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和表达力。借助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和风格作品的写作要求。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一
本研究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护理伦理得分较高,且它们也是护理伦理知识得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学校应转变授课方式,加大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学,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并且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增加关于护理伦理方面的学生活动,伦理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护理专业本科论文。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护理已经由单纯的生理护理向整体护理拓展、从仅仅疾病观察护理及医院内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方向倾斜[1]。社会对医护工作期望值的日益增加、责任范围日趋扩大,使得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日趋复杂,包括护患双方在诊治和护理等活动中的行为关系,尤其包括了道德、利益乃至法律关系等,由于现在医患关系背景日趋严峻,护生有必要更好的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起于1983年,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且国内护理伦理学的教育重点多放在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上,而对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研究尚少。护理学生是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者,对护生、社会的发展来说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都是极其必要的。本研究以苏州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对312名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护理伦理认知现状,比较其在实习前后有无区别,最终希望为学校的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建议。
(一)调查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从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中抽取3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理专业专科大三实习学生。排除标准:实习时间3个月以及失访的护生。
(二)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护生的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专业态度等内容。2.自制《实习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者参考mjt道德判断测验、dit道德推论工具等相关道德测量工具并结合多个版本护理伦理学教材,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也邀请了从事护理学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问卷内容包括了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也包括了临床护理伦理认知问卷:侧重知情同意、医疗保密、生命价值原则、医疗最优化。经过预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克朗巴哈系数达到。
(三)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主要运用问卷现场调查法。于护生去实习前发放实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并于护生实习12个月后发放护理伦理决策问卷。所有调查问卷由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实习护生一共发放问卷31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情况与护理伦理知识得分的关系。
1.一般资料参与本研究的专科护生共310名,其中男17名,女293名;年龄21~24(±)岁;该批护生均分配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家庭所在地情况,123名学生来自于城镇,187名学生来自于农村。所有研究护生在调查中表示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243名。在校期间参加伦理学选修的有123名。
2.实习前后专科护生伦理决策能力比较实习前后护生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见表1。综上可见,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的得分低于实习后的得分。但是实习前后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各种特征分组下护生实习前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可见,性别、生源地和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方面,参加选修的同学护理伦理基础知识得分较高,高于未选修护理伦理学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主动学习护理伦理方面知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的同学分数高于未主动学习的同学,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方面,认为护理伦理重要的同学相对护理伦理的分值也较高,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由结果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在校选修护理伦理学的p值均小于,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综合来看,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的p值为,最为显著。可见护理伦理重要性认识非常重要,其次为在线选修护理伦理学、主动学习护理伦理学。
国外的护理伦理教育开展得较早,美国的护理伦理学始于18世纪早期,美国护理伦理学已成为护理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美国的人文课程在所有医学院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25%[2],已经自成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护理知识体系;且他们认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即为护理伦理学。我国护理伦理学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医学教育普遍对护理伦理学课程重视不够、偏重于伦理理论知识的讲解等,但是对护生护理伦理的培养、与护理行为密切结合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实际情况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决策等方面均极为缺乏。而且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医疗工作中,医护关系已变为“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也处于更为敏感的时期,对护生护理伦理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由结果可见,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不高,表明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护理伦理认知水平较低,护理伦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最终制定相应对策并付诸实施。根据本文结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状况,建议护理教育部门应该更多的关注护理伦理教学,大力发展该方面的教育投入。学生在护理伦理方面认知水平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缺乏相关教育;。
[2]崔妙玲,韦宇宁,杨连招.352名实习护生伦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5):9-12.
[5]费鸿.人文因素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j].高教学刊,2015(05):32+34.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二
摘要: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认知理论与动作技能的关系,并把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分解、联系定位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最后探讨了钢琴演奏者的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关键词:认知理论动作技能培养途径教育心理学家把动作技能定义为“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因此,动作技能是指学习者在一定操作程序的要求下,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从而顺利完成某种肢体协调任务的能力。钢琴演奏动作技能就是操作琴键的技能,从广义上讲,则包括与音乐有关的所有能力,如感受、辨别、记忆、创造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形成以掌握相关音乐知识为必要条件,演奏者对音乐程序性知识掌握越牢固,越有助于演奏动作技能的形成,同时演奏动作技能一旦形成对新的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促进作用,从对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研究的成果看,认知理论是心理学家解释动作技能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认知理论的观点对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一、认知心理学理论与动作技能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左右,许多偏向于用认知的理论来解释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连接的同时,更加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中要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必不可少的认知成分的参与。1968年,维尔福德(welford)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了用动作技能形成模型来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国内的教育心理学界也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从音乐和钢琴演奏的学科特点来看,用认知理论解释音乐动作技能会加强音乐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主观因素和强化音乐动作技能形成的主动性。维尔福德的动作技能形成模型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感觉接受阶段,知觉到运动的转换阶段,效应器阶段。1.感觉接受阶段钢琴演奏者在这一阶段面临短时间内输入的信息量多少的问题,钢琴演奏者要通过直觉有选择性的对信息加以注意,才能把相关的重要信息储存在短期记忆中。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钢琴演奏的动作技能的练习都是在大脑支配下的运动,信息进入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区域将发动所需的骨骼、筋腱、肌肉等引起一系列的行为,这种行为引起的运动程序是多种感觉机能进行联合活动的结果,2.知觉到运动的转换阶段在这一模式中,动作的主体作出的决定和信号的传递直接决定了反应,认知理论认为通过学习和训练使演奏者的已有动作和新动作间达到同化与融合,从而缩短其反应,这就是技能的学习。处于这一阶段,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形成应在具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得到巩固和提高。3.效应器阶段效应器是由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从而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当完成知觉到运动的转换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会沿着运动神经纤维传到相应的效应器官,这样动作就产生了。钢琴演奏者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能自如地把弹奏的知识与实际的弹奏相结合,同时还能自己受到声音反馈的调节辨别音色和力度,用以修正演奏的动作技能使演奏技巧趋于完善。虽然动作技能的形成模型中把动作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但实际演奏过程中三个阶段是统一的整体。在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后期,特别是表演方面的动作水平要求越高,越需要演奏者有较高水平的认知。二、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能够熟练操作,这种技能是自如掌握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克服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难点的`能力,即动作技能已经能够达到较高速度、较高准确度、流畅灵活自如,并且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动作组成成分的状态,动作完整的自动化系统的特征包括动作自动化、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形成记忆图式和能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够维持正常操作水平,根据演奏技能形成的标志和特征,演奏技能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任何动作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技能培养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把已经接受的信息在头脑中初步加工,把动作的要点形成完整的动作映像储存于大脑记忆中,并以此为以后的技能形成进行控制和调节。从动作技能的反应特征上看,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从信息编码和提取的角度看,认知阶段主要对当前任务的知觉和对有关线索的编码,它决定了钢琴演奏者认知的质量和弹奏的时间。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演奏动作技能的认知阶段不仅要对动作技能本身的特征有所认知,也要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当有了一定的音乐文化素养之后,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主体性质、发展手法以及和声、复调等。这样的认知分析对演奏者正确把握动作技能背后的音乐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解阶段钢琴演奏者在初学某种动作技能时注意的范围狭小,且不善于注意分配与转移,往往只能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因此演奏者在这一初始阶段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但要注意动作的分解练习要与动作的连贯练习交替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前后动作交替和过度上的困难,其次长期停留在分解动作的练习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对动作的连贯性具有负面影响,诸如动作忙乱、表情呆板、姿势不协调和动作顾此失彼等。因此演奏动作技能的分解阶段应注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逆向迁移”现象。3.联系定位阶段联系定位阶段的特征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为更大的单位,并从认知层面转向了动作层面,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正如加涅认为“必须建立动作连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演奏者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获得了来自效应器官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动作的联系与调节,也有助于对原有动作印象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在经过反复练习后,视听分析器与动作分析器间以及动作分析器的动觉细胞和运动细胞间会形成暂时的联系系统,并经过联系得到逐步的巩固,也就有了“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了动力定型,连锁动作反应就能由起始动作信号所引起,并一个动作连续一个动作的完成,让所有的动作程序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从而达到自动化的转换形成动作系统。4.自动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是演奏动作的协调和技能完善的阶段,也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演奏的动作技能逐渐脱离意识的直接控制而走上“自动化”,自动化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固定下来,各个动作的相互协调是整套动作技能按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并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关键。技艺精湛的钢琴演奏者在完成弹奏的作品时,对每个音的下键、离键、触键以及情感处理会接近完美和精细,从力度的轻重到风格的把握一气呵成,达到精确、轻松、高速、连贯和流畅的演奏。钢琴演奏的动作技能是分阶段形成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各个阶段又相互联系,而且不可能截然分开和相互孤立存在的,每个阶段应该紧密相连并相互渗透,才能促进动作技能的完美呈现。三、认知心理学理论下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培养途径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分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有目的、有指导、有计划的训练。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认知与元任何技能的经验学习,并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实现“在做中学”和“知行合一”,根据认知理论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启示,我们认为演奏动作技能的培养首先应创造认知情境。1.创设钢琴演奏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情境认知心理学中的情境认知隐喻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对于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培养而言,认知情境的建立分为三个方面:诱发练习动机,明确练习目的和把握练习过程。当代钢琴家刘诗昆也认为,技术和音乐是学琴的两个方面,技术训练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音乐吸引孩子,而不是枯燥地进行手指训练。所以钢琴演奏者在学习某种动作技能时应该意识到学习动作技能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不仅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提高音乐素质修养,更是演奏者情感升华的一种表达,当演奏者领悟了动作技能的练习关于个体、情感和艺术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时,便能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提高演奏者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明确练习目的,可以充分调动演奏者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演奏者要明确演奏动作技能将要达到的目标、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和自我认知,从而调控钢琴演奏练习的认知进程,最后,正确的把握演奏的练习过程在演奏动作技能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钢琴演奏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规律。练习的时候应循序渐进和先易后难。正确掌握练习过程中的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提高演奏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2.有效的讲解和示范培养钢琴演奏动作技能的一个中心环节是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的动觉表现相结合,并由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因此在演奏动作技能的培养中,有效的指导、讲解和示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关键,要运用娴熟的演奏动作技能出色并艺术地呈现出一部音乐作品,传递出乐曲的灵魂,指导者有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技能的特征和要领,培养演奏者运用技能对作品再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对作品结构整体细致的分析能力和情感处理能力。经过有效的讲解钢琴演奏的原理,进行动作技能的分解示范,并在实际演奏中将两者适时结合起来,使演奏者通过练习实践,把外在的知识、技能和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演奏技能,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3.科学的练习和反馈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演奏技能都必须要通过练习才能形成,最后达到娴熟和完美的程度,练习也绝不是弹出或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应是有目的、有步骤和有指导的进行,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的反馈。在钢琴演奏动作技能培养的练习方法上。基于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认知过程,可以采用多种练习方法,比如实地练习法,即让演奏者依据所学到的动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如当众演奏等。其次可以采用程序训练法,即运用程序的教学原理,把演奏者的动作技能划分为若干阶段,要求循序渐进的练习。最后可以采取心理练习法,即指演奏者身体并不实际活动,而是采用头脑内思维进行练习的形式。在所有的练习法过程中,要克服练习的“高原”反应,避免演奏者动作技能的波动起伏,可以变换练习方法来克服困难。练习之后,及时反馈才能了解演奏的动作技能是否合乎要求和标准,没有了反馈就没有了强化的机会。在练习初期,要通过外部反馈来获取练习效果的信息:在练习后期,主要通过运动感觉来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反馈和强化练习把正确的动作技能巩固下来以提高练习的效率。四、结语钢琴演奏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只有演奏者的娴熟动作技能才能在阐释音乐作品时赋予它鲜活的生命,给予音符跳动的灵魂,而音乐作品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也只有通过善于把握与利用天赋的表演艺术家在演奏动作技能方面给予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这一切都依赖于钢琴演奏者的动作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展示。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三
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临床研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遵守,依法通过,取得书面知情同意。
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研究应当遵守,依法通过,取得知情同意。
第一千零八条规定,为研制新药、医疗器械或者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依法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审查同意,向受试者或者受试者的监护人告知试验目的、用途和可能产生的风险等详细情况,并经其书面同意。进行临床试验的,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试验费用。
十三、“(二)基本要求”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拟开展存在的医疗技术,应当提请本机构审议,必要时可以咨询省级和国家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未经本机构审查通过的医疗技术,特别是限制类医疗技术,不得应用于临床。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四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是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他特别强调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中的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科学技术的作用,重视医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卫生行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为人类的健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带来了福音。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学技术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如同志于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1]220“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新医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新医学技术在医疗工作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00年8月5日,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强调:“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操作、运用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品德。因此,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克服医学技术主义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贯彻和落实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1]217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基因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与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伦理原则。由于各国基础、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文化教育状况等的不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距很大,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国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在科技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至于遗传资源问题,中国在1998年6月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其出发点是在该原则下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xxx鼓励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所限制的只是少数个人和公司以科研名义采集标本从事商业活动。”
具体来讲,“求实是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既要倡导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协同公关。”[1]60-61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科技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等不正之风,科技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
[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1.
[4].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1.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五
一、医学检验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1、医学检验后废物的处理存在不适当的情况。
医学检验后的废弃物主要有标本、菌种、自动分析仪器的废水等,如果不能够对医学检验后废弃物进行妥当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伤害,造成污染情况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2、在检验过程中标本周转的时间过长。
检验过程中标本周转的时间又被称为结果回报的时间,就是指从申请检验项目时候起到取回相关的检验报告时为止。笔者认为,在整个检验的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标本周转所需要的时间,这一指标能够反应出实验室工作的效率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标本周转时间的因素主要由实验室的信息系统、实验室分析系统、实验室人员的基本素质、需要检验的标本数量。从标本数量这一方面的因素上来看,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部分医院中标本量过少,而少量多批地对样本进行检验需要的检验成本过高,因此会人为地延长标本周转的时间,进而出现标本周转的时间过长的情况。
3、在发放报告单的过程中会暴露患者的隐私。
此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小医院,检验科的人员会将检验的报告单放在固定处,让患者自行认领,但是患者在认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随意翻阅的情况,从侧面泄露了患者的隐私。就算有些医院使用工作人员发放这一方式,但是如果遇到重名、音同字不同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发放错误的情况,进而暴露患者的隐私。
二、医学检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
上文中论述了在目前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在检验过程中遵循下述的伦理原则就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1、自主性的原则。
在标本采集前患者会出现过度担心的问题,例如具有创伤性的标本采集而带来的疼痛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的结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自主,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梳理。另外还需要告诫患者标本采集需要注意的问题,主动履行告知的义务。
2、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医学检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最为重要的伦理原则,虽然属于较为古老的范畴之内,但是生命力较强,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在保密性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总需要尊道以下两个方面:
1)不有意探听患者的隐私,如果患者检验的结果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打击需要保密;
2)在检验报告单发放的过程中需要核实患者的信息情况,减少错发情况发生的几率。
3、效率性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减少检验过程中标本周转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检验的过程中相关检验工作人员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尽快检验出急诊的结果,这样能够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治疗。
4、公正性的原则。
每个人所享受的卫生资源都是平等,也就是说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内容的公正,让每一份标本都能得到同等的对待。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六
论文写毕,感慨良多。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往,2007年9月踏入哲学院伦理学殿堂,一个书生的书海独行,品老师们思想的盛宴,曾经是那样的快乐。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着一个伦理学梦,真正想学一点伦理学,不过,感觉自己的心是浮躁的。伦理学,这是一门智慧的学科,三年研究生时光,自己或许还是滞留在“水面”,并没有沉入“水底”,但想来还是欣慰,学习过程中,我也向业师杨清荣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杨老师告诉我,要想真正学进去,学深入,必须静下心来研读,必须有一种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必须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心境。按照杨老师的说法,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最终成文,得到了业师杨清荣教授的精心指导。从选题来说,还是得到了杨老师的肯定的,因为在此之前,哲学院伦理学专业的师兄师姐们未曾涉足这个论题。但杨老师告诉我,研讨王阳明致良知的伦理思想,相关的文章很多,要想写出新意就有难度,如果没有写出新意,文章就会变得平实。我还是写了这个论题,是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人参考这本身也就是一种价值吧。说到业师杨清荣教授,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课堂上的讲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严谨并具有逻辑,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他修改到文章的字词与标点符号,他的严谨与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杨老师主要讲授伦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立身严谨,立教严谨,有儒者之风。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杨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学问、对传统文化的精义与价值由衷的热爱。他对学生的开导可谓是尽心的,对杨老师的关爱、教诲,学生会铭记于心。
感谢专业老师刘可风教授、胡真圣副教授、陈燕副教授。课堂上,刘可风教授的幽默和智慧、胡真圣老师的视野与和蔼,陈燕老师的认真和执着,给了我很大益处。对他们三年来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教导,我深表谢意。感谢已经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倪瑞华老师,她的环境伦理学课堂上,主张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给了我启发。感谢已经去上海任教的葛四友老师,我上过他的课,在课堂上,他讲授如何做研究写论文,他教授的“证成”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也特别感谢龚天平教授,在我撰写论文期间,龚天平老师送给我邓名瑛老师写的书,《寻找生命之真——明代心学的本体追求》。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打开扉页,上面写道:“龚天平湖南长沙”,我猜想,或许是龚老师在读博士时看的一本书。简单的字迹,刻画着一个青年学者的学术情怀。
感谢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建议的王文贵老师,虽然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王老师的教诲,但王老师就我的论文如何写得更加好,给了许多建议。感谢论文评委张春香老师,虽然也未在课堂上得到张老师的亲授,但在论文答辩时得到张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想说,谢谢您,张春香老师。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杨建军、张宁、姚云、高明才、周鹏、汤美岚、吴昊、张婷婷、李吉艳,三年的同窗生活,我们真诚以对,和睦相处,杨建军的担当、张宁的睿智、姚云的善良、高明才的言谈、周鹏的热情、汤美岚的活跃、吴昊的爽快、张婷婷的质朴、李吉艳的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感染着我。此地烟花,他年风雨,这段情谊,愿我们且行且惜。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七
摘要:道德哲学家都试图把自己对道德语言释义模式强加于非自然主义或情感主义。而不是靠对道德语言的经验观察来分析理解他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义’一词,可以这样来下定义:一个字的含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制定一种对语言的一切用法都具有共性的语言标准。
关键词:未决问题论证;情感主义;非认知主义。
在漫长的伦理学发展史上,规范伦理学一直占据着主导或统治地位,它是研究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或行为的应然性的理性反思活动,它试图回答究竟什么东西使得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道德的行为或规则,它努力发现在各种道德行为和规则背后的根本的或者最高的原则,它企图找出隐含在各种行为背后的共同的道德属性。总之,规范伦理学试图从理论上回答我们道德上究竟应当怎样生活的问题。但当代西方伦理学家们大都对传统的实践伦理学家们的工作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未加分析和未加澄清的概念之上的。
当代伦理学家盖伯特指出:“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缺乏对伦理学概念的和认识论的问题的探索。这些问题是人们在考究道德论辩和探索应用正当或不正当的规范理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问题因道德术语和主张而生,认识论问题源于道德确证的可能和特性。”{1}他还认为:“元伦理学可以界定为对于抽离了具体内容的道德规则,道德标准,道德评价之本性证明,合理性,真理的条件和性质的哲学研究。它将道德或道德原则作为其研究对象。”{2}让伦理学研究做出这种从“实质”到“形式”的转向的第一人是g。e摩尔。
19,g。e摩尔(g。e。moore,1873―1958)《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发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事件”{3},它“标志着20世纪伦理学革命的开端”{4}。
摩尔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早先关于伦理学问题的着作中的大部分观点是极其混乱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在理解伦理学问题之前就尝试对伦理学问题作出回答。于是,对某一具体的说谎行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这一说谎行为是善的,有人则不这么认为。所以,摩尔认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善”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获得了决定伦理学判断真假的证据,就能解决伦理学中的争论,判断谁是谁非。
《伦理学原理》中的核心部分是“未决问题论证”,摩尔试图通过它来证明“善”是一种单纯的,不可定义的,非自然的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摩尔的论述只涉及到“善”(好的)一词的意义,并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但他并未强调我们不可能对那些实际好的东西进行描述。摩尔自己就认为“房事的快乐是善的”{5}。但“房事的快乐”“快乐”并不就等于“善”的定义。
摩尔的论证有诸多问题,{6}但对他的最直接的批评就是:有人提出了对“善”的定义。如情感主义,规定主义,准实在论等等。
第一个提出完整理论反对摩尔对“善”的不可定义的说法的大概就是文学评论家的c。k奥格登和i。a理查兹。奥格登和理查兹写道:“‘善’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分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伦理学的主题,我们认为,‘善’的这一独特的伦理用法是一种纯情感的用法。{7}”他们在1923年首次发表的《意义的意义》(themeaningofthemeaning)这本着作中,基于他们对于语言的研究,认为用来表达我们思想的符号既可以表达词的原义,又表达情感。他们认为,科学的表达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普通表达是象征地使用语言,以便传达周围事物的信息。在这种语言的使用里,有一参照符号即我们所涉及到实物。例如我说“长江大桥长x米”,那么我便是在进行某种表达,即在用符号来记录或传达一个参照符号,并且我使用的说明符号在理论方面应该是可以检验的。然而,在情感语言里,我们并不是在力图传达自己的主张,而仅仅是表达或试图激起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这两位作者认为,由于没有注意到语言可能经常从情感上运用,而不是象征地运用,所以哲学家已经被引入歧途,他们尝试去发现如“美”“善”这些词所涉及的某些事物,而不是去发现明显地符合这种准则的事物。所以,他们不再讨论作为唯一的,模糊的,不可分析的,非自然的“善”一词的含义。奥格登与理查兹认为,在具体运用方面,由于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通常是混在一块儿的,因而区分两者便显得困难。但他们坚持区分两者是一种趋势,会便于更加清晰地使用和理解我们的语言。
在从奥格登和理查兹到a。j艾耶尔期间的哲学家一直都在致力将这两种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细致化。如布雷斯维特(braithwhite),w。h。f巴恩斯。后者认为,一个社会中关于价值判断的争论产生于对同一问题持两种不同观点的矛盾。这种争论不可能通过推理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改变对方的态度来解决。
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维也纳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艾耶尔,史蒂文森,它们继续发展了伦理学情感主义理论。按逻辑实证主义,一切有意义的命题,或者一切有可能证明或者证实的命题,要么是经验的命题,要么是分析的命题。艾耶尔,逻辑实证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伦理学情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试图证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即所有的综合命题都是经验命题,并且一个命题的意义,是其自身证明的方式。即陈述一个经验命题意味着陈述用来确定命题正确与否的观察。那么这个观点所面临的难题是:伦理学命题似乎是综合命题,但伦理学话语经验上有无法证实。伦理学判断中“道德的”“善”或“错误的”之类的谓词所断定的属性并不存在与对象之中,其意义也不包括在主词的意义当中。那么如何解释看似综合命题的规范性的伦理学命题经经验上无法证实呢?艾耶尔对伦理学话语考察后的结论是:伦理学命题根本就不是有事实意义的命题,伦理学语言的目的只是用来表达或者激起情感。摩尔认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单纯的,不可还原的,非自然的属性,艾耶尔也认为伦理学判断里根本没有有意义的概念。
有许多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批评并不关心对情感注意的修正,他们只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如果情感注意理论被广泛接受,那它将有损于社会,它会损害我们对文化的传统道德原则的信心。“人们或许会认识到一种断定所有的道德判断仅是没有意义的情感的表达的理论会加剧人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点崩溃,但在此,正确评价任何哲学理论对(非哲学家)普通大众的实践影响是困难的。并且,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最具有创造力的进步都被许多危及人生存的社会传统价值所拒斥。”{10}无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我想艾耶尔的意图是正确的,即更清楚地表明什么伦理争论的本质。
只是,艾耶尔的情感主义除了对之一些不“专业”的反驳之外,还面临这样一些问题:(1)怎么样避免道德上的对错完全依赖于大脑状态的问题!如果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完全依赖于我们大脑的主观状态。因此,如果我们的情感变了,这是否意味着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也因此改变了。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吃香菜,但我现在喜欢吃了。这是对香菜的情感的变化,以前不爱吃香菜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我以前觉得说谎(杀人)是正确的,但现在认为说谎(杀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一定会觉得以前的道德判断是错误的,而不单单是一种情感的变化。(2)怎样解决人们之间的道德分歧!持同一种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可以产生真实的道德分歧,但这种分歧只不过是事关事实问题的分歧,人们可以用论证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然而在采用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当涉及到纯价值问题时,只能求助于谩骂!“费雷格―吉奇”问题,界定道德情感的问题,等等。
继艾耶尔《语言、真理和逻辑》一书,史蒂文森于1945年发表的《伦理学与语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详尽,最精确的情感伦理学理论的代表作”{11}。史蒂文森十分乐意承认他的观点继承了艾耶尔的情感理论。他的工作也更多的是为艾耶尔的观点进行辩护而不是中伤和诋毁。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三个不同于艾耶尔的观点:
(2)史蒂文森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证,会引起观点和态度上的分歧,但这不会使道德问题成为伪问题。语言的两种主要用途――描述性和动态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是关于信念的争论,这种争论关心“如何真实地描述和解释问题”,另一种争论是关于态度的争论。这种争论则关心“如何赞成或反对,以及如何通过努力逐渐形成态度”。根据史蒂文森的观点,道德争论表现为态度的争论。史蒂文森认为态度的争论则可能是有信念的分歧所引起的,所以必须解决信念的分歧来消除态度的争论。由于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这种联系,我们就有可能解决“纯价值问题”的争论。
(3)艾耶尔认为规范的道德判断“既不可能是真的,也不可能是假的”,这是因为他没有看到道德判断的描述意义。史蒂文森声称“更加准确和清楚的说法是,一个道德判断可能是真的或假的。”{15}史蒂文森发现,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的人们进行道德争论,只需诉诸道德判断的描述性成分,就能够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可是“一个祈使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与一个描述性语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两者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逻辑关系,前者是一种心理关系”。{16}正因为一个道德判断与其证明理由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所以“任何讲话者对能够改变态度的任何事实的任何陈述,都可用来作为支持或反对一个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17}所以,对同一事实陈述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即态度――没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之间,道德争论是不可能的。但“假如人们关于x抱有共同的信念,他们是否对x持相同的态度呢?”如果答案是可定的,我们就很有希望取得道德问题争端的统一吗?但即使对任一事实陈述都具有相同的心理反应,相同态度,是否还是有一些态度上的分歧并不是有信念的不同造成的?换句话说,具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对于相同的道德问题是否仍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都是史蒂文森没有回答的问题。
“史蒂文森最大的贡献,也许莫过于他说明了规范伦理学判断包含着描述性和情感性两方面”,{18}“善”除含有一种表示说话者赞同和容易博得听者赞同态度的情感意义之外。“这是善的”,这句话还含有这个东西具有性质(或关系)x,y,z。。。。。。意思。并且史蒂文森发现了“善”一种他称之为的“引导性定义”,即我们在情感词的意义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条件下改变其描述意义。我们可以引用黑尔对这个同样发现的话:
对经史蒂文森修缮过的情感主义理论的批评依然是很多的:
首先,对信念与态度的区分,是史蒂文森分析的基础。但有人就指出史蒂文森的划分与实际不符:他们认为“史蒂文森没有认识到信仰的统一或者对实际问题的看法,正像依靠道德的统一一样,也要依靠态度的统一,至少信念的统一是首先没有争论的双方一直接受逻辑一致性的原则。接受这样的一个原则就叫做‘认识的态度’,因为它不是从逻辑原则得出的,正如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一样,任何支持这种‘认识态度’的理由与‘认识态度’本身的关系,是心理关系而不是逻辑的关系。”换言之,按逻辑做出的决定,其本身不是一种逻辑必然性的决定。
r。m黑尔在《道德语言》中一书中,主张“规定性”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征。而反对将“赞成态度”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性。并且黑尔将“告诉某人某事”与“使某人做某事”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过程,前一种是命令,是道德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具有宣传性,含有“说服”的意思。简而言之,黑尔认为道德判断更像是一种命令,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
参考文献:
[1]路德?宾克莱,二十世纪。伦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8)。
[2]史蒂文森,伦理学和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
[3]孙伟平,伦理学之后。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5)。
[4]陈真,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八
医院对工作人员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更要求其拓展视野,并针对其特点达到人才培养的需求,使他们拥有健康、科学的医学理论以及道德知识,使信息化人才得到全面发展。医学伦理学以道德教育为基石,专门研究和解决在医院以及各个医疗机构中医患之间关系,为医务工作者制定了行为准则标准,它是医疗机构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本文对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出能够良好开展的策略。
2.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医学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备重要途径。
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医学伦理知识,决定了医学教育成果的质量,人们的健康是医学存在的目的。自古就有“医者仁术”之说,可见“仁”和“术”在医者的行为准则中是最重要的,更是医学行业内的基本准则。医学理论教育的特点不仅在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注重,对医学信息化人才道德的教育更是其突出的重点。由此可见,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医学伦理素质,决定着医学教育成果的质量,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医学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备重要途径,是推进医学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2.2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信息化人才能够应用医德理论知识来解决医患问题。
在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中,由于对于医务人员疏于严格管理,因此在各种医患之间产生纠纷的根源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使得医患之间关系恶化;以及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对患者的自主权加强重视,没有遵守知情、同意的准则,因此患者对其不理解,也使得医患之间产生较多的矛盾;有些医务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疏于认真,对问题的处理上不及时、不恰当,也由此引发医疗事故的产生;更有甚者为追求巨大的经济效益,故意要求患者多花费,患者由于不满而产生的纠纷。由此可见,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都体现着医者的“仁”与“术”。而二则之间是相互依存着的,伦理学教育中医学技术是医德基础,医德又是医学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施是培养信息化人才能够应用医德理论知识来解决医患问题,是培养医务人员富有责任感,减少和避免医患纠纷与理疗事故的重要途径。
2.3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医院工作进行的主题的医疗,医疗决定着医院能否良好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而“仁”与“术”决是整个医院医疗重中之重。量的高低。二则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对医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决定其能否更好发挥设备、技术作用的基础。若因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属于医德的建设,会使医院整个医疗水平下降,对医院的长期、健康、良好、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3.1医院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忽视。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人生、价值观体现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化人才在从事医学工作时必须拥有医学伦理学知识。而我国现代医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院必须对医学伦理学培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3.2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忽视。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不够重视,认知程度低,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其重要性。
3.3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落后。信息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最基础要求,对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等人文化知识都是教育的范畴。但是现今在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旧很落后,不能够与社会现实接轨,严重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施。
4.1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的建立。加强吸收世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
4.2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的加强。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标准[2]。以问题、案例为核心,开展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只要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及时运用医学伦理学知识来约束自身行为。
4.3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培养是培养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人文环境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相互结合下所创建的。在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中,人文素质必须要加强重视,可利用直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h等方式,用实际中的案例去感染、教育信息人员,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医疗形象,加大医院的影响力度,为医院创设道德和技术并存的人文形象。加强医院信息化人才团队的设立。
4.4医学伦理学教育多样化的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不仅要求其在内容上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在规范标准上更要有层次。结合信息人员文化程度、岗位职责、自身身体和思想情况的不同,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标准,确保医学伦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针对性以及广泛性。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座谈会、研讨会、展览会、演讲比赛、知识问答互动等方式,引起和加强信息化人才的思想共鸣,促进医学信息化人才团队的建设发展,以及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开展。
4.5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和培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和加强伦理文化的深入,更要对伦理学教育管理进行加强,利用多钟形式进行培训。不定时的更新学习信息资源,增进交流和学习。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信息的发展依托于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医院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全面更要与实际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又有创新思维和良好道德的信息化人才[3]。因此,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九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除了课堂讲授,我们还应用目的启发、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教学方式代替单调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医学生伦理思考与决定的能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所以,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扭转教学只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局面,努力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在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潜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并强调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
(1)目的启发式教学法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后能否当一名出色的医生,主要看专业课的成绩,而《医学伦理学》属公共课,学得好坏与以后医术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讲授本门课之前,我们从职业特点入手,列举事例,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为上好这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预习的课堂讲授法《医护伦理学》教材内容不复杂,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基本理解。所以,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堂讲授时再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担任“小老师”,由经过预习较为熟悉教材内容的学生上台主讲,再由其他学生补充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医德的形成与发展”前,请学生自己预习教材内容,并要求其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中外历代著名医师的事迹,在课堂上再到讲台上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分别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并总结出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这样,一堂相对枯燥的大道理课顿时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真实的临床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传授与医学伦理学相关的概念及内容,引导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原理、强化记忆,避免了抽象说教和空洞的议论。使医学伦理学始终不脱离医学实践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使学生感到医学伦理学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4)榜样示范教育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讲授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时,我们可以穿插护理界模范人物的事例,讲授她们的高尚情操及一些动人事迹,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课中穿插讲授2011年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孙玉凤的事迹,就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
(5)专题讨论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某一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及讨论,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争辩中巩固理论知识,培养道德情感,也使老师从学生的辩论中发现教学及学生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并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基本教学模式是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临床问题,编制课程,由教师事先设计一个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7)创设角色模拟教学情景角色模拟是利用演戏和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由几个学生分别模拟一位行动不方便、有点耳聋的孤寡老年病人,一位耐心负责的护士和一位不负责任的护士。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一会儿叹气,一会儿愤慨,一会儿捧腹大笑。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理解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护理孤寡老年病人时应理解和关心,尊重病人,并细致观察病情,这样会使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8)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每项内容都设计成“重点掌握”“难点解析”“一般了解”三部分。在“重点掌握”的内容上,主要是用慢镜头及局部放大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难点解析”的内容上,运用动画的形式,并配有悦耳的音乐和相关知识的解说,使学生轻松而不枯燥地理解了难点问题。同时,利用人—机互动的特点,反复多次播放和讲解重点和难点,直至学生理解、融会贯通为止。此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方面将相似内容的异同点加以比较,列出表格,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相关基础和临床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联想记忆。最后,还附以相应习题和病历以方便学生自我检查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在护理伦理学教学手段上引进多媒体,是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进行的全面优化,它是科学而且先进的。生动、丰富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效果,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学生达到了三位一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我们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内容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课堂活跃,实效性增强,医学伦理学成为医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医学伦理学全过程教学在学生职业道德形成中真正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网站整理。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医学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文档为doc格式。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一
首先应当具体分析病人所患疾病的程度、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的社会关系等,确定哪些内容应对病人保密,哪些内容应当对外界保密,然后制定出具体保密措施和计划。保密的内容是因病人的状况而确定的。例如,同样是子宫全切术,就农村少女和城市少女来讲,对社会保密的必要性就存在差别。同样是癌症,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病人,保密的必要性也不一样。
在实施具体的医疗保密计划是,应当要特别注意防止无意识外泄。上述两个案例均是由无意识外泄而造成的医疗保密失败。为了防止此类失误,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当做到言行表情一致。病人特别能在医务人员那里捕捉信息,因而医务人员的言行表情等不能出现矛盾,否则易使保密失败。例如,你对晚期病人讲:不要紧,会好的。但一会又说:要是早点来看就好了,或者露出无可救药的表情,病人很快会意识到问题严重了。(2)医务人员应当仔细了解病人的状况,包括社会关系、职业、特长、爱好等,以免造成保密失败。案1主管医师不了解病人的职业,误以为病人听不懂日语。案2意识没有考虑到同时向两位病人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的阴差阳错。着表现出工作不周密细致。(3)医务人员应当养成不在背后议论别人,说闲话的习惯。
12、这个误诊的手术该不该做?
患者xxx,女,21岁,未婚,因右下腹4小时疼痛急诊入院,体检,心率为108次/分,律齐,血压为50/8,腹平软,下腹压痛,以右下腹为甚,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立即按急性阑尾炎安排手术,术中见阑尾正常,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情绪焦虑不安,再三要求医生为其宫外孕保密。医务人员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对其母亲做了有保留的陈述,家属认为并非阑尾而进行手术选择,这是误诊误治,医生的行为应承担责任,要求赔偿。
1、非必要时不施手术。
2、无希望时不施手术。
3、病人不承诺时不施手术”这些伦理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本案例是以急性阑尾炎收治入院,根据体征迅速手术,虽然是宫外孕的误诊,但“手术选择”是正确的,合乎道德的,在当时情况下,这种选择是最理想,最现实,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而且这一手术并非可作可不作,选择手术治疗解除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保全了患者的生命。
13、该不该切除她的子宫?
14、如何看待这例睾丸移植术?
患者某某,男,农民,自诉在出生7个月时,被猪咬掉双侧睾丸及大部分阴囊,外伤愈合后生活无大影响。婚后,由于缺乏男性激素,夫妇不和,精神痛苦,曾多次求医,未得治疗,1987年患者兄长得知可用睾丸移植治疗弟弟的病患后,甘愿提供自己的一只睾丸,许昌第三人民医院即收治患者,于1988年1月13日经过12个小时紧张细致的手术,一例国内罕见的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手术顺利成功,2月中旬出院,患者恢复较快,并已具备了男性功能,家庭重新和好。
伦理分析:(1)器官移植就如本例是兄长为弟弟提供供体,也必须遵循基本准则,那就是:
a、供者不能因此残废。因为器官被取出后即对原来机体的作用结束,所以移植的器官必须是成对的,即使移去一侧,并不影响供者的缘由的生理功能。b、对供者的健康没有危险,在技术上完全保险,徐州第三人民医院是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专家研究治疗方案,修改手术计划,对供者、受者都确保安全。c、受者的得益和供者的损失应有恰当的比例,得必须大于失,把活人的单一器官移植给病人,是不道德的。技术上未过关或未作好充分准备,就轻易把一个活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招致失败或造成恶果,这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手术马虎,引起供者其它手术合并症,不仅不道德,而且挫伤利他行为的积极性,妨碍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
(2)活人健康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尤其同种移植,免疫排异反应小。但活人献器官,一定要出于自愿。利用社会地位进行强迫或变相强迫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犯法的。出卖自己的器官以换取一些钱,在西方世界是常有的事,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病态,接受这些出卖器官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但本案例是出于患者兄长的自愿行为,在道德上是不成问题的,而且是对一种可怕的习惯势力的突破行为。
15、这个孩子该由谁抚养?
1987年3月,某私利妇产站为一怀孕多月的陈某做人工引产手术(超生),术后陈某回家。但3小时候,妇产站职工发现陈某产下的男婴活着,医生便将其先托付给房东老太太喂养,然后送给李某带回家抚养。月余,陈获悉自己引产的婴儿还活着,便问妇产站和李某索要。对方不给,由此产生纠纷。
伦理分析:(1)怀孕多月的孕妇,引产胎儿成活的可能性是有的,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作为妇产站的医生在给怀孕多月的孕妇做引产手术后应及时查看胎儿的情况,而本案的医生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显然是失职。(2)从表面上看,本案医生在发现婴儿是活的以后,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婴儿不是物品,一旦活着来到这个世界,就产生了许多事实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不是可以随便处置的。所以,该医生应该立即与婴儿的父母取得联系,而不应该把婴儿托付给房东老太太喂养,再“送给”李某抚养,这些都是缺乏法律知识的表现。(3)陈某去妇产站做人工引产,做完就走了,这并不表示,她已放弃了对婴儿的监护权,因为她并不知道婴儿是活的,也不能因为婴儿成活这一事实与陈某做人工引产的初衷相违背就否认了她与婴儿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关于监护人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对未成年人监护权具有优先性,不仅如此,监护权还有严格的排他性,即,在未成年人父母健在,且具有监护能力,同时没有放弃监护权的情况下,其他任何人不得享有对该婴儿的监护权,否则就是侵权。由此看来,既然陈某坚持要抚养这个孩子,则该婴儿应该又陈某抚养。(4)尽管从法律上讲婴儿应有陈某夫妇抚养,但从道德上看,陈某夫妇又是应该受到批评、教育的。因为她既已超生,就应该采取节育措施,一旦怀孕则尽早到医院做人流,可是她却一拖再拖,直到胎儿基本成熟才去引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胎儿的成活和陈坚持要抚养婴儿而造成的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违背,起责任则应由陈某夫妇承担(当然比强行超生的责任小一些),所以,我们既不能因为陈某违反了不计划生育政策就剥夺她对婴儿的抚养权,也不能因为陈某是在做人工引产后婴儿成活而超生的,就放弃对她的行政的、经济的必要处理和舆论的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又堵住各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漏洞(事实上有不少人就是利用这种办法达到超生的目的),做到既合法又合符政策,级合情又合理。
16、1986年6月23日,一位姓夏的病人(女,59岁)住进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确认病人已处于肝癌变晚期,伴有肝性脑病、肝功能失代偿。虽经多方抢救,病情仍不能控制。6月27日晚,病情恶化危急。28日,病人的小儿子,小女儿看到病人痛苦难忍,提出能否采取措施,尽快结束病人的痛苦。医院对病人家属的这一要求开始不同意。但在病人子女的再三要求下,医生蒲某某、李某某分两次给病人注射了100名毫升复方冬眠灵。事情在处方上写明了家属要求“安乐死”并由其小儿子签了名。29日凌晨5点,病人死亡。汉中市公安局以故意杀人罪逮捕了两名当事医生和死者的小儿子、小女儿,后因案情特殊曾一度改为取保候审。
伦理分析:1.合理而有条件的安乐死最终会被恩美、医学和法律接受。这实际上是对安乐死概念的正确解释问题。从伦理学的行政分析,安乐死的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性条件:一是病人的耳机吧目前医学已无法挽救、濒临死亡而不可逆转;二是由于这种病导致病人肉体精神的极端痛苦,两者缺一不可。本案例病人夏某的情况是晚期肝硬变、肝功能失代偿而不可逆转,其无法挽救性意义方面也已认可。病人肉体和精神的痛苦绝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可否认。
笨案例应该说是符合安乐死两个前提性条件的。但仅仅符合这两个前提性条件还是不够的,在安乐死实施过程还必须具备必要的程序——病人自主自愿的决定和医学判定医生的认可。医学的判定、医生的认可只能是以医学科学为标准,即病人疾病是否可救、可恢复、社会应尊重医学的判断、法律也应以科学的医学判断为依据。无疑,本案中队病人病情的判断是客观科学的而一些判断、这种判断是确定上述安乐死实施的前提性条件的基础。安乐死实施中一条最本质、最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就是病人自身的要求、自主的决定。在目前情况下,即病人的疾病不可逆转而病人又痛苦不堪,但如果病人没有这要求或病人希望医学能继续维持其常规的医护,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安乐死仍然是不允许的、违法的(不可逆转昏迷病人外)。在本案例中,由于病人昏迷和丧失意识,他的子女作为代理人提出安乐死的请求,并取得了当事医生的认可,从程序上分析是可行的。但这里不能忽视,他的子女的代理决定一般应该好似在病人完全丧失意识而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作出(或病人曾在意识清楚是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代理决定)。如果夏某在整个治疗中确实一直处于昏迷濒死而不可逆转或不可能举办由本人作出代理决定的条件,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家属代理是可行的,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时有意识恢复,且这期间又没有做出要安乐死的任何表示或愿望。而凭子女的推测决定,这种代理决定的做出是有缺陷的。如果事先病人有过明确一贯的要求,俺们,当病人处于不可逆转时,由其子女代理决定无可非议,我们应尊重病人的选择。这问题其实已成为本案例伦理争议的关键点。国外对这一问题的额作风采用“生前预嘱”的防护四,具有法律功效,是值得借鉴的。医学的认可判定主要是疾病的不可治愈性。我认为,本案例的医生的做法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动机无可指责,同时是在安乐死两前提下并且是病人(家属)的自主决定的行为,也是符合伦理原则的。该安乐死案在我国属首例,当事医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观念更变过程中,一种科学新事物要得到社会认可和推行,肯定要付出多方面(包括道德、法律、经济、生命等方面)的代价。该医生的做法尽管有违现有法律规定和传统观念,但仍然为人们所理解和同情。
2.安乐死可不可行?关于安乐死问题的伦理、法律、哲学、社会分析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已详尽谈及。这里要重新强调说明的是,只要承认安乐死的存在,就必须承认:特定的安乐死不是致死原因,它仅仅是死亡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状态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状态所采用的方法。解除临终病人的肉体精神的痛苦,尊重“生的意义”、“死的尊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和自主决定权时安乐死的实际而现实的意义,其客观的需要、合理地内涵是决不能随意加以否定的。
17、癌症晚期患者该不该全力抢救?
患者李某,男性,62岁,患食道癌3年多,已进入晚期,因“无治疗价值”而被某医院拒之门外。几经周折,患者更是憔悴、消瘦,出现恶液质并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进食困难。患者家属看病人的无限痛苦和要求延续自己生命的强烈愿望,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医院,再三恳求医生收治这个晚期癌症病人,即使发生死亡也不与医院发生纠葛,并表示原为病人支付一切费用。医生出于“人道”,将该病人破格收入医院,由此在病区引发了一场该不该收治的争论。
人们的普遍和基本愿望,生能为社会做贡献,能使家庭团聚,合家欢乐。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就是绝对的好,死就是绝对的坏。
(2)死亡是自然法则。在当前医药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下,人们不能奢望超越现实条件而企求医护人员治愈一切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对本案例中年逾花甲的食道癌晚期患者,治疗上适可而止就行,毋须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医生有权在病人无法挽救时,撤消一切抢救措施而采用一些支持疗法,如给些维生素、止痛剂或输液等。事实上,绝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做好安抚工作,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着想,这应该也是一种道德良心。当然,那种把癌症患者视为包袱,拒之门外,或冷漠相待,或敷衍了事的态度是错误的。病人来院求医,就应该服务周到,严肃认真、审慎从事,即照顾到患者的心理需要,又顾及到家属、亲友的情感状态。对待癌症晚期的濒死患者,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要求。
18、这样的死亡可以避免吗?
(一),胸骨下端有压痛,右上腹疼痛(+),无反跳痛,其余无殊。同时家属提供有冠心病、高血压史,常服丹参和复方降压片治疗。当时家属要求观察并做心电图,但遭医生拒绝,只做白血球计数。结果:白血球11000mm^3,中性79%,子阿托品、庆大霉素治疗,嘱病人回家。11时30分,病人因神志模糊,胸闷气急加剧,由急救车送入急诊室,血压90/50毫米汞柱,频数50次/分,律齐,作ekg示v2—v3、s—t段呈弓背向上,l、avl出现异常q波2,当即拟急性前侧壁心肌梗塞,收入病房抢救,在抢救过程中,病人死亡,为此,家属大闹。
伦理分析:本案例病人的死亡可否避免呢?可以避免,病人死因是心肌梗塞,医生原来的诊断治疗错误,如果从分注意到时老年病人、气急、心音低钝、胸骨下端有压痛,有冠心病、高血压史,服硝酸甘油症状未缓解等心肌梗塞病史体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和血压监测,同时做有关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并留院观察,完全可以发现病人的心肌梗塞、ekg和病情的发展变化,并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病人的死亡,医生负有无可推脱的责任。
本案例揭示医务人员首先要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病人来就医,就把生命安危交给医生,你应十分珍惜这种信任和权利,在观察、诊断、处理时,要以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治疗。本案例的医生如果有很强的生命价值意识,能对病人做进一步观察和治疗,也许死亡时可以避免的。
其次,要尊重病人的正当欲望。病人来到医院就是希望得到全面及时的检查治疗,希望得到医疗物资和技术手段的分配及一系列与治疗有关的信息等。他们的这些欲望是正当合理的,应当予以尊重,只要条件和规定允许应该给予满足。本案例患者的家属要求留院观察,作出心电图检查,然而医生未同意,对病人家属完全正当合理的要求没有给予尊重和满足。相反,如果医生做到了这一点,也许本案又是另一个结果了。病人在医患中挣扎时很痛苦的,医生对病人的冷暖痛苦要心同身受。这样病人即使死亡,家属可能也不至于大闹,而代之为谅解。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社会医患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二
伦理医学是一门关注医学与道德伦理的交叉学科。作为一个医学生,我在学习伦理医学的过程中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通过对医学伦理的学习,我对医学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患者对待疾病和生命的态度有了更多的思考。伦理医学教会我如何在实践中平衡医学与道德,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首先,伦理医学教会我医学职业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医生,我们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工具,更是一个传递温暖和治愈的使者。伦理医学教会我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痛苦和需求,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临床实践中,我学会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患者的意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充分理解患者的悲喜情感。只有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传递温暖和关怀。
其次,伦理医学教会我对待疾病和生命的态度。医学是一门治疗疾病、拯救生命的科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患者的意愿和尊严。伦理医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命和疾病。作为医生,我要尊重患者的选择,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即使面对绝症患者,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疾病进展的真实情况,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我们要学会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伦理冲突,尽力平衡医学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此外,伦理医学还教会我如何作为一个医生正确应对伦理困境。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伦理困境,例如决定是否进行术后维护治疗、是否为患者进行高风险手术等。在这些困境中,我们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学知识、伦理准则等因素进行决策。伦理医学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只关注疾病本身,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才能做出符合伦理原则的决策。
最后,伦理医学教会我如何在实践中平衡医学与道德。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道德冲突和伦理困境。伦理医学教会我要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将患者的需求和意愿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不是纯粹追求医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医学技术,不能盲目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了患者的意愿和尊严。我们要追求医学与道德的统一,使医学技术真正为患者谋福祉。
总之,伦理医学的学习让我对医学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患者对待疾病和生命的态度有了更多的思考。伦理医学教会我如何在实践中平衡医学与道德,用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关怀来治疗病痛,传递温暖和治愈。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我将秉持伦理医学的原则,尽我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三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最普遍,最现实的底线要求。
4.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当代医学原则中的最高要求,也是核心内容。
二.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与自主原则主要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隐私权,自主权及处理好相关问题。
3.知情同意与保密原则。
三.论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
2.准确原则树立科学的诊断目的,积极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的做出判断。
3.有效原则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治疗手段,认真实施有效治疗,实事求是的判断治疗效果。
4.择优原则疗效最好,损伤最小,痛苦最小。
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
1.目的纯正原则(治疗已婚夫妇的生育问题)。
2.知情同意原则。
3.维护供受双方和后代利益的原则。
4.供精者,供卵者条件限制原则。
5.保密与互盲原则。
6.不对未婚男女实施此技术。
7.不实施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
8.确保生殖质量原则。
五.人体实验道德要求。
1.维护受试者利益与健康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坚持收益和代价评估,对特殊受试者有特殊要求(囚犯,病人,儿童)。
2.医学目的性原则严防出现经济等非医学目的的人体实验。
4.坚持知情同意原则有判断能力的同意,有同意的自愿性,对特殊人执行特殊同意。
六.谈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七.谈谈医学生如何迎接医学模式转变的挑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是多层次的连续体,它要求我们医学生在以后的诊疗工作中既要关注病人的生理更要考虑的病人的心理,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医疗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不仅要帮助病人治愈身体的创伤还要努力延长器寿命并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医学生要学的不仅是单方面的医术还有为人之道,为医之道,综合病人的种种以及社会做出最优质的诊疗服务,真正配得上仁爱,仁术,仁医。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四
a、使临床诊断质量不断提高。
b、使医学目的及其道德本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实现。
c、使临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d、对医疗人员的医德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e、使医务人员必须面对许多新的医德问题。
2、下列表述最能全面反映伦理学概念内涵的是。
a、研究职业道德现象的科学。
b、研究政治道德现象的科学。
c、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d、研究婚姻家庭道德现象的科学。
e、研究社会公德的科学。
3、下列关于医学模式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近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
c、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本质上反映了医学道德的进步。
d、生物医学模式对人类健康、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没有对医学起推动作用。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医德意识现象。
a、医德观念。
b、医德情感。
c、医德信念。
d、医德意志。
e、医德评价。
5、医德实践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医德评价。
b、医德规范体系。
c、医德教育。
d、医德修养。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
a、有阶级性。
b、有历史性。
c、影响卫生资源的分配。
d、只偏重于人口的数量。
e、不能把人的自然素质同生命存在的价值相统一。
7、义务论的局限性表现不包括。
a、忽视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b、忽视了对病人应尽义务与对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统一。
c、忽视了医患义务的双向性。
d、忽视了公正,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
e、以上都不是。
8、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允许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符合。
a、行善原则。
b、不伤害原则。
c、公正原则。
d、尊重原则。
e、自主原则。
9、医患关系要做到真诚相处,最主要的是。
a、关系和谐。
b、尽职尽责。
c、平等相待。
d、互相尊重。
e、互相信任。
10、体现医患之间契约关系的有下列做法,但不包括。
a、患者挂号看病。
b、医生向患者作出应有承诺。
c、先收费用然后给予检查处理。
d、先签写手术协议然后实施手术。
e、患者被迫送红包时保证不给医生宣扬。
11、医患关系出现物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
a、医生对物理、化学等检测诊断手段的依赖性。
b、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医生日益专科化。
c、医患双方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
d、医生降低了对患者的重视。
e、医患交流中出现了屏障。
a、努力使病人受益。
b、努力预防和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
c、对利害得失全面权衡。
d、造成有益伤害时主动积极赔偿。
e、关心病人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
a、努力使患者受益。
b、关于患者的客观利益和主观利益。
c、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d、努力预防或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
e、把患者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a、公正原则。
b、有利原则。
c、不伤害原则。
d、生命价值原则。
e、尊重原则。
15、从总的方面来说,患者享有的保密权有两大内容。
a、为自己保密和向自己保密。
b、疾病情况和治疗决策。
c、躯体缺陷和心理活动。
d、个人隐私和家庭隐私。
e、不良诊断和不良预后。
16、下面关于医务人员泄露医疗秘密,将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表述,不包括。
a、会引起社会某些人对患者的歧视。
b、会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恐惧感。
c、会引起医患矛盾、家庭纠纷。
d、会造成思者沉重心理负担,甚至引发自杀的严重后果。
e、会酿成医疗差错事故。
17、对医师有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正确理解是。
a、医师的个人利益都是天然合理的。
b、医师的正当利益都应得到实现。
c、医师的正当利益能够得医德的支持。
d、医师的正当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患者利益。
e、医师的个人利益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
18、关于临床科研实施中的`道德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临床科研设计要建立在坚实的业务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
b、要坚持科学的方法为指导,使之具有严格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c、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切实完成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e、有些科研课题的设计可以缺少对照组,可以不必遵循随机的原则。
a、任何一种疾病都可找到形态的或化学的改变。
b、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疾病和健康。
c、不仅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关心病人的心理。
d、实现了对病人的尊重。
e、对健康、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
19、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
20、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
21、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点是。
a、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b、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d、一视同仁,平等待人。
e、不伤害,有利,公正,自主。
23、我国医学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a、该医生未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自行切除患者右侧乳房,损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b、该医生为了防止右侧乳房癌变,切除右侧乳房的做法是正确的。
d、患者及其家属的赔偿要求是无理的。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b2、c3、d4、e5、b6、e7、d。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五
既然存在着上述问题或者缺陷,是不是传播(学)研究“亚洲中心论”就没有什么出路了呢?其实不然,一直以来,美式技术-控制-效果研究范式(这种范式被当作欧洲中心的)占据传播学研究主导地位,但是其理论潜力受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在美国传播学研究是个正在“凋零”的领域。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想像亚洲(实际并非亚洲独有,也没有这样一个同质化的亚洲),因为近30年来,亚洲的一些本土思想和文化传统被作为西方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解毒剂或者中和剂而寄予了厚望,许多研究者希望在亚洲能够寻找到带来新灵感的思想资源,亚洲传播研究或者“亚洲中心论”背后实质的内涵就是传播伦理学,是源于一种求知创新的热望,只不过这种传播学发展的新方向借由“亚洲”的名义得到了彰显(或者是亚洲的本土文化传统为传播学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虽然传播伦理并非专属亚洲传统,却是在亚洲的各种主要思想传统中表现的最突出;也恰恰在东西方的二元对比和历史性关系中亚洲的道德性等到了强调,亚洲的一些传播理念、方式和风格看来能够有效的弥补西方过分强调线性传播效果的不足。
现在来看,miike提出(2002)关系/联系、循环、和谐、互惠性、他人导向性五大主题,并由此衍发的五大亚洲传播理念无一不是从伦理角度来考虑传播的问题。比如miike(2004)指出通过感觉加以体验、能够察觉和体会到别人的喜怒哀乐是亚洲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评价。这种同情式的传播是在充分意识到万物的联系基础上,对他者的认可和接纳,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陈国明就明确的指出亚洲的传播行为强调三种道德特性:互依、尊重和诚实。(chen&starosta,2003)陈国明还提出了一种“和谐传播理论”。(chen,2001/2004)这里的和谐并非手段而是一种传播的目标,它表现了一种道德追求,能激发人们与他者进行合作的责任感;这不是凭借传播者的策略性语言,而是依靠对他人真心诚意的关切之情来实现的。
总而言之,亚洲的一些思想传统和传播特色确实能够为传播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甚至是主要的理论资源。但我们也许可以考虑放下“亚洲中心”或者“亚洲主义”这样过于沉重和含混的概念,通过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大胆创新,把亚洲的各种语言、宗教、智慧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扬光大。
首先,应该通过对传播思想的重新追溯,结合亚洲一些重要的思想传统,全面探索传播的意义,尽力丰富“传播”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必须搞清楚传播现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可能性,我们才可能调动一切的思想资源为深入发展传播学服务,包括亚洲的或者欧洲的,历史的或者现代的。
其次,传播伦理学既是传统传播学的深入发展,又是一次革新意义的范式转换,应该有观念、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全面改观,我们确实应该考虑miike()对欧洲中心式“理论建设”和知识基础提出彻底的质疑,全面思考创建新的“游戏规则”和对话原则。那么,亚洲的思维方式、一些原来处于边缘的文化思想和传播理论和一些来自它学科的知识将为我们提供帮助。
最后,把注意力投向与传播相关的现实和问题,让问题牵引研究的视线和注意力,这是建构新的理论架构的重要的动力源。亚洲还有许多处于各种文化交汇的混杂地区都会成为很好“样本”和“媒介”,为理论转变提供足够新鲜的灵感、素材和舞台,当然这些研究不惟实证,方法总是多元的,特别在面对混杂的现实问题,方法是综合甚至的对照式,需要足够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注释]。
[1]比如miike、chen,g.m.、dissanayake、ishii、asante等人在理论思考和方法设计上作过初步的努力和贡献。
[2]一般来说,启蒙思想往往和理性(功能角色观)、个人自由、民主和科技进步等观念联系在一起,这里面自然蕴涵着对人性的基本界定,这种界定又往往被用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的人性状态。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六
1月15日,通州潞河医院一女急救医生接到指派,到一病人家中进行急救,经急救治疗后,患者呼吸恢复正常。为将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医生建议家属再另外找人将患者抬下楼,此期间病人又开始呕吐,使得该建议非但没能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反而遭到患者家属的谩骂、侮辱,并大打出手,后经其他人制止才作罢。
病人未能转入住院部患者家属殴打查房医生。
2月16日,上海龙华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被病人家属打伤,原因是住院部病房无床位,该病人被收治急诊。当天早晨医生查房时,患者的一名家属突然冲上前,对医生的面部和头部出手。随后,几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上前劝阻,将打人者拉开。目击者称,在被打过程中,“医生没还口,也没还手”。
馆陶女医生坠楼身亡生前曾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
4月29日晚,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在医院输液时感到不适,经抢救无效死亡。患儿父母及亲属认为患者死亡系医疗事故,遂到病房楼三楼医生办公室找主治医生王萍并在其办公室对王萍进行辱骂殴打。为防止进一步冲突,医院工作人员与另外一部分家属在医生办公室隔断外间及门口处交涉解释,此时王萍在隔断里间。21时35分左右,王萍用床单系住暖气管,从窗户离开房间,不料失手坠楼,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5月1日2时18分死亡。
家长因女儿高烧心急打医生致脑震荡。
5月15日凌晨,沈阳儿童医院急诊室发生一起医生被殴事件。一患儿父亲因为太过心疼高烧不退的孩子,动手殴打了医生。事发时,被打医生刚刚救治了施暴者的孩子。医院的监控录像记录了当时情形。被打医生被诊断为脑震荡。
患儿家长嫌接诊太慢抡拳暴揍医生。
5月21日晚9时许,青岛市民王先生带着女儿到妇女儿童医院看病,因为觉得急诊科值班医生惠大夫没有及时为因发烧而浑身抽搐的女儿做出诊治,和他发生口角后挥拳相向,当场将其打倒在地,惠大夫的耳后、脖子和脸颊,都肿起了一大块。110民警到场后,将王先生带走调查。
桂林医生接连被打急诊室暴力盼“急诊”
5月20日凌晨,一名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值班李医生为老人开药输液。老人输液10多分钟后出现不适症状,李医生随即将老人送到抢救室急救。经急救,老人并无大碍,但家属却非常激动,认为李医生用错药,将李医生一脚踹翻在地。
6月1日凌晨1点多,一名捂着头的男青年在朋友搀扶下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当时值夜班的刘医生正在给一名膝部受伤的孩子进行处置,他见男青年伤口已经停止流血并有结痂,不是危重病号,就交代护士先对其进行常规处理,自己则返回处置室继续为孩子治疗,却不料处置室的门随后被受伤男青年及同伴踹开,一记重拳正打中刘医生面部。经检查,刘医生鼻骨骨折、移位,流血约为100毫升。
正当我们还没从2013年的医疗事故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一场痛彻心扉的医疗事故致死案又在我们的创伤上添了一道划痕。
齐齐哈尔医生遇袭面部粉碎性骨折嫌犯系高中生。
2月1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诊室被高中生齐某某用钝器猛击头部致死。这是继温岭杀医案、北京同仁堂医院医生被砍案后,又一起发生在耳鼻喉科的恶性伤医案。这位医生自从业以来,没有患者对其医德医风问题的投诉。经调阅相关病历调查,未发现孙东涛对齐某某的诊疗过程存在不当之处。
近几年,许多医生已经不堪忍受这些屡禁不止的医疗纠纷的压力,纷纷放弃从医。医生是个治病救人的行业,然而现在我们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来拯救他人的生命。谁会愿意在一个无法保证生命安全的岗位上工作呢?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全国的医者都会怀着不安的心工作,人心不稳,工作又怎能一帆风顺?于是,就造成了连锁反应。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生的失职造成的。有些医生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给病人开出价值不菲的医疗单。更有甚者,天津多家医院抢夺婴儿的“第一口奶”,奶企以向医院人员贿赂的方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百密总有一疏,医生本来就是一个与死神打交道的职业。医生的一个偶然的失误,就有可能涉及一条生命。2013年8月31日早上,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河南商丘65岁患者王化礼,在换输第三瓶药物时突然发病不幸离世。家属发现挂在王身上的输液药瓶上,标注的是另一个患者的名字。事发后科室护士长及死者主治医生在太平间确认药瓶,承认错用药物。
其实,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因此,做为一位白衣天使,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应该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去为病人服务。国家的政策没有对医生实施高强度的保护,那么,医生就应该自己保护自己,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七
摘要:道德哲学家都试图把自己对道德语言释义模式强加于非自然主义或情感主义。而不是靠对道德语言的经验观察来分析理解他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义’一词,可以这样来下定义:一个字的含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制定一种对语言的一切用法都具有共性的语言标准。
关键词:未决问题论证;情感主义;非认知主义。
在漫长的伦理学发展史上,规范伦理学一直占据着主导或统治地位,它是研究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或行为的应然性的理性反思活动,它试图回答究竟什么东西使得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道德的行为或规则,它努力发现在各种道德行为和规则背后的根本的或者最高的原则,它企图找出隐含在各种行为背后的共同的道德属性。总之,规范伦理学试图从理论上回答我们道德上究竟应当怎样生活的问题。但当代西方伦理学家们大都对传统的实践伦理学家们的工作不以为然,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未加分析和未加澄清的概念之上的。
当代伦理学家盖伯特指出:“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缺乏对伦理学概念的和认识论的问题的探索。这些问题是人们在考究道德论辩和探索应用正当或不正当的规范理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概念问题因道德术语和主张而生,认识论问题源于道德确证的可能和特性。”{1}他还认为:“元伦理学可以界定为对于抽离了具体内容的道德规则,道德标准,道德评价之本性证明,合理性,真理的条件和性质的哲学研究。它将道德或道德原则作为其研究对象。”{2}让伦理学研究做出这种从“实质”到“形式”的转向的第一人是g。e摩尔。
19,g。e摩尔(g。e。moore,1873―1958)《伦理学原理》一书的发表,是一件“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事件”{3},它“标志着20世纪伦理学革命的开端”{4}。
摩尔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早先关于伦理学问题的着作中的大部分观点是极其混乱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在理解伦理学问题之前就尝试对伦理学问题作出回答。于是,对某一具体的说谎行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有人认为这一说谎行为是善的,有人则不这么认为。所以,摩尔认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善”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获得了决定伦理学判断真假的证据,就能解决伦理学中的争论,判断谁是谁非。
《伦理学原理》中的核心部分是“未决问题论证”,摩尔试图通过它来证明“善”是一种单纯的,不可定义的,非自然的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摩尔的论述只涉及到“善”(好的)一词的意义,并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但他并未强调我们不可能对那些实际好的东西进行描述。摩尔自己就认为“房事的快乐是善的”{5}。但“房事的快乐”“快乐”并不就等于“善”的定义。
摩尔的论证有诸多问题,{6}但对他的最直接的批评就是:有人提出了对“善”的定义。如情感主义,规定主义,准实在论等等。
第一个提出完整理论反对摩尔对“善”的不可定义的说法的大概就是文学评论家的c。k奥格登和i。a理查兹。奥格登和理查兹写道:“‘善’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分析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伦理学的主题,我们认为,‘善’的这一独特的伦理用法是一种纯情感的用法。{7}”他们在1923年首次发表的《意义的意义》(themeaningofthemeaning)这本着作中,基于他们对于语言的研究,认为用来表达我们思想的符号既可以表达词的原义,又表达情感。他们认为,科学的表达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普通表达是象征地使用语言,以便传达周围事物的信息。在这种语言的使用里,有一参照符号即我们所涉及到实物。例如我说“长江大桥长x米”,那么我便是在进行某种表达,即在用符号来记录或传达一个参照符号,并且我使用的说明符号在理论方面应该是可以检验的。然而,在情感语言里,我们并不是在力图传达自己的主张,而仅仅是表达或试图激起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这两位作者认为,由于没有注意到语言可能经常从情感上运用,而不是象征地运用,所以哲学家已经被引入歧途,他们尝试去发现如“美”“善”这些词所涉及的某些事物,而不是去发现明显地符合这种准则的事物。所以,他们不再讨论作为唯一的,模糊的,不可分析的,非自然的“善”一词的含义。奥格登与理查兹认为,在具体运用方面,由于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通常是混在一块儿的,因而区分两者便显得困难。但他们坚持区分两者是一种趋势,会便于更加清晰地使用和理解我们的语言。
在从奥格登和理查兹到a。j艾耶尔期间的哲学家一直都在致力将这两种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细致化。如布雷斯维特(braithwhite),w。h。f巴恩斯。后者认为,一个社会中关于价值判断的争论产生于对同一问题持两种不同观点的矛盾。这种争论不可能通过推理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改变对方的态度来解决。
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维也纳学派即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艾耶尔,史蒂文森,它们继续发展了伦理学情感主义理论。按逻辑实证主义,一切有意义的命题,或者一切有可能证明或者证实的命题,要么是经验的命题,要么是分析的命题。艾耶尔,逻辑实证主义的.领军人物,也是伦理学情感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试图证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即所有的综合命题都是经验命题,并且一个命题的意义,是其自身证明的方式。即陈述一个经验命题意味着陈述用来确定命题正确与否的观察。那么这个观点所面临的难题是:伦理学命题似乎是综合命题,但伦理学话语经验上有无法证实。伦理学判断中“道德的”“善”或“错误的”之类的谓词所断定的属性并不存在与对象之中,其意义也不包括在主词的意义当中。那么如何解释看似综合命题的规范性的伦理学命题经经验上无法证实呢?艾耶尔对伦理学话语考察后的结论是:伦理学命题根本就不是有事实意义的命题,伦理学语言的目的只是用来表达或者激起情感。摩尔认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单纯的,不可还原的,非自然的属性,艾耶尔也认为伦理学判断里根本没有有意义的概念。
有许多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批评并不关心对情感注意的修正,他们只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如果情感注意理论被广泛接受,那它将有损于社会,它会损害我们对文化的传统道德原则的信心。“人们或许会认识到一种断定所有的道德判断仅是没有意义的情感的表达的理论会加剧人们传统文化价值观点崩溃,但在此,正确评价任何哲学理论对(非哲学家)普通大众的实践影响是困难的。并且,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最具有创造力的进步都被许多危及人生存的社会传统价值所拒斥。”{10}无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我想艾耶尔的意图是正确的,即更清楚地表明什么伦理争论的本质。
只是,艾耶尔的情感主义除了对之一些不“专业”的反驳之外,还面临这样一些问题:(1)怎么样避免道德上的对错完全依赖于大脑状态的问题!如果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完全依赖于我们大脑的主观状态。因此,如果我们的情感变了,这是否意味着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也因此改变了。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吃香菜,但我现在喜欢吃了。这是对香菜的情感的变化,以前不爱吃香菜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我以前觉得说谎(杀人)是正确的,但现在认为说谎(杀人)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一定会觉得以前的道德判断是错误的,而不单单是一种情感的变化。(2)怎样解决人们之间的道德分歧!持同一种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可以产生真实的道德分歧,但这种分歧只不过是事关事实问题的分歧,人们可以用论证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然而在采用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当涉及到纯价值问题时,只能求助于谩骂!“费雷格―吉奇”问题,界定道德情感的问题,等等。
继艾耶尔《语言、真理和逻辑》一书,史蒂文森于1945年发表的《伦理学与语言》,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详尽,最精确的情感伦理学理论的代表作”{11}。史蒂文森十分乐意承认他的观点继承了艾耶尔的情感理论。他的工作也更多的是为艾耶尔的观点进行辩护而不是中伤和诋毁。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三个不同于艾耶尔的观点:
(2)史蒂文森关于道德问题的论证,会引起观点和态度上的分歧,但这不会使道德问题成为伪问题。语言的两种主要用途――描述性和动态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是关于信念的争论,这种争论关心“如何真实地描述和解释问题”,另一种争论是关于态度的争论。这种争论则关心“如何赞成或反对,以及如何通过努力逐渐形成态度”。根据史蒂文森的观点,道德争论表现为态度的争论。史蒂文森认为态度的争论则可能是有信念的分歧所引起的,所以必须解决信念的分歧来消除态度的争论。由于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这种联系,我们就有可能解决“纯价值问题”的争论。
(3)艾耶尔认为规范的道德判断“既不可能是真的,也不可能是假的”,这是因为他没有看到道德判断的描述意义。史蒂文森声称“更加准确和清楚的说法是,一个道德判断可能是真的或假的。”{15}史蒂文森发现,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的人们进行道德争论,只需诉诸道德判断的描述性成分,就能够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可是“一个祈使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与一个描述性语句和其证明理由之间的关系,两者是不同的。后者是一种逻辑关系,前者是一种心理关系”。{16}正因为一个道德判断与其证明理由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所以“任何讲话者对能够改变态度的任何事实的任何陈述,都可用来作为支持或反对一个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17}所以,对同一事实陈述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即态度――没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之间,道德争论是不可能的。但“假如人们关于x抱有共同的信念,他们是否对x持相同的态度呢?”如果答案是可定的,我们就很有希望取得道德问题争端的统一吗?但即使对任一事实陈述都具有相同的心理反应,相同态度,是否还是有一些态度上的分歧并不是有信念的不同造成的?换句话说,具有共同价值标准的人,对于相同的道德问题是否仍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都是史蒂文森没有回答的问题。
“史蒂文森最大的贡献,也许莫过于他说明了规范伦理学判断包含着描述性和情感性两方面”,{18}“善”除含有一种表示说话者赞同和容易博得听者赞同态度的情感意义之外。“这是善的”,这句话还含有这个东西具有性质(或关系)x,y,z。。。。。。意思。并且史蒂文森发现了“善”一种他称之为的“引导性定义”,即我们在情感词的意义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条件下改变其描述意义。我们可以引用黑尔对这个同样发现的话:
对经史蒂文森修缮过的情感主义理论的批评依然是很多的:
首先,对信念与态度的区分,是史蒂文森分析的基础。但有人就指出史蒂文森的划分与实际不符:他们认为“史蒂文森没有认识到信仰的统一或者对实际问题的看法,正像依靠道德的统一一样,也要依靠态度的统一,至少信念的统一是首先没有争论的双方一直接受逻辑一致性的原则。接受这样的一个原则就叫做‘认识的态度’,因为它不是从逻辑原则得出的,正如道德判断的证明理由一样,任何支持这种‘认识态度’的理由与‘认识态度’本身的关系,是心理关系而不是逻辑的关系。”换言之,按逻辑做出的决定,其本身不是一种逻辑必然性的决定。
r。m黑尔在《道德语言》中一书中,主张“规定性”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征。而反对将“赞成态度”作为道德陈述的基本特性。并且黑尔将“告诉某人某事”与“使某人做某事”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过程,前一种是命令,是道德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具有宣传性,含有“说服”的意思。简而言之,黑尔认为道德判断更像是一种命令,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
参考文献:
[1]路德?宾克莱,二十世纪。伦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8)。
[2]史蒂文森,伦理学和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
[3]孙伟平,伦理学之后。江西教育出版社,(5)。
[4]陈真,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八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他们肩负着拯救生命、减轻病痛的使命。然而,在日常的实践中,医生常常面临伦理道德的挑战。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医学行业的学生,我深知伦理医学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感悟到了伦理医学的隐含价值,并形成了对其核心原则的深刻理解。
首先,伦理医学的核心在于尊重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在实践中,有时我们会面临一些棘手的情况,例如当患者拒绝接受某些治疗或手术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不能违背患者的意愿,他们应该以患者的福祉为出发点,尊重患者对自己身体的权力。同时,医生应该提供充分的信息,让患者有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尊重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不仅是医学道德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
其次,伦理医学强调公正和平等。在医疗实践中,公正和平等意味着医生不能根据种族、性别、财富等因素来对待患者。每个患者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并享有同样的医疗服务和资源。在实践中,以治疗费用为例,医生不能因为某个患者的经济状况较差,从而提供低质量的医疗服务或拒绝治疗。相反,医生应该站在公正和平等的立场上,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出公正和平等的精神。
第三,伦理医学强调责任和谦逊。作为医生,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并尽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性。面对复杂的医疗情况,我们可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其他医学专家咨询,相互合作来制定治疗方案。谦逊是医生的美德,只有谦逊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四,伦理医学意识的培养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伦理医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医学生应该通过深入学习伦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自己的伦理医学意识。作为医学生,我们应该不断磨砺自己的道德观念,清晰并把握基本的道德价值。只有具备广泛的伦理医学知识和敏感的道德意识,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伦理挑战。
最后,伦理医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医生个体需要具备伦理医学意识,也需要医疗机构和整个医疗系统共同推进伦理医学的发展。在医疗机构中,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伦理医学机制,减少医患纠纷和道德矛盾的发生。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伦理医学的重视和倡导,促使医疗系统更加公正、透明和人性化。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伦理医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伦理医学是医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伦理医学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自己进入医学行业的基本准则。尊重人的尊严和自主权、坚持公正和平等、担负责任和保持谦逊,以及不断提升伦理医学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在未来的医学生涯中,我可以秉持这些伦理医学原则,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十九
【1】道德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人类与各方面之间的利害选择,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现象、关系现象、意识现象的总和。构成要素为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
【3】医德(medicalmorality)是指医学实践或医学领域中特殊的道德。她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是医者以善恶为尺度,认识和调节医方与患方,医方与医方,医方与社会和生态之间利益关系的所有医德活动现象、医德关系现象、医德意识现象的总和。
【4】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6】结合医学伦理素质与临床决策的关系,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医学伦理学在现实中,医学决策不仅需要专业,还是极其复杂的思想、法律、伦理等人文或文化的决策。医学本性和现代服务特点都决定了医学伦理素质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而医学伦理素质又并非医学人才生而固有的,仅靠经验积累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在养成医学伦理素质的过程中,学习医学伦理学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章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3】各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文献是什么?
中国古代医德思想:
(1)萌芽期一些先进者试图用自然的方式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神农尝百草。
(3)发展时期此时医生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医学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隋唐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
(4)相对完善时期医学科技进步,同时在医药实践中丰富了医德思想。
明陈实功“医家五戒十要”中国近代医德思想。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特征,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
分三个阶段,建国后至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
第一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体现和发展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德思想。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收到了玷污第三阶段:医学伦理学得以复兴和发展。
国外古代医德思想古代东方。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内含医德规范古代西方古罗马。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德思想深刻丰富:强调尊重老师同行和医学传承。
强调为病人谋利益。
强调医生的品行修养。
国外近代医德思想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的核心2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国外现代医德思想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2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4】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的主要标志(不明确)1946《纽伦堡法典》为人体实验制定了基本准则1948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蓝本,颁布《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是全世界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1964《赫尔辛基宣言》强调了人体实验的知情同意。
人的生命论(生命理论)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
quality是主张以人的体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存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强调人的生命存在质量,从而给出相应对策的生命理论。生命价值论theoryoflive-value是主张以个人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及自我的意义大小为标准确认其质量以及神圣性,从而作出相应选择的生命理论。
主张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追求最大多数的人最大幸福就是善,因此应以行为的效用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医学公正论justice强调健康公益,主张合理的兼顾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多元主体的健康利益、坚持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正义性,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医学伦理学理论。
医者义务论deontology是以一定医德规范的形式向医者提出职业伦理要求并约束其行为的理论。医者美德论virtue医者美德论是指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医学品德或品格,医德高尚的医者及其医德素质是什么样的,如何养成与提升等问题的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仁慈,忠诚,严谨,公正。
病人权利论right在医学活动特别是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有权要求医方珍视自己的生命及其价值和质量,同情和关注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医学伦理学理论。
第四章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
【5】欧美生命伦理原则尊重(自主)原则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隐私权、自主权及处理好相关的一些特殊问题。不伤害原则医务人员的整个医疗行为中,无论动机还是效果都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3有利(行善)原则把有利病人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切实为其谋利益。4公正原则是形式公正和内容公正的有机统一,在基本医疗保健需求上保证公正的绝对性,人人同样享有。
【5】欧美四生命伦理原则的冲突。
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需要权衡对病人行善和不伤害病人之间的取舍。有利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合乎科学的选择与病人的自主决定相对立。公正原则与其他三个原则的冲突表现为:依据其他三项原则对某个病人进行积极救治的时候可能会损害他人及社会健康权益甚至威胁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要把有利原则放在优先地位考虑,其次是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但是,基本的原则应用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具体临床问题进行慎重选择。
第五章医德基本范畴。
【1】医德范畴与医德原则、医德准则有何区别?如何看待医德范畴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1】萨斯-荷伦德模式。
将医患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型。
病人能够主动与医生合作,主动参与诊断治疗,提供各种情况。【2】医患关系现状。
首先、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要彰显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卫生立法和执法建设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重申医学目的,培育医患共情。重铸职业诚信,强化互信纽带。强调爱岗敬业,提升医者美德。强调团结合作,坚持共同提高。
【2】我国公共卫生伦理准则1效用准则。
要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回报公正。3尊重准则4互助准则。
第八章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条件,正确对待病人的拒绝,拒绝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4】手术诊治伦理手术前的伦理要求:确定手术治疗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保证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做好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伦理要求:严密观察,处理得当;认真操作,一丝不苟;互相支持,团结协作。3手术后的伦理要求: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努力解除病人的不适。
【6】心理诊治的伦理要求保密尊重专业真诚。
【10】麻醉科伦理要求。
3术后伦理要求: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帮助病人术后恢复;关怀体贴,心理疏导。
第九章临床典型问题伦理。
【1】准医师的伦理角色定位1学生角色医师助手的角色。
【4】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尊重有利公正诚信文明。
第十章生殖伦理。
【2】消极优生和积极优生的伦理问题。
其次,咨询医生与求询者的价值观平衡。
最后,保密与讲真话的平衡2产前诊断问题:首先,产前诊断后优生决策如何做出。
其次,产前诊断能否进行性别鉴别。
积极优生的问题:首先,积极优生是否可能。
其次,积极优生是否应该。
第十一章器官移植伦理。
【1】器官移植的概念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功能不可逆丧失的另一个人体内,使其重新拥有相应器官的手术治疗。
自体移植:器官供体受体是同一人。
同质移植:供受双方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同卵双生)。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第十二章死亡伦理。
【2】主动安乐死主动结束生命或加速死亡。
被动安乐死是撤下生命支持,听任死亡自愿安乐死。
【4】我国安乐死现况,目前义务人员应如何对待安乐死。
【4】伦理委员会的权限、职能及其伦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5】动物实验有何伦理争议。
赞同动物实验的观点:动物实验不仅有益于人类,也惠及动物。尽管一些实验动物被牺牲,但是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的有利于更多的同类和其他动物。
反对动物实验的观点:1动物权利主义的观点:动物也是有生命的道德主体,人和动物有平等的权利。动物福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该尽量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反对和防止虐待动物,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二十
医学伦理是医学关注的重要部分,他们主要涉及道德和伦理的原则,这些原则包含患者的个人尊严、自主权、爱和责任等等。这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医疗工作者的角色和职责就是在患者的利益上做出最好的决策,同时也要遵循伦理和道德的要求。
第二段:医生应该权衡患者的意愿和医学实践。
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注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患者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拥有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当医生需要和患者的意愿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患者的生命质量为重,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从医疗实践来看,我们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同时也要遵循医学标准。这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削弱患者的个人自由,但需要权衡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维护患者的生命价值。
第三段: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每个人都拥有自主权,这也包括患者。患者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进行治疗,是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治疗还是选择放弃治疗。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出建议,但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患者。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让他们做出自己的决定,同时我们需要告诉他们他们的决定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第四段:医学伦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医学伦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希望自己和同事们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能够严格遵守医学伦理的原则。我们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同时,在解决患者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纵容偏见或歧视,始终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第五段:结论。
总之我们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别的医学原则以及医学伦理的指导。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之前,我们需要深思熟虑,权衡患者的利益,让患者在受到治疗和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遵守医学伦理的原则,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医源性损害。这样我们会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良好的口碑,并且为我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美誉度。这是任何医疗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素养。
医学伦理论文(优质21篇)篇二十一
第一讲(包括3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有关基本概念。
1、道德。
2、职业。
3、职业道德。
4、医学道德。
5、伦理。
第一节道德、职业、职业道德、医学道德。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道德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道德是以善恶评价方式在人类社会中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例如,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个简单的道理。
道德的构成:分为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实践。
道德的历史类型:有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道德。
二、职业:是人类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例如:工人,农民,医生,作家等等。
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或劳动中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四、医学道德(简称医德):是指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
医德的主体是医务人员,依照医学职业的分工,又可分为:医疗道德,护理道德,医技道德,药学道德,卫生检验道德,卫生管理道德等等。
我们常说的“医德”就指医疗卫生工作中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医乃仁术”意译:医者行事就是要对患者施以友爱、同情心。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就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第二节伦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理或规则。
二、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科学,是关于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故又称为“道德学”或“道德哲学”。伦理学可分为: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规范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属于应用、规范伦理学。
三、《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医疗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有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可增强医院的信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床医疗事故往往是责任事故多于技术事故。例如:
口腔拔错了牙(原因是牙序列左右搞错了)属于责任事故;
康复:因为诊断错误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为梨状肌受损,结果治疗方案就错了。老年病人多患有骨质疏松症,我们按摩力度掌握不当,就会引起患者骨折。
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职业医师必须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二者兼备才能认真做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疗工作。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良好的医德可调整、优化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患者在医院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患者康复出院,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就把这种精神文明作风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
第一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原则意义指标准或准则)。
1、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
防病治病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学精神。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患者,与健康人群,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等多重义务关系,承担起防病与治病的使命。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也是古今中外医家的共识。
2、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工作最普遍和最现实的要求)。
要求医务人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关注全体劳动人民利益,尊重人的生命,保障患者的权利,关爱人的身心健康。
3、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医德的最高境界)。
是对医务人员行为的最高要求,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患者利益,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恪尽职守,勇于奉献和牺牲。
第二节医学伦理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一)不伤害原则:是指在医疗诊治活动中不使患者身心受到损伤。
※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医疗伤害”在临床工作中是客观存在的,绝大多数医疗行为在客观上都会给患者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例如,药物治疗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变化。诊断治疗中检查、手术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者的身心疼痛。
医护人员应该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二)有利原则(香港称为“行善原则”,台湾称为“仁爱原则”)。
有利原则又称关爱原则,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把对患者健康有利放在第一位,并为患者谋利益的伦理原则。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医疗服务,做到使患者利益最大化,费用最少,疗效最好,伤害最小,痛苦最轻。
(三)尊重原则(又称“自主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医患交往中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尤其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是指某人被告知,而知道事实真相后,自愿同意或应允某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被”告知,即由医务人员主动进行告知,而不需要以患者询问为条件。
※临床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不注意执行“知情同意”,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尊重原则对医生的要求:
1、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2、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帮助患者辨明其自主决定是否正确。
3、要主动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四)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对于有同样医疗需要的人给予同样的待遇。即平等待患,一视同仁。
医学伦理学的公正原则,主要是指卫生资源分配上的公正和对待不同病患时的公平。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公正,卫生资源分配公正。
第三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规范:可分解为规则、范围。引义:行为标准和准则。
医学伦理学基本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它是依据一定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和原则,用以调整医疗人际关系,约束和控制医疗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其中第三条对医务人员道德行为作出了规定: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尊重病人,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谨言慎行,保守医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范畴:是反映事物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例如:
《经济学》:商品、货币、价值等概念。
《物理学》:力学、电学。
《化学》:化合、分解。中和等概念。
《医学伦理学基本范畴》:是在医疗道德实践中对医德行为、道德关系、道德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医学伦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一般包括: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保密,荣誉——幸福(功利)。
§3-1权利与义务。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医学伦理学范畴中权力有患者的权利,医务人员的权利两个方面。
患者的权利:是人患病期间应该享有的卫生服务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必须保障的利益。具体有:
1、基本医疗权(平等享受医疗的权利)。
医务人员应将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权放在第一位,不能以任何理由、借口否定、阻碍这种权利的实现。(医务人员不能拒绝患者求医要求,违背这一点,就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
2、知情同意权:(前面已讨论,此处从略)。
3、保护隐私权: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为个人隐私保密。
4、监督权:(监督医疗收费是否合理,个人医疗权是否得到实现。)。
5、病休权:患者生病期间可免除一些社会责任。
6、诉讼和赔偿权。
§3-1医生的权利与义务。
(一)医生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对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有:
2、干涉权:这是医护人员的特殊权利。例如:对传染病、精神病人可实行隔离治疗;对服药自杀拒绝抢救的病人,可采取强行治疗措施。
(二)医务人员的义务。
1、承担诊治的义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2、保守医密和患者个人隐私的义务。
3、宣讲医学知识的义务。
4、解除患者身心痛苦的义务。
5、承担医生应尽的社会责任的义务。
§3-2情感与良心。
(一)1、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工作、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和周围人群喜怒哀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体验。表现为爱恨亲疏。
(1)体验于外的表情是喜怒哀乐悲恐惊。(2)体验于内的感情表现为爱恨亲疏。
(3)体验与实践过程中的是情绪,如兴奋、颓废、激动、平静等。
2、医德情感:是根据医德行为准则和规范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爱、恨、信任、同情、痛苦等主观上的心理反应。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和患者关系中应该具有下列医德情感:(1)同情感(心):这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医德职业情感。表现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切为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
(2)责任感(心):是从同情感上升为职业的理性和义务,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挽救生命为己任。
(3)事业感(心):是从同情心、责任心上升的医德最高境界,表现为:医务人员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二)良心:是道德责任的自我意识,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对自己行为应负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医德良心的实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医德良心的作用:
1、行为之前:医务人员的选择作用、选择动机是不做违背医德良心之事。
2、行为之中:医德良心有监督调整作用。
3、行为之后:医德良心能对医务人员行为的后果、影响而作出正确评价。
医务人员在医德良心的作用下,自觉反省、校正自己的行为,改正缺点、错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3-3审慎与保密。
(一)审慎:即周密思考,谨慎行事。
医德的审慎:是指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谨、周密思考,认真谨慎的服务。
审慎既是医务人员内心信念和良心的表现,也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对社会履行道德义务的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的总体表现。
审慎的运用:
1、诊断医疗要审慎。
全身心投入工作,集中精力为患者的利益考虑,及时正确诊断,要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要避免因为疏忽大意引起的医疗差错、事故,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医疗语言要审慎:
由于医疗、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善于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要避免因为用语不慎造成对患者的伤害或不必要的误解。
(二)保密:保密就是保守秘密,不让秘密泄露出去。
医学伦理学的保密是指保守医疗秘密,主要是医务人员为患者保守其个人隐私和治疗方面的秘密。这是医学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也是医务人员为保障患者利益而必须承担的道德责任。
医德保密的主要内容:
1、为患者保密:保守患者的个人隐私或家庭秘密。例如:身体畸形(两性人),患者病史(艾滋病史)。
注意:为患者保密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对患者保密:当患有不良预后疾病患者,初诊时如实告知会对患者治疗不利。如癌症初诊确诊时可暂时不告诉患者本人真实诊断结果,但对其亲人家属一定要及时告知。这样可防止患者心理上一时难以承受,以免影响其正常治疗。
主题:《临床诊疗道德》。
临床诊疗道德: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执业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和作出诊疗决策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总和。
第一节临床诊疗道德的原则。
1、知情同意权;
2、患者自主权。
二、身心统一原则:指诊疗活动中,既要重视患者躯体疾病,又要理解、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以身心合一整体观点来诊疗疾病,要防止局部、片面的观点和做法。
三、最优化原则:指医疗整治方案选择时要做到:“疗效最佳、安全无害、痛苦最小、耗费最少”。最好性价比。
四、协同一致原则:指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各专业科室之间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做好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工作,努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第二节问诊道德要求。
§2-1问诊道德要求。
1、仪表端庄,态度认真。
2、说话文明,语言通俗。
3、耐心倾听,恰当引导。§2-2《临床治疗道德》。
《康复治疗道德》。
1、对患者理解、尊重,平等相待。
2、热情关爱患者,精心治疗。《口腔医师职业道德规范》。
1、尊重病人。
2、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3、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4、团结协作,互尊互学。
5、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6、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第三节。
执业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复习指南。
一、医疗人际关系——医患关系。
二、医疗实践活动中伦理道德。
三、医学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第四节。
医学道德评价和监督。
一、医德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卫生单位的执业行为和活动作出道德与不道德的判断。
二、医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一)医德评价的标准:
1、疗效标准;
2、科学标准;
3、社会标准。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
1、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2、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从医德要求出发,依据医学目的选择医学手段时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
(1)有效原则(2)最佳原则(3)一致原则(4)社会原则。
三、医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舆论。
2、传统习俗。
3、内心信念§4-2医德监督。
一、医德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去检查、评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卫生行为是否符合医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而督促其树立良好医德风尚的活动。
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约束和监督。在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中,医德监督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因素。
二、医德监督的方式。
1、舆论监督:直接、快捷、震慑力大、影响面广。
2、制度监督:依据医德原则和规范,建立健全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使医务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有据,奖罚分明。
3、社会监督(又称群众监督)。
4、自我监督:是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
三、医德监督的原则。
1、综合监督原则。
2、坚持标准原则。
3、民主监督原则。
4、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