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构思、结构和语言运用,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一
所谓的以身作则,指的是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语言,对学生们进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在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教师,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教学时,教师首先就要做好自我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礼仪教育的环境。例如,教师平时说话用语要注意礼貌性,要组织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互助互爱,在与其他小朋友产生纠纷的时候,要能用最有修养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切记不可去做一些冲动偏激的事情,这样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教学生一些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们多掌握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
二、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游戏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游戏的建立,既能够巩固小朋友之间的'游友谊,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也能够学到一些礼貌用语,而且还能够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例如,开展“娃娃家”“理发师”以及“医生”等角色游戏,这样利于培养孩子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的演练,还能够让他们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有时候还能够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的教学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此外,老师还可以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的表演活动。比如,组织孩子们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教育孩子们正确接打电话的礼仪后,指导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儿童进行辨析和评价,进一步向孩子们巩固电话铃声不要超过三声,接打电话时需要用到的礼貌问候,要等到对方先挂电话后自己才可以挂电话等一些接打电话礼仪学习。这样的礼仪活动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接近,因此,孩子们也会学的很快。此外,游戏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更好地促使儿童之间学会分享、合作、谦让以及互助等好的行为,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四、在日常生活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创建情境教学,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开展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比较的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要结合具体的礼仪教育内容进行开展。比如,设定好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就可以让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孩子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通过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的上前去搀扶盲人的手,要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等把盲人顺利地送过马路后,还要和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创建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幼儿学到的一些礼仪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去感受做文明人的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小朋友们的礼貌用语,比如见了人要主动的跟他们打招呼,饭前便后都要勤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主动的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要知道说声谢谢,不要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吃完饭后要自觉的收拾餐具等。
三、总结。
幼儿阶段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长期有意识地培养与实践。而且还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将礼仪教育理念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善良、正直、谦逊以及合作等品质,为培养幼儿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奠定好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保障。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让幼儿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技能?如何解决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切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园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基点,以安全教育日为重点,采用经常性与及时性相结合,针对性与随机性结合,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一、上好入园安全教育的第一课。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园。入园的第一个月幼儿最易出现抓咬行为。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孩子在家里养成了喜欢抓咬他人的不良习惯。二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里家长过于宠爱,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人的玩具就要去抢,抢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刚进小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想的事不会和别人说,而是直接用动作来表示,所以就会去争抢。三是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尝试离开家独立生活,极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也导致了孩子会情绪激动,打其他的小朋友。我们的老师都不注意被孩子打过或咬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学期在报名结束后,开学前都会召开一次小班新生家长会,小班老师和家长要一起参加会议。在家长会上我们会告诉家长小班幼儿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如请家长关注自己有抓咬不良习惯的孩子,教育他们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时要和老师说一下,让老师留意,防止他们去抓咬。二是树立教师的亲和形象。有的家长当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时会拿老师来吓唬他们,这样造成了孩子入幼儿园的惧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师说。三是万一发生抓咬等现象及时和老师沟通,同时理解这是孩子们的正常行为,年龄特点所致,而不能让事件升级。四是教育老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提供的玩具数量要多,避免孩子们争抢。经常检查孩子们的身上、脸上。五是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日常礼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你好》《一个接一个排好队》等帮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礼貌地交往、有序排队等待等交往技能。实践证明,开学第一课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伤害是极其有效的。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极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儿第一个月的微小事故率。
二、渗透好一日活动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开展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一日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我园坚持通过晨间谈话、话题活动渗透、个别教育、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及时性、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一日活动中发现孩子中出现的打闹推挤等不安全行为及时指出并组织全体幼儿谈话,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些不安全行为会带来的后果,从而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再如当孩子由于行走、玩游戏等出现小伤时及时请这些孩子现身说安全,以自己不小心或错误玩法造成伤害的具体事例来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行为。
在家长开放日时,有计划地将安全教育内容转换成亲子游戏的一部分,让孩子与家长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自护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结是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例如;晨检、午检、散步、盥洗、户外游戏、自由活动等,我们时时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时保育员应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袋和书包找找是否有比较尖锐的物品,以防孩子在午睡和户外活动是塞进口、耳、鼻等器官;再如进餐时保育员应提醒或帮助孩子们饭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保证吃饭时不说话以防咽着等;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带领孩子整理衣服是否整洁,在活动时应控制场面不要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碰伤、摔伤,告诉幼儿在大型玩具时不要拥挤,不要推,要守规则知道慢慢等待排队,有秩序。同时利用散步进行随机教育,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安全教育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好重要主题的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要主题活动中,我园都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周密布署,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如在“安全教育日”中,幼儿通过玩“我是交通小警察”和“辨别谁对谁错”等游戏,懂得了一些交通规则。在“119消防日”主题活动时,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离开火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其次通过设计各种游戏,亲身体验实践消防知识,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学会逃离火灾现场的一些动作和自救技能。最后通过组织全园性的消防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亲身实践和检验他们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真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利用网站、宣传橱窗、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与宣传,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延伸到每个幼儿家庭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无论是安全的主题活动,还是生活中有机渗透,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安全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一直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三
幼儿教育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推行以后,幼儿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为做好幼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被应用进来,但通过对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文章将从幼儿园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重点研究借助游戏教学法,提升幼儿教学效果的措施。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四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校幼儿教育专业以一线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方向,考虑到幼儿教师工作的合作性,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在进入幼儿园后,能更好地与同事合作、向同事学习,更快地适应和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本人在《活动设计与实践》课教学中,一直坚持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愿学、要学、乐学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与技能。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我在教育活动设计课和教育实习中,尝试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课程内容;其次,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这样,在小组合作中,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长的学生一起学习,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再次,教师要对小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干预,在需要的时候提供辅导和支持;最后,师生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分数,小组成员分数相同,荣辱与共,获得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在集体教学中曾经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变成了乐于思考、勇于表达的积极参与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腼腆女孩也愿意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争持不下时主动请老师指导,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某些小组的活动作业其实是个别同学的劳动成果;课堂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总是无所事事充当旁观者,作业模拟时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任务,对答上就好;组长往往忙的不亦说乎。这些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为此我组织了高三的全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和不计名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她们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和感受,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效果分析。
1.合作学习的益处彰显。
小组成员的产生是自由组合而成,小组长的产生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志同道合有利于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小组讨论有利于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参与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同伴交流,促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能集思广益,提高学习质量和实践能力。对于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合作讨论能让自己获得同伴的理解和共鸣,还能在合作的同时学会思考;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顺利完成实习;共同备课、共同反思不仅能集思广益,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还能让学生熟悉各类型、各领域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尤其是共同评价、共同反思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和让学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2.合作学习的弊端暴露。
小组的自由组合有时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组合,能力弱的同学组合,达不到活动的高效;有的小组长缺乏领导技巧,讨论有分歧时难以协调;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对有些人来说小组活动比独自学习耗费的时间更多等等。
三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我在组织合作学习中的思考认为:成功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具备足够的合作技能,能够集体制作合作目标,优化整合资源,进行科学分工,组长能发挥极强的领导力。对于统一评价所产生的矛盾,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就必须探索出一种对每位成员都具有激励和制约作用的评价方式,同时不能违背合作学习的本质――小组成员荣辱与共,获得的成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对未来的合作学习做以下改进:(1)教师应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及时干预和支持,对缺乏合作经验的学生,要单独交流,让其明白合作学习的目标。(2)采取科学的方式分组。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合理调配: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能力相当的同学各抒己见而达不成决议,而苦恼、低效。(3)明确组长的职责,组长要领导小组制定目标,分工明确,让组员树立团队意识,组长有优化组合组员的权利,有被淘汰的组员,老师要对其进行培训后再申请加入。(4)小组人数应控制在3~4人左右,以往小组人数太多容易出现个别人浑水摸鱼的现象。(5)评价方式改为组长、组员、课代表、老师共同参与的打分制,通过小组汇报任务时的表现、小组活动讨论发言次数、小组采纳其意见多少,在小组共同得分的基础上,上下浮动5~10分左右,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6)呈现目标成果时,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每小组4人,4次活动的主讲不能重复,避免对他人产生依赖。
在对“合作学习”的效果研究和实践后发现,合作学习在提高中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减少学习焦虑,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五
‘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特指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学研究小组的简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的概念,就是要力争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教师自主、创新、合作、发展的专业成长的沃土,幼儿园以有效教学为依托,以科研兴园为枢纽,使教研组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亲自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我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身上都学到了长处,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我在教学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一、参与“团队模式”教研,提高备课水平。
以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大都是备课组长把下一周要上课的内容说出来,并把每一节活动的大体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重难点说出来,每一位老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对这几方面的内容加以调整,如果有个别不清楚的地方再向备课组长或是其它组员请教。但是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以来,改变了集体备课的模式,把备课内容分发给每一位教师,这样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备出自己的课,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把自己的备课思路说一遍,其他教师再根据这节课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意见,再根据别人的意见,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经验多了,预设问题的能力也强多了,能预设出来就想好了解决办法,所以上起课来效果就好很多。我就是在不断地备课——说给别人听——被别评——再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备课能力的,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换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备课,现在让我备每一个领域的内容都很有信心。
二、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一课三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一课三研”活动,即针对一节课,先是大家集中研究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方法等,然后由一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后讲课教师本人与大家共同对其进行反思、分析、研究,制定出新的教学案例,最后教师再重新组织教学活动,之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研究,确定该课型的模式、方法等。201x年12月针对小班数学活动《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大家集中研究了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然后由我组织了这节教学活动,活动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情境设置很有情趣,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幼儿操作常规很好,能有序的拿放各种操作材料;教学过程基本能为完成目标服务,幼儿基本掌握点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缺点:1.这是一节复习点数5以内数的课,幼儿在学习到点数5的过程当中有些厌倦了,每节课虽然情境设计不同,但是点数的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2.在讲点数圆形排列物体的方法时,我有些着急了,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而是急于告诉孩子方法,应该允许孩子在探索中失败,再在继续探索中找到答案,体验成功。3.幼儿在用已学会的不同方法自己操作点数的时候,我没能够及时的做到完全检验,只是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看了一部分,事实上我应该在检验上想个办法,可以让幼儿先互相检验,看到有错的互相提醒,教师再检验;或是在前面的投影仪上让幼儿做出—个正确的答案,让幼儿再对照自己的做一下检验。
三、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以赛促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优课是我园一直坚持不懈的`“以赛促研”的教学管理形式,本学期我们在201x年10月9日-10月12日的四天时间开展教学评优课活动。根据园里的《幼儿运动艺术特色活动的研究》课题,我们班选择了《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培养的研究》子课题,并对孩子进行剪纸的特色研究活动。我把课程和此项科研内容进行整合,上了一节中班艺术领域的《剪窗花》活动。本节活动是在幼儿学会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三次对角折”和“两次对边折再对角折”的三次折纸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折纸剪纸。上完本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1.我的备课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2.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常规要求。3.预设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
缺点:1.在幼儿操作剪纸的过程中忘记放背景音乐了,让幼儿在美的音乐中进行创作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我当时只想着快点看一看孩子们剪得如何,就把放音乐的事情忘记了,这说明统筹分配的能力差了一些,今后一定会注意。2.在示范剪法的时候我只用了直白的语言告诉幼儿剪下的洞洞可以是图形或是线条,但是我发现示范的效果不是很好,应该用一个小情境或是小故事来配合示范,例如:小剪刀要去旅行了,他来到了小河边(剪出波浪线),跨过了一座拱桥(剪半圆形),听说前面可以挖洞找宝贝,就挖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洞洞……这些有情境、吸引幼儿的语言,一定会更有效果。3.部分幼儿在互相评价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说谁的作品好看,但是具体好看在什么地方说不出来,说明幼儿的评价评议语言匮乏,而且对于怎么样评价不同的作品没有固定的答案,我通过我们滕园长给我们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说课评价标准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哪些方面评价剪纸作品,例如从图案美、色彩美、对称美、镂空美等这几方面进行评价,谁的更好一些,幼儿学会了评价,也从中掌握了剪纸的特点。这样的活动我还参加了好多次,通过不断地以赛促研活动,我的反思能力大大增强,并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综上所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作用显而易见,我的教学水平确实在逐步地提高。以上是我幼儿教师生涯专业成长史上的一页,我会继续在“团队”教研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素材加以总结和反思,使自己也能为“团队”教研尽一份自己的积极力量。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六
象形记忆法是专用于幼儿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一些与文字较为接近的实物,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将文字与实物之间建立起充分的联系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授幼儿“花朵”的“朵”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对花朵进行观察,让幼儿记下花朵的形象,接着将“朵”字上方的“几”字联想为未开放的花骨朵,而“朵”字下方的“木”字则联想为花朵的枝叶,于是未开放的花朵的形象与汉字“朵”就在幼儿的头脑当中建立起来了一个稳固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简单轻松易于操作,有助于幼儿轻松接受并记忆所学内容,并学会如何运用类似的方式对其他的汉字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长期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将来幼儿对于文字的接受与理解,能够帮助幼儿进行形象与抽象的思维转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特例计算法。
快乐教学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幼儿语言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应用于幼儿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幼儿数学教学方法,叫做“特例计算法”,也就是在幼儿的数学教学当中,通过一些特殊的例子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举例来说,在我们教授幼儿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将幼儿分为三到五个人为单位的'小组,让幼儿计算某几个小组合并之后的人数,或者从某小组分离出一定数量的人数之后的小组人数,通过这样形象又直接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结果和意义。幼儿可以通过对小组人数的变化的观察来进行数学计算的思考,也就是在亲身参与到活动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数学计算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迅速理解数学计算的思维方式,并找到自己的方式将数学计算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有助于让幼儿更加快速有效地理解并记忆数学计算的基本原理。
三、游戏教学法。
幼儿的快乐教学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游戏教学法”。所谓游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到游戏的过程当中,在教师的提点和游戏的潜移默化之下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引进游戏来帮助幼儿学习数数、引进表演来帮助幼儿吸收新的语言和文字、引进竞赛来帮助幼儿更熟练使用计算、引进室外教学来帮助幼儿学会专注等等。在幼儿教育当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在于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保证游戏对幼儿所产生的趣味效果。在这样大量的游戏与活动当中,幼儿将会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氛围当中无意吸收到大量的知识,并且通过游戏本身对幼儿的感官刺激,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些知识的用法与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快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当中的设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象形记忆法、特例计算法、游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当中最大化吸收所学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3]。将快乐教学法运用与幼儿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建立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利用更加高效、有趣的方式进行学习,与此同时,通过这些特殊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学会合理面对困难与压力[4]。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品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七
以先进的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给幼儿适合的教育为目标,结合我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从客观环境出发,定期进行教师课堂创新能力培训,时时进行课堂监督,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教专家对我园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技能及师德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关于幼儿教育学、心里学、家族教育等方面的书籍,要求老师们读后要写读书心得。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的把书中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在集体教研时会让老师们把班级出现的一些难解决问题和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然后共同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老师不但增长了教育教学经验,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园教师匀实行竞聘上岗。对于招聘来的教师我们首先会进行集体的教育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会要求每位教师先向园里提出自己想要竞聘的岗位申请,并进行就职演讲。然后再由园领导班子对竞聘教师进行综合的考评,最后考评合格的教师才可以上岗。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则待岗学习,待再次考评仍然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竞聘上岗的主班教师负责聘任本班的配班教师,聘期一年。年底测评考核,如:配班教师与主班教师工作配合不好的,主班教师可以向园内提出申请更换配班教师;配班教师同时也可以提出申请竞聘主班教师;同时主班教师如不能通过年底测评考核或经常性评价不达标的同样会解聘其岗位。公开竞聘岗位,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激烈的竞争已进入幼教领域,认识到幼教队伍人才的竞争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园制定了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制定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确定了两个倾斜政策:第一,向园本教研成果倾斜。由于认识园本教研能力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园本教研能力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全园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进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向高学历的教师倾斜。如今幼儿教育已与以往大不相同,幼儿园再不是过去百姓眼中的托儿所,仅仅是看管孩子。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必须有一支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之匹配。年轻的高学历教师队伍,虽然缺少经验,但是有工作热情,善于思考,知识水平有高度,通过培养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很明显,他们可以很好的把各学科的整合后传授给孩子,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教育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节奏。
3强化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幼儿园管理机制的构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管理机制构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塑造,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园风建设。我园在建园之初就制定了“全过程把握、全天候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身心发展”的管理策略。园里的每位领导都会深入到班级,全程参与并指导班级的保教过程,积极拉进与教师间的距离。全天分时段管理,领导分工明确,以一种为所有教师服务,为所有孩子服务的心态,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这种领导带头干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园内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也使得我园教师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群体意识,在工作中“劲往一处使,活往一块干”的道理,使终贯穿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会时刻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这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时刻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中,进而形成一种优良园所风气。
4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所年轻的幼儿园,新聘教师教学缺乏实战经验,教学方法不会灵活运用。面对这一实情,首先我们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下了大功夫,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教育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其次,使教学常规管理简单明了,方便操作。这样主管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如在备课上我们要求教师只写教师想写的,而不是写领导想看的。在掌握了这一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是,对在有工作经验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备课要求,她们不必写详细的活动计划,因为她们多年的积累已使她们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写她们早以熟记在心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浪费。二是,缺乏工作经验的那部分教师她们责要写出活动计划的详细方案,并加大对备课的批阅,批阅方式采取教学领导亲自批阅和园长不定时检察的方式,对活动计划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这些新教师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育工作,少走弯路。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创新。我们随着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我们意识到教与学的具体情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其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幼儿园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应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成为新型的管理者,办出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八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充满动感和趣味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提高幼儿的关注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正确的安全认知。例如:中班安全活动《小鸭历险记》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鸭遇到的各种危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虚拟了小鸭历险的各种自然场景,让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探险,身临其境地根据需要选择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排除障碍,轻松习得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整个活动,幼儿学习兴趣浓厚,活动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成效明显。
信息技术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将孩子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出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如:把安全教育制作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感的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放大、慢放画面、循环播放、重要片段反复播放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及状态。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地震是什么样子、房子怎么会摇摆、倒下,太难想象,演练时他们还会觉得像是玩游戏,而不能认真对待,达不到演练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网络再现地震的画面和不懂自我保护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幼儿理解地震对人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使其逐步掌握逃生的`方法。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很快就忘记了,看到了很快就记住了。”因此我们通过手机拍摄捕捉孩子活动的瞬间,变无形为有形,然后让幼儿观看自己活动的情景,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中班安全教育活动《安安全全玩滑梯》,拍摄了平时幼儿玩滑梯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出哪些是正确的玩法,哪些是危险的、不安全的,这样让幼儿真实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并逐步内化为正确的行为技能,多媒体教技术引入安全教育活动,给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搜寻大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服务的网络资料、flash课件、电视片段等,多渠道向幼儿提供与安全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如:当幼儿看到电视新闻里小朋友因玩火不慎造成伤害时,都脸色凝重,纷纷议论:“大火好厉害呀,把整个房子都烧了,太可怕了!”“大火把人都烧伤了,该有多疼呀!”看到小朋友在超市追逐玩耍,造成摔伤、夹伤、撞伤等意外伤害时,纷纷指责其行为的不当……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意外的发生就在自己身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教育,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懂得怎样避免伤害,意外发生后该怎么办,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提高。
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将安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如:幼儿在游戏时会发生互相推挤、叠压等现象,教育后孩子能理解,但往往会记不住。我们用多媒体网络让幼儿观察人体构造的画面,演示各种不当做法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过程。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有了这样形象的画面,幼儿就会看得更认真,对同样的事就会记的更牢更清楚了,从而给孩子警示作用。孩子喜欢用嘴巴咬东西,经常会误吞、吸入异物,我们设计了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食物在人体各器官中的流动过程,演示异物进入人体后对胃、肠等器官造成的划、刮等伤害,用动画形式表演器官受伤的痛苦表情。看了这样的画面,孩子定能牢记教训。难以掌握的知识,通过电教媒体,轻而易举地获得了。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载体,能不断优化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地变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形为有形、变单一为多样、变抽象为具体,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使孩子的活动更加充实有滋有味,使安全活动“活”起来,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带来生机,使幼儿更健康茁壮地成长。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九
摘要:为了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一系列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幼儿教育,才能使得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孩子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幼儿挫折教育还要消除幼儿的依赖性。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当遇到困难、失败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与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即课堂教学,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地学,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1.抓教学常规,强调一个“实”。我园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面对这一实情,我们首先要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工夫。由于切合实情地抓住了牛鼻子,因此变化非常显著,近年来,在办园模式上有了较大进步。其次,教学常规不要过于繁琐,必须精要易行、方便操作。近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做,领导认为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
2.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事实上,这样的工作最容易三日风四日雨,虎头蛇尾,形成一个“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局面。我们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园领导对一项工作没有恒心,那么,教师就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创造。首先,在幼儿园我们要构建一系列的游戏设施,包括滑梯、旋转木马、小摇篮等一些必要的物质材料,还要准备皮球、积木、小推车等很多大的小的玩具,并对这些玩具进行整理归类。另外,还要布置游戏的活动场所,创造丰富的环境,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当然还必须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教师必须集思广益,准备很多的东西满足幼儿各种各样的游戏需要。其次,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把幼儿园布置得舒适和温馨,使幼儿们时刻保持身心愉悦,只有这样才具备使幼儿进行大胆创造的条件,才可以使幼儿健康、活泼、幸福地成长。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显著。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总之,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广州市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
调查报告。
(下)[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12).
[2]王彦力.让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管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9).
[3]王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相关政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
摘要: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对于幼儿成长而言具有很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能够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越的室内环境;在良好的活动空间与使用空间的设计下,创造幼儿活动、沟通与休息的空间,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设计方式;幼儿园。
良好的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可以为幼儿的交往实现空间创建。开放式的空间,能够优化幼儿们的视觉感觉,在视觉领域设计上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开放性与和谐性,让幼儿能够在喜欢室内环境的基础之上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另外室内环境设计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为幼儿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
1幼儿的心理特征。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思想发育还不够成熟,性格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容易冲动,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模仿性强。因此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努力创设与幼儿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幼儿园环境,维护幼儿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针对幼儿园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园教师在环境设计方面,首要工作是要保障环境的安全性,即使幼儿天生好动、喜欢游戏,在环境中玩乐,也必须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其次,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该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心理暗示,如不能采用颜色压抑的材料,影响幼儿的心理状态;不能使用过于刺激的材料,影响幼儿的情绪等。同时,在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可以供幼儿模仿的积极素材,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真正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完成对幼儿园环境的设计,才能保证环境影响作用的发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空间[1]。
幼儿园在进行室内环境的结构设计中,开放的结构设计会比封闭独立的空间结构更具有应用意义,比如半开敞的空间区域设计,可以以班级整体进行活动,为幼儿去进行空间的使用提供更多样的可能。其次幼儿园室内环境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这一阶段幼儿的身高会增长很快,并且体重也会每年增长两公斤左右,所以相对开放的室内结构也能够体现幼儿的空间需求与生理成长需求。而相同的空间结构则能够进行多样的活动,如教学工作、音乐教育、观看电视、讲故事、小组活动、午睡互动、游戏以及吃饭等,以此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2]。所以此种开放式的结构设计能够将心理空间、物理空间以及视觉空间三者间进行转化,以相对明确的空间视角定位,能够实现空间元素内容的多角度展示,增强空间的信息传递能力。在功能的设计上也要划分出相应的区域,例如美工区、表演区、游戏区、教学区以及阅读区等,细化功能区域的时候注重功能模块间的联系性与通透感。要利用结构的良好设计,来强调教育分科与学习活动分工的重要性,以完善的结构配置来满足幼儿的发展与成长需求。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于幼儿园教育有其相应的规范,不仅仅要保证尤为的身体健康与情绪稳定的养成,同时也要达到健康、语言、修养等教育方面的协调进步。所以根据纲要指导中的实际内容可以明确得出,幼儿园室内环境的结构设计有其重要意义,既是幼儿丰富自身的学习范围与日常活动的重要保障,又能够推动幼儿们个性化成长。例如英语口语角的建设,是因为在幼儿这一时期需要去发展语言,而相对独立的功能规划区域可以让幼儿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让幼儿们能够明确自己要去做什么,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日常的教学而言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额定》管理条例中也强调了空间功能与设计组合的重要性,所以针对有限的空间,要尽可能去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够优化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3]。
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注重安全性的设计原则,无论是材料的选择上,还是结构设计上都需要注意儿童的成长特征。因为幼儿目前处于一个好动的成长状态,所以在活动空间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避免有棱角的材料使用,例如柜子桌椅等,桌角应该有相应的防滑保护等;在幼儿园教室和活动区应该进行无锐角设计,空间中所有的柱子、拐角和窗口等都要保证无锐角,避免威胁幼儿安全。在参考《幼儿家具设计技术参数》中的参数内容之后,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室内环境家具尺寸,通常三岁至四岁的孩子,身高大约在九十四厘米至一百零三厘米之间,所选择的椅子长度、椅子靠背高度、椅子腿高度以及椅子宽度分别是二十九厘米、二十五厘米、二十四厘米以及二十八厘米,而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四至五岁、五至六岁时身量也会产生变化,这时候选用椅子尺寸要较大一些,椅子的长、椅子背高度、整高、宽分别在三十一厘米、三十一厘米、三十厘米以及三十一厘米,从而能够保证幼儿的使用需求。以大连某所幼儿园的室内设计为例,墙上的电源插座普遍高度都在一米八及以上,高于孩子的身高来保证安全,并且室内的大门选择都应用了防夹手的措施,较多的选择了玻璃幕墙,有利于观察幼儿,并且也能够在保证幼儿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扩展采光面积。在灯光的选择上应该注重选择明亮的照明等,白炽灯与日光灯都能够满足照明需求,也不会让幼儿觉得过于炫目,避免使用荧光灯。而楼梯设计则需要注重台阶的坡度、角度与高度,台阶面整体需要作房划线处理,在符合幼儿使用要求时,做好栏杆的防护建设,整体色彩的选择应该较为朴素低调,避免幼儿注意力偏移。加强对于细节的设计与优化,将墙与蔚蓝设计成圆形的倒角形式,这样不仅仅能够保障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光线能够柔和照进建筑的角落里,形成柔和自然的环境设计氛围[4]。在使用墙面涂料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室内设计为了强调多样化的色彩使用,而使用了大量的.油漆,但是在调查结果中显示,除了甲醛之外,空气中的铅尘通常会悬浮在距离地面零点八米的范围内,而这恰恰是幼儿的身高范围,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对于有毒有害的材料的使用,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能够满足国家合格使用标准的,并且所设计的室内环境应该是便于清洁的,避免存在较多的死角。而且即使在装修后室内会晾晒很长一段时间,一旦室内温度超过二十五度,那么大芯板做成的复合门会释放处大量的甲醛。所以综合来看在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过程之中,为了体现出设计的安全性原则,需要考虑设计过程中的材料使用、安全性防护结构设计、化学元素分析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习惯特征,才能够体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5]。
4注重设计的文化与理念的表达。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之中,注重颜色与装饰的选择,能够传递出良好的文化信息,给予幼儿们相应的空间感受,所以要尽可能保持其自然性与本真性。设计并不一定要选择多彩的颜色,作为唯一的颜色设计方案,在颜色选择上也可以使用三维的基础颜色结构,来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空间体验。以日本幼儿园室内设计为例,amane在日语中意为圆形和环绕,所以在原木色的搭配下,设计师想要让幼儿们充分体验环保自然的理念,让幼儿能够自如地在建筑与自然中进行活动,感受身边事物的同时,培养其自身的观察能力。同时,在设计方面也要突出人文思想,表现出对幼儿的人性化关怀。如在幼儿睡眠室的环境设计方面,就可以融入美育文化思想,结合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将对幼儿的人性化关怀充分的表现出来,让幼儿在睡眠室休息时能够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突出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在幼儿活动室的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融入趣味性游戏活动方面的文化内容,让幼儿能够达到放松游戏状态,彰显出环境教育作用。其次在设计中也注重了对于绿色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的使用,对于室内的绿化设计也格外重视,除了种植常见的植物花卉之外,也可以去种植一些小果树,让幼儿能够见证其植物成长的过程,体会生命的变化;其次,种植一定的绿植也会营造相对健康的空气环境,优化空气质量,促进空气流通。让幼儿们能够在充满绿色的环境设计中,让幼儿们认识自然现象,培养幼儿对环保的理解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当然传统五颜六色的色彩选择也能够传达出不一样的设计文化,因为幼儿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联想程度,不同的明快色彩的运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满足幼儿的心理阶段,所以幼儿看到蓝色会联想到蓝天和大海,粉色能联想到棉花糖花朵等,另外也可以适当使用抽象的几何图形,利用自然形态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空间一定的趣味性,墙壁过度凹陷突出等设计形式都会给予人视觉上的冲击感;通过新奇的造型与明快的色彩设计,去传达“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育理念以及设计文化,所以这种多样化颜色设计上可以重点应用在游戏空间的设计中。其次选择的材料不同,整体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以及质感也有不同,教室可以选择温暖色调的装饰材料,质感相对细腻一些,可以使用实木地板或者pvc地板以及复合地板,不仅仅无污染,同时易清洗;而在墙壁的材料选择上则应该使用一些有立体感的材料,利用进口墙纸与儿童专用墙纸去替代墙漆,避免使用地毯等材料。
5结语。
在目前的幼儿园室内设计的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与综合素养,需要在掌握幼儿园的设计需求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优化与设计改进,通过明确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观念、幼儿园室内环境的结构设计、注重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安全性、注重设计的文化与理念的表达等方式,在符合幼儿的使用与审美需求的基础之上,充分了解幼儿的阶段性特征,运用材料、色彩、结构设计、装饰等方面的变化,突出设计特点,保护好幼儿的基本安全,激发幼儿的能力培养,以开放的空间结构设计去满足幼儿多样化的空间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2]孙毅明.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5(10):125.
[3]钟雪梅.新时代的幼儿园设计及创新方式解读[j].城市建筑,(26):51.
[4]李甜.浅析幼儿园中的室内空间设计[j].城市建筑,2016(23):1-1.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一
摘要: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很多社会行为方式是通过对现实的或具有象征性或者榜样性的行为对象进行模仿观察,从而对其进行某种模仿而得以获得的,班杜拉称之为模仿观察学习,班杜拉将儿童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强化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每一个过程分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丰富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我们真正了解到了在观察学习中,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观察学习;幼儿教育;榜样示范;应用。
学习的经验方式虽然有多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也同样能够以获取各种间接经验的方式进行不断学习。根据心理条件相互作用力的理论,学习成果是在一定个体的行为表现力的基础上,经由受到奖励或者受惩罚等外在因素控制而直接产生的,即个体学习成果是通过直接吸取经验而得以获取的。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语言、行为及其行为的直接后果间接地产生语言学习,幼儿也不例外。班杜拉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让儿童对现实的,或者是象征性的,或者榜样性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而通过进行各种模仿而最终获得某一行为,班杜拉称这种视觉学习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可以称为替代性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主义学习过程理论的一个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察学习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尤其是幼儿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幼儿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1898年,桑代克曾以利用猫和狗作为一个被试,来考察一只猫是否可以通过观察另一只猫的某种行为而迅速获得这一类的行为,但结果事实是,无论我们观察了猫多长时间,猫都不太有可能在一次观察中学到什么,随后,桑代克用其他野生动物体例如鸡、狗等等作为被试对象进行观察试验,结果都与一只猫的观察实验相似。甚至以一向被人们认为在种系发生上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洲猿猴群作为研究对象,也没有明显发现猿猴身上有进行观察学习的特殊现象。于是,桑代克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应放弃用模仿对(动物)任何智慧行为的获得过程进行主观解释的企图”。但是一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哥伦比亚大学的卡尔•沃登教授和他的几位同事对猿猴语言进行了一系列严格控制的语言实验科学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猿猴确实完全可以通过观察而迅速获得语言学习。同时,在40年代初,米勒和多拉德一起提出了各种模仿学习理论,但这一模仿理论的确立实质上就是对各种观察学习行为现象的一种否定,他们对各种模仿学习行为的基本解释观点是:观察者的各种模仿学习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各种奖赏才是其形成模仿学习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理论后来仍然受到了当时包括班杜拉在内的一些人的猛烈批评和严厉攻击,到60年代前后,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儿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从这一理论的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种社会化发展过程。1965年,班杜拉做了一个实验,班杜拉来到幼儿园,他让幼儿观看了一个短片,短片的内容是一个成年人攻击一个塑料充气娃娃,成年人在攻击充气娃娃的过程中还大声地喊道:“打你的鼻子,把你打到在地上”。这个短片有三个版本,三个版本的内容相同,但是三个短片的故事结局却不一样。第一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其他人后,得到了奖赏,奖赏的内容是一杯饮料和各种糖果。第二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他人后受到了责骂和惩罚。第三个版本中,成年人在攻击了他人后没有被奖赏,也没有被惩罚。班杜拉将幼儿分成了三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观看一个版本,观看之后,让三组幼儿来到一个房间,房间的设置与短片中的场景很相似,房间里面还放置了一个充气娃娃,同时也放置了一些玩具和书籍。实验结果显示,观看第一和第三版本短片的这两组的幼儿全部模仿了短片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观看第二个版本的幼儿没有表现出,也没有模仿攻击性行为。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告诉幼儿,如果能够模仿短片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于是,这三个小组中所有的幼儿都做出了攻击他人的行为。这表明,幼儿能够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进行学习,而学习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又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制约。
班杜拉提出,大部分人的社会性行为都有可能是通过观察其他人、模仿他人而逐渐学会的。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活动情境中,榜样对主体观察者的这种示范行为影响主要通过针对榜样及其行为表现的客观信息揭示价值而得以实现的。这一动作过程是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组合形成的。
(一)注意过程注意过程一般是指一个观察者将其心理知觉资源如认知感觉心理通道、知觉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加工等因素贯注于一个示范者或事件的一个过程,因此注意是一个直接影响其他观察者从而使其产生注意观察学习的重要入口。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不是简单地想要让模仿观察者只看到被模仿观察者的某种行为就可以了,而必须通过使得被观察者的基本知觉指向焦点集中于他们想要进行模仿的某种行为。其中示范教育活动的主体特征、观察者的主体特征、榜样的主体特征、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因素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注意。
(二)保持过程保持过程通常是指观察者将活动中所获得的某些示范行为的信息以某种新的方式继续储存于观察记忆之中,并以备后用的一个过程。这种表示方式其实就是使用符号作为表征的一种方式。观察学习主要目的是把一个示范者的经验转换成各种表象或者是言语中的符号等并保持在你的记忆中,这些留在记忆中的代码在以后就一定能正确指导你的操作。
(三)动作再现动作再现实质上来说就是一个观察者对外示范注意行为的表现过程,要把行为观察当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及时付诸行动,在提高行为知识水平上必然存在很多障碍。(四)动机过程动机过程是指主体观察者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下或条件下由于某种主观诱因的动机作用而主动表现出或示范主观行为的一种过程。动机过程通常是从主观动机这个方面来说明观察者是否会对示范者的行为加以实际操作。这主要取决于示范者的行为对一个观察者具有哪些价值,即通过示范某一行为能否为他带来具有奖赏性质的结果。
观察学习理论作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给我们展示了观察学习这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观察学习的现象,其实我们人类随时都可以进行观察学习,包括我们人类个体的很多方面,比如情感、态度等都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说观察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班杜拉着重强调了在观察学习中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观察强化在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过程中却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班杜拉提出我们要不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利用榜样效应从而进行观察学习。甚至是电影电视、书籍作品中的人物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些对孩子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榜样示范班杜拉的社会主义学习模式理论明确提出,教育榜样不仅具有一种替代强化剂的作用,榜样作为示范在我国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与教育发展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都应该知道,父母是我们幼儿的第一任道德老师,父母的道德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孩子,所以好的父母品德应该在我们孩子的道德教育上起到一个榜样性的作用,以身作则,给我们孩子成长创设一个优良的道德家庭环境。
(二)榜样教育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知道,之所以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榜样的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将对社会榜样的基本认识与自我理解加以转化运用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榜样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一种认知功能性教育,不是仅仅以教育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作为教育目的,而是一种要求学生认知与社会行为有机结合的一种知行统一的文化教育。否则的话,只对儿童进行榜样的基本认知技能教育,而如果没有社会实践,也许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可能会对之前的儿童榜样知识失去印象,所以说儿童榜样知识教育不仅仅应该成为一种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多地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实践教育。
(三)合理利用强化在观察学习的情境中,榜样式的执行这种示范性的行为必然也会导致一定的结果,不管这一定的结果究竟是具有奖赏性还是具有惩罚性的。从观察学习过程及其决定因素来看,示范行为结果的特征越显著,就越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并因而促进着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程度。但是幼儿在榜样教育学习中,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榜样的行为,需要有一些强化剂作用于他,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将榜样行为进行教育践行。
总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之于我们的教育以及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观察学习理论呼吁重视环境意识教育,我们更需要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充分利用好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让其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服务,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文博,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永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幼师教学法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3]林碧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校报,1992(2).
[4]黄吴静,韩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理论及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8(11).
[5]黄先梅.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实践与探索,1996(6).
[6]黄永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幼师教学法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研究,2010(6).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二
摘要:幼儿素质发展代表着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礼仪是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识和教养水平、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1.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2.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3.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
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琅琅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能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四、“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
五、“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头,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了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
六、“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的习惯。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时间.
作者:沈琳作者单位:苏州新城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1关键词: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四
摘要“懂得是最好的爱”是教育家李跃儿老师新书的书名,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有人说,你是搞教育一定懂教育,你瞧瞧我家孩子挑食怎么办?我家孩子动辄不满意的撒泼哭闹,你跟我讲讲这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反问:“你有没有不爱吃的东西,如果有人强迫你吃,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你会因为什么事情发脾气,你发脾气的时候希望别人怎么做?”每每这样反问,家长就哑口无言了。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孩子而言,教育的意思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教给他们什么、或者命令他们什么。举个例子,面对不分场合就莫名发脾气的小孩子,你第一反应选择呵斥制止他还是尝试倾听他,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进而想办法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搞清楚这背后的原因,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人说,你的这种“帮助”对于大人来说太难了,我又不是教育家,我做不到。瞧,我们就是这样的人,说别人容易,改变自己难,问题依然不能解决。只有这一个办法,我们要想真的帮助他就必须先要了解他,如果不了解,怎么帮助。那么如何了解这些小小的人儿呢?毋庸多说,就是决心俯下身子好好学习,去搞清楚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和需求,然后针对问题去练习,不断地练习,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不懂而在无意中阻碍孩子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懂得是最好的爱,这个懂得当然还包括懂得你自己,爱你自己。我们还要敢于不断的认识我们自己,然后坚定信心的去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有的老师说,其实孩子挺好的,我也真心爱孩子,爱教育,希望能够带给孩子快乐和帮助,但一面却已经心灰意冷,有了离职的打算。确是,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媒体的报道,对幼儿教师的各种质疑声层出不穷,对许多青年教师造成了一些困扰。
我觉得外力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尝试增强我们的“内力”。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内心拥有更强大的内在力量。这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摒弃杂念,从“心”出发,努力去学习与实践教育的真谛,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去研究它、突破它。当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在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敏锐地捕捉到帮助孩子的时机,不动声色地间接地帮助孩子,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去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尽情、尽兴、尽意、尽心”地去学习和生活时,我们就成为了一个真正具有深厚的素养的教育者,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充盈而美好。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就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了。一个真正成长中的人,她才能让生命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带给孩子快乐和需要。
懂得是最好的爱,一个充满信念的、懂孩子、懂教育的人才能给予孩子更优质的爱。愿我们能一直努力“懂”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们无时无刻爱的表达,才能徜徉在孩子们无与伦比的爱中,才有机会向孩子表达我们深沉博大的爱,而这份爱又能像阳光一样包围着孩子,而又给他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参考文献。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五
摘要:专家指出: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坚强的个性品质,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开阔幼儿的眼界,拓宽幼儿的思维,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组织教育活动,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本学期我们的助教对象锁定爸爸,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爸爸们很少关注幼儿园教育,即使有父亲偶尔接送孩子也是来去匆匆,他们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了解甚少。幼儿园组织的家长活动,也成了妈妈们的代表大会。如何转变父亲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而走进幼儿园教育,我在班中进行了电访调查,从调查中了解到,经常陪伴幼儿的家长中,妈妈占有60%,祖辈占有25%,爸爸占有15%。调查结果显示:爸爸在幼儿成长中的教育过于薄弱,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提供更多的机会让爸爸参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班级微信、海报、调查问卷和家委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发出邀请,鼓励爸爸报名参与活动。
(2)成立“爸爸助教队”,以点带面,带动班级其他爸爸的参与,助推爸爸教育工作。根据爸爸的职业、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进行分类,让具有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爸爸来协助开展工作,弥补老师的专业缺陷。也让爸爸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更清楚,能更主动、自主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宣传“家长助教”活动时,我特别强调小朋友们更需要爸爸阳光般的正能量,我们班的希希小朋友爸爸很快地响应了我的号召。希希爸爸是一名高校老师,幽默风趣的徐老师通过让小朋友触摸、欣赏ppt、实地观察,给小朋友们分享了有关“消防安全”的知识,认识“逃生”的标志,学习了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小朋友们抑制不住地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都惊讶于灭火器喷出的是白色状的干冰。通过这样一次生动的家长助教活动,增进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满足了幼儿对生活探索的欲望。
(1)提供资源,让爸爸们意识自己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爸爸座谈会”、“爸爸家长会”、“爸爸开放日”,为爸爸们更好地、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孩子的教育,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方式展示与爸爸有关的内容,如:绘本《我爸爸》、《爸爸爱宝宝》、《爸爸真好玩》、《我的爸爸独一无二》等,让爸爸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认同活动的价值,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从家庭方面入手。
第一,不要以为带孩子天经地义都该是妈妈的事情。爸爸更应该积极争取,主动承担一些带孩子的责任。这样,你就能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游戏中,不知不觉把你丰富的见识、乐观勇敢的品质传递给孩子,让他成为一个聪明能干的“当家小鬼”。妈妈也一定要“松手”、“放权”,多为爸爸制造一些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让爸爸多带带孩子。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补的,都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比如,男性的冒险、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的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孩子可以在与父母接触当中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既勇于冒险又不失稳重,既坚定、大度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
第二,从父亲自身方面入手。一是尽可能参加家长会、社区育儿活动。二是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孩子,如从孩子的社会交往对象、从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以及通过书本、专家讲座等途径了解孩子的特点、规律。三是主动与妈妈配合,协同教育孩子。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应努力达成一致,保持意见统一。夫妻之间如有意见不一致时,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而大声指责对方,而应在孩子不在时互相商讨。四是做孩子的朋友和游戏伙伴,爸爸要抽出足够多的时间陪孩子,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五是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个好爸爸,一天不难,难在坚持,当孩子还处在幼儿时期,任何的习惯需要的是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的。不可断断续续,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
老师引导爸爸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节日、主题活动、爸爸活动日、园内外各种资源开展亲子游戏、主题、郊游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活动,比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利用这难得的好机会,开展了“我的爸爸”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和爸爸进行一次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让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与特长,树立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拉近孩子与父亲间的距离;美术活动“高大的爸爸”,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描述心目中爸爸的高大形象;把画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对爸爸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激发孩子以爸爸为荣,爱爸爸的情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父亲大胆、睿智、坚毅等特性,体味父亲博大、宽广的爱。利用园内外场地资源,邀请爸爸来园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这样孩子能从爸爸身上学到阳刚之气,通过对比男孩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形成刚柔并济的性格特质。另外,根据爸爸们的职业,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与长处,组成“爸爸助教队”来开展活动,定期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做也扩宽了家长的活动内容思路。众所周知,在幼儿园里满眼看到的大部分是女老师,只要活动中有男老师来参与,孩子们会更活跃,更积极。所以我们也会说孩子需要“阳刚教育”。
这样的活动让爸爸们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与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些顾虑,并不能很好的投入进来。所以,在活动前,老师要事先与参与活动的爸爸沟通助教活动的时间、内容及目的,并提醒家长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和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策略;活动中,老师帮助爸爸维持秩序,适当牵引,营造平等、信任、尊重的心理环境,让家长能消除顾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之中;其次是要因人施教、适时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同时要给家长留有发挥的余地;活动后,做好反馈、延伸工作,认真收集家长助教后的建议,合理化改进,达到真正的互动、互补、互学,以不断推进和提高家长助教质量。同时将活动照片和相关的资料,制作成相关的图文并茂的展板呈现在班级主题墙上或上传到班级论坛上,唤起爸爸更多参与的热情与组织的积极性。
幼儿是家园联系的纽带,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期待,爸爸助教活动充分挖掘和展现幼儿爸爸的资源优势与才能,可以满足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丰富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个性品质,同时,在爸爸与老师的研讨合作中,促进爸爸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爸爸教育水平,为家长老师提供了交流、切磋育儿经验的平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使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不但满足了爸爸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广泛动员并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幼儿园的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幼儿园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做得更棒!
参考文献。
[1]吕洋.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n].中国妇女报,2009,2,27。
[2]徐女.幼儿成长助教团——家园合作的新模式[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6(4)。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最后,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七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育目标也很难得以落实。
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夜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一.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二.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规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摄取什么来决定的."。
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儿自己讨论建立。
动的秩序有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
为。
三.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度。
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期的效果。
中二班李小珍。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八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即有助于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育手段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从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旨在其能推动当前家庭幼儿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达到最佳的幼儿教育状态。
就当代现状来看,我国在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强调对幼儿静态知识的培养,而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即更为强调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态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创造知识应用思维。因而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展开比较分析行为,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美国教育思想贯穿于其中,从而加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技能,且就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1、美国幼儿教育现状。
美国在对0~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家庭、园所、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即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同时美国幼儿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家庭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强化对游戏教育方法的应用,即由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挖掘自身潜力,继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此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亦倡导“教育从第一天起”,继而由此引导美国家庭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基于遵从“重视体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最终将自身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且就此增强自身探索意识。另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在内容规划过程中将社会性能力、审美趣味、人格化为教育重点,从而推动幼儿朝着健康的发向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
2、中国幼儿教育现状。
基于2011年11月河南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400名幼儿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得知,家庭每月对幼儿教育投入的费用平均为187.5元,而农村家庭投入教育费用仅维持在80.3元左右。同时就“家庭幼儿教育是否存在压力?”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67%的家庭表示存在很大的压力。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此外,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着重倡导将运动教育、初步知识教育、日常生活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幼儿潜力的挖掘,但同时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1岁即培养母语的家庭教育形式引发了幼儿成长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家长做出正确的引导,即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成长状态。
1、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中美家庭幼儿教育中凸显出的主要差异,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培养。同时美国教育者倡导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创造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其营造自由的成长空间,例如,引导幼儿加强对植物成长过程的认知及鱼群日常活动、饮食观察等,继而由此培养其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即可散发自身想象力。此外,美国家庭教育更为倾向于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如在幼儿环保意识培养过程中,家长即会带领幼儿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拾塑料瓶、纸杯等等,由此增强其环保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状态。而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较为稳重,即引导幼儿基于家长制定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2、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
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明确规定出幼儿不允许做的事情为大声哄叫、推诿责任、责骂等等,且要求家长在对幼儿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良好的教育态度,并避免强迫问题的凸显,注重引导式教育形式的运用。而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过程中更为注重观察幼儿将来的能力、水平,同时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逸的生活空间,避免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影响到其成长状态。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也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心理疾病及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家庭家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继而由此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3、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
在美国课程教育中其将科学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将幼儿智力的开发及求知欲的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与幼儿家庭教育达成共识,继而由此引导幼儿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能拓展自身思维意识,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状态。此外,美国幼儿教育中强调了对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面包的制作过程等,继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氛围中。而中国课程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幼儿家庭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参照课程教育模式加强对幼儿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终就此影响到了其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对思想观念的转化,且更为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培养。
综上可知,中美家庭幼儿教育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等几个层面,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幼儿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个体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下能提高自身创造意识,继而达到良好的成长状态,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作者:付晓叶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夏雪,徐溟溟.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政府投入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03):3-10.
[3]李欢,刘晶波,邱蔚.少子化时代中美家长育儿态度。
调查报告。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十九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模式只是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教师对模式的内涵,模式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模式能力对儿童整体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等等相关方面都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大多很满意他们自己对模式过程的理解,然而,通过对这些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表明,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模式的内涵,这种理解上的不完全限制了儿童模式能力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的模式学习大多是在不断追求难度上的提升。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幼儿不停地进行模式排列题的练习。然而,这种单纯练习式的模式学习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幼儿能够完成多因素模式排列,但无法将模式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本文将对模式的特点、模式发展的特点、模式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开展模式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认识模式。
模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花样、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是呈现于感官的一个重复性刺激。模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有两个根本特点: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多种元素按规律循环排列,只要符合这一原则,都可以称之为模式。模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红—绿—黄”交通灯的循环转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服装的图案设计,乐曲的创作,建筑的装饰处处都透着模式的思维。小小的模式隐藏着大大的道理,模式透出了生活之美,世界之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了解模式与生活的关系,必须了解模式的抽象认识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认识模式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对儿童的模式学习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感知模式。最初他们感知的是空间上的,如房间里有规则摆放的家具,同时他们也可以感知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模式概念逐渐发展起来。皮亚杰将儿童模式概念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但在一次模式活动中,各阶段的内容可以同时或交叉出现。从皮亚杰的研究中,我们得知:
(1)儿童模式认知的发生和初步发展起始于儿童早期;
(2)儿童模式认知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模式与序列发展同步,但又比序列复杂。
国内研究者也对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早期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2)儿童模式复制能力在3.5—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模式扩展能在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
(3)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孩的模式扩展能力显著高于男孩。
(4)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显著高于模式扩展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
(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模式复制和模式扩展任务中所犯错误水平在下降。
3、探索模式学习的本质。
模式的规则是从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相似排列特点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模式本身固然是抽象的,但幼儿对于这种抽象的学习,却是从具体中学来的。也只有在具体中学习,才能使这种学习不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不只是几种无意义的记忆,而变成一种具有领悟潜能的过程体验。儿童的模式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儿童的体验,在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因此,通过模式学习,主要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度、多么复杂的知识概念,而是要让幼儿体验丰富多样的模式排列,发现这种排列之美,从而学会运用模式去创造美。
4、探索如何教授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模式的学习重点应集中在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和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模式构成的,把模式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幼儿以模式的思维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模式的方式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正是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我们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幼儿更多地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模式特点的事物,丰富幼儿对模式的体验,引导幼儿开展内隐学习,让模式的经验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积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积淀出的感觉,模式的学习也需要这样的感觉。这种积淀式的学习可以为幼儿将来理解模式的本质特点及进一步运用模式奠定基础,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数学学习。其次,要认识到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幼儿的模式教育,不应该将关注点集中在解决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模式题目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位与结构上。只有将模式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真正发展模式能力,将模式能力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如今,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急切地想要拔高模式题目的难度,而忽视了幼儿对模式基础的掌握。幼儿在学习重复模式时,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每个单位模式所受的限制,就会阻碍其发展出更复杂的模式,如成长模式。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教授重复模式时,模式的结构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解。幼儿虽然在一遍两遍的练习下,会做重复模式的题目,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模式的单位和结构。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应该努力让小苗长得又粗又壮,把基础打结实。
最后,要认识到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假如我们把模式当作一种脱离生活的规律去发现,让儿童直接走进抽象,那么儿童就很难再回到现实。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自己去探索并发现和创造模式,教师应该重视儿童的探索与发现。生活中模式活动的材料取之不尽,幼儿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就是模式的材料;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也是模式的好材料;长头发、短头发也可以作为模式活动的材料,儿童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去探索模式、学习模式。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意,不但要以鼓励的态度多加保护,而且要认真分析,进行有益的引导,但这些闪光点并不是随时可见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发现。
幼儿园区角的串珠材料,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材料。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教师并未像其他数学活动一样下达任务指标,而是让幼儿自己玩,自己探索。当区角的串珠材料摆放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串的串珠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模式了,有的幼儿甚至偶尔会串出abc模式。这是幼儿自己体验、摸索的结果,他们为了把项链串得更漂亮,会不断地尝试、探索、模仿、学习,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学习着模式的知识。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了解了多少模式的知识,而是将模式与美,与生活很自然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为幼儿展示多种形式的模式,给幼儿体验多种形式的模式之美,从宽度上不断拓展,让幼儿发现模式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模式的感受,这种积淀,需要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体验,需要幼儿去感受更多的模式形式,需要幼儿发挥更多的创造。当这一切条件都已积淀完成时,提升模式的复杂程度就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用去着急地推着孩子向前走。不要让孩子们行色匆匆,漏掉生活中真正值得去体会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史亚娟.论模式能力及其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7-8).
[2]林泳海,周葱葱.3.5-6.5岁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1).
[3]林泳海,曾一飞.幼儿序列和式样的特点和教学[j].山东教育,(6).
[4]高燕.运用日常生活情境促进小班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7).
[5]史亚娟,庞丽娟,陶沙,陈瑶.3~5岁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6]周淑慧.幼儿数学新论——教材教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
于幼儿的论文综述(实用20篇)篇二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幼儿教育作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之一,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幼儿教育中有效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内容和展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通过强化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信息化设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有效弥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幼儿全方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引用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教学现状进行深度的研究探讨,并对该技术在幼儿教育的具体应用中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切实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还对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课程改革事业中明确指出,要在相关教学活动中使用到这一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成果,而幼儿教育作为学生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拓宽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应经成为相关教师重点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教学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已经在许多环节应用起该技术,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频或视频,通过这种新鲜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在智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而这种技术的便利性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材,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内容不但比教材上的内容更生动,同时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对幼儿更具备吸引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对于幼儿教学活动来会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正处于一个对世界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这一年齡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提高了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起到提高幼儿教育活动学习质量与效率的作用。同时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兴趣基础。
2.1语言活动。
这一阶段年龄特点的学生通常是刚刚学会说话,但在他们通过口语表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语法上或者读音上的错误,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对他们的口语发音进行纠正,但是由于一个教师往往要带多个学生,所以往往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不足以处理好所有学生的,而在幼儿时期的语言问题,往往在长大以后是不好纠正,这对给幼儿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问题,而信息化技术刚好具有纠正这一问题的功能,通过多媒体设备现代化的音频与视频展示,幼儿投入到音频或者视频中就会情不自禁的对其中的发音或者语法进行模仿,通过这种模仿有效纠正自身在相关方面所出现的错误,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基础的语言能力。
2.2数学活动。
由于当前教学制度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有许多幼儿园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会加入较为复杂的数学教育,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这些复杂的数学难题往往会给幼儿带来理解方面的困难,这种困难会严重打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中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所以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辅佐教学,通过一些动画帮助学生完成问题中的演示,通过更为生动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专注程度,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有效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枯燥,死板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视频,在保持对学生有充足吸引力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
2.3常识活动。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社会经验,生活常识,安全意识等方面都没有充足的经验和认识,内心保持着最开始的单纯与无邪,所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会给幼儿带来危险的,例如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小事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所以幼儿教师对学生进行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必要的,但是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这些教学内容时,幼儿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难免会有幼儿疏忽走神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因为教师的一些内容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轰动,对教学活动的流畅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生活常识的目的。否则一旦在这些方面没有相关的意识,就会对其日后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幼儿的人身安全。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对相关技术在实际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发展现状与具体应用措施简要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技术对于该领域教育事业的重大作用,不但可以在语言活动上帮助幼儿教师进行对学生的有效纠正,还可以通过展示有趣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上的难题,甚至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帮助儿童增加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在全方位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幼儿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切实达到提高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近水.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的运用[a].第三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论文集[c].2008.
[2]孙怡,崔纪敏.博客家园,魅力互动—网络环境下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3]赵爱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思考[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4.
[4]张巧玲.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j].学周刊,2016(23).
[5]刘芳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幼儿园教学的优化作用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2).
[6]林榆.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前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