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学习和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也能从中获取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经验。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一
于永正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老师的论语文教学研讨会,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对于于永正论语文教学的理解和体会。
在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中,强调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语言表达和语言感受三个方面。于永正通过论语文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素材,引导学生读懂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用古代的智慧去理解和表达现代的问题。我在参与研讨会时亲身体会到了于永正所倡导的课堂活动,例如通过课文分析,学生锻炼了阅读理解和解题能力;通过课文模仿,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团体讨论,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其次,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注重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计算字数和默写课文成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然而于永正强调,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他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质疑,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和思考者。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了积极探索的习惯,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对于自己观点的自信。
再次,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提倡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侧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然而于永正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密切。他通过与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取更广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在研讨会上,我参与了一堂有关经济学的课程,于永正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经济观点,引导学生了解了古代和现代的经济理论,并使学生明白了古代的经济智慧对于现代经济的影响。这样的学习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是多么重要。
此外,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观念。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他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论语,了解古代圣人的人品和行为,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读懂文字,更要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将之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感的公民。
最后,以永正论语文教学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提倡课后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发地去发掘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于永正的论语文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理念和实践都非常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我希望未来能够将于永正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二
于永正,字若善,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文学者。在他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研究论语,探索以论语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他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中,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论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于永正论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的五段式叙述。
第一段:引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论语往往只作为一种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工具,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于永正先生提出了以论语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论语的精髓和智慧,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段:理论依据。
于永正先生认为,论语旨在研究养性,树德,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意识。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鞭策着学生思考,引发对自身的反思和独立思考,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三段:具体实践。
在论语文教学中,于永正先生提倡用心读论语,即要注重阅读理解,尤其是对于其中的抽象概念和价值理念。学生要通过阅读、解读,深入思考论语的意义,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辩论,提升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于永正论语文教学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论语的智慧和魅力。论语中的语句虽然简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伦理道德。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并且学会了合理表达和沟通,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思维。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于永正论语文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通过论语的引领,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论语的教学,并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三
幼儿园教育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智力与语言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其道德素养的培养。为此,从幼儿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呢?使用《幼儿园论语》作为道德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幼儿园论语》是一本专为幼儿设计的道德教育读物,它将学习和培养道德品质、态度和行为结合起来,并且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通过讲述案例,激发幼儿对道德的敏感性和反思精神,促进道德行为形成和消极行为的避免。
在使用《幼儿园论语》时,教师应该选取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篇章和内容,以易于幼儿理解的方式传达道德价值和事情的发生原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别讲解和互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发表个人观点,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
使用《幼儿园论语》作为道德教材有很多优点。首先,《幼儿园论语》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描绘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适应了幼儿感性理解的特点。此外,对孩子们的言行进行规范有很大的帮助,协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念,拥有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孩子在交往中的合作意识、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五段:结论。
使用《幼儿园论语》教育幼儿,可以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相比,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机会。幼儿园论语教学实践的经验表明,使用这本教材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意识,使幼儿的成长更加健康和有意义。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生活化、实际化的道德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有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四
“幼儿园论语教学心得体会”这个主题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幼儿园时的点点滴滴。幼儿园是我们孩子们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最初接触到论语这样经典的著作的地方。从幼儿园时代开始,老师们就不断地向我们推荐、传授论语的经典故事和教义,这些教诲贯穿了我童年时期的成长路程。最近,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特此分享。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论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们学会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幼儿长期接受论语教育,能够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具备道德素养的公民。因此,论语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论语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绎场景、诵读论语等多种形式进行,使孩子们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各种道德规范及其应用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度,形成互动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活跃,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创造更加生动的教学场景,有趣地引导孩子们理解论语中的道理。
第四段:融入情境教学。
幼儿园论语教学不宜单纯地依靠知识传授,还需要将论语教育与幼儿生活情境融合,通过逐步演示、实践等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如在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切身感受仁爱、孝顺、尊重等道德概念,进而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行为。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幼儿园论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注重幼儿论语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们从知识的习得中逐渐体验道德准则,能够在日后的成长中养成健康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同时,在教育理念上,也需要注重养成全面发展思维,注重幼儿天性的本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五
导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论语》是我教学中重要的教材之一。在教学《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对学生思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分享一些教学《论语》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本经典之作,《论语》不仅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更是一部教育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书籍。《论语》中蕴含着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对于人文关怀、仁爱、礼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思考和智慧。通过教学《论语》,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人生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论语》时,我首先将课文进行分段,与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然后,我会启发学生个人的思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他们探求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的热情。同时,为了更好地教学《论语》,我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论语》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我用《论语》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有关“孝”的案例来进行讨论。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和思考,他们可以深入理解何为孝道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同时,通过案例讨论,学生也能够运用《论语》中的道德智慧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论语》中的思想,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论语》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通过教学和案例分析,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对于《论语》中的思想进行评价。这既可以通过写作来展示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评价标准的设定,学生会更加客观和系统地评价《论语》中的思想。这样,学生可以在自觉地修养中接受道德教育,同时也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论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首先,在教学这门课程中,学生通过与古代先贤的对话和思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更能够激发他们内心追求道德和精神的热情。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论语》,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智慧和温情对于培养学生成才和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结语:
教学《论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考能力,通过《论语》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六
幼儿园是孩子们读书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品德、智力、体能等方面的任务。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学呢?我在实践中摸索,略有收获,撰写本文以供参考。
第二段:初识论语。
“孔子说了很多话,他最重要的话叫做论语。”在幼儿园中介绍孔子时,这是第一句话。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孔子和论语的接受度相当高。课程开始前,我会用简短的语言总接哦论语所传递的道德名言、行为规范等。
第三段:了解论语。
我在课堂中将论语的一些经典语句进行讲解和解释,以易懂、生动的语言让孩子理解其中内涵、从中受益。例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便是提醒孩子们要学会思考、预测、避免可能的危险。
第四段:提高课堂实效。
除此之外,我也尽可能增加趣味性、互动性,以及故事性。比如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时,配上相关的表情、动作,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巧妙地增加了以论语为主题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获得道德成果。
第五段:收获与建议。
关于幼儿园论语教学的实践,我认为,重点是学生的日常观察和参与,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以期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老师而言,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优劣,秉持语言温暖、耐心等等的耐心教导方式。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它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儒家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有幸能在教学中加入《论语》这一篇章,通过教学《论语》,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论语》的力量和魅力,从中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论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统与现代结合(250字)。
教学《论语》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论语》的思想。例如,在讲解《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形象、生平故事、影响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对孔子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探究《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使学生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思考,更好地体会到《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300字)。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论语》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领悟到仁、孝、忠、信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忠恕”思想时,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中的行为,让他们意识到忠诚和宽容的重要性。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论语》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加深对道德品质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00字)。
《论语》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教学《论语》,我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言必有中”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意义,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言必有中”。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赏析活动,让他们欣赏《论语》中的名句和韵律,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教学《论语》,我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收获了很多。教学《论语》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儒家思想,让我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在学习《论语》中的成长和进步。他们收获了、触动了,对中华传统文化输出更加充满自豪感。有信心有激情我将继续在教学中弘扬《论语》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助力。《论语》这本书,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启迪和引导,教学《论语》更是一种修行,一种哲学。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教育领域的重要位置。我有幸有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论语,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从中收获颇丰。论语教学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本文将分享我在论语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学目标(200字)。
在论语教学中,我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还希望通过论语教学,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第三段:教学方法(200字)。
在论语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会通过讲解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其次,我会安排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看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此外,我还会组织辩论比赛,让学生在真实的辩论环境中,运用论语中的思想,锻炼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段:教学效果(200字)。
通过一段时间的论语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思维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更加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从细微处做起,尊重师长,关爱他人。同时,他们也能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能用论语中所学到的智慧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论语教学所取得的积极效果,让我对继续推行论语教学充满信心。
第五段:结语(200字)。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教育价值。通过论语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古代文化,更可以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应对挑战的智慧。论语教学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我将继续深入探索论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论语的智慧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九
导言: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有幸担任语文老师,也负责教授《论语》这本经典著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论语》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论语》的价值”、“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教学心得与启示”、“将来的发展”五个方面,阐述我在教授《论语》这门课程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论语》的价值”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和智慧。它具有广泛的知识性、智慧性和道德性,并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影响。学生通过研读《论语》,能够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思考方式,获得道德修养的指导,提高自身的修养素养。而且《论语》中的大量典故和成语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论语》不仅仅是一本古代经典,更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
第二段:“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其中,案例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的思维方式和道德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小组讨论则提供了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深入思考和理解《论语》的内涵。这些教学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第三段:“学生的反应”
在教授《论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古代哲学家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通过学习《论语》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同时,学生们还在课后积极与我交流,提出了很多深入的问题,这使我深感欣慰和鼓舞。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了教授《论语》的挑战和乐趣。这门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对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具备良好的解释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维。同时,《论语》教学也要求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努力,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深入体验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育的意义。
第五段:“将来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论语》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和角色扮演的形式,使《论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同时,我还将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拓展学生的经典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我相信,在持续努力下,我能够更好地教授《论语》这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结语:通过教授《论语》这门课程,我深刻理解了其对学生的重要价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心得和体会。这门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提供了一种扎根于中华文化的修身之道。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好地教授《论语》,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书中是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一
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对“益者三友”及“损者三友”进行了深刻的详细的解释,其内涵令人思考!人生难得一知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标准,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的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短暂的一生活得有价值,那就是要多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孔子所言的'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每个阶段都是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大,怎么样才能有一颗从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种修炼,需要的是学会舍弃,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看于丹解《论语》体会到的是,《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君子少一些小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安宁,我们国家的理想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二
《论语》论理,理论人生,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人生沧桑百态。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
《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师范的课本里读过,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我也自认为对有关《论语》的内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翻译《论语》,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够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灵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阐明去领会《论语》,《论语》不再高深莫测,不再那么令人难以领会。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国有着接近“神”的地位。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征曾直言不讳地赞颂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坚持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都体现了其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掩卷长思时,才意识到《论语》里满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乐哀愁,被历史神话的“圣人”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追寻。
不得不说《论语》是本韵味无穷、值得用一生细细咀嚼的语录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复制的榜样。咿呀学语时,半懂不懂地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乐无穷;青葱年少时,装腔作势地笑谈“唯小人与女子难为养也”,乐在其中;风华正茂时,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掷地有声;如今,在网络文化“神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调侃的语气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变成了口头禅。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对着苍茫河水轻声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理解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我们也会侃侃而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我们也能体味为什么北宋名臣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其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人。《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这就是孔子!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三
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领。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门人是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育也应该符合当前的国情。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通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未来。
读《论语》,让我心灵震颤的当属孔子的“诲人不倦”。他的“有教无类”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温暖。《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观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的确如此,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周记对话”,健全“班级档案”,开展“教师赠言”,开设“心语班刊”,给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呵护,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诲人不倦”的大乐!“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历代师生关系的典范,他们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则是像朋友。正是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20_年弘道,诲人不倦,终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仁者爱人,爱众亲仁,应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应成为我们的为师之道啊!
“书香能致远”,的确如此!读《论语》,为人师,就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从容的心态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灵,用经典的睿智之语指引前行的方向。为人师,读《论语》,让我更确信:做好教师这一职业工作,必须用爱播种,用心耕耘。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四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亲眼目睹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问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谈谈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小心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施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小学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回顾原因是没有自己没有能力,一般来说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其他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或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根据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自省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假设,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政治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路子标定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并谓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绝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可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勤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后悔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内疚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中学,说好了,把投稿教诲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电话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寄。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中小学手工制片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严肃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从此以后对此类事情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下会制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五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六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七
一、导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人之言行录,它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原则。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教诲,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诸多心得体会。
二、守正而不懈怠:《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达而不骄,下达而不怠。”这句话形容了一个真正的君子要从容不迫地处理上下级关系,既不要因成功而骄傲,也不要因失败而灰心丧气。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我明白了无论在成功或失败之时,都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当取得一定成就时,不应骄傲自满,而是要反思并继续向前努力;当遇到挫折时,也不应气馁,而要勇敢面对和积极克服。
三、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论语》中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语提醒着我们永远都要保持求知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广阔和无穷,也体会到了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的喜悦。同时,《论语》还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他人,不断传承和创新。通过教育,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言行一致,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论语》中的另一条教诲就是说话要谨慎,行为要一致。这是孔子对于道德的高度追求和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而《论语》中的这条教诲提醒着我们始终要保持言行一致,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只有通过言行一致,我们才会建立起他人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并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五、尊师重道,知行合一:在《论语》中,孔子表达了对于师长和道德的尊重。他认为尊敬师长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基础,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真谛,即知行合一。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应该将其付诸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并将其变为自己的品质。
六、结语:通过阅读《论语》,我汲取了许多智慧和道德教诲。其中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等原则,都给我带来了启迪和指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践中,做一个有品德和素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八
妈妈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本很精美的书,上面有大大的两个字《论语》。
在书的首页上还有一排小字图说天下,我打开书,有前言、目录。我翻阅着,我在看里面精美的图片,古人穿着长袍,站在有两个轮子的马车上,边上有很多很多学者摸样的人跟随着,我问妈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跟着妈妈告诉我:“他是孔子,边上跟随着的是他的学生。”“他们要去干什么”“他们是随孔子去周游列国讲学的。”“妈妈,我知道孔子,你经常告诉我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就是出自孔子。”妈妈笑着说:“妈妈想听你读书,你读给妈妈听听里面都写了什么,好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说的是:“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我仿佛明白了很多,虽然古文是那样难懂,但是反复读,就能够读出意思,就如课文里写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读完《论语》中的《学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他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巩固起来。他说:“学习会了的东西,时常温习一下,不也很有乐趣吗”温习就能熟练,熟练就会有创造,所以他又说:“温习旧的,能产生新的心得。”
我明白了妈妈让我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了,妈妈是让明白在学习中要学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让我改掉在学习中懒惰、不去思考的坏毛病,我在以后的日子会坚持读书,读好书!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十九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学习论语,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道理和智慧。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再次,论语告诫我们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另外,论语传达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最后,论语还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细节和礼节。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与读者一起分享我在学习论语中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论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尊德重义的教导。例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诫我们要注重修养个人品德,而“君子不器”则教导我们要注重培养内在的道德修养。这些教导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更要从内心去做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正直、诚实的人。
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温故而知新”也告诉我们要通过回顾和复习已学的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教导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再次,论语告诫我们要注重思考和实践。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要善于思考和实践。例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他人的行为和意图,从中获取智慧。同时,“言寡而思多,行难于其思也”则告诫我们要把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事情的本质。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到光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只有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另外,论语传达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表达了对待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并学习身边的长辈和有智慧的人;而“君子不器”则强调了要专心跟随老师的教诲,虚心学习。通过这些教导,我明白了尊重老师的重要性,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尊重老师并真正聆听他们的教导,才能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成长。
最后,论语还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细节和礼节。例如,“君子辩不义,即诛”告诉我们应该讲求公正正义,并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批判。同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告诉我们要通过文雅、懂礼仪的言行与他人交流,以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教导教会了我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和做好每一个小事,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而礼节可以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添增和谐。
通过学习论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和体会。通过论语,我学会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重视学习和实践,尊重老师,注重细节和礼节。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加入到学习论语的行列中来,从中获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论语教学心得体会大全(20篇)篇二十
对于《论语》来说,是多么熟悉的字眼,只要谈到学习,我们就会想到孔子在《论语》中的话,而这次所写的心得体会是我在网上学《论语》的感受。打开百度一看,熟悉的字展现了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我平时在书本上学习的`和大声朗读出来的,是多么的片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运用到的知识跟《论语》是那么的息息相关,经过实践学习《论语》活动,我发现许多,也学到了很多。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更要做一个有用的商专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