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指导教学的一种工具和规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独特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一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二
1、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1、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故事导入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首先故事导入,激趣揭题。通过西游记故事引入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谁长谁短?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再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概括出小数的性质。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部分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的,是小数意义的运用。紧接着学生明白了小数的性质,开始用性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就是例2与例3的教学,通过这部分教学为以后小数四则计算做准备,小数性质理解了,在应用过程中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有些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做以提示,所以这部分主要以学生自学、自讲、自练为主。
最后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尤其是安排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到思考的乐趣。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三
小数的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数的化简、改写和四则运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意识以及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3)问题解决: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如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小数的性质。
2、学法。
预设的学习方法是: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具、学具上我准备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体验操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和作业布置。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体出示超市情境图,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师昨天想去买一只中性笔,可是两家超市的标价不一样,我要去哪家买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笔价格图片:一家是2.5元,一家是2.50元)。
2、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去哪家买都一样。
教师在这时追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2.5元表示2元5角,2.50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2.5元=2.50元(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数的区别,学生会发现:小数的末尾多了一个0,大小还没变。
4、教师提出质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新知识的探究。
设计理念:
通过超市价格标签的具体生活情境引出小数性质的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相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心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体验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1)我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米尺,让学生在尺上先找一找0.1m,0.10m,0.100m这三个长度,并与小组成员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纸上画出来,比较他们的大小。(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小组探究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展示他们找到的0.1m,0.10m,0.100m的长度,并说说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数的意义。
学生们得出探究结果:因为这三个长度都相等,所以这3个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让学生观察0.1m,0.10m,0.100m这3个小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数的区别:三个小数末尾的0不一样多,但是大小一样。
看来像这样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样多的小数的确存在。
设计理念:
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在米尺上找出0.1m/0.10m/0.100m的长度,使学生直观感受到0.1m,0.10m,0.100m的长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2、大胆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板书0.3和0.30这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小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会说“相等”。
(1)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行随堂指导)。
(2)学生独立验证后进行汇报展示。
找学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的意义,因为涂的面积相同,所以两个小数相等)。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图比较0.3和0.30的大小,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借助小数的意义发现0.3和0.30的异同点,进而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教师强调并解释:末尾指的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个非0的数。帮助学生区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师强调课题:我们把这个小数所共有的特点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探究验证之后,尝试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对口令游戏:教师说一个小数,学生对出相等的小数。
2、哪些数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点区分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数与小数的区别,强化小数的性质)。
3、连线。
设计理念:
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新课标中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新知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来回顾所学知识,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
小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5,50,500,5000四个数相等吗?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带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在课下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四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五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
1(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六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七
【导语】本站的会员“怡会先”为你整理了“小数的性质评课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
教学。
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3、做为学生通过本节教学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教学中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
总结。
性质。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1、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教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2、在教学规律的时候不是直接的书面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逐步引导学生的出规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规律的学习中,对概念的指导十分到位,让学生说说规律中的你认为重要的字,一下字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符合性质的操作。对规律加深了印象。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然后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
建议:
1、数学也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建议能创设一些适合的数学情景。
2、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的思路也会在探索中更加开阔,而不会局限于书中的简单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3、学生的回答太呈现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个理解是学生预习工作做的好,另一个理解是教师课前工作做的多,所以,回答之中总觉得缺乏学生自己的东西。
4、学习探索的方法单一,没有引导学生去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不敢放手,谨慎的教学态度阻碍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老师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八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九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内容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是小数性质的'应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如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生活购物情景来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右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小数性质。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让小组代表在白板上展示。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化简小数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应用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什么?通过课件如“4.08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3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1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1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一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以疑引思。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二、初步感知。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三、深入研究。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际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二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猜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四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以疑引思。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二、初步感知。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三、深入研究。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际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以上就是我对小数性质这节课的一些设想,在教学中有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117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准备:练习纸;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观察在1后面添0和去0的过程,发现什么?那么在小数中呢?
(二)初步感知。
1.猜测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2.按要求进行转化。
0.1米=1/10米=1分米。
0.10米=10/100米=10厘米。
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
3.通过转化你发现什么?
0.1米=0.10米=0.100米。
4.比较0.1米0.10米0.100米发现什么?
(三)深入研究。
1.比较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发现?
2.分别表示出0.40和0.4进行比较。
3.合作发现各组等式。
1.研究各组等式有什么发现?
2.板书性质。
3.怎样理解小数的性质或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五)实际应用。
1.性质的作用。
2.生活中的运用。
3.自学例3例4。
怎样化简小数,怎样改写一个数,
4.巩固运用。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五
一、注重方法渗透,先学后教,引导自主探索。
在探究小数的性质时,史老师首先出示了0.1、0.10、0.100三个小数,猜一猜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家通过预习,很容易就看出是相等的,然后史老师又及时追问,为什么是相等的呢?从而让大家带着疑问自学书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目的'比较明确,而且在讨论时有一定的方向,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组汇报时,大家的汇报很有调理,有秩序,一人汇报一点知识,可见在平时小组活动中老师对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及时总结方法,讲练结合。
在得到小数的性质后,史老师还让大家观察了填上或去掉0后,小数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而且还及时给与的练习:0能去掉吗?这些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学生今后的练习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至于出错,显示出了教师知识的全面性。
三、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价格中的0可以去掉吗?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还有一些基本的填空、判断题等,都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的思考题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不一定全都能理解,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还是有一部分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六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现、自豪地读自己的发现、自豪地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本课教师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由于受学生思维的限制,小学里学习的性质、定理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想进行推理总结。怎样在性质、定理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思想,可能比具体的推理过程更有价值,因为这里有做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本课在教学时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样本的抽取要尽量随机。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七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八
今天张老师执教了一节《小数的性质》数学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师对教材解读科学合理、学生情况了解、教法选择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简单谈谈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在后继知识的教学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确实了如指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也有明确、具体的显示和反应。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引入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小数的性质”。接下来,教师通过对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长度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了规律。在此基础上师生利用图形再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最终总结出规律并做了针对性练习。可以说整节课环环相扣,各环节时间也安排的恰到好处。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较为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得以充分的展示:首先是熟练程度较高。教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其次是语言能力强。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清晰、生动、无语病、逻辑性强。第三是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字体工整、规范。另外,教师在教态和教具使用等方面均有较佳的表现。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沉着稳健,教具运用自如,演示准确。
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如何发现规律远比知道这条规律重要,因为这里有做研究的态度、做研究的方法。纵观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性质的发现、验证、归纳及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都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没有被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设计时,都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在猜测后强调猜测的结果是否一定成立,必须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验证时方式要多样化。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在归纳过程中允许学生理解层次上的有所差异。这些都是我的课堂中还欠缺的。
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合理渐进地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在题目的选择上也做到了精讲精练。如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通过三道判断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同时老师利用条理清晰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十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3、做为学生通过本节教学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教学中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1、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教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2、在教学规律的时候不是直接的书面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逐步引导学生的出规律。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规律的学习中,对概念的指导十分到位,让学生说说规律中的你认为重要的字,一下字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符合性质的操作。对规律加深了印象。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然后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
建议:1、数学也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建议能创设一些适合的数学情景。
2、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的思路也会在探索中更加开阔,而不会局限于书中的简单运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
3、学生的回答太呈现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个理解是学生预习工作做的好,另一个理解是教师课前工作做的多,所以,回答之中总觉得缺乏学生自己的东西。
4、学习探索的方法单一,没有引导学生去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不敢放手,谨慎的教学态度阻碍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老师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二十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2.教学例2。
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求新知的方法。所以例2的教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倡学生先独立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8.0880.0080.80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0.25和0.2050.7和0.073和3003和3.00。
3.闭眼听判:
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全课小结(略)。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二十一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二十二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苏教版(热门23篇)篇二十三
小数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之后的内容,这一课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整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为主线,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但课时安排太紧,导致练习没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