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一
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一、活动开始。
教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服的不同穿、脱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教师: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扣扣子。
教师: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教师: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或者是好朋友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教师:现在老师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刚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他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了,不要妈妈帮忙:红红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红红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红红终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教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二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往往因自己工作忙,长辈愿意帮助,于是把对孩子的教育就交给了幼儿园和长辈;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过了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结果,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遇到了一系列自理方面的问题,如:不会吃饭、不会穿鞋子、不会穿衣服、不能独立睡觉等。温馨、舒适、安全、可靠、充满童趣的新环境,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同时,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无声的教育作用。为此我们班选择了《创设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作为我们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内容。本学期我们主要从吃饭、穿衣、洗手、饮水等方面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化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我们班的孩子全部是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刚入幼儿园时进餐习惯普遍很差:绝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进餐,不会用小勺,偏食、挑食现象比较普遍,进餐速度存在很大差别,进餐时饭粒掉的满桌满地都是。根据幼儿进餐现状,我们因人而异,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小班幼儿“爱模仿”“喜欢表扬”。因此,我们利用集体的氛围和情绪感染幼儿,为他们树立榜样,帮助幼儿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如:我班有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鸡蛋,一碰上“西红柿炒鸡蛋”,吃饭就特别慢,小勺在碗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鸡蛋,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道理,告诉幼儿吃鸡蛋能让宝宝身体长的壮,能使宝宝越来越聪明;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西红柿炒鸡蛋真好吃。”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这个菜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小朋友们在教师地带领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教师看到幼儿的进步,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吃鸡蛋的愿望。
2、激发兴趣。
有的幼儿喜欢边吃边玩,吃饭速度很慢,且饭粒掉的到处都是,有时还会撒饭,为培养幼儿进餐的兴趣和幼儿良好的进餐卫生习惯,我们通过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给你照张相”、“争做进餐小明星”、“蔬菜印画”、“亲子品尝会”、|“好吃的水果沙拉”等活动,激发了幼儿进餐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3、行为练习法。
在指导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吃饭不好是因为五个手指特别不灵活,为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穿珠、喂娃娃、夹球的游戏,从而锻炼幼儿的双手配合、手眼的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就餐技能。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孩子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多,每次外出活动和午睡起床时,穿衣服成了一项大的工程,最起码要十五到二十分钟。而且,教师忙着给幼儿穿衣服的同时,发现一些穿好衣服的小朋友因等待时间过长,就开始和小朋友闹起来。教师在忙,孩子在等、在闹,这成了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幼儿独立穿衣服的能力,把穿衣服的时间缩短到最少,这是我们本学期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1、调查摸底。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穿衣服的具体情况,教师对幼儿穿衣服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教师对幼儿不提供任何帮助,让幼儿自己穿衣服,看看哪些幼儿能独立穿上衣服。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班中能独立穿衣服的幼儿只有陈xx、黄xx、吕xx三个小朋友,其他幼儿既没有独立穿衣服的意识,也没有独立穿衣服的能力,只是拿着衣服,对老师说:“我不会穿”,要不就是呆呆的站在一旁。我告诉孩子们:“你们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呢?”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学着穿衣服,但是因为缺少独立穿衣服的经验,幼儿不是把衣服穿反,就是衣领朝下穿,稍好一些的仅能把衣服披上。
2、提高技能。
(1)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
在教幼儿学穿衣服之前,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请能力强的幼儿给大家做示范,并且教师对做示范的幼儿提出特别表扬:送一个温馨的拥抱、递一个赞许的眼神、通报表扬等等,教师的肯定让会穿衣服的幼儿十分自豪,让不会穿衣服的幼儿格外羡慕,因此,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尽快学会穿衣服,大大激发了幼儿独立穿衣服的愿望。
(2)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交给幼儿独立穿衣的技能。
如穿套头衫,可以教孩子钻山洞的游戏(下摆),再钻小山洞(领口);穿开襟衫,教师教幼儿衣服后面对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披在身上;接着继续说:“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这样一首简短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穿衣服的技巧,还让幼儿体验到了穿衣服的乐趣。
(3)利用一日生活的许多环节,巩固幼儿穿衣技能。
幼儿独立穿衣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它需要经常地巩固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区域活动时间,请幼儿给娃娃穿衣服,学习系扣子;操作区里,给幼儿提供了一些穿线玩具,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下午起床后,教师提醒幼儿穿衣服。外出活动前,请幼儿穿一件较厚的外套等等。在幼儿不断的练习中,不到两周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就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小手灵活了许多。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切不可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动手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对症下药”,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如有的幼儿衣服披在身上,穿上了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小手够不到了,教师或能力强的幼儿给予一定帮助,直至学会穿衣服。同时,教师对于穿衣服有进步的幼儿,教师就抱抱他,或是夸奖一句。教师的一次肯定,能让幼儿兴奋很久,能大大激发幼儿独立穿衣服的信心。
3、家园合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为此,我们在家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转变家长重智力投资,轻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错误观念,我们就利用家园宣传栏,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育儿经验,以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让家长认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和生活上包办代替的危害,从而使家长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家里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
(2)指导家长以生动形象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穿衣服的能力。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方法比较单一,只是单纯的教条,没有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孩子不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于是,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指导活动,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穿衣服的具体方法,有面向集体的家长开放活动,面向个别的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电访等。针对个别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时缺乏方法,我们就通过幼儿成长手册、家园双通道向他们介绍;对孩子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就运用家访或电话等形式向家长反馈,并帮助家长寻找培养捷径。家长希望看到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我们就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在园表现,让他们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教育的成果,看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幼儿刚入园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我们的孩子养成了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的良好习惯。可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的手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下载了正确洗手步骤的图片,张贴到了每一个水管的上方,并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手腕,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手指搓搓,手腕手腕搓搓,再把手儿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间房子往回走。”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水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因年龄小,自制力差,经常因贪玩而忘记喝水。在教师的提醒下,有的孩子虽然喝水,但饮水量严重不足:有的只喝一两口润润嗓子;有的孩子最多能喝半杯水。经常喝水量不足,会导致幼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应,为激发幼儿主动喝水的积极性,我们在墙面设立了饮水专栏,幼儿每喝一杯水,我们就给幼儿插一个饮水条,这个专栏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幼儿喝水的愿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喝水效果特别明显,组织幼儿集体喝水时,我们进行了活动“大家一起来干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接上水,然后高高兴兴的碰杯,“干杯”,随着孩子们兴奋地喊叫声,喝水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交流、游戏。慢慢的孩子们之间也玩起了这种游戏,喝水时,孩子们会三五成群的“干杯”。
儿歌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很喜欢读,而且儿歌可以告诉幼儿一些道理、方法,为此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许多引导幼儿喝水的儿歌,并教会幼儿读,幼儿在儿歌中明白了合理饮水的重要性,学会了饮水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喝水歌。
小朋友,要记住。
多喝水,不生病。
自己杯,自己用。
节约水,好宝贝。
宝宝爱喝水。
小茶杯,放点水,我和茶杯亲亲嘴,
咕噜咕噜喝下去,宝宝天天爱喝水。
全部喝完不浪费。
手拿小茶杯,大家来喝水,
喝多少放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费。
久而久之,孩子们自主饮水的积极性提高了,饮水习惯越来越好。
1、幼儿方面。
通过一学期家园不懈努力,我们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幼儿自理能力有了飞速提高。他们从以前的“你来”变成了现在的“我来”。现在全班幼儿都能做到独立进餐,养成了按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90%以上的幼儿学会了穿衣服,而且在练习穿衣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互助意识大大增强,幼儿体验到了自我服务的乐趣及助人为乐的乐趣。由于幼儿自理能力提高很快,原先家长担心幼儿吃不饱、吃不好、喝不足的情况得到了解决,因此,整个一学期幼儿生病、缺勤的情况比较少,幼儿出勤率比较高。
2、家长方面。
现在我班的家长的育儿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配合老师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3、教师方面。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也收获不少:
(1)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以前只是认为课题研究对教师的成长帮助最大,现在感觉到开展园本课题研究收获最大的是我们的孩子。
(2)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持之以恒,不能一暴十寒。
(3)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小班幼儿影响很大,要求幼儿做的事情,教师一定做到。
(4)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学习。因为只有在我们不断的总结――反思――实践中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园德育课题组就把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例如,一大早孩子正努力而吃力地穿着衣服,谁知家长看见,马上等不及了,三下五除二,帮他穿好了事。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总之,没有教会幼儿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孩子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当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1、通过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生活自理意识。
如何让单纯的幼儿具有生活自理意识呢,我们教师就要开动脑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饭后漱口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漱口歌》来进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漱口的方法。
2、把自理能力的技巧寓于游戏之中。
例如:在操作区中,我们放置了用可乐瓶制作的“大嘴娃娃”和豆类等,让幼儿玩喂娃娃的游戏;我们还利用布料、纽扣等废旧物品制作成了“穿衣娃娃”,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拉拉链;在“娃娃家”里,幼儿以“爸爸”、“妈妈”、“服务员”的角色洗餐具、端盘子、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给娃娃喂饭、喝水等等。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探索周围世界,并在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的意志,激励幼儿克服困难,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3、在生活中反复的训练,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重复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反复的训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引导幼儿,如:在游戏后,引导幼儿清理场地、整理玩具,在午睡前后,让幼儿穿脱衣服,在值日生工作中,引导幼儿练习擦桌子、搬椅子等,在引导幼儿进行练习时,老师要耐心诱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具备自立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提高每个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幼儿的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切不可要求幼儿同时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意识不强,表现出来的能力较差,往往别人轻而一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不应把他视为笨孩子,而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促其进步。同时,用分组形式给能力差一点的安排容易完成的活动,或在能力强的幼儿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较难的事情,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知道自己经过努力会做得更好。
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回到家里就完全改变了,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则被家长取而代之,因此,幼儿生活自理的培养,必须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那么幼儿园的教育只会功亏一篑。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育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
通过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的、十分必要的,它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扭转了幼儿过份依赖的性格,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四
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加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于2012年12月19日上午,我园组织幼儿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幼儿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
活动以段为单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分别开展了小、中、大各段幼儿不同项目的自理能力比赛。小班段幼儿为穿衣服比赛,中班段幼儿为穿纽扣衣服、贴贴鞋比赛,大班段幼儿为穿拉链衣服、系鞋带鞋子比赛。活动中,有的小朋友身手不凡,动作灵活迅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有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急得团团转,引得旁边小朋友连喊“加油”。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场上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加油、呐喊声和欢笑声。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比赛的愉快和紧张气氛中,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了竞赛过程的快乐,脸上都绽放出了自豪的笑容,比赛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检验和展现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我园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活动,并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配合,放手让孩子们去锻炼,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五
1、通过有趣的.比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孩子表现欲,进而落实孩子生活教育功能,训练孩子健全的体魄,增进团队精神。
大班全体孩子,在幼儿园操场。
1、各班教师在本班进行比赛,对家长进行宣传,在家多让孩子练习。
2、在班级的基础上,8位孩子一组参加比赛(每班两名)。
3、活动内容大班剥两颗花生――打开瓶盖装入瓶内加盖――皮扔到垃圾桶内――叠被子――跑回原点(注:瓶8个、花生若干、垃圾桶4个、被子8床、桌子4张)。
1、在桌上每人剥两颗花,把剥好的花生放在瓶子里加盖,皮扔到垃圾桶内。
2、跑到海棉垫上叠好被子。
3、跑回原点,先到为胜。
4、老师为每组孩子第一第二第三名贴上数字,其它贴小贴纸。
一等奖18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18名(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有奖状、奖品)六工作人员按排:
组织比赛人:李纪凤主持人:敫钰霞照相:侯亚文贴奖数字人:吴玉(每组第一名贴1、第二名贴2、第三名贴3)材料按排人:汪甜组织:刘佩闰亚美七活动程序:
1、主持人发言。
2、大班级进行比赛。
3、颁发奖品。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六
通过比赛满足幼儿表现欲,进而落实幼儿生活教育功能,增进集体荣誉感。
全体40组宝贝地点在共享空间。
1、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7日9:35—10:05。
2、活动形式。
各班教室组织幼儿在班级进行筛选比赛,
各班在评比的基础上,各班推荐10名幼儿参加决赛。
比赛内容。
穿外套——穿外裤————穿鞋子——叠被子。
1、参赛幼儿衣服穿好后,要求幼儿检查是否穿的`整齐,领子翻平,
2、鞋子是否左右穿反,
1、各班级根据先来后到的顺序在共享空间有序入座。
2、各班级事先选好的十名代表全部坐在第一排、第二排侯赛。
3、各班级准备好拉拉队的口号如:“404加油”
4、各班级自备照相机,适时抓拍一些精彩镜头,并在活动后传到群共享里。
5、活动期间,注意保证幼儿衣服的温暖。
1、进场侯赛。
2、抽签的方式确定第一轮进入对决赛的班级。
3、第一轮是穿外套比赛。
第二轮是穿外裤比赛。
第三轮是穿鞋子比赛。
第四轮是叠被子比赛。
4、每轮、每班3个人代表。
活动主持:菲菲老师。
活动报道:婷婷老师。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七
20xx年5月10日下午2:50准时开始。
幼儿园二楼多媒体教室活动主持:郑丹平活动比赛裁判、统计:陈文沁。
活动打印奖状、写幼儿获奖名字:
沈婷佳。
活动拍照:
张培。
活动记时员:
莫秋连、顾欣、毛晓莉、中一班、中三班实习生。
1、通过穿裤子、鞋子比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1、参赛幼儿裤子、鞋子,椅子5把。
2、活动记录表、纸、笔等。
3、奖状、各班名单。
一、主持人介绍。
1、主持人讲话及介绍裁判老师等。
2、介绍比赛的规则。
二、比赛过程。
1、36名幼儿分成6组进行比赛,一组为6人进行比赛,听裁判的`口令比赛开始,以记时多少为准,记时最快先穿好的幼儿举手示意表示胜利。
2、统计老师根据幼儿记时的快慢来统计结果,统计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3、比赛统一评分标准,各班维持好秩序。
三、颁奖。
1、颁奖老师为获奖的小选手们颁发奖状,并拍照留念。
2、主持人总结“小班组穿裤子、鞋子比赛”活动。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八
美国的教育专家罗伯特博士的现代幼儿教育十大目标中的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使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整个时代对儿童素质提出的要求。独立性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生活自理能力则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生活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个体能够独立生活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对孩子进食、起居、穿衣,个人卫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家庭着手,家长对此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家长对“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一)家长过于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习惯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家里许多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是家长喂饭,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孩子吃完一餐饭,要跟着走许多路,或边喂饭边看电视。他们解小便时,帮忙解裤子,起床时帮忙穿衣服,家长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事事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意会渐渐消失,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自理能力差。(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就会自己穿衣服、吃饭,现在他们年龄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长大自然学得会。这样教养长大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代替包办,其较重的依赖心理使其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小朋友有明显差距。(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小朋友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不够协调,如果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对此家长嫌脏,就会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却弄湿衣服,对此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上班时间,对此家长认为还不如自己替孩子穿好。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其实,不让孩子动手做,家长包办代替,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其自信心、好奇心和独立性的发展。现代父母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但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事事包办代替,成为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不会自己穿脱简单衣服。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两三岁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两三岁的.幼儿是培养能力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使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一个新的天地,扩大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生活。但不会洗手、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基本,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两三岁时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大小肌肉群和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了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提高了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动作协调性也将相应地获得发展。(三)培养两三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坚强的性格。两三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出、纽扣扣不好,家长可以帮助。进入幼儿园后该自己学着穿了,纽扣洞对不齐,就对一遍、两遍……直到对齐,裤子拉链拉不开,用力拉直到拉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要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形成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的特点是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好品质。三、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教导其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放回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那么即使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掌握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一)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游戏,游戏是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或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教幼儿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愉悦的歌曲中,轻松地学会系鞋带。(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幼儿的要求就要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应以较高水平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应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必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对小班幼儿先要学会区分左右脚,然后学习正确系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平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需要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的个别指导。(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习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时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掌握正确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四)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的简单言语“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时,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还要协助幼儿取得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罪”。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将为一生奠定基础。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九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玩具,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
张延红。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具体的感受: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每天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利用环境布置、成语故事、歌曲、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自己的教师、教室、同伴,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不怕生,不哭闹,愿意与他人交往。如:孔融让梨,拾金不昧,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等等。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德育小故事,区域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来帮助孩子提醒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遵从道德行为规范。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每周参加升旗仪式,观看中大班小朋友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幼儿的爱国热尊敬五星红旗,初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图书是大家的,不抢玩具、不独占玩具,不撕图书,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学习谦让,和同伴友好相处。通过观察,参与成人的劳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周围成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坚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教师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以游戏为切入口,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例如特色课程水墨画、刺绣、剪纸等活动,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幼儿增添了花片积木,在游戏中,一开始孩子们喜欢一个人占很多雪花片玩。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不愿主动帮助解决。于是,我们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人一组成立小小建筑队,大家共商家园布局,各自分工,这样他们遇到困难不再各顾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同伴矛盾明显减少,有的即使发生了,大家也能自行解决。在园本特色活动中朋友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一
天气渐渐开始凉了,我发现午睡起床,有一部分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不肯自己穿衣、穿鞋。这些孩子多数是家长在家里包揽帮孩子做的。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大人空闲了,孩子也金贵了,当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包揽了忽略了,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应该做的'事代替来做了。可是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就不行了,怎能照顾得过来啊,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们现在最先做的事情。要利用午睡起床时锻炼他们。于是,每次起床时我就招呼孩子们听好,今天举行一次穿衣穿鞋比赛,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听了我的话马上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兴地跳起来,庆祝自己的胜利。可还是有几个平时懒洋洋的孩子没有动手,等着老师为他们穿衣穿鞋,我就对他们讲了要求,第一次老师帮助你,以后要学着自己穿。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组织幼儿起床进行一次穿衣穿鞋比赛。并跟孩子们讲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顺序,比赛完后就奖苹果娃娃予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这次的穿衣穿鞋比赛训练,给以我启发,以后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多进行一点自理能力的活动比赛,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二
西瓜班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己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三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个体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能够自知、自控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我认为,在人小学之前对幼儿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取的。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需要看,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顺应了现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从教育目标看,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连续的。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考虑到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即“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而自我教育能力又包括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必须从幼儿园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
最后,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看,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就容易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觉性、能动性得以发挥,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尤其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益的,对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不同的需要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必要性,尤其对即将人小学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形成,他们能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或参照榜样来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但一到幼儿园就会收敛很多。只要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可能的。
1.正确对待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幼儿的一言一行,都由我们教育者来教育和培养。因此,尊重、相信每一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意识,使其自我意识在个性发展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前班一名幼儿看见小班幼儿摘花,马上跑过去,打了他一下,并说:“你为什么摘花”,还讲了道理,希望今后不再摘花。但是他的做法没有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扬和认同,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过于急燥的原因,从而调节自己在活动中的情绪(不动手打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做到遇事冷静,取得满意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包含着儿童对个性品质中的不良因素的自我纠正,也就是自我意识的调控。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儿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一些主要心理过程和特点进行反省、评价,并教会他们调节自己的主观活动的基本的,简单的对话,这对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在幼儿园里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空间,用一些无声的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氛围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如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有问题举手发言,写字绘画时独立完成,不影响别人。喝水,洗手,吃饭,午睡等一些生活常规,教师只用亲切、友好的眼神、动作,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得以控制,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这样一名幼儿,每天午睡都难以入睡,而且还影响周围的幼儿午睡。开始我批评、责怪他,效果不佳,只能控制一时。有一次,我就悄悄走到他身边,用食指在嘴上轻轻地“嘘”了一下,他马上意识到应该安静地睡觉,不应该吵别人。这无声的举动,使他的行为得到了控制。教师热爱、信任每一个孩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幼儿爱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对他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也使幼儿懂得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自己的举动应该有一定的控制力,约束力,这样,才能适应集体生活,符合幼儿心理、生理要求。
幼儿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情境性很强,情感的体验往往会随情境的变迁而大幅度地变化。由于没有一个中心情感统整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就使孩子的情感调控缺乏自觉性。例如,幼儿用积木搭了一座桥,他感到没有趣走开了,可这时当教师说这座小桥好漂亮啊,桥下还流着水,这时他会马上被吸引到这里,他会想再做些什么:“小河里应该有小船,小船谁来划,桥上又有什么……”因此,幼儿往往缺乏情感体验,而失去行动的自觉度。情感是一种内在的主体心理体验,教师的帮助只是外因,要搞好孩子的情感调控,关键还在于让孩子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树立自我意识,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情感状态,努力地按要求调节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上所述,是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我认为,幼儿在人小学前,不但要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儿童个性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准备工作,这样幼儿更能适应小学生生活的要求。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四
九月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我们小班迎来了一张张既好奇又兴奋的小脸蛋,说实在,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我们的一日活动也开始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现象。
入园前由于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生活技能根本洗手间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小朋友站在洗手台前发呆,一问才知道他不知道该怎样打开水龙头。
中午午餐时间,×××小朋友一手抓饭、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饭菜。老师告诉他要用勺子时,他尝试着去拿勺子舀饭菜,进过一番努力,饭菜一直都没有舀进勺子,反而从盆子的边缘都漏到了桌子上。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勺子,重新开始自己的“手抓饭”。
依赖性强,自己服务的意识差,会做但不愿意做。同样是中午午餐时间,刚吃了没几口,×××小朋友就带着哭腔喊:“老师,我吃不下!”但老师喂他吃饭,他却能很快地把满满一碗饭都吃完。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脱着衣裤和鞋子,可是××小朋友还是“稳坐泰山”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脱?”他说:“我不会。”老师就帮着他完成了。在这样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想着经常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开始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奖励小红花、好吃的东西等等。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不仅能很熟练地脱衣裤和鞋子,而且还能把衣裤折得整整齐齐的,就连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裤,这真的让我们非常讶异。天气逐渐转冷,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吃冷的饭菜,就开始喂几个吃得特别慢的孩子。而此时就出现了以下一幕:三四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犹如机器人一样,这个喂一口饭、那个喂一口饭。有时老师忙不过来,没能及时往孩子口中喂饭,这个孩子就张着嘴巴等我往他嘴里喂饭,而他的饭碗就在他的身边。
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后就放弃。午睡前,孩子们都将自己脱下的裤子折叠好放在了规定的地方。××小朋友也很认真的折叠着自己的裤子,但是他在脱得时候把一个裤腿翻了过来,在尝试几次后,他还没能把裤子折叠的很好,于是他就把裤子揉成了一团一放,然后就去睡觉了。午睡起床,×××小朋友很认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经把脚都穿进了鞋子,接着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两边连接并粘上就可以了。但是这雌雄配怎么也塞不进另一边的洞洞里,在尝试了几次后,×××小朋友就开始掉眼泪了,边哭边说:“我穿不上。”
同样是包办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们不良的习惯。午睡起床后,××小朋友的拖鞋东一只、西一只,人却已经和小朋友们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开水、吃点心,非要等到老师叫他去做这些事情。喝开水时,×××小朋友接完开水后就拿着水杯和小朋友们玩开了,结果水打湿了衣服,洒了一地。上完厕所,×××小朋友提上裤子就往外跑,“洗手。”在老师的提醒下,×××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把手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下又跑了,水龙头也没关。
……。
这样的镜头在班中经常能够看到,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活动前后的穿脱衣服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正常的集体活动没有时间保证。
问题二:由于拖拉、懒散等不良的习惯,造成生活活动环节中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不紧凑。
问题三: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独立进餐以及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的自行穿脱衣物都是保证幼儿健康身体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充足活动时间的保证。
在学习初我们发放了《新生入园调查表》,就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了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分四个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
2.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进行调查,归纳为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1.孩子多数是由祖辈带领,孩子还小,长大了会做的,通常爷爷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爷爷奶奶的溺爱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少之甚少,对于孩子的喜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都不清楚。
2.年轻的家长们注重更多的是对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独立性、坚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
3.还有一部分家长有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会等待孩子慢慢发展,再加上工作时间紧,所以这部分家长属于“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诱,增强幼儿的自己服务意识。
1.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幼儿的自己服务意识。比如主题《小不点儿》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学会了新本领”、“我会绕毛线”等活动,通过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手偶表演以及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饭》,让幼儿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饭前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再如情景表演《到鸭妈妈家做客》,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观地了解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1.以游戏的形式。
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娃娃穿衣服》、《喂小动物吃饭》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考虑到幼儿在练习这些生活技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没有激励的因素,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我们把这种竞赛性的游戏改成阶段性的比赛。比如第一阶段——折裤子比赛(不需要翻面;先将裤子翻面再折叠);第二阶段——折套头衫;第三阶段——折叠开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是分两次进行。
2.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
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有直接指导学习的作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穿脱衣服确实难度比较大。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再比如洗手时我们编了顺口溜: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3.用自身的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在提出每一项要求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做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就比如洗手,我们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幼儿通过实际观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三)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苹果树”、“毛毛虫”、“小鱼”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投放“大嘴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练习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链,让幼儿练习拉拉链等等。
幼儿在脱衣服时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折叠衣服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帮忙脱衣服,这样一来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比如在脱套头衫的时候,我们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说:“我们来拔萝卜喽!”拉住同伴的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再拉住另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最后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大萝卜,孩子们非常愿意相互帮忙,这不仅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再比如穿外套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说:“拿住好朋友衣服的两扇门,放在好朋友背后,和好朋友抱一抱。”也就是和同伴面对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两边对襟放在同伴背后,这样同伴就可以把两只手伸进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但是我们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幼儿身后不断地提醒他们,于是我们就用到了图示,这种将方法、规则隐藏在图画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帮助幼儿巩固生活技能。比如我们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醒幼儿饭后正确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时候应该排队,我们就在地板上贴了排队的标志,用来提醒幼儿按照这条线排队。有了这些图示,孩子们会相互监督。
根据幼儿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聊最近谁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谁折的衣服裤子越来越整齐了等等,并且评出“小能手”和“进步者”,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小贴纸和好东西,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得奖者学习。因为是大家一起评出来的(可不要小看孩子们,他们年龄虽小,但眼睛却是雪亮的),同时又有物质的奖励,孩子们对这些荣誉还是很在乎的。这对于激发孩子们主动自己服务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规则,如饭前洗手、拿到饭后拿小勺、睡前脱衣裤并折叠整齐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鞋子应该放在哪等等,这些规则的提出,对于生活自理技能的强化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从而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认识到自理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重在鼓励。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耐心、细心、恒心、宽容”的心态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地进步,我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下一阶段,我们还将深入开展,探索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元化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有序、有效的组织一日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热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心得(通用15篇)篇十五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