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如何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一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4、读课题。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毛泽东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二
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1、理解颈联、颔联诗句的意思。
2、感受红军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一课时。
一、质疑解疑,释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七律·长征”。
2、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课题(请几个学生读课题)。提醒学生读课题时注意:课题“七律”后有一个间隔号,要作适当的停顿。齐读课题。
3、读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指名回答)。
4、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5、过渡: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想今天同学们的进步不仅在于依据课题质疑问难,更在于通过搜集材料解决了自己的疑惑。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毛泽东回顾红军战士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诗思纵横,挥笔写下了一首气魄雄伟的壮丽诗篇,这就是《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
二、初读,读顺诗文。
1、引导学生听诗朗诵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诗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师引导学生同桌间合作读诗,并注意互相点评。
4、指导学生读生词。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
5、把词语送到诗句中再读。
6、齐读整首诗。
三、再读,理解诗文。
1、告诉学生,把诗读正确、通顺了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人常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请学生静心默读这首诗,找出诗中哪一句能概括整首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整首诗,随学生的`回答把第一句变红(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
4、红军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经历的万水千山)。
5、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山名和水名)。
6、学生交流(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7、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18座山,24条河。经历这么多的山水,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猜猜看。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三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一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1、教学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1、了解“单元导读”。
(1)师:(出示毛泽东图)认识他吗?没错,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这单元,我们将要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生读“单元导读”。了解怎么学?
2、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通过一首长征诗来走近毛泽东。关于“长征”,你们知道的内容有多少?(出示长征示意图和阅读“资料袋”帮助大致了解长征。要点: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因此,可以说,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也可以说,长征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1、师:当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师范读:背诵全诗)
3、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找出韵脚。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指名读—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4、再读课文,思考:
全诗围绕哪句写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导朗读这一总领句。
(二)读书思考,查资料批注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总领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来学习。“远征难”诗人是怎么体现的?而“红军不怕”又从何看出?请你们再读诗,画出相关词句,借助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关知识,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学,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
1、读诗,思考,批注。
2、抄写生字新词。
3、《丛书》一到五题。
一、复习导入。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二、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指导背诵
(一)体会“远征难”。
1、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长征中的“难”?
生答,师板书: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铁索。
2、从这些词句中怎么看出红军“远征难”的?
(1)逶迤、磅礴:师板画并出示课件体会五岭的长与乌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丰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铁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难渡。
3、师小结:五岭、乌蒙山、雪山只是红军过“千山”的代表,像这样难越的高山总共有18座。长征难不难?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红军过“万水”的代表,像这样难渡的天险有24条。长征难不难?(难!)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万水千山的“远征难”。
(二)体会“红军不怕”。
1、长征这么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从何看出?
(1)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
(2)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飞夺泸定桥》,理解“寒”(心惊胆寒)。
(4)请生谈对“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三)体会感情。
1、师:长征这么难,但在红军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均不怕。此时,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带领的红军的什么精神?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英勇无畏……)
2、师:是啊,正因为红军英勇无畏,所以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了!毛主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这名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毛主席和红军胜利后的喜悦)
3、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三、情感升华,背诵全诗。
1、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七律.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播放歌曲)
2、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走近毛泽东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乐观的、英勇无畏的)
3、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七律.长征》来表达自己对毛泽东主席的缅怀及敬佩。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四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
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播放《长征》诗歌朗诵。
六、拓展延伸:
探究;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七、教师小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长征
五岭
千山乌蒙
不怕岷山只等闲
万水金沙江
大渡河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五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六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
了解长征历史:
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
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合作讨论)。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
(3)听范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
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战例场景。
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
(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
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2、品读语言,突出重点。
(1)联系全篇内容,你还能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他们的这种精神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你认为以上两句对表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那一句感染力更强?为什么?
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做是微波细浪,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做小小的泥丸,极言其小,反衬红军战士敢于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
诗句语言要富有表现力就必须使用修辞手法。
3、变式训练,互评自纠。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横断山,路难行”为什么出现两次?
(2)《过雪山草地》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4、应用转化,拓展延伸。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萧华的《长征组歌》中夜得到充分体现,请你在大声朗读中体会。
三.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教材》第一第二课部分习题。
四、板书设计。
艺术概括、比喻夸张。
五、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长征历史背景和红军所经历艰难险阻基础上去感受诗中所歌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的写作方法。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课文基本上都能背诵,但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所遇到的困难学生知之甚少,所以对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不够。学生的朗读比较到位,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朗读,声音响亮,能读出节奏和重音。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八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律诗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了解律诗写法。
一、直接板题,揭题。
1、了解背景:
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3年10月,国民党调动50万重兵对中央红军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北上转移。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翻越了18座大山,淌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军当时的境地是上有敌机,下有追兵,敌强我弱,只能走无人能走的地方,可谓“绝地求生”
师: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
2、介绍七律诗相关知识。
关于七律,你了解多少?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3、读题。
强调:注意到中间的间隔号了吗?前面表示诗的形式,后面表示诗的内容。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介绍长征;了解七律格式,建立知识结构。】。
二、初读,读顺诗文。
1、自由读。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时,老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2、检查生词。
(1)指名读。
(2)齐读。
师:读得真准。来,像他这样我们一起读。
(3)指导多音字及易错字。
这里面有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老师还担心有个字会跳出来为难大家,注意看云崖的崖,它是什么偏旁的?书字的时候要注意上短下长。这样写得好看点,跟着老师一起,在课本生字旁边再写一个。
(4)检查读。
师:把生词送回诗里去,和同伴互相读读这首诗,看看字音读准了没有,诗句读顺了没有?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5)范读。
师:听老师读,用斜杠线划出诗歌的节奏。
(6)读出节奏。
你能按这样的节奏来读吗?
指名,全班。
三、再读,抓住诗眼。
1、抓诗眼。
师:字音读准了,诗句读通顺了,这是读诗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
2、理解诗眼。
学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对照注释的方法去理解,请大家看注释,同伴之间互相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汇报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指名说,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说,把你的感受送进诗里,读。
是啊,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跨越的万水千山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齐读。
4、点明诗眼作用。
这两句是全诗的首联,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
过渡:诗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到了远征难呢?
【设计意图:以中心句辐射全诗学习,脉络清晰。并点明诗眼在七律诗中的地位及作用。】。
四、品读,感悟诗情。
(一)品山。
师:(课件出示:五岭图)看,这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五座山岭。
如果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岭,你会想到哪一个词?
师: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这就是逶迤啊。知道这逶迤的五岭到底有多长呢?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且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路。你能把蜿蜒连绵的感觉读出来吗?(逶迤)。
师:这就是磅礴。(读出这种气势雄伟)。
但是,在红军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
磅礴的乌蒙就像——。
读到这里,你知道这颔联的意思了吗?说说它的意思。
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师:读得真好,连绵不断的五岭,气势雄伟的乌蒙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师:妙啊,你不但读出了山的气势,还读出了只等闲的豪迈。
回环读: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这就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中的这两句诗,承接了首联中的千山。
那么,哪两句诗承接了首联中的万水呢?
(二)品水。
1、自品。
师:是的,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是展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是展现红军克服战斗的艰难。(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自由练习读这句诗。
通过朗读来表现你对句诗的理解吧。指名读。
2、想像。
听老师读,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汇报。
3、结合资料理解。
看一下资料袋,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两条破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控制了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则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调虎离山,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结果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来到了天险大渡河,河对岸敌人重兵把守,身后几十万追兵即将赶到。而唯一通道泸定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抽掉,只剩下13根寒光闪闪的铁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了夺桥之战。战士们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奋不顾身地扑向东桥头,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这一战艰险而壮烈。
联系这些背景资料,你对诗句有新的理解吗?4、学生汇报理解。
师相机指导朗读:
暖:
师:。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这使得红军战士们士气大振哪!
你能读出这种欣慰吗?(指名)。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战士们获胜的欢欣鼓舞吧。(齐)。
寒:
师: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来,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我听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欢欣!还听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悲壮!
来,男同学一起读。
师:女生一起读。
回环读:颈联中这一暖一寒再一次写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仿写颔联与颈联。
课件出示:颔联与颈联的四句诗。
诗中这四句诗只是万水千山中的代表,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大山,趟过了24条大河。
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资料纸中,红军战胜的其它山水之难,用上这其中的山与水,我们一起来做小诗人,仿写出颔联和颈联。
请注意: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偶,比如在颔联中,五岭对乌蒙,地名对地名,逶迤对——(),这是山的特点;腾细浪对——()这表现了战士们对困难的藐视。
学生仿写,汇报读。
(三)品喜。
师:(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自由读尾联,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读出了什么?指名读。
补充资料: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开始时人数是8万6千多人,最后到达陕北的只有七千多人。这些幸存的战士和红二军、红四军胜利会师,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指导朗读:这是来之不易的喜悦啊,把这份欣喜送进诗里吧,请女生读;
把战士们的激动大声地表达出来吧,请男生读;
为这夹杂着血与泪的胜利而欢呼吧,全班齐读。
回环读:老师听出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这欢呼也同样在宣告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配乐朗诵:同学们,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那段红色的历史可能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牢牢记住那段历史。试着背诵这首诗。
(播放音乐)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诵读这首诗,把长征这个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牢牢地立在心中。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九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一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二
(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
1、知识与技能: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2、初读文本
(1)翻开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指读。
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4、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
(2)诗中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4)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三
一、设计意图:
《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朗诵材料《七律·长征》。
四、教学流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
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认识诗人---毛泽东。
(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
师小结:介绍并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伟人风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
检查识字情况及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朗读字词以及诗句.
2、根据资料,再读诗歌:
学生找,归纳。
(三)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毛泽东用了比喻的方式,把逶迤五岭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浪花”,把磅礴的乌蒙山看做是“泥丸”一样走过去,这样写突出__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五岭这么多,乌山这么陡,长征真难呀!可在红军人眼里变成了什么?
生:细浪,泥丸。
(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他们的鞋磨破了,粮食没有了,生病了,寒冷威胁他们……)。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师:我们胜利了(读)——。
师: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观看电影放录像)。
生:铁索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师:桥下呢?
生:桥下水流湍急。
生:桥头燃烧起艄熊大火。
师:桥头的敌人怎么样?
生:火力很猛。
师:红军怎么样?
生:红军英勇奋战。
师:场面怎么样?
生:场面真叫人心惊胆寒呀!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刚才看影响资料,已经看到了实际上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你们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
师:是啊,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这一暖一寒,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影象资料)。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齐读: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五)联系诗人,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多少内容要写,可作者只用了八句,就非常概括、气势磅礴的将军队长征的经历浓缩于一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本诗主题非常鲜明,结构也非常严谨,“尽开颜”和“只等闲”“不怕”和“更喜”照应,运用了夸张,比喻,非常传神,使人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自始至终心里洋溢着豪迈的情感,令人振奋的情怀。最后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远征难——只等闲。
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四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六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小练笔。
2. 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 积极乐观。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小练笔。
2. 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 积极乐观。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八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
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探究;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七、教师小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十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千山万水)。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小练笔。
2. 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 积极乐观。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适时补充相关影像或其他资料,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长征有关资料,通过借助工具书,预习诗文。
2.教师:查找长征相关资料,准备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画面,准备歌曲《长征》。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师板书“长征”)读!同学们知道长征吗?关于长征你们了解到哪些内容?例如:你知道的长征故事有哪些?(交流)。
揭题: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这两个字应该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读“长征”!(板书“七律”,简介七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2、出示诗文,师范读。
3、生自学,三读诗文。
一读,读通诗句,读准生字。
二读,读出节奏,理解词语。
三读,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诗意。
4、交流:。
(1)出示生字词:磅礴泥丸岷山云崖。
指导读词,读出每个词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指导读诗,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交流,共同评议。
5、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诗中有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词却像一声惊雷,豪情万丈。你能体会出来吗?(师生交流,板书“不怕”)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首联。)。
(3)交流。重点指导:“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画面。知道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吗?指名介绍或师生共同介绍(出示相关视频片段)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利用天险疯狂扫射,红军为了争取时间,以身挡弹,强渡铁索桥。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可是红军有没有惧怕过?这个“寒”字你是怎么理解的?那这句你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交流并指导朗读)。
(5)红军长征途中是不是就遇到了这些困难?你还知道有哪些?
(6)是啊,千难万险又算什么?红军正是凭着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再读第一句。(指导读好“不怕”“只等闲”)。
师引生读:(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
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把我们的感想融入我们的声音吧!来!师引……红军……(有感情地背诵)。
小结:通过这首诗,长征这一段辉煌而又壮烈的岁月又浮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此时的你想对参加过25000里长征的先辈们说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一段峥嵘岁月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九、板书设计:
不怕万水千山。
金沙水拍五岭。
大渡桥横乌蒙。
岷山。
十、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023年七律长征教案(优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了解写作背景。
1、(板书:长征),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
2、(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板书:七律)齐读课题。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七律是体裁。
简介:“七律”是近代诗的一种,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每两个句子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初读,感受长征艰难。
1、自读全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释疑。
2、指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句话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相机出现“远征难”、)。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诗中作者用一个词来概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数不胜数的艰难险阻,(相机出示“万水千山”)。
5、对此,红军的态度是怎样的?(相机显红“不怕”“只等闲”)。
6、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意思,指导朗读。
三、品读,体会“不怕”气概。
1、首联两句总领全文。
2、红军在长征中走过了“千山万水”,遇到了“千难万险”,在这首诗中,作者具体选取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翻越五岭、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过岷山)。
4、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连绵起伏,绵延不绝,重峦叠嶂)。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楼房那么高。 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崇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崇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狡猾的敌人为了阻拦红军,抽掉了本来作为桥面的木板,泸定桥上只剩下铁索,向桥下看,真叫人胆战心惊。 红四团发起总攻了,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不少英勇的战士被敌人密集的枪弹射中,摔进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里,卷进了像瀑布一样直泻而下的红褐色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负责巧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可歌可泣!)。
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寒”字,暗示红军巧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6、指导背诵。
四、总结。
1、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对长征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播放《长征》歌曲)。
2、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
五、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两首摘录在摘抄本上。
3、读读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