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宝贵的财富,他们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下是小编为职工们整理的职业规划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一
以下是一工作计划网整理(gongzuojihuafanwen/)一篇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经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等,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坚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定向培养的原则,做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仅供参考。
职工培训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有效途径职工培训教育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定向培养的原则,做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我公司的培训教育在经理的领导下,以安教部为主,负责全公司的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并把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公司的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同时落实,同时总结考核。
一、岗位培训。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6、安规、技术规程和基础知识考试,半年一次。
7、专题讲座,每年四次;。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二
20xx年,按照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结合我单位自身业务的拓展需求,在职教中心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职工培训工作力度,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职工培训工作。现就全年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截至20xx年xx月3日,供应站共有30人次参加由兼职教师秦岭所讲课程。分别是:单元要素知识;岗位安全知识;消防知识;劳动保护共计4门课程,48课时,听课对象为油料班全体职工;配送班全体职工;综合班全体人员。
(一)取得的成绩。
与20xx的培训工作相比,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培训力度,在培训项目数、培训课程次数、接受培训人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长。
(二)存在的困难。
虽然20xx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培训工作仍存在较大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听课职工部分年龄偏大,听、说、读、写能力较差。
(三)改进措施。
-1-的指导下,在单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科学、合理安排制定、执行落实好各项培训工作。对于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促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适时安排合适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必要时适时增加培训项目数、培训课程与受训人员人数。
2、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自主性与学成后的知识分享度。
3、通过培训教育,促使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得以加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部分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兼职教师。
供应站。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三
我深感教师培训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和进步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这份报告是我参加一次教师培训后的心得和总结。
我参加的这次教师培训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培训过程中,我不仅听取了多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分享,还参加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这次培训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深刻理解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更新了教学理念,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更好地应对多元化学生群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中都有了许多收获。我明白了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课程,以及如何使用新的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这次教师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学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四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职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的工作能力。根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企业法》、《公司法》和《集体合同》内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辖范围内所有单位及所有正式职工。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职工培训教育是指公司按照工作需要对职工进行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管理知识、技术业务、操作技能、学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第五条人力资源管理部是公司负责职工培训教育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公司职工培训教育规划,组织落实职工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和培训师资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公司的职工培训以短期内部培训为主,送外培训为辅。各单。
位应积极配合,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人员参加学习。职工参加培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部必须登记备案。
第七条送外培训必须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把关,确保学员质量。业务部门需要派人外出参加培训,必须报人力资源管理部同意,不能擅自外送。
第八条凡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每年初由人力资源管理部制定职工培训计划,按程序审批后实施。
第九条学历教育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定向培养的原则,培顺形式坚持以业余、函授为主。
第十条职工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凡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的,应有书面请假凭据。请假审批程序为:一般职工由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审批;中层以上干部由分管队领导签字审批。凡无请假手续又不参加培训的,视同缺勤。
第十一条职工报考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人力资源管理部汇总,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报名手续。
第十二条职工经批准参加的学历教育,所在单位应创造条件保证其参加规定的脱产学习及考试时间。未经公司批准擅自外学不承认其学历,外出学习考试期间视同事假。
批准方可履行报名手续。外出参加考试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考试期间视同出勤。
第十五条凡自愿申请参加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职工,须提交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人力资源管理部,人力资源管理部报请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履行报名手续。外出参加考试履行请销假手续,考试期间视同事假。
第十六条学历教育管理。公司提倡并鼓励员工参加地方举办的和本岗位专业对口的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或其它形式的学习。凡是报考专业对口或公司急需专业的并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学历教育,取得大专、本科、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后,公司可分别按50%、60%、70%的比例给予报销学费。
第十七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培训。经公司批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晋升工人技术等级的专业培训,按50%的比例报销培训费。第十八条其他培训管理。
2、属于共性的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技能业务知识集中办班予以辅导;
3、特种工种、业务培训等执行地勘局培训计划。第四章公司和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公司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教育的规章制度,根据公司的实际对职工进行在岗、转岗、晋升培训、对学徒及其他新录用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第二十条公司结合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十一条由公司承担培训经费脱产、半脱产培训的职工应与公司签订合同。培训合同应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形式、期限、双方的权利义务、学习期间待遇和结束后为本单位服务的年限以及违约责任。按照公司培训合同的规定保证职工的学习时间,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发挥所学专长。职工应履行培训合同规定的义务,服从单位工作安排,搞好本职工作。
第二十四条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培训教育经费,并授权人力。
资源管理部管理使用。
2、教学需要的一般器具、仪器、图书费用;3、外送短期培训学员的培训费、实习费;
第二十六条参加和接受培训是每个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是公司给予每个职工的福利待遇。对不组织职工开展培训的单位,对拒绝接受培训的职工公司有权给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认真执行本规定,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司或个人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十八条公司所属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司对直接责任者和单位领导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1、不按公司规定组织职工开展上岗培训、安全培训、岗位操作培训的;
2、强令未经培训的职工上岗作业的;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五
新形势下履行好央行各项职能,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相比,地市中心支行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一阶段,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包括以脱产学习为主的在职职工大中专等中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以电大、函授、党校本科,研究生班为主的高层次学历教育。这阶段的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
第二阶段,以全员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为主的培训。跟第一阶段学历教育培训不同的是,最初是要求全员参加培训、全员参加考试,后来经过实践,发展为除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以外的职工参加考试和培训。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培训不再单纯追求“学历”,而是以“适应性”为主的岗位业务技能培训。
第三阶段,围绕总行“五型人才建设”为战略目标的培训。以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培训不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而是适应经济金融形式及履职变化,培训理念更新,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一)现行的培训模式一是分层次的培训。
包括对中层干部举办的注重领导管理素质培养的培训班和依托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针对一般员工的培训。
二是以专题报告和讲座为形式的培训。邀请经济学者、党校教授或部门负责人作形势报告或专题讲座,同时开展一些诸如《物权法》、《公务员法》主题培训,以及结合新业务、新职能和新技能进行培训。
三是各部门自办的专业培训。各部门针对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展一些专业性的培训,如支付结算系统、国库系统、直接投资管理系统等培训。
四是外部资源培训。除以上三类自主培训外,人事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也积极争取利用外部资源,包括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总、分行举办的各类培训、人民银行系统外组织的相关培训等,如总行培训学院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会计师、审计师培训班等。五是远程教育培训。随着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总行远程培训系统、电视电话系统“以会代训”为基层央行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的方式和强大的信息资源。
(二)现行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1、培训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沟通和增效协作的培训目标很难实现。一个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需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应该是科学系统的,而现实中有些培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往往只是体现领导意图,存在一定程度重形式轻实效,重数字、轻内容的现象,培训缺乏可持续性。以市中心支行各类培训统计为例,从处级、科级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总行、分行以及中支自身组织的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培训达1790人次,覆盖面达到了100%,学历教育层次也不断提升。但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手段与过去相比,仅仅是数字增长而已,对培训效果未做任何分析评估和反馈。类别项目类别人次或期数处级干部培训总行组织的培训1分行组织的培训1其他培训(地方政府、社会办学)6科级及以下干部培训总行组织的培训1分行组织的培训68参加其他培训(地方政府、社会办学)25本单位自办培训培训班期数31参训人次数1068讲座、论坛等期数8参训人次数621总培训人次1790学历教育本年度学历学位认定数硕士研究生1本年度在读人数(含已毕业未认定人员)本科3硕士研究生12、培训理念和职工认知度的偏差对培训质量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无论是培训经费还是培训项目的选择上,总、分行和中支都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培训不断增多而培训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职工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不断增强而培训资源却相对“匮乏”。究其原因在于不少培训理念与职工的认知存在偏差,培训初衷与培训对象实际需求不匹配。过去那种“要我参加培训”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我要参加培训”的氛围没有充分形成。这样,培训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一、参加,总分行等外部培训经费小计79170135123其中:
材料费57384537。
培训费79128130586。
二、中支机关会计、信贷、发行、外管等部门专业培训经费小计1084080152817其中:
伙食费344080108800。
住宿费211215037800。
材料费108303240。
培训费2977。
(一)加强对培训的调研和分析,选择有效合理的培训模式。一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区别确定管理者培训模式、一般职工培训模式。二是要明确培训模式的不同定位,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注重培训系统化和综合化机制建设,寻求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重视培训效果的测评和跟踪反馈,通过填表等形式反馈培训效果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借鉴商业银行培训模式与机制,创新基层央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与商业银行培训理念和做法的比较,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差异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差异一,人民银行对培训功能的挖掘不充分,表现在仅仅偏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疏于央行文化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对我们的启示是,可以挖掘和完善培训沟通功能、文化功能,以充分发挥培训在央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差异二,人民银行培训组织结构、培训模式不尽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性。值得借鉴的是,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及与改革相匹配的有人民银行特色的培训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上,明确上级、中支及各部门的职能定位,优势互补,使基层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在管理体系上,准备把握和认真分析培训需求,高效选择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和建立系统的培训工作机制和方法,使培训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差异三,人民银行培训手段较落后,培训资源利用不尽充分合理。在基层行,培训方式还仅仅停留在简单传统的选派人员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为主的方式,加以培训师资力量薄弱,运用现代化培训手段的能力不高,培训效果的发挥体现得不明显。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在人民银行系统建立起可以共享的师资和信息资料库,整合资源,提高效能,树立培训投资理念,加大培训投入,优化软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投资效益的回报,提升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益。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六
为贯彻落实区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战略部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顺义检察院工会结合我院实际,以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能体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争当知识型职工为重点,以参加“首都职工素质培训课程”为载体,深入开展“理论大学习、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素质大考核”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下边将我院参加此次培训作如下总结。
和岗位培训的任务,为职工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院工会对职工体能健身活动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单位的体育健身设施,为职工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服务。把政策激励、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统一起来,把职工素质工程的实施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统一起来,与评先评模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职工参与的热情。场工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广泛深入,大力开展实施新型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的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和新成果,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实施新型职工素质工程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为主要形式的百名职工体育健身计划。参与教育培训的成员中,袁桂华同志的母亲突发重病,瘫痪在床,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顾,袁桂华克服这些困难,仍在每个休息日的周末坚持上课,四个月的学习下来,硬是没有缺过一次课;李旺城同志是一名年轻干警,有学历有朝气,今年他刚结婚,在培训期间爱人远去英国留学,他也是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了下来,结果考试成绩优异。
我院工会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题,以“首都职工素质培训课程”为载体,以提高职工道德创建和技术技能新成效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益”为主题的`“双创”业务竞赛活动。帮助和引导职工岗位成才,促使职工由体能型向学习型、知识型、智能型和创造型转变。
2、实施“体育健身”计划,增强职工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院工会以全市检察系统体育竞赛为契机,利用现有的场所、设备,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因地制宜地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如聘请区体育局的同志教学第八套广播体操,积极组织干警参加棋类(象棋、围棋)和乒乓球、足球、篮球比赛。丰富多彩的各类球赛、棋赛、健身操赛、拔河赛等,吸引了广大职工踊跃参加,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职工的身体健康水平。我院新型职工素质工程在区工会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虽有了一定的进展,初见了一点成效,但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上还需要探索和改进,工作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今后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新型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完善,做出新的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七
20xx年,按照公司(局)的整体部署,结合我公司矿井建设的基本需求,在公司(局)人力资源部和安全监察部关心与指导下,我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职工培训工作力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各项目施工单位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就全年培训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公司人力资源部完善员工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培训有效开展。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比什么”的原则,始终坚持“向培训要素质,以素质促发展”的培训方针,不断完善各种培训制度,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培训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稳定性、有效性、实用性,确保安全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截至20xx年xx月14日,我公司共有245人次参加由集团公司、澄合培训中心、社会职能部门和本公司等举办的各类培训42项,使用培训经费元。培训范围涉及矿长(副矿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新员工入井培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党纪政纪、冬季三防、驾驶员安全行驶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
公司培训计划完成情况。
截止20xx年xx月14日,公司已组织和参与培训42场次,参培人员245人次,占到公司总人数的500%。其中,安全资格证培训(复训)6期,共培训13人次(矿长2人次、副矿长7人次、管理人员4人次);新工人安全技术培训1期,培训14人,为14人办理了入井资格证;涉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2期,共培训4人次;通风系统培训1期,培训3人次;公司自培xx期,培训175人次;其他培训22期,培训40人次。
截止20xx年xx月30日,公司积极协助施工单位组织参与培训,多次邀请澄合培训中心为施工单位进行新工人安全技术培训,共培训220人,为220人办理了入井资格证。仅20xx年给施工单位发放培训通知次,培训包括各工种。此外,公司每周四下午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集中培训,每周四对施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全员持证上岗,抓好施工单位班组“三个一”工作,并在moumou公司推广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20xx年逐步完善培训制度,制定了《moumou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制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以往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系统性、培训管理幅度力度较弱、培训资金偏少、培训科目及受训人员较少的问题,今年我公司管理层进一步加大了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培训台账,并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自主培训模式,形成了每周二公司内部自主培训,每周四给施工单位培训的长效培训制度,鼓励职工参加业务培训,并将在20xx年逐步实施受训人员将培训成果带回所在部门,以促进部门全体成员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这一新举措。同时为每位职工发放了一套学习记录簿,每个部门配备有电脑,为职工自我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情况。
20xx年按照公司培训经费提取方案,元,支取培训经费元,元,培训经费使用率为%。其中安全培训使用元,安全培训资料使用元,其他管理培训使用元,购培训设备使用元(投影仪),培训经费使用符合公司规定,未出现违规、违纪使用经费情况。
5.规范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类培训台账和电子文档。
建立了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台账、新工人入井培训台账、公司培训经费使用台账等台账,从培训班次、人次、培训机构、培训地点等进行了登记汇总;为每一名培训员工建立了培训档案,制定了员工教育培训教学大纲,建立了培训电子教案,保证每次培训都有记录,每次培训都有案可查。
公司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载体,对员工安全意识、职业技能鉴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提高广大员工的认同、参与和支持意识。积极宣传职工参加函授、成人高考、职称考试等社会性考试,20xx年有5人参加函授大专、大学学习,6人参加了成人高考考试,3人参加了职称考试。成功举办了“百日安全”与“冬季三防”系列大型安全宣传活动,为施工单位发放了安全宣传传单20xx多张,发放了煤矿安全生产书籍6种,共计234本。在立井、斜井区域宣传职工班前安全信息提示卡制度,要求各矿建单位高度重视入井安全教育的宣传。
7.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技能培训。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八
xx市深入学习贯彻__关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年行动,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培训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2、出台市委党校关于对主体班学员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的专门文件和实施方案。探索形成由市级组织部门统一领导,市委党校组织实施,派训单位和县级组织部门密切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把市委党校1个月以上主体班次学员和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的县级班学员作为跟踪问效对象。跟踪问效从学员培训结束后下一年开始,每年问效一次,直至任现职期满或下次参训,做到训前训中训后全覆盖。
3、分类建设主题鲜明、示范性强的现场教学点。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挖掘遴选各领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成效突出、普遍认可,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资源。依托xx反腐倡廉展览馆等,分类开发党的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合作、绿色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5大类64个市级现场教学点。
1、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4类17个市级重点专题培训项目,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改进实施递进培养计划,“一把手”提能工程聚焦政治能力建设,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工程聚焦提升专业素养,年轻干部铸魂工程聚焦筑牢理想信念,着力为领导班子建设和换届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出台加强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发展等三大主题举办一系列专题培训,投入1400余万元开展新任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等重点对象全覆盖培训。
3、着力打造质量过硬、适应需求的现场教学精品课程。按照“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教材”的原则,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师资深挖资源、设置主题,着力打造一批现场教学精品课程。创新现场教学模式。紧抓学前预热、实地观摩、专题授课、现场互动等重点环节,确保现场教学触动心灵、务实有效。
2、坚持从严管理、齐抓共管切实提升现场教学水平。坚持从严论证、从严把关、从严审批,从现场教学点建设、管理、使用3个关键环节加强统筹规划、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朴素、实用、安全、节约原则,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积极性,完善服务保障配套设施,促进现场教学点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共建共享。指导现场教学点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和机关、企业、学校干部日常学习培训,扩大优质培训覆盖范围。构建形成联动机制。
3、建立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地区间优化教学线路设计,共享精品课程、优秀师资,形成现场教学整体联动新格局。
1、启动市委党校“创新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实施精品课程打造工程、重大课题攻关工程、新型智库建设工程、干部教育名师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等,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治校软实力。实施党校师资提能计划,3年投入1400余万元,完成对市县两级党校、干部学院的教研骨干、管理骨干、新进教师和优秀讲解员全覆盖培训。
2、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在市委党校常态化举办“xx讲坛”,推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各级党校讲课、与学员座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突出重点明确跟踪问效内容。
3、学员培训跟踪问效围绕党性教育、理论提升、主题业绩和改革创新等4个方面进行,突出理想信念、党风廉政建设、发展理念、服务民生等重点环节的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党性教育成效,主要跟踪问效结业后学员工作实践中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廉洁从政、服务民生等变化情况。理论提升成效,主要跟踪学员结业后能否按照党校要求制定自学计划,建立学习机制,自学必读理论教材,并按照要求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在本单位进行述学讲学;能否在工作中进行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促进学习成果运用于党委政府决策。
4、主体业绩成效,依据市县中心工作制定共性目标,依据学员岗位制定职能职责目标,实行差异化分类问效。改革创新成效,主要对学员工作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跟踪问效,通过对原创性成果的时效性、形成论文的影响度等多个维度,引导学员在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商业模式等方面开拓创新。
1、着眼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研究制定领导干部组织调训管理办法,破解调训对象不精准的问题;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考核办法,破解培训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法,探索“基地准入+备案管理”机制,破解培训基地重复建设、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的问题;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制度,建立健全以考促学促训机制,构建集训前、训中、训后管理为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2、科学精准保证跟踪问效质量。坚持实地问效、长期问效相结合。实地问效每年进行一次,市委党校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民主评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充分了解学员培训成果转化情况。长期问效注重建立党校和学员双向“直通车”机制,帮助学员谋划推动实际工作,同时进行个案分析,将优秀实践案例及时转化为课程内容。
3、实地问效完成后,工作专班撰写专门报告,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门和派训单位反馈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跟踪问效实施以来,相当数量不同层级的干部因表现突出获得肯定,有效激发了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九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教师培训教育活动。这是一次全面的、深入的教育体验,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管理的多个方面。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次培训的核心内容和我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的演讲,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探讨了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环境,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技巧。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反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最丰的是与教师同仁们的互动交流。我们一起参加了多次的研讨会和分组讨论,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团队工作,我们需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人格品质的过程。我深感教育的责任重大,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这些新的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技巧,还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我感谢所有参与这次培训的同事们,他们的热情和专业精神使我受益匪浅。我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将这些收获应用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十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老师培训,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总结报告。
这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培训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多位资深教育专家的讲座,他们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析了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我深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包括讲座、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分享,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教育方法,如何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育领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实践上的启发和收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努力。最后,我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这些老师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一
我参加了最近的一次学校组织的老师培训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这次培训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培训中的教育理念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样的教育理念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的培训让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训还让我了解到如何使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
此外,课堂管理的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培训中提到的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如积极的学生参与、鼓励小组讨论、及时反馈等,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这次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十二
1.引言。
培训教育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参加的为期四周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这次培训使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在教学方法上,也在自我发展上。
2.培训内容。
培训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教育技术、课堂管理、评估、课程设计等。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使用教育技术的部分,这次培训使我了解到教育技术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
3.培训效果。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更新了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教学理念。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学生,以便我能更好地教导他们。
4.个人应用。
我已经开始将我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的日常教学中。例如,我使用教育技术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同时也用它来提高我的课堂效率。
5.结论。
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我深感这次培训的价值,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
总结,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并帮助我将这些理解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我期待着将我学到的应用到更多的教育情境中,并期待着继续提高我的教学技能。
以上是我的报告,非常感谢大家抽出时间阅读。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十三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教学规章制度、班主任工作、评语改革、教科研经验、心理辅导、魏书生讲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培训中,几位领导和老师都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应是真善美的代身”……可见,“教师”二字包含了许多崇高而尊贵的内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向那些长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智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其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培训中,几位领导和老师都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应是真善美的代身”……可见,“教师”二字包含了许多崇高而尊贵的内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向那些长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智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其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培训使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新的认识。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我积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同时使我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培训使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新的洗礼。
在这次培训中,作报告的老师都提到: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移植,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主导”和“主体”和谐统一,相互作用,推动教育过程的和谐发展。了解学生开展教学研究,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还提到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评价问题,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学生。
第五,培训使我看到自己成长的路标。
这次培训,通过老师们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言行修养,平时要彬彬有礼,做事不能太霸气,坚持“低调处理问题,高调处理困难”的原则,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完成各项工作。要关心和热爱学生,多利用课后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观察,多了解,善于自我反思,才能做出让学生满意的成绩。
第六,培训使我明确了目标,得到了启迪。
第七,培训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开放的思想,开阔的胸襟。我们虽然教的是小学知识,但一定要有大气魄,高远的理想。要努力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踏踏实实、不屈不挠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学习那些青年教师不断上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我不能做到像专家那样为教育事业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我可以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在交流中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到“因材施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他们得到最佳的发展。
第八,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2023年职工培训教育总结(汇总14篇)篇十四
一、适用范围
1.教育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适用本指导意见。
2.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
3.高等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4.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高等学校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高等学校管理岗位包括校、院(系)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5.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高等教育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学校的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教师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学校可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侧重承担的主要职责,积极探索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在教师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
6.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工程实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统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7.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日常运行等需要。
鼓励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8.根据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高等学校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在确定岗位总量时,应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综合确定。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高水平大学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辅助性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可适当提高。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9.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0.高等学校管理岗位分为9个等级。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高等学校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1.高等学校现行的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二至十级职员。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及高等学校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总体目标控制的要求,按照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现状,结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合理确定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适当高于普通本科高校,普通本科高校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适当高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学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在总结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高等学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
15.各级人事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高等学校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7.高等学校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8.高等学校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高水平大学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
19.高等学校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应主要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0.高等学校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高等学校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高等学校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高等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1.高等学校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2.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23.高等学校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设置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24.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5.高等学校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原则上应低于教师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6.高等学校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高等学校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7.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8.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确因工作需要,由专业技术岗位交流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本人条件,直接聘任到相应的管理岗位。
2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职员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校职员的具体条件。要积极探索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高校职员制度。
30.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1.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2.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风、学术道德和合作精神,符合国家关于相应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3.高等学校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的条件。
3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35.高等学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6.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37.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38.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包括岗位总量、结构比例以及最高等级限额等事项。
39.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学校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0.国务院各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2.地(市)以下政府所属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43.高等学校设置特设岗位,按照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程序进行。
4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0条、第41条和第42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高等学校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5.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6.高等学校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自主进行岗位聘用工作。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用工作,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47.高等学校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高等学校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48.高等学校要完善聘用办法,规范聘用程序,健全聘用组织及监督机制,确保岗位聘用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学校要成立聘用委员会,院(系)成立相关聘用组织,分别负责岗位聘用的有关工作。在聘用工作中,学校应充分发挥院(系)聘用组织和专家教授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校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制度。根据本校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学校在新聘用教职工时,应积极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49.高等学校应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聘人员,积极探索短期、中期、长期合同相结合的聘用合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与受聘人员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聘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用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高等学校和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按规定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当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聘用合同期满前,高等学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50.高等学校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劳资关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工勤技能技术工五级岗位。
51.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2.高等学校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高等学校管理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严格控制。
53.尚未实行聘用制度的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及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5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5.高等学校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6.地方人事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工作。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各类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标准、职责任务等作出具体规定。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周密部署,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高等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57.岗位设置工作是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这项改革作为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精心组织,稳慎实施。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状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58.各地在高等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高等学校,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9.本指导意见由人事部、教育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