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材内容和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特定教育教学情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简明实用的教学计划范文。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一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二
1、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过学习“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理解蜜蜂会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课时。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卡片:莫斯科附近派人聊天敲门惊讶同志。
自主归类识字:
上中下结构的字:莫。
熟字加、换偏旁识字:斯—期付—附敲—搞呀—讶志—士。
联系生活识字:聊派。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相机理解词语。
2、生字宝宝真调皮啊,瞧,他们一下子躲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丛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三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蜜蜂竟然能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本课是课标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教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下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3、发展语言,提高思维。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在学习第二自段时设计了让学生运用因为可是所以说说本段意思,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为什么会亲自去找养蜂人,达到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语言,在学习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么一边想象,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让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5、口语训练,延伸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设计了下次课续编故事的活动,想像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这样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自由组织语言,准备口语交际练习。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利用一词,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宁找养蜂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体现了列宁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出判断。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五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1、揭示课题。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六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目标:(本节课)。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生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只可爱的昆虫有关系——(板书:蜜蜂引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答)。
师:谁能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那蜜蜂到底给谁引路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拿不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拼音将字词读准,语句读通顺。)。
(生读课文)。
二、评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啊?
(生答)。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答)。
师:老师想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谁想读?
(指名生读课文)。
课文读完后,其他生进行评议。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完后生作答)。
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并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生默读课文)。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小组依据提纲自学第三段。
提纲:
(1)有感情地轮读第三自然段。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师:这说明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
4、学习第四段。
师:(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点两生回答这个问题)。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列宁怎么样?
(生答)。
师:列宁所说的向导是谁?
(生答)。
师:你们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练笔)。
写一写你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设计: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出判断。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微课:列宁与养蜂人事件背景介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蜜蜂引路》,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蜜蜂引路。
学生汇报。板书:人物事情。
二、教学课文。
“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应该怎么读出惊讶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列宁的话要读的亲切,风趣,谁来读?
“向导”指的的是什么?
师:双方见面,列宁终于找到了那个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列宁是怎样一步步的找到养蜂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学习后汇报,教师贴图。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贴。
3、学生同桌交流列宁边走边想,找到养蜂人的经过。
学生在班级里说。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生: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列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的找到了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列宁为什么要寻找养蜂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ppt出示):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学生自学后汇报。
师总结: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像这种记人写事文章除了要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外,一般在开头还会交代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记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弄清了文章的六要素就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同学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想一想再来说说。
除了文章必须有“六要素”之外,这类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文中的人物或事情能够让我们明白什么或学到什么?师:一个是伟大的领袖,一个是平凡的养蜂人,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了呢?请听老师介绍事情背景。(微课介绍列宁与养蜂人活动背景)。
听了介绍,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迁移。
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提炼记叙文“六要素”方法来学习有关列宁的其他两个故事。
附:《谁打碎了花瓶》《按次序理发》。
问题:
2、你从文章中列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一、阅读短文,找出本文中的“六要素”。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一、请试着说出本篇文章的记叙“六要素”都是什么?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八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电脑、图片、磁带。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九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间三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课题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设计】。
第二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课件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莫() 斯()
张() 摸() 期()
养() 谈() 导()
美() 淡() 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6蜜蜂引路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二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列宁。(课件出示)。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阅读在线。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四
项目概述。
(2)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语文;
(3)课题简介:《蜜蜂引路》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第10课内容,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怎么在传统的基础上,讲出新意,就是我这节课所要体现的。因此,我在进行传统的认字、写字、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了讲话训练,着重进行“因为…所以…”的训练。同时,我还通过对第三段的重点设计,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方面的训练。该课题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下述的教学目标。
(4)学习团队:
教师:许丹虹;
学生:峡山街道拱桥小学二年级;
前期分析。
(5)教学目标分析:
(6)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附近的村镇,人员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因为接触广而思维活跃,而另一些则稍微迟钝。学生的注意力总体来说还不错,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活动阶段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2. 播放课件,现实蜜蜂可爱的画面。
3. 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是谁?(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4. 小蜜蜂除了会采蜜之外,今天它还会给列宁引路(播放课件里蜜蜂引路动画)。
学生一起观看课件图片。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分钟。
(二)朗读课文,注意生字。
1. 领读课文(二遍)。
2. 指定四名学生,每人朗读一段。
3. 学习本课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4. 书写生字,提示几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板书)。
学生跟读;
指定的学生依次朗读;
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
完成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10分钟。
(三)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导出问题。
1. 讲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 讲读第4自然段。
(1) 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 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 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1.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2.朗读。
3.思考。
1.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碰到问题时,不畏缩,努力思考解决之道的良好作风。
10分钟。
(四)突出重点,解决“引路”问题。
(1) 因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所以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 因为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3) 因为列宁仔细观察,所以看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4) 因为列宁看见那些蜜蜂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5) 因为列宁看见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学生补充)。
板书。
2.质疑:最后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了吗?是依靠谁呢?(提问)。
因为有蜜蜂做向导,所以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4. 质疑:由此可见,列宁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提问)。
列宁是一个喜欢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就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养蜂的人。
与老师互动,根据老师指引,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现行为和方法教学目标。
10分钟。
(五)进行讨论,拓展思路。
1. 把如何找到养蜂人的整个过程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出来。
2. 让同学根据这张幻灯片,复述整个过程。
3. 改变课文情节,增加变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蜜蜂不飞回去什么办?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啊,比如问路。
4. 指名回答: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观看课件,积极思考;
和老师互动。
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
5分钟。
(五)总结,布置作业。
1. 老师总结: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齐读一遍课文。
3. 布置作业:。
(1) 写字词各三遍。
(2) 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斯( )。
张( ) 摸( )期( )。
养( )谈( ) 导( )。
美( )淡( ) 异( )。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2分钟。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五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种小昆虫,“蜜”和“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引”是个前鼻音。
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蜜蜂、引路、谈天、委派、观察、果然、惊讶、附近、莫斯科。
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红色字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指名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
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出示: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
往常、常常。
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b.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出示课文插图。
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
“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
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合作表演读。
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
“看”怎么看?
“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观察”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
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
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
“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发现()。他(),只见()。列宁走到(),开门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五、拓展:课下搜集列宁名言。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3、那真的是蜜蜂带的路?列宁究竟是怎么样找到养蜂人的?那就让我们小朋友都来当当小列宁,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自由读)。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花丛图(附近)。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七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实用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案例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板书: