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一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辨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要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二
为了全面提高我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促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省东部九市县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这次培训。
从7月6日开始为期9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各专家的专题讲座,有邢益宝校长的《以读促写--乡村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诊断与应对》、段娜娜老师的《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美术课》、云颖老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刘丽梅老师《如何设计一堂音乐课》、符贻梁老师的《小学汉字书写规范及书写教学指导》、万力维副校长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吴遥海副校长老师的《综合、实践视野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等等,以及课后参加了主题沙龙交流活动。
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已的努力学习,现将自已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激动和回味不止的莫过于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邢校长的讲座。邢校长紧紧围绕“动笔”、“闭嘴”这两个关键词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两者的重要。首先,“闭嘴”在课堂中,学生要多读、多写,老师闭嘴,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孩子听不懂的话,少讲;孩子记不住的话,少说,就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其次,“动笔”
1、写下水文。从易到难,看到什么写什么、读到什么写什么、我手写我心。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写的能力。邢校长很幽默,提议每天发两张图片,每张图片配50个数字内容的微信,从二年级学生的水平开始。一天就写100个字,一年就写36500个字,坚持发一年,你不想优秀都难。因为有了量变,导致了质变。如质不变,是量不够大。坚持就会成长,成长更胜成功。
2、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每节课有备而来,节节课有效。邢校长教给我们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先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要展现给学生一各对话的场景,有话题、有人物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通过这种由浅至深、由少至多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写对习作。
而在符贻梁老师关于写字教学的讲座中,我明白了,指导学生写字,不能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也不是机械地重复点、画、钩等写字技巧,而是要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在观察的基础上去指导书定,使学生真正掌握写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爱上写字。
在万校长的讲座上,她通过一个个典型的课例,向我们解释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强调立德树人是重要的是体育、美育,从未获得这样的重视,获得这么高的位置。人才强国目标实现要体育、美育。
吴遥海副校长在“作业设计”这一主题中,举了很多的实例来阐述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发展性、人文性的特点。吴副校长的话语提醒了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而是要反思自己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关注了他们的兴趣,有没有让学生是在心甘情愿地写作业。只有让学生真正做到愿意去写作业、喜欢上写作业了,才能体现出作业布置的目的性,才能让作业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强调作业的有趣、有效。
总之,这次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向提升自身素质方法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给自己的教学生涯来点亮丽的色彩。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三
通过短短的三天时间的培训,我收获很大,更加坚定了我从事的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亲耳聆听了我所敬重的学者王一川、陈雪虎教授的讲座,真是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培训、讨论课程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和同学作一点交流。当我在学校就读文艺学专业的时候,我非常快乐,因为有太多的老师给了我精神上的引导,有的老师的课漏掉一句我都会觉得是一种遗憾,更别提逃课、打磕睡了,所以我坚信,这门学科根本不存在枯燥与不枯燥的问题,关键在于老师的讲授水平如何,这也是我的一个老师给我的忠告。通过一堂堂让人难忘,甚至有的时候是激情澎湃的课,让我领略到了理论的魅力,我会为每一次思想的火花碰撞惊喜不已。虽然如此,但是有的同学还是会觉得理论过于艰深、难懂,没有一点兴趣。我想,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牢牢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个人都对这一个学科感兴趣。但是,这不是意味着老师就要放弃课堂。
在我上学和现在工作期间,我一直都有一个困惑,就是我们的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其边界究竟在哪里?因为我发现一个让人迷惑的现象是:有的老师把文学理论仅仅局限在对文学著作的理论研究上;而有的老师则无限扩大其疆界,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现象研究,成为了一个泛学科理论,而且这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时尚;而有的老师则将文学理论课上成了哲学课,虽然理论的穿透力很强,但是却造成了和文学的脱节,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被学生戏称为“玄学”课。
我想,如果要解决以上困惑,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文学”?因为随着时代发展,以往的种种对文学的定义都显得不太适应了。这次培训课,王一川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一个对学科的清醒认识。文学理论的边界“由文学的开放特性决定。文学是对于人生体验的语言表达,而由语言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往往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涉及人生的几乎方方面面。人生体验的围栏有多大,文学的围栏也就有多大,文学理论的围栏也就有多大。谈论有关人生体验的文学,就不得不思索人生体验本身,尤其是这种体验在语言中的表达。”
而且两位老师的讲课都是从一些具体的文学现象着手,甚至是一首小诗入手,但是却融汇了很多理论,将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诗节分析得意味无穷。这种既有趣又“有理”的讲授方式让我体会良多。
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一、针对学生觉得理论难的问题: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结合具体案例,把一部作品、一个文学现象讲深、讲透,让同学把理论能和文学、甚至他的活生生的生活都联系起来,而不是提到理论就像政治课一样。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以及哲学)的兴趣。学习之初,给学生开出一个阅读书目,并建议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集中阅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以及理论深度。而且在集中阅读的过程之中增强学术敏感度,以及扩展知识延展面。
第三,教师上课切忌庞杂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突出理论的思想穿透力。这就要求老师要知识面广博,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第四,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前沿,而非翻炒冷饭。让学生和最鲜活的理论相联系,这样可以使他和学术圈产生亲近感。
第五,鼓励学生多写理论方面的文章。可以采用王一川教授的写读书报告的方法,在班上展开讨论、辩论甚至争论。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规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在论争当中最容易激发兴趣,推进深度。
二、学生冷落文学更注重影视怎么办?
因为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影视的强大力量本雅明早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当中就注意到并且表现出了一种隐隐的担忧了。那么针对这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要将文学抬到一个神坛的高度,将影视踩在脚下,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这样会加深学生与文学的疏离感。
2、也不要将文学和影视完全混同,甚至故意去迎合,因为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3、要把文学和影视结合起来。其实影视剧本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文本,而且很多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也比较强。影视也可以作为一种我们解读文学、理论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们还可以用某种理论去解读一部影视作品。比如《骇客帝国》与波德里亚的理论的关系。
最后,我想给两位老师提两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希望在老师上课之前能把课件先发给我们,让我们能够不用那么慌张地去作笔记,而因此错过了老师精彩的讲授。
第二、希望老师的示范课不用上那么多,一两节就够了,而是多讲一些对于我们这个学科的重难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把握以及理论前沿的探讨等等。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四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数次聆听了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点滴体会: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辨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要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五
各位老师好,为期八天的新教师培训上周结束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培训我的学习成果。首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的课表,每一天都是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非常的充实有意义。从课堂教学到专业成长,从师德学习到班主任工作管理常规,从教育教学理论到工作技能的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或深刻独到、旁征博引,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或激情澎湃,发人深省。
在这里我想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感恩
感恩能有这么一个提升自我的培训机会。作为已经一名新教师,刚工作2年,也已经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扰,有时候会忙手忙脚不知所措,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时也会感到困惑和迷茫。感恩这次机会能让我充充电,补充补充能量,开拓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明确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然后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更加自信的风采,继续回到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后感恩教育专家们精心准备的一场又一场的精彩讲座,他们详尽地,毫无保留的向我们分享着他们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深刻的感悟。
二、感悟
这几天学习了很多课程,也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也让我重新去审视教师这个行业。我们经常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其实这句话我想也适用于教师的成长。我觉得我们也像一棵树木,想要成才,我们必须做到:深扎根,高仰望。深扎根是指我们必须要站稳讲台,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高仰望一是指要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思想境界二是指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前景要有一个规划和期盼,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
想要深扎根,我们首先需要拥有高尚的师德,用爱育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想要深扎根,我们需要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就像_老师给我们列举到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方法,例如积分,140字等等等等,例如_老师给出的收发作业的问题,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等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每一个教学上的问题,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和一些教育资源的整合,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学习一些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探索一些新的技能。九零后的老师们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想要深扎根,先反问自己是不是有让学生钦佩的专业能力、有让同行赞叹的智慧方法、有让家长认可的品质修养、有让领导赏识的责任意识。
三、高仰望
我们处于一个教育兴盛的时代,新时代对我们新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考虑的不仅仅面对教学上的问题,还需要考虑的更多,比如说_老师谈到的依法治教,我们需要将法冶的精神、法律的思维模式贯穿到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管理者、社会等诸方面的利益平衡。再比如说,_老师的如何构建生命教育的大安全观。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拥有着更多的机遇。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理想追求。说深扎根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那么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就需要我们拥有更高地仰望。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科研力,在实践中教有所惑,惑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进,进有所乐。做好课堂反思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唯有不满,才能造就创新。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离不开教育写作。也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更是传道、授解、解惑的传承者,这些都与读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教师而言,书籍是个人专业成长的来源。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促进我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四、感动
此次培训除了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和许多实践上的技巧之外,我觉得此次的收获是情感上的一种触动。我深深的被这些优秀老师所感动。老师们的讲课风格迥异,他们或温柔。或豪爽,或风趣,或深沉,但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各不相同。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对教育行业的无限热爱。尤其是我感触最深的是_老师,在分享她与学生们之间故事的时候,话语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满满的爱意和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脸上隐藏不住身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那个瞬间你能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热爱。当她讲到她的学生们反过来安慰她的时候,看着那一张张写满安慰话语的小纸条,真让人泪目啊。_老师将热爱传递给孩子们,而这份爱反过来又以另一种能量去激励x老师。我想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吧。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辰,最后祝愿各位老师们都能从教育行业中获得满满地幸福感和成就感,祝愿大家都能在教育这条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方能走的更高更远!
最新教师培训心得感悟简短篇六
通过短短的三天时间的培训,我收获很大,更加坚定了我从事的文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亲耳聆听了我所敬重的学者王一川、陈雪虎教授的讲座,真是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几天的培训、讨论课程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和同学作一点交流。
当我在学校就读文艺学专业的时候,我非常快乐,因为有太多的老师给了我精神上的引导,有的老师的课漏掉一句我都会觉得是一种遗憾,更别提逃课、打磕睡了,所以我坚信,这门学科根本不存在枯燥与不枯燥的问题,关键在于老师的讲授水平如何,这也是我的一个老师给我的忠告。通过一堂堂让人难忘,甚至有的时候是激情澎湃的课,让我领略到了理论的魅力,我会为每一次思想的火花碰撞惊喜不已。虽然如此,但是有的同学还是会觉得理论过于艰深、难懂,没有一点兴趣。我想,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牢牢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个人都对这一个学科感兴趣。但是,这不是意味着老师就要放弃课堂。
在我上学和现在工作期间,我一直都有一个困惑,就是我们的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其边界究竟在哪里?因为我发现一个让人迷惑的现象是:有的老师把文学理论仅仅局限在对文学著作的理论研究上;而有的老师则无限扩大其疆界,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化现象研究,成为了一个泛学科理论,而且这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时尚;而有的老师则将文学理论课上成了哲学课,虽然理论的穿透力很强,但是却造成了和文学的脱节,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被学生戏称为“玄学”课。
我想,如果要解决以上困惑,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文学”?因为随着时代发展,以往的种种对文学的定义都显得不太适应了。这次培训课,王一川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一个对学科的清醒认识。文学理论的边界“由文学的开放特性决定。文学是对于人生体验的语言表达,而由语言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往往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涉及人生的几乎方方面面。人生体验的围栏有多大,文学的围栏也就有多大,文学理论的围栏也就有多大。谈论有关人生体验的文学,就不得不思索人生体验本身,尤其是这种体验在语言中的表达。”
而且两位老师的讲课都是从一些具体的文学现象着手,甚至是一首小诗入手,但是却融汇了很多理论,将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诗节分析得意味无穷。这种既有趣又“有理”的讲授方式让我体会良多。
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一、针对学生觉得理论难的问题: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结合具体案例,把一部作品、一个文学现象讲深、讲透,让同学把理论能和文学、甚至他的活生生的生活都联系起来,而不是提到理论就像政治课一样。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以及哲学)的兴趣。学习之初,给学生开出一个阅读书目,并建议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集中阅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以及理论深度。而且在集中阅读的过程之中增强学术敏感度,以及扩展知识延展面。
第三,教师上课切忌庞杂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突出理论的思想穿透力。这就要求老师要知识面广博,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第四,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前沿,而非翻炒冷饭。让学生和最鲜活的理论相联系,这样可以使他和学术圈产生亲近感。
第五,鼓励学生多写理论方面的文章。可以采用王一川教授的写读书报告的方法,在班上展开讨论、辩论甚至争论。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规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在论争当中最容易激发兴趣,推进深度。
二、学生冷落文学更注重影视怎么办?
因为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影视的强大力量本雅明早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当中就注意到并且表现出了一种隐隐的担忧了。那么针对这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要将文学抬到一个神坛的高度,将影视踩在脚下,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这样会加深学生与文学的疏离感。
2、也不要将文学和影视完全混同,甚至故意去迎合,因为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3、要把文学和影视结合起来。其实影视剧本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文本,而且很多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也比较强。影视也可以作为一种我们解读文学、理论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们还可以用某种理论去解读一部影视作品。比如《骇客帝国》与波德里亚的理论的关系。
最后,我想给两位老师提两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希望在老师上课之前能把课件先发给我们,让我们能够不用那么慌张地去作笔记,而因此错过了老师精彩的讲授。
第二、希望老师的示范课不用上那么多,一两节就够了,而是多讲一些对于我们这个学科的重难点的安排,教材的选择把握以及理论前沿的探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