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促进教学改进和提升。请大家密切留意以下的教案模板,可能会给您的教学带来一些启发和改进的思路。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一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二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告诉我们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1、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课题。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并借此理解“观”及“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同学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并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并借助图认识“井沿”。
3、通过自由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会读会认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再读课文,说说青蛙与小鸟在争论什么?
2、找出它们持不同观点的这两句话。朗读,在读中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指导朗读。
3、你同意谁?为什么青蛙会有不同的看法?请你读一读青蛙说的话,并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4、做试验,理解青蛙会有错误看法的原因。用书卷成筒当井沿,把天花板当天,说说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井沿把它的视线挡住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这句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面对固执的青蛙,小鸟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当一当小鸟,劝劝青蛙吧。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小结,悟寓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后生字,先让学生读读说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板书设计。
青蛙小鸟。
天有多大。
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三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1、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课的学习,我准备当好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分发挥启发、引导、辅导,促进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自己认读生字,总结识字方法,自己体会揣摩如何人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观察字形,记忆字形。同桌合作互相帮助结局识字困难,互相评价写字效果,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等等。
一、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吧?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主动识字。
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很聪明,这么快就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刚才读书时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小手来指着拼音读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都圈出来,认一认。”
学生自读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会总结出拼拼音、问同学、联系上下问猜一猜等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也是语文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学生明确了识字方法,我引导学生历经“在语文中识字——认读单个生字——认读词语这一过程,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找朋友等形式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言。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然后用三副动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进行角色朗读。
朗读后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在回答,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一句来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为进一步体会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我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在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心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寓意。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我在让学生给动化中的小鸟和青蛙配音,这时学生会读出青蛙傲慢自信的语气,小鸟的耐心的语气。
这一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为生服务“的教育理念,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了只管形象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而生情,通过亲身体验达到理解寓意,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四)延伸。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四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沿、际、信”。
2、学习课文,初步理解成语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寓意,说话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
2、揭题,释题。
3、认识井沿,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沿、际、信”,重点指导写“沿、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板书:天有多大)。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3、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次对话。
(一)学习第一次对话。
1.师生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3、谁能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小鸟的话?自己先练一练。
4.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天很大”
(二)第二次对话。
1.学习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和“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2、同桌分角色读它们的话,试着争论一下。
3、多种形式读第二次对话。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鸟的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
2、谁愿意做这只自信的青蛙也来和小鸟辩一辩?抓住重点词“天天,一……就”指导朗读。
3.实验,揭示寓意。
4、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见多识广的道理。
5、以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尾,与学生共勉。
(四)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启发思维。
1.思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用下列句式说话:。
青蛙跳出井口看见_,心想:__,说:“___”。
回家后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天有多大?
青蛙小鸟。
井底天上。
只有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目光短浅见多识广。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青蛙对于天有多大而展开的一组对话。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而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为教学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通过各种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词意,理解课文。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从而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想象。
教法设想: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授本课以运用启发性原则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引导他们自由朗读,以读代讲,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采用了看图片、做实验、分角色表演等直观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也使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学法设想: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从“不会学”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而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采用比赛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地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也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练习设想:
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五方面的技能训练。
听——学生听老师有感情朗读,老师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说——以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
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路。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首先,我以谜语的方式揭示本课课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你们都知道一些什么故事呢?”这时的学生会结合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说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芦娃、宝莲灯等故事。紧接着我再问“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再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语。以此揭示出本课课题《坐井观天》。
因为“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会有哪些想法,会想到些什么呢?”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我再梳理好问题归纳小结,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1、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这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又会看到什么呢?
并板书:道理、事、看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自由读,然后提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想)这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再一步步地引导“想要演好戏可得先熟读剧本。”以此来激发他们自由、主动地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样,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会书声朗朗,学生们都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朗读练习中,而从他们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朗读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且还会有所感悟。
接着,让他们来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提问:“为什么小鸟以为天无边无际呢?”他们通过上面的表演会很快答出(因为天非常大,大得很)。“还有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呢?”他们会结合平时所看到的说出“大海、蓝天、草原”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用“无边无际”说话,并引导他们加“?”“!”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以此来让他们体会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也因此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他们怎样说,说得好不好,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1、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无边无际”的说话,我紧接着提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的这只小青蛙听了也忍不住想跳出进口来看一看了,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一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而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运用他们的童真,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说出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来到田野里,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里捉害虫……”或者“小青蛙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等。以此来抒发他们纯洁的心灵,完成了问题“看?”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过上面的说话,我又提出了“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并通过卷纸筒“观天”让学生明白其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你们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小青蛙和小鸟,我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由学生自由说,而这时的小朋友会说出“不愿意,因为这样整天呆在井底没有意思,而应该像小鸟一样每天到处飞,看得多,听得多,才会知识丰富……而他们说的这些正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同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实,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谁都接受得快,记得牢。
3、归纳总结,提示寓意,拓展知识
学生说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后,由我归纳出完整的寓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课堂内外,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并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应该怎样做呢?”并让他们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青蛙之后,再一次遇到了小鸟,它们又会进行一组怎样的对话呢?”这些问题就留给他们下去思考,下去解决。以此来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七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围绕“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它处于本单元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可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谈读后感受,既激发鼓励了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了学生学情,又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今天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相信学完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再次为突破难点作出提示,也给学生学习目标以引导。)。
3、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谁解释一下课题?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没有?
(质疑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梳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八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九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xx得很哪!”“一…就…”“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
(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
(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十
《坐井观天》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学生认知很直观,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文中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略知文意,引导自主识字。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刚刚打开课本,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这样体现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勇于面对主动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完成任务,边作记号,老师边巡视,指导认读。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语境中识字)。
4、指导识字,出示卡片,先带音节出示,再去掉音节出示。读准“信”、“青”。
(三)研读。
在能够流利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
1、录音范读课文。
2、找生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思考时间两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倾听学生的讨论。这里给学生充足时间(5分钟)。
3、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自由表达。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读(多样读法,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1、个别读,想象故事情境。(读重点段落——三次对话)。
2、齐读本课词语(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
3、范读,语气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态。
4、对话读,听中感悟。(师读小鸟,生读青蛙)。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十一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
本课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只青蛙对于天有多大而展开的一组对话。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而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一)教学目的。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才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为教学难点。
(三)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通过各种方法阅读课文,理解词意,理解课文。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卷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从而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想象。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授本课以运用启发性原则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引导他们自由朗读,以读代讲,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采用了看图片、做实验、分角色表演等直观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也使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有所求,乐有所悟。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从“不会学”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的。而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采用比赛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地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也使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五方面的技能训练。
听——学生听老师有感情朗读,老师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说——以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
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写——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表达与表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路。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我以谜语的方式揭示本课课题,“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你们都知道一些什么故事呢?”这时的学生会结合平时所看到听到的说出一些白雪公主、葫芦娃、宝莲灯等故事。紧接着我再问“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再说这个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看天,打一成语。以此揭示出本课课题《坐井观天》。
因为“创新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为了使低年级的孩子学会创新,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提出“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会有哪些想法,会想到些什么呢?”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我再梳理好问题归纳小结,可以得出三个问题:
1、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这到底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3、如果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又会看到什么呢?
并板书:道理、事、看。
(二)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自由读,然后提问“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这么有趣的一件事,同学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想)这时的学生兴趣高涨,我再一步步地引导“想要演好戏可得先熟读剧本。”以此来激发他们自由、主动地来朗读课文的欲望。
这样,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会书声朗朗,学生们都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朗读练习中,而从他们丰富的表情与动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朗读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且还会有所感悟。
接着,让他们来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提问:“为什么小鸟以为天无边无际呢?”他们通过上面的表演会很快答出(因为天非常大,大得很)。“还有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呢?”他们会结合平时所看到的说出“大海、蓝天、草原”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用“无边无际”说话,并引导他们加“?”“!”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以此来让他们体会这两个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也因此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无论他们怎样说,说得好不好,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无边无际”的说话,我紧接着提出“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的这只小青蛙听了也忍不住想跳出进口来看一看了,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想想如果他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一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呢?”而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运用他们的童真,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说出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来到田野里,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而小青蛙就在稻田里捉害虫……”或者“小青蛙来到了公园里,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还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捉迷藏……”等等。以此来抒发他们纯洁的心灵,完成了问题“看?”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其道理。
再通过上面的说话,我又提出了“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小青蛙以前不知道呢?”并通过卷纸筒“观天”让学生明白其原因,然后再让他们说出“你们愿意像小青蛙这样什么也不知道吗?小青蛙和小鸟,我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由学生自由说,而这时的小朋友会说出“不愿意,因为这样整天呆在井底没有意思,而应该像小鸟一样每天到处飞,看得多,听得多,才会知识丰富……而他们说的这些正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同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其实,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谁都接受得快,记得牢。
3、归纳总结,提示寓意,拓展知识。
学生说出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后,由我归纳出完整的寓意。学语文与生活实际应用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并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课堂内外,互相交流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宽知识面。并提出了“如果小青蛙霜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应该怎样做呢?”并让他们想一想:“如果小青蛙做了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青蛙之后,再一次遇到了小鸟,它们又会进行一组怎样的对话呢?”这些问题就留给他们下去思考,下去解决。以此来拓宽学习的空间,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十二
《坐井观天》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课无非是个例子。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我想,如果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读的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那么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高。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十三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一等奖(优质14篇)篇十四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井口那么大。
(目光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