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是读者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思想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书面形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观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书心得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一
这个暑假,学校给推荐了万伟教授的《课程的力量》这本新书,我很欣慰,因为它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迫切需要的,以下就是我看了万教授的书之后的所思所想。
万教授的这本书,主要围绕“课程”这两个字来展开各式各样的'相关话题。万教授认为:学校的课程意识在逐渐苏醒,以锐不可当的态势,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关注点。本书主要阐述了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综合实践内容的开发与实施评价,课程的统整,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等内容。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课程是跑道,是人生发展的轨迹,课程是一条教育之路,课程也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
课程: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中提到,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绝不明白他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他必须去尝试。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每一种教育的作用也并非事先所预料的,教育总是具有无人事先能想到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课程就是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课程为孩子的发展打开一扇可能之门,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课程的力量,对于孩子潜能的激发,是无法小觑的。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二
首先,很幸运的是我读了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
我可以说是一个从事教育行业没几年的“教师新手”,对教育也只是朦朦胧胧、不成体系的理解,更别说对课程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理解了。
在没有研读这本书之前,我和我校多数教师一样,只是单纯的将课程解读为教材亦或是教学科目,其次备课就只是看看参考书,“照本宣科”,没有特别强的课程意识。而通过对《课程的力量》这本书的研读,对“课程”这一概念却是有了一个系统且全新的认识。自身可以说是收获颇多。具体收获如下:
第一章节,就这样唤起了我读去的好奇心,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在“经典”中寻求答案。所谓的经典,就是当我们在实际中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努力,最终得出的观点思想却与前人观点不谋而合。梳理七个经典课程理论近百年来的发展,都会发现一条隐约线索,那就是对人的关注,我国第八次课改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对三、四、五章节的阅读,诸如“课程规划的取舍、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及课程统整等等”问题,也相应的解决了我脑中关于“具体怎么发展”的疑问。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对于课程又能做什么呢?
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要属第六章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了。
这一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教师的眼界决定课程的边界,创生课程从更新自己开始。细细读下来,才发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仅有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都是不够的,如果只有这些,就真的使课程边界变得狭小,进而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首先,教师作为课程创生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包括:
1、日标意识;
2、学生意识;
3、结构意识;
4、生成意识;
5、资源意识;
6、反馈意识。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其实,所谓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就是教师将学生、学科、自身完美组织在一起的本领。
这一章中的两个课例令我印象深刻,分别是:许卫兵老师的《比的认识》和薛法根老师的《哪吒闹海》这两课的教学设计。许卫兵老师一开始从日常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比”,再让学生自主构建“比”的概念,最后又拓展延伸“广告中的比”、“比赛中的比”这些情境,让整节数学课十分开阔,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而薛法根老师的课,最大的就是教学结构的变化,其次简明的指导,抓住了重点。最后是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整节课效果非常好。
通过这些研读,我有一个大胆的感受——“教师即课程”。
教师想要进行课程的改造和创生,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教到最后,教的其实都是自己。他的学识、他的能力,他对学生的洞察与关注,他的情感态度、喜怒哀乐,都有可能成为课程里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我自身要提升的还有很大空间。
总之,读了这样一本书,是一份幸运的邂逅,令我对课程的理解很大程度的开阔起来,对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把所看所读付诸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三
最近,我又一次认真阅读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现状、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在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我的一些教学想法作为下一步语文教学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所以我们不应该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也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随处可见。因此,在大量的汉语练习中,应该允许学生更直接地接触汉语材料,掌握使用汉语的规则。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根据以上课程理念,我力求在教学中正确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具备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外巩固和课外发展等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具体允许学生做: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手边的参考书或上下文链接的方法提前解决。
2、收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
二、读好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解决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解决教师未曾想到的问题。实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辅之以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感知中朗读,使学生能够掌握汉语大量使用的规律。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课后巩固是要求学生巩固和复习当天学到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使用课堂测试卡的形式通过学习一篇多篇文章来扩展和刺激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来推荐和刺激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以国内外名言、警句、名诗、名著促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成长。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指出第三阶段的学生应该阅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语调和节奏来关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60节(段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背诵名言、阅读古诗文、阅读中外经典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著名的短语背诵。
格言和格言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生活原则。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真情易懂,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有鉴于此,我组织了在班里积累名言和警句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四
前两天,我阅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一开始阅读,我充满了迷茫的,有很多的地方不懂,也比较难以理解,随着不断的阅读,这本书给予我不断的震撼,让我沉浸其中。
我们知道,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课程意识逐渐苏醒,但是在课程的实际开发和建设中,却又存在着太多的盲目性、随意性,背离了课程的本质,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真谛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而此书尝试用一种“中间”的话语方式,游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既有理论的色彩,又有实践的温度,是老师们能够看得懂也能够看得进去的课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些潜能的挖掘需要相关外部条件的激发,课程就是这样一块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因此,如何设置和有效开展课程又成了新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
我们有些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对他们来说课程就是自己课表上的课,这些课表上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课程属于什么类型,他们更多关心自己如何按计划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关注不够,这样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中,课程的定义得到逐步发展,课程的内涵越来越宽泛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持有一种整体的、敬畏的育人意识,在我们的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任何影响、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谨慎对待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这些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好。
对于课程的理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层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文化上挖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远,又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既有长远战略考虑,又有清晰可操作的课程愿景。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课程的“局外人”,而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学生意识、结构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反馈意识,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整体规划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
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学校课程建设,我们正整装待发!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五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谛。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
四、有感于“‘要我学’到‘我要学’”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道。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六
为了让我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学校精心设计了教师寒假作业,建立并完善自己的教育博客和阅读书籍是假期的必做作业。这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在假期里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课堂观察》、《作家和你谈课文》和《新课程标准》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的改革。它吸取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九年义务教育一共分为四个学段,由浅入深,分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处于第三学段,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是比较高的,首先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这样看来《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我们班少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达到。
其次是阅读,看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考卷上所考察的内容,比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又比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再比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结合本班学情,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文章结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需要学生有条理性的思考,这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而更深入一点的是感受文章语言美、思想美这样的的境界,就更难了,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后,我对教学阅读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接下来我要思考教学的方向,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势在必行的了。
然后是习作,一直以来课堂习作,我们所用的时间为两课时,但是《新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而我们的作文考试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来年,我需要加强学生的习作练习,尤其是对时间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最后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一直以来我注重读、写的练习,总是忽视综合性的学习,殊不知已经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定好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回想过去的的教学工作,自己非常努力,经常一堂课下来筋疲力尽,可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学习,我恍然大悟,我在教学中没有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不停的讲课,不停的提问,不停的解答,学生轻而易举得到答案,但并不深刻,所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今后我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都很喜欢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老师要多说一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读了《新课程标准》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反思过去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我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方向,我必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教学。只是我也发现如果我仅仅是提高认识不提高自身的素质也是难以达到,作为老师要真正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不努力学习探索是根本不能达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前提是老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已经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制定了学习计划和教学计划,希望在新学期我能快乐的教学,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今后的教学要不断反思,不断思考,让自己变得聪慧,充满正能量。朝着《新课程标准》努力前进。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七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读后感)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八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走进编者心里,读懂课程标准的心意》这份材料,感受颇深,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母语课程,它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自己要勤学多读,培育自己的语文气质,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同时,面对教育的新形式,教师要有“危机感”,在一片“减负”声中不断给自己“加压”、“充电”,积极参与学习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走出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迷途必须加强对课标的研读与领会,用课标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要求。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看透教材”“吃透教材”,要条分缕析、细致入理地把文本题旨领略透彻,保证教好教材、学好教材,有余力者再用好教材,再有余力者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不能走极端,不能提倡素质教育就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必须求实,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写字训练。把字写好,做到工整、规范、美观。
2.要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背书,形成良好的语感。
写好字,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注重语文实践,不能让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要内外兼顾,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少了语言文字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放飞。
《语文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我们要把这个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教师要借助于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日记,仿写片段,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教学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1.加强观察训练。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坚持写观察日记,从身边的平凡小事、所见所闻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语言的积累,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要重视对习作的评改。评改时要多激励,少打击;多保留,少删改;及时批,及时评。对习作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作出总体评价之后,对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做上记号,或提修改意见,可让学生自己动笔修改,然后抽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重点讲评。对一些学困生,应适当采用作文面改法。
有些学生明明对知识已经掌握,但却因为字迹笔画不够规范、错别字、漏题等一些小粗心、小不经意而遗憾丢分。这种失分,它的本质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习细节还不够完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平常的心态;在每一次作业中,要强调笔画到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准确;在口头问答训练中,要求学生答得完整、明确……诸如此类的学习细节,看似与知识无关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减少粗心、漏题、笔误等一些不必要的失分。这样,那些“聪明但不细心”的学生一定能在成长中飞跃一大步。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九
前两天,我阅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一开始阅读,我充满了迷茫的,有很多的地方不懂,也比较难以理解,随着不断的阅读,这本书给予我不断的震撼,让我沉浸其中。
我们知道,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课程意识逐渐苏醒,但是在课程的实际开发和建设中,却又存在着太多的盲目性、随意性,背离了课程的本质,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真谛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而此书尝试用一种“中间”的话语方式,游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既有理论的色彩,又有实践的温度,是老师们能够看得懂也能够看得进去的课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些潜能的挖掘需要相关外部条件的激发,课程就是这样一块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因此,如何设置和有效开展课程又成了新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
我们有些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对他们来说课程就是自己课表上的课,这些课表上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课程属于什么类型,他们更多关心自己如何按计划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关注不够,这样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中,课程的定义得到逐步发展,课程的内涵越来越宽泛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持有一种整体的、敬畏的育人意识,在我们的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任何影响、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谨慎对待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这些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好。
对于课程的理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层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文化上挖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远,又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既有长远战略考虑,又有清晰可操作的课程愿景。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课程的“局外人”,而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学生意识、结构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反馈意识,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整体规划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
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学校课程建设,我们正整装待发!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
前两天,我阅读了万伟老师的《课程的力量》一书,一开始阅读,我充满了迷茫的,有很多的地方不懂,也比较难以理解,随着不断的阅读,这本书给予我不断的震撼,让我沉浸其中。
我们知道,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课程意识逐渐苏醒,但是在课程的实际开发和建设中,却又存在着太多的盲目性、随意性,背离了课程的本质,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真谛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而此书尝试用一种“中间”的话语方式,游走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既有理论的色彩,又有实践的温度,是老师们能够看得懂也能够看得进去的课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但这些潜能的挖掘需要相关外部条件的激发,课程就是这样一块有可能激发孩子潜能的试金石。因此,如何设置和有效开展课程又成了新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深入思考。
我们有些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对他们来说课程就是自己课表上的课,这些课表上的课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课程属于什么类型,他们更多关心自己如何按计划完成自己的课程内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关注不够,这样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正因为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中,课程的定义得到逐步发展,课程的内涵越来越宽泛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各种情感体验,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方案,无计划、无意识地对学生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经验也是课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老师应该要持有一种整体的、敬畏的育人意识,在我们的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任何影响、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课程,我们要谨慎对待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这些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好。
对于课程的理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层面,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文化上挖掘,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特点、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远,又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既有长远战略考虑,又有清晰可操作的课程愿景。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不是课程的“局外人”,而应该是课程的“创生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学生意识、结构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反馈意识,我们要从这六个维度来整体规划我们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
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学校课程建设,我们正整装待发!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一
作为一名学生,读书一直是我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我上大学的这些年里,我参加了各种不同的课程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程读书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的读书经历中,我发现对于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我可以更容易地投入其中。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对一个主题感到好奇时,我会主动去寻找更多的资料并深入解读。我会思考和提出问题,以扩展我的知识领域。相反,当我对某个主题不感兴趣时,我往往会缺乏动力去努力学习。因此,我意识到选修课或自学课程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非常重要。只有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我们才会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段: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对于领会和吸收知识的重要性。纯粹的阅读和听讲并不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我意识到多种学习方式的互补性。除了课堂讲解,我会寻找其他资源,如教学视频、研讨会、实践实验等。这样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灵活地调整学习方式,适应不同的学科和知识点。
第四段:反思和总结。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也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在我的读书经历中,我意识到重要的是细心观察和思考。我试图将书中的知识与我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时候,我也会和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分享我们的看法和体会。这样的反思和总结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五段:实践应用。
最后,课程读书的体会对于实践应用至关重要。知识没有实际应用,它只是一个空洞的理论。在我的读书经历中,我始终将实践应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实习以及独立的研究项目,我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和经验。实践应用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还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课程读书的体会,我意识到兴趣、多元化学习方式、反思和总结以及实践应用是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关键要素。这些心得体会指导我成为一个更有动力和创造力的学习者,在我的学术生涯中取得成功。我鼓励每一位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我们才能在学术领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二
我相信,有一本书,一定藏在远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月光在云层上抛洒,像银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云层。星在耀,月在浅笑,夜很安祥。蓦然间,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晶莹的光流进我的心灵。
朱自清原名自华,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欣赏着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杆颤动,拨响了我心中的琴弦,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思绪辗转于柔肠,无奈的感悟,隐没了意图,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爱冷静,爱独居----在这种不满现实,想自由,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感情,当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随着波动起来。”
看着看着,月光躲进了云层,蝉声,蛙声,声声入耳,《采莲赋》,《西洲曲》让心凉了一地,无奈,这一夜,我辗辗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但更感觉到作者厌恶现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笔与“白色恐怖”作斗争的精神,令我敬佩。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三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西方教育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别,人们习惯于将西方教育定位于:自由、民主、开放、没有严格的教规。这也是我最初对西方教育的一个初步认识。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开始发生变化。原来在像美国如此自由开放的校园,也是强调学生要被管理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样会让更多孩子失去成长的方向。
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疑惑了,甚至有点迟疑了,《优秀是教出来的》难道这又是一本讲述优秀案例亦或陈述教学原理的著作?带着疑问,我翻阅了起来,书里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正相反,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些似曾相识的常见、琐碎的小故事,但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而正是这常常被忽视的“细节”却被克拉克先生“捡起”,成了“法宝”,成了教育的“魔法师”!克拉克先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到“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着手――创造出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克拉克先生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在日常的工作中,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2.主动询问表关心。克拉克要求他的学生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一个问题,他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但现实是,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好像都喜欢当演讲家,而不太热衷于当一个热心的听众,其中的原因好像是大家都喜欢当主角,但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注重一些人与人交往的礼节,在这个规则中,克拉克先生就向我们讲解了与人交往的礼仪,感觉自己又长了一些见识,而且这些也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3.别对作业发牢骚。克拉克先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允许有人抱怨或者发牢骚,如果谁这样做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我想很多人都不喜欢那种喜欢抱怨的人,因为他们的抱怨,会让我们的心情也糟糕起来。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强调自我,他们喜欢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哪怕这个人是他们的老师或者父母。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唯老师和父母的话是从了,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这点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的。
优秀教师就是能够把工作做得极致的人,克拉克先生就是做了很多我们大家都容易忽略的事情,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也要努力要求学生做到,也许这些和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只要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有价值,我们就该去努力做啊!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不再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读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有幸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门课程,通过阅读各类书籍,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在这门课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通过读书,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虽然每天都在课堂上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但本科的学习范围还是有限的。而通过参加这门课程,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各种不同领域的书籍。有关历史、文学、哲学、科学等等各个方面的著作,丰富了我的学识。我读到了许多经典的著作,如《红楼梦》、《资本论》、《人类简史》等等,这些书籍丰富了我的知识库,也使我对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
其次,通过阅读,我培养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获取信息。在读书过程中,我开始注重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我学会了提炼书籍的主旨,发现关键信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效果。此外,阅读也锻炼了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此外,我在读书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和启示。很多经典的著作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与之的对话,我得以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发展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在读《活着》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珍惜。在读《人性的优点》时,我学会了理解他人,尊重差异。这些思想的启示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重要性,激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最后,通过读书,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读书是一个良好的陪伴者,当我们在孤独和无助时,它能给予我们力量和鼓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我从书中获得了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内涵,也有助于我坦然面对一切困境,并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在读书过程中捕捉了知识的精髓,培养了阅读能力,并受到了许多启发和宝贵的体会。读书不仅使我从知识上得到了丰富充实,也使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满足。因此,读书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和享受。我希望能够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并不断探索和学习更多的书籍,为我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五
身为一名老师,从前如果有人问我:“优秀是教出来的吗?”我可能会考虑再三而不敢回答,但看完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之后,如果还有人问我相同的问题,我会很坦然地回答:“当然,优秀绝对是用心教出来的!”风度是可以培养的、礼貌是可以教的、人品是可以训练的。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来,不过身为教师要很努力,而且后面还要有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才行!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五十五个教育的细节,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却为了竖立孩子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其实这些细节班规和我们现在教学所要求的都很相近,只是近几年来教育观念的变化,有些人认为不用太注重生活礼仪、班级常规和服装仪容,只要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但我们要让家长和学生知道,在美国的校园是很自由开放的,还是那么强调学生是要被管理的。
克拉克认为:“孩子当然要管,生活小细节更要管”、“如果不管孩子,一开始孩子也许会喜欢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尊重你”、“孩子喜欢有所适从,喜欢有个权威人物”。这些规则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因此所谓的“克拉克大惊奇”是:学生其实是不喜欢放任无约束的,他们希望有人管,愿意被管,不过这个人必须让他们心服口服,而真心与学生相待,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成为那一位让学生心服口服的人。
优秀玩出来的课程读书心得(案例16篇)篇十六
教师职业充满辛苦与压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家庭琐事让你身心俱疲时,不妨找个空闲充充电让自己继续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坚持去打拼,比如遇上这本名叫《优秀是教出来》的书。
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这是书中深深打动我并时时回荡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书中精心挑选的二十四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也将激励我不断奋进,不断追求,不断反思。教育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勤耕不辍,更应该让自己变得有爱,有智慧,有执着,有自信。正如于漪、余映潮、汪杰良、万耀平等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从而让自己深受学生喜爱,教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也“让每一位学生都优秀”。
优秀的老师注重课堂。
于漪老师,用自己的一生在备课,她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备课模式,边教边改,精益求精。窦桂梅老师庄严地把课堂当成人生来设计,万分虔诚地倾注了所有的精神和情感,用一颗最真挚的心去跟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主人公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去触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余映潮老师为上好一篇短短三十七个字的文言文,毫不犹豫地跳进从古到今浩浩荡荡的研究资料里,默默地把三十七个字变成了十万字,又把十万字变成了一堂课。孙维刚老师的数学课,“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不仅对本学科的知识了如指掌,还对其他相关学科和相关知识如数家珍,真可谓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魏书生老师磨教学能力,磨教学态度,磨人生哲学,他从每一个细节去琢磨,从板书的形式架构到上课时语音语调语速,从学生身上汲取课堂上的每一丝可能性,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老师聆听学生心声。
霍懋征老师的“攻心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变得“聪明”、积极。她把自己的人教育归结为“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王春易老师从“善讲”到“不讲”,毅然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学”的常态,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钻研思考找到潜能和自信,真正习得学习的本领。李镇西老师说“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他把不把孩子当成大人,不把孩子当成敌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去发现当老师的。乐趣。尊重“集体”的力量,让班集体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尊重学生的“犯错”,用自己的尊严换回学生的尊严。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真的感触颇多。书中告诉我优秀是一种力量,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请你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