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撰写不仅可以提供参考和指导,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回顾和检视自己的工作,进一步完善自我。借助这些事迹材料的案例和范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事迹材料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年49岁的尹秋仪,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热忱之心,服务居民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尹秋仪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尹秋仪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尹秋仪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助人为乐,温暖人心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孝亲敬老,传承孝心
尹秋仪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尹秋仪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的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尹秋仪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尹秋仪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二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材料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材料可分为集体事迹材料和个人事迹材料。那么相关的事迹材料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替办理办各种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替办理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三
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中国的孝道倡导的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样。
中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其中一篇“孝感动天”令我记忆十分深刻,这篇故事讲的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的故事。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父亲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无意间搜索,我看到了一起赡养纠纷的案例。两位原告已是迟暮之年,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原告于1953年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两女,即本案的四位被告,这四个人都是由两位老人抚养成人,现都已成家立业,修建了楼房,衣食无忧,经济都很宽裕。可他们却在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时侯让他们住在猪圈楼上,真是让人心寒不已。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难道闹上法庭就是他们对孝最好的诠释吗?不妨思考这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子女与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让他们如此安置年迈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经的生养之恩。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这几条:(1)父母的忽略(2)父母财产分配不均(3)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虽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决,我却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与父母站在对立面时,我深刻的怀疑亲情是否还在,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那又怎样,父母的心已然凄凉。
何为“孝道”?--所谓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之人,最终才能收获善果。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孝道。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但是民族的未来,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也要以孝为本,自觉接受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这样明天会更美好!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四
本文目录。
我叫刘小飞,现住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街64号,现年43岁,1969年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是一名国有企业职工,母亲在家务农,我七岁那年,母亲突然感到手指麻木、腿脚行走不方便,后经西安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增生,骨剌阻碍神经,在医院进行开颅手术,住院72天后,回到农村家中,母亲在大病后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手术后没有很好休息,在没有完全恢复身体的情况下就承担家中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以至于后来拖着虚弱的身体累倒了,再也起不了床,至今已36年了,能活到今天已经历了多少个生死考验,这都与我精心照顾是分不开的,现将一些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记得母亲生病住院后,我和姐姐由奶奶照顾,我7岁,姐姐9岁,我刚刚上小学,小学离家比较远,放学后,我和姐姐到很远的地方去抬水,然后上山砍柴,供家里生活,那时候我们姐弟俩不会做饭,几乎每天都是蒸红暑吃,生活非常艰辛,但每天把母亲照顾的井井有条,到我上初中时姐姐要上初三,因为中学离家比小学更远,姐姐为了让我能上初中,自己却放弃了学业,回家照顾母亲,初二那年母亲因尿不下,肚子胀的象面鼓,我走十几里山路去乡卫生院请医生上门导尿,医生说如果时间在长一点的话,就会胀死,就这样及时挽救了母亲的生命。
1985年,因我父亲长年在城里工作,我和姐姐、母亲生活在乡下,父亲觉得负担太重,便与母亲离了婚,本来负债累累的我们家生活一下子陷入绝境。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的病无钱治疗,我也无法继续上学了,只好辍学回家照顾母亲。
1995年,我到安康来上班之后,就将母亲接来同住,我每个月只有126元工资连租房都很困难,有时间经常欠房主房租,生活极其困难,后来到我结婚后,我们与母亲分别住二个单间,有一次早上去照顾母亲,发现她掉在床下面水泥地面上,头部幸好砸在垃圾桶上面,把垃圾桶砸扁了,由于母亲体重大约有150斤左右,身体僵硬,我费了好半天的劲跪在地上才把她抱上床。
xx年夏天,由于母亲长年卧床,大便干,有时二、三个小时都垃不出屎,疼痛难忍,我只好用筷子掏,小便失禁几分钟就要方便一次,这样我晚上睡不成觉,刚睡下就叫醒,起来后就晕倒了,有时拉肚子,床上、身上到处都是屎,我经常洗单子、被子,还要擦洗身子,剪头发、洗头,母亲长年卧床导致神经麻木,翻不了身,有时候我晚上睡觉后醒来再起来给她翻身,有时把她扶起来靠一下,身上到处痛,有病去不了医院,经常找亲戚、熟人帮忙请医生上门诊断、打针,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母亲的病也越来越重,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天擦擦洗洗,喂饭、喂药。三十六年如一日,照顾至今。
百善孝为先,母亲给了我生命,我也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母亲的生命,照顾母亲的一生,让她更大限度地享受幸福生活,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一天天在变好,孝亲敬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让所有天下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享晚年。
返回目录。
王新旗,现年44岁,在北郭乡第一初级中学任教,他已从事教育工作有十八年多了。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称职的,在教育工作中他总是兢兢业业,团结同志,勤勤恳恳,勇于奉献自己,多次受到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奖励;作为父亲,他做到了恩威并进,他的儿子与去年顺利的考上武陟一中;作为丈夫,他做到了体贴入微;作为儿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他的一言一行在同事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村里更是一位对人以礼相待,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公民。多年以来,他的孝敬父母,爱戴兄弟姐妹之情,赢得了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王新旗的父亲是xx年春天去世的,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就让自己的妻子不上班,在家陪伴母亲,而他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上儿子回家和自己的母亲、妻子一起过周末,并且总是带上一些母亲爱吃的各种食物,从而母亲心里的孤独感消失了。当别人问起他时,他总是说:“父母亲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不容易,而且我们也都已成家。老人操劳大半辈子了,在母亲的晚年,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老人孤独时,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怀,精心赡养老人是我们子女应该尽的义务。”
xx年的春天,王新旗的母亲又因为脑梗塞,造成了左侧身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住院期间,他始终让自己的妻子陪护。而他也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儿子一起去照看和陪护母亲,但是他的母亲总是说:“你在学忙的话就不用来了,有你姐姐和哥哥呢!”此时王新旗流了泪。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七,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母亲没病时总是担心他的生活,可是母亲现在有了病还是在想着他,为他担心。
王新旗的母亲出院以后,继续在他家住,由他的姊妹七个轮流看护母亲,因为他的母亲生活还不能自理。他母亲在他家住了几个月后,他的姐姐们感觉这样子下去是不合适的,就出面和他的两个哥哥说,他的母亲以后由他的弟兄三个轮流看护,而且要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家里,每家半个月。每次他母亲轮到他家,他总是和自己的妻子提前去接老人。前几年由于没有轮椅,他总是把母亲从二哥家背着回自己家的。村里人见了,总是夸赞着,此时的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到家后,他总是嘱咐妻子要做什么菜,要做什么饭,要让母亲吃上可口的饭菜。晚上他从学校回来,就给母亲用温水洗脸、洗脚,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给老人洗头、剪指甲,甚至母亲牙里塞了饭菜,他也会亲自给老人用牙签挑出来。而且也利用周末给老人换洗衣服,如果是夏天的话就会用温水给母亲擦洗身子,始终让母亲干干净净,老人用的便盆也是干干净净。每天晚上母亲躺下之后,王新旗就用笤帚去扫扫,然后就用拖把把母亲坐的地方都拖一拖,特别是夏天。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他母亲的病已经快六年了,可他和妻子并不嫌弃,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母亲。由于母亲的病时间长了,他母亲的话变得少了。所以王新旗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和自己的儿子一起逗着母亲说话,说一些老人感兴趣的事情,以防出现老年痴呆症。
当王新旗的母亲轮到他的两个哥哥家时,他也总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儿子一起去看望母亲,并且捎上母亲喜爱吃的小笼包子。他的母亲也特别喜爱吃卤面,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嘱咐妻子中午多做卤面,以便给母亲端上一碗。这就是王新旗。但是他从不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学校的工作,反而他教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去年在初三的质检中,他担任的班级化学成绩在农村中学中排第十名。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他将一如既往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家校两不误。
王新旗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甚至他做的一些事情,任何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得到。每当同事和乡亲们夸赞他时,他总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可夸赞的。”
返回目录。
今年49岁的尹秋仪,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尹秋仪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尹秋仪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尹秋仪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xx年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xx年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尹秋仪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尹秋仪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尹秋仪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尹秋仪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尹秋仪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尹秋仪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尹秋仪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xx年的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尹秋仪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尹秋仪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尹秋仪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尹秋仪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尹秋仪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xx年,尹秋仪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返回目录。
崔跃兰:女,现年32岁,汉族,初中文化,晋宁县晋城镇关岭村委会人,1995年嫁到六街乡干海村委会师平荣家,现居住在六街乡干海村委会一组。她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家乡,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昆明市公民守则》,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实守信,讲文明、董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婆婆、奶奶,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
崔跃兰和丈夫师平荣是1995年初结婚,至今已有11个年头,一直和姥姥、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对丈夫的奶奶更不用说。而在崔跃兰的眼里,奶奶、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20xx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婆婆师谷花因患半边疯病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婆婆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婆婆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师平荣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正在六街磷矿打工,为了婆婆的早一日康复,崔跃兰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放弃了自己家中的3亩多地,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婆婆。在服侍婆婆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婆婆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婆婆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崔跃兰从不跟婆婆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五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20xx年的春天,婆婆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好心就会有好报,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崔跃兰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女儿,同时,崔跃兰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同年8月,80的奶奶期桂英老人因患有子宫肌瘤疾病又再一次住进了医院,自利能力全无,崔跃兰又再一次投入到服侍奶奶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崔跃兰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五
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长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7、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28、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4、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7、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8、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4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4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4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48、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4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5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1、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我是四年级(2)的张淑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敬老爱老”。
敬老、爱老、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
神财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孝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
在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的节日,就是——重阳节。我国把重阳节。
定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敬老、爱老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东汉时期,董永在父亲亡故后,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他的行动不仅传为人间佳话,而且还感动了天帝。河南张尚昀在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后不久,父亲去世,母亲患病。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他不远千里,把母亲从河南背到长春,一边打工给母亲治病,一边刻苦读书。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挑灯夜读后,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六个学期,五次获得奖学金。张尚昀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不放弃对母亲的照顾和治疗,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有敬老爱老的意识。他深深知道,没有父母,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家,就没有自己。他懂得,敬老孝老是一个人的本能,是做儿女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是天经地义的。也许,我们并不能像董永一样卖身葬父,也不能像张尚昀一样背母上学。但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却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扬民族传统,让敬老爱老的美德亘古不变。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所以让我们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老人、孝敬老人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七
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访爷爷,想听爷爷讲讲以前的故事。以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能解开这个谜底了。
爷爷对我讲到:“旧社会里,老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吃不好,穿不暖。可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看你们现在多幸福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还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你可要好好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啊!”爷爷拿出老照片给我看,黑白照片里的爷爷穿着非常朴素,有的衣服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还有一些是在田里干活的照片。
看着这些照片,耳边想起了爷爷的话,我感受颇深。是啊,和爷爷那个年代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他们这代人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读书也不认真人,时常要在妈妈的督促下才完成作业,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以后,我再也不和爸爸妈妈闹脾气了,多为他们考虑,孝敬爷爷奶奶。
这次拜访爷爷让我感受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八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华孝道》。
俗话说,一切美德,孝为先。但是,看看一些社会现象,想想现在有些人的所作所为:父母苦心养育他,但当他成家立业后,却平平淡淡地抛弃父母,让他们一个人生活,苦不堪言;父母为把他们培养成人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当他们成名后,却认为父母卑微,羞于与他们在一起,毫不留情地不承认父母;为了照顾家人,老婆孩子不关心爸爸妈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听到,做得到的真实情况,真的让人心寒。
也许,每一个真诚正直的孩子,心里都许下了一个“孝顺”的大愿,相信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相信有一天自己能够从容地尽孝。
可惜你忘记了,忘记了上帝的确定,忘记了神仙的召唤,忘记了生命的短暂,忘记了世间永远无法偿还的恩情,忘记了生命本身的脆弱。父母离开,带走了对我们的思念和呼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而长久的遗憾和无尽的孝心。
有些事情是我们年轻时无法理解的。当我们知道了,我们就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补救的,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补救的。“孝”是稍纵即逝的依恋;“孝”是年与年之间差距的传承;“孝”是把犯错的遗憾变成永恒的仇恨;“孝”是生命之链,也是生命之结。一旦断了,就没有联系了。
如果他们中的一个或两个到了你们班的年纪。然后,不要对他们说“呸”,不要骂他们,对他们说客气话,恭恭敬敬地对待他们,说“大人,请怜悯他们,就像他们从小把我养大一样。”你的主最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善良,那么他永远是忏悔的。
听着,这是真主的声音。快点为父母尽孝,也许是豪宅,也许是砖头;也许是一周之后的好dour,也许是近在咫尺的留言,也许是一桌佳肴,也许是一道家常菜;也许是为了听听他以前做过什么,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许让他们唠叨,发泄愤怒;也许是新衣服;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道的天平上,他们是对等的。
回报父母的好,就算你和父母徒步来回七次也做不到。所以穆圣说:“天在你母亲脚下。”世界的孩子们,我们必须快点!趁我们父母还活着。时间!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九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5、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0、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图集美文网。
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1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9、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2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4、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27、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气不可无。
29、任何人都享有一种权利,那就是永远尽义务。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传承孝亲敬老这种美德。关于孝亲敬老,有很多先进的事迹材料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女,1979年...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传承孝亲敬老这种美德。关于孝亲敬老,有很多先进的事迹材料都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女,1979年9月5日生,系***县***镇***村农民。1999年11月与本镇***村4组村民***结婚,于2000年8月8日生育一男孩。2006年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她一直居住在下马渡镇六合堂村,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同心协力、竭尽所能照顾患有脑梗塞的父亲、精神病且有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的姐姐和孤寡叔叔。两年后奶奶自然死亡,她主动撑起了这个家。
面对感情的破裂、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她伤心过、痛苦过,曾一度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久经风吹日晒、繁重的农事,虽衣着朴素,但依稀能看得出她那清秀的面容,富有弹性的皮肤,因而经常有人上门来给她介绍对象。作为女人,她也想有个依靠,有人疼,有人爱,有人遮风挡雨,为她撑起一片艳阳天。然而,为了孝亲敬老,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坚强地面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女人为爱不再是半边天,而是撑起整片天空。
作为女儿,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单亲年老的爸爸(父母在她2岁时就离婚),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父亲多加衣服,当父亲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父亲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父亲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为治疗父亲的脑梗塞、胃病,她经常陪父亲去医院治疗、买药;每当父亲外出时,她都会嘱咐父亲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作为妹妹,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担外,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嫁的姐姐。在服侍姐姐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姐姐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十几个年头。
好心就会有好报,邻居被唐芝香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唐芝香及其家人的疼爱之情,每当她有事很忙的时候,邻居们总能想尽办法给他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她姐姐。有时邻居、朋友也劝她说:"你只是妹妹,这样做值得吗?"唐芝香说:"姊妹情,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姐姐现在这样,作为妹妹,照顾姐姐是我的义务"。
瘦了十多斤,叔叔看着既心疼又欣慰,逢人就说,他这个侄女可好了,自己生的亲闺女没准也比不上。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侄女,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妹妹;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姐姐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姐姐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姐姐打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而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女儿"、"好妹妹"。
她用真爱勾勒了善良贤惠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亲敬老的美德,她用爱撑起了一片艳阳天!篇二**是我站服务三科的一名普通职工,作为先进员工他做到了克尽职守、踏实勤奋,作为人子,他做到了百事孝为先。
奶奶身体不好,父母生意忙,**从小就对奶奶十分孝敬,勇敢地帮父母承担起赡养照顾奶奶的义务,小学时就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活,就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初中时每天放学后帮奶奶洗衣服、做饭、挑水、打扫卫生,天热时帮奶奶擦洗身体、洗脚,陪奶奶唠嗑解闷,逗奶奶开心。
参加工作后奶奶不跟自己住在一起,但**很想念她,有空的时候经常去看望她,帮奶奶打水、做饭、扫地,感动的老奶奶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自己有一个孝顺的好孙子。结婚后叔伯兄弟几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大家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都争先恐后地孝敬照顾老奶奶。
这样的孝心孝行让四邻羡慕,并且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奶奶身体越来越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德乃人之本,孝乃德之先,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
**常说:"侍奉老人再苦再累,只要老人高兴就是儿孙最大的快乐。"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也是人们应尽的义务,**所做的这些也许微不足道,但我们相信他们一家孝亲敬老的美好传统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样的家庭越多,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篇三***,女,汉族,1986年9月出生,***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现系***村委会副主任。从小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紧靠奶奶抚养并供其上学,这些磨难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性情率真,热情开朗的性格。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个好孙女;在亲朋好友之中,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人不肃然起敬。她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好青年彭露瑾从小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要求她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她每次都将自己所学所悟知识不厌其烦的讲给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一一传授给他们。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进步。
们,从不收一分钱。
村民苗大娘因为丈夫瘫痪,子女又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绝,多次想轻生。她听说此事,急忙跑去他们家了解情况,一边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边开导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粮食钱物拿去给苗大娘应急,帮苗大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直至她的子女主动提出照顾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来。
隔壁村村民孔德荣,家境困难,自身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体衰,女儿幼小,妻子为此曾多次想离家出走。她听说此事,一边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边连忙向村小组反映,响应村民捐资捐款帮助其治病,帮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女儿从小因为父亲生病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间接性精神病离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学习之外,回到家里就给父亲做饭,给父亲按摩,天气好了,就把父亲弄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每逢周末,只要条件允许,她除了把作业做完,衣服洗完,一有时间就给父亲按摩,找好吃的野菜做给父亲吃,听到对父亲病情有益的药材,只要能找到的就立马弄给父亲吃,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痛苦。
尤其在父亲病重期间,他几乎把学习的时间都挤压出来陪父亲聊天,捡一些可以卖钱的的东西卖了买营养品给父亲补身,特别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还好遇上假期,她就将所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陪伴父亲身上,寸步不离,喂饭、擦洗、按摩、洗脚、陪床,并在父亲熟睡时去寻找中药材来煨给父亲喝。不幸的是父亲最终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那时父亲才37岁,她才9岁,弱小年幼的她最终成了孤儿。她也为此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面对。幸运的是,奶奶毅然决然的挑起抚养她并继续供他上学的重担。从那以后,她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回报奶奶。
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外地优越的工作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家创业,以便照顾年迈的奶奶,因奶奶曾在她上大一的那年去地里干活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致使脸部、腰部、腿部均摔成了重伤,躺在床上近两个月,还好遇上放假,她得知此事,放弃在城里打工的机会,急速赶回家里,带奶奶输液、喂药、端水、喂饭,帮奶奶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渐渐恢复了健康,但由于年迈,腰部的伤已无法治愈,只要一变天,奶奶就感到疼痛难忍,为此,她特意买了按摩器帮奶奶按摩,遇到重活,脏活,她都不让奶奶干,只要是她能做的,尽量不让奶奶插手,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奶奶安享晚年。
三、
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20**年,她有幸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这对刚刚走向社会的她来说可是一件及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各种各样前来办事的村民,她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钻研,并不时向长辈讨教如何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既让村民满意,又遵照了原则办事。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查找资料,看相关书籍,不断更新自己,以便适应更多百姓需求。
发放到农民手中,以带动村民脚踏实地,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彭露瑾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以便关注更多留守儿童、老人,除了做好上级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以外,彭露瑾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她时常去走访那些低保户、五保户,给他们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陈永云、苗国良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苗国良,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孝传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种核心的理念与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彭露瑾同志是在中华孝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
***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村民笑容相待,乐善好施,与家人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用热心去帮助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一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再次撒向大地时,我们终于迎来了此次孝亲敬长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集合地,提着对老人的关心,带着对社会的爱心,来到了敬老院。我们与老人谈心,为他们表演节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从那笑眼中,我能看出,那是孤独惯的人对我的喜爱与称赞。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依赖父母的,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成长,默默为我们付出,赐予我们力量。在他们的怀抱中,我们会感觉世界是美好的,而慢慢的也会以为这就是理所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翅膀硬了,脖子长了,我们认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长大,于是,我们开始顶嘴,觉得他们很烦,想要脱离他们的保护,可却不知道,原来我们就是他的一切,当我们终于离开他的臂膀,他也就会变的一无所有。
我们,是他的一切。
可他,却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也许当你冲破枷锁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他们老了,我曾经依赖的那两个人已经变了样了,当他拖着那张原本美丽的脸向你笑时,温暖还在,可脸却老了。时间,回不去了。那,是为了你。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二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把这本书合起来了。终于,我读完这本书了。这本书分为六大篇,分别是助人为乐篇、见义勇为篇、诚实守信篇、敬业奉献篇、孝老爱亲篇、自强不息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孝老爱亲篇。这本书上每一个人物都感染着我,教育着我。都值得我们学习。书中有助人为乐的党素珍,有见义勇为的林浩,有诚实守信的徐丽珍,有敬业奉献的袁隆平有孝老爱亲的曹亚于,还有自强不息的侯晶晶等等。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捐肾救夫的孝女——曹亚于。
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用自己的肾来救父亲,医生说:“孩子,风险很大,你确定吗?”“我确定!”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不过家人却不同意,经过曹亚于反复哀求,最终医生答应了。还好,一切很顺利。接下来,就要筹集医疗费了,母亲带着弟妹打工,曹亚于也想辍学打工,可家人坚决不同意,父亲泪汪汪的对她说:“孩子呀,不能因为我毁了你的前程啊!”最后经过社会的.帮助,曹亚于一家渡过了难关。
读到这儿,我哭了,感动的哭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了这句话。这个女孩用并不宽阔的双肩,扛起了一个家庭,扛起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大旗。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也许不会像她那样做,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发誓:今后一定做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人。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曹亚于学习。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三
全体居民朋友: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往今来,多少尊老、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流芳百世。从去年七月开始,市老龄委广泛开展“十佳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就是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丹桂飘香,金秋送爽,正值十月“敬老月”之际,我们谨向全镇居民发出如下倡议:
——弘扬优良传统,大倡尊老风尚。“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尊老、敬老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传统美德,知恩感恩是古今中外人人应具有的良知,和谐社会,更应是孝亲敬老,知恩感恩的社会。我们每一位____人都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自觉做到思想行动要尊敬老人,不要淡漠老人;衣食起居要照顾老人,不要淡忘老人;生活零用要宽待老人,不要吝啬老人;生病就医要护理老人,不要冷落老人。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全镇居民要进一步大力倡导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用心去体味老人们的甘苦,用情去化解老人们的烦闷,融合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为构建和谐____身体力行。
——孝敬父母老人,从自身做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身边老人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对于他们,我们都应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老年是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时期,但也是人生中最孤独,最需要关怀的时期。敬老不以事小而不为,助老不以事难而不为。让我们通过写一封家书、吃一顿团圆饭、为老人讲一件工作的趣事、倾听老人一次长谈、给远在他乡的老人打一次问侯电话、实现老人一个愿望、带老人做一次健康检查等点滴小事做起,把敬老爱老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杯水、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全体居民要从自身做起,从孝敬父母、长辈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自己的父母,以儿女之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
——心系老年人,全民齐参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儿女关爱。社会各界、全镇人民都应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努力营造“孝敬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要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特别注意保障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把各项惠老优待政策和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多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努力营造扶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个尊老孝亲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孝亲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真心敬老,以热心爱老,以诚心助老,让一个个小小的尊老行为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闪光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一件件感人的孝亲敬老事迹谱写出____人敬老爱老的美好华章,为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作出新贡献!
____镇老龄工作委员会。
____镇妇女联合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四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14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五
本文目录。
唐华,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祁阳县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区主任。
唐华肢体有点残疾,但他人残志坚,孝心感人。他父亲双眼失明,1995年因病瘫痪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唐华与妻子千依百顺老人之心,每天为父亲送茶送饭,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勤剪指甲,还经常把父亲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床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如此年复一年,从不厌烦,尽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临终辞世。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时心情不好发无名火,常常责骂老伴,唐华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高兴兴,岳父也不再发脾气,两口子开开心心过日子。
唐华不仅在家是位孝子,他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关爱。他长期照顾白竹湖社区民生里小区16栋1楼71岁一级残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来他把老人当“亲娘”,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病送她去医院,空闲时陪她聊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从不懈怠。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点发大病,唐华听到是“亲娘”的叫声,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亲娘”家,唐华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汪花果就往中医院跑,幸亏送得及时,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之外,他还与残联领导和新闻媒体联系,将她的困难情况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来到她家献爱心,主动捐款捐物。唐华还组织义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全县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给老人义诊义演、理发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问金、送拐杖和轮椅等,共筹集资金7万元,慰问老人508人,慰问物品3万元。唐华的这些义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和新闻媒体报道,xx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志愿者义工。
唐华xx年任白竹湖社区主任后,非常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动和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组建广场舞蹈队17支,小区健身队17支、老年人太极拳和太极剑队8支、门球队2支、象棋队29支,共73支文体队伍,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相继成立了“五老”义务巡逻队、“五老”协会、社区老年人芙蓉艺术团,组织“五老”义务巡逻完成执勤任务157次,协助派出所处理群众纠纷103起,抓获分子80人,缴获资料600份;组织老年文体队伍大型演出达10场次,各类文体比赛20场次。
唐华的孝亲敬老事迹在当地受到广为传颂,今年3月17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及市、县领导亲临白竹湖社区,高度评价了社区各项建设事业和唐华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有人问唐华:“你每天做好事图个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图群众的幸福和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满足。”
返回目录。
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自xx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
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1999年玉龙街村街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之增产增收。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
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xx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xx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返回目录。
一、孝之始。
1989年秋季,犹如晴天一声霹雳,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崔海宝的父亲从庙沟门沙梁集市买牛回来后,面色发白,无精打彩,随口说了声:“累的不行了!”就躺在炕上,谁知一躺就躺了八年!在这八年中,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该变卖的东西都已经买光了,小海宝和妈妈一起向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借钱,好不容易凑了2万5千元,这些钱包含了小海宝对爸爸的无限关爱和孝敬,孝敬的种子慢慢的播进了他的心田。
二、一个孝多辛苦。
为了给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生计,1995年,崔海宝辍学回家跟年迈的爷爷奶奶开始学习基本农活---耕地种田。之后两年时间,他尝尽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耕田种地、牧羊喂猪、锄耧收割、碾场打谷、掏粪挖圈、肩挑背扛,各种农村活干遍了,一双稚嫩的手经过劳动的打磨变的厚茧丛生、粗糙无比,但他从不言苦。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父亲的病一定会好,自己的家一定会脱贫!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给父亲治病,也要撑起家庭的重担,值得!
三、学业苦乐孝为先。
那就是1997年,父亲多年的病痛完全治好了!全家人喜极而泣,打起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当时家里的债务已高达10万元之多,在父亲母亲的鼓励下,崔海宝同志还是二次返回了可爱校园,开始了新一轮出人头地的“打拼!”
1998年,崔海宝同志经过三年苦读后,考取了湖北省城乡建设学校,邻居亲戚凑齐了念书的学费,他只身一人到武汉开始了新的学业。在学校,他省吃俭用,一分钱掰开两半使用,每到寒暑两假还要打工挣钱,来填补念书费用的不足。毕竟费用庞大,微薄的打工收入无法弥补念书费用的缺口,三年过去了还是增加了壹万多元的债务,但他为尽孝道,勤工俭学的行动却感染了当时一起就读中专的同学。
四、孝,人生的主线。
毕业返乡后,被县政府分配到赵五家湾家学区任教,每月挣到的600多钱,用来接济家用,但家中垒起的繁重债务,毕竟没法尽快还清。
xx年至xx年,为了还清繁重债务和贴补家用,赡养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多病爸爸妈妈,崔海宝同志利用节假日下煤矿巷道,开拖拉机拉煤挣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通宵达旦,日以继夜。
直至xx年结婚时,家庭债务就剩下了4万元。结婚后,海宝同志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让妻子在庙沟门镇镇政府所在地开了百货门市,才还完了家中的债务。
在父亲病重期间,超负菏的农村体力劳动,把母亲给累累得毛病缠身,现在已经不能营生。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早已失去了劳动能力,幸亏还很健康,可以安渡晚年。虽然海宝同志工作繁忙,但他还是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回到老家送点吃的喝的,看望四个老人,叙寒问暖,给老人挑水扫院。老人们过得很开心,逢人便说海宝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崔海宝同志没有什么惊人的事迹,甚至任何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然而,海宝同志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在他的老家不胫而走、家喻户晓,就连单位上的同志都对他的孝亲行动赞不绝口。但他却说:“我只做了一些作为晚辈应该做的事情”,多么诚恳的话语,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悠长的。
返回目录。
崔跃兰:女,现年32岁,汉族,初中文化,晋宁县晋城镇关岭村委会人,1995年嫁到六街乡干海村委会师平荣家,现居住在六街乡干海村委会一组。她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家乡,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昆明市公民守则》,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实守信,讲文明、董礼貌,乐于帮助别人,多年以来,在孝敬婆婆、奶奶,兄弟姐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事迹感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
崔跃兰和丈夫师平荣是1995年初结婚,至今已有11个年头,一直和姥姥、公公、婆婆同住一起,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对丈夫的奶奶更不用说。而在崔跃兰的眼里,奶奶、公公、婆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我们的亲人,丈夫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他们的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不可遇测的,这时候,他们最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关怀,精心赡养他们是我们子女最基本的义务。20xx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婆婆师谷花因患半边疯病住进了医院,十多天后按婆婆的要求出院回家,当时,婆婆因病已全身瘫痪不能下床,丈夫师平荣虽有兄妹四人,多半在外工作或忙于农活不能长时间服侍自己的母亲,丈夫当时正在六街磷矿打工,为了婆婆的早一日康复,崔跃兰没想什么就独自站了出来,放弃了自己家中的3亩多地,一心一意的服侍着婆婆。在服侍婆婆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婆婆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期间:还要给家中的丈夫、女儿煮饭、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婆婆因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有的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崔跃兰从不跟婆婆计较。就这样,一下来就是五个年头,功夫不付有心人,20xx年的春天,婆婆的病情有了好转,已能下床走路,有时也可以做一些基本的体力劳动。好心就会有好报,婆婆被儿媳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崔跃兰和丈夫、儿孙的疼爱之情,每当她们有事很忙的时候,婆婆总能想尽办法给她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上学的女儿,同时,崔跃兰也能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庭中。可没有想到的是,老天爷再一次跟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开了一个玩笑,同年8月,80的奶奶期桂英老人因患有子宫肌瘤疾病又再一次住进了医院,自利能力全无,崔跃兰又再一次投入到服侍奶奶的生活当中,邻居朋友劝她说:“你只是儿媳妇,这样做值得吗?”崔跃兰说:“作为儿女,谁都会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六
今年49岁的尹秋仪,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七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八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尹秋仪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尹秋仪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尹秋仪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尹秋仪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十九
刘朝阳,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祁阳二中退休教师。他倾其积蓄,创办老年公寓,为老人献爱,为社会分忧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7年7月,刘朝阳从祁阳二中校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由于忙碌惯了,闲下来还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看到我国已提前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正困扰着整个社会,他决定创办一所老年公寓。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老伴劝他:“你教书辛苦一辈子,现在终于退下来了,该好好清闲清闲,还瞎折腾什么。”儿女们问他:“办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释:“你知道我这个人闲不住,况且现在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样作为老人,难道我不该为此做些什么吗?至于资金问题,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刘朝阳说服家人后,通过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向儿女、亲戚朋友们借钱,到银行贷款等方式终于筹得资金120余万元。为了搞好公寓建设,那段时间,他天天呆在建设工地,严格把关每个环节和细节,一段时间下来,人黑了、瘦了,终因年纪过大,身体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后,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过去了,公寓现已具规模,里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内设有餐厅、健身房、医务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拥有床位160张,现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来共入住老人460余人,他们都安居快乐,家属放心满意,真正成为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家园。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幸福快乐,他坚持“五心”服务,即爱心、孝心、细心、贴心、耐心。凡是来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与否,不管能行动与否,他都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优质的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总是像儿子一样侍奉他们,给他们洗头、洗脚、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们的房间去查看几次,看看老人们的被子是否盖好;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他专门制作了活动餐桌椅,并且在每一个房间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装了把手;公寓里有一个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刘朝阳总是耐心地跟他沟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慢慢地,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转变。“老人总是有理”这是康乐老年公寓的护理理念。他常说:“是人都会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应该笑脸待老人、百待不厌烦,应该尽量满足老人的每一个需求,不让他们委屈、失望,让他们尊严、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
为了让老人们生活满意、精神得到安慰,他总是想方设法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办好生活,让他们吃好、睡好。他经常去书店买食谱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认真钻研,根据老人特点,为他们科学配置饮食;另一方面,不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组织老人们健身、打门球、下棋、练书法,鼓励老人之间互动,安排志愿者为他们服务,让他们经常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让老人们彻底忘记寂寞、保持快乐,享受社会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让弱势老人得到关爱,他慷慨解囊、大爱无疆。2011年有一个叫邹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生活异常凄凉,刘朝阳便把他接到公寓来,给他吃、供他穿,还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没收他一分钱。五年来,共接纳了40位这样的老人,为他们减免15万元的费用。
刘朝阳创办老年公寓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以良好的服务深得老人和家属的称赞,也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刘朝阳虽然年过花甲,但他仍乐意在这岗位坚守。他说:“我一定要继续办好老年公寓,愿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换来更多老人的幸福。”
学生孝亲敬老事迹材料(优质20篇)篇二十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再次撒向大地时,我们终于迎来了此次孝亲敬长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集合地,提着对老人的关心,带着对社会的爱心,来到了敬老院。我们与老人谈心,为他们表演节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从那笑眼中,我能看出,那是孤独惯的人对我的喜爱与称赞。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依赖父母的,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成长,默默为我们付出,赐予我们力量。在他们的怀抱中,我们会感觉世界是美好的,而慢慢的也会以为这就是理所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翅膀硬了,脖子长了,我们认为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长大,于是,我们开始顶嘴,觉得他们很烦,想要脱离他们的保护,可却不知道,原来我们就是他的一切,当我们终于离开他的臂膀,他也就会变的一无所有。
我们,是他的一切。
可他,却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也许当你冲破枷锁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他们老了,我曾经依赖的那两个人已经变了样了,当他拖着那张原本美丽的脸向你笑时,温暖还在,可脸却老了。时间,回不去了。那,是为了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奉献的作文:孝亲敬老,真情奉献。
孝亲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