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作者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一
文|朱新艳。
丁酉年冬月,12席读书会。
呼志同之友,共读哲学史。
识诸子百家,知史学传承。
周周末一聚,聊读后之感。
他言我语兮,时间瞬息过。
三册读全者,皆曰获益多。
吾也亦有感,此一吐为快。
11月非常有幸和12席读书会的书友们一起共读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读此书前巧合的读到慈怀书院编辑的文章《胡适:聪明的极致,是厚道》,因此初步了解了胡适先生的宽容大度和对旧式婚姻太太的不离不弃。
胡适先生把中国哲学史分为三个时代:古代哲学、中世哲学、近世哲学。需要对所有史料的审定,求证各位哲学家的一生行事、思想渊源沿革和学说的真面目,写这部书所需的深厚的史学知识和对史料的辨识能力。
因今年的一月份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时对史学知之甚少,读时更多的是了解史学知识,如诸子百家是哪些?经过一年的学习积累再读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可颠覆我之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前认为正确其实是不对的。有书友说胡适的这本书是“我注六经”,书中有胡适先生自己的主观思想。而我通过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也有自己的想法:任何思想、道理、行为、事物都有正反、利弊、得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故我读此书也如是:
首先,胡适先生读的史学书籍之多,应该也都是精读,需用膜拜二字。第一章和第二章大篇幅引用《诗经》,通过《诗经》所说论证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潮流。而我通过这二章,对《诗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其次,胡适先生通过各种史学证实很经典书籍是伪书。如《孟子》或许是全假,《墨子》、《荀子》两部书很多为后人杂凑伪造,《邓析子》为假书,很多人物出生年代更是错的离谱,读后觉得心惊,不管是真假如何,但会让我会辩证的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和人。
四、胡适先生对儒家“孝”的敢说。现在我们还在传颂“卧冰求鲤”的典故,而胡适先生在民国时期对这种孝已有了批判,认为是一种不人道的孝。而我更同意王阳明对孝的理解,真正的孝就是“让父母安心”。
……。
通过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条理清晰的讲述中国五千年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能读此书真为幸事。
(完)。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二
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哲学传统之一。中国哲学历史悠久,书籍繁多,而《中国哲学史全两册》是一部翔实而系统的参考书籍。在阅读这部巨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刻思想,同时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哲学的多样性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第二段: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史全两册》的第一卷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发展和理论体系,包括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和兵家等派别。在这一部分中,我深受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影响。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指导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道德规范,而老子则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虚无观念。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体系让我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情感和道德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第三段:辩证法和佛学。
在《中国哲学史全两册》的第二卷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哲学的辩证法和佛学。辩证法被广泛运用于哲学、科学和社会学领域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贡献之一。阅读关于辩证法的章节,我学到了以曲折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并意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此外,佛学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修行和心灵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佛学教导我们要超越欲望和执着,追求心灵的平静和智慧。
第四段:哲学与生活。
读完《中国哲学史全两册》后,我深刻认识到哲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国哲学的核心是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框架,同时也指导我们面对困惑和挑战时的态度。中国哲学的智慧和启迪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于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处世原则、道德准则还是个人修行,中国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第五段:结论。
《中国哲学史全两册》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书籍,通过阅读它,我对中国哲学的精髓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深感中国哲学对我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更加珍视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哲学的伟大和多样性,以及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国哲学史全两册》的阅读,我相信中国哲学的智慧将为更多的人带来启迪和帮助,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三
第一段:导言(200字)。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学习哲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哲学思想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哲学史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学习中国哲学史第一章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段:第一章内容概述(200字)。
中国哲学史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哲学史的概括及其历时。该章节的核心是介绍“先秦诸子”思想及其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史的宝贵时期,诸多哲学思想在这一时期涌现,最终构成了基本哲学范式。本章节的内容是我们后续学习中国哲学史中重要的一个基础。
第三段:先秦诸子思想浅析(400字)。
先秦诸子思想是中国哲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通观先秦诸子的思想,其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几种主要思想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例如,儒家思想注重人类的伦理哲学,他们强调的是“仁、义、诚、礼、智”等人类道德的核心价值;道家则注重自然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而墨家则是注重兼爱、非攻要求的思想流派。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哲学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第四段:对先秦诸子思想的个人感受(300字)。
对我而言,先秦诸子的思想深刻而困难,每一种流派都有着自己的洞见,这也让我意识到哲学思想的复杂性。与此同时,这些思想也启发了我重新审视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社会的本质。例如,儒家的人伦思想激励我重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平等与和谐,让我明白人类社会需要的是团结合作与真诚交流,这是一个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道家思想则鼓舞我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的价值,强调自然之美的重要性,让我理解到人类需要与自然保持和谐与互动,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第五段:总结(200字)。
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第一章的学习启示我们,哲学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存状态及我们生存的目的,同时,掌握中国哲学史的知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哲学思想,努力理解和掌握哲学思想的内涵,以期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四
《中国简明哲学史》一书有重点地、平易简明地介绍了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讲解了中国古代最主要哲学家的主要命题。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而且一贯爱智慧的传统。古代经籍有记载上古时代“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因为一系列有益于人类的行为受人敬仰、流传千古。实际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对自然环境和身心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深入体察、从而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人文实施的文化英雄。接着出现了八卦、五行、阴阳等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源。
春秋战国时期百将争鸣,出现了哲学思想出现鼎盛时代。其中儒、墨、道、法是代表思想学派。先秦儒家哲学的智慧始终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承的根本大源,很多人认为天命论是儒家思想中的垃圾,其实天命论至少在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儒家学派的“人性论”、“人格修养论”、“认证学说“以及人格修养论都是哲学思想中的精华。老子、庄子与道家的自然之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一言以蔽之,就是“道论”,即关于“道”的学说。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道家的细想体系均围绕道而展开。道家的哲学思想自始至终透露出一种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自由自在的放达情趣。道家思想包括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社会政治论、人生价值论、人生修养论。其实,道家思想的精华无疑在于其对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相比较儒家内圣外王、建功立业、济世救民的人世精神,道家的`人生哲学则表现出独善其身、超然物外、一任自然的精神风采。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哲学思想流光溢彩,像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君主集权思想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秦汉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时代的转变。天下的统一、不仅在历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思想视角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思想的重点在于重新书写历史、空间与天人之间的关系。在长期分裂与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和学术上趋向统一。因此,寻求稳定、统一的政治格局与生活世界成为汉代思想的主流。汉代早起提倡“休养生息”主要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为主导。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受到采纳,他以儒学汇通先秦诸子,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哲学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魏晋玄学扮演了两汉经学终结者的角色。魏晋玄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淡”,不谈国事、不言民生。魏晋之后又出现了佛教、道家思想的演变。
程朱理学的发展以及黄宗羲、王夫之的近代思想也都是中国这些思想上的代表。近代以来,殖民者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使得中国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古代哲学思想也受之影响开始转型。向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等思想。也出现了梁启超的“新民说”,中国向何处去?怎样才能救中国?,梁启超不仅在思想上探索新路,而且借助现代报刊向世人传播学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结晶是伟大的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一贯有的爱智慧的传统。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五
中国哲学史第一章讲述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同时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思想观点。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受益颇多,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和深度,以下是我的体会:
第一段:中国哲学的独特性。
中国哲学之所以独特,源于它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等,这些流派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哲学也依然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佛教、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新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使中国哲学更加深邃和多元。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悟道、重学、强调伦理和治理。悟道是指追求人类智慧的高峰,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重学是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强调伦理是指推崇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治理则是指追求实践的最高原则,强调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段: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在各种思想流派中,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最为众多。其中儒家强调天人合一、敬天敬祖、修身齐家,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思想流派;道家则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反映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墨家则注重实用主义,倡导经济平均化、爱人平等等,一直影响至今。
第四段:各个流派的思想与观点。
各个哲学流派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观点,例如儒家注重的是社会和人的和谐关系,一心一意追求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态;道家着重强调与自然和谐接触,以达到平衡世界的目的;墨家则强调利益的平均分配和实用主义,倡导没有贫穷和富裕之分;名家意在寻求对待事物和形式的恰当有理的解决方式。这些哲学思想受到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影响,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五段:对学习中国哲学的启示。
从学习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基本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同时也能看到它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多样性,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因此,学习中国哲学是我们必要的,我们需要从中吸收深邃的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六
中国哲学史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于中国哲学史第一章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该章节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神话、宗教和思想发展,它不仅仅是一段时期的历史记录,更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第二段:神话和宗教。
神话和宗教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神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宗教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话和宗教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通过学习神话和宗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和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第三段: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该哲学思想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规范。尤其是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和道德传统,以及对于教育和社会组织的思考和规划。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启示意义的思想,比如人本主义、和谐共处等。
第四段: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强调个体的自我寻求和心灵解放。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个体人生的观照和提高也有极大的价值。道家的思想也与现代的哲学、文化趋势有很多相通之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从中寻求灵感和启示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在这些思想中找到了一种解决当下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疑惑的新思路。
第五段:总结。
中国哲学史第一章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文化传统,对于我个人的修身养性和个人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章节的学习经历让我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并促使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国哲学和文化。我相信,只有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实,并为我们的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和决策。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七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众多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观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哲学史全两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弘大与博大精深。本文将分五个段落,谈谈我对中国哲学史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第一册主要介绍了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从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诸多流派的观点入手,揭示了这些学派对于人性、社会和道德等问题的不同看法。第二册则聚焦于宋明理学和清末学术思潮的研究,通过探究朱熹、王阳明等重要学者的观点,展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在中世纪到近代的发展历程。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强调和谐、中庸、天人合一等观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通过学习中国哲学史,我逐渐理解了这些价值观念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例如,在道家哲学中,古人强调顺应自然、随缘而生,类似于现代的生态保护观念;而儒家哲学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倡导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秩序。这些思想观念对于塑造中国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哲学史的学习也让我思考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尽管东西方哲学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但它们也有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地方。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德性伦理学有着相似之处,都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国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注重道德和政治伦理的融合、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等观念。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学习,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也更加清晰地把握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相互关系。
最后,中国哲学史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并对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哲学蕴含着深邃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个人生的指南,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通过研读中国哲学史,我学会了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谐,同时也加深了对于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和个体关系的关注。
总之,中国哲学史全两册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历程。通过学习中国哲学的源起和发展,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明白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能够继续研读中国哲学史,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宝藏,同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八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思维方式的国家,中国的哲学思想深深烙印在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中。中国哲学史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指南。而《中国哲学史全两册》作为一部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中国哲学史的巨著,给予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这两册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国哲学的丰富多样性和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二段:中国哲学史对于人类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中国哲学史是人类哲学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观念和理论体系为世界哲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哲学的关键思想,如儒家的“仁爱”、“中庸”,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佛家的“般若智慧”,可以提供给其他国家和文化以借鉴和启发。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可以在当今世界找到积极发展的方向。
中国哲学的良好地保持了镶嵌着多种种族、多样文化的特点,这使得中国哲学史成为一个丰富多样的学科。它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等众多思想流派的研究。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方法论和实践建议,其中包含了解决人类存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全两册》,我们可以了解非凡思想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并深入探讨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史对现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诸如环境破坏、道德沦丧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等。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如儒家的和谐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内心平静等。这些理念可以帮助现代社会建立和谐、包容和公正的社会制度,培养个体的品格和塑造文化风貌。
第五段:我的心得体会和展望。
阅读《中国哲学史全两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两册的阅读,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和其对于中国文化和现代世界的影响。我希望这样的学习和研究能够继续推进,并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深入研究和领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更加平和、谦虚地面对人生的诸多问题。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九
摘要:中国哲学从诞生开始就比附西方哲学,其合法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随着中哲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哲学史的重新书写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本文论述了中国哲学史重写的必然性也对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模式提出了简单的看法。
在中国的传统学术中并没有哲学一词。
“哲学”,最早见于日本哲学家西周的《百一新论》,西周首先用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并特别声明用它来区分东方的儒学。
19,中国人在《新民丛报》上第一次将哲学用于中国传统思想。
20世纪以后,陈黻宸老先生在北大最先开设了中国哲学的课程。
1910月,谢无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虽然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其合法性问题却自诞生之初就饱受质疑,至今仍悬而未决。
胡塞尔、伽达默尔、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都坚定地否认中国具有哲学,认为东方文化中的人事智慧与西方所说的哲学截然不同。
回顾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历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中国哲学从出现开始就不断向西方哲学学习,自觉的靠近西方哲学的标准,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力图建立起中国文化背景下却不同于传统哲学本身的话语系统和表述方式。
20世纪后,最早在国内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是陈黻宸老先生,其后有马叙伦、陈汉章等,他们的教案相较之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在传统学问方面可以说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然而直到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出版后,才开出了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先河,究其原因在于以胡适、冯友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有着新的知识背景,能够融摄西学,中国人希望通过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比对,实现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和转换。
因此,中国哲学史书写的早期,是一个不断以西解中的过程。
王国维在19发表的《哲学辨惑》一文就明确主张“通西方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
[1]运用此方法论原则治“中国哲学史”最早的一组文章也是出自王国维之手。
作为早期哲学史书写的代表,冯友兰在1935年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上提纲挈领,他说:“理性主义才是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的正宗,中国最缺少理性主义的训练,我们应当多介绍理性主义”。
[2]提倡“中国哲学”必须理性化,必须由混沌而清晰,由零落而系统,由历史上的语录、札记、注疏、学案转换为现代意义上的论文、著作。
从此,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进入到了以西解中的时代,人们的理论兴奋点长期集中在如何按照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改铸中国哲学以使之具有现代形式上。
虽然在与西方的交流中,中国哲学史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论述体系,然而无论是胡适、还是冯友兰的划分,都带着鲜明的比对色彩,甚至为了比附西方哲学,对很多观点进行了过分的阐发,断章取义,牵强附会。
例如把惠施的“小一”变成“原子论”,阴阳五行当成了宇宙论,从《庄子·秋水》中“夫固将自化”一句的“自化”得出生物进化论的思想。
在哲学史原料的选取上,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家也都与我们无缘,而翻开西方的哲学史,我们却可以轻易找到修昔底德,蒙田甚至拜伦。
张岱年曾经说过“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的模式来套,而应常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3]将传统文化现代化,这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西方文化一跃成为了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然而却不应该将西方哲学视为一种普遍的哲学范本,规范所有的哲学形态。
哲学最早在古希腊的语境里是“爱智慧”的意思,这个定义很宽泛,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哲学是人类对外界的追问,但归根到底是人类对自己的追问,它是对人生命意义以及人如何生活的更好这一问题在不同时代的回应。
它的普遍性是引导和启蒙,不属于某一民族、某一地区,而是面向所有生命。
东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也应该有不同的展开形式。
西方哲学侧重理性和形而上学、更关注宇宙论,是因为西方社会从希腊文明发端开始,就是一部与自然抗争的历史,相比于东方相对优越的自然生存条件,西方文明从诞生之处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基督教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教观念使人们无法绕开上帝的存在,在西方的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认识神圣世界还是回归到人本身,都无法超越一个潜存的最高的存在。
从宇宙的'本体到上帝存在的证明再到黑格尔、康德的绝对精神和物自体,西方的哲学史不停的在寻找和证明一个最高的存在,西方哲学也就展现出东方哲学难以超越的抽象性、思辨性和逻辑性。
然而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崇拜,以血缘和亲族维系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稳定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注重人事、伦理的文化系统。
由于不用去回答“神创天地”的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的解释都是立足于解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问题,这决定了中国哲学不必要如西方哲学那样繁琐。
因此东西方哲学各有各的特点,西方哲学重思辨,中国哲学则重实践;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则重道德;西方哲学重分析,中国哲学则重直觉;西方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看透客观外物抓住本质,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则是物我合一内圣外王。
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历史和生活境况,中国哲学不应该把求同作为自己的理论目标,而恰恰该将存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就像徐复观所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剧种,两场不同的演出,当我们穿上西方舞台的服装,用上西方的道具,依照西方人的程式,表演我们的剧种时,这台“戏”固然是科学了,固然也让西方人看懂了,但是却不像“戏”了。
当我们丧失了自主性,丧失了自己的形式系统之后,西方人会说中国哲学根本就没有“戏”,而且,我们还会遭遇到更大的合法性危机。
一个民族总有支撑起这个民族的精神,也有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方式,哲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它规范和指导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其独特的哲学样式,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本来不需要西方哲学的架子来支撑。
今天中国哲学合法性研究陷入的困境反映的其实是我们哲学史叙述的问题,也可以说,我们现有的中国哲学史论述直接导致了今天中国哲学的困境。
20世纪以来,学界一直在讨论新的视域下哲学史重新书写的话题,也一直试图摆脱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痕迹,探索中国哲学书写的新方法。
在我看来:
一部好的哲学史,首先应该是一部能够梳理中国文化传承,脉络清晰,理清历史渊源并能不断自我批判的哲学史。
中国哲学从先秦到现代,儒释道三大主线交错,诸子百家异彩纷呈,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应该对众家理论理路有较好的梳理和把握,客观准确的剖析中国哲学的学派传承和发展。
一部好的哲学史,其次该是具有自己问题意识,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历史、社会因素的哲学史。
中国哲学反映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面向的也该是中国人的生活和现实。
以伦理、人事为特征和主题的中国哲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中国哲学应进一步发挥这种实践性和伦理性,对接时代和社会,培养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划分自己的问题领域,诸如心性哲学、禅性哲学等特有的理论话题,都可以放大来回应信仰缺失下,人们为什么而活,如何生活的更好的问题。
一部好的中国哲学史,最后应该是一部能够该是一部特色鲜明能够承接起文化脉络,彰显出民族精神的历史。
摆脱对西方哲学史书写方式、研究对象、学科范围划定、书写内容、框架划分甚至概念话语的模仿,体现自己的特质,建立自己的阐述体系,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国哲学的特色。
注释:
[1]王国维.哲学辨惑[a].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6.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哲学辨惑[a].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郑家栋,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
[5]谢宝笙,中国哲学史的特殊性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j]学术月刊,(11)。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中国哲学史》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一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册上,是没有“哲学”二字的。既然要作“哲学史”,自然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然后才有“哲学史”。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回答说:“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先生亦曾言“今欲求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由此可以看出,冯友兰走的是以西释中的道路,即以西方哲学为框架——知识论,认识论和宇宙论——叙述中国哲学史。
然而从全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冯友兰和撰写《中国哲学史》二册时的认知已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对儒道释法等百家的阐叙更多的是从基于中国文化的氛围,亦即“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的,而放弃了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所沿用的“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的强硬划分。
出于这种以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为基础的哲学史观,冯友兰在对先秦道家的发展进行概括时比《中国哲学史》显得更进一步,明确的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隐者”阶段的杨朱,以“避”为其核心;以老子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尝试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再到以庄子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宇宙为我,我亦宇宙”。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二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科,是人类思维的高度产物,也是人类思考存在、意义以及真理的追求。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哲学对于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哲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不同哲学思潮的发展、哲学思维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哲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终身学习哲学的重要性五个方面,探讨学习哲学史的心得体会。
首先,哲学与人类进步息息相关。在哲学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哲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关系。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开始,哲学家们尝试回答如何获得真理、人类的存在方式以及道德规范等重要问题,积极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例如,苏格拉底提出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跳出传统观念的框架,鼓励人们质疑和思考,这对于当时的希腊社会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而伊壁鸠鲁哲学则强调快乐和个体的追求,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此,学习哲学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对于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不同哲学思潮的发展使哲学史更为多元。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迭起,相互补充和冲撞。从理论上讲,每一种思潮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观点,它们相互辩证发展,推动了人类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启蒙运动时期的唯理主义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提倡用理性和经验来研究人类社会问题,为现代科学认识论的确立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一思潮也引起了反唯理主义的批判,如康德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些不同的思潮展示了哲学的多元性,供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第三,哲学思维对我个人的影响深远。学习哲学史使我深刻意识到哲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我的思考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哲学史,我学会了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和简单的答案,而是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探索。哲学思维教会我思考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此外,对于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道义准则,从而做出更加负责任和明智的选择。
第四,哲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哲学思维不仅限于哲学研究领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哲学思维还可以促使我们在道德和伦理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哲学思维还可以赋予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我们更加关注个体的价值和生活品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世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最后,学习哲学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不同的思潮和观点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其合理性和意义。因此,学习哲学史不仅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日常思考和学习的状态。通过在不同阶段不断学习哲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获得不断进步的动力。同时,哲学思维也需要不断锻炼和发展,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应用。因此,终身学习哲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还可以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哲学史,我深刻意识到哲学对于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哲学与人类进步息息相关,不同哲学思潮的发展使哲学史更为多元,哲学思维对个人的影响深远,哲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哲学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心得体会使我更加珍视哲学的学习和思考,并将哲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三
我可以明显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纵观当今之世,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也就是根源于此。
《中国哲学史》中也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图,但究其核心,中国哲学史中还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而这几个特点,我认为也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这几点上来探讨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中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重人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起,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道”都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人情的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的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更加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的统治者开始走上了孟子所说的“王道之路”。人情成为中国思想教化的核心,中国人慢慢也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说当今的中国人也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枷锁。
家庭的组件,“家国之路”也为大多数人所废弃,礼教也逐渐衰落和被时代所抛弃。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四
读完《中国哲学史》后,再比较之前读的《西方哲学史》,我可以明显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纵观当今之世,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也就是根源于此。
《中国哲学史》中也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图,但究其核心,中国哲学史中还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而这几个特点,我认为也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从这几点上来探讨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中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重人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起,无论是儒家的“仁”,还是墨家的“兼爱”,还是道家的“人道”都彰显了中国古人对人情的研究,尤其是思想史的后期,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主流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更加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的统治者开始走上了孟子所说的“王道之路”。人情成为中国思想教化的核心,中国人慢慢也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说当今的中国人也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枷锁。
家庭的组件,“家国之路”也为大多数人所废弃,礼教也逐渐衰落和被时代所抛弃。
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79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孔子八个方面的内容,孔子与六经、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心灵修养、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讲透了。再比如第九章,从102页到114页,也仅仅用了十二页,讲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为人处世、政治理论等六个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老子。这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书,可以叫做枕边书,偶尔空闲时、睡前或醒后,都可以翻翻看看,总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学以致用精神,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哲学层面上,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去美国讲学的演讲集,却可以在现在以至未来都会迸发勃勃生机。这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二、典型观点。
儒、道、佛并不是中国的三种宗教。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与道教不同;佛学与佛教有区别。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我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哲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内生外王之道。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哲学家只是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哲学家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和心理学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
三、我的感想。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中国哲学史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理解。从古至今,哲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宇宙、人生、道德等重要议题的思考框架。学习哲学史是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途径之一,通过对历代哲学家思想的追踪与研究,我收获良多,深刻感受到哲学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段:历史洞察(200字)。
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哲学是受时代、社会、文化影响的产物。每个时期的哲学观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世纪的神学思辨,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再到现代哲学的唯理主义和唯心主义,每一种学派都有其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特点。这使我明白到哲学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演变的学科,它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哲学观点,就必须理解它的历史背景。
第三段:多元视角(200字)。
学习哲学史还使我发现了不同哲学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众说纷纭的哲学争论使我认识到哲学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的学科,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真理的对话。对于某个问题,哲学家们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证,不同的学派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和解决方法。这启示我要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不要固步自封,去倾听、思考并审视不同的观点与论证。
第四段:对思维的训练(200字)。
学习哲学史对我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行了锻炼。通过不断分析哲学家们的论点和思考过程,我学会了系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的推理。哲学让我明白了问题的复杂性,教会我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如何用合理的论证和证据支撑我的观点。这些思维习惯和论证能力对于我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第五段:现实启示(200字)。
哲学史的学习不仅带给了我学问上的满足,更让我从中领悟到一些深刻的现实启示。通过理解哲学史,我认识到人类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哲学史的众多思想家都试图回答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如人类存在的意义、善恶的本质,这也引导着我认真思考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哲学源于生活,也影响着生活。我希望能将学到的哲学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方式去面对困惑和挑战。
总结(100字)。
通过学习哲学史,我深入理解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到了不同哲学派别的观点与争论,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并从中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哲学史的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对人类思维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使我不断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