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一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某市对企业战略管理认识、重视深浅和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结局的企业为数众多。某市有两家新办企业,一个是以经营杂粮为主的贸易公司,一个是以回收废钢铁为主的回收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购销过3000万元,连续两年利润超百万,势头都很好。但如今,回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贸易公司却兼并了一家亏损企业,分立出一家盈利企业,本身发展成为一家副外贸、内贸、种植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为当地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从情况分析来看,90年以后的8年间废钢铁、杂粮市场都由旺盛转向疲软,经营在低谷中运行。而为何一家消亡,而另一家更兴旺呢?对这两家企业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强者在顺境时末而绸缪,制定了迎接未来市场的发展战略,并楔而不舍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奋斗,而亡者则没做到。早在90年代初,某市贸易公司王经理就对企业未来进行了具体谋划。指出,“两条腿”走路,趁着经营优势还在,把内贸搞上去。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10多个省开辟了十几个内贸购销基地,尽管当时这一经营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但90年代以后,出口形势下滑时,他们已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经营得以支撑、发展。如今,他们已在杂粮加工、种植、育种等多方面有所作为,形成了围绕杂粮的多个经济增长点。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美国前500名企业每过xx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总之,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二
战略管理对外部环境与竞争对手的信息需求催生了竞争情报并推动其发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战略管理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集团公司给我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培训机会,在培训中我能认真学习并深刻理会其中的含义,我的感知感想如下:
一、企业战略很重要。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企业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企业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对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企业战略水平的提高。观念要更新。企业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意识要更新。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等,企业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企业战略来。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企业战略。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的事,但又不完全是企业的事。
各级政府担负着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研究的责任。许多企业对战略不够重视,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强调其重要性是必要的。由于国有企业至今尚未获得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所以,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会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在考核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业绩时,应该把是否认真研究企业战略作为重要内容。政府应该把抓好国有企业战略研究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国有企业战略研究工作给以必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此次授课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我也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我相信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网络的普及让地球变成平的,全球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开始短兵相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面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只有少数强大的企业在思考发展壮大,并开疆拓土,努力保持着基业常青。但这已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就如同沧海一粟,随风飘摇,难以抵挡那些此起彼伏的惊涛骇浪。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
企业战略(strategy)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当前,全球众多行业的竞争正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变化更加复杂、激烈。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必须注重灵活、速度、创新、全面,以及由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产生的挑战。迈克尔a.希特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由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等三个不同阶段组成的。理论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顺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着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
那么中国在战略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某调查机构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管理者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简单事件,所以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
二、如何正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建立核心竞争力。
1、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生存和成功至关重要,极大地影响着公司的成长和获利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竞争环境。对于《京华时报》社来讲,总体环境目前还是好的,国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引导,作为一份在北京发行量第一的综合报纸,经过十年的耕耘,已颇具影响力;从行业环境来看,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新闻频道和手机新闻等有吸引力的替代品,这些产品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人们生活消费习惯也在随之改变,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处境已经每况愈下,但在5-20xx年之内还不会消失,而且在整个市场内将会出现一报独大的局面;从竞争环境来看,报纸属于文化产业,客户对已经从心理接受的报纸具有一定的忠实度,相对来讲,进入壁垒较高,竞争者数量有限,但已有的几家同类型的报纸,如《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晚报》等,也是竞争激烈。
2、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经济社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更是企业时时祭在心头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为此,每个企业都必然得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是一个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可能使企业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京华时报》作为人民日报主管的报纸,政治优势明显,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已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三、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战略管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这就要求企业在对敌我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从业务层、公司层乃至全球化范围内制定合适的战略,并围绕战略进行系统化改革,规范化管理,战略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说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比如忠实的客户群、良好的金融关系、完善的组织结构、稳定的高素质团队。由于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如果不经过管理层加以整合,它们充其量只是些散落的珍珠,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木桶效应就发挥作用,一些短板就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京华时报》社现有的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人民日报政治背景,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忠实客户的同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忠诚可靠的优胜团队,目前《京华时报》正在谋求上市,如果充分利用上市这一契机,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就会使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2、利用竞争优势,发展拳头产品。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超额利润的获取更是每家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2/8原则,一家企业80%的利润将是由20%的业务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应该培养一个或几个利润增长点,让企业从中得到稳定的、长久的利润来源,正如李嘉诚所说:“一个公司要有至少一种产品,是就算天塌下来也能赚钱的。”当然,这样的产品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企业发现,一种产品无法给企业提供利润或者提供的利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它往往会开拓更多的领域、进入更多的行业和业务,以赢得更多的利润。就《京华时报》社来讲,报纸是我们生存发展之本,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本报业务上,做精做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发展手机报、电子报等新兴媒体。
3、在保证拳头产品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
人们常常把多元经营比喻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和分散经营风险,避免因某个业务出现状况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京华时报》社立足本报业务,逐步向多元化,集团化迈进,先后成立多家子公司,向物流、影视等产业进军。
4、密切关注市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入、成长、成熟、饱和及衰退等阶段。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往往会赢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产品的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销售停滞甚至亏损的影响;但作为新闻这一特殊“产品”,其本身是不存在衰退的,只不过由于科技创新,新的载体和传媒渠道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落实执行力,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公司制定的战略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被束之高阁或被敷衍了事,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落实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战略领导力,也就是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希特指出:有效的战略领导力是成功应用战略管理方案的基础。公司高层团队需要相对稳定,这样更能够保持战略的持续性、稳定性。
综上所述,希特的《战略管理》一书对《京华时报》社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首先需要正确分析北京报业市场环境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充分整合自己的资源,建立核心竞争力,在本报树立牢固的市场影响力的同时,逐步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此同时,继续加强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确保企业战略从制定到执行,都能得到从公司高管到一线职工的一致认可并自觉落实。相信在人民日报社的领导下,在全体京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京华”这一宏伟目标!
经过一个学期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我获益良多。现在总结一下我通过课堂对战略管理课程内容的认识。
首先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战略。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古称“韬略”,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争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现在,“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由此而来的战略概念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通俗的说,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战术:正确地做事)。战略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首先,战略必须从组织全局的角度出发,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行动纲领,具有全局性;第二,战略的着眼点是组织的未来,是为了谋求组织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具有长远性;第三,由于战略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组织行动的纲领,因此具有纲领性;第四,战略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对内外环境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即战略具有客观性;第五,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市场和顾客,这也就是战略的竞争性;最后,战略着眼于未来,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战略方案带有一定的风险,这也就是战略的风险性。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一个民族需要涉取世界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企业需要有世界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奋发图强。那么,战略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就谈到了战略的作用。首先战略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企业如果没有战略,就好像没有舵的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很多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多时候都是战略出了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战略,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另外,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预见性,克服短期行为。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说明了筹划未来的重要性。而战略就是一种远见,战略体现了公司对客观世界未来演变趋势的总体看法,是管理者在对内外部环境综合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对公司未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决策,一个优秀的战略能够反应出管理团队是否具有超凡的远见卓识。兰德公司的研究结论表明,85%倒闭的大企业是由管理者的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而战略就是决策,就是决定应该去做什么。战略性错误是不能犯的,一个战略性错误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全军覆没,整个人生一败涂地。由此看来,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
而后我学习到了战略的层次,即一个完整的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总战略、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第一层也就是公司总战略层面,这决定和揭示企业的愿景、使命和目标,确定企业重大方针与计划、企业经营业务类型和企业组织类型、企业应对用户、职工和社会的贡献。总体战略强调“做正确的事情”。该层次战略注重全局性和长远性,代表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第二个层面就是是事业部战略,也称为分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竞争战略。事业部作为战略经营单位,在公司内其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部分的一个单位。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总体战略指导下,各个战略事业单位制定的部门战略,主要研究的是事业部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它是决定如何在选定的经营领域与竞争者竞争的战略。
它所回答的是“在我们的每一项事业里应当如何进行竞争”这一问题。具体该层面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或者一体化战略等等。第三个层面的战略是职能战略:又称职能部门战略,是为了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考虑如何有效组合企业内部资源来实现总体战略和业务单元战略。它所回答的是“我们应该怎么支撑总体战略和事业层战略”。它更注重企业内部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以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本职能部门在实施企业总体战略和业务单元战略中的责任与要求。该战略将思考如何提升企业的运作效能以使企业获得较佳的效率、品质、创新和顾客回应方面的能力。由于该战略直接处理诸如生产、市场、服务等最为一线的事物,因此,该战略更强调“如何将一件事情做正确”。职能战略一般可分为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生产战略、研发战略等。
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总体战略、事业部战略与职能战略一起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企业每一层次的战略都构成下一层次的战略环境,同时,低一级的战略又为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其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把三个层次的战略结合起来。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有四个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控制。战略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在课程当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行战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找到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贯彻扬长避短、提高竞争优势的思路。通过研究外部环境,可以确定公司可能选择做什么;通过研究内部环境,可以确定公司能做什么;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取得成功,公司必须积累自己独到的资源和能力,而这又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公司能做什么和要做什么的契合会促进公司发展战略意图、追求战略使命以及形成战略。
外部环境分析又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宏观环境中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因素,预测这些关键因素未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和性质、机遇与威胁。微观环境分析即是对行业/产业及竞争环境分析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行业竞争结构的五种因素的变化,分析出产业的盈利性和产业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确认企业所面临的直接竞争机会与威胁。实践中主要采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内部环境分析就是对企业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分析。从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竞争优势的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及其难以模仿和取代性来判断其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与行业特点的匹配判断企业是否需要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进入相关行业。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确定哪些资源和能力才能增加价值。内部分析中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观点。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即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独特的资源及其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最终被竞争对手所成功模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一种基本技能。因此,企业应该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随时对自身的能力与外界(如竞争对手和行业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估,并不断对优势进行加强,以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
课堂中王老师非常重视战略制定这部分内容,也就是关于企业愿景和使命(vision&mission)、战略目标、战略选择。
首先来看愿景。一词的起源:愿景(vision)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在现代管理的思想中,管理大师加里•胡佛在他的著作《愿景》解释说,愿景是人的一种意愿的表达,它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一种企业为之奋斗的心愿和远景。企业愿景(或称企业远景)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望,是企业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体现企业永恒的追求。企业愿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成为什么?”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与业务的期望,描绘了未来向何处去,旨在为企业未来定位,它是引导企业前进的“灯塔”。一个清晰的、精心构建的愿景为组织未来发展提供一幅前进蓝图,愿景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动人心的战略愿景能够创造激情,激励和激发员工,让所有的员工知道每天都在忙什么,为什么而忙,热情从哪里来,让人被认可,觉得在做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只知道每天做细微末节的具体的事。
愿景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愿景要大气。战略愿景要宏大、有气魄,通常需要10-30年才能实现。这样,愿景才能成为一面旗帜。因此,愿景要超越现有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的更高层面,要深入思考,要有远见卓识。其次战略愿景要生动、要铿锵有力,要能够给人们描绘一个清晰动人的图景,要能够激发感染力和想象力,要有目标感和成就感。成功的愿景表述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三愿景要生动简洁、清晰明了,易于记忆、传播、交流;避免陈词滥调和空洞乏味。
战略制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使命。使命又称为宗旨、纲领、目的或任务等,使命表达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事业(业务、任务)是什么”,它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企业使命是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中的总定位。
愿景与使命有很大的区别。愿景可以通俗理解为发展方向,主要回答:“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我们想要到哪里去”,勾画了企业的未来蓝图,指明企业的未来方向,对企业实现长期发展与定位意义深远。使命,可以通俗理解为经营范围,就是回答“企业的业务(任务)是什么?”。使命使企业关注核心业务。使命为企业建立了统一的精神和追求,可以焕起所有员工崇高的使命感,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使企业关注核心业务,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使命的陈述要求是清楚、简明,立意深刻,满足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要求。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三
网络的普及让地球变成平的,全球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开始短兵相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面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只有少数强大的企业在思考发展壮大,并开疆拓土,努力保持着基业常青。但这已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就如同沧海一粟,随风飘摇,难以抵挡那些此起彼伏的惊涛骇浪。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
企业战略(strategy)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当前,全球众多行业的竞争正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变化更加复杂、激烈。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必须注重灵活、速度、创新、全面,以及由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产生的挑战。迈克尔a.希特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由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等三个不同阶段组成的。理论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顺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着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
那么中国在战略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某调查机构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管理者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简单事件,所以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
二、如何正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建立核心竞争力。
1、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生存和成功至关重要,极大地影响着公司的成长和获利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竞争环境。对于《京华时报》社来讲,总体环境目前还是好的,国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引导,作为一份在北京发行量第一的综合报纸,经过十年的耕耘,已颇具影响力;从行业环境来看,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新闻频道和手机新闻等有吸引力的替代品,这些产品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人们生活消费习惯也在随之改变,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处境已经每况愈下,但在5-10年之内还不会消失,而且在整个市场内将会出现一报独大的局面;从竞争环境来看,报纸属于文化产业,客户对已经从心理接受的报纸具有一定的忠实度,相对来讲,进入壁垒较高,竞争者数量有限,但已有的几家同类型的报纸,如《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晚报》等,也是竞争激烈。
2、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经济社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更是企业时时祭在心头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为此,每个企业都必然得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是一个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可能使企业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京华时报》作为人民日报主管的报纸,政治优势明显,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已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三、企业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战略管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这就要求企业在对敌我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从业务层、公司层乃至全球化范围内制定合适的战略,并围绕战略进行系统化改革,规范化管理,战略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说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比如忠实的客户群、良好的金融关系、完善的组织结构、稳定的高素质团队。由于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如果不经过管理层加以整合,它们充其量只是些散落的珍珠,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木桶效应就发挥作用,一些短板就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京华时报》社现有的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人民日报政治背景,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忠实客户的同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忠诚可靠的优胜团队,目前《京华时报》正在谋求上市,如果充分利用上市这一契机,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就会使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2、利用竞争优势,发展拳头产品。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超额利润的获取更是每家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2/8原则,一家企业80%的利润将是由20%的业务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应该培养一个或几个利润增长点,让企业从中得到稳定的、长久的利润来源,正如李嘉诚所说:“一个公司要有至少一种产品,是就算天塌下来也能赚钱的。”当然,这样的产品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企业发现,一种产品无法给企业提供利润或者提供的利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它往往会开拓更多的领域、进入更多的行业和业务,以赢得更多的利润。就《京华时报》社来讲,报纸是我们生存发展之本,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本报业务上,做精做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发展手机报、电子报等新兴媒体。
3、在保证拳头产品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
人们常常把多元经营比喻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和分散经营风险,避免因某个业务出现状况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京华时报》社立足本报业务,逐步向多元化,集团化迈进,先后成立多家子公司,向物流、影视等产业进军。
4、密切关注市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入、成长、成熟、饱和及衰退等阶段。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往往会赢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产品的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销售停滞甚至亏损的影响;但作为新闻这一特殊“产品”,其本身是不存在衰退的,只不过由于科技创新,新的载体和传媒渠道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落实执行力,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公司制定的战略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被束之高阁或被敷衍了事,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落实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战略领导力,也就是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希特指出:有效的战略领导力是成功应用战略管理方案的基础。公司高层团队需要相对稳定,这样更能够保持战略的持续性、稳定性。
综上所述,希特的《战略管理》一书对《京华时报》社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首先需要正确分析北京报业市场环境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充分整合自己的资源,建立核心竞争力,在本报树立牢固的市场影响力的同时,逐步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此同时,继续加强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确保企业战略从制定到执行,都能得到从公司高管到一线职工的一致认可并自觉落实。相信在人民日报社的领导下,在全体京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百年京华”这一宏伟目标!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四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是新的利润源。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战略联盟,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它们通过信息共享,形成双赢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社会总的成本,避免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了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及全社会的效益。供应链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的全新的流通方式。
供应链管理是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流通方式,反过来,它的不断完善和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现代生产方式是依据比较优势的理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中心,实现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组织生产和全球化的销售。
于是现代物流成为与现代生产方式衔接的枢纽,与现代物流共生的供应链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物流的有力工具。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使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社会竞争从企业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组织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是现代信息技术更高水平的竞争。这将导致这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五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对传统管理会计不能适应战略管理和新制造环境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管理会计必须进行革新,向战略管理会计阶段过渡以及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观点。同时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不同之处,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
1、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战术计划,从而可排斥企业管理的短期目标,促使企业在全面了解预期的结果之后,采取准确的战术行动以确保在取得短期业绩的同时实现企业原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2、战略管理为企业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幻无穷的,这种变幻既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又给企业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机遇和挑战。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分析和预测目前和将来的外部环境,采取积极行动优化企业在环境中的处境,使企业有能力迅速抓住机遇,减少与环境挑战有关的风险,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命运。
3、战略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规律化。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不安。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化,任何企业都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适应。非战略管理的企业,只能采取被动棗防御决策,仅在环境发生变动之后才采取选择,显得十分被动,成效有限。而战略管理的企业则可采取进攻棗防御决策,通过预测未来的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1、不能适应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企业自动化方面,高级制造技术(amt)、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zms)的使用日趋普及;在管理方面,采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哲学,包括各种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如:零库存、慎选供应商并保持良好关系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在这种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用提高。与传统制造环境相比,新制造环境改变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企业的大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的,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制造费用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种制造环境的革命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产品成本,如何评价企业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如何完善控制系统,如何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使之激励管理者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管理会计对新制造环境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成本计算系统。现有的成本计算系统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被严重扭曲,不仅不能帮助管理者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而且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
(2)成本控制系统。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中,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在新制造环境中的作用也值得怀疑。对于短期成本控制而言,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就没有多大意义。大多数制造费用与短期的业务量变动不具有相关性,所以传统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并不能为短期成本控制提供特别有用的信息。
(3)业绩报告系统。传统的业绩报告一般是一月、一旬或一周编报一次,时效性较差。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的制造周期一般是很短的,通常要求在问题发现之时或当天就能取得相关的信息。此外传统的业绩报告中缺乏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非货币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等。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来一场革命。
3、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成功的企业管理战略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针对竞争进行战略调整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例如,从市场占有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市场占有额等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此外,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这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说更有意义。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和解释这些有用的信息。
(二)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企业管理已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其过渡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1)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相对成本优势。在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棗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大量提供了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它是反映企业战略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
(3)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而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实际上,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即在“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的条件下比较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报酬的变化,对新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与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业绩评价,以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当今信息时代,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这大大方便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来监控各种资源的运用。电脑化的信息系统为数据的综合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编制管理会计业绩报告的时间也大为减少,使得管理会计在问题发生的当时或当天就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提供了可能,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更易于取得时效性和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运而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应首先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具有一致性。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棗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自本世纪中期以来,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
(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
(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
(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战略管理会计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认为,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目标问题,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企业应在哪些市场竞争?要与哪些产品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竞争目标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是保持较高的竞争地位还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搜集各种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2、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企业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存货搬运次数;另一类是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经营多元化、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的。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长期本量利分析是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与销售量呈非线性关系,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下,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关键是应用高等数学、逻辑学建立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数学模型与关系图,从而确定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相关指标,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在长期投资决策方面,应突破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模型中的两个假定:一是资本性投资集中在建设期内,项目经营期间不再追加投资;二是流动资金在期初一次垫付,期末一次收回。把资本性投资与流动资金在项目经营期间随着产品销量的变化而变动的部分也考虑在内,此时的现金流量与传统的现金流量有所不同,其计算公式为:
第t年的现金流量=第t-1年销售收入×(1第t年销售增长率)×第t年销售利润率×(1-第t年所得税率)第t年折旧额-(第t年销售收入-第t-1年销售收入)×(第t年边际固定资产投资率第t年流动资金投资率)。
将上述现金流量折现就可得出企业长期投资的预期净现值。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前者主要是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5、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可能因冒风险而获取超额利润,也可能会招致巨额损失。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也越大。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业成本法。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棗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竞争对手是谁;
(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
(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4、质量成本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电脑化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系统应运而生。在此系统下,为了使产品达到零缺陷,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只有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管理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成本预算,借以转变目前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六
教育战略管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制定并实施长期战略规划,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在我参与教育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心得体会。本文将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组织调整、团队协作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阐述我在教育战略管理中的体会。
首先,在战略制定方面,我认识到制定一个明确、可行的战略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在制定战略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教育政策、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需求。此外,战略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战略和纠正偏差。只有在制定战略时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能够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战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在战略实施方面,我发现注重执行力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一部优秀的战略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上,不进行实施,那么就只是一纸空文。为了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强化组织内外的沟通和协作,明确各项任务,确保责任明确并落实到位。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战略执行的效果,为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提供参考。只有实施力度足够、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我们才能通过战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第三,在组织调整方面,一个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对于战略管理至关重要。随着战略的不断演进和环境的变化,我们要根据需要对组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在组织调整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平衡各项资源的利用,确保人员分工合理,实现协同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一个有活力、机动灵活的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从而推动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在团队协作方面,我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团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在团队协作中,我们要建立明确的工作分工和沟通机制,使各成员的工作衔接紧密,任务互补。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团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推动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最后,在绩效评估方面,我发现定期的绩效评估对于战略管理的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绩效评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战略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调整战略和改善工作提供指导。在绩效评估过程中,我们要合理选择评估指标,并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我们还要把绩效评估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及时调整战略和目标,确保战略管理的持续有效。只有通过绩效评估不断完善和调整,我们才能够在教育战略管理中取得长期的效益。
总之,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组织调整、团队协作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来看,教育战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注重战略的实施与评估、重视组织的灵活性与效率、加强团队的协作与培养以及定期绩效评估都是教育战略管理的关键。只有在这些方面努力改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七
网络的普及让地球变成平的,全球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开始短兵相接,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面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只有少数强大的企业在思考发展壮大,并开疆拓土,努力保持着基业常青。但这已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就如同沧海一粟,随风飘摇,难以抵挡那些此起彼伏的惊涛骇浪。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
企业战略(strategy)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当前,全球众多行业的竞争正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变化更加复杂、激烈。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必须注重灵活、速度、创新、全面,以及由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条件产生的挑战。迈克尔a.希特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由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等三个不同阶段组成的。理论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顺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着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
那么中国在战略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某调查机构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管理者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简单事件,所以必须作好持久战的准备!
1、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生存和成功至关重要,极大地影响着公司的成长和获利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竞争环境。对于《京华时报》社来讲,总体环境目前还是好的,国家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引导,作为一份在北京发行量第一的综合报纸,经过十年的耕耘,已颇具影响力;从行业环境来看,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新闻频道和手机新闻等有吸引力的替代品,这些产品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人们生活消费习惯也在随之改变,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处境已经每况愈下,但在5-20xx年之内还不会消失,而且在整个市场内将会出现一报独大的局面;从竞争环境来看,报纸属于文化产业,客户对已经从心理接受的报纸具有一定的忠实度,相对来讲,进入壁垒较高,竞争者数量有限,但已有的几家同类型的报纸,如《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晚报》等,也是竞争激烈。
2、核心竞争力。
竞争是经济社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更是企业时时祭在心头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为此,每个企业都必然得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是一个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稀有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可能使企业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京华时报》作为人民日报主管的报纸,政治优势明显,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已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企业的战略管理最重要的是在于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这就要求企业在对敌我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从业务层、公司层乃至全球化范围内制定合适的战略,并围绕战略进行系统化改革,规范化管理,战略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说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比如忠实的'客户群、良好的金融关系、完善的组织结构、稳定的高素质团队。由于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的,如果不经过管理层加以整合,它们充其量只是些散落的珍珠,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木桶效应就发挥作用,一些短板就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京华时报》社现有的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人民日报政治背景,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忠实客户的同时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忠诚可靠的优胜团队,目前《京华时报》正在谋求上市,如果充分利用上市这一契机,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就会使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
2、利用竞争优势,发展拳头产品。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超额利润的获取更是每家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根据2/8原则,一家企业80%的利润将是由20%的业务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应该培养一个或几个利润增长点,让企业从中得到稳定的、长久的利润,正如李嘉诚所说:“一个公司要有至少一种产品,是就算天塌下来也能赚钱的。”当然,这样的产品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企业发现,一种产品无法给企业提供利润或者提供的利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它往往会开拓更多的领域、进入更多的行业和业务,以赢得更多的利润。就《京华时报》社来讲,报纸是我们生存发展之本,应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本报业务上,做精做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发展手机报、电子报等新兴媒体。
3、在保证拳头产品的同时,进行多元化经营。
人们常常把多元经营比喻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和分散经营风险,避免因某个业务出现状况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京华时报》社立足本报业务,逐步向多元化,集团化迈进,先后成立多家子公司,向物流、影视等产业进军。
4、密切关注市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每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分别为导入、成长、成熟、饱和及衰退等阶段。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往往会赢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产品的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销售停滞甚至亏损的影响;但作为新闻这一特殊“产品”,其本身是不存在衰退的,只不过由于科技创新,新的载体和传媒渠道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四、落实执行力,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八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公司组织培训课程,雷京魁老师的课;课题《组织核能》这个课程很清晰的阐述了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公司飞速发展,明白如何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个人感悟,我个人认为,我们终端人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我们做好战斗员了指挥员的前提下我们首要提高组织核心能力也就是我们在面对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等的多重角色关系时如何适应不同角色处理好不同人际关系和如何团结队友完成任务、如何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为此我个人有以下感想: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
二、如何处理矛盾。
a首先要学会互相尊重,尊重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真诚的.首先要有了尊重才会有感情.
b还会学会原凉和容忍.原谅别人做错的.做得不好的事.容忍对方.只有这样互相凉解容忍才会有更加坚固的感情存在.
c关心,应该互相关心对方.千万卟能我的世界狂风暴雨,你的世界欢声笑语.不能有这种情况发生.学会同甘共苦.
d帮助.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别人.在不需要帮助的时候问候别人.
e礼貌.礼多人卟怪.做人要讲礼貌.慢慢在一起久了.了解了.在以别人的性格为基础.在不伤受别人的情况下开一些幽默的玩笑.这样有助于感情的调节.学会说对不起.在自己做错事.的情况下主动说对不起.
三、如何让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目标。
1.尽可能鼓励别人。你要称赞他获得的成果――即使是很小的成功。称赞如同阳光,缺少它我们就没有生长的养份。你的称赞永远都不会多余。
2.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别人保留脸面。不要让任何人感到难堪,不贬低别人,不夸大别人的错误。
3.在别人背后只说他的好话。如果找不到什么好话说,那你就保持沉默。
4.仔细观察别人,那样就会发现他做的好事。当表示赞许的时候,要充说明理由,这样我的称赞就不会有谄媚之嫌。
5.要经常引用别人高尚的思想和动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是宽宏而无私的。
6.你尽可能不要批评别人,不得不批评的时候也最好采取间接方式。要始终对事而不对人。要向对方表明,真心喜欢他也愿意帮助他。
7.当别人发怒的时候,表示理解。别人的怒火常常只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要给予别人足够的同情和关注――他们需要这些。
8.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保持镇静。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一致之处,还要用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向对方保证考虑他的意见,并对他给予自己的启发表示谢意。
9.保持微笑。没有比那些从不对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微笑的了。
10.要始终称呼对方的全名。这表明对他的尊重。每个人都愿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这比听到任何一个名字的代替品都更让他高兴。当然,为此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姓名。
12.要尽快宽恕别人,不要记仇。
文档为doc格式。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九
很多人都指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发展。战略是一个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不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纵观全球,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这三大方面的竞争挑战将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人力资源职能沿事务中心__卓越绩效中心__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由此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胜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职能专家、员工支持者、变革倡导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职能与战略规划职能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联系,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联系经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向综合联系演绎。更确切的说,人力资源职能在战略的形成与战略的执行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在战略的形成阶段,战略规划的群体需要通过确定企业的使用和目标,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决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要么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要么是迫使高层管理者们去考虑企业应当怎样以及以何种代价去获取或者开发成功地实现某种战略所必须的人力资源。
我们知道,战略执行成功的与否主要取决于五个重要的变量: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类型。可以看出,变量中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都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在战略的执行中一方面要确保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起“控制”系统,确保这些员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资源管理的实践来完成。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想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伙伴,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三是具备诊断问题,实施组织变革以及进行结果评判等方面高超的“变革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备能综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业价值。
为了理解人力资源与战略结合的意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具以及麦肯锡的7s模型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感知感想如下:
一、企业战略很重要。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企业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的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企业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对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企业战略水平的提高。观念要更新。企业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意识要更新。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等,企业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企业战略来。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企业战略。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的事,但又不完全是企业的事。各级政府担负着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研究的责任。许多企业对战略不够重视,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强调其重要性是必要的。由于国有企业至今尚未获得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所以,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会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在考核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业绩时,应该把是否认真研究企业战略作为重要内容。政府应该把抓好国有企业战略研究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国有企业战略研究工作给以必要的支持。综上所述,此次授课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我也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我相信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学习,我学习了《企业战略管理》这一门课程,体会到这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能更好的培养全局观念,对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进行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避免走弯路。对现在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企业如何面对和发展很有价值。
只有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助于自已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企业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危机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应该从现在开始,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
战略决策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企业必须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到中国每个企业,企业必须面对危机,对那些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失去其生存条件。美国百年老企业被淘汰就是一例。
通过本学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把管理看成是把本部门,本职工作的事情做好就好的观念,更改变了自己认为“管理”和我是毫不相关的思想。通过学习了解到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略的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去加以领会和理解,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和水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视野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企业是否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与公司主要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员工有着切身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格局,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结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发展战略就不会前进的更远,可能存活一段时间后就解散或倒闭了。所以说,有一个可期的愿景和一套成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指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内涵,也是企业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化、正规化的中轴线。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不明晰,这是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挑战。
一个企业战略的制定,其最初是一种想法,一种概念和灵感。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必须树立高远的理想,并孜孜以求;必须具备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有执行的力度和速度。这样,一套企业战略计划的出炉就能整合企业的目标、统一员工的思想,能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地付诸行动。
目前,我们公司从事污水处理领域这一行业已有七个年头了,虽然公司稳步地向前发展,但我们要稳而思忧。可喜的是公司的领导包括一些员工骨干都在认真关注和思考这一课题。
我认为:我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依然离不开水处理这一环保领域,因为这是我们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行业,对其比较熟悉;人力有一定的储备,有这一方面的技术专家、博士、硕士,有我们特有的核心技术、核心专长。这一行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大庆高新区的要求和扶持范畴;能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能为本企业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双赢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专长,开拓新的市场,虽有一定风险,但却是我们企业的蓝海地带,值得去做。
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要让大多数员工能居者有其屋,人人有车开,实现财富自由;五年之后,公司运作上市,员工成为上市企业的股东。让每一位员工不再有生活的压力,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体现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感觉到幸福!
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在企业里必须坚守正直与真诚这一共同的价值观,要让正直与真诚始终贯穿于我们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之中。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产品都应坚守这一核心价值观。正直与真诚会使客户、外协单位、供应商对我们充满信赖,会让我们的员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本着以德为先,适者为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锤炼我们的管理团队,打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对公司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7月11日-12日,公司邀请资深咨询专家汤永先生对公司中层以上骨干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战略绩效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这次管理知识的培训深有感触,概括来讲主要体会有两点:
(1)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人本管理。
(2)没有量化就谈不上管理。
项目发展部从20__年8月成立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时间里,大部分人员通过努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也有部分人员因适应不了公司和中心的发展而被辞退或离职。
20__年上半年项目部的工作总体上处于被动管理的局面,团队组织涣散,项目推动不力。今天召开项目发展部专题会议,在此向大家做个检讨。
1、上半年项目发展部绩效达成率和计划达成率在中心四个部门中是最低的,因此下半年项目发展部的工作首先从整顿自身队伍开始,把整顿人员的思想意识作为工作出发点,通过整顿队伍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跟上公司对项目建设的要求。因此各项目部首先要做好公司、中心和部门会议精神传达和贯彻,并要限期上交个人心得体会。目前人员从数量上不够,从素质上还不高,今后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项目发展部人员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2、项目部kpi指标的设置要进行修改完善,其中项目现场管理的权重比例不应低于70%,对工期进度、质量、安全、信息沟通与基础管理等这些指标进一步量化。如何量化?就是在每周工作总结中围绕工程进度、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行量化,总体进度要量化到天数,质量控制要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签证和材料取样封样这两个制度要求。项目建设关键指标量化后,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纠正和纠偏,在项目施工管理上还要进行不断强化,这项工作从下周由综管信息员重新梳理编制出模板后开始执行,没有进行指标量化的周总结一律返回。
今年上半年新建项目不多,除两个新建项目外,下半年将有唐山众品项目、大学生公寓、油脂加工、驻马店生鲜物流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因此,围绕下半年项目建设,首先要求项目经理要带好自己的队伍,以往项目管理经验证明:哪个项目经理管理到位项目工程就会有好的结果,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项目主管,一定要清晰工程进度,掌握关键工序,对问题快速反应,对内外现状了如指掌。项目经理一定要负起责任,项目经理责任书要重新修订,重新签订。人员自身观念要转变,下步要严格按照kpi指标每月进行考核,把制度切实落实下去。作为项目经理要在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队伍管理上狠下功夫。
下半年要在人才储备上做好准备,首先认清自己,提高个人认知度,更新观念,要硬起手腕大胆管理。现在有些人员是有能力的,但是认知度不高,不能负起责任,从而导致工作拖沓,工作没有主动性,绩效不高,因此没有好的人本管理也就谈不上好的绩效管理。
总之项目发展部下半年的工作与上半年相比任务十分艰巨。近期天津项目和6万吨肉制品项目设备合同要尽快招投标和商务谈判,提前把合同定下来,占据主动,错过了时间就错过了一切。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导致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得不把眼光从外部市场环境转向内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公司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本人于20__年10月30日参加了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举办的工商管理培训班学习,学习快一个月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学习已考试结束,其他学科《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金融》等还在学习中,通过企业战略管理20个学时的学习和张全成博士《管理从“心”开始》的讲座中,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及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讲解和阐述。经过这短短20个学时紧张的学习,拓宽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面,对企业管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
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学习,我认识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战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然要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能力竞争,因循守旧抱着成功的经验不放,抱怨市场环境恶劣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寿命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只有一个——缺乏一个能引领企业永远前进、具有真正商业领袖基因的企业掌门人。不管你是刚刚创业的商业新秀,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要掌握“经营人心”“管理人心”的心训方法。导致企业短命的原因,主要是很多企业处于无序和无战略状态。公司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通过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不会被短期行为所左右,公司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公司才会有凝聚力,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战略管理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公司的优劣势,做到抓住机会、利用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它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有着长远的、全局性的影响。作为一个公司应该全面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公司战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制定了有效的企业战略,就要靠强有力的执行力来实施,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只有不到10%的企业的战略得到了有效的执行,70%的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它们缺乏好的策略,而是缺乏好的执行。有效地提高执行力无论是对企业的领导,还是一般管理人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美国费拉尔·凯普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有借口的员工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被重用的”。可见,企业执行力是多么重要,企业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它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一定离不开优秀的职工队伍,如何才能培养一支有竞争力的职工队伍呢?人是最难管理的,所以仅凭制度管人是不够的,我认为,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企业文化建立是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形成公司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企业文化的建立及实施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积累,才能将公司的价值理念化作员工的自觉实践,形成个性鲜明、形象统一、深入人心的文化品性,为企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的口号,而是要融入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融入一系列的管理环节中,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我们要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就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怎样才算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了呢?《黑龙江日报》对解放思想是这样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深入、更全面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受条条、框框束缚,敢于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动力,就是知差距,知不足,有压力,有责任。企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希望我们视野再开阔些,眼光再远大些,真正做到不畏困难,敢想敢干,真真正正地再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打破平均主义思想,创造员工爱岗敬业的氛围,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中国星火公司在十年时间,从命悬一线到异军突起,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57倍,行业排名由46位跃升至第8位,并发展成了一家跨国公司。在星火公司“星火文化”里,像“不说熊话”、“没办法就是没本事”、“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解决不了问题是无能”、不讲“因为……所以……”,只讲“即使……也要……”等等,我觉得星火公司这种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震撼,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放弃陈旧落伍的思想,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计较小集体利益的得失,以公司的大局为重,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更全面一些,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开展工作。
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基业常青,对于相对年轻的中国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永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飘摇、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的潮起潮落。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形象地比喻: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那么它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走在一片丛林,开始清除矮灌木林。当我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时候,却猛然发现,旁边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们要去清除的丛林!有多少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却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那片丛林。当我们沉迷于寻找使企业发展、企业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从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企业战略目前有很多种流派的定义。“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形成的、逻辑性很强的完整计划过程,“定位学派”将战略制定过程制定过程视为理性的分析过程。认为战略就是确定组织在市场上的位置。
亨利。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战略管理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那么中国在战略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据某调查机构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有极大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战略管理在本质上、功能上完全不同于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即它不是按整数时间划定期限,而是按解决问题对象所需来划定时限;不是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等各部门工作相加的结果,而是根据环境变化指导整个企业及各部门工作的依据;不仅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且追求企业竞争安全性;它主要不是技术性的产物,而是思想性产物、创新性产物。战略规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研究制订发展战略时不应以熟悉本企业主要技术为依据,而是以包括军事思想在内的战略思想为主要依据。根据调查,相当多企业的战略管理纳置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局部范围内,同时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战略规划与5年规划“是一回事”,还有不少被访问者认为“5年以内是5年计划,5年以外是战略规划”,这些认识偏差太远,从根本上妨害了正确开展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表彰的材料,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资源。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是不能按教科书来实施和规范的,更不能程式化、数字化,提取和整理若干数据输入计算机,出一大堆打印件,再加上结论就完成的。对于战略管理性质与其他管理的区别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采用不适合的方法,是严重妨害和局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因。由于这种误识,造成在实践中,或者很荒谬地把战略规划研究当作是一项任务,临时抱佛脚,组织众多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而违反了思想性创造活动要通过少数人长时间的集中思考的规律;或者把战略规划程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既使战略规划缺少了高度针对性,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完全违背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基本规则。这种战略规划毫无用处,也无密可保。
三、战略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系统化改革,规范化管理,战略化经营,多元化发展是集团公司提出的新时期发展方向。多元化发展即为多元化战略决策。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多元化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考虑:
1、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机会,赢得最大利润。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当企业发现,一种业务无法给企业提供利润或者提供的利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它往往会开拓更多的领域、进入更多的行业和业务,以赢得更多的利润。同时,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引起一些高利润行业的出现,它们对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
2、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构建更多的竞争优势。
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它们往往会蕴藏在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之中。由于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并不是平衡发展的,如果企业仅仅选择专业化生产,那么企业的一种能力可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另一种能力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木桶效应就发挥作用——木桶的蓄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因此,为了让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企业往往会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
3、分散经营风险。
人们常常把多元经营比喻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和分散经营风险,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4、摆脱产品周期对企业的束缚。
对于某一种业务来说,产品周期对于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往往会赢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产品的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销售停滞甚至亏损的影响;但是,在多元化经营的条件下,企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它的影响,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5、延伸品牌。
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在一个市场拥有了良好的品牌效应,那么把这个品牌延伸到另一个市场中就可以节省塑造成功品牌的高额成本,从而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例如海尔集团在中国家电市场树立了海尔品牌之后,将它延伸到手机、电脑等各个行业中去,既统一了海尔形象,又降低了品牌塑造成本。
物资集团大庆油田老牌供应系统,是一个具有较强购储销综合实力的大型物资企业。它有着丰富的供应商资源,雄厚的储运能力,合理分布的物资配送网络,完善的科技保障体系,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由于长期担任大庆油田这个大型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使它在金属、机电、建材、物流、实业、再生资源、租赁等多方面均有涉猎,这就使它在各个方面均能可持续发展。分布在萨尔图、让胡路、乘风地区的国家一级储备仓库的物流公司、让胡路仓储服务公司和银浪仓库三大物资总库,及遍布市区各个方位的各供应站的库房使它具有雄厚的物资储运实力。仓储总面积534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7。9公里,大型衡器、吊车、推土机、抓车、卡车、挂车等装卸倒运设备240多台套。这些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又使它具有发展各种生产型企业的能力。现今的物资装备集团不仅仅是一个物资流通型企业,它更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生产资料。木材厂、建材公司混凝土加工厂、宏启抽油杆厂等生产性质企业就是有力的证明。企业在极力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多元化也在回报企业效益。在过去的几年里,物资集团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构建更多的竞争优势。例如建筑材料公司主赢的业务是水泥、砂、石等多种建筑材料。那么发展商品混凝土就是一个延伸企业发展的好项目。
同时,多种经营又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摆脱产品周期对企业的束缚,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机会,赢得最大利润。
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物资集团也在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__年时大庆油田“打造优势年”,以管理局“打造优势年”活动为契机,以“四个过渡”为指导,抓住一个重点,激活两个方面,努力打造“大庆物资”品牌优势。灾区的多种经营业绩的同时,较好的延伸了品牌效应。
四、“四个过渡”是企业推进多元化战略管理的有效保证。
“企业文化由骨干引领向全员参与过渡、队伍管理由单纯制度约束向多元激励过渡、内部关系由相对独立运作向无缝隙交流团对过渡、未来发展由适应性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过渡”的战略思想是集团领导在__年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工作主线。从总体上说,“四个过渡”是对企业文化的四个不同方面的论述。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他能有效的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它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协同手段。
物资集团已经伴随大庆油田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现今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物资集团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携手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但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永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经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飘摇、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的潮起潮落。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
一位闻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形象地比喻: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战略,那么它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治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走在一片丛林,开始清除矮灌木林。当我们千辛万苦,好不轻易清除完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预备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时候,却猛然发现,旁边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们要去清除的丛林!有多少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经常只是埋头砍伐,却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那片丛林。当我们沉迷于寻找使企业发展、企业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
为了提高对企业战略重要性的熟悉,还应该看一看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系统地使用了“战略”这个概念。《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一系列战略措施。在党的xx大报告中,用了十一个自然段专门阐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实质上是党中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在世纪初发展制定的一部完整战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企业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企业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还因为市场变化得太快。技术变化得太快,产品或服务供求关系变化得太快,竞争对手变化得太快,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变化得太快,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中国入世后市场变化得更快。物竞天则,适者生存。企业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加强战略研究。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对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企业战略水平的提高。
观念要更新。企业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这些观念过去可能给企业带来过兴旺,现在可能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障碍。这些观念很难改变,但为了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变。要改变企业的现状,必须首先改变领导人的这些落后观念。对领导人来说,要战胜企业的竞争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如其在东南西北摆战场,还不如首先在自己的脑袋里摆战场。
意识要更新。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信息意识、服务意识、全球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等一系列的意识概念令人目不暇接。企业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企业战略来。
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知识要更新。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企业战略。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的事,但又不完全是企业的事。
各级政府担负着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研究的责任。许多企业对战略不够重视,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强调其重要性是必要的。由于国有企业至今尚未获得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所以,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会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在考核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业绩时,应该把是否认真研究企业战略作为重要内容。政府应该把抓好国有企业战略研究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国有企业战略研究工作给以必要的支持。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一
战略构想是一个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大方向,就像我们国家的路线方针,起指导作用,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常常会遇到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课题,有过一些思考,但感觉不是特别成体系,因此很早就萌生了要读一些相关书籍,详细了解下相关理论的念头。借公司后被干部培养的机会,我最近学习了《战略管理》一书,收获很大,对理顺今后的工作思路也颇有帮助。
《战略管理》的作者是阿弗雷德戴维。戴维博士是目前国际知名的战略管理学专家,曾先后任教多所大学。戴维博士的著作是目前战略管理学的经典作品,被多所大学选做教材。想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读他的书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战略管理》全书包含九个章节,书中按照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价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全面介绍了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在理论知识间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读来让人印象深刻。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自己之前在工作中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与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加深了对自身工作职责的理解,同时工作思路也更加明晰。
书中提到,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企业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通过战略管理,企业不再是被动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而是采用主动的姿态塑造自己的未来。
我联想到自己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21世纪初的十年被称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黄金时代”。十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由400亿增长到4300亿,惊人的增长速度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和生产基地。从11年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逐渐进入转型期,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大起大落,行业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竞争趋于激烈等问题开始凸显。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被动的接受环境变化,肯定会被淘汰出局。我们__公司只有实施战略管理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持续的保持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与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内部资源条件,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在《战略管理》学习过程中,安然破产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是企业应该重视战略管理与决策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是致命的。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企业应把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放在首位。没有哪个企业能成为全能冠军,战略性失误将带来灭顶之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规模较大、产品品种与系列较齐全、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企业,营业收入逾百亿,保持行业前列。面对如此辉煌的过去,我们更应该在处理自身发展战略时谨小慎微,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记得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曾说过他对企业战略的态度:“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解释到,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就是希望把每一个决策都做对,但这只是希望而已,不一定能真正能做到。他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今后在执行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中,我要提醒自己时刻注意到战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战略管理从内容看可以包括三大阶段,即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战略设计即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建立一个长远目标,形成可操作的战略方针。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包括建立分解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通过激励员工和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保证建立的战略能够实施。战略评估是战略管理中最后一个阶段,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战略目标。
由于工作职责的关系,我们在完成战略设计之后,有时会沉浸在具体的营销管理事务中,即战略实施阶段,而忽略了战略目标及战略评估工作。事实上,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战略设计是战略实施的基础,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而战略评估反过来又为战略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三个阶段的互相衔接,才能够保证取得整体效益和最佳结果。今后对这一点要尤为引起注意,一方面时刻以战略目标校正营销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对营销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将市场一线中掌握的情况,如公司新的外部机会与威胁、竞争对手状况、竞争对手战略等内容进行反馈,为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企业的战略管理要适时进行调整。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公司的远景规划、目标体系,还是具体战略,在外部环境或内部运作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本身作出适应性地调整。而且,作为公司领导者和战略管理者,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跟踪战略执行进度,评估公司业绩,监测环境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调整性措施,而这种调整可能会涉及战略管理的各个方面,可能需要调整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可能需要重新界定公司的业务内容,可能需要提高或者降低公司的总体目标,也可能需要对公司的战略及实施策略和行动做出修改和调整。
此次学习还有一点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尤以人力资源的配置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做到将企业的员工的个人能力与战略管理实施的任务相匹配,设计得再好的战略管理都无法顺利实施,甚至会以失败结束。我们需要正确地评价员工的个人能力,避免在战略管理实施中才发现本某些员工的能力并不满足新战略管理的要求,出现一些所谓“赶鸭子上架”的现象。13年,公司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对营销体系工作人员,尤其是本部管理层及区域销售经理等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升营销队伍的学习创新能力、分析策划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全力打造一支熟知产品亮点与营销技能,具备较高人文素养、较强社交技能与优秀执行能力的营销精英团队,公司近期开展了营销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同时根据人员工作能力和岗位需要分批次进行了工作调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战略,那么他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环境对企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对企业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显得更加重要,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已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职能,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已是企业竞争制胜、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战略从分析,到决策,到执行有了一个整体的深化认识,也了解了很多战略的设定方法和管理办法,收获很大,今后会把这些体会和收获应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为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二
战略管理则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我们要认真学习好战略管理,这样能使工作更加顺利完成。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战略管理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企业是否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与公司主要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员工有着切身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格局,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结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发展战略就不会前进的更远,可能存活一段时间后就解散或倒闭了。所以说,有一个可期的愿景和一套成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指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内涵,也是企业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系统化、正规化的中轴线。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不明晰,这是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挑战。
一个企业战略的制定,其最初是一种想法,一种概念和灵感。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必须树立高远的理想,并孜孜以求;必须具备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有执行的力度和速度。这样,一套企业战略计划的出炉就能整合企业的目标、统一员工的思想,能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地付诸行动。
目前,我们公司从事污水处理领域这一行业已有七个年头了,虽然公司稳步地向前发展,但我们要稳而思忧。可喜的是公司的领导包括一些员工骨干都在认真关注和思考这一课题。
我认为:我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依然离不开水处理这一环保领域,因为这是我们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行业,对其比较熟悉;人力有一定的储备,有这一方面的技术专家、博士、硕士,有我们特有的核心技术、核心专长。这一行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大庆高新区的要求和扶持范畴;能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能为本企业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双赢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专长,开拓新的市场,虽有一定风险,但却是我们企业的蓝海地带,值得去做。
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要让大多数员工能居者有其屋,人人有车开,实现财富自由;五年之后,公司运作上市,员工成为上市企业的股东。让每一位员工不再有生活的压力,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体现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感觉到幸福!
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在企业里必须坚守正直与真诚这一共同的价值观,要让正直与真诚始终贯穿于我们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之中。对待员工、对待客户、对待产品都应坚守这一核心价值观。正直与真诚会使客户、外协单位、供应商对我们充满信赖,会让我们的员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本着以德为先,适者为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锤炼我们的管理团队,打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对公司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很多人都指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发展。战略是一个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不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纵观全球,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这三大方面的竞争挑战将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人力资源职能沿事务中心__卓越绩效中心__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由此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胜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职能专家、员工支持者、变革倡导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职能与战略规划职能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联系,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联系经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向综合联系演绎。更确切的说,人力资源职能在战略的形成与战略的执行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在战略的形成阶段,战略规划的群体需要通过确定企业的使用和目标,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决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要么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要么是迫使高层管理者们去考虑企业应当怎样以及以何种代价去获取或者开发成功地实现某种战略所必须的人力资源。
我们知道,战略执行成功的与否主要取决于五个重要的变量: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类型。可以看出,变量中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都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在战略的执行中一方面要确保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起“控制”系统,确保这些员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资源管理的实践来完成。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想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伙伴,必须作到以下几点:一是具备了解企业经营,知道企业财务能力,能够计算每一种人力资源决策成本和收益及其可能产生的货币影响的经营能力;二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专业和技术能力,如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与培训等;三是具备诊断问题,实施组织变革以及进行结果评判等方面高超的“变革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备能综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业价值。
为了理解人力资源与战略结合的意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具以及麦肯锡的7s模型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导致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不得不把眼光从外部市场环境转向内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公司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本人于20xx年10月30日参加了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举办的工商管理培训班学习,学习快一个月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学习已考试结束,其他学科《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金融》等还在学习中,通过企业战略管理20个学时的学习和张全成博士《管理从“心”开始》的讲座中,对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及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讲解和阐述。经过这短短20个学时紧张的学习,拓宽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面,对企业管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
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学习,我认识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战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然要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能力竞争,因循守旧抱着成功的经验不放,抱怨市场环境恶劣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寿命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只有一个——缺乏一个能引领企业永远前进、具有真正商业领袖基因的企业掌门人。不管你是刚刚创业的商业新秀,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要掌握“经营人心”“管理人心”的心训方法。导致企业短命的原因,主要是很多企业处于无序和无战略状态。公司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通过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公司发展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不会被短期行为所左右,公司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公司才会有凝聚力,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战略管理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公司的优劣势,做到抓住机会、利用优势、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它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有着长远的、全局性的影响。作为一个公司应该全面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公司战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制定了有效的企业战略,就要靠强有力的执行力来实施,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只有不到10%的企业的战略得到了有效的执行,70%的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它们缺乏好的策略,而是缺乏好的执行。有效地提高执行力无论是对企业的领导,还是一般管理人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美国费拉尔·凯普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有借口的员工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被重用的”。可见,企业执行力是多么重要,企业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它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一定离不开优秀的职工队伍,如何才能培养一支有竞争力的职工队伍呢?人是最难管理的,所以仅凭制度管人是不够的,我认为,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企业文化建立是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形成公司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企业文化的建立及实施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积累,才能将公司的价值理念化作员工的自觉实践,形成个性鲜明、形象统一、深入人心的文化品性,为企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的。
口号。
而是要融入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融入一系列的管理环节中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我们要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就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怎样才算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了呢?《黑龙江日报》对解放思想是这样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深入、更全面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受条条、框框束缚,敢于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动力,就是知差距,知不足,有压力,有责任。企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希望我们视野再开阔些,眼光再远大些,真正做到不畏困难,敢想敢干,真真正正地再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打破平均主义思想,创造员工爱岗敬业的氛围,引导员工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中国星火公司在十年时间,从命悬一线到异军突起,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57倍,行业排名由46位跃升至第8位,并发展成了一家跨国公司。在星火公司“星火文化”里,像“不说熊话”、“没办法就是没本事”、“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解决不了问题是无能”、不讲“因为……所以……”,只讲“即使……也要……”等等,我觉得星火公司这种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震撼,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放弃陈旧落伍的思想,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不计较小集体利益的得失,以公司的大局为重,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更全面一些,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开展工作。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三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了从制定战略目标到执行战略计划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战略管理》,我深刻认识到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战略管理教会了我制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可以有效地指导全体员工的工作,使整个组织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战略目标都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只有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激励组织成员。因此,制定战略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确保目标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战略管理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战略分析和选择。在制定战略计划之前,必须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威胁,从而为制定战略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寻找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战略管理让我认识到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等方面。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人力资源也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首先需要招聘适合岗位的人才,然后通过培训与发展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第四,战略管理告诉我成功的战略实施需要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管理。资源分配不仅涉及到财务资源的配置,还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各个方面。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确保战略计划的顺利执行。而有效的管理则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流程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计划才能落地生根,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战略管理还教会了我评估和调整战略的重要性。在实施战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评估,了解战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理的部分。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变革的能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和资源,实现更好地发展。
总之,《战略管理》给予了我许多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启示和指导。通过学习和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我深刻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战略管理的作用。因此,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运用战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四
通过一学期对战略管理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对这个科目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总结如下几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持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漂浮、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守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战略管理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的,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由此可见战略保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个人认为与其说“细节决定成败”,还不是说“战略决定成败”。如果企业战略不正确,企业错得越多,企业危机就越大。所以,只有在正确的企业战略的指引下,重视执行力、重视细节,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谈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再谈谈教学方式问题,讨论案例式的教学,很有趣,我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自由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整个学习过程我不光学到了战略管理的知识,还了解了许多的知名公司,并且锻炼了自己的发言能力和口才,收获真的很多。最后感谢周老师以及李凯学长的辛勤教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很多人都指出,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来谋求生存并进一步争取繁荣和发展。战略是一个过程,它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人力资源工作的使命不断得到了提升,人力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人事管理,已逐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纵观全球,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的全球化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以及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这三大方面的竞争挑战将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人力资源职能沿事务中心__卓越绩效中心__公司业务伙伴逐步转化,由此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胜任者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职能专家、员工支持者、变革倡导者等新的角色。
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职能与战略规划职能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联系,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联系经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向综合联系演绎。更确切的说,人力资源职能在战略的形成与战略的执行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在战略的形成阶段,战略规划的群体需要通过确定企业的使用和目标,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决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人力资源对战略形成的影响要么是通过对战略选择的限制来实现,要么是迫使高层管理者们去考虑企业应当怎样以及以何种代价去获取或者开发成功地实现某种战略所必须的人力资源。
我们知道,战略执行成功的与否主要取决于五个重要的变量:组织结构、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信息及信息系统的类型。可以看出,变量中工作任务设计、人员甄选、培训与开发、报酬系统都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在战略的执行中一方面要确保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起“控制”系统,确保这些员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有利于推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确定的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资源管理的实践来完成。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要想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伙伴,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三是具备诊断问题,实施组织变革以及进行结果评判等方面高超的“变革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具备能综合利用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以增加企业价值。
为了理解人力资源与战略结合的意义,战略性人力资源工具以及麦肯锡的7s模型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感知感想如下:
一、企业战略很重要。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要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企业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的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之所以要加强企业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企业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对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企业战略水平的提高。观念要更新。企业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意识要更新。现代企业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等,企业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企业战略来。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企业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四、全社会都要关心企业战略。
加强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的事,但又不完全是企业的事。各级政府担负着推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研究的责任。许多企业对战略不够重视,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强调其重要性是必要的。由于国有企业至今尚未获得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所以,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会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在考核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业绩时,应该把是否认真研究企业战略作为重要内容。政府应该把抓好国有企业战略研究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国有企业战略研究工作给以必要的支持。综上所述,此次授课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了管理知识结构,更新了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我也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我相信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战略构想是一个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大方向,就像我们国家的路线方针,起指导作用,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常常会遇到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课题,有过一些思考,但感觉不是特别成体系,因此很早就萌生了要读一些相关书籍,详细了解下相关理论的念头。借公司后被干部培养的机会,我最近学习了《战略管理》一书,收获很大,对理顺今后的工作思路也颇有帮助。
《战略管理》的作者是阿弗雷德戴维。戴维博士是目前国际知名的战略管理学专家,曾先后任教多所大学。戴维博士的著作是目前战略管理学的经典作品,被多所大学选做教材。想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读他的书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战略管理》全书包含九个章节,书中按照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价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全面介绍了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同时,在理论知识间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读来让人印象深刻。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自己之前在工作中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与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加深了对自身工作职责的理解,同时工作思路也更加明晰。
书中提到,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企业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通过战略管理,企业不再是被动地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而是采用主动的姿态塑造自己的未来。
我联想到自己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21世纪初的十年被称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黄金时代”。十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由400亿增长到4300亿,惊人的增长速度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和生产基地。从11年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逐渐进入转型期,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大起大落,行业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竞争趋于激烈等问题开始凸显。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被动的接受环境变化,肯定会被淘汰出局。我们__公司只有实施战略管理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持续的保持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与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内部资源条件,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在《战略管理》学习过程中,安然破产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是企业应该重视战略管理与决策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是致命的。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企业应把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放在首位。没有哪个企业能成为全能冠军,战略性失误将带来灭顶之灾。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规模较大、产品品种与系列较齐全、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企业,营业收入逾百亿,保持行业前列。面对如此辉煌的过去,我们更应该在处理自身发展战略时谨小慎微,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记得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曾说过他对企业战略的态度:“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解释到,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就是希望把每一个决策都做对,但这只是希望而已,不一定能真正能做到。他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今后在执行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中,我要提醒自己时刻注意到战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战略管理从内容看可以包括三大阶段,即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战略设计即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建立一个长远目标,形成可操作的战略方针。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包括建立分解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通过激励员工和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保证建立的战略能够实施。战略评估是战略管理中最后一个阶段,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战略目标。
由于工作职责的关系,我们在完成战略设计之后,有时会沉浸在具体的营销管理事务中,即战略实施阶段,而忽略了战略目标及战略评估工作。事实上,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战略设计是战略实施的基础,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而战略评估反过来又为战略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三个阶段的互相衔接,才能够保证取得整体效益和最佳结果。今后对这一点要尤为引起注意,一方面时刻以战略目标校正营销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对营销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将市场一线中掌握的情况,如公司新的外部机会与威胁、竞争对手状况、竞争对手战略等内容进行反馈,为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企业的战略管理要适时进行调整。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公司的远景规划、目标体系,还是具体战略,在外部环境或内部运作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本身作出适应性地调整。而且,作为公司领导者和战略管理者,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跟踪战略执行进度,评估公司业绩,监测环境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调整性措施,而这种调整可能会涉及战略管理的各个方面,可能需要调整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可能需要重新界定公司的业务内容,可能需要提高或者降低公司的总体目标,也可能需要对公司的战略及实施策略和行动做出修改和调整。
此次学习还有一点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尤以人力资源的配置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做到将企业的员工的个人能力与战略管理实施的任务相匹配,设计得再好的战略管理都无法顺利实施,甚至会以失败结束。我们需要正确地评价员工的个人能力,避免在战略管理实施中才发现本某些员工的能力并不满足新战略管理的要求,出现一些所谓“赶鸭子上架”的现象。13年,公司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对营销体系工作人员,尤其是本部管理层及区域销售经理等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提升营销队伍的学习创新能力、分析策划能力、统筹兼顾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全力打造一支熟知产品亮点与营销技能,具备较高人文素养、较强社交技能与优秀执行能力的营销精英团队,公司近期开展了营销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同时根据人员工作能力和岗位需要分批次进行了工作调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战略,那么他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环境对企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对企业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显得更加重要,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已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职能,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已是企业竞争制胜、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战略从分析,到决策,到执行有了一个整体的深化认识,也了解了很多战略的设定方法和管理办法,收获很大,今后会把这些体会和收获应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为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公司成立、蓬勃发展五十周年的前夕,感谢公司党委、经理部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举行的这期高层次的创新企业管理培训学习班。我有幸作为公司第一批培训人员来到祖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进行创新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并在清华大学感受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独特精神魅力。同时,聆听了知名教授们所做的关于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其内心震撼,且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从事__事业二十多年,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
__。
企业的青年人,我有着浓厚的__情结,深爱着为之倾注了心血奋斗的企业,并以它的壮大、辉煌为自豪。同时,我也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运行中的盲点盲区担忧。
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尤其是进入审计这个赋有压力和挑战性的岗位后,我更加意识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次提升个人素质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但我还是接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
下面结合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对应公司目前这些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公司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市场施工领域不断拓展,规模逐年增大,人均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公司目前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同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也仅仅是在某个领域的相对工艺上,且这种相对工艺是可以复制的,随时都有落后的可能,我们仍应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
2、
____。
作为。
______。
的全资子公司,受国有企业原有的体制及制度上的影响和限制。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新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在公司内部得到推行。如:公司的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和旧体制的影响及母公司的限制,因而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不能在公司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甚至不能突破“水土不服”的障碍。公司核心领导为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地努力,但公司的改革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其力度欠缺。
3、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提到一定的高度,其乃保留着旧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模式。因此,公司内部各岗位的编制没有经过详细调研、测算,编制的确定人为因素较大,没有因岗设人,人员流动机制不健全,关键岗位未有效落实竞聘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工资总额受控,许多方面仍存在国企的平均主义现象。
4、公司的各项内控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内控制度不够科学,难以操作。如:公司纵向、横向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各岗位职责划分、界定不够清晰,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仍存在许多弊端,操作的难度极大,造成公司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6、企业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管理费用居高不下,项目形成的利润和企业施工的总规模失衡,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加强。
二、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完成如下工作。
1、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按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员工个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绩效与项目的经营成果挂钩,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奖惩力度,避免吃大锅饭。当然需要制定适合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2、公司内部的关键岗位,尤其是应在公司总部拿出几个关键岗位,在全公司范围内竞聘。根据竞聘人员的各类素质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竞聘岗位所需的最合适的人,作到人岗匹配,努力达到公司和竞聘者双赢。
3、建议公司在内部组织一套班子或请外部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找毛病、开处方。以便公司党委、经理部对症下药,确定公司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打造公司的比较竞争优势和打造有利于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核心。
4、建议公司对不同的员工,针对员工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员工知识、才识、胆识的不同,用其所长,用我所需,充分挖掘员工的最大潜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达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5、公司应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大家看到,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样,绩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合理,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公司利益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应严格对员工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评价。
6、公司的内控制度在编制时就应该清晰化,程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考核,提高公司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建议对目前的制度进行全面的整合,对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优化,严格确立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7、建议将类似此次高层次的培训形式继续开展下去,以便有利于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通过本次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沟通,感触很深。以前,我也常常。
看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收集、研究了一些经典审计案例和其它相关类型的案例,并从中也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仍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不易解决。
当然,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存在着主观上因素,又存在着客观上因素。如:受。
传统理念的影响;受旧的运行体制和经验的影响;公司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我认为:在强者恒强的生存法则下,提升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
的核心领导能够使。
_____。
的明天更加辉煌。我们也将与。
____。
一同健康成长。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五
在公司成立、蓬勃发展五十周年的前夕,感谢公司党委、经理部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举行的这期高层次的创新企业管理培训学习班。我有幸作为公司第一批培训人员来到祖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进行创新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并在清华大学感受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独特精神魅力。同时,聆听了知名教授们所做的关于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其内心震撼,且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从事____事业二十多年,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____企业的青年人,我有着浓厚的____情结,深爱着为之倾注了心血奋斗的企业,并以它的壮大、辉煌为自豪。同时,我也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运行中的盲点盲区担忧。
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尤其是进入审计这个赋有压力和挑战性的岗位后,我更加意识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次提升个人素质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但我还是接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
下面结合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对应公司目前这些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公司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市场施工领域不断拓展,规模逐年增大,人均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公司目前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同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也仅仅是在某个领域的相对工艺上,且这种相对工艺是可以复制的,随时都有落后的可能,我们仍应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
2、________作为________x的全资子公司,受国有企业原有的体制及制度上的影响和限制。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新理念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在公司内部得到推行。如:公司的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和旧体制的影响及母公司的限制,因而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不能在公司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甚至不能突破“水土不服”的障碍。公司核心领导为公司的发展在不断地努力,但公司的改革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其力度欠缺。
3、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提到一定的高度,其乃保留着旧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模式。因此,公司内部各岗位的编制没有经过详细调研、测算,编制的确定人为因素较大,没有因岗设人,人员流动机制不健全,关键岗位未有效落实竞聘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工资总额受控,许多方面仍存在国企的平均主义现象。
4、公司的各项内控制度很多,但是很多内控制度不够科学,难以操作。如:公司纵向、横向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各岗位职责划分、界定不够清晰,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仍存在许多弊端,操作的难度极大,造成公司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6、企业的成本太大,尤其是管理费用居高不下,项目形成的利润和企业施工的总规模失衡,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加强。
二、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完成如下工作。
1、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按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员工个人(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绩效与项目的经营成果挂钩,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奖惩力度,避免吃大锅饭。当然需要制定适合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2、公司内部的关键岗位,尤其是应在公司总部拿出几个关键岗位,在全公司范围内竞聘。根据竞聘人员的各类素质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竞聘岗位所需的最合适的人,作到人岗匹配,努力达到公司和竞聘者双赢。
3、建议公司在内部组织一套班子或请外部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找毛病、开处方。以便公司党委、经理部对症下药,确定公司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打造公司的比较竞争优势和打造有利于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核心。
4、建议公司对不同的员工,针对员工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员工知识、才识、胆识的不同,用其所长,用我所需,充分挖掘员工的最大潜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达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5、公司应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大家看到,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样,绩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公正、合理,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公司利益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应严格对员工的工作实行绩效考核评价。
6、公司的内控制度在编制时就应该清晰化,程序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考核,提高公司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建议对目前的制度进行全面的整合,对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优化,严格确立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7、建议将类似此次高层次的培训形式继续开展下去,以便有利于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公司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通过本次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沟通,感触很深。以前,我也常常。
看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收集、研究了一些经典审计案例和其它相关类型的案例,并从中也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仍遇到一些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不易解决。
当然,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存在着主观上因素,又存在着客观上因素。如:受。
传统理念的影响;受旧的运行体制和经验的影响;公司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资源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也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我认为:在强者恒强的生存法则下,提升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
发展的最终根本。因此,不管企业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也不管企业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应当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理念去面对,认真解决问题。要敢于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敢于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勇于找医生诊断,做好病前的“保健”和“预防”工作。我坚信:________的核心领导能够使________的明天更加辉煌。我们也将与________一同健康成长。
战略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6篇)篇十六
通过一学期对战略管理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对这个科目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总结如下几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持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漂浮、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守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战略管理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而战略管理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的,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由此可见战略保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个人认为与其说“细节决定成败”,还不是说“战略决定成败”。如果企业战略不正确,企业错得越多,企业危机就越大。所以,只有在正确的企业战略的指引下,重视执行力、重视细节,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谈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再谈谈教学方式问题,讨论案例式的教学,很有趣,我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自由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整个学习过程我不光学到了战略管理的知识,还了解了许多的知名公司,并且锻炼了自己的发言能力和口才,收获真的很多。最后感谢周老师以及李凯学长的辛勤教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