经过4小时对抗,“振华4号”终于等来了多国海军的舰艇,一场灭顶之灾消解于无形。
这是摘自书上的一段话,读读这段话,细细想想,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也应验了一句话:“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对啊,财富取之于海,但海上也有着很多危险。海洋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谜,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科学,将来去破解这个谜。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书上还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人。郑和七下西洋率船远航,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和非洲东岸,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剥削制度,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台湾社会迅速发展。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一
细细品读《走向海洋》,我可以从中看到近千年来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明代海军曾有辉煌的成就。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由200余艘远洋海船组成,将士多达二万余名。成功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盛产的茶叶、丝绸、瓷器带到了欧洲,让英国皇家贵族也品尝到了中国茶、穿着华丽的丝绸、欣赏着青花瓷。李约瑟博士分析这一时期海军,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比任何亚洲国家都要强,甚至当时的欧洲海军联合起来也不是对手。郑和率领的大明皇朝船队在当时是最强大的。”
中国海军也有耻辱的一段历史。清政府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看起来非常宏伟壮观,但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而已。在日本船舰的包抄下,北洋水师真可怜不堪一击、全军覆灭。这也难怪原本花在购买海军药的银两被挪用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军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从几般大木船,发展到多舰种:驱逐舰、巡航舰、护卫舰、导弹舰、水陆战舰、潜水艇等等。舰队也分成三大部队: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在各自的海域中,他们保卫着中国的领海。中国正在发展航空的母舰的建设。不久将来中国海军肯定有更强大的装备。
祖国繁荣与安康是需要强大军队来保护的。我国有几万公里的海岸线,这就更加需要强大的海军来保卫。我们要多学习海洋知识、海军知识,立志为中国海军作出贡献。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二
大家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走向海洋》。
这本书主要讲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也陈述了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矿物。类如说蓝藻化石——叠层石,这种化石在海洋里生长,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xx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驾航天飞船来到了太空上。杨利伟与想象那样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宝库”是矿物的资源。
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过观察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而写出来的,海洋的深处,值得让我们去探究,去钻研。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想起来一件事: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海滩游玩。我们带着赤脚,在海边散步,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下午3点钟。那时,游客已经没有几个了。当我们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几位游客在乱丢垃圾,这让我们看了十分气愤。
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珍惜海洋,让海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吧!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三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生命诞生在海洋,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所以,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也就不会有人类,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生命。
海洋同时也是个神秘的世界,曾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蔚蓝,投向深蓝……比如: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他们冒险也是有很大收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我是一只虾米,我将会潜入深海,探索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海洋秘密。
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使我了解了中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同时又加深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比战争,英国让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还有中日甲午战争也很著名,中国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深化。
地球上的`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人类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因为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的资源,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利用。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四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与海洋一切相关的书,如海洋的矿产,海洋的资源,海洋的起源等。这本书让我读了后对海洋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苍茫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飞盘旋……这让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走向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海洋真是继女娲后我们的第二个母亲!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
我们认为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旅游时我才能亲眼见到大海,感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海洋是21世纪的药库,是为未来的粮仓。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才会导致现在的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然而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五
读完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祖国还有三百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然而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她。
这三百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虽然只是我国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但是,她里面蕴藏的可用能源却是陆地含量的几十万倍,这足以让海洋成为祖国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可是,人们并不重视海洋。在我国的领海中,外国的钻井比我们自己的还多。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该警醒的时候了,要知道每一寸海洋国土都是海军战士用鲜血打拼出来的。
我们有在海洋上的光荣历史,郑和七次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我们也有悲摧的时候。清朝时,鸦片大量涌入中国,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伤害,神州大地“床前红灯人影瘦,枕边烟里鬼风寒”,清朝政府派人查禁鸦片,宣布取缔鸦片贸易,迎来是外国武力的入侵。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都以割地、赔款而结束。这正是中国固步自封、不重视海防的结果。
如今,尽管我们的海军不断地强大,但海洋利益之争也不断增多。
因此,我要大声呼吁,重视海洋国土、保卫海洋国土。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六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海洋有悠久的历史,海洋有着建军以来战争的烙印.让我们走向海洋,探索未来海洋大世界.阅读走向海洋让我们走向海洋.了解大海海洋是什么?海洋是辽阔深邃紧密相联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在这片浩无边际的海面上.曾有着麦哲伦远航的伟大功绩.那儿有后来被命名的麦哲伦海峡.当你了解了十界第一大洋的太平洋时,肯定会被它的数字所震撼,厦航渡约15900千米,宽度约19900千米,总面积可达到17968万平方千米,深度4028米,听着这样震撼的数字我也不由感觉到我所在的各地是多么渺少。
让我们走向海洋开采那蓝色的宝藏。早在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就颁布了就可以得到一万英镑的奖赏,她之所以要这样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解除日后的干旱做准备。可至今那一万英镑丝毫分文未动,而这海洋中所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拥有的,也许在未来的不久,一粒沙子都会被人类去运用。可见海洋与未来的关系十分紧密。
与美军空军数次较量作战时,美国f104c型战斗机参加了战斗直到现在浮岛都还有着被轰炸的迹象,大海亲眼记录下了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让我们《走向海洋》,了解更多的历史,让我们《走向海洋》开采更多的财富,让我们《走向海洋》共创美好未来。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七
就像一朵花的绽放必须积攒足够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阳光雨露一样大海就是那朵花就是我们的母亲。当20xx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的航天飞船神州飞船神州5号冲破大气层,遨游太空。宇航员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从宇宙高处,俯瞰家园。它不是像人们想像那样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而是一个湛蓝晶莹剔透的水球。正是有了海洋这层蓝色的外衣,才没有了土星的荒芜人烟﹑金星的气候恶劣﹑没有了月球的地表坑洼,才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海洋像母亲一样将大气中的无机物转化成了最原始的生物,原始的生物经过长期进化,进化出了原始的植物和动物。原始植物从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由单体转为群体动物。原始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慢慢进化才有了我们人类。
海洋不仅像母亲一样把我们养大,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同学们当你面对大海感慨她的广阔无垠的时候,当你在海滨冲浪,尽情享受的时候,你是否会知道这奔腾不息的大海蕴藏着无限的能源,有日涨夜落的潮夕能,有汹涌澎湃翻江倒海的海浪产生的海浪能,有上暖下凉,冷热不均的海水产生的温差能。这些能源构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与此同时海洋还给我们留下了石油等有限资源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所以战略家指出“海洋,人类21世纪开发新能源的主战场”。
海洋为我们人类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们不仅没有对这个母亲有所回报,反而还破坏着海洋的生态平衡:大量捕杀鲨鱼、鲸鱼等珍惜鱼类。导致海洋危难的事还少吗﹖我们要保护海洋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八
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我看到大海,真是无边无际、烟波浩渺,神秘而美丽。这时,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了许多问题:大海是怎么来的?大海里有多少种动物?大海里真的有宝藏吗?看了这本学校发给我们关于海洋的书——《走向海洋》,许多问题都有了答案。原来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还是一个“大药房”呢,许多鱼等都可以做成药,给人们治病。书里还告诉我们海洋真的有宝藏啊!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还有最小最浅的'北冰洋。我们中国有四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与海洋密不可分,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欢笑,也有屈辱的眼泪。我们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这是我们的“蓝色国土”。书中告诉我们:21世纪是人类争夺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认识海洋的世纪。在这场蓝色革命运动中,首先靠的是中国人的海权意识,还需要更加强大的海军实力!
看了“海洋与未来”这章,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国第一艘货船是1965年生产的“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建成:南极洲的四个必争之点上留下了中国人征服的脚印:高点——中国、另三个是:极点——美国、冰点——苏联、磁点——法国。我国的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是我们中国人!
读完《走向海洋》,我感到海洋真是浩瀚又奇妙,我不仅知道了一些关于海洋的知识,还懂得了要有保护海洋的意识、海权意识。爸爸告诉我,我们中国周围的一些国家想抢走我们国家的岛屿和大海,我真的很生气。我想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想当科学家的我要寻找更多的海洋资源、解开海洋中的各种谜团,让中国更富饶,建立起更强大的海军,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蓝色国土”!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十九
地球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的构造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地球实际上可以改名为“水球”,因为它的表面几乎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水域,我们称这种水域为“海洋”。我个人认为我已经十分了解海洋了,但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敲开了海洋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人类与海洋的一点一滴,看完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和一个巨大的宝库靠在一起,例如:水力发电、潮汐发电……看,这些科技成果竟然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时,我又回想起了我们的'所作所为:走在海边游玩时,向海里随意扔垃圾;在海上肆意捕杀海洋生物……在这里,我要呼吁全人类:“保护海洋生物,珍惜地球资源”。这不为别的,只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不禁想问问大家:我们难道只会不停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吗?我们有回报过它多少?有可能海洋是地球送给我们最神秘的宝藏,还有多少关于海洋的秘密未被揭开?现在把海洋资源耗尽了,以后还会再有吗?为了避免出现否定的答案,我们要贯彻“保护地球环境,珍惜海洋资源”这一原则!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二十
周五学校发了一本书。书的封面是湛蓝的海水中,两只可爱的`海豚在玩耍嬉戏,远处帆船扬帆起航……这都是我从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画面,我不由自主的翻阅起这本书《走向海洋》。
因为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大海对我比较陌生。蓝色的海洋一直让我充满了好奇。书中告诉我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没有它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80%的生物,90%的淡水,还有超过全世界70%的石油和天然气……我真想乘坐潜艇看看那神秘的海底世界。
读一本好书,长一筐知识。
让我们一起热爱海洋,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吧!
优秀走向海洋读后感(案例21篇)篇二十一
同学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领土有多大?你们一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你们错了,你们忘了计算海洋的面积了!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里,就有许多秘密。
你们知道吗?海洋是人类母亲,她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和最大的淡水库。当宇航员杨利伟告诉我: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个碧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人们才开始去了解海洋。人类先是对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们开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书上还为我们讲述了好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郑和、郑成功、魏源、等人。郑和七下西洋率船远航,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和非洲东岸,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剥削制度,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台湾社会迅速发展。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蓝色的宝库;海洋是未来巨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让海洋永远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