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具体事实和见解,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相关主题或事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报告,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样例供大家参考。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一
1、行业趋向专业化、规范化。
限的力量投入到某个领域,做的比较精;第三是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企业认为礼品业未来最大的障碍是行业标准不规范,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其他选项。
入wto之后,中国礼品业还面临着外资企业的挑战,更应该强化规范经营,分工合作,走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2、品牌、个性礼品将是今后礼品市场的宠儿。
礼品行业企业多而小,品牌意识还不强,像深圳礼品行业近2000家企业中,有自己注册商标的企业还不到20%。
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没有品牌的商品不会有广阔的市场。
牌。如果说在礼品市场初期,客户关注的还只是价格和样式,那现在的客户对产品的品牌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业实施品牌战略,评定全市礼品的知名商标。此举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保护注册商标的意识。
低了利润,高附加值只能出现在好的创意和设计上。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增长使得个性礼品市场日益扩大。
3、行业商会的作用日渐凸现。
不断增加。
国工商联礼品商会筹备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礼品商会筹建之初期望起到的作用有:
加强企业间沟通和对外交流合作,树立行业形象,为企业争取发展机会和平台。
化合作。
可以通过评选等打造自己的行业品牌,这对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是很有用的。
和企业的基础上,推出礼品行业统一标准、制度。
成为传递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了呼吁的力度,能够加快问题的解决。
组织业内人士进行专业培训。
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而且他们对国外同行的先进模式有着一定的研究。商会在培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商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
规划、协调上发挥着很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和行业的规范化,商会的作用会日益明显。
4、加强交流与合作。
的交流合作,并且希望新成立的礼品商会能给这种合作预想提供一个实现的可能。
大大改善,合作需求上升,在信息化的现代市场,交流合作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5、连锁经营模式逐渐扩大。
连锁经营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经营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速度很快。连锁经营有几点优势:
品牌统一,有效提升了形象,节省了广告费用,客户信赖感和安全感都增强。
统一、规范的管理减少了每一个连锁店的管理成本。
统一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使得采购流程变得简单。
集中及定期的培训将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共享丰富的设计资源,节省研发力量。
连锁经营也吸引了礼品行业的经营者,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0%的企业已经开展了或者正准备开展连锁经营。
一些已经建立起自己成熟的连锁品牌,有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说有一些礼品连锁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公司。
品占有更多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对这个市场抱有足够的信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二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白酒项目产品市场调研。
(一)白酒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研。
(二)白酒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研。
(三)白酒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白酒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白酒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六)白酒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白酒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白酒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白酒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白酒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白酒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白酒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白酒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三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白酒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白酒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白酒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四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蒸馏酒。白酒系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白酒按香型分类,主要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等香型,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全部白酒市场份额的.70%。2017年白酒行业复苏延续,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超20%;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行业分化,中高端白酒延续高增长;白酒市场的投放总额达26890.89万,整体趋势小幅上升。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五
(一)、城市基本背景4。
(二)、城市宏观经济概况4。
二、xx市房地产市场概况5。
(二)、土地市场相对疲软5。
(三)、商品房市场价格6。
(四)、市场供需分析6。
(五)、市场特征分析6。
三、项目周边市场状况6。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六
金融安防行业是安防技术应用的先驱,是规模化应用安防产品尤其是监控产品最早的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金融安防行业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与系统集成、报警运营与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朝阳产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安防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左右,行业总产值达到3250亿元左右,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40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1850亿元。
近年来,金融安防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骨干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与品牌塑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产值过亿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几十亿的规模;同时,约有20家安防企业成功ipo,约有30多家上市企业将金融安防列为主营业务之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二、金融安防行业特征。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作为货币流通的基本场所,涉及大量现金、有价证劵及贵重物品的直接交易,普遍具有规模多样化、现金量大、出入人员复杂、重要设施繁多、管理范围广等特点。因此,长期以来,金融行业都是安防产品应用的“金牌大户”,金融安防行业也在金融监控系统升级和联网中不断发展。金融安防行业一般包括音视频监控、广播、通信、门禁、报警等各类软硬件系统。
2.技术特点。
作者单位:518000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场外市场部。
与一般的安防行业相比,金融安防行业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一方面,金融行业对安防软硬件要求更严格,要求音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更高的参数要求,从而实现对金融营业网点的无盲点监控;另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网点分布广泛,导致安防系统也较为分散,这就对安防系统的集中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技术水平。
金融行业属于重点安全防范单位,为高风险的防护对象。金融安防行业也因此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一是要求音视频监控系统更为安全、实时、流畅、清晰;二是要求音视频监控、广播、通信、门禁、报警等各类软硬件系统具有高度的联动性;三是要求软硬件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兼容性;四是要求网络系统分散建设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和集中性。
三、金融安防行业发展趋势。
1.金融安防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金融网点超过35万个,到2014年,我国atm机将超过40万台;与此同时,更加便捷的atm机和自助银行将成为下一步各银行发展的重点。而且,金融行业对安防软硬件系统采取“五年一更新”,外加定期的设备更新、系统升级,已经形成了每年10亿规模的安防市场,金融领域对安防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
2.金融安防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网络设备的日趋完善,数字化、联网型的安防软硬件系统将更为普及,并逐步取代目前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而且,金融安防产品与技术也将向智能识别、检索、分析与控制的方向发展,大幅提升产品的清晰度、流畅度。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七
(二)白酒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白酒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白酒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白酒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白酒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八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白酒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白酒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九
评价分析报告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电影的市场研究报告,欢迎查看!
20xx年7月份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8.2%,引发业界热议,担忧之声此起彼伏。8月份票房同样战战兢兢,截止24日仍然不见超越去年同期水平的迹象。直到31日电影票房累计至40.66亿,才终于让暑期档(6月至8月)票房以200万之差平稳收官。
关键词:互联网、电影市场。
1、总论,包括项目名称,利用外资方式,主办单位,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背景,项目具备的条件等。
2、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与性能、市场需求情况,生产规模的方案论证,横向配套计划,产品国产化问题及销售方式、价格,内外销售比例等。
3、主要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及其来源,包括采用技术、工艺、设备的比较选择,技术、设备来源及其条件与责任。
4、选址定点方案,包括定点所具备条件(地理位置、气象、地质等自然条件,资源、能源、交通等现有条件及其具备的发展条件等)、所定厂址的优缺点及最后之选定结论。
5、企业组织的设置与人员培训,包括组织机构与定员、人员投入计划与来源、培训计划及要求。
6、环境保护内容。
7、资金概算及其来源,包括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资本构成及资金投入计划。
8、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包括项目实施进程及施工组织规划等。
9、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包括静态的财务指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汇平衡分析等。
10、综合评价结论。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
欣喜的是,中国农业银行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的批准,终于让我们踏上了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征程。
一年来,在州分行党委特别是分管行长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分行垂直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在各位同事的配合下,我按照上级行及本行领导赋予会计结算部的工作职责,团结和带领我部员工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会计内控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绕我行的基础管理差,内部控制力弱的问题,我行于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查找了我行会计基础管理方面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行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会后不久,会计结算部正式单设。作为会计结算部的负责人,我把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以抓《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会计内控管理尽职指引》和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上签订的《会计基础管理及内控建设责任书》的落实为契机,把各级行的行长、分管行长、会计部门(职能所在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监管员以及人事、监察等相关职能纳入会计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大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体考核,让会计内控管理关系更清晰,会计内控管理层次得到提升。
2、坚持按季组织开展监管检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监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季度对各县支行各经营机构组织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从已经结束的前三季度监管来看,累计查出问题273个次,绝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或改善,处理或建议处理责任人96人次,其中扣发考核性工资44人次,扣款金额7750元,向州分行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积分建议52人次。我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监管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监管,我们的会计内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3、坚持值班制度,提高预警信息核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会计监控系统的监督作用。
州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后,我对会计监管系统的在线值班非常重视,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值班员每日在线值班监控预警信息,督促网点机构会计主管按时核销预警信息。对督办信息及时分配给包片监管员进行核实回复。节假日轮流值班,值班员轮班或休假交接时,通过“值班交接”功能进行交接。值班工作的加强,直接促进了我行预警信息核销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人员产生了一种持续的强大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4、注重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2011年,我认真贯彻落实会计主管委派制,倡导提高会计主管待遇,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会计主管履职能力。2011年,我督促对在同一机构履职满一年的会计主管进行轮换调整,全州九个营业机构共轮换会计主管六名,新委派会计主管三名,增派会计副主管两名。我按月组织召开由分管行领导、直管网点会计主管、会计结算部人员、网点负责人等人员参加的会计主管例会,分析内控形势,学习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会代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我行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认真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我行会计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会计工作上水平,为我行经营改革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着重应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内控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银行会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内控建设,确保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好”是指质量、安全,“快”是指速度、效益。这是在强调内控优先,是一种发展观念的转变。对银行来讲,首先就是要讲风险、内控,然后才是效益、发展。
计监督职能,全面提高会计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纳入会计的视野;所谓“协调”,就是要使会计工作与全行整体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会计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力建设。要坚决贯彻“内控优先”的理念,特别是在案件防控工作中,要“警钟长鸣”。人员管理要常抓不懈。要通过强化培训、完善“技防”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等多种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强化问责,不断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2、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农业银行每位员工的服务和言行举止直接体现农行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总行制定专门的守则来统一规范全行员工的行为准则,弘扬良好的职业操守,倡导按规则为人做事的风气,是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行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学习好、领会好、遵守好《守则》,将有助于规范全行服务标准,提升全行金融服务水平;有助于防范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利于推动全行合规文化建设。为达到规范行为、培育文化、弘扬正气、改善形象的目的,我按照怒江州分行开展《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组织我部员工和业务条线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检查评价和总结验收各阶段的活动。
我本人参加了省分行开展《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视频会议。反复学习了褚行长“一把手”所作的“学习第一、认真第一、责任第一”的精彩而语重心长的讲课。通过会计主管例会和部务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集体学习《员工行为守则》并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组织部室员工参加网上测试并全部顺利通过。我还公开在部室内进行了述合规,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同时组织部室员工进行对照检查评分,签署了《承诺书》,教育检查活动所形成的材料已整理移交办公室。
通过集中系统的《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守则》的内在涵义,更准确地把握《守则》具体条文与精神实质,让我知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自觉用《守则》标准规范自身行为。我决心认真执行《守则》,率先垂范,力求在部室内和条线上形成守法合规氛围。
三、加强金库管理,规范金库运转。根据总行和省分行对金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日趋严格的管理要求,我按照分管领导的安排,牵头组织成立州分行现金管理中心,在人员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对金库门进行技术改造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按照制度要求对中心金库实行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不符合保留条件的兰坪金顶营业所金库积极组织撤并。按制度要求监督并亲自参与查库,把金库管理作为每次会计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在分管领导的重视下,我行查库“飞行队”的工作得到加强,一是调整充实了人员,二是先后组织了20余次突击查库活动,检查了辖内大小所有金库,通过专项督导,诸如损伤券解缴人行、假币收缴流程不清、库存登记簿券别与实物券别不符等问题得到及时纠正,金库门不合规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强化对全辖库款安全管理,健全金库管理制度。
四、配合风险资产管理部(资产处置部)做好不良资产剥离各环节工作,确保剥离数据准确无误,做到了应剥尽剥,顺利完成了上下级行之间剥离款项的清算。
不良资产剥离是农行财务重组的重要环节,其中与我部工作联系紧密的是剥离前对拟剥离不良资产的核对确认工作和剥离时对在剥离范围内但不符合自动剥离条件的资产进行手工录入剥离以及剥离后续账务处理几项。
为确保整个剥离工作万无一失,对以上工作我都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及时指导辖属机构对拟剥离不良贷款按户逐笔进行核对,确保cms贷款凭证号与cas贷款账号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确保两系统户名、基准日余额和当前余额一致,不一致的,查明原因,按要求做了整改。对拟剥离非信贷不良资产,按照剥离要求,认真及时组织有关支行做好拟剥离非信贷不良资产账务划转信息的准备工作,逐个账户填写《非信贷不良资产账务划转信息清单》,规范填写账户合并、拆分信息表,确保剥离日成功划转。
根据财政部最后确定的剥离要求,财政部只对基准日本金支付对价款,对基准日表内外利息和基准日后新产生的表内外利息,都不再支付对价款,需要无偿剥离,并且基准日后收回的表内外利息需无偿剥给委托处置行。因此,要对系统已自动进行账务处理,但不符合财政部要求的部分账务进行冲正,同时,还要对系统未能自动完成账务处理的部分账务进行手工处理,才能最终完成不良资产剥离的全部账务处理。我和我部员工在资产处置部和各经营机构同事的配合支持下,在十分紧张的时限要求内,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所有后续账务处理,顺利完成了上下级行之间剥离款项的清算,为剥离工作划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五、做好外部审计信息申报表的填报和新会计准则报表转换工作。
2011里,总行继续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我行年末和2011年中期进行全面审计,因两轮外部审计不同于以往的外部审计,审计结果将对各项战略举措产生重要影响,其时间的要求是刚性的,贯穿于审计工作的计划、实施、汇总沟通等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给县支行及基层营业网点增加负担,我把绝大部分的信息申报表填报任务自己承担了下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实施新会计准则是我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2011年,我一是按照上级行统一部署,完成年度全行会计报表转换的信息采集工作。二是定期做好2011年中期(季度、半年度)及年度会计报表转换。三是在四季度,陆续完成了新旧准则差异的落账调整,实现在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层面与新准则对接。
六、组织会计核算清理,净化账面数据。为建立清晰、严明、规范、有效的会计核算新秩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合规,为股份公司发展奠定会计核算基础,同时也是落实外审管理建议,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我积极组织辖内各县支行、各营业机构就存款、贷款等方面不规范、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彻底整改,补充、完善和改进不完整、不精细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合规性、真实性。
七、推广上线指纹认证系统、集中对账管理系统和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等一批新系统,管理手段得到创新和加强。
针对基层网点“明码、飞卡”的问题,推广上线“柜员指纹认证系统”,
实现柜员身份的活体认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明码、飞卡”问题。针对对账管理不到位,对账率偏低的问题,在对全州单位结算账户摸底清查的基础上,推广电子对账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对账,实现对账、记账的分离,提升对账管理层次,增强对账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
如果说我的努力对会计工作有所推动的话,那最重要的不是我做了什么;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们还有什么没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褚行长提出的“学习第一、认真第一、责任第一”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提升自身修养,把“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一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种不需要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最为不懈的追求。
在管理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队伍建设,夯实会计管理基础,创新内控管理技术手段,强化会计内控管理,提高清算业务处理能力,认真推进新会计准则实施,严格控制会计操作风险,努力适应农业银行股改需要,保障业务经营顺利进行。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一
20xx年3月6日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计划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以及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
具体包括:。
4、电影院广告放映经营权逐步回归到电影院,制片方可再经营贴片广告。协议内容包括三项:
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不超过18%升至25%;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
从全国影院票房分档来看,1000万~20xx万票房的影院有208家,1000万以上票房的影院有290家(出自艺恩咨询)。
影院的影厅大小组合:根据场地、电影的综合效果、经营效益、管理,一般合理的组合是300座中厅+150~200座的中小厅+100~150座的小厅+50~100座的豪华厅。
单座投入产出:假定二线城市或三线发达城市,8厅/1200坐席/中高端影院,单座成本大概0.86万元,单座收入大概1.6~2.1万元。投资回收期:假定上座率为30%,投资回收期为5年;上座率35%,投资回收期为4年;上座率40%,投资回收期为3年。这里假定租金成本为15%。前期投资成本、租金成本、上座率是影响投资回收期的几个重要因素。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二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产业研究项目,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聚合业内研究精英,在掌握翔实数据与丰厚的调研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自2007年推出以来,以权威的数据与精湛的分析广受业内好评。
第一章2011年电影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2011年电影投融资背景。
三、经济转型和房地产紧缩政策,使得大量业外资本转投电影产业。
第二节2011年电影投融资状况分析。
一、投融资方式分析。
第三节2011年电影投融资特点。
二、在具体操作方面,我国电影投融资运作手段更为专业成熟,投融资体系更为完备。
三、中低成本电影越来越吸引投资目光。
四、电影投融资出现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向全媒体融合的趋势。
第四节电影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二、对策研究。
第二章2011年电影制片生产与制片主体分析。
第一节2011年电影刨作生产分析。
一、2011年电影创作生产基本概况分析。
二、国产片类型分析:主打类型不变,多元化格局渐显。
第二节2011年重点国产影片分析。
一、票房排名前30位的国产电影制作团队核心人才分析。
二、合拍片:发展势头良好,仍需纵深推进。
第三节2011年电影制片企业发展分析。
一、国有制片企业发展分析。
二、民营制片企业发展分析。
三、其他制片企业。
第三章2011年电影院线和影院经营分析。
第一节2011年电影院线整体发展态势分析。
一、各大院线迅速扩张与局部市场过热现象并存。
二、民营企业竞相圈地与国企缺乏后劲、外部借力现象并存。
三、院线外延式发展模式与经营多元化现象并存。
四、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秩序有待加强。
第二节重点院线发展分析。
一、万达模式独树一帜,坚持全资建设影院强化品牌管理。
二、民营院线积极扩张,成就市场上升动力。
三、国营院线作为市场中坚,改革调整、稳步发展。
四、2011年院线发展总结。
第三节2011年强势影院分析。
一、2011年票房排行前100名影院分析。
二、近三年票房十强影院对比分析。
第四节代表性影院经营情况分析。
一、中心城区影院经营分析。
二、城市郊区影院经营分析。
第五节全国城镇影院布局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影院布局和特点。
二、影院发展的问题和趋势。
附:20ll影院调查问卷分析。
第二节2011年战略发展的效果概况。
一、延续十年的票房增长。
二、国产片的市场主导份额。
第三节国际比较视野下的2011年整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章2011年电影市场总体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1年电影市场发展概述。
一、2011年电影市场新特点。
二、电影市场升值与市场主体的转变。
第二节电影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促进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第六章2011年电影市场分析。
三、中小影片的经典案例。
第二节影片市场类型分析。
第三节2011年发行市场与发行公司。
第七章2011年电影票房分析。
第一节城镇化进程中对电影市场的推动。
第二节周档期、新片首映、次周放映市场分析。
一、2011年周档期票房分析。
二、新片首映周票房数据分析及价值评估。
三、新片放映第二周票房数据分析。
第三节节假日档期市场。
一、节假日档市场分析。
二、喜忧参半的国庆档分析。
三、暑期档影片实力均衡,联手推高市场。
四、贺岁档的“蝴蝶效应”
第四节市场评估与拐点的到来。
第八章2011年电影观众分析。
第一节观众构成与观影偏好分析。
一、电影观众的自然构成二、电影观众的社会构成三、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分析。
四、电影观众的影院选择分析。
五、电影观众的广告态度分析。
六、结论。
第二节电影观影人次分析。
一、电影观众人次的演变。
二、影响观影人次提升的外在因素。
三、影响电影观众人次的内在原因。
四、2011年电影观众人次结构变化的拐点。
五、市场的蓝海——创造更广泛的观影群。
第九章2011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2011年暑期档公映影片分析。
一、影片的观看率。
二、观看因由分析。
三、观众满意度分析。
四、满意成分分析。
第三节重点影片深层消费元素分析。
一、《建党伟业》。
二、《武侠》。
三、《变形金刚3》。
四、《窃听风云2》。
第十章2011年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析。
第一节电影广告的兴起。
第二节电影广告的媒体化时代。
第三节电影广告经营主体与经营模式。
一、电影媒体的经营主体——央视三维电影传媒。
二、电影媒体的经营主体——晶茂电影传媒。
三、院线自营电影广告的“万达银幕”映前广告公司。
第四节影院广告发展前景与对产业之作用。
第五节电影广告市场存在的问题。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当我们站在现实的制高点,放眼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思索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的未来走向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国进口影片数量的增加与外资影院的出现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的交流将更加广泛;观众观赏需求的多样化将对电影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国际化的电影市场,电影企业和电影产品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更加完备的电影产业体系与之匹配;这就要求,电影业必须要加快法制建设、加强电影资源管理、进出口管理、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管理。那么如何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电影产业,加速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呢,以下补充介个战略策略:
一、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是一个企业充满活力的基础。曾经成功推出国内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的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在1996年横空出世,在其首任总经理张和平的带领下,紫禁城影业公司推出一系列卖座影片。张和平说:“紫禁城影业公司的成功源于一种适应市场新形势的新机制。”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是一家国有股份制电影企业,由北京市文化局下属的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和北京市广电局下属的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参股组成。正是这种现代企业形式下的“强强结合”,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同时能够把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以资产为纽带的跨系统重组的形式,从体制到内容真正实现了电影业呼唤多年的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股份制的新的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了优势互补的长处,从各个股东单位调集人才汇聚在一起进行电影策划、制片、发行一条龙的流水线作业,各个单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紫禁城”创业。“紫禁城”的新体制更有利于发挥出面对市场对艺术产品进行“创作加运作”的优势。
各地的电影厂在去年都已完成改制,目前还面临着改制后如何突围出去的问题。对于在机制上还没有完全走顺的地方电影厂,丹增认为,国家还是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对其进行资金和政策的配套扶持,不然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各地电影厂容易自生自灭。
二、开拓融资渠道。
在融资策略上,应努力培育资本市场,提高电影产业的公信力,吸纳更多不同行业资金进入电影行业,拓展融资渠道;也可吸纳国际资本,利用国外游资,促进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尽管我国电影企业或中小电影企业投融资难,但是渠道和途径可以开发,通过学习,可以在电影投融资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
三、在市场运作上,应引进一整套的国际惯例,在对市场进行研究后,探寻适宜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在探寻电影产业化发展模式时,应从横向沿着电影产业链的发展脉络,在注重相关产品逐级开发的过程中,将营销观念贯穿始终,以使电影产业在整合营销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发展。
具体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如:在制片策略上,应注重电影产品结构的类型化和多样化。应特别注意娱乐片的拍摄,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来寻找创作题材,尽量拍出具有国际性的影片来,如《黄河绝恋》、《洗澡》等,就试图通过一种国际化的商业运作方式来强化电影的全球性,使之走向国际电影市场。关于电影的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主旋律电影还是娱乐片,都应在广泛吸收融合世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本着对本土生活的一种真诚和挚爱以及一种深刻的洞察和体验,来表现和诉说一种“东方主义”的精神和情怀。如,中国三、四十年代最卖座的影片《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最好的例证。香港电影以全球华人题材的娱乐片为主流,照样形成了与美国影片抗衡的局面。这些都应值得业内人士仔细研究。
四、3d是电影未来。
2009年岁末,《阿凡达》3d飓风袭来,重塑电影工业。“电影行业正受益于先进技术的发展,《阿凡达》通过最新的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展现的方式。”鲍勃·皮萨诺如是说。《阿凡达》全球破纪录吸金27亿美元,全世界都看了3d新技术带来的收益。为此,韩国专门成立政府基金支持3d技术发展,一些保险公司也对3d电影启动了支持程序。至今年3月初,国内影院的立体银幕已经增至1100块,并以每月30%的速度增长,到10月预计将至少有2000块。
数目如此之大,发展中国自己的3d影片产业已箭在弦上。不过,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3d影片与国外相比,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和经验。
曾执导过《太极旗飘扬》等作品的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坚信“3d一定是电影的未来”,但他提醒,拍3d电影时仍然要从市场的反应来考虑,不能盲目拍摄。“3d救不了烂片,讲好故事才是基础。”这也是众多业内人士达成的一致共识。
五、培养、造就和云集一批能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综合实力的电影业各类人才。
“只要能够明智地运用各种资源,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那么人类就可以摆脱危机,而且几乎可以实事求是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建立未来世界。”(罗马俱乐部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态度)。
目前电影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正是由于人才的不足,优秀人才的造就、整合不足所致。中国的电影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急需组织类似于突击队式的团队,这一团队需要整合匹配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实战技能的各类优秀电影人才,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整合作用,形成一种态势。
六、整合打造具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电影企业集团,要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包括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兼并联合与重组,实现电影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团化。
从对跨国企业竞争力的考察我们看到: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是由规模经济、技术优势、出口能力以及广告促销等多方面的优势共同构成的。企业在兼并联合与重组中,不仅可逐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还可在面向全球市场时,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与优化。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并购为例,两种不同经济的重组融合必然加速新旧媒体合纵连横的脚步,强化整体竞争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国的电影企业在实行强强联合的优化与重组时,不仅应着力整合组建具有综合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如,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等,以启动激活国内电影市场,形成竞争的格局;同时还应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影企业集团,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应当把全国有实力的制片资源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一种工业化的生产体系,构成一种流水线似的生产方式,即:将大规模的制作基地、完备的制片部门、衍生产品的开发部门、各类专业化的电影人才、懂市场善经营的营销管理人才、法律人才、以及所拥有的院线等,即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运作机体,分工缜密的人员体系,形成自己的整合威力,以使中国电影能有效地强化自身的创造力,从而有可能参与国际电影市场的竞争,更好地寻求进入国际电影市场的最佳通道。对于中小电影企业也应着力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各自灵活、新颖、专业化的特色,游刃有余地占领市场。
中国的电影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就必须要研究市场,研究受众,要与全球华人的观赏心理和审美习惯对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创作标准。还要尽快提高电影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电影产品标准化的直接标志就是类型电影的大量出现,如,香港的武打片、台湾的言情片、日韩的浪漫爱情片、好莱坞的西部片等,大规模的电影产业必须要有成批量的标准化产品,因此,电影创作者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和提炼创作素材,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类型电影体系。
在发行策略上,应采取院线制和分账制的建构和操作,应形成多个发行集团化公司竞争的格局,这样由中国电影人操纵和控制的一个新的电影发行网,才有可能抵御外国影片的侵袭。这就需电影发行人踩出两条路来:一是,到电影院去,组建现代化的放映群落;二是,到全国电影市场上去,组建新型的发行公司。
应将imc整合营销的传播体系运用到发行营销的市场活动中,以实现电影企业所有传播活动的统筹策划,充分而完整地发挥电影企业的良好形象,以达到扩大影片销售,提高影片市场占有率,促进产业价值链多项利润回收的目的。
在影院经营上,应更好地谋求综合性影院的开发建设,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市场规范上,应在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使电影企业向着集团化发展,以使电影市场在竞争中走向规范和有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小组,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已占据了当今世界95%以上文化市场份额的情势下,提出国家的应对策略应是:一方面鼓励文化企业投身市场;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逐步开放更多的市场领域,这样有利于提高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尝试以各种方式、逐步地向国内外资本或企业开放。国家还应以立法手段对市场进行规范。政府的经济职能,不仅应对市场实行规范和监管,还应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规则制定,以利于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运用超市场手段扶持精品创作。
有学者提出,应打造电影市场的新平台。而其中首要的要求就是专业化,然后是细分市场,最后是要能利用电影整合商业、资本、娱乐、传媒等资源,形成电影运作的现代化操作系统,其中的六大要素是:“目标、市场、计划、成本、利润、专业”。
在探寻电影产业化发展模式时,还应从纵向对电影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如,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电影市场模式,宏观管理模式等有所把握,因为它影响和制约着电影产业链的整体走向,它所营造出的政策、经济环境,将规范着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策略之六: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电影产业必须加强与相关产业间的协作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经济纽带,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电影产业可以其规模化、系统化吸收众多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开发相当广泛的辐射领域,渗透拓展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如:影院音响器材的更新换代;电影广告业的拓展;电影旅游业的开发等。电影企业应善于“寻找有特殊生存力的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从协作关系的核心开始,在不断增长的规模和范围中投资”,在对市场和空间的不断占领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结束语。
总之,面对当今世界电影发展的特点:
1、高科技特别是数码技术在制片及影院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2、电影后产品开发越来越多样化,电影经济效益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3、电影制作的故事背景和表现手段越来越国际化;
5、跨国电影制作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影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变得越来越广阔开放。因此,中国的电影业要具有竞争实力,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开放的视野去推动和发展。
电影的产业化,就是要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产品系列化开发、现代化生产、社会化参与。因此,中国的电影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四
北京智研科研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从事市场调研、产业研究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强大的调研团队和数据资源,主要产品有多用户报告、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ipo咨询等,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中国产业信息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开通运营的一家大型行业研究咨询网站,主要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
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
我们的服务领域。
中国摄影器材行业调研及行业前景预测。
报告。
【出版日期】20xx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451562。
【报告链接】/research/201609/。
报告目录:
第一章摄影器材行业相关概述第一节摄影器材行业相关概述。
一、行业概述。
二、行业性能。
三、行业用途。
四、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1)统计部门与统计口径(2)统计方法与数据种类。
五、摄影器材行业研究背景具体解读及前景概述。
第二节摄影器材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第三节摄影器材行业特征分析。
一、摄影器材作用分析。
二、摄影器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摄影器材行业周期性分析。
四、影响摄影器材行业需求的关键因素分析五、摄影器材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第四节中国摄影器材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阶段分析。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二章世界摄影器材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世界摄影器材行业运行环境形势分析。
一、北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欧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三、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四、全球经济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五、全球经济政策对摄影器材行业的发展影响分析。
第二节全球摄影器材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三节世界摄影器材行业发展走势展望分析。
一、全球摄影器材行业市场分布情况分析。
二、全球摄影器材行业发展新机遇和挑战分析。
第四节球摄影器材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布局分析。
一、北美地区。
二、亚洲地区。
三、其他地区。
第三章摄影器材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四、恩格尔系数。
五、工业发展形势。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七、财政收支状况。
八、中国汇率调整。
九、货币供应量。
十、中国外汇储备。
十一、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十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十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五
1、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20xx年9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20xx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20xx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20xx年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5700家,银幕数量2.36万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20xx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20xx年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20xx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社会环境。
观影人群快速增长,90后成观影主力。20xx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6%。从观众年龄分布来看,90后已经成为观影主力,占比从20xx年的5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7%,其中,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占比从20xx年的仅4%窜升至今年初的15%。从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8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的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的发展,观众可接受的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整体在高速增长,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从20xx年的61.8%攀升到20xx年的81.4%,国内票房增速除20xx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20xx-2013年都以高出10%的速度增值,但20xx年差值缩窄到5%以内,电影产业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向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xxx4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不过,参照北美电影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动力,在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
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方面,20xx年1月-6月,中国大陆市场票房总计202.4亿,同比增长48.9%。20xx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国产影片117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纵观过去几年的票房趋势,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20xx-2011年大致维持在8-12%比例,20xx年被后者反超为-4%,20xx年恢复反弹后拉大到18%,20xx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进口片的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从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于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0xx年上半年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总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22部,票房81.1亿,吸引2.3亿人次观影;进口影片20部,票房104.9亿,吸引2.8亿人次观影。国产过亿影片票房集中在2-5亿区间,进口过亿影片则在1-2亿区间及9亿以上区间占较多数量。
全球范围内,20xx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20xx年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北美市场放缓所影响。艺恩咨询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影票房仍将保持5%的平均增速。
继20xx年票房出现负增长后,20xx年北美电影票房增速再次掉入负增长,延续了20xx年票房增速放缓之后的颓势,导致110亿美元大关的票房预期成为泡影。缓速增长甚至下降将成为未来北美票房市场的一个特点,原因包括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票价压力、其他发行窗口分流、续集表现不佳、全球发行问题等因素。事实上,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数国家。
不过,20xx年北美、亚洲、西欧仍为全球重要电影票房市场,其中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电影总票房总额突破10%,相较于20x年增长2.5%;相应地,北美由20xx年的30.4%占比下降了2.7%,北美的市场总额进一步被分摊;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总额差距由20xxx年的20.4%,缩窄为20xx年的15.2%,但是中国票房仍不及北美的一半。
产业链延伸、跨界经营和互联网化并购潮将会持续。
影视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的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视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视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20xx年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
在线票务高速发展,电影发行去中介化。
20xx年到20xx年是在线票务高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xx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包括传统线上团购和在线选座)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3.42%,具有市场先发优势的猫眼电影、格瓦拉排名一二,bat旗下的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百度糯米也在奋起直追。电影在线票务主要把握的是电影的发行、营销环节,利润主要来源于票务服务费、宣传发行费。近期,参与联合出品的电影,票务网站参与出品的电影可以最终进行票房分成,票务网站盈利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线票务网站已经部分具有发行功能,未来这一趋势会被进一步强化。
电影营销进入移动互联时期。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最先开始于营销领域。早在门户网站时期,电影互联网营销主要表现为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的娱乐版块发布电影上映信息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这实质上仅是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电影宣传内容向互联网的迁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社交网站时期,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蓬勃兴起,20xx年《失恋33天》迎合了这种传播趋势,在社交网站发布预告片,进行病毒式传播,在票房冷清的11月创造了3.5亿元的佳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营销以其精准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获得广告主认可,20xx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34.3亿元,20xx年达到472.2亿元,未来电影营销移动化的趋势将会加强。
院线集中度提高、影院建设城市层级下沉。
目前我国院线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院线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上游物业租赁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上游采用更为灵活的分账比例及合作形式,提高盈利能力。万达院线的上市刺激了院线市场的资本集中和市场聚集,院线行业将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规模和品牌竞争阶段,大地院线、金逸院线、上海联合等将加速ipo步伐;国内院线或将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5—8条主力院线拥有80%左右市场份额的格局,使得院线市场真正地成熟起来。届时,电影产业链上的放映环节发挥终端优势,在影院银幕数的'增长之下带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扩张。
随着一线城市影院建设的逐渐饱和,影院投资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城市层级下沉。20xx年新增1234家影院,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共建设803家影院,占总影院数的65%,一线城市仅占10%,这表明一线城市对新建影院不再具有吸引力,二、三线城市正式成为院线竞争的主要阵地。除一线城市影院建设市场的相对饱和之外,二、三线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它们的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以上,拥有一定的居民消费能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相对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诱使影院投资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二、三线城市。
1、电影行业产业链。
从传统的产业链来看,电影行业主要分为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和影院四个环节。其中制片和发行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院线和影院处于下游。后续几个部分我们将按此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电影产业链。
20xx年以来,以bat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影视产业,他们以技术、平台、用户思维重塑影视产业链,带来影视产业格局新发化,并在颠覆影视产业链中寻找利润空间。bat从视频平台和渠道端定位,逐步向上游内容环节和终端用户延展,分别通过宣发、ip孵化、众筹投资,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线票务、在线点播等手段,介入内容制作和观众营销,影视产业链节点更趋多元,利益市场化带来新模式和新商业机会,影视内容、互联网模式与城镇经济、居民娱乐消费的连接更加紧密。我们将在企业介绍章节中更为详细的介绍bat在电影方面的业务布局。
互联网化影视产业链。
互联网的进入为电影融资、项目筹备提供了一些便利。融资方面,对于大额资金而言,各种影视线上创投平台层出不穷,直接对接电影片方和资金方,并在项目筛选、评估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使更多的业外资本能够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分享电影产业发展的红利,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对于小额资金而言,众筹在电影产业开始兴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类众筹产品投资门槛已降至100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的投资人。
项目筹备方面,电影项目决策一直以来较为盲目,缺乏理性数据支持。传统电影产业无法记录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沉淀下来,如用户视频网站电影观看数据,影院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海量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项目目标观众属性数据,观影行为数据、ip舆情数据等等,为项目编剧、选择演员提供重要依据,大大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以猫眼电影、格瓦拉为代表的电影在线票务平台蓬勃兴起,对传统电影发行产生了剧烈影响。在线电影票务网站绕过院线和影院,连接观众和座位,并且依靠观众向片方要营销费用,向院线争取排片,打乱了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三四线城市是目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些区域单个影院或城市的票房产出有限,而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渗透成本高。线上发行边际成本低,可提升这类城市的发行效率。
互联网已经成为观众获取电影营销物料的主要渠道,占比92.25%。其中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获得电影上映信息的人群占据43.77%,从视频网站贴片广告、预告片获得信息的人群占据13.35%。微博重传播、视频网站重内容,两者结合成为电影片方进行营销宣传的主要平台。
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主要以票房分账来实现。从目前来看,除去电影基金(5%)和营业税(3.3%)以外,剩下的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占到了43%,院线+影院占到了57%,且无论是国产片还是海外片,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大约都在55%-60%之间,十分稳定;发行环节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类型影片分账比例。
(2)批片是指直接买断国内发行权而不需和制片商分账的电影,电影不局限于美国,发行权购买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整体质量和分账片有差距;扣除电影专项资金及营业税后,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43%,院线及影院分57%。
票房的分账按照层层抽取方式进行:
2.院线扣除分账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发行方;。
4.出品方收到分成后确认收入或缴纳指标管理费(进口片)等相关费用。
除影院缴纳的3.3%营业税外,其它各方不需缴纳营业税;上映后至票房结算至发行方至少需要3个月;结算至出品方需要3到6个月。
2、制片市场分析。
以20xx年为分界点,国产故事片产出总部数开始从稳步增长转为减量减速,国产片从数量竞争开始步入到单片产出效果和票房竞争阶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为电影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院线上映成为衡量影片投资回报的基本要素,国产片上映比例已从20xx年的低谷改善至目前已跨越60%,但对于电影投资制片方,还需关注除上映比例之外的票房总数、票房增长潜力、周票房占比及增长速度等最终产出结果。
20xx年各类型电影中动作、科幻、爱情影片累计票房贡献比例高达66.3%,此三种类型基本上各占22%的市场总额,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细分类型;相反,战争、剧情、纪实等近期观影市场缩小或偏小众的类型影片,累计票房贡献不到5%,相比于魔幻类型的有市场但供给偏少的特点,此三种类型属于市场虚火性质;另外,惊悚类型与魔幻类型一样,存在票房增长和产量优化的提升空间。单片票房占比产出上,科幻、魔幻、动作居前三甲。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7.87%的被调研人群青睐科幻电影。就科幻片而言,国内影市的供给远远落后于中国观众们迅速增长的观影需求。中国科幻片起步正面临“内外困境”。一方面在好莱坞大片的连年轰炸下,国内观众已经被培养出“好莱坞科幻片适应症”,好莱坞影片的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贴切。另一方面,好莱坞科幻大片代表了美国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剧情、技术与思想都是国产科幻发展的软肋,可以说国产科幻几乎还没有真正的积累。但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意味着国内影市的潜力,并会刺激国产科幻加快进步。
国产片中,喜剧、爱情类影片受欢迎程度最高,其中喜剧类型收获超7成受访人群的青睐。《泰囧》、《致青春》和《心花路放》等喜剧和校园爱情片获得巨大成功,致使这类中小成本的电影逐渐受到业内重视。但是,这类影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仍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目的和原则,这些影片开创了电影商业资本的时代,让场外资金看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贴切把握。
目前“ip”概念被热炒,由文学作品催生出热门ip,进而改编成电影的链条式产业逐渐受到行业重视。从调研结果来看,由小说、游戏及动漫转化而来的观影意愿合计达到75.27%,其中“非常强”观影意愿的人群占据37.19%,这意味着优秀的ip在改编电影前确实已经拥有了大量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是电影最直接的受众。但是转化率问题一直是片方的痛点,尤其反映在网络ip上,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人物关系对应、核心情节设计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导致很大一部分改编电影票房未如理想。
电影是动漫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国际化以及衍生性兼备。日本和美国是公认的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动漫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经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美国,动漫电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优秀的动漫电影延伸至全球市场,并借助脍炙人口的动漫角色向其他领域拓展衍生。
20xx年国内动漫电影票房达到30.5亿,同比增长8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1.3亿,同比增长85.2%。具体来看,华强动漫的熊出没票房达到2.48亿人民币,但大部分电影票房在4000-6000万之间,整体格局非常分散。
据艺恩咨询统计,国产动漫电影除了11亿的国内票房之外,还涉及到相关版权收入(海外版权、网络版权、电视版权、商品化授权等)约6.2亿,但与海外的著名ip相比,商品化率明显偏低。
20xx年动漫电影《西游之大圣归来》累计票房突破9亿人民币,击败《功夫熊猫2》获得国内动漫电影票房冠军,与此同时《大圣归来》获得了业内良好口碑,仅700多万元的宣发费用依赖口碑营销逆袭市场。《大圣归来》的成功点燃了国产动漫电影的热情,预计后续与海外动漫电影的竞争中,国漫电影的竞争地位将不断提高。
在制片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xx年电影制片机构top15合占约30%的市场总额,平均占比2%,市场较为分散,主体间的差距区分度不够,行业龙头实力有限。传统电影制片机构中,中影凭借数量优势继续取得的领先地位,万达影视加码电影制作环节,跃居民营公司首位;光线影业主力宣发,华谊兄弟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二者总额占比下降。一九零五网络作为电影频道子公司,在《变形金刚4》高票房的助推下,市场上升最快,进入年度前五。文化投资公司华盖映月参与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心花怒放》出品,分得1.27%总额;以电视剧为主业的中联华盟、华策影视、唐德国际在电影产业利好、影视联动效应作用之下,纷纷进入前十名。
上游制片环节竞争格局分散,究其原因,是新的主创力量和资本不断进入,且电影制片风险共担制度的普及,制作环节新晋力量参与制片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来自新人新作的优秀内容供给仍在爆发中。以20xx年现象级国产影片为例,《捉妖记》参与的制片机构达11家,《煎饼侠》参与制片机构为4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参与制片机构11家,且3部影片的主创团队均为新晋团队。
3、宣发市场分析。
201cc年中国电影发行企业市场总额,发行市场前十机构总份额接近90%,其中中影、华夏由于垄断分账片发行,两家发行市场份额超过50%。中影基本与20xx年持平,继续坐稳头把交椅;华夏以超二成的比例独居第二阵营。光线、博纳和万达跻身top5,影联传媒、福建恒业和安石英纳异军突起,传统豪强华谊兄弟表现较为颓势。
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乐视影业均为纵向整合经营特点突出的公司,在20xx年之后快速崛起。光线传媒从发行环节切入制片,品牌及份额快速扩张;万达影视与万达院线具备“制片-发行-放映”纵向一体化经营基础;乐视影业长于发行,并有乐视网作为新媒体院线渠道支撑。
如果仅考虑国产片市场,光线、博纳、万达、乐视、华谊几大公司发行份额在60%左右。
20xx-2014中国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top10。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20xx年中国电影营销费用从20xx年的11亿元增至20xx年的36亿元,增速从20xx年起稳定在20%至25%之间。从营销手段和方式上看,新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有视频营销、整合营销、大数据营销、跨ip营销、移动营销等。影片要素方面,影评和口碑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超其他基本要素,这意味着ugc模块价值所在,用户参与并完成整个观影流程的闭环,使得影片再次传播。
4、院线、影院市场分析。
我国的“院线制”是在国家行政引导下起步。最初,电影到达观众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供片,采取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放映的模式,为了提高发行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20xx年1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式确立了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体制,由院线直接对接发行制片单位,成为我国院线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xx年6月我国首批30条院线正式成立运营,大多是由当地省市电影公司转制而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xx年底,全国共有院线47条,国有院线占主导,但民营院线快速成长渐成主力。
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院线及影院处于中下游,主要涉及电影的院线发行和放映部分,按照现行的票房分账制度,在扣除了8.3%电影发展基金和税金的净票房中一般可占52%的比例,确保了较好的现金流水平。院线的经营模式主要分纯资产联结、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和签约加盟为主三种模式。纯资产联结以万达院线为代表,能够实现旗下影院的统一品牌和统一管理,海外对标院线也大多是这一模式。以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以广东大地和金逸珠江为代表,而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和上海联合则是以签约加盟为主、资产联结为辅。
我国现有城市院线的经营模式。
截止到20xx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7条,农村院线252条,二者双双增长,但是由于实际上很多农村院线采取得合并运作,因而实际的农村院线数量为231条。未来国内城市院线将在整合、并购之中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运营效率的提高,形成5-8家规模较大的龙头院线;另外,农村院线数量则在政策性扩展保护下缓慢增长。
20xx年城市院线总票房为294.21亿元,国内47条城市院线中过亿院线达33条,同比增长4条。突破10亿院线较20xx年增加4条到10条,主力院线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维持“一超多强”局面。根据院线年度总票房及增速、市场总额等维度,院线前三梯队为:第一梯队,年总票房在40亿元以上,目前只有万达院线属于此区间,为格局中的“一超”;第二梯队,年总票房在20-30亿元之间,分别是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线5条院线;第三梯队是年总票房在10-20亿元之间,分别是浙江时代、中影数字院线、横店院线、北京新影联4条院线。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xx年我国排名前五的院线产出了45.35%的票房份额,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线53.7%的份额,且远低于韩国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较成熟市场,我国院线市场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xx年全球院线集中度情况。
在电影院方面,20xx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新增银幕数为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
新增影院数增长缓慢与影院上座率普遍低下不无关系,20xx年全国影院上座率不足16%,影院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而20xx至20xx年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3%~16%,85%的产能被闲置,这意味着提升上座率与观影频次将大有作为。
5、在线票务市场分析。
在线票务服务在智能硬件普及和人口红利的因素下,迅速发展导致市场扩充,但是竞争同质化严重。截止到目前,全国至少80%的影院已经支持线上售票。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预计到20xx年底,支持线上售票的影院比例将至少提升至85%。
在线票务业务有多方切入,包括影评网站、院线、社交平台、入口类app、团购网站、专业票务网站、电商网站等。下面简单对各类参与方作简单介绍:
影评网站:豆瓣、时光网等以影评、电影评分为重要产品的网站,用户以电影发烧友为主。这类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高,观影频次高,购买转化潜力大,此类网站线上电影用户资源优势强。但一般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进行线下影院拓展。影院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未来对二三线城市的深耕是其未来发展瓶颈。
院线:院线系票务网站建立的初衷在于方便影院会员购票,提高观众的忠诚度。由于直接把控影院资源,院线系票务网站在价格,与制片沟通效率方面,占据优势。院线系票务网站以自己旗下影院为主,影院数量较少是用户不愿意购买的直接原因。
社交平台:由于社交平台已成为电影片方进行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口碑作为观众观影前重要的考量指标,对观影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社交关系相对封闭平台,微博在话题发酵,观影舆论形成、影片造势方面均成为其优势体现。
入口类app:入口类模式主要是在超级app中嵌入直接支持购票的入口,依托本身的用户优势及产品属性(比如地理属性、支付属性等)关联电影票务。百度入口为: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微信入口:app钱包+微信上的院线公众号、支付宝入口:支付宝app的淘宝电影入口。从bat三家入口对比来看,百度覆盖更全面,而微信的入口较深、影响购票体验,但是其朋友圈的广告价值意义重大。支付宝的购票导引主要借助低价票推送,竞争手段单一,用户形成习惯购票意识较难。
团购网站:团购网站拥有成熟的o2o商业模式,且目前同时支持在线选座和团购电影票业务。团购类网站线上拥有多年积累的海量生活服务用户和线下全国各线城市的地推、商家资源布局,三四线城市已充分渗透。目前团购的电影票业务开始分化:一类是细分业务,垂直电影发展,以美团为例,单独成立猫眼电影独立运作,目前在在线选座市场占据35.9%的份额。另一类是以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为主,以构建多场景生活消费,给电影票业务做增量。
专业票务网站:专业票务网站成立时间较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类的票务网站,如格瓦拉、蜘蛛网,还售卖运动场馆等其他票务;一类为电影票专营网站,如卖座网、抠电影。专业化程度高,善于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实施,专业票务网站有自己的用户社区进行观影评论、互动,用户粘性高,体验性好。
电商网站:京东类电商网站的电影票在线售票业务,由于具有流量优势以及健全交易支付体系,电影票导流即可正常运营。由于线下影院资源布局严重不足,在实际业务中,此类票务公司以与专业电影票务公司合作模式为主,接入网票网、抠电影等网站平台。
20xx年中国电影票房线上出票135.7亿元,占到该年总票房的45.8%,同比上涨179.07%。20xx年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收入为60.8亿元,占据63.42%市场份额,其中在线选座占42%,传统线上团购占21%,总体同比增长95.6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线票务市场资源进一步集中,体现在猫眼、格瓦拉等垂直票务厂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由此也拉动在线选座占比快速提升。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六
一、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1、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20xx年9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20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5700家,银幕数量2.36万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20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20xx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社会环境。
观影人群快速增长,90后成观影主力。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6%。从观众年龄分布来看,90后已经成为观影主力,占比从2014年的5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7%,其中,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占比从的仅4%窜升至今年初的15%。从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8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的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的发展,观众可接受的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整体在高速增长,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从的61.8%攀升到2014年的81.4%,国内票房增速除20xx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年都以高出10%的速度增值,但20xx年差值缩窄到5%以内,电影产业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向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xxx4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不过,参照北美电影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动力,在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
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方面,2015年1月-6月,中国大陆市场票房总计202.4亿,同比增长48.9%。2015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国产影片117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纵观过去几年的票房趋势,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2009-年大致维持在8-12%比例,年被后者反超为-4%,20恢复反弹后拉大到18%,2014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进口片的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从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于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0xx年上半年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总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22部,票房81.1亿,吸引2.3亿人次观影;进口影片20部,票房104.9亿,吸引2.8亿人次观影。国产过亿影片票房集中在2-5亿区间,进口过亿影片则在1-2亿区间及9亿以上区间占较多数量。
全球范围内,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2013年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北美市场放缓所影响。艺恩咨询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影票房仍将保持5%的平均增速。
继20xx年票房出现负增长后,2014年北美电影票房增速再次掉入负增长,延续了2013年票房增速放缓之后的颓势,导致110亿美元大关的票房预期成为泡影。缓速增长甚至下降将成为未来北美票房市场的一个特点,原因包括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票价压力、其他发行窗口分流、续集表现不佳、全球发行问题等因素。事实上,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数国家。
不过,2014年北美、亚洲、西欧仍为全球重要电影票房市场,其中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电影总票房总额突破10%,相较于20x年增长2.5%;相应地,北美由2013年的30.4%占比下降了2.7%,北美的市场总额进一步被分摊;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总额差距由201xx年的20.4%,缩窄为2014年的15.2%,但是中国票房仍不及北美的一半。
产业链延伸、跨界经营和互联网化并购潮将会持续。
影视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的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视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视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2014年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
在线票务高速发展,电影发行去中介化。
20xx年到20xx年是在线票务高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15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包括传统线上团购和在线选座)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3.42%,具有市场先发优势的猫眼电影、格瓦拉排名一二,bat旗下的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百度糯米也在奋起直追。电影在线票务主要把握的是电影的发行、营销环节,利润主要来源于票务服务费、宣传发行费。近期,参与联合出品的电影,票务网站参与出品的电影可以最终进行票房分成,票务网站盈利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线票务网站已经部分具有发行功能,未来这一趋势会被进一步强化。
电影营销进入移动互联时期。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最先开始于营销领域。早在门户网站时期,电影互联网营销主要表现为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的娱乐版块发布电影上映信息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这实质上仅是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电影宣传内容向互联网的迁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社交网站时期,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蓬勃兴起,《失恋33天》迎合了这种传播趋势,在社交网站发布预告片,进行病毒式传播,在票房冷清的11月创造了3.5亿元的佳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营销以其精准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获得广告主认可,2013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34.3亿元,2014年达到472.2亿元,未来电影营销移动化的趋势将会加强。
院线集中度提高、影院建设城市层级下沉。
目前我国院线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院线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上游物业租赁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上游采用更为灵活的分账比例及合作形式,提高盈利能力。万达院线的上市刺激了院线市场的资本集中和市场聚集,院线行业将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规模和品牌竞争阶段,大地院线、金逸院线、上海联合等将加速ipo步伐;国内院线或将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5—8条主力院线拥有80%左右市场份额的格局,使得院线市场真正地成熟起来。届时,电影产业链上的放映环节发挥终端优势,在影院银幕数的增长之下带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扩张。
随着一线城市影院建设的逐渐饱和,影院投资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城市层级下沉。2014年新增1234家影院,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共建设803家影院,占总影院数的65%,一线城市仅占10%,这表明一线城市对新建影院不再具有吸引力,二、三线城市正式成为院线竞争的主要阵地。除一线城市影院建设市场的相对饱和之外,二、三线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它们的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以上,拥有一定的居民消费能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相对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诱使影院投资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二、三线城市。
二、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
1、电影行业产业链。
从传统的产业链来看,电影行业主要分为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和影院四个环节。其中制片和发行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院线和影院处于下游。后续几个部分我们将按此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电影产业链。
20xx年以来,以bat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影视产业,他们以技术、平台、用户思维重塑影视产业链,带来影视产业格局新发化,并在颠覆影视产业链中寻找利润空间。bat从视频平台和渠道端定位,逐步向上游内容环节和终端用户延展,分别通过宣发、ip孵化、众筹投资,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线票务、在线点播等手段,介入内容制作和观众营销,影视产业链节点更趋多元,利益市场化带来新模式和新商业机会,影视内容、互联网模式与城镇经济、居民娱乐消费的连接更加紧密。我们将在企业介绍章节中更为详细的介绍bat在电影方面的业务布局。
互联网化影视产业链。
互联网的进入为电影融资、项目筹备提供了一些便利。融资方面,对于大额资金而言,各种影视线上创投平台层出不穷,直接对接电影片方和资金方,并在项目筛选、评估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使更多的业外资本能够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分享电影产业发展的红利,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对于小额资金而言,众筹在电影产业开始兴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类众筹产品投资门槛已降至100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的投资人。
项目筹备方面,电影项目决策一直以来较为盲目,缺乏理性数据支持。传统电影产业无法记录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沉淀下来,如用户视频网站电影观看数据,影院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海量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项目目标观众属性数据,观影行为数据、ip舆情数据等等,为项目编剧、选择演员提供重要依据,大大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以猫眼电影、格瓦拉为代表的电影在线票务平台蓬勃兴起,对传统电影发行产生了剧烈影响。在线电影票务网站绕过院线和影院,连接观众和座位,并且依靠观众向片方要营销费用,向院线争取排片,打乱了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三四线城市是目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些区域单个影院或城市的票房产出有限,而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渗透成本高。线上发行边际成本低,可提升这类城市的发行效率。
互联网已经成为观众获取电影营销物料的主要渠道,占比92.25%。其中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获得电影上映信息的人群占据43.77%,从视频网站贴片广告、预告片获得信息的`人群占据13.35%。微博重传播、视频网站重内容,两者结合成为电影片方进行营销宣传的主要平台。
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主要以票房分账来实现。从目前来看,除去电影基金(5%)和营业税(3.3%)以外,剩下的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占到了43%,院线+影院占到了57%,且无论是国产片还是海外片,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大约都在55%-60%之间,十分稳定;发行环节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类型影片分账比例。
(2)批片是指直接买断国内发行权而不需和制片商分账的电影,电影不局限于美国,发行权购买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整体质量和分账片有差距;扣除电影专项资金及营业税后,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43%,院线及影院分57%。
票房的分账按照层层抽取方式进行:
2.院线扣除分账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发行方;。
4.出品方收到分成后确认收入或缴纳指标管理费(进口片)等相关费用。
除影院缴纳的3.3%营业税外,其它各方不需缴纳营业税;上映后至票房结算至发行方至少需要3个月;结算至出品方需要3到6个月。
2、制片市场分析。
以20xx年为分界点,国产故事片产出总部数开始从稳步增长转为减量减速,国产片从数量竞争开始步入到单片产出效果和票房竞争阶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为电影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院线上映成为衡量影片投资回报的基本要素,国产片上映比例已从的低谷改善至目前已跨越60%,但对于电影投资制片方,还需关注除上映比例之外的票房总数、票房增长潜力、周票房占比及增长速度等最终产出结果。
20xx年各类型电影中动作、科幻、爱情影片累计票房贡献比例高达66.3%,此三种类型基本上各占22%的市场总额,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细分类型;相反,战争、剧情、纪实等近期观影市场缩小或偏小众的类型影片,累计票房贡献不到5%,相比于魔幻类型的有市场但供给偏少的特点,此三种类型属于市场虚火性质;另外,惊悚类型与魔幻类型一样,存在票房增长和产量优化的提升空间。单片票房占比产出上,科幻、魔幻、动作居前三甲。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7.87%的被调研人群青睐科幻电影。就科幻片而言,国内影市的供给远远落后于中国观众们迅速增长的观影需求。中国科幻片起步正面临“内外困境”。一方面在好莱坞大片的连年轰炸下,国内观众已经被培养出“好莱坞科幻片适应症”,好莱坞影片的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贴切。另一方面,好莱坞科幻大片代表了美国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剧情、技术与思想都是国产科幻发展的软肋,可以说国产科幻几乎还没有真正的积累。但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意味着国内影市的潜力,并会刺激国产科幻加快进步。
国产片中,喜剧、爱情类影片受欢迎程度最高,其中喜剧类型收获超7成受访人群的青睐。《泰囧》、《致青春》和《心花路放》等喜剧和校园爱情片获得巨大成功,致使这类中小成本的电影逐渐受到业内重视。但是,这类影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仍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目的和原则,这些影片开创了电影商业资本的时代,让场外资金看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贴切把握。
目前“ip”概念被热炒,由文学作品催生出热门ip,进而改编成电影的链条式产业逐渐受到行业重视。从调研结果来看,由小说、游戏及动漫转化而来的观影意愿合计达到75.27%,其中“非常强”观影意愿的人群占据37.19%,这意味着优秀的ip在改编电影前确实已经拥有了大量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是电影最直接的受众。但是转化率问题一直是片方的痛点,尤其反映在网络ip上,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人物关系对应、核心情节设计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导致很大一部分改编电影票房未如理想。
电影是动漫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国际化以及衍生性兼备。日本和美国是公认的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动漫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经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美国,动漫电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优秀的动漫电影延伸至全球市场,并借助脍炙人口的动漫角色向其他领域拓展衍生。
20xx年国内动漫电影票房达到30.5亿,同比增长8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1.3亿,同比增长85.2%。具体来看,华强动漫的熊出没票房达到2.48亿人民币,但大部分电影票房在4000-6000万之间,整体格局非常分散。
据艺恩咨询统计,国产动漫电影除了11亿的国内票房之外,还涉及到相关版权收入(海外版权、网络版权、电视版权、商品化授权等)约6.2亿,但与海外的著名ip相比,商品化率明显偏低。
2015年动漫电影《西游之大圣归来》累计票房突破9亿人民币,击败《功夫熊猫2》获得国内动漫电影票房冠军,与此同时《大圣归来》获得了业内良好口碑,仅700多万元的宣发费用依赖口碑营销逆袭市场。《大圣归来》的成功点燃了国产动漫电影的热情,预计后续与海外动漫电影的竞争中,国漫电影的竞争地位将不断提高。
在制片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14年电影制片机构top15合占约30%的市场总额,平均占比2%,市场较为分散,主体间的差距区分度不够,行业龙头实力有限。传统电影制片机构中,中影凭借数量优势继续取得的领先地位,万达影视加码电影制作环节,跃居民营公司首位;光线影业主力宣发,华谊兄弟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二者总额占比下降。一九零五网络作为电影频道子公司,在《变形金刚4》高票房的助推下,市场上升最快,进入年度前五。文化投资公司华盖映月参与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心花怒放》出品,分得1.27%总额;以电视剧为主业的中联华盟、华策影视、唐德国际在电影产业利好、影视联动效应作用之下,纷纷进入前十名。
上游制片环节竞争格局分散,究其原因,是新的主创力量和资本不断进入,且电影制片风险共担制度的普及,制作环节新晋力量参与制片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来自新人新作的优秀内容供给仍在爆发中。以2015年现象级国产影片为例,《捉妖记》参与的制片机构达11家,《煎饼侠》参与制片机构为4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参与制片机构11家,且3部影片的主创团队均为新晋团队。
3、宣发市场分析。
201cc年中国电影发行企业市场总额,发行市场前十机构总份额接近90%,其中中影、华夏由于垄断分账片发行,两家发行市场份额超过50%。中影基本与2013年持平,继续坐稳头把交椅;华夏以超二成的比例独居第二阵营。光线、博纳和万达跻身top5,影联传媒、福建恒业和安石英纳异军突起,传统豪强华谊兄弟表现较为颓势。
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乐视影业均为纵向整合经营特点突出的公司,在之后快速崛起。光线传媒从发行环节切入制片,品牌及份额快速扩张;万达影视与万达院线具备“制片-发行-放映”纵向一体化经营基础;乐视影业长于发行,并有乐视网作为新媒体院线渠道支撑。
如果仅考虑国产片市场,光线、博纳、万达、乐视、华谊几大公司发行份额在60%左右。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20中国电影营销费用从2009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36亿元,增速从2011年起稳定在20%至25%之间。从营销手段和方式上看,新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有视频营销、整合营销、大数据营销、跨ip营销、移动营销等。影片要素方面,影评和口碑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超其他基本要素,这意味着ugc模块价值所在,用户参与并完成整个观影流程的闭环,使得影片再次传播。
4、院线、影院市场分析。
我国的“院线制”是在国家行政引导下起步。最初,电影到达观众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供片,采取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放映的模式,为了提高发行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1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式确立了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体制,由院线直接对接发行制片单位,成为我国院线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6月我国首批30条院线正式成立运营,大多是由当地省市电影公司转制而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4年底,全国共有院线47条,国有院线占主导,但民营院线快速成长渐成主力。
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院线及影院处于中下游,主要涉及电影的院线发行和放映部分,按照现行的票房分账制度,在扣除了8.3%电影发展基金和税金的净票房中一般可占52%的比例,确保了较好的现金流水平。院线的经营模式主要分纯资产联结、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和签约加盟为主三种模式。纯资产联结以万达院线为代表,能够实现旗下影院的统一品牌和统一管理,海外对标院线也大多是这一模式。以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以广东大地和金逸珠江为代表,而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和上海联合则是以签约加盟为主、资产联结为辅。
我国现有城市院线的经营模式。
截止到20xx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7条,农村院线252条,二者双双增长,但是由于实际上很多农村院线采取得合并运作,因而实际的农村院线数量为231条。未来国内城市院线将在整合、并购之中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运营效率的提高,形成5-8家规模较大的龙头院线;另外,农村院线数量则在政策性扩展保护下缓慢增长。
20xx年城市院线总票房为294.21亿元,国内47条城市院线中过亿院线达33条,同比增长4条。突破10亿院线较2013年增加4条到10条,主力院线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维持“一超多强”局面。根据院线年度总票房及增速、市场总额等维度,院线前三梯队为:第一梯队,年总票房在40亿元以上,目前只有万达院线属于此区间,为格局中的“一超”;第二梯队,年总票房在20-30亿元之间,分别是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线5条院线;第三梯队是年总票房在10-20亿元之间,分别是浙江时代、中影数字院线、横店院线、北京新影联4条院线。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xx年我国排名前五的院线产出了45.35%的票房份额,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线53.7%的份额,且远低于韩国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较成熟市场,我国院线市场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xx年全球院线集中度情况。
在电影院方面,20xx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新增银幕数为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
新增影院数增长缓慢与影院上座率普遍低下不无关系,2014年全国影院上座率不足16%,影院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而2011至2014年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3%~16%,85%的产能被闲置,这意味着提升上座率与观影频次将大有作为。
5、在线票务市场分析。
在线票务服务在智能硬件普及和人口红利的因素下,迅速发展导致市场扩充,但是竞争同质化严重。截止到目前,全国至少80%的影院已经支持线上售票。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预计到2015年底,支持线上售票的影院比例将至少提升至85%。
在线票务业务有多方切入,包括影评网站、院线、社交平台、入口类app、团购网站、专业票务网站、电商网站等。下面简单对各类参与方作简单介绍:
影评网站:豆瓣、时光网等以影评、电影评分为重要产品的网站,用户以电影发烧友为主。这类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高,观影频次高,购买转化潜力大,此类网站线上电影用户资源优势强。但一般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进行线下影院拓展。影院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未来对二三线城市的深耕是其未来发展瓶颈。
院线:院线系票务网站建立的初衷在于方便影院会员购票,提高观众的忠诚度。由于直接把控影院资源,院线系票务网站在价格,与制片沟通效率方面,占据优势。院线系票务网站以自己旗下影院为主,影院数量较少是用户不愿意购买的直接原因。
社交平台:由于社交平台已成为电影片方进行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口碑作为观众观影前重要的考量指标,对观影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社交关系相对封闭平台,微博在话题发酵,观影舆论形成、影片造势方面均成为其优势体现。
入口类app:入口类模式主要是在超级app中嵌入直接支持购票的入口,依托本身的用户优势及产品属性(比如地理属性、支付属性等)关联电影票务。百度入口为: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微信入口:app钱包+微信上的院线公众号、支付宝入口:支付宝app的淘宝电影入口。从bat三家入口对比来看,百度覆盖更全面,而微信的入口较深、影响购票体验,但是其朋友圈的广告价值意义重大。支付宝的购票导引主要借助低价票推送,竞争手段单一,用户形成习惯购票意识较难。
团购网站:团购网站拥有成熟的o2o商业模式,且目前同时支持在线选座和团购电影票业务。团购类网站线上拥有多年积累的海量生活服务用户和线下全国各线城市的地推、商家资源布局,三四线城市已充分渗透。目前团购的电影票业务开始分化:一类是细分业务,垂直电影发展,以美团为例,单独成立猫眼电影独立运作,目前在在线选座市场占据35.9%的份额。另一类是以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为主,以构建多场景生活消费,给电影票业务做增量。
专业票务网站:专业票务网站成立时间较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类的票务网站,如格瓦拉、蜘蛛网,还售卖运动场馆等其他票务;一类为电影票专营网站,如卖座网、抠电影。专业化程度高,善于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实施,专业票务网站有自己的用户社区进行观影评论、互动,用户粘性高,体验性好。
电商网站:京东类电商网站的电影票在线售票业务,由于具有流量优势以及健全交易支付体系,电影票导流即可正常运营。由于线下影院资源布局严重不足,在实际业务中,此类票务公司以与专业电影票务公司合作模式为主,接入网票网、抠电影等网站平台。
20xx年中国电影票房线上出票135.7亿元,占到该年总票房的45.8%,同比上涨179.07%。2015年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收入为60.8亿元,占据63.42%市场份额,其中在线选座占42%,传统线上团购占21%,总体同比增长95.6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线票务市场资源进一步集中,体现在猫眼、格瓦拉等垂直票务厂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由此也拉动在线选座占比快速提升。
最新电影行业研究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渗透到电影产业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市场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一、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1、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部委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逐渐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
20xx年9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提升文化产业水平、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电影行业由行政法规监管转向专门法监管。《(草案)》提出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便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首次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不做限制。同时减少了行政审批,强化了备案制在电影摄制、放映和对外展销环节的运用,有利于减少行政审批缩短投资周期;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强调主管部门及时公布电影基本情况和放映环节经营单位的情况,利于减少行业重复投资。《(草案)》在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将助力全产业链全面均衡发展。
《电影产业促进法》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
政策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20xx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文化需求被迅速激活,人均gdp增长为其电影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20xx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身,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流,影院配套不可或缺。商业地产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影院投资的增长,20xx年底,中国影院数量达到5700家,银幕数量2.36万块,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视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因素。20xx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中涉及影视行业并购事件已超过30件,平均一周一件并购案,而去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件为54件。20xx年以来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延续了20xx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运作模式包括影视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等。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视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公司,通过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并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分。同时上市影视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以丰富互动娱乐业务为目标,如华谊兄弟领投手游发行商咸鱼游戏a轮融资。
社会环境。
观影人群快速增长,90后成观影主力。20xx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6%。从观众年龄分布来看,90后已经成为观影主力,占比从20xx年的52%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7%,其中,95后观影群体迅速扩大,占比从20xx年的仅4%窜升至今年初的15%。从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8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的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的发展,观众可接受的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整体在高速增长,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从20xx年的61.8%攀升到20xx年的81.4%,国内票房增速除20xx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20xx-20xx年都以高出10%的速度增值,但20xx年差值缩窄到5%以内,电影产业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向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xxx4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不过,参照北美电影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动力,在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
电影市场票房收入方面,20xx年1月-6月,中国大陆市场票房总计202.4亿,同比增长48.9%。20xx上半年新片158部(1月1日-6月30日上映),其中国产影片117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纵观过去几年的票房趋势,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20xx-20xx年大致维持在8-12%比例,20xx年被后者反超为-4%,20xx年恢复反弹后拉大到18%,20xx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进口片的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从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于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0xx年上半年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总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22部,票房81.1亿,吸引2.3亿人次观影;进口影片20部,票房104.9亿,吸引2.8亿人次观影。国产过亿影片票房集中在2-5亿区间,进口过亿影片则在1-2亿区间及9亿以上区间占较多数量。
全球范围内,20xx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20xx年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北美市场放缓所影响。艺恩咨询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影票房仍将保持5%的平均增速。
继20xx年票房出现负增长后,20xx年北美电影票房增速再次掉入负增长,延续了20xx年票房增速放缓之后的颓势,导致110亿美元大关的票房预期成为泡影。缓速增长甚至下降将成为未来北美票房市场的一个特点,原因包括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票价压力、其他发行窗口分流、续集表现不佳、全球发行问题等因素。事实上,这种下降趋势还发生在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数国家。
不过,20xx年北美、亚洲、西欧仍为全球重要电影票房市场,其中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电影总票房总额突破10%,相较于20x年增长2.5%;相应地,北美由20xx年的30.4%占比下降了2.7%,北美的市场总额进一步被分摊;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总额差距由201xx年的20.4%,缩窄为20xx年的15.2%,但是中国票房仍不及北美的一半。
产业链延伸、跨界经营和互联网化并购潮将会持续。
影视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的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视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视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20xx年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
在线票务高速发展,电影发行去中介化。
20xx年到20xx年是在线票务高速发展阶段,根据易观智库数据,20xx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包括传统线上团购和在线选座)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3.42%,具有市场先发优势的猫眼电影、格瓦拉排名一二,bat旗下的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百度糯米也在奋起直追。电影在线票务主要把握的是电影的发行、营销环节,利润主要来源于票务服务费、宣传发行费。近期,参与联合出品的电影,票务网站参与出品的电影可以最终进行票房分成,票务网站盈利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线票务网站已经部分具有发行功能,未来这一趋势会被进一步强化。
电影营销进入移动互联时期。
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最先开始于营销领域。早在门户网站时期,电影互联网营销主要表现为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的娱乐版块发布电影上映信息以及相关新闻报道,这实质上仅是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电影宣传内容向互联网的迁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社交网站时期,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蓬勃兴起,20xx年《失恋33天》迎合了这种传播趋势,在社交网站发布预告片,进行病毒式传播,在票房冷清的11月创造了3.5亿元的佳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营销以其精准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获得广告主认可,20xx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34.3亿元,20xx年达到472.2亿元,未来电影营销移动化的趋势将会加强。
院线集中度提高、影院建设城市层级下沉。
目前我国院线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院线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上游物业租赁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上游采用更为灵活的分账比例及合作形式,提高盈利能力。万达院线的上市刺激了院线市场的资本集中和市场聚集,院线行业将从充分竞争阶段过渡到规模和品牌竞争阶段,大地院线、金逸院线、上海联合等将加速ipo步伐;国内院线或将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5—8条主力院线拥有80%左右市场份额的格局,使得院线市场真正地成熟起来。届时,电影产业链上的放映环节发挥终端优势,在影院银幕数的增长之下带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扩张。
随着一线城市影院建设的逐渐饱和,影院投资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城市层级下沉。20xx年新增1234家影院,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共建设803家影院,占总影院数的65%,一线城市仅占10%,这表明一线城市对新建影院不再具有吸引力,二、三线城市正式成为院线竞争的主要阵地。除一线城市影院建设市场的相对饱和之外,二、三线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它们的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以上,拥有一定的居民消费能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相对合理化的成本投入,诱使影院投资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二、三线城市。
二、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
1、电影行业产业链。
从传统的产业链来看,电影行业主要分为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和影院四个环节。其中制片和发行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院线和影院处于下游。后续几个部分我们将按此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电影产业链。
20xx年以来,以bat为主体的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影视产业,他们以技术、平台、用户思维重塑影视产业链,带来影视产业格局新发化,并在颠覆影视产业链中寻找利润空间。bat从视频平台和渠道端定位,逐步向上游内容环节和终端用户延展,分别通过宣发、ip孵化、众筹投资,以及大数据分析、在线票务、在线点播等手段,介入内容制作和观众营销,影视产业链节点更趋多元,利益市场化带来新模式和新商业机会,影视内容、互联网模式与城镇经济、居民娱乐消费的连接更加紧密。我们将在企业介绍章节中更为详细的介绍bat在电影方面的业务布局。
互联网化影视产业链。
互联网的进入为电影融资、项目筹备提供了一些便利。融资方面,对于大额资金而言,各种影视线上创投平台层出不穷,直接对接电影片方和资金方,并在项目筛选、评估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使更多的业外资本能够更加便捷、更加专业的分享电影产业发展的红利,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对于小额资金而言,众筹在电影产业开始兴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类众筹产品投资门槛已降至100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影的投资人。
项目筹备方面,电影项目决策一直以来较为盲目,缺乏理性数据支持。传统电影产业无法记录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沉淀下来,如用户视频网站电影观看数据,影院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海量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项目目标观众属性数据,观影行为数据、ip舆情数据等等,为项目编剧、选择演员提供重要依据,大大降低电影投资风险。
以猫眼电影、格瓦拉为代表的电影在线票务平台蓬勃兴起,对传统电影发行产生了剧烈影响。在线电影票务网站绕过院线和影院,连接观众和座位,并且依靠观众向片方要营销费用,向院线争取排片,打乱了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三四线城市是目前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这些区域单个影院或城市的票房产出有限,而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渗透成本高。线上发行边际成本低,可提升这类城市的发行效率。
互联网已经成为观众获取电影营销物料的主要渠道,占比92.25%。其中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获得电影上映信息的人群占据43.77%,从视频网站贴片广告、预告片获得信息的人群占据13.35%。微博重传播、视频网站重内容,两者结合成为电影片方进行营销宣传的主要平台。
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主要以票房分账来实现。从目前来看,除去电影基金(5%)和营业税(3.3%)以外,剩下的分账制片方+发行方占到了43%,院线+影院占到了57%,且无论是国产片还是海外片,院线+影院的分成比例大约都在55%-60%之间,十分稳定;发行环节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类型影片分账比例。
(2)批片是指直接买断国内发行权而不需和制片商分账的电影,电影不局限于美国,发行权购买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整体质量和分账片有差距;扣除电影专项资金及营业税后,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43%,院线及影院分57%。
票房的分账按照层层抽取方式进行:
2.院线扣除分账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发行方;。
4.出品方收到分成后确认收入或缴纳指标管理费(进口片)等相关费用。
除影院缴纳的3.3%营业税外,其它各方不需缴纳营业税;上映后至票房结算至发行方至少需要3个月;结算至出品方需要3到6个月。
2、制片市场分析。
以20xx年为分界点,国产故事片产出总部数开始从稳步增长转为减量减速,国产片从数量竞争开始步入到单片产出效果和票房竞争阶段,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为电影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院线上映成为衡量影片投资回报的基本要素,国产片上映比例已从20xx年的低谷改善至目前已跨越60%,但对于电影投资制片方,还需关注除上映比例之外的票房总数、票房增长潜力、周票房占比及增长速度等最终产出结果。
20xx年各类型电影中动作、科幻、爱情影片累计票房贡献比例高达66.3%,此三种类型基本上各占22%的市场总额,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细分类型;相反,战争、剧情、纪实等近期观影市场缩小或偏小众的类型影片,累计票房贡献不到5%,相比于魔幻类型的有市场但供给偏少的特点,此三种类型属于市场虚火性质;另外,惊悚类型与魔幻类型一样,存在票房增长和产量优化的提升空间。单片票房占比产出上,科幻、魔幻、动作居前三甲。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57.87%的被调研人群青睐科幻电影。就科幻片而言,国内影市的供给远远落后于中国观众们迅速增长的观影需求。中国科幻片起步正面临“内外困境”。一方面在好莱坞大片的连年轰炸下,国内观众已经被培养出“好莱坞科幻片适应症”,好莱坞影片的优势在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贴切。另一方面,好莱坞科幻大片代表了美国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剧情、技术与思想都是国产科幻发展的软肋,可以说国产科幻几乎还没有真正的积累。但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意味着国内影市的潜力,并会刺激国产科幻加快进步。
国产片中,喜剧、爱情类影片受欢迎程度最高,其中喜剧类型收获超7成受访人群的青睐。《泰囧》、《致青春》和《心花路放》等喜剧和校园爱情片获得巨大成功,致使这类中小成本的电影逐渐受到业内重视。但是,这类影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仍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目的和原则,这些影片开创了电影商业资本的时代,让场外资金看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贴切把握。
目前“ip”概念被热炒,由文学作品催生出热门ip,进而改编成电影的链条式产业逐渐受到行业重视。从调研结果来看,由小说、游戏及动漫转化而来的观影意愿合计达到75.27%,其中“非常强”观影意愿的人群占据37.19%,这意味着优秀的ip在改编电影前确实已经拥有了大量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是电影最直接的受众。但是转化率问题一直是片方的痛点,尤其反映在网络ip上,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人物关系对应、核心情节设计等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导致很大一部分改编电影票房未如理想。
电影是动漫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国际化以及衍生性兼备。日本和美国是公认的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动漫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经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美国,动漫电影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优秀的动漫电影延伸至全球市场,并借助脍炙人口的动漫角色向其他领域拓展衍生。
20xx年国内动漫电影票房达到30.5亿,同比增长8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1.3亿,同比增长85.2%。具体来看,华强动漫的熊出没票房达到2.48亿人民币,但大部分电影票房在4000-6000万之间,整体格局非常分散。
据艺恩咨询统计,国产动漫电影除了11亿的国内票房之外,还涉及到相关版权收入(海外版权、网络版权、电视版权、商品化授权等)约6.2亿,但与海外的著名ip相比,商品化率明显偏低。
20xx年动漫电影《西游之大圣归来》累计票房突破9亿人民币,击败《功夫熊猫2》获得国内动漫电影票房冠军,与此同时《大圣归来》获得了业内良好口碑,仅700多万元的宣发费用依赖口碑营销逆袭市场。《大圣归来》的成功点燃了国产动漫电影的热情,预计后续与海外动漫电影的竞争中,国漫电影的竞争地位将不断提高。
在制片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xx年电影制片机构top15合占约30%的市场总额,平均占比2%,市场较为分散,主体间的差距区分度不够,行业龙头实力有限。传统电影制片机构中,中影凭借数量优势继续取得的领先地位,万达影视加码电影制作环节,跃居民营公司首位;光线影业主力宣发,华谊兄弟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二者总额占比下降。一九零五网络作为电影频道子公司,在《变形金刚4》高票房的助推下,市场上升最快,进入年度前五。文化投资公司华盖映月参与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心花怒放》出品,分得1.27%总额;以电视剧为主业的中联华盟、华策影视、唐德国际在电影产业利好、影视联动效应作用之下,纷纷进入前十名。
上游制片环节竞争格局分散,究其原因,是新的主创力量和资本不断进入,且电影制片风险共担制度的普及,制作环节新晋力量参与制片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来自新人新作的优秀内容供给仍在爆发中。以20xx年现象级国产影片为例,《捉妖记》参与的制片机构达11家,《煎饼侠》参与制片机构为4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参与制片机构11家,且3部影片的主创团队均为新晋团队。
3、宣发市场分析。
201cc年中国电影发行企业市场总额,发行市场前十机构总份额接近90%,其中中影、华夏由于垄断分账片发行,两家发行市场份额超过50%。中影基本与20xx年持平,继续坐稳头把交椅;华夏以超二成的比例独居第二阵营。光线、博纳和万达跻身top5,影联传媒、福建恒业和安石英纳异军突起,传统豪强华谊兄弟表现较为颓势。
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乐视影业均为纵向整合经营特点突出的公司,在20xx年之后快速崛起。光线传媒从发行环节切入制片,品牌及份额快速扩张;万达影视与万达院线具备“制片-发行-放映”纵向一体化经营基础;乐视影业长于发行,并有乐视网作为新媒体院线渠道支撑。
如果仅考虑国产片市场,光线、博纳、万达、乐视、华谊几大公司发行份额在60%左右。
20xx-20xx中国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top10。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20xx年中国电影营销费用从20xx年的11亿元增至20xx年的36亿元,增速从20xx年起稳定在20%至25%之间。从营销手段和方式上看,新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有视频营销、整合营销、大数据营销、跨ip营销、移动营销等。影片要素方面,影评和口碑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超其他基本要素,这意味着ugc模块价值所在,用户参与并完成整个观影流程的闭环,使得影片再次传播。
4、院线、影院市场分析。
我国的“院线制”是在国家行政引导下起步。最初,电影到达观众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供片,采取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放映的模式,为了提高发行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20xx年1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式确立了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体制,由院线直接对接发行制片单位,成为我国院线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xx年6月我国首批30条院线正式成立运营,大多是由当地省市电影公司转制而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xx年底,全国共有院线47条,国有院线占主导,但民营院线快速成长渐成主力。
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院线及影院处于中下游,主要涉及电影的院线发行和放映部分,按照现行的票房分账制度,在扣除了8.3%电影发展基金和税金的净票房中一般可占52%的比例,确保了较好的现金流水平。院线的经营模式主要分纯资产联结、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和签约加盟为主三种模式。纯资产联结以万达院线为代表,能够实现旗下影院的统一品牌和统一管理,海外对标院线也大多是这一模式。以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以广东大地和金逸珠江为代表,而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和上海联合则是以签约加盟为主、资产联结为辅。
我国现有城市院线的经营模式。
截止到20xx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7条,农村院线252条,二者双双增长,但是由于实际上很多农村院线采取得合并运作,因而实际的农村院线数量为231条。未来国内城市院线将在整合、并购之中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运营效率的提高,形成5-8家规模较大的龙头院线;另外,农村院线数量则在政策性扩展保护下缓慢增长。
20xx年城市院线总票房为294.21亿元,国内47条城市院线中过亿院线达33条,同比增长4条。突破10亿院线较20xx年增加4条到10条,主力院线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维持“一超多强”局面。根据院线年度总票房及增速、市场总额等维度,院线前三梯队为:第一梯队,年总票房在40亿元以上,目前只有万达院线属于此区间,为格局中的“一超”;第二梯队,年总票房在20-30亿元之间,分别是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线5条院线;第三梯队是年总票房在10-20亿元之间,分别是浙江时代、中影数字院线、横店院线、北京新影联4条院线。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xx年我国排名前五的院线产出了45.35%的票房份额,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线53.7%的份额,且远低于韩国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较成熟市场,我国院线市场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xx年全球院线集中度情况。
在电影院方面,20xx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新增银幕数为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
新增影院数增长缓慢与影院上座率普遍低下不无关系,20xx年全国影院上座率不足16%,影院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而20xx至20xx年全国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3%~16%,85%的产能被闲置,这意味着提升上座率与观影频次将大有作为。
5、在线票务市场分析。
在线票务服务在智能硬件普及和人口红利的因素下,迅速发展导致市场扩充,但是竞争同质化严重。截止到目前,全国至少80%的影院已经支持线上售票。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预计到20xx年底,支持线上售票的影院比例将至少提升至85%。
在线票务业务有多方切入,包括影评网站、院线、社交平台、入口类app、团购网站、专业票务网站、电商网站等。下面简单对各类参与方作简单介绍:
影评网站:豆瓣、时光网等以影评、电影评分为重要产品的网站,用户以电影发烧友为主。这类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高,观影频次高,购买转化潜力大,此类网站线上电影用户资源优势强。但一般不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进行线下影院拓展。影院资源的掌控能力,以及未来对二三线城市的深耕是其未来发展瓶颈。
院线:院线系票务网站建立的初衷在于方便影院会员购票,提高观众的忠诚度。由于直接把控影院资源,院线系票务网站在价格,与制片沟通效率方面,占据优势。院线系票务网站以自己旗下影院为主,影院数量较少是用户不愿意购买的直接原因。
社交平台:由于社交平台已成为电影片方进行电影宣传的重要阵地。口碑作为观众观影前重要的考量指标,对观影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社交关系相对封闭平台,微博在话题发酵,观影舆论形成、影片造势方面均成为其优势体现。
入口类app:入口类模式主要是在超级app中嵌入直接支持购票的入口,依托本身的用户优势及产品属性(比如地理属性、支付属性等)关联电影票务。百度入口为: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微信入口:app钱包+微信上的院线公众号、支付宝入口:支付宝app的淘宝电影入口。从bat三家入口对比来看,百度覆盖更全面,而微信的入口较深、影响购票体验,但是其朋友圈的广告价值意义重大。支付宝的购票导引主要借助低价票推送,竞争手段单一,用户形成习惯购票意识较难。
团购网站:团购网站拥有成熟的o2o商业模式,且目前同时支持在线选座和团购电影票业务。团购类网站线上拥有多年积累的海量生活服务用户和线下全国各线城市的地推、商家资源布局,三四线城市已充分渗透。目前团购的电影票业务开始分化:一类是细分业务,垂直电影发展,以美团为例,单独成立猫眼电影独立运作,目前在在线选座市场占据35.9%的份额。另一类是以百度糯米和大众点评为主,以构建多场景生活消费,给电影票业务做增量。
专业票务网站:专业票务网站成立时间较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类的票务网站,如格瓦拉、蜘蛛网,还售卖运动场馆等其他票务;一类为电影票专营网站,如卖座网、抠电影。专业化程度高,善于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实施,专业票务网站有自己的用户社区进行观影评论、互动,用户粘性高,体验性好。
电商网站:京东类电商网站的电影票在线售票业务,由于具有流量优势以及健全交易支付体系,电影票导流即可正常运营。由于线下影院资源布局严重不足,在实际业务中,此类票务公司以与专业电影票务公司合作模式为主,接入网票网、抠电影等网站平台。
20xx年中国电影票房线上出票135.7亿元,占到该年总票房的45.8%,同比上涨179.07%。20xx年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务市场收入为60.8亿元,占据63.42%市场份额,其中在线选座占42%,传统线上团购占21%,总体同比增长95.6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线票务市场资源进一步集中,体现在猫眼、格瓦拉等垂直票务厂商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由此也拉动在线选座占比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