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估支持。教学计划的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适用于不同教学环境和条件。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34305004。
4026063005。
选一题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数学问题。
一个娃娃12元,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
师: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式?
板书:123。
2、估算。
师:123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3、学生尝试计算。
师:123到底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4、汇报交流。
(1)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说想法。
(2)展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展示竖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5、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摆小棒、口算和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解: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先用3乘个位上的.2,等于6个1,把6写在个位上,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用3乘十位上的1,是30,也就是把成捆的小棒合起来,最后再算30+6=36。
师指着竖式:这个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列竖式时一般我们不这样写。
师板书简化竖式,并让学生说怎么算的。
师: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指生说,同位互说。
6、师完善板书。(横式的得数、单位名称和答案。)。
7、练习:用竖式计算。
214323。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213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132和我们前面学过的123有什么不同?
师:这样的题会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为什么4写在百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指生说,同位互说。
2、练习:32424312。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2133112432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22144223。
3422。
954488446。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错的原因。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二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200×3=20xx×3=。
12×4=120×4=340×2=。
2.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
1.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
2.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xx×4和8×420吗?
末尾有0的乘法。
20×3=200×3=20xx×3=2500×3=。
12×4=120×4=340×2=。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24×10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123×3。
生:有。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14×3=42(本)42×4=168(本)。
生4:……。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五
这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本课时是笔算乘法的起始课———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计算乘法,最后介绍笔算乘法的方法。因此,理解乘法意义、掌握表内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笔算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上、方法上的基础,同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提供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
1.经历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竖式学习必要性。
2.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呈现两组题目:“同学们,你会算吗?”
(1)8+16=(2)45-9=
177+64= 305-87=
学生可以口算或笔算。从而明确加、减发笔算的三要素: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围绕这三方面进入新课教学。
二、建构方法
(一)体会笔算必要性
“聪聪、芳芳、玲玲各有12颗珠子,他们一共有多少颗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板书:12×3)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怎么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指算式)(讲完再贴:多位数乘一位数)
“那么,12×3你会怎样算呢?”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根据乘法意义变乘为加算出得数,
※根据情境图数出结果,我利用图形的直观将数数的过程整理出口算算式。(ppt)
这时,学生根据刚才汇报的算法,联系加、减法可以笔算,推测乘法也可以笔算。(板书:笔算)我对学生大胆地猜测加以鼓励,并提出:如果可以笔算,我们就从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三方面来研究吧。
(二)探究笔算方法
1、多种算法、引发矛盾
我借助口算算式提出疑问:“同学们,根据口算的过程你能写出心目中的乘法竖式吗?”我放手让学生带着思考,自己尝试写出乘法竖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这些笔算中,哪些是合理的呢?”
2、比较算法,分析矛盾:
(1)竖式写法
观察竖式,因数位置的写对了吗?学生会借助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快发现这个竖式末位没有对齐。“棒极了!孩子们,写乘法竖式时因数的末位要对齐。”
(2)笔算顺序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前2个竖式,其中的6、30、36,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会结合口算算式说理,是用3分别去乘12个位的2和十位的1,再把积合起来。考虑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从个位乘起的优越性体现不明显,本节课允许学生从个位或十位乘起,把从个位乘起的算法留到笔算进位乘法时再解决。
接着,我针对这个竖式提出质疑:“有的同学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乘法是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3)结果定位
“那么,这道竖式结果也是36,怎么算的呢?”我充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笔算过程,结合学生的说理先动态演示,30的零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在十位上写3,合起来就是36。然后我在黑板上完整地示范笔算过程。
(三)优化笔算方法
为了进一步巩固乘法的笔算方法,我出示两道对应的.练习:
4 1 2 3
× 2 × 3
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算得这样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用这种方法算得又快又准,我喜欢这种简单方法。”真的吗?我们用这种简洁的笔算方法尝试再算两道题。并且边算边说出笔算过程:
2 1 1 1
× 2 × 5
三、巩固应用
(一)基础练习
(1)出示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第75页第2题的三小题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算法,形成计算技能。】
(二)综合练习
出示课本第75页第1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个部分,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六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计算方面学习的重要转折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献爱心活动为研究题材,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老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老师有意识提问:你想怎样学习新知识?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渗透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通过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多种方式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3种情况,情况一:28×6×2;情况二:28×4×3;情况三:28×10+28×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3、注重沟通,理解算理。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两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但着重让学生明确第二次计算的书写,第三部分,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竖式计算的算理与学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师要注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叙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要求学生根据对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就行了,教师简要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有效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组安排的4题不同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独立的计算过程,第1题明确得数数字相同意义却是不同的,3、4两题的计算都有向前一位进位的问题,拓展了例题的教学。
第2题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解决问题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4题是开放性练习,也是提高了计算难度,有基础练习、有提高性的进位练习,自己出题时还有可能两次相乘都有进位。
练习中的习题从不进位到进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序方法都是一样的,进位的问题也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学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问题,但会感觉有点困难。当然,计算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必须要相当的练习量。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八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20×7=9×400=700×8=。
500×3=6×60=5×600=。
问题: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问题:
1.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2.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3.为什么用乘法来解决呢?
4.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问题: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还可以怎样想?
3.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4.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寻找共性,加深理解。
12×4=4821×8=8423×2=46。
问题:1.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2.这两道题又该怎样算呢?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59第6题。
问题:(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管乐团有男生32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
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1)谁来读一读这道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你是怎样理解的?
(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5)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第5题。
第59页练习十二,第7题、第9题。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不进位)。
12×3=36。
12+12+12=3610×3=30。
2×3=6。
30+6=。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九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十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3、师: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学生回答,并评判每种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尝试笔算24×12。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尝试解决问题: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特别乘得的积的第二行个位空位的道理。)。
2424。
×12×12。
4、小结笔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1)计算方法是什么?(拆数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5、试一试:。
32×1241×2113×31。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3)师强调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方法,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3、计算:p6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4、应用:p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4×10=24024。
24×2=48×12。
240+48=288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288。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47×20=。
42×19≈58×41≈。
2、笔算。
43×26=12×34=。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4、怎样计算145×12:
(一)、估算。
师:你们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
(二)、笔算。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
知识运用。
1.做一做。
134。
第二部分积。
该怎样写?
×12。
2.做一做。
176。
×47425237。
3.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34134。
×16×16。
十位上的1和4相乘,所得的积要对准十位。
4、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
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129元∕套。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五、作业:
(1)数学书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1、2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收南瓜。(练习十六第2题。)。
(1)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2)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3)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
(4)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
(5)奖励优胜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2)指名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3)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
(4)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组织交流。
2、游戏:蜜蜂采花蜜。(练习十六第6题)。
(1)师讲述蜜蜂采花蜜的故事。
(2)6只小蜜蜂上台采蜜,余生在草稿纸上计算。
(3)比一比哪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对?
(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最优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三上(模板14篇)篇十四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习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23×2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2、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3、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