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锐利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精彩的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课堂上,学生将查阅的资料分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再根据学生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3]布鲁姆.《为改善学习而评价》。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二
关于阅读从试卷上看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的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把握不了,学生能答啥样算啥样吧,课内阅读我讲细点课后题给出标准答案背呗,这样做也是有效果的,但如果考一个单元还行,现在是从几本书中选一篇课内阅读,都背吗,答案能背全吗,而且你总领着学生背答案,他们就不会分析了,也就是丧失了感悟能力,这就是学生连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都不会,连文章中有现成答案只要他画一画都找不到的原因,你马上就会发现课内阅读你也把握不了了。其实关于阅读我真给不出一个具体一用就灵全班都能成的方法,我只知道阅读考核的是能力,我的价值就要给学生培养出另外一种能力来对付阅读,这种能力要长远,要学生自己能单打独斗,也就是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我们知道无论哪个年级大约在期末考试前3周基本课程就结束了,我个人认为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这个角度看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们早早脱离了课文,也就缺少了感悟情境,考试时就没有了感悟惯性,撞击不出灵感,也许连感悟方法都忘了。我很庆幸自己即使在6年级下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这一阶段也没有忽视对学生感悟能力、批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我告诫自己:复习时间再紧,有许多背诵积累亟待落实,也切不可挤占课堂学生的阅读时间,虽然感悟能力是难以一时显见成效的,但它恰恰是学生语文终身发展的根基,它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持之以恒。训练感悟能力是个慢活细活,在这方面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要经得住沉默,要给足学生想的'时间,还要鼓励他们敢于在书上批注上自己观点,当这两点都保证后,学生自然敢表达了。我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每节课每节课都这样引导着训练着,等到了六年级,班上每个孩子读文都会有所悟,都能谈上两三句。当学生能有感有悟时,我们发现他们的感悟总是不全面,也就是阅读题答案不全面总得扣去1分2分的现象,其实感悟全面深刻也是可以训出来的,可以培养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这方面的训练和前面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不脱节的是两手一起抓的。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知道科学不科学,我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孩子们尽情地感悟交流,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分析阅读答案,看看答案分为几个层次,我们哪个层次没分析出来,为什么没分析出来,学生自然会顿悟以后分析句子段落时得想得全面一些,从不同角度多想一想。同时写阅读题答案时还要引领学生们模仿答案中的语言表达,这样的答案,语言表达完整、严谨、有层次,不易丢分。久而久之,学生中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诸多个全面而深刻的标准答案了。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勤练。
经历数次考试,学生小学语文成绩的差距最后集中在一点上―――习作。当前学生习作存在没素材,不真实,没文采三大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主攻两点:一是针对选材角度大众化的,我让他们以细取胜。着重训练细节描写,更重点训练在描写中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观点。二是针对描写细腻朴实的,我让他们以美取胜。就是要大量积累,有积累才有底蕴,有底蕴的文章才厚重、才耐读。从低年级起我就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校内有固定时间统一读书,课外让家长帮着督促。还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抄写并背诵一两个佳句好段。学校统一晨读时间,我从不个人占用,而是老老实实地落实成语的积累,古诗的背诵,美文的赏析。厚积一定会薄发,持之以恒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班上些许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过的,无一不成功!训练习作的的确确是个艰辛的过程。按教材要求每人每学期平均要写11篇作文,每篇作文我都从选材角度,布局谋篇,词句运用,错别字的订正,详批详改,全批全改,我和孩子们说过:“你的作品老师批改得越多,说明我越重视你的作品,老师添加删改处不一定是你不好的地方,更多时候是你的思路启发了老师,我即兴写上的,目的是扩展你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和老师对比一下哪个更好些,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性格使然,更主要的是懂得及时讲评的价值。每一次习作后我都要从不同角度选出多篇优秀作品,第二天必须面对全体及时讲评。我经常表扬立意鲜明的,事件的角度选取与众不同的,词句运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我也常常会因为孩子一个独特的立意,一段真实细腻的刻画,一句精确的点睛之语,一个极恰当的用词给他们“优等文”,要让学生们明确“优”才有价值。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和发展,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究。通过多年的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下足功夫,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轻松的民主的气氛下学习,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生,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优点和发展潜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自觉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从兴趣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古人说:思不疑。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那些能发现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能力和愿望。提问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训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灵活的思维。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段落,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思维创新火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学习信息,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产生疑问,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知事物进行质疑和思考,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鼓励和表扬,积极培养,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表扬和加以肯定。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收获知识,碰撞新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空间。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点滴,如课文阅读、词汇学习、生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遇到不能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来解释和指导他们。在学生的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朝着“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四
摘要: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首要的就是抓好写字教学,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将从加强常规性的指导、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常规指导;写字基本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写字教学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践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写字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为传统的写字教学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重复抄写,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练习写字时都敷衍了事,笔画很随性,时多时少,字体不够端正,笔画结构掌握能力差,还有个别学生竟然用简笔字代替。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内涵,没有深入探索汉字的特征,对汉字的书写规律自然就一窍不通,汉字的书写技巧没有正确把握好。为此,教师应该多加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成效。
坐姿方法、拿笔姿势、运笔技巧、字的笔画结构等都属于常规性的指导。拿笔姿势以及字的笔画结构这两方面的指导在汉字书写的教学中最需要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及身心健康。因而,对学生从小进行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可以这样指引一年级学生进行拿笔姿势的写字练习:首先,将《写字姿势》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并讨论,而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图中要说明的问题,就是要准确掌握拿笔的姿势。其次,再以课件演示《儿歌》:“手掌手臂成直线,手里笔尖应一寸。眼离桌面要一尺,身离桌边要一拳。”还让学生观察讨论,说出写字时拿笔姿势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教师观察并予以协助,有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让学生的写字姿势标准正规。汉字笔画结构方面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汉字就是方块字。独体字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写这类字时,要求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如:材、科。学生了解了这一点,也就掌握了大部分汉字。而上下结构的字布局要匀称,如:姿。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要把每一部分都写的又窄又长,如:湖。上中下结构的字则每部分都要写的又扁又宽。总之,无论书写什么结构的汉字,都不能离开方块字的根本。
认真对待写字,笔画按顺序、字体要端正,养成拿笔就是练字的习惯,是对学生练习写字的基本要求。第一,练习基本笔画不能敷衍,必须将基本笔画练好才是写好字的基础。可见,低年级学生起初练习写字时,要特别注意基本笔画的练习。教师在教学时要从了解笔画的名称着手,让学生观察每种笔画的结构,指引学生练习并掌握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技巧。第二,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第三,汉字具有富于多样的结构。低年级的学生练字都使用田字格,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田字格来规范练字。方块形是汉字的形体特征,独体字在汉字里比较少见,数量最多的还属左右结构的汉字。左右结构的汉字也有区别,根据不同的左右偏旁的高低和宽窄,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不同类型。
让学生们练字,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们写作业,最终目的是提高写字的水平。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规范学生的练字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练字伊始就要形成循序渐进的好习惯。
第一步,分析字形。在开始练字之前,学生首先要观察所要写的汉字,分析好字的形体,能够主动看范字、读范字,进而进行效仿。
第二步,记位置。分析好字形以后,教师要指引学生去留心范字。记好字的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笔画的起、运、收笔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第三步,写端正。经过了以上两个步骤,便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书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把字写正确,把字写的端正、大方。
第四步,比好坏。引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和范字做比较,比对出写的好与不好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自我比较,把现在写的字和以前写的相比,看看自身有哪些进步与不足。
第五步,改完美。学生在进行比对之后,对自身写字不完美的地方可以进行改写。初学者可以使用橡皮来完成这一步骤,有一定写字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前一个字的不足直接书写下一个字,在下一个字当中找到不断完善写字的方法。
在布置练字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学生写很多遍,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对练字本身产生厌倦。每个汉字的书写最多四遍,一遍记字音,二遍记字形,三遍查准确,四遍讲美观。
当然,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仅仅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未免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总之,语文课程的新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因此学生在起初练字时就要打好基础。写字可以让学生领悟汉字的博大精深,可以有效传承汉字的书法艺术,对学生日后的社会实践也有很大帮助,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学生都是受益匪浅的,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王芳.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5).
[2]孙喜凤.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阚淑云.浅谈如何落实小学写字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4]朱振超.运用多媒体提高写字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5]管鹏.当前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6(21).
[6]樊自文.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6(27).
[7]张香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8]朱振超.运用多媒体提高写字教学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6(8).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五
首先,创新是事物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教育也是促进人类发展和创造实践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教育往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当教育和创新结合起来时,则就是创新教育,借助创新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的人才,所以语文教学创新对于促进语文学科发展,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十分重要,有助于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浓厚语言及文化功底的创新人才。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助于引导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创新并不是完全推翻,而是改善和完善的过程,语文教学创新能够在坚持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性,完善其品的人格和修养,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社会价值的理念,帮助他们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再次,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的前提基础是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这样他们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领会,并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一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进步和个人成长,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升了思考的深度。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通过多种合理的学习渠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深化现有语文知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新鲜事物,持续不断的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避免在教学时“照本宣科”,而应当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打破教材的局限,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教学方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思维活性,待着饱满的教学创新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比如,笔者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照本宣科进行文章教学,而是首先让同学们对我们生活中的石头进行观察,通过学生语言的描述,阐述他们看到的石头的样子。同学们收集了很多石头,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的石头圆,有的石头尖,有的石头光滑,有的石头粗糙,每一块石头都不一样。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学习中来,这时候同学们发现,李四光发现的“石头”和他们发现的石头更加不一样,而更加重要的是,李四光因为一块石头引发思考,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实践中出发培养学生们勤于思考和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一节语文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当把控全局,敏锐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语文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了解学生个性化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更喜欢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不应偏离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在完全领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合理采纳学生对语文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建议,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创新教学模式。
(三)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创新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当适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优化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书面书写的效率,从而为启发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交于传统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继续创新。比如,笔者在进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教学时,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了我们国家在过春节时候的样子,红红的鞭炮、喧闹的热群、五彩斑斓的花灯都通过视频的实行直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已经进入到了年味浓郁的春节。之后,笔者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记忆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有的同学说要家长都会自己给压岁钱,有的同学说会在家中看春节晚会。此时,我则引导同学们对文章进行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并与自己记忆中的春节进行比较。这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进行文章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创新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其需要教师运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需要从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需要学生的积极努力,甚至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全体人员一起努力,创新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才会让学生从教学中不断收益,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
作者:岳慧君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中心小学。
[1]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xx(30):5~6.
[2]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3):163~164.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六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雅称,20xx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声中,人类最终将要进入“讲信修睦,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是人类文明的表征,礼是人类生活的文明风范,礼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典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礼学文明,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爱家爱国、诚实守信。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中,引导学生感受深挚的母爱。此时正是教育学生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礼学的重要,使学生能在古诗学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
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感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比如在《秋思》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文意思的同时感受作者朴实而真挚的游子心态,从而体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能感受到家乡对于每个人的意思,引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上升到对国家的热爱。
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在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诗中,“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诗十分催人自强,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教育学生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从而让学生形成不在逆境中放弃的人生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我国的礼学文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极为丰富,而语文的学习正是需要这些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插入民间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对同一个故事的解读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对于故事类的课文尤为感兴趣,当遇到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够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渗透正确的世界观。
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学生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狐狸的民间故事,比如《狐狸报恩》。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狐狸都是狡诈的,《狐狸报恩》中的狐狸就是知恩图报、善良的。从而教育学生不要一概而论,要从具体的事件中评价别人。
把民间故事带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民间故事要适度,不可以过分利用课堂时间,也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其作用。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喜欢过节的天性使他们对于有关传统节日的课文格外感兴趣。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具体介绍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挖掘传统节日元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可以把重阳节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查询收集和重阳节有挂的信息,如:重阳节还有哪些别的名字?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重阳节还有哪些古诗或者著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比如《五月端阳》、《北京的春节》,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和历史渊源等,教师在结合教材教到这些文化时可以把这些美妙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内涵。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节日中为学生讲解涉及节日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把传统节日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把历史知识带进语文课堂。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是这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把一些必要的历史知识带进小学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学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能得到不少道理和启发。但是由于历史故事发生的年代和现在小学生所处时代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渗透一些历史知识就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一些历史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导入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通过这些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再展开教学。比如在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孔子有关的历史知识,比如他的成就从而让学生明白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这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的老人,这个真诚而又执着的“圣人”,一生都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奔走呐喊,一生都在维持着正义和良知。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再比如,当课文学到“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时有些学生对于“学生孔丘”会感到奇怪:他为什么又叫孔丘呢?这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孔子本名孔丘、字号仲尼,后世称之为孔子、孔夫子、孔圣人,等等。而写作文章的并非孔子本人,是后人对孔子事迹的编写,因此文中都是用孔子代指,而在实际的对话中,则使用孔丘。这样一解释,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奋斗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渠道。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借助课本中已有的传统文化载体,将传统文化带进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播。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适时从发掘教材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就能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七
在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抒发一己之见。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出疑问,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说话练习。那么两种训练必不可少:。
1.课堂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
2.拓展训练。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课提问。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1.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联系社会大课堂。学生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通过互相提问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比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2.提问时,老师要作精心备课,学生提问时必须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问,上课做恰当提示,控制好一个度,否则学生提问热情高涨时,一窝蜂似的提问,会使课堂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形。提问方式也可形式多样,比如师生互问,课内知识拓展问,课外知识拓展问等。老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真正当了课堂的主人。
不管怎样改革,我们必须守住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对传统经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才能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而不致误入歧途。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八
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语文新课标》也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了能让学生在这个特定阶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以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技能进行生活为最基础的内容,如何学得语文技能,得借助于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就应做到“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大多借助于教材等语文课程资源来进行。这些语文课程资源正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介质。先说说教材的'选文。
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讲究文质兼美,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特色。选文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决不只是语文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章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也高度优化于其中。所以,教师在以教材为主要凭借的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语用的教学,借助精选的文字材料(这种材料往往贯穿着写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蕴含着写作者个人的语用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写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其次,选择科学的授课方法。
语文教学要从字词句章的逐一分析中解脱出来,不能一味地对一篇文章进行肢解,还得从整体上来欣赏品味。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只是语法和写作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对文章的理解,要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过去,我们语文老师更多的充当了医生的职责,操起手术刀,咔嚓嚓把一篇好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认识了头、手、脚、内脏,却不认识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把语文教学从破坏美、破坏文章整体性中拉出来,选择科学的授课法。我认为整体分析法和阅读法是较好的选择。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挥课文的审美功能,或有感情的朗读、或援引与课文有关的社会背景、或介绍作者的其它作品与课文进行比较、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精神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反复阅读中,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欣赏课文的目的。
再次,激发学生的激情,注重感情熏陶与渲染。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最后,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教师没有一双慧眼,不能发现美,没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不能感悟美,又怎能引导学生热爱美,创造美呢?只有种花人才能成为花的知己。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发现、创造美。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善于借鉴棋琴书画中的意境,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更深入的挖掘出文章中的美。也才有资格与学生一起来探讨美。
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让语文课多一点审美体验。在世纪之交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呼唤学生审美体验的回归!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九
传统教学体制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取得更高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因此老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要提高小学生应用母语的水平,而且还要起到引导学生价值观和思想情感的作用。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使学生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四有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为学生展现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进一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是学生人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老师要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成绩是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一个衡量标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是差学生,一般都不会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只是对好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老师就必须对整体的小学生进行培养,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水平和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而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进行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怀,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传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于是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
为了使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至于真的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以失败告终,我认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工作者,都应该把研究“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作为当前课改的中心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要从分析当前语文课改的几大战略性失误说起。
第一大失误是重战略,轻战术。
作为宣传发动阶段,搞谈意义、定目标、转观念等等战略部署确实很有必要,但是到了大力推行、打攻坚战的阶段,却必须要讲求战术运用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只有争取关键战役的胜利,才能取得全面胜利。
当前语文课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呢?我认为,毫无疑问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又无疑是“研究范文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其中的道理,每个对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我只想强调两点:一是语文学习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读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各种语文教学目标主要靠“教学生读书”的过程来实现。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必须以有效的范文阅读教学为基础。二是语文课改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的读书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的过程,而是成为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目标,这就是一个研究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如果能够上下一心,集中职能官员、中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有生力量,大力研究(包括采集整理)、并真正在一线课堂上大力推行使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方法,打一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歼灭战,绝对要比不停地喊口号,或天天创造新理论有效千万倍。
第二大失误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素质教育的短处、应试教育的长处是“考试成绩好”。
搞课改的人们为其所累,成天想着通过评价体系、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等的变革来使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战斗中处于有利地位。殊不知,按中国的社会现状,在上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一张书面考卷仍将是教育质量评价最经济、最公平的方式。君不见什么体育考试充斥腐败,艺术能力考试、实验操作考试流于形式的现状吗?况且这种做法看似以考促教,其实是在强化着怎么考就怎么教的异化的教育理念,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语文考试的改革只能在一张试卷里打转转,虽确有改良的必要,但想因此改变语文教育现状,却是先天缺钙。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素质教育之长、应试教育之短是“效能”。应试教育的致命之处在于其目标指向、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带来的综合效能低下。但是,它却靠着侵占学生的其他学习、生活时间来达到考试科目成绩的最大化。
可以不客气的说,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之初就靠行政命令强行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的做法,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一开始就把素质教育置于不公平竞争地位,使搞课改的老师处于两难的境地——要搞课改就不能加班加点,加班加点就会被指责为应试教育;不加班加点就有可能(甚至是必然)成绩考不过搞应试教育的老师,搞课改就没有了说服力。这可以用一个象征性的数据来说明:应试教育用1小时实现90分,每分钟只有1.5分;素质教育用40分钟完成84分,每分钟就有2.1分,如果算上40分钟的素质教育所追求的考试成绩之外的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效能和给学生省出的20分钟所能给学生带来的其它效能,谁优谁劣就不言自明了。可惜的是,现实的比较是只看9084这一点。教育主管部门改革评价机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自家长、当地社会,也包括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迫使校长们“勇敢地顶风作案”,并通过越来越严厉的奖惩措施(包括最新的下岗待遇)转嫁到一线教师头上。
指责校长、教师们没有什么什么精神是残忍的。要真正让校长们重视课改、支持课改,让普通教师勇于课改、热心课改,我觉得,当前需要搁置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采用迂回的办法从教会教师用相同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或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综合的效果,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方法研究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即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减少,那至少可以让他们在45分钟的课堂里学得主动一点、愉悦一点、聪慧一点吧。
第三大失误是重“无定法”,轻“有定法”。
“教有定法,又无定法”,这本来是一句非常辨证的话。曾几何时,只剩下了“教无定法”这断章取义的半吊子话。三年来,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可以听到很多专家在异口同声地宣讲着这句话。我有理由把这看作是新课程标准施行的又一个战略性失误。
说得客观点,专家们在民主、自由、开放、创新等等思潮大肆流行的今天,既有要求一线教师用创造性的劳动投身课改,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课改新局面的美好愿望,又有怕研究教法会被人斥为没有理论水平或用经验主义束缚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担心。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师资水平的`现实呀!说得严重点,除了固有的、数量可观的习惯了满堂灌的老先生,和被满堂灌的老先生灌出来的只会满堂灌的新先生之外,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几乎没有学过教育教学理论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据我所知,即使是近年的师范类毕业生也几乎对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一无所知)。而且他们正被越来越多的俗事困扰着,或没有兴趣、或没有精力、或没有胆量来搞教改。他们必须是也可以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力军,但真的不能寄希望于他们都成为创造性地把新课标理念化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的研究型教师,否则结局将是危险的。
首先要有定法才行。
一部《孙子兵法》可以造就多少良将,不是说掌握着最先进军事科技的美国兵也在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吗?那么多世界名著,又有多少不合文学创作基本技巧的作品?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设计方法、推行方法可能远比搬一点理论,搞几个讲座要劳神费力得多,也容易被人找出问题来。要想让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在千千万万的课堂里,非拿出点大责任感、大智慧、大勇气不可,给一线教师更多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最好是教材教法,让教师在使用中体会,在比较中选优,在模仿中创新,可能才是加速推行新课标的根本途径。
顺便说一句,就我所工作的地区来说,“教科研”机构与“教研”机构并存的现象,我总觉得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使最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的教学研究从务实的“现场”研究变成了务虚的“书面”研究。强烈建议有关部门至少合并区县以下的教科研机构和教研机构。任何教研都必须以科研为指导,任何科研成果必须通过教研扩大效应,它们本身应该是一家人。而在名称上,还是用“教研”的名义更有利于深入课堂,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适度扩大教研员队伍,专门设立教材教法研究员或明确教材教法研究任务,使区县教研室把向本地教师推广优秀的教材教法和采集本地优秀的教材教法向外交流作为中心工作。
第四大失误是重创新,轻继承。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拿来冷静思考,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可能是知识大爆炸理论惹的祸,逼着人们不停追逐新潮流,急冲冲一不小心就忘了来路。
就拿开头讲的那些语文课堂新现象来说,就明显带有只研究创新,不研究继承的痕迹,所以也才容易出现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读书性质异化为看电视、听音乐、做游戏的毛病。
语文作为母语,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创作经验、读书经验和教学经验里边,包含着大量经典的教法、学法。例如:把上学说成“读书”,并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确立了“读”的重要性;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之说,蕴涵了“学——思——教——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有“举一反三”,“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之说,确立了范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正确的教学态度;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之说,指出了范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规律,有“能移人情乃文之至极”的说法,指出了情感因素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恰好也指出了范文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能移人情乃读书(教读书)之至极。能够深刻理解这些前人自己的创作体会、阅读体会和阅读教学经验的精髓,为我所用,可能才是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空泛、浅陋、浮躁的一条捷径。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大言不惭地狂评“当前语文课改的几大战略性失误”,实有炒作之嫌。但心绝对是红的。希望从上到下从现在起把实施语文新课标的重心放在打一场“研究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歼灭战上的想法可能是幼稚的,但希望课改真正在一线课堂里产生效益的心情绝对是急迫的。希望从上到下分清职责,建立起理论研究、引入(部分专家学者),方法研究、推广(多数专家和省级以下的教科研、教研人员以及大量优秀教师),模仿、实践、创新(全体语文教师)的塔型立体课改体制,来切实推进课改步伐的提议也许太过狭隘,但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当前课改如何深入下去的热情绝对是真诚的。
从《标题品读大有可为》起,后边的系列文章,我将以展示实例为主的形式把自己参与三年课改的尝试和想法,逐步向大家汇报,恳请斧正。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一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
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二
摘要: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1、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2、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6?8?6?8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4、平等评学激趣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而功小。对此笔者尝试着改革,在上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笔者全“放手”:头天考,第二天白评自改,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真担心学生乱给分数,但从事后收上来的试卷可看出学生还是诚实可信的。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下一阶段的测试。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三
吴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德国的司法考试严格上讲应称为“州法律考试”。换句话说,德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这是因为德国实行联邦制,而联邦德国的法律规定,教育(包括法学教育在内)属于各州的事务,因此各州也有权制定自己的司法考试制度。每个州的司法考试举行时间、考试内容的范围以及报考要求可能彼此不同。当然联邦法律对司法考试也有原则性的要求,以防止各州的司法考试差距太大。例如德国的法官法对德国法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实际上对司法考试规定了框架性的条件。各州则根据联邦法律的原则要求实施条例。因此,只能就各州的司法考试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作简单介绍。
一、报考条件与两次司法考试的内容。
在德国,只有经过正规的大学法学教育的人才有资格报考司法考试。在大学的法学系经过大约五年半的学习之后,大学的各门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均合格者,可以取得大学的法学本科毕业证书。不过,法学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至少7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就可以参加第一次司法考试。而没有经过正规法律教育的人,例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参加司法考试。第一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知识考察为主,考试范围以必修课为主,即民事法律、公法(主要是宪法与行政法)以及刑法。当然,有关的诉讼法,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刑事诉讼法也在考试范围之列。
原则上,学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司法考试,即如果首次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通过,则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法学专业学生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后必须进行实习。实习生必须分别在法院、检察院、行政机构以及律师事条所实习,实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实习合格者,才可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第二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主要以考察学生的法律适用技能为主,在考试范围上与第一次司法考试基本相同。同样,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的人,只有一次补考机会。
二、法学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改革。
在德国,大学教育实行学术与科研、教育自由原则,因此大学的法学教育是以教授为中心的。法学院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至目前为止,法学教授并没有义务在大学教育中就为学生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老师教的与州司法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内容可能不一致。这就导致大学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此外,由于参加司法考试的次数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学生在准备充分之前,不能冒然参加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司法考试辅导班也就应运而生。司法考试辅导班一般都是私人组织的。因此学生要参加司法考试辅导班就必须交纳辅导费。授课的老师主要也不是大学的法学教授,而是具有考试与实践经验的人,例如律师。经过司法考试辅导班培训,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机会大大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还是不高。据说,大约70%到75%的考生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有的州的.比例更低一些。
由于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尤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脱节,德国联邦议会在2002年4月通过一项法案。按照该法案,从2003年起,大学法学教育应当面向实践,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换句话说,德国希望将来的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律师,以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司法考试的组织相应作了调整。从2003年起,大学的法学院也将承担一定的司法考试任务。具体来说,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成绩中30%将成为司法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相应地,州的司法考试成绩的70%计入总成绩。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大学法学教育要从以灌输法律思想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三、司法考试的作用。
德国司法考试的作用在于,州的司法考试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淘汰机制。因此,它基本上保证了只有合格的法律学生才有资格从事法律职业。事实上,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低年级就得考虑如何为将来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司法考试也为司法部门录用合格人才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在人事方面不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考试制度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载2003年10月23日法制日报及该报网络版)。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四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生活的小游戏好吗?老师这里有些枣谁想尝一尝?(我)老师有个好办法,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一个,大家都尝一尝。现在拿起我们手中的大枣我们一起吃,先(咬一口),然后在嘴里(嚼一嚼),接着把枣核(吐出来),最后把果肉(咽下去)。教师随机出示动词。味道如何?(甜、酸)。
(1)谁来读一读。
生:咬嚼咽吐。
(2)再细瞧瞧,这些字和什么有关系?
生:这些字和嘴有关系。
师:我们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做动词。
(3)如果我们手中的这个枣不咬也不嚼,你还有什么方法把它吃下去?
生:吞下去。出示吞。
师:吞下去会有什么滋味?
生:什么滋味都没有。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一口气把天都给吞啦。
师:一个大大的枣不咬也不嚼,吃不出什么滋味,这就是《囫囵吞枣》。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二、讲授新课。
1、(1)自由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的、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你不认识的词语画下来。
师: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老师筛选了一些字词,我们和他们见见面吧!
(出示)梨、枣儿、枣核。
牙齿、、脾胃、肚子。
囫囵吞枣、若有所悟、两全其美、前仰后合。
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内容,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并画下来。
(2)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
(3)指名朗读。
过渡:老师从你们读得句子中选出了一部分主人说的话和年轻人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
2、(1)男生朗读主人说的话。
(2)女生朗读年轻人说的话。
我们先来看看主人说的话。出示。
(3)同桌互相读一读,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主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商量讨论后指名说。
(5)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理解出主人的意思?
生:适量。
教师小结:主人的意思是适量吃,而不是不吃,劝告朋友吃梨和枣对身体的利与弊。
(6)议一议:年轻人想的办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师:指名说。
生: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儿只咽不嚼.
(7)教师范读: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句子转换。
(8)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9)造句:我既想游泳,又想看书,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教师小结:吃梨只嚼不咽,就会造成很大浪费,也没有礼貌;吃枣儿只咽不嚼,囫囵吞枣,既尝不出滋味,肚子也受不了,对脾胃也不会有好处,还可能卡住,后果很严重。
3、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教师小结:年轻人的办法不仅谈不上两全其美,而且是荒谬、可笑的,不可取。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三、拓展延伸。
四、复述“囫囵吞枣”成语故事。(填空)。
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请他吃()和(),并告诉年轻人适量吃些梨对(),吃枣儿对()。于是年轻人决定吃梨时(),吃枣时()。他自以为这个办法(),可在场的人却笑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囫囵吞枣》这则成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定的道理。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像我们知道的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等。我们邯郸被称为“成语之乡”,在成语中就有一千多条出自邯郸,你们知道有些成语出自邯郸?老师为我们推荐几则成语故事,课下我们看书读一读和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六、作业:读成语故事。
七、板书设计:
梨只嚼不咽。
16囫囵吞枣。
枣只咽不嚼。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五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在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因此,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卧薪尝胆》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
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六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证及创新,严重影响了先进教育理念在语文环节的推行;基层尤其是偏远学校的语文教研多呈散、乱、低的局面,甚至还处于一片空白的阶段。鉴于此种情况,进行语文教研创新的研究,构筑校本课改理念,才能顺应国际国内新一轮课改风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以课题促教研――求导。
为了改变语文教研注重形式和盲无目的的现状,使语文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应积极主动动员语文教师申报实用性、创新性和专题性的课题。要求人人有课题(可以是某一课题的子课题),个个搞教研。构建组――校――区三级课题管理和指导网络。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围绕新课改的主题,依托语文学科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系列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走上科研型教师之路。
二、以促教研――求实。
要改变过去的搞教研为应付上级检查,写教研论文为晋升职称的局面,必须让语文教研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走求真务实之路。语文学科每期应进行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例、优秀教学论文和优秀课件的“四优”评比,让教研活动深入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新的形式下,语文教研应立足课程改革的实际,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使新课程因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而日臻完善。
三、以传统促教研――求变。
新一轮课改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语文教学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弃其弊端,并进行新的探索。优秀的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不能照旧移植到今天的课堂,也要根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及当今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改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教研的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以经验促教研――求异。
在新一轮课改中,许多学校先进的教研经验应运而生,对课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借鉴这些教研理念,再吸其精华作为本校教研的基础,那么本校的教研就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实现教研的跨越式发展。在此高度上,语文教研再求变求异,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教研活动,从而做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
五、以课改促教研――求新。
组织语文教师通过对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标准的研讨会,感悟新课改理念,促使语文教研活动的创新。在新课改中还有许多困惑亟待解决,这就为语文教师提供了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课题。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让教师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研的创新将不再是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本身的需求了。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七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开始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此,在中小学教育环节当中开始结合实际情况,将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纳入到正常教学任务当中。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此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小学阶段属于幼年孩子的思想启蒙时期,也是学生的黄金时期,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当中获得发展。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实际情况,并详细阐述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具体对策。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加入口语交际十分必要,是现代社会当中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角度出发,一方面分析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则需要从问题角度出发,重点探究教学中的主要策略内容。希望能够对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1.1生活化原则。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交际锻炼,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口语能力。实际上这就是生活化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以使用口语交流方式传递思想,并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到兴趣爱好与他人之间进行分享。在生活当中,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口语练习中的一部分。
1.2尊重原则。
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尊重原则,口语交流本身属于一种交流与交换的过程,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学中,教师以及家庭都应当充分尊重孩子,并相信科学的教学方式。
1.3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环节当中需要充分认知到个性化原则的重要性。教师以及家庭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落脚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孩子的实际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彼此存在差异性,教学策略与方式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率提升。
2.1学习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实际学习环境存在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缺少具有统一性标准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主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当中,但是因为试压力相对较大,教学中学习内容比较繁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训练。学生缺少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则口语交流教学就丧失了其意义。此外,网络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造成了学生不愿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来。家长对口语交际练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不利于开展这项工作。
2.2训练与生活脱节。
日常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造成了课堂当中对词组造句等形式的教学重视度不够,语言表达以及训练的时间一再受到压缩,这就让学生不能够更好的开展语言交际练习。然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就是想与说,需要学生进行快速思维反映,一旦失去了这种环境,让语言环境变得更加孔洞则学生就不能够更好的揣摩自己的真实情感。
2.3弱化了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性以及盲目性水平较高,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也更少。口语交际当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否则学生就只能够进行低级水平的聊天。这样也就无法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语言能力较差,这就会让学生说话随便,不能够遵循语法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师进行思维指引,加强训练必不可少。
3.1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不断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特点,应当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审美的养成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创设的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游戏等等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真实、有意义,而且要符合特定的历史文化需要。让学生领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围绕着不同的谈话目的以及不同的交际对象,应当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态度。最后,在创设情景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景中领悟到一定的人生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3.2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的评价应当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从而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在于注重学生多方发展的潜力,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以及差异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应当只是用一种评价机制来进行,在新课标中有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不应该轻易否定,评价中应当出现描述性以及表现性的语言,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长处,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练习口语交际。
3.3训练学生的说话“语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语法即学生的说话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意思相同但是语气不同的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或者想象。在训练中,要学习将一句话说好,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语言的组织才能将话说得有条理,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语言基础,提升自身的语言说服力。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使用有时能够让一个人心情愉悦,心悦诚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结合口语交际联系情况,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更近一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1]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石芳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3]郭东霞.乌海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4]钦林红.技工院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6.
[5]高毛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作者:王连平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专业小学语文论文论题大全(18篇)篇十八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体验生活的小游戏好吗?老师这里有些枣谁想尝一尝?(我)老师有个好办法,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一个,大家都尝一尝。现在拿起我们手中的大枣我们一起吃,先(咬一口),然后在嘴里(嚼一嚼),接着把枣核(吐出来),最后把果肉(咽下去)。教师随机出示动词。味道如何?(甜、酸)。
(1)谁来读一读。
生:咬嚼咽吐。
(2)再细瞧瞧,这些字和什么有关系?
生:这些字和嘴有关系。
师:我们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做动词。
(3)如果我们手中的这个枣不咬也不嚼,你还有什么方法把它吃下去?
生:吞下去。出示吞。
师:吞下去会有什么滋味?
生:什么滋味都没有。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一口气把天都给吞啦。
师:一个大大的枣不咬也不嚼,吃不出什么滋味,这就是《囫囵吞枣》。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二、讲授新课。
1、(1)自由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的、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你不认识的词语画下来。
师: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老师筛选了一些字词,我们和他们见见面吧!
(出示)梨、枣儿、枣核。
牙齿、、脾胃、肚子。
囫囵吞枣、若有所悟、两全其美、前仰后合。
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中的内容,让我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并画下来。
(2)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这些词语的句子。
(3)指名朗读。
过渡:老师从你们读得句子中选出了一部分主人说的话和年轻人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
2、(1)男生朗读主人说的话。
(2)女生朗读年轻人说的话。
我们先来看看主人说的话。出示。
(3)同桌互相读一读,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4)主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同桌商量讨论后指名说。
(5)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理解出主人的意思?
生:适量。
教师小结:主人的意思是适量吃,而不是不吃,劝告朋友吃梨和枣对身体的利与弊。
(6)议一议:年轻人想的办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师:指名说。
生: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儿只咽不嚼.
(7)教师范读: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句子转换。
(8)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9)造句:我既想游泳,又想看书,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教师小结:吃梨只嚼不咽,就会造成很大浪费,也没有礼貌;吃枣儿只咽不嚼,囫囵吞枣,既尝不出滋味,肚子也受不了,对脾胃也不会有好处,还可能卡住,后果很严重。
3、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教师小结:年轻人的办法不仅谈不上两全其美,而且是荒谬、可笑的,不可取。我们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勤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能不加分析马马虎虎地接受。
三、拓展延伸。
四、复述“囫囵吞枣”成语故事。(填空)。
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请他吃()和(),并告诉年轻人适量吃些梨对(),吃枣儿对()。于是年轻人决定吃梨时(),吃枣时()。他自以为这个办法(),可在场的人却笑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囫囵吞枣》这则成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定的道理。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像我们知道的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等。我们邯郸被称为“成语之乡”,在成语中就有一千多条出自邯郸,你们知道有些成语出自邯郸?老师为我们推荐几则成语故事,课下我们看书读一读和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六、作业:读成语故事。
七、板书设计:
梨只嚼不咽。
16囫囵吞枣。
枣只咽不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